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钱学森主要事迹和贡献
钱学森主要事迹和贡献
钱学森是一个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不管在美国的生活有那么富裕、工作条件有多么优越,但他不被这些诱惑所迷惑,他经过重重阻挠,终于回到了他的祖国。以下是钱学森主要事迹和贡献,欢迎阅览!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二十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二十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二十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同志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做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着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钱学森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一九二三年九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一九二九年九月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现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一九三四年六月考取公费留学生,次年九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一九三六年九月转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世界着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一九三八年七月至一九五五年八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近似”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50年,钱学森同志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钱学森同志由此受到美国政府迫害,遭到软禁,失去自由。
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高级将领作为交换,钱学森同志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自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1956年初,他向中央、国务院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同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并任命他为委员。
1956年参加中国第一次5年科学规划的确定,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在控制科学领域,1954年,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引起了控制领域的轰动,并形成了控制科学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研究高潮。1957年,《工程控制论》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同年9月,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成立大会推举钱学森为第一届IFAC理事会常务理事,他成为了该组织第一届理事会中唯一的中国人。
1958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应用力学领域,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及固体力学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揭示了可压缩边界层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并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在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在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领域,钱学森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1949年,他提出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1962年,他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在思维科学领域,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推动思维科学研究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他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并将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此外,在人体科学、科学技术体系等方面,钱学森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 1991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
在钱学森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钱老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三钱”。
主要贡献
①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②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③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④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着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⑤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
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⑥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⑦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钱学森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爱国精神也激励着后人。
‘贰’ 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单就其物理技术方面杨振宁和钱学森,谁更厉害一点
两者之间其实没有可比性的,题目很明确了是抛开其他因素,也就是说只谈学术成果不谈其他,但是后面的回答大多数偏离题目,学术方面去看钱学森远比不上杨振宁这是事实,世界物理的贡献来看钱学森也是比不上杨振宁的,但是不谈学术只谈国家贡献,那钱学森的确超过杨振宁这也是事实。
谈学术成就就不要带个人情绪,人家问的是物理成就,回答问题的确答非所问答不对题,这种带个人情绪的回答其实不应该出现,因为已经偏题没有了意义,杨振宁是跟爱因斯坦和牛顿是一类人的存在,钱学森在物理界算得上是大多数物理学家中比较有能力的一位,不否认钱学森的伟大,但是从物理界的角度去看,钱学森的确不如杨振宁,但是从对国家的实用性物理成果去看,钱学森就非常的高了。
‘叁’ 钱学森诞辰110周年,他为我国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钱学森不仅主持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 ,还协助建立了中国非常着名的中科院计算所。
我们都知道钱学森是我国最为着名的科学功勋。当年为了帮助新成立的新中国发展科学技术,他放弃了在美国的独特待遇和优厚薪酬。回国后不仅和其他科学家在氢弹和原子弹的实验和研制上付出了巨大贡献。还建立了非常着名的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现在中国的许多量子级计算机都是由该研究所帮助研究和建立的。
一:钱学森主持完成了两弹一星的研制和实验。
当初钱学森从美国回来后。和其他的物理科学家一起组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他担任了首任院长。 在之后中国关于远程、中程和近程导弹的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后期更是和其他的相关科学家去往了戈壁滩沙漠,在孤独岁月当中进行了原子弹和氢弹的相继研发和使用。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实力和影响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肆’ 着名学者钱学森开创的物理力学,为何会被外国赶超
因为在那个年代,国外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要比国内对教育重视程度高,而且那时候我国的经济条件没有国外经济条件好,想要发展教育是很困难的,所以后面会被外国赶超。那时候很多人都想着去国外留学,就是因为国外的教育水平比我国的强,而且国外拥有很完善的实验条件,并不会像我国一样想要验证一个原理,却找不到任何实验器材。
我国的很多学问知识刚开始都领先于其他国家,但是基于我国没有发展的条件,所以我国的知识理论会被别的国家赶超。这是非常不幸的,但是到了现在中国已经繁荣富强了,我国学者如果有了什么新的知识,也会发展得比别的国家好,而且我国现在也确实做到了很多知识、科技领域的赶超。
‘伍’ 杨振宁、钱学森在物理技术方面谁更厉害他们对中国有哪些贡献
近代杰出的中国科学家
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都是近代杰出的华人科学家,并且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极其卓越的科学贡献,以至于常常会有人拿他们来做比较高低。
总结
钱学森、邓稼先和杨振宁的科学贡献是在不同的领域的,因此拿来比较并没有任何意义。其次,钱学森和邓稼先的贡献对于我们国家至关重要,是无可替代的,这一点是杨振宁无法比拟的。杨振宁也并不是没有对中国作出贡献,这些贡献主要集中在科学和教育领域。
‘陆’ 钱学森在当时的世界物理界是什么水平
你想啊,周总理动员钱学森回国,钱同意回国,美国千方百计阻挠其回国,要是没有两下子中国美国都会任其自然,所以钱学森在原子物理学方面应该是世界一流水平。要是没有一流水平在中国当时的条件下造出两弹可能吗?
‘柒’ 杨振宁和钱学森,物理技术方面谁更厉害一点
真能抛开其他因素不谈,只从物理方面比较杨振宁和钱学森谁更厉害一点吗?
如果我们将杨振宁先生和钱学森先生各自拥有的荣誉对比就会发现,在钱学森先生的各种头衔前面往往都有“中国”二字,比如“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原因也很简单,钱老归国后直接将我国原子弹和导弹的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毫不夸张的说,这样为祖国发展贡献重大的科学家才是我们所有人值得“追”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