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体免疫系统三大防线是什么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而且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并称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有防御作用)。
(1)人的物理性屏障有哪些扩展阅读:
人体的三道防线帮助人体抵御自然界外和人体内数以亿记的各种类型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互相依赖、和平共处在这个地球村,维持人们身体的健康;防线一旦崩溃,则各种感染接踵而来。
人们往往很担心外来感染,像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来自动物界),当然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的确是人类很重要的一类威胁,但是真当防线崩溃时,内源性感染其实同样、甚至更加可怕,比如我们人体的肠道、呼吸道、口腔等都定植有大量的各种类型微生物,正常情况下正是有这三道防线的存在,不但使得它们不能“作乱”,反而让他们“乖乖听话”构成我们人体的一道防御屏障。
❷ 人的第一道防线是
人体第一道免疫防线是皮肤、粘膜;因为皮肤和粘膜上有三道屏障,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当然就是说皮肤和粘膜像一道城墙,能抵挡致病微生物;化学屏障,即皮肤粘膜表面有很多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有很好的杀菌抑菌作用;生物屏障,即皮肤和粘膜表面寄居有很多的不致病微生物,那些微生物同样也起到杀菌抑菌作用。这就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人体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如溶菌酶,血液和组织、器官中含有汗,胃液和唾液主要强调的不是什么体液与否,而是粘膜分泌产生的啊- -泪液
都是非特异性免疫.
❸ 论述四种屏障的结构和功能
血脑屏障: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对物质通过有选择性阻碍作用的动态界面,由脑的连续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完整的基膜、周细胞以及星形胶质细胞脚板围成的神经胶质膜构成,其中内皮是血脑屏障的主要结构。由绒毛血管壁、绒毛间质、基底膜和绒毛上皮组成的屏障结构,可避免母体免疫细胞与胎儿组织接触,防止胎儿被母体排斥。 血睾屏障:血睾屏障是动物睾丸中血管和精细管之间的物理屏障。 一屏障是由精细管支持细胞——塞尔托利氏细胞(Sertoli Cell)之间的紧密连接形成。它为精原细胞提供营养。血睾屏障防止细胞毒性物质(对细胞有毒的个体或物质)进入精细管。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是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胎盘是由母体和胎儿双方的组织构成的,由绒毛膜、绒毛间隙和基蜕膜构成。绒毛膜内含有脐血管分支,从绒毛膜发出很多大小不同的绒毛,这些绒毛分散在母体血之中,并吸收母血中的氧和营养成分,排泄代谢产物。
❹ 简述你所知道的人体组织学屏障及功能
①气血屏障:肺泡腔内的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的气体之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气-血屏障,由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连续内皮构成。有的部位两层基膜之间没有结缔组织成分,上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基膜相贴而融合为一层。气-血屏障厚0.2-0.5um。当肺纤维化或肺水肿时,导致气-血屏障加厚,使肺气体交换功能障碍。
②血-胸腺屏障:血-胸腺屏障是血液与胸腺皮质间的屏障结构,由⑴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内皮间有紧密连接;⑵内皮外完整的基膜;⑶血管周间隙,间隙内可有巨噬细胞、周细胞、组织液等;⑷胸腺上皮细胞基膜;⑸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五层组成使得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抗原物质)很难与胸腺细胞接触,故不引起直接地免疫反应。
③滤过屏障:肾小体类似一个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血管球毛细血管时,其内血压较高,血浆内部分物质经有孔内皮、基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肾小囊腔。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屏障或滤过膜。滤过肾小囊腔的液体称原尿或滤液。原尿除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外,其成分与血浆基本相似。滤过膜对血浆成分具有选择性的通透作用,血浆中的水、溶质和小分子物质易通过,而血浆蛋白及其他大分子物质则不易透过,这与滤过物的分子大小、电荷及形状等因素有关。
④血-睾屏障:是生精上皮近腔室的生精细胞和间质小血管的血液之间的屏障结构,由间质毛细血管的内皮及其基膜、结缔组织、生精上皮的基膜和相邻支持细胞侧面近基底部间的紧密连接构成。功能是阻止有害物质进入生精上皮,维持有利于精子发生的微环境;防止精子抗原物质溢出到生精小管外而发生自体免疫反应。
⑤胎盘屏障:胎儿血与母体血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所必须经过的结构称胎盘屏障或胎盘膜。早期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薄层绒毛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组成。胎儿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只有合体滋养层、共同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三层,物质交换功能较早期增强,更利于胎儿血与母体血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❺ 什么是皮肤的屏障功能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全身,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机械性、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等损害侵袭。表皮的屏障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功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防止和保持人体皮肤的水分不丢失,即保湿功能(当然,同时也阻止外界水分不轻易进入人体);第二是防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进入人体而引发疾病。因此,当皮肤完整时,朗格汉斯细胞识别皮肤共生菌不引起免疫反应;但在皮肤破损后,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平常在皮肤表面不致病的共生菌进入真皮,被树突状细胞识别,递呈共生菌抗原,活化免疫系统,诱发炎症。
皮肤干燥是屏障功能障碍的标志。所以,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并没有错,皮肤的屏障功能一旦出现障碍,就会体现在缺水上。
❻ 人体内有哪些屏障结构
1. 机械屏障
皮肤与粘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机械防御的主力军。
皮肤是人体中最大的器官,它与粘膜能将人体完整地保护起来,耐受和缓冲机械刺激而保护机体,抵御外来病菌、异物的入侵,减少紫外线的损伤,还可以排泄代谢废物、分泌黏液、防止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等等。
2. 血脑屏障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需要特别防护,因此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血脑屏障。
脑细胞代谢旺盛,耗氧较多,对营养需求较多,如果脑组织缺氧、缺铁或受致病菌侵入,就会影响脑功能,使身体发生不同的病症。血脑屏障能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间的自由交换,但对脂溶性的物质,如氧、二氧化碳,某些麻醉药和乙醇等,以及各种药物都有特殊的通透性。
3. 胎盘屏障
胎盘屏障保证了胎儿在母体内的正常发育,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对胎儿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胎盘除供给胎儿所需营养外,还可以保护胎儿不受损伤,并与胎膜粘连,有利胎儿活动和分娩。胎盘屏障能阻挡某些有害于胎儿的物质进入胎体,但允许养分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通过,让胎儿获得免疫力。
4. 免疫屏障
人体免疫屏障主要包括吞噬细胞系统、补体系统、干扰素系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是人体内天然的防御大军。
免疫系统之间互相协作,共同完成防御感染、维护自身稳定和监视自体细胞突变的任务。比如,血液中的白细胞负责与入侵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作战;嗜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和消化病菌异物,抵抗感染;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可协同制造抗体,排除异己。
5. 气血屏障
一个成年人约有7.5亿个肺泡,总面积可达70~100平方米,人体就是通过肺泡膜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此膜的屏障功能保护了机体免受外来物质的损害。
肺泡膜至少由六层结构组成,特殊的结构使氧气等气体易于通过,而其它物质则不能轻易通过。通过这个气血屏障,血管从肺泡中得到了氧气,又排出了二氧化碳,从而使机体完成了气体内外交换。
6. 生物屏障
人体各部位都寄生着大量微生物,许多微生物不会给人体带来损害,反而有许多益处,它们构成了人体的生物屏障。
肠道的菌群最丰富,其中有大量的常宿有益菌,这些细菌中含有的酶能恰当地处理进入大肠的食物残渣和植物纤维素,使其中的营养成分为机体吸收利用,无用的部分变成粪便排出体外。口腔中也有几十种细菌生长繁殖。这些微生物可促进吸收、合成必需的维生素,并能使机体产生抗体。
7. 排泄屏障
常见的排泄大小便、废气、代谢性产物及散热调节体温等,都算作人体的排泄屏障。
排泄屏障把有害、有毒物质清除出体外:比如从肛门可以排出食物残渣、废物及废气,从肺可以排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从泌尿系统可清除代谢产物,通过皮肤既可排出代谢终产物又散热以调节体温。这样就实现了机体的进出平衡,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8. 反射屏障
人体的反射屏障可分为先天性非条件反射与后天性条件反射,反射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触觉、吞咽、呕吐、疼痛、咳嗽等反射,传递到大脑中枢并经过筛选分类后,人体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比如,疼痛本能地使躯体产生逃避反射,而咳嗽就是一种保护性的条件反射。
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措施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人很讨厌咳嗽,使用止咳药来镇咳。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呼吸道粘膜一旦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其他过敏性刺激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咳嗽帮助清出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尽快把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有效避免伤害。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会使加重炎症的脏东西滞留在呼吸道里,掩盖了身体存在的症状,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出现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当然,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发烧让免疫细胞努力战斗
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有人常常担心"把脑子烧坏了",所以一发烧就服退烧药。其实发烧不仅提示机体"生病了",还帮助机体抵御疾病,是免疫细胞的"助手"。体温升高可使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增强,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铁离子是病原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离子减少便可抑制病原体发育。
我们经常在发烧刚开始就急忙服用退烧药,这样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如果体温没超过38℃,并且精神、食欲没感觉到受影响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方法是在额头放置冰块,或用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注意多喝水,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如果低烧持续不退,或者体温开始超过38.5℃,或伴有剧烈头痛、发疹、关节痛、痉挛等症状时,就要立即就医。
人体的屏障就是这样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身体的家园,我们才得以成功地抵御外敌,享受着自然界的馈赠。
8. 反射屏障
人体的反射屏障可分为先天性非条件反射与后天性条件反射,反射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触觉、吞咽、呕吐、疼痛、咳嗽等反射,传递到大脑中枢并经过筛选分类后,人体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保护。比如,疼痛本能地使躯体产生逃避反射,而咳嗽就是一种保护性的条件反射。
咳嗽是人体的保护措施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的人很讨厌咳嗽,使用止咳药来镇咳。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咳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措施,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呼吸道粘膜一旦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其他过敏性刺激时,就会反射性地引起咳嗽,咳嗽帮助清出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尽快把有害物质排出体外,有效避免伤害。
如果一咳嗽就用止咳药物,则会使加重炎症的脏东西滞留在呼吸道里,掩盖了身体存在的症状,不利于炎症的消除。出现咳嗽时,应在保暖的同时补充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胡椒、洋葱等辛辣食物刺激呼吸道。当然,如频繁咳嗽还伴有发烧、胸痛、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发烧让免疫细胞努力战斗
体温一旦超过37℃就属于发烧,有人常常担心"把脑子烧坏了",所以一发烧就服退烧药。其实发烧不仅提示机体"生病了",还帮助机体抵御疾病,是免疫细胞的"助手"。体温升高可使免疫细胞的作战能力增强,血液中的铁离子浓度减少。铁离子是病原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离子减少便可抑制病原体发育。
我们经常在发烧刚开始就急忙服用退烧药,这样很可能会加重病情。如果体温没超过38℃,并且精神、食欲没感觉到受影响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方法是在额头放置冰块,或用凉毛巾擦拭身体,同时注意多喝水,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吃一些富含营养且清淡的食物。如果低烧持续不退,或者体温开始超过38.5℃,或伴有剧烈头痛、发疹、关节痛、痉挛等症状时,就要立即就医。
人体的屏障就是这样忠心耿耿地守护着身体的家园,我们才得以成功地抵御外敌,享受着自然界的馈赠。
❼ 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物理屏障是什么
人体第一道防线的物理屏障是皮肤、粘膜。
皮肤、粘膜不仅能够阻挡大多数病原体入侵人体,而且他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粘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毒、细菌)的作用。
另外,人体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