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理力学二级结论
F=M*A 这个公式就是第二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F∝a,∑F∝m,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F=kma,其中的k是一个常数。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1个单位的力的大小,于是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2.公式:F合=ma (单位:N(牛)或者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牛顿原始公式:F=Δ(mv)/Δt(见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即,作用力正比于物体动量的变化率,这也叫动量定理。在相对论中F=m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F=Δ(mv)/Δt依然使用。
由实验可得F∝m,F∝a
3.几点说明:
(1)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2)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3)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本所受各力正交分解[1],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4.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
(1)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 =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根据他的矢量性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讲力合成或分解。
(3)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4)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5)独立性: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一个加速度,各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等于合外力产生的加速度。
(6)同一性:a与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 [编辑本段]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1.当考察物体的运动线度可以和该物体的德布罗意波长相比拟时,由于测不准原理,物体的动量和位置已经是不能同时准确获知的量了,因而牛顿动力学方程缺少准确的初始条件无法求解。也就是说经典的描述方法由于测不准原理已经失效或者需要修改。量子力学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态矢概念代替位置和动量(或速度)的概念来描述物体的状态,用薛定谔方程代替牛顿动力学方程(即含有力场具体形式的牛顿第二定律)。
用态矢代替位置和动量的原因是由于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同时知道位置和动量的准确信息,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位置和动量的概率分布,测不准原理对测量精度的限制就在于两者的概率分布上有一个确定的关系。
2.由于牛顿动力学方程不是洛伦兹协变的,因而不能和狭义相对论相容,因而当物体做高速移动时需要修改力,速度,等力学变量的定义,使动力学方程能够满足洛伦兹协变的要求,在物理预言上也会随速度接近光速而与经典力学有不同。
但我们仍可以引入“惯性”使牛顿第二定律的表示形式在非惯性系中使用。
例如:如果有一相对地面以加速度为a做直线运动的车厢,车厢地板上放有质量为m的小球,设小球所受的合外力为F,相对车厢的加速度为a',以车厢为参考系,显然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即
F=ma'不成立
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可得
F=ma对地
式中,a对地是小球相对地面的加速度.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
a对地=a+a'
将此式带入上式,有
F=m(a+a')=ma+ma'
则有 F+(-ma)=ma'
故此时,引入Fo=-ma,称为惯性力,则F+Fo=ma'
此即为在非惯性系中使用的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形式.
由此,在非惯性系中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时,除了真正的和外力外,还必须引入惯性力Fo=-ma,它的方向与非惯性系相对惯性系(地面)的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大小等于被研究物体的质量乘以a。
注意:
当物体的质量m一定时,物体所受合外力F与物体的加速度a是成正比的是错误的,因为是合力决定加速度。但当说是物体的质量m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外力F成正比时则是正确的。
解题技巧: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首先分析受力情况,运动图景,列出各个方向(一般为正交分解)的受力的方程与运动方程。
同时,寻找题目中的几何约束条件(如沿绳速度相等等)列出约束方程。联立各方程得到物体的运动学方程,然后依据题目要求积分求出位移、速度等。
B. 高中物理有哪些不明显但特别好用的二级结论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的二级结论是需要我们记住的。当我们记住这些结论的时候就可以快速的做选择题,以及填空题。众所周知,一般的同学在高中考试的时候,是不能做完所有的题目的。因此,合理掌握时间和记住一些比较好用的二级结论,就能让我们很快的做完前面的题目,留出更多的时间思考后面的大题。但是这些二级结论只能运用在选择填空题的做题上,在后面的大题中依旧是要我们用一级结论进行相应的推理得出才能使用。
在物理考试上,我们运用时间技巧与二级结论相结合的方法。所以记住相应的二级结论,也是理科考生在考试中提高速度,保证质量的方法之一。
C. 高一必修一物理力学二级结论是最好有推导过程。
牛顿定律中第二定律表达式F=ma
二级结论F=ma=mdv/dt=(mv'-mv)/t
意思为物体单位时间内动量的变化量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然后
可以推导出动量定理
即
Ft=mdv
意为作用物体的冲量即I=Ft
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D. 动量守恒定律二级结论是什么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起成为现代物理学中的三大基本守恒定律。最初它们是牛顿定律的推论,但后来发现它们的适用范围远远广于牛顿定律,是比牛顿定律更基础的物理规律,是时空性质的反映。
其中,动量守恒定律由空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能量守恒定律由时间平移不变性推出,而角动量守恒定律则由空间的旋转对称性推出。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恒定律之一,是一个实验规律,也可用牛顿第三定律结合动量定理推导出来。相互间有作用力的物体系称为系统,系统内的物体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更多,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需要和求解问题的方便程度,合理地选择系统。
适用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
2、系统所受合外力虽然不为零,但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时,如碰撞、爆炸等现象中,系统的动量可看成近似守恒。
3、系统总的来看不符合以上条件的任意一条,则系统的总动量不守恒。但是若系统在某一方向上符合以上条件的任意一条,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
E. 高中物理的二级结论都有哪些
有好多,有公式、图解,怎么给你?
如: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由做功的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
系统失去的动能,
等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F. 有哪些高中物理的重要二级结论
物理量是指物理学中所描述的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简称为量,如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有固定的名称、符号,有时符号带有确定的下标或其他说明性标记。物理量的符号必须用斜体表示,符号后不附加圆点。
G.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好的追加分数!)
伽利略在力学,天文学,和哲学上都有很重要的贡献,尤其在力学方面,做了好多的贡献,考试不会考他做了那个方面,主要是他的各个研究都很出色。可以说是牛顿力学的先驱,包括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其次还有:康普顿:康普顿效应 compton effect
玻尔:玻尔的原子模型。哥本哈根学派创始人
洛伦兹:“电子论”.(相互作用不是直接的)
海森伯:不确定原理,矩阵力学
阿基米德: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高中熟知阿基米德的浮力原理)
欧姆:电流定律(欧姆定律)
焦耳:焦耳—汤姆生效应,热功当量
尼古拉·哥白尼: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
薛定谔:概率波动力学
帕斯卡:帕斯卡定理
道尔顿:提出原子论,发现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分压定律。
开普勒:开普勒三大定律(行星运动定律)
卢瑟福:质子的发现
哈勃: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
帕斯卡尔:帕斯卡尔定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开尔文:创立了热力学温标
惠更斯:惠更斯原理
费曼:路径积分
。。。。
当然还有很多,但是经常考的我感觉到时比较普适的一些:库伦,布朗,爱因斯坦,牛顿,普朗克,卢瑟福,乍得威克 ,麦克斯韦,玻尔,阿基米德。
建议查下罗贝尔奖,就知道那个科学家在那个领域贡献杰出。
希望会对你有帮助。
H. 什么叫做二级结论经常有人说背物理二级结论
这只是为了考试而衍生出的名词而已。。。
比如说我们课本上的定理公理是1级结论,那么一般情况下你是没法用你所学知识对它们相互间进行推导或推导极其复杂(比如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的公式,其实是可推的,但太复杂了)
而二级结论就是我们利用这些1级结论得到的一些结论,它们一般是一些经验性的利于考试的结论,
比如如果牛顿第二定律是一级结论,我们可以推算出诸如初速度为0的话,相等时间的位移比为1:3:5:7.。。。。。。
至于记忆其实是没必要的,一则太多,就算你死记硬背住了考试不知道用那条也是白搭,二则只要掌握好一级结论,那么随着做题的增多,你会自然而然的记住一些经验性的的结论,也就是所谓的二级结论,而且这样其实是更利于解题的
I. 物理二级结论
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J. 高中物理二级结论
有好多,有公式、图解,怎么给你?
如:
五、机械能:
1.求机械功的途径: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由做功的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5)由功率求功。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 系统失去的动能, 等于滑动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