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二的物理好学吗
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第五、不懂就问
发现自己有不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不懂就问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在你的脑子里边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关于怎么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经告诉给大家了,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你们提高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贰’ 初二物理难吗
初二物理还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好好听课是可以学会的。
‘叁’ 简单的初二物理
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如果望远镜是伽利略望远镜(玩具望远镜),就和显微镜不一样,如果是开普敦望远镜,原理基本一样的,不同的是望远镜有倒像器,而显微镜一般没有。这3中镜子的物镜是一样的,第一种是由物镜(凸透镜)和目镜(高屈光度凹透镜)组成,成两次虚像,而不是颠倒的,后两种是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望远镜的物镜屈光度很小,而显微镜的物镜屈光度很高,目镜可以通用,成像是成一个倒的实像,再成一个虚像。
同意二楼关于一楼的评论。
望远镜:
一、折射望远镜 用透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分为两种类型:由凹透镜作目镜的称 伽利略望远镜 ;由凸透镜作目镜的称开 普勒望远镜 。因单透镜物镜色差和球差都相当严重,现代的折射望远镜常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透镜组作物镜。其中以双透镜物镜应用最普遍。它由相距很近的一块冕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一块火石玻璃制成的凹透镜组成,对两个特定的波长完全消除位置色差,对其余波长的位置色差也可相应减弱。在满足一定设计条件时,还可消去球差和彗差。由于剩余色差和其他像差的影响,双透镜物镜的相对口径较小,一般为1/15-1/20,很少大于1/7,可用视场也不大。口径小于8厘米的双透镜物镜可将两块透镜胶合在一起,称 双胶合物镜 ,留有一定间隙未胶合的称 双分离物镜 。为了增大相对口径和视场,可采用多透镜物镜组。折射望远镜的成像质量比反射望远镜好,视场大,使用方便,易于维护,中小型天文望远镜及许多专用仪器多采用折射系统,但大型折射望远镜制造起来比反射望远镜困难得多。
二、反射望远镜 用凹面反射镜作物镜的望远镜。可分为牛顿望远镜、卡塞格林望远镜、格雷果里望远镜、折轴望远镜几种类型。反射望远镜的主要优点是不存在色差,当物镜采用抛物面时,还可消去球差。但为了减小其它像差的影响,可用视场较小。对制造反射镜的材料只要求膨胀系数较小、应力小和便于磨制。磨好的反射镜一般在表面镀一层铝膜,铝膜在2000-9000埃波段范围的反射率都大于80%,因而除光学波段外,反射望远镜还适于对近红外和近紫外波段进行研究。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可以做得较大,主焦点式反射望远镜的相对口径约为1/5-1/2.5,甚至更大,而且除牛顿望远镜外,镜筒的长度比系统的焦距要短得多,加上主镜只有一个表面需要加工,这就大大降低了造价和制造的困难,因此目前口径大于1.34米的光学望远镜全部是反射望远镜。一架较大口径的反射望远镜,通过变换不同的副镜,可获得主焦点系统(或牛顿系统)、卡塞格林系统和折轴系统。这样,一架望远镜便可获得几种不同的相对口径和视场。反射望远镜主要用于天体物理方面的工作。
三、折反射望远镜 由折射元件和反射元件组合而成的望远镜。包括施密特望远镜和马克苏托夫望远镜及它们的衍生型,如超施密特望远镜,贝克—努恩照相机等。在折反射望远镜中,由反射镜成像,折射镜用于校正像差。它的特点是相对口径很大(甚至可大于1),光力强,视场广阔,像质优良。适于巡天摄影和观测星云、彗星、流星等天体。小型目视望远镜若采用折反射卡塞格林系统,镜筒可非常短小
显微镜之介绍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于可见光波段(4000~7000 )而且(>2000 )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于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N.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干燥系物镜。图1左半部分表示浸液系,右半部分表示干燥系的情况。
在显微镜上,限制视野的装置是视野光圈。以物镜侧观看这种视野光圈时的直径以mm单位表示的值称为视野数。实际视野=视野。
实际视野=视野数/物镜倍率
例如,视野数为20,则10×物镜就观看2mm视野范围。应用聚光镜时,根据可变的视野光圈,再决定选用聚光镜的N.A.值,其值是取决于可变聚光镜孔径光圈来确定。
暗视野显微镜
暗视野显微镜由于不将透明光射入直接观察系统,无物体时,视野暗黑,不可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当有物体时,以物体衍射回的光与散射光等在暗的背景中明亮可见。在暗视野观察物体,照明光大部分被折回,由于物体(标本)所在的位置结构,厚度不同,光的散射性,折光等都有很大的变化。
相位差显微镜
相位差显微镜的结构:
相位差显微镜,是应用相位差法的显微镜。因此,比通常的显微镜要增加下列附件:
(1) 装有相位板(相位环形板)的物镜,相位差物镜。
(2) 附有相位环(环形缝板)的聚光镜,相位差聚光镜。
(3) 单色滤光镜-(绿)。
各种元件的性能说明如下:
(1) 相位板使直接光的相位移动 90°,并且吸收减弱光的强度,在物镜后焦平面的适当位置装置相位板,相位板必须确保亮度,为使衍射光的影响少一些,相位板做成环形状。相位板,相位膜及吸收膜加工成图5形状。
(2) 相位环(环状光圈)是根据每种物镜的倍率,而有大小不同,可用转盘器更换。
(3) 单色滤光镜系用中心波长546nm(毫微米)的绿色滤光镜。通常是用单色滤光镜入观察。相位板用特定的波长,移动90°看直接光的相位。当需要特定波长时,必须选择适当的滤光镜,滤光镜插入后对比度就提高。此外,相位环形缝的中心,必须调整到正确方位后方能操作,对中望远镜就是起这个作用部件。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使用时,最重要的注意事项为下列三点:
(1)执行正确的操作方法。
(2)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相位差物镜。
(3)用其他观察方法作比较,对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
1.正确操作的最重要事项必须正确地调整好相位环的中心。若用图6中的几种形状的容器,是不能正确地调到中心位置的。因而作为相位差观察用是不合适的。
对相位差像的判断和明视野象的判断是不相同的。要注意相差法所持有的特点和不足点,相位差物镜的选择方法同上。要与其他的观察法作比较,以及正确地制作标本的方法,这些都是使用时必要的综合注意事项。
萤光显微镜
在萤光显微镜上,必须在标本的照明光中,选择出特定波长的激发光,以产生萤光,然后必须在激发光和萤光混合的光线中,单把萤光分离出来以供观察。因此,在选择特定波长中,滤光镜系统,成为极其重要的角色。
萤光显微镜原理:
(A) 光源:光源幅射出各种波长的光(以紫外至红外)。
(B) 激励滤光源:透过能使标本产生萤光的特定波长的光,同时阻挡对激发萤光无用的光。
(C) 萤光标本:一般用萤光色素染色。
(D) 阻挡滤光镜:阻挡掉没有被标本吸收的激发光有选择地透射萤光,在萤光中也有部分波长被选择透过。
‘肆’ 关于初二的物理。 简单机械有什么,哪个最省力,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
最省力的不好说,因为杠杆、斜面都可以省一半以上的力,滑轮组也可以。
但一定省力的,只有斜面。
不明欢迎追问。
‘伍’ 初二物理学什么知识点
初二物理知识点
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陆’ 初二的物理难不难,难点在哪里
初二物理属于刚起步,并不难,但是由于你是刚开始学这门科目,所以可能会有点不适应,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
‘柒’ 初二物理难吗
你是下学期要读初二吧。可以告诉你,初二的物理其实不难,不要说是初二的,就是整个初中阶段的物理都很简单。当然,若你不去认真学习,即使再简单的也不会!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同时由于它是理科,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弄懂原理(物理里有很多的原理,规律,公式)的情况下,多做几个题目也无妨(熟能生巧嘛);然后物理也会有实验的,所以要弄懂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现象,多思考为什么!
‘捌’ 初二物理是不是真的很难
初二物理说实在的并不难,难的是在初三的物理上。
告诉你初二物理主要是讲一些最基础的知识,例如声音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以及简单的力学知识。
而到了初三,主要是电学知识,那么就比较抽象了,大部分学生都觉得难学一些,初二真的不难。
在初二期间要想把物理学好的话,首先要做到一些提前做一些工作,比如在寒暑假期间,那先把物理课本借上自己通读一遍,初二的物理。
通读一遍的目的呢,是让你知道初中物理在初二阶段主要讲哪些内容?有哪些你对你感兴趣的,然后你认为新鲜的,你可以多看多看,如果觉得很一般的话,没有什么看头的话,那么你可以借一些练习册,或者是自己买上几本练习册,看一下你通过读书能不能做这些练习册上的题目。
如果你看了书了,但是做不了练习册上的题,说明你对书上的知识点还是不了解的,那样你就得重新学习一遍课本儿主要看课本上的概念。还有一些课本上的实验你可以在假期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试着做一下。如果收到效果不错,而且呢通过做完实验以后,你能做到一些题目,说明你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
这样通过你做实验,做题就给了自己足够的自信心,等到开学的时候,你在听老师讲课,你就会把你先前学到的知识与课堂的知识进行结合,就学习更牢固了。
建议你最好自己亲自动手做这些事情,而不要找辅导老师帮着你完成课前的预习。如果辅导老师帮你做的,这锻炼不了你的预习能力,也就是你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具备。
建议你假期不光是物理这样学习,其他课程也都这样,学习时间长的话,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增强。
‘玖’ 初二物理最容易考哪些类的题
一般还是浮力,压强类的题比重大,最后的计算题大多是压强,浮力的计算,万变不离其宗。然后探究试验无非就是控制变量的探究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比较重点,其他的也不能忽略。选择填空考察范围比较细,如果是抽考面向范围较大的话,填空的内容一般会比较基础,好好看看书和定义。
我现在初二的内容也记不清了,肯定会有疏忽之处。好好听老师讲,如果你们老师水平没问题,那么应付这种考试肯定没问题。
‘拾’ 初二物理,简单哪
(1).P=U^2/R=30^2/60=15w
(2).30^2/30+30*1.5=7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