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有哪些中考必考题型

物理有哪些中考必考题型

发布时间:2022-08-26 19:14:42

A. 中考物理都有哪些题型

选择、填空、作图、计算、实验五类题型,其中压力压强,电学容易出压轴题

B. 初中物理中考重点有哪些

电学和力学毋庸置疑是中考物理的两大重点,其中电学包括基础的电压、电流、电阻、电路知识,欧姆定律,电功率相关问题以及电学试验,大题和试验电学部分是必考考点;力学部分重点在压力压强以及机械效率和机械结合的相关问题。其他犄角旮旯自己多注意看书就好,中考贵在基础,所以复习到最后还是应该回归课本,准确理解各定理、试验,再有就是给自己足够的信心,相信中考肯定没问题。

C. 初中物理的考试类型与答题技巧

测量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初中物理测量型实验主要有直接测量型和间接测量型两种,共15个实验,这些是中考物理实验测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直接测量型实验共10个实验:⑴用刻度尺测长度,⑵用秒表测时间,⑶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⑷用水表测家庭自来水使用量,⑸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⑹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⑺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⑻用电流表测电流,⑼用电压表测电压,⑽用电能表测电功的大小。
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针对一些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读数方法等,而这些知识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步渗入,常用物理测量工具的共性都需要看量程、分清分度值。所以只要掌握好其一,便可基本无碍。
2. 间接测量型实验共5个实验:⑴用刻度尺、秒表测平均速度,⑵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⑶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⑷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⑸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这五种实验都涉及到诸多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同时具有相应的实验原理:⑴物体通过的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测量实验原理是v=s/t, ⑵测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和排水法,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主要是η=W有/W总、W=F•S及二力平衡,⑷测电阻的实验原理是欧姆定律I=U/R的推导式R=U/I,⑸测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原理有两种,①伏安法的实验原理即为P=U•I,②电能表、秒表测电功率实验的原理即为P=W/ t。(想操作并复习具体的实验请到:vcm仿真实验)
解决此类题时,一定要细心,确保基本的物理测量工具的使用、读数不出错。同时还应注意题意的局部拓展性变化。近年来各地的中考物理测量型实验在这类题中变化较多,要格外注意。
探究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目标就是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所以现行各种教材中探究型的课题每个章节都有渗透。探究型试题也已成为当今中考必考类型试题,而且这类试题大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实际。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一般按教材内和教材外分为两类。
1.不同版本的教材内物理探究型实验共计有14个实验:⑴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⑵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⑷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⑸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⑻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⑼探究物质比热容,⑽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⑾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⑿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⒀探究电流热效应,⒁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2. 不同版本的教材外物理探究型实验包括新课改以来物理课外读物上设计的探究活动和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其中最常见的有:⑴探究水果电池电压与哪些因素有关,⑵探究篮球反弹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⑶车辆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⑷探究物体承受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等。
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7个主要环节,依次是⑴提出问题,⑵猜想与假设,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⑷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⑸分析论证,⑹评估,⑺交流与合作。各地的中考命题针对这一知识点在各个试题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偏重,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考查,这也就给命题带来了多个角度的可能性。比如同是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但由于考查的环节或是角度不同,考查的方式也就明显不同,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每个环节要做到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中考命题中涉及不同版本教材外的物理探究实验逐年在出新。但纵观其考查内容,大都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并且所考核的方法和能力都是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应考技巧的教育引导中,提醒学生对此不要产生心理上的障碍,只要抓住应用得当的方法,一般都能轻松解决。
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附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和能力,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可能会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体会出试题考查的方向,也就会从容应答
开放、设计型实验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⑴物理开放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可谓千姿百态。通过求解这一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一些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
题设条件开放型实验题,一般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解题策略开放型实验题,主要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化;待求结论开放型实验题的主要特点是结论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解决此类问题,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各个演示实验及其日常化的实验器材,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准确把握实验的意图和原理。
⑵设计型实验题是指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设计研究方案,运用不同于教材或试题要求的实验方法解决同一物理问题,此类题综合考查学生观察实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等能力,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此方面的试题陆续增加并延伸到我们的生活周围之中,命题也已不局限于对教材已有实验的新设计。
解答设计型实验时,首先要明确试题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结合教材所学相关知识和设计,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其异同之处,从而进行创造性的变更和设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D. 中考的物理常考题型是什么认真回答,要的是题目。

选择题12*2分,多选题4*3分,填空题7*2分,实验题34分,解答题16分
选择最后一题一般是浮力的题,较难,多选原来最后一题也特难,现在四道都考概念了,特容易丢分,总出一些模凌两可的选项,填空最后一道题往往是一道特难的题,一般是浮力的,除了12年不是,一般战术性放弃,就2分,实验题最后3道比较难,一道是实验设计题,就是文字叙述如何设计实验的5-7分(每年不一样),一道是证伪题,3分,有时候挺难,有时候简单,一道是考多种方法测密度或者电阻(电功率等),总之一年是力学,一年是电学3-4分,最后的解答题一道电学难题6分,一道力学难题7分,这两个题刚开始学挺难,文字量特大,慢慢的就不难了,有一定的套路,其余我没提到的都属于简单,中等题,智力正常的人应该不成问题
总之:难题大概22-24分吧,我是干这个的相信我没错的

E. 物理初中主要考什么知识点中考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汇总
一、选择题
1、物态变化
思路:分清楚变化前后各是什么物态,伴随的热量变化
2、声音
音调:频率的高低(女高音、男低音)
响度:振幅的大小(大声说话、轻声细语)
音色:每个发声体的发声特点不同(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乐音:人们喜欢听的声音
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干扰的声音(你喜欢听的音乐,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噪音)
减弱噪音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带耳塞)
3、光现象
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
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的眼镜)
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的眼镜)
4、常见物理量
平时需要记忆,注意单位
5、物质固有属性
质量、密度(固体和液体)、热值、比热容等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形状、多少而变化。
6、磁现象
磁性材料:铁钴镍都是磁性材料
磁场:真是存在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感线: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人为加上的带箭头的闭合曲线
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的夹角叫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7、电和磁
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电流方向改变;只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也改变;既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又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不变。)(手摇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电动机模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动圈式音箱)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开关闭和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发现的。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增加铁芯会大大增强磁性,即电磁铁)
8、扩散现象
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柳絮、尘土都是微小颗粒,不是分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引力。(铁丝很难被拉长)
斥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
内能: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管温度高低,物体的内能不会变成0。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9、压强
固体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图钉尖很尖锐、菜刀越磨越锋利)。
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书包背带较宽、滑雪板、铁轨下铺枕木)
液体压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大气压降低。
10、力与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运动状态无关。
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
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是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拉长皮筋)、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球拍打乒乓球)
11、浮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如果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深浅无关。
12、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触电者施救方法:关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触电者身上的导线拨开。
13、滑轮组
做题思路:先判断有几段绳子承担重量(n=?)然后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计算各物理量:

14、电路故障
做题思路: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串联)

F. 中考的物理重点是需要考什么

主要考查
牛顿第一定律(选择题可能性较大),
浮力和压强的综合计算(选择和大题都可能出现),
简单机械和功(主要是斜面模型和滑轮模型)涉及机械效率和功能的计算——大题考
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题以及实验题,并且电路的作图题也在考查之列,
特别注意压轴题的集中类型:浮力压强和杠杆滑轮的综合题;电学和力学综合题,电学和热血综合题。
这些事重点考查的知识点。平时复习的时候多把握就好了,越是综合的题考查的深度越小,认真读懂题目都能解答。而相对单一的知识点的大题就考得比较的深入,需要把原理弄透彻。

G.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总结有如下:

1、压力公式:F=P(压强)*S(受力面积)。

2、压强公式:P=F(压力)/S(受力面积)。

3、质量公式:m=密度*v(体积)。

4、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5、功率:P=W/t=FV。

6、功的原理:W手=W机。

7、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8、机械效率:η=W有/W总。

9、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强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压强与压力成正比)。

10、同一压力作用在支承物的表面上,若受力面积不同,所产生的压强大小也有所不同。受力面积小时,压强大;受力面积大时,压强小。

11、压力和压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压力是支持面上所受到的并垂直于支持面的作用力,跟支持面面积,受力面积大小无关。

12、压力、压强的单位是有区别的。压力的单位是牛顿,跟一般力的单位是相同的。压强的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它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牛顿/平方米,称“帕斯卡”,简称“帕”。

H.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有哪些

杠杆是中学学习的一种简单机械,也是中考 必考的题型之一,所以学好物理杠杆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杠杆知识点归纳
1、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支点(O)绕着的固定点;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注意:在画力臂时先找到作用点,如下图,然后再画出支点到作用力线的距离,作用力的线必要时需要延长,延长部分用虚线表示。动力臂越长越省力。

(3)平衡条件:F1×L1=F2×L2

(4)种类和应用:

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种。三种都有利也有弊。

种类 特征 优缺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L1>L2 省力但费距离 锤子,起子,动滑轮

费力杠杆 L1

等臂杠杆 L1=L2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天平,定滑轮

注意:省力杠杆中动力臂越长越省力。当动力作用在杠杆末端且方向与杠杆相互垂直时,最省力

2、滑轮及滑轮组

(1)、定滑轮

①相当于等臂杠杆,支点是滑轮的轴,力臂是滑轮的半径。

②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定滑轮不省力,但是可以改变方向,这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比如,人站在低处就可以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2)、动滑轮:

①相当于省力杠杆,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省力杠杆,

②特点是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注意:和定滑轮的区别就在于动滑轮可以省力,但是不能像定滑轮一样人站在低处把物体从低处运送到高处。

(3)、滑轮组:通过组合达到同时拥有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有优点。

注:物理中类似的组合还有显微镜、望远镜

(1)绕线:(奇动偶定)。当绕在动滑轮上是奇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动滑轮上,简称“奇动”如图2;当系在动滑轮上是偶数条线时,把线的一头系在定滑轮上,然后开始绕线,简称“偶定”如图1。

注意:省力倍数是看动滑轮上绕线条数,比如上图1中动滑轮上是2条线,所以省一半的力。

(2)计算滑轮组拉力的公式:(n为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条数)

A、不考虑摩擦和滑轮重时F=G物/n

B、考虑滑轮重时F=(G物+G动)/n

C、拉力的移动距离S=nh

3、斜面:斜面越长越省力.实例:盘山公路、螺丝钉、楼梯、引桥
初三物理杠杆公式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

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⑶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

教材的阅读,主要包括课前阅读,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1)课前阅读,有的放矢.根据课本内容的不同,结合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如阅读“功”这一节,可列出如下提纲:①物理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它和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做工”有什么不同?②做功必须具备哪两个必要因素?有哪几种情况不做功?⑧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④功的单位是什么?通过阅读,对新课内容有一个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出重点、难点,作出标记,以便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时突破,攻克难点。

(2)课堂阅读,就是在进行新课的过程中阅读,对于那些重点知识(概念、规律等)要边读边记.对于关键的宇、词、句、段落要用符号标志,只有抓住关健,才能深刻理解,也才能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如阅读“重力的方向”时关键是“竖直”.阅读“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课文时,抓住“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和“总保持”.精读细抠,明确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在阅读时,若遇疑难,要反复推敲,为什么这样说,能不能那样说?为什么?弄清其原团究竟.

(3)课后阅读,结合课堂笔记,在阅读的基础上勤总结、归纳.新课结束或学完一章后,结合课堂笔记去阅读,及时复习归纳,把每节或每章的知识按“树结构”或以图表形式归纳,使零碎的知识逐步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归纳,可以把学过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网,结成体.以便加深现解,使知识得到升华.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习物理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也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手段.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实验仪器和装置及操作过程,观察物理图表、教师板书等.

(1)观察要有主次

如在观察水的沸腾时,要围绕下列问题观察:沸腾前气泡发生的位置、气泡大小、多少,温度计的读数怎样变化?沸腾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温度计的读敷是否有变化?停止沸腾时,温度是否变化?……

(2)观察要有步骤

复杂的物理现象,应按照一定的步骤,一步步地仔细观察.如在”研究液体的压迎”实验中,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首先要观察所使用的压强计,用手指挤压压强计盘上的橡皮膜,观察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压强越大,液面的高度差也越大.(2)将水倒人烧杯中,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观察u形臂两边液面是否出现高度差,报据观察判断水的内部是否存在压强?(3)改变橡皮膜所对方向,再观察u形管两边的液面,根据观察判断水是否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其大小有什么关系?(4)保持金属盒所在的深度不变,使橡皮膜朝上、胡下、朝各个侧面,比较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有什么关系?(5)将金属盒放人不同深度,水的压强随深度增加怎样改变?(6)观察在同一深度清水的压强和盐水的压强是否相同?

(3)观察时要思考

如在引入“牛钡第一运动定律”前做有关演示时,当观察了同一高度处的小车从斜面上分别经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运动的距离越来越远后,要认真思考: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大小跟什么有关?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受摩擦力很小时,运动的距离很大吗?当小车在光滑的平面上(无阻力)运动时,运动的距离将有多远?经过观察、思考、推理后,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和小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呀袄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猜你喜欢:

1.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梳理

2.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3.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4. 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

5.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I. 初中物理中考重要考点是哪些

初中物理的重要考点
一,声学部分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声音的特性,区分音调、响度与音色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治噪声
4,声的利用
二、光学(两大块)
(一)、光现象(5个考点)
1,光的传播,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2,光的反射,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光的反射现象
3,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方案
4,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光的折射现象
5,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光与颜料的三原色及其物体的颜色
(二)、透镜及其应用(2个考点)
1,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
2,眼睛和眼镜,远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
三、物态变化(4个考点)
1,温度与温度计,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2,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并能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来区分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及其熔点温度
3,汽化和液化,区别蒸发和沸腾,且对水的沸腾实验中的器材、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评估与交流及其汽化和液化的方法、措施
4,升华和凝华,学生常见区分升华和凝华现象时出现错辨,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对于这些现象学生应能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辨别它的产生过程及原因,做到学以致用,从物理走向科学。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
四、电与磁(五大块)
(一)、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7个考点)
1,电路,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3,电流,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正确使用电流表,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4,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在电路图中利用其电流规律来分析做题
5,电压,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及读数;区分电压表在电路中测谁的电压
6,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来分析电路,判断故障
7,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一)、欧姆定律(2个)
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电阻实验的整个探究过程
(二)、电功率、家庭电路(5个)
1,电能,电能的单位换算;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及其电能的求法
2,电功率,电功率的计算;估计一些家用电器的功率;区分电功与电功率
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的方案设计、实验原理、电路图的画法、数据的处理及其得出实验结论
4,电与热,利用焦耳定律的知识来解释相关现象
5,家庭电路,家庭电路的连接方式;安全用电及其排除家庭中一些常见的电路故障
(三)、电与磁:(6个考点)
1,磁现象,判断物体是否有磁性,及其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磁场,各种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
3,电生磁,电磁铁磁性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及有什么关系”的实验探究;奥斯特实验的做法及其结论
4,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的解释
5,磁生电,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6,电动机和发电机,工作原理及其能量转化
(四)、信息的传递:[考点提示]
1,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网络通信
五、力学
(一)多彩的物质世界(5个考点)
1,宇宙和微观世界,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物质由分子和原子组成,微观角度看物质三种状态,纳米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2,物质的物理属性
3,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4,密度
5,测量物质的密度,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运动和力(6个考点)
1,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解释
2,运动的快慢,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4,力,力的理解、力的单位、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
重点:是能结合日常生活事例理解解释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是解释物体间力的相互作用的有关现象。
5,牛顿第一定律,①牛顿第一定律,②惯性的概念及解释惯性现象
6,二力平衡
(三)力和机械(5个考点)
1,弹力,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重力,具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区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是重力的方向,尤其是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要注意与压力和浮力方向比较。
3,摩擦力,摩擦力分类、和如何增加减小摩擦力
4,杠杆,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杠杆的分类和用途、杠杆的示意图。易错点是杠杆力臂的画法
5,其他简单机械,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压强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③求压强时受力面积的判断。
2,液体的压强,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大气压强,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浮力,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6,浮力的利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五)功和机械能(5个考点)
1,功,功的初步概念、功的原理、功的计算
重点:是功的概念和计算;难点:是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机械效率,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及其机械效率
重难点:是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
3,功率,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重点,难点:是对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程度的理解以及功率的计算
4,动能和势能(1)、影响几种机械能大小的因素以及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5,机械能及其转化,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
(六) 热和内能(4个考点)
1,分子热运动,正确认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难点:是对分子间引力、斥力的理解,中考还常考查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2,内能,了解内能的概念及和机械能的区别,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能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会判断热传递发生的条件和结果。
易错点是:温度、热量、内能三者间的区别和联系。
3,比热容,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并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
4,热机,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燃料的热值及热机的效率
(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5个考点)
1,能源家族,能源概念,能源分类
2,核能,核能、裂变、聚变的定义及其现实中的应用,知道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太阳能,太阳能的特点,及其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4,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知道永动机失败的道理,能分析出各种能之间的转化情况,知道所有能量的转移和转化是有方向性的。不是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利用,能量的利用既有条件,也有代价。
5,能源与可持续发展①了解能源的发展趋势;②各种能源消耗过程中对环境影响
③设想未来理想的能源

J. 中考物理考前必看知识点有哪些

中考对于大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次考试,大家都希望能够考上一个好的学校。我整理了一些物理考试的必考知识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 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9.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

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中考物理常考实验

1、平面镜成像(直尺的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两个像的原因);

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的关系、物近像远大的应用);

3、密度的测量(固、液,只有天平,只有量筒,称重法);

4、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改进方法)

5、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6、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7、动能(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须牢记)

8、奥斯特实验;(注意结论的表述)

9、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原理,感应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的关系)

10、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导体运动的方向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的关系)。

11、注意测量小灯泡电阻、小灯泡功率两个实验(原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多次测量的目的,解决故障,读数计算)

12、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3、焦耳定律的实验方法(串联的目的,控制变量的应用,转换法)

14、图像问题(描点要清楚,曲线要平滑)

15、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拉力方向与斜面平行,斜面越陡效率越高,越费力)

中考物理电与磁重难点知识点

1、 磁现象:

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吸铁性)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磁体具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磁体的分类:

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保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极在磁体的两端。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同 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若两个物体互相吸引,则有两种可能:

①一个物体有磁性,另一个物体无磁性,但含有钢铁、钴、镍一类物质;

②两个物体都有磁性,且异名磁极相对。)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很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磁场:

磁场:磁体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

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磁场的方向:

把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那点磁场的方向。

磁场中的不同位置,一般说磁场方向不同。

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店的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叫做磁感线。

对磁感线的认识:

①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的一些假想曲线,本身并不存在,作图时用虚线表示;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极出发,回到S极。在磁体内部正好相反。

③磁感线的疏密可以反应磁场的强弱,磁性越强的地方,磁感线越密,磁性越弱的地方,磁感线越稀;

④磁感线在空间内不可能相交。

3、地磁场:

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地球周围的空间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小磁针能够指南北是因为受到了地磁场的作用。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南北极方向稍有偏离(地磁偏角),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的学者沈括。(《梦溪笔谈》)

以上就是中考物理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阅读全文

与物理有哪些中考必考题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6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5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91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9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3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6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91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1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9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4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6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9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