㈠ 4个物理密度实验,用表格写出
1.天平,大量筒
2.先用天平测得木块质量m,在量筒到入一定量的水测出体积V1
把木块完全浸入水中再测的体积V2
P=m1/(V2-V1)
3.第一次 第二次 …
m XX XX …
v1 XX XX …
v2 XX XX …
㈡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具体如何写
预习报告:;
1.试验目的.;
2.实验仪器.;
3.重要物理量和公式:把书上的公式抄了:一般情况下是抄结论性的公式.再对这个公式上的物理量进行分析,说明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东东.这是没有充分预习的做法,如果你充分地看懂了要做的试验,你就把整个试验里涉及的物理量写上,再分析.;
4.试验内容和步骤.;
5.试验数据.做完试验后的记录.这些数据最好用三线图画.注意标上表号和表名.EG:表1.紫铜环内外径和高的试验数据.;
6.试验现象.随便写点.;试验报告:;1.试验目的.方法同上.;2.试验原理.把书上的归纳一下,差不多半面纸.在原理的后面把试验仪器写上.;3.试验数据及其处理.书上有模板.照着做.一般情况是求平均值,标准偏差那些.书上有.注意:小数点的位数一定要正确.;4.试验结果:把上面处理好的数据处理的结果写出来.;5.讨论.如果那个试验的后面有思考题就把思考提回答了.如果没有就自己想,写点总结性的话.或者书上抄一两句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不知道.建议还是借学长学姐的比较好,网络上的不一定可以得高分.每个老师对报告的要求不一样,要照老师的习惯写报告.
㈢ 物理实验步骤
步骤:1 用弹簧测力计先测出空桶的重力 G1
2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装满水后桶的重力 G2, 则水的重力为 G2-G1 那么水的质量为
(G2-G1)/g 那么水的体积(也是桶的容积)为 V=(G2-G1)/pg (p为水的密度)
3 将桶中水倒掉,烘干后装满食用油(油的体积等于之前装满水的体积),再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力为 G3 那么油的重力为 G3-G1 则油的质量为 (G3-G1)/g 最后根据密度=质量/体积 则油的密度为 p(G3-G1)/(G2-G1)
㈣ 物理实验报告该怎么写呀
如何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人们对某一情况、事件、经验或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写成的书面报告,它反映了人们通过调查研究找出某些事物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是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成果。学习撰写实验报告,有助于同学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怎样撰写实验报告
[例题]
以“发扬勤俭美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主题,以周围学生调查对象,根据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表现,写一份调查报告,题目自拟。
撰写实验报告,要做到以下几点:
1、着力点要明确:
首先,要深入调查,占有材料。这是写好实验报告的基础和先决条件。为此,就应该亲自了解第一手材料。既要了解“面”上的材料,又要了解“点”上的材料;既要了解正面材料,又要了解反而材料;既要了解现实材料,又要了解历史材料。如上例中,同学们就要认真回顾平时手头搜集到的有关于“勤俭是美德,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奢侈浪费导致事业失败”方面的详细资料。
其次,要认真分析,找出规律。这是实验的目的。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出事物的规律。此例中,除了要有具体的事例或数据外,还要对占有的资料分门别类加以总结,如以“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勤劳节俭、合理消费”为门类加以归纳,从中找出规律性。
再次,要立场正确,观点鲜明。实验报告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如上例中,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解决乱花钱、互相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习惯和问题。
最后,要概括事实,有叙有议。不能光罗列现象,而且要适当地进行分析、议论,阐述观点。如上例,在做到有事例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社会原理进行理性分析,分析要观点全面。
2、报告格式要规范
(1)标题。
①单标题,如上例标题可拟成:《中学生合理消费的调查报告》,以清楚交代调查的内容。
②双标题,可拟成《合理消费----XX中学调查报告》
③标题不用“调查报告”字样,也可用一般文章题目形式,如可拟成《中学生应该养成合理消费的好习惯》。
(2)前言。这部分内容,往往对实验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作必要的交代,总领全文。如上例中实验地点可以是XX中学整所学校,也可以将整个年级作为调查对象,还可以随机抽查的学生为实验对象,调查内容主要是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表现两个方面。
(3)主体。主体是具体叙述实验内容、列举事例和数据并做恰当的议论和分析,概括出经验或规律,是表现实验报告主旨的关键部分。在材料的安排上,要把调查得来的大量材料归纳整理出若干条目,采用小标题式写法,要注意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有的可按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几个问题并列地安排材料,即采用“横式结构?;有的可按事物发展过程的顺序来写,即采用?纵式结构”。
(4)结尾。结尾是实验报告的结束语,也作归纳性说明或总结全篇的主要观点,也可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㈤ 物理实验报告格式
数据处理阶段: 1.将数据制成表格形式 2.计算各测量元素的平均值 3.计算各元素的A类不确定度和B类不确定度(其中分别代表实验数据的误差和实验仪器的误差) 4.最终表达:x=平均值±不确定度 x的相对误差=不确定度/平均值(百分制) 误差分析阶段:主要讨论误差的来源,可能来自于实验原理或自己实验方法或者实验仪器的改进,然后必须提出如何改进或做的更好之类明确的方法,这样你的分析才是有结果的,有意义的。 通常为了表达的效果我们会使用图像来形象说明,这是有必要的,号的实验报告应该是简洁的,明确的,建设性的,甚至是专业性的
㈥ 给个物理实验单格式为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谢谢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测固体的密度
一、 实验目的:掌握测密度的一般方法
二、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滴管、细线、固体、烧杯、量筒、水
三、 探究过程:
1、 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用天平测固体的质量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观察天平的最大量程 g,分度值 g
③取下保护圈
④用镊子将游码归零
⑤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衡量平衡
⑥将物体轻放在左盘,估计被测物体质量,然后在右盘按由大到小的原则舔家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
⑦读出被测物体质量(注意游码读数)
3、 向量筒内倒入适量水(1/2)以下,读出此时水的体积(视线齐平)并记录
4、 用细线将物体拴好,轻放入量筒内,读出此时的总体积并记录;算出物体的体积
5、 利用公式ρ=m/v算出物体的密度
数据记录:
项目
物体质量
m/g
水的体积
V1/mL
物体和水的总体积
V2/mL
物体的体积
V3/mL
物体的密度
ρ/(Kg/m3)
数据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正确安装天平并调零。
3
2
物体和砝码放法正确。
2
3
用镊子取放砝码与移动游码。
2
4
量桶内倒入适量的水,水不溅出。记下刻度。
2
5
用细线栓住塑料球要全部浸没在水中,水不溅出,记下刻度。
2
6
正确读出塑料块的质量与体积。
3
7
整理器材,保持清洁。
1
合计
15
实验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粗测凸透镜焦距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 实验器材:光具座及光学元件1套、手电筒、蜡烛、火柴
三、探究过程:
1、 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测焦距
①安装凸透镜于光具座中间并固定,同时安装光屏
②调节手电筒,使之发出平行光
③用手电筒远离凸透镜照射,并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④在光具座上读出焦距f= cm
⑤记住f、2f的位置
3、 点燃蜡烛(火柴梗放入废液缸),放于凸透镜另一测,调节三者高度,力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
4、 将蜡烛移到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5、将将蜡烛移到f<u= cm < 2f处,移动光屏找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像的特点是 ,此时像距v= cm (思考像距的范围)
6、将蜡烛移到u= cm <f处,移动光屏找像,若观察不到,从另一侧向透镜观察,此时像的特点是
7、 你归纳凸透镜成像规律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粗测凸透镜焦距
2
2
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顺序正确
2
3
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
4
确认像距大小时,像应是明亮、清晰的
2
5
正确找出u>2f时,像的性质
2
6
正确找出f<u<2f时,像的性质
2
7
正确找出u<f时,像的性质
2
8
整理仪器,保持整洁
1
合计
15
实验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通过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杠杆及支架1套、钩码1盒
三、探究过程:
1、 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 杠杆平衡要满足一定条件,你的猜想是
3、 正确安装杠杆,并使杠杆缓慢转动以检查杠杆是否灵活
4、 调节两端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5、 向杠杆左端挂适量钩码。扶住杠杆,在右端悬挂钩码并合理移动,使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注意:杠杆一端只能有一个悬挂点)
6、 改变钩码个数和悬挂位置,使杠杆再次平衡
7、 重复步骤6
表格绘制:
次数
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
F2/N
阻力臂
L2/cm
动力×动力臂
N*m
阻力×阻力臂
N*m
1
2
3
8、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正确安装杠杆,检查杠杆转动情况
2
2
调节杠杆不挂钩时的平衡
2
3
在杠杆两端挂钩码时,能合理移动悬挂位置
2
4
通过移动钩码,使杠杆重新平衡
2
5
重复实验,要改变钩码数量
2
6
正确记录重复实验的有关数据
2
7
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结论
2
8
整理仪器,保持清洁
1
合计
15
四、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 实验目的:①考查学生电路连接、电压表的使用相关技能。
②探究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二、 实验器材:电压表一只、小灯泡2只、电池组、开关1个、导线若干。
三、 探究过程:①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全、完好。(电压表指针是否归零)
②猜想你认为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是什么?并联电路中电压规律是什么?
③画出实验电路图:
④将所有 的导线两端拧成一股
⑤严格按照串联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⑥断开开关,从电源的一极开始顺次连接(注意导线的绕向)
⑦用电压表分别测出两灯泡两端的电压总电压(注意电压的使用:量程、正负接线柱)
8、 断开开关,拆除电路。
9、 你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实验有什么新发现?至少写一条。
4、记录数据
5、 整理仪器保持桌面清洁。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检查并调整电压表的零点。
1
2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串连电路。
2
3
电压表的量程选择,正负接线柱接入正确。
3
4
测串连电路中的三次电压时,电压表接入正确。
2
5
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并联电路。
2
6
测并联电路中的三次电压时,电压表的接入正确。
2
7
连接与调整电路时,开关断开。
2
8
整理器材,保持清洁。
1
合计
15
实验五: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
①练习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②学会用伏安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3节、开关1个、电压表1只、电流表1只、小灯泡1只
小灯座1只、滑动变阻器1只、导线若干
三、探究过程:
1、 如何测小灯泡正常发光是的电阻? 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之达到额定电压,测出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再利用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电阻
2、 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观察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变阻器铭牌、各接线柱情况以及给电压表、电流表校零)
3、 画出实验电路图
4、按电路图摆放好仪器
5、将导线拧成一股
6、断开开关,从电源一极开始顺次连接
(注意电表的量程和正、负接线柱,绕线
顺时针)
7、连好电路检查一遍,将滑动变阻器置于阻值最大处,再闭合开关试触
8、移动滑动变阻器,同时观察电压表示数至额定电压,停止华东,断开开关,记下此时电压表电流表读数
9、实验完毕,断开开关(先拆电源)拆除电路
10、利用R=U/I,算出阻值
11、整理仪器
项目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1
2
四、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检查并校正电压表,电流表零点。
2
2
正确选择量程,正负接线柱接线正确。
2
3
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
2
4
连接电路时,开关断开。
2
5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处于最大阻值位置。
2
6
正确读数,正确记录。
2
7
书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有关计算,开关断开。
1
8
实验完毕,断开开关,从电源拆线。
1
9
整理器材,保持清洁。
1
合计
15
实验六、探究斜面机械效率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实验目的: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长木板、垫木、弹簧测力计、小车、刻度尺
三、探究过程:
1、检查器材是否完全、完好
2、检查弹簧测力计的灵活性并校零
3、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量
4、把长木板一端垫高,搭建一个稳固的斜面
5、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将小车从底端匀速拉到某一高度,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小车到达的位置(注意起点和终点)
6、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斜面长S和斜面高h
7、改变木板倾斜程度,再测量两次
实验记录:
斜面
小车重
G/N
斜面高
h/m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效率η
较缓
较陡
最陡
分析与论证:
①
②
8、 实验完毕,整理仪器保持桌面
四、 评估与交流(略)
评分点
操作考试内容
满分值
1
搭建一个稳定的斜面。
2
2
检查弹簧秤的灵活性并调零。
2
3
正确测出斜面长与不同倾斜程度时斜面的高。
3
4
用弹簧秤正确测出物块重。
1
5
用弹簧秤拉着物块匀速上升并正确读出三次的拉力。
3
6
通过移动垫板,改变斜面的高度,使斜面越来越陡,每次斜面搭建都要稳固。
3
7
整理仪器,保持清洁。
1
合计
15
参考吧
㈦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怎么写
一般来说,步骤差不多是以下的程序
1.先选择标题。这是实验室或你所做的实验名称。可能一些老师会要求有一个标题页,不过也不一定。标题页包括实验室或实验的名称,然后把自己的姓名、指导老师姓名以及日期写上
2.实验目的和原理,应该对实验进行介绍。包括实验的一些背景、定义、理论和历史背景之类的,以及将要采用的方法,如电流串联并联之类的
3.实验仪器,把自己在实验中用到的实验仪器写上,便于后续重复实验,例如电表之类的
4.实验步骤及原始数据,实验是怎么操作的具体,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然后做了几组数据,最后用的是平均值还是什么,把原始数据都写清楚
5.数据处理及结论,那么做了这个实验,最后我们是怎么处理的原始数据,结论是什么,跟目的相对应
基本跟下图差不多
㈧ 物理实验报告的格式怎么写
格式如下:
实验的题目
实验原理:一般书上回写,抄就可以。
实验目的:一般都写掌握什么什么的方法啊。了解什么什么什么啊!
实验步骤:你做实验的过程
实验结果:
分析于讨论:写你的实验结果是否适合真实值!如果有误差要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还有实验的一些比较关键的步骤的注意事项。
㈨ 详细的物理小实验步骤
1.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在空气中,待示数稳定后,读出此时温度为T1;2、向小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烧杯的酒精中;3、将温度计取出,在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发完之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温度计取出后,且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发完之前,其示数减小,所以,可以证明蒸发吸热。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一条直线
,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
位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
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16所示,请你在图16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次探究实验
方法1:在镜子前面任意点O点垂直插一大头针,然后在任意点A’也垂直插上一大头针,调整视角使得人只用一只眼睛看A’,但看不到镜中大头针O的像,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在A’点和人眼之间再插一大头针A,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大头针A,
看不到A’及O’,用同样的方法,标志出B及B’点,移开镜子,用直尺连接AA’
及BB’,并延长使相交于O’点即为像的位置用直尺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u1,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v1,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2.仿照步骤1,依次再做5次实验,分别得到5组O到平面镜距离、5组O’到平面镜距离,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cm
v/cm
方法2:(1)在镜前纸上适当位置插一枚大头针作为物体S,用眼睛观察到它在镜中的像S′。
(2)在镜前物体S的右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S的像S′,并沿视线在纸上插一枚大头
针P1,使大头针P1恰好能挡住像S′;再插一枚大头针P2,使大头针P2恰好能挡住
大头针P1和像S′。
(3)在镜前物体S的左侧,仿照步骤(2)分别在纸上插上大头针P3和P4。
(4)移去平面镜和大头针,通过大头针P1和P2在纸上的针孔画一条直线,再通过大头
针P3和P4在纸上的针孔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像S′的位置。
(5)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S到直线MN的距离u和像S′到直线MN的距离v,并分别
将u和v的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表中。
(6)改变物体S的位置,仿照步骤(1)~(5),再做5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