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想了解更多的信息吗,和我一起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三物理功知识点归纳
机械效率和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有力没距离、(2)有距离没力、(3)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
3.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率
5.功率(P):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P=W/t=FS/t=Fv。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
机械效率
6. 滑轮组里
有用功:W有用=G·h
额外功:W额外=G额·h
总 功:W总=F·S (F:人作用在绳端的力; S=n·h)
7.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η=W有/W总
8. 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 有用功一定,减小额外功;减轻机械自重,减小摩擦。
(2) 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增加所提物重。
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探究动能与速度关系,要控制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同一
小球A由斜面下落的高度来改变速度,高度越高,速度越大;
(2)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要控制速度不变。让不同质量小球由同一高度下落。
(3)通过观察木块B移动的距离来观察动能的大小。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 重力势能;动能 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初三物理机械和功基础知识归纳
一、基础知识
1、杠杆: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称为杠杆平衡。
杠杆平衡是力和力臂乘积的平衡,而不是力的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可变形为:F1/F2=L1/L2
3、作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支点。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动力和阻力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4、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先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再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
动力臂大,动力就小。为省力杠杆。反之,为费力杠杆。
5、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区别
定滑轮在使用时,轴不随物体移动。而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
6、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使用定滑轮时不省力,也不多移动距离也不少移动距离,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使用动滑轮省一半的力,但要多移动1倍的距离,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7、滑轮组的工作特点:
(1)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也可以不改变。
(2)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有几段绳承担,所用的拉力就是它们的总重力的几分之一。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就是重物移动距离的几倍。
8、功:如果对物体用了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作了机械功,简称功。
9、功的两个要素:
(1)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注意:惯性使物体运动,物体本身并不是受力而运动)
(2)物体必须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10、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力跟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距离的乘积。
W=FS
F表示力,单位:牛(N)。S表示距离,单位:米(m)
W表示功,功的单位就是牛•米。叫作焦耳。
即:1J=1N•m。
11、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功的多少叫做功率。
12、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功,如果功的单位用J,时间的单位用s,功率的单位就是瓦特(或W)。
13、功率的计算:P=W/t
W表示功,单位是焦(J).t表示时间,单位是秒(s)
P表示功率,单位是瓦特(W)1W=1J/s
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
∵P=W/tW=FsF指力,s指移动的距离,t指时间
∴P==F•s/t又∵v=s/t
∴P=F•v
14、大量的事实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15、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有用的,是必须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用W有用表示。
16、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功叫额外功。用W额外表示。
17、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用W总表示。即:W总=W总+W额外
18、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用η表示。
即:η=W有用/W总机械效率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19、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有W有用<W总,因此η总是小于1,这也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关于滑轮组的计算
1、根据题意确定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承担,用n表示。
2、确定重物的上升距离,和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
重物的上升距离为:h
则拉力F的绳端的移动距离就是:nh
3、看是否计动滑轮的重力。(绳重与摩擦一般情况都不计)
当不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1/n)G物
当计动滑轮重力时,拉力F=(1/n)(G物+G轮)
三、关于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
W有用=G•h
W总=F•ss=n•h
(1)η=W有用/W总
(2)η=W有用/W总=Gh/Fs=Gh/nFh=G/(nF)
中考物理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1. 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 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5. 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 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9. 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
10. 物体受平衡力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 反之,做减速运动。
11. 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2. 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3. 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4. 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5.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6.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7. 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 字母。
18. 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19. 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20. 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1.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10-4m2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4.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7.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8.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9.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0.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猜你喜欢:
1.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
2.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3. 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
4.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5. 初二物理知识点讲解大全总结
2. 总功怎么求啊
总功=W有+W额=F拉.n.h=Sh
W总=Fs
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F表示拉力,s表示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
W总=Gh(当在某些特定状况下时,W总=fS)
例如,用滑轮组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而人在提升物体的同时,还要克服摩擦和动滑轮的重量而做功,所以此时人对滑轮组所做的功就是总功,它等于人对绳的拉力F与绳在拉力下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又如,在用斜面提升物体时,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物体提升到某一高度,因此所做的有用功为W有用=Gh,其中G为物体所受的重力,h为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而人在斜面方向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还要克服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做功,所以人做的总功为人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在拉力方向移动距离S的乘积,即W总=FS。
再如,当用桶从井口提水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提水,所以人对水做的功才是我们的有用功,而提水时不得不提起桶,所以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而从井里捞桶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打捞桶,因此对桶所做的功是有用功,而附带提起的水对我们来说是没用的,所以这时候对水所做的功是额外功。
3. 物理中总功的计算
物理中在机械效率位置需要计算总功,总功有两种算法:一、用有用功加额外功;二、施加力的位置所做的功既包括总功也包括额外功,所以直接计算施加力位置的功就是总功。
4. 初三物理常用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在你知道路程和时间项要求取速度的时候可以直接使用这个公式。(注意必须是总路程和总时间)
2.有用推论Vt^2-Vo^2=2ax:这个公式一般是用来变形求取加速度,即式子当中的a,在你知道速度,初速度,总路程的时候可以使用。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一般用于平均速度/中间速度的求取,当然你必须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才可以使用。
4.末速度Vt=Vo+at:这个是末速度的求取。当你知道时间、初速度、加速度的时候就可以求取末速度。
5.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加速度有很多作用,在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是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4)九年级物理总功怎么求扩展阅读:
重力G(N) G=mg; m:质量 ;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³) ρ= m/V m:质量;V:体积
合力F合(N) 方向相同:F合=F1+F2[6]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视重(测量值)
浮力F浮(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F1:动力, 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S=2 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n,S=nh,n:承担物重的段数
机械功W(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总功:W总, W有=G物h,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机械效率 η=W有/W总×100%
功 W = Fs = Pt ;1J = 1N·m = 1W·s
功率 P = W / t = Fv(匀速直线) 1kW = 103W,1MW = 103kW
有用功 W有用= Gh= W总– W额=ηW总
额外功 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
总功 W总= W有用+ W额= Fs= W有用/η
机械效率 η=G /(nF)= G物/(G物+ G动) 定义式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功率P(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Pa) P= F/S F:压力/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Pa) P=ρgh P: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q:热值
参考资料:
物理公式_网络
5. 物理上的总功怎么算
人对机械做的功为总功:W=Fs(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机械队物体做的功为游泳功:W=Gh(G表示被提升物体的重力,h表示物体在竖直方向上被提升的高度)
6. 物理力学求总功的公式有哪些
单位换算:
质量: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速度:1m/s=3.6km/h
密度:1g/cm3=1000Kg/m3 1g/cm3=1kg/dm3
电流:1A=1000mA=1000000μA
电阻:1MΩ=1000KΩ=1000000Ω
电功:1kW·h=3.6×1000000J
功率:1Kw=1000w=1000J/s
公式
速度:V=S / t (全程的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密度:ρ=m / v
重量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压强:p =F/S (特例:柱形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ρgh) 液体压强:p =ρgh (特例: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F=G液、压强p =F/S)
浮力:
(1)F浮=G—F示 (浮力=空气中的物重一在液体中称得的视重)
(2) F浮=G排=ρgV排 (阿基米德原理)
(3)悬浮或漂浮时:F浮=G物
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滑轮组有关的三个关系式:
(1)力的关系:F=G/n (动滑轮及摩擦与绳重不计) F=(G物+G动)/n (不计摩擦与绳重)
(2)距离关系:S=nh (任何条件都适用)
(3)速度关系:V绳=nV物 (任何条件都适用)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W=Fs W=Pt
机械功率的计算公式: P=W/t P=Fv
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关系式: W总=W有+W额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1)η=W有/W总
(2)η= W有/W总=G物/nF绳 护定篙剐蕻溉戈税恭粳
(3)η= W有/W总=G物/(G物+ G动)(不计摩擦 与绳重)
物体温度变化时吸热、放热计算公式:Q吸=Cm(t-t0) Q放=Cm(t0-t)
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放=qm Q放=qv (天然气等气体)
电热:Q=I^2Rt
电路的基本公式:
(一)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公式:
电路 || 串联电路 || 并联电路
电流规律 || I=I1=I2 || I=I1+I2
电压规律 || U=U1+U2 || U=U1=U2
电阻规律 || R=R1+R2 || 1/R=1/R1+1/R2
电功率规律 || P=P1+P2 || P=P1+P2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I1/I2=R2/R1 ||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 略 || U1/U2=R1/R2
电功与电阻的关系 || W1/W2=R1/R2 || W1/W2=R2/R1
电功率与电阻的关系 || P1/P2=R1/R2 || P1/P2=R2/R1
电热与电阻的关系 || Q1/Q2=R1/R2 || Q1/Q2=R2/R1
(二)对串、并联电路都适用的公式
(1) 欧姆定律:I=U/R
(2) 电功计算公式:W=UIt W=Pt 纯电阻电路:W=I2Rt,W=U2t/R
(3)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P=UI 纯电阻电路:P=I2R P= U2/R
(4) 焦耳定律;Q=I2Rt 在纯电阻电路中Q=W,非纯电阻电路中W>Q
各种效率:
(1)太阳能热水器的效率:η=Q水吸/Q热辐射×100%=cmΔt/Q热辐射×100%
(2)电水壶热效率:η=Q水吸/W电×100%=cmΔt/Pt×100%
(3)水壶的效率:η=Q水吸/Q燃放×100%=cmΔt/qm×100%
(4)热机的效率:η=W机械功/Q燃放×100%=W机械功/qm×100%
(5)电动机的效率:η=W机械功/电×100%=(UIt-I^2Rt)/UIt×100%
7. 初中物理汽车做的总功怎么求
初中阶段一般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牵引力等于摩擦力,此时,总功=FS
还有一种情况:总功=Pt
莘庄物理组答
8. 求九年级物理“做功”以及“机械功”的全部公式,包括斜面做功公式和机械效率,求有用功的公式。
1、功:W=Fs=Gh
2、功率:p=W/t=Fv
3、机械效率=W有/W总=P有/P总
4、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5、动滑轮(滑轮组):F=G/n(n为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股数)
6、斜面的机械效率=Gh/(Gh+fl) (h为斜面高,f为物体受摩擦力,l为斜面长)
7、电功率:P=UI
8、电功:W=Pt=UIt
9、电流的热效应:Q=W=I^2Rt
电功率实用公式
1、对于同一用电器而言:
U实<U额 时,P实<P额
U实=U额 时,P实=P额
U实>U额 时,P实>P额
2、电路中(包括串联和并联)所有用电器的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的电功率之和
3、在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之比,也等于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
4、在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功率之比等于它们的电阻的倒数之比,也等于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
5、对于同一用电器而言,它在不同电压下的功率比,等于相应电压的平方比
6、对于额定电压相同的两个用电器,串联在同一电路中时,他们的实际功率之比等于他们的额定功率的倒数比
9. 物理总功怎样求的
一个物体往往同时在若干个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每个力都可能做功。它们所作的功共同的产生效果,就是总功产生的效果。合外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总功的计算,一般有两个途径。
(1)对物体受力分析,确定每个力所做的功,然后再求得各个力作功的代数和。
(2)对物体受力分析,求合力,在依公式求合力做功---总功
10. 求初三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的所有公式(要详细)
W=Pt (总的公式)
由W=Pt可以推导出:P=W/t=FS/t=Fv (用于汽车上档)
W有用功=FS=Gh (把物体举高)
W额外功=W-W总或=W总(1-η)
机器效率:η=W有/W总
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功的就这么多,希望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