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理中,关于电现象,力现象,热现象,声现象都有哪些,一样一例,谢谢
电现象:静电,用烘衣机烘衣服时,衣服在干热的空气中摩擦,造成衣服上带有静电,穿时还会有黏身不舒服的感觉。
力现象: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快慢改变:如,用力拉车,车变快了,方向改变:如用头把足球顶飞了。
热现象:冬天穿棉衣,保温瓶内胆镀银。
声现象:隔墙能听到声音,声波的衍射。
(1)物理中的电现象有哪些扩展阅读:
热:熔化和凝固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状态变化。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在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要继续加热。
声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这些传声的物质总称为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更慢,在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就形成了回声。
回声的利用:回声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距、测深。
一条弦、一个鼓面或声带等的振动使附近的空气粒子产生同样的振动,这些粒子把振动又传递到其他粒子,这样连续传递直到最初的能渐渐耗尽。压力向邻近空气传播的过程产生我们所说的声波。
2. 关于力,光,声,热,电,磁的物理现象各两个。
力:爆炸使瓶子内气体体积增大,推动活塞。用脚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光:小孔成像。看到镜子里的人像(光的反射)。
声:气油在气缸内爆炸。人们听到各种鸟叫。
热:车发动机内汽油燃烧。可燃物的燃烧。
电:下雨天的闪电。电流通过灯泡,灯泡发光。
磁:指南针指南是因为地磁场的关系。电磁炉的加热。
(2)物理中的电现象有哪些扩展阅读:
热的公式:
1、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
Q=c×m×△t
Q吸=c×m×(t-t0)
Q放=c×m×(t0-t)
(t0是初温;t是末温)
其中C是与这个过程相关的比热(容)。热量的单位与功、能量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缩写为J)。历史上曾定义热量单位为卡路里(简称卡,缩写为cal),只作为能量的辅助单位,1卡=4.184焦。
注意:1千卡=1000卡=1000卡路里=4184焦耳=4.184千焦某一区域在某一时段内吸收的热量与释放、储存的热量所维持的均衡关系。
△T=(t1-t0)
2、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3)。
q=Q放/m(固体);q=Q放/v(气体)。
W=Q放=qm=Q放/m W=Q放=qV=Q放/v (W:总功)
3. 生活用电有哪些物理现象
电火花:发生于零线与火线接触时等情况,是由于金属中流过高电流以导致金属直接达到沸点,而周围金属则只是到达熔点,金属气体会迅速膨胀并带动周围的金属液体飞溅,(金属在高温状态时会发光,因金属类别而异。)还会带动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又因为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而当金属变为气体是时就失去了导电能力,因而阻断了电流,所以电火花的单次产生只发生于金属导体的表面。(要与电弧区分,电弧是高压电将空气电离使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变为气体离子,从而拥有了导电性,这些气体离子在导电的同时并受激发而发光,所以才出现电弧,在生活中的用电一般不会出现,因为电压不够高。两者之间的区别之一是导线是否接触,前者接触,后者不接触。)
4. 生活中的电现象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1.电视营光幕静电
营光幕因电子撞击而累积大量的静电
2.梳头产生静电
因头发与梳子摩擦而产生静电
3.脱毛衣产生静电放电
因衣服间的摩擦产生静电而放电,常听到
“霹啪”的声音,在黑暗中并可看见微弱的火光
4.烘衣服产生静电
用烘衣机烘衣服时,衣服在干热的空气中摩擦
造成衣服上带有静电,穿时还会有黏身不舒服的感觉
5.摸门把,金属物有触电现象
此为大陆性气候或干燥地区常见的现象,因人在地毯上行走与地板摩擦,身上累积大量静电,触及金属物后放电
5. 声,光,热,力,电的物理现象各举一例
1、声:说话,用于交流传递信息
2、光:电流通过电灯泡使其发光
3、热:燃烧放热
4、力:爆炸使气体体积增大,推动活塞
5、电:摩擦起电,可以应用于静电除尘
声、光、热、力、电,都为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普通物理学包括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
物理学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
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
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
6. 各种电现象
雷电
静电
摩擦起电
火花放电
尖端放电
你把头梳在头梳几下,就前已指出,神经在接受刺激时,虽然不表现肉眼可见的变化,在受刺激的部位产生了一个可传导的电变化,以一定的速度传向肌肉,这一点可以用阴极射线示波器为主的生物电测量仪器测得,如图2-10所示。图中由射线管右侧电子枪形成的电子束连续射向荧光屏,途中经过两对板状的偏转电极;当电子束由水平偏转板两极之间通过时,由于板上有来自扫描发生器装置的锯齿形电压变化,使射向荧光屏的电子束以一定的速度作水平方向的反复扫动;这时,如果把由两个测量电极引导来的生物电变化经放大器放大后加到垂直偏转板的两极,那么电子束在作横扫的同时又作垂直方向的移动。这样,根据移动电子束在荧光屏上形成的光点的轨迹,就能准确地测量出组织中的微弱电变化的强度及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果神经干在右端受到刺激,神经纤维将产生一个传向左端的动作电位,当它传导到同放大器相导到同放大器相连的第一个引导电极处时,该处的电位暂时变得相对地较负,于是在一对垂直偏转板上再现电位差,在荧光屏上可看到一次相应的光点波动;当动作电位传导到第二个引导电极处时,该处也将变得较负,于是荧光屏上会出现另一次方向相反的光点波动;这样记到的两次电位波动,称作双相动作电位。把神经标本作一些特殊处理,如将第二个记录电极下方的神经干损伤(如图2-10所示),使该处不能产生兴奋,那么再刺激神经右端时,在示波器上只能看到一次电位波动,这称为单相动作电位。另外,用其他技术方法还可使记录电极中的一个电极处的电位保持恒定或经常处于零电位状态,亦即使此电极成为参考或无关电极,于是在实验中记录到的电变化就只反映与另一电极(称为有效电极)接触处的组织或细胞的电变化,这称为单极记录法。
图2-10 用阴极射线 示波器及有关设备观察生物电现象的基本实验布置
(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双相或单相动作电位,是在神经干或整块肌肉组织上记录到的生物电现象,是许多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独立的神经纤维或肌细胞的电变化的复合反映;由于测量电极和组织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而且组织本身又是导电的,许多细胞产生的电变化可被同一电极所引导,所以记录和测量出的电变化是许多单位的电变化和代数叠加。但目前已经确知,生物电现象是以细胞为单位产生的,是以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不均衡分布和选择性离子跨膜转运为基础的。因此,只有在单一神经或肌细胞进行生物电的记录和测量,才能对它的数值和产生机制进行直接和深入的分析。由于一般的细胞纤小脆弱,单一细胞生物电是通过以下方法测量的:一是利用某些无脊椎动物特有的巨大神经或肌细胞,如枪乌贼的神经轴突,其直径最大可达100μm左右,便于单独剥出进行实验观察,脊椎动物的单一神经纤维也可以设法剥出,但它们的直径最粗也不过20μm左右,方法上较为困难。另一种方法是进行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即用一个金属或细玻璃管制成的充有导电液体而尖端直径只有1.0μm或更细的微型记录电极(凌宁和Gerard,1949),由于它只有尖端导电,可用它刺入某一个在体或离体的细胞或神经纤维的膜内,测量细胞在不同功能状态时膜内电位和另一位于膜外的参考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即跨膜电位),这样记录到的电变化,只与该细胞有关而几乎不受其他细胞电变化的影响。
细胞水平的生物电现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这就是它们在安静时具有的静息电位和它们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动作电位。体内各种器官或多细胞结构所表现的多种形式的生物电现象,大都可以根据细胞水平的这些基本电现象来解释。
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测量细胞静息电位的方法如图2-11所示。R表示测量仪器如示波器,和它相连的一对测量电极中有一个放在细胞的外表面,另一个连了微电极,准备刺入膜内。当两个电极都处于膜外时,只要细胞未受到刺激或损伤,可发现细胞外部表面各点都是等电位的;这就是说,在膜表面任意移动两个电极,一般都不能测出它们之间有电位差存在。但如果让微电极缓慢地向前推进,让它刺穿细胞膜进入膜内,那么在电极尖端刚刚进入膜内的瞬间,在记录仪器上将显示出一个突然的电位跃变,这表明细胞膜内外两侧存在着电位差。因为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安静细胞的表面膜两侧的,故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
在所有被研究过的动植物细胞中(少数植物细胞例外),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较膜外为负;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则膜内电位大都在-10~-100mV之间。例如,枪乌贼的巨大神经轴突和蛙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为-50~-70mV,哺乳动物的肌肉和神经细胞为-70~-90mV,人的红细胞为-10mV,等等。静息电位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一些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和胃肠平地滑肌细胞例外),只要细胞未受到外来刺激而且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静息电位就稳定在某一相对恒定的水平。
在近代生理学文献中,一些过去单纯用来描述膜两侧电荷分布状态的术语,仍被用来说明静息电位的存在及其可能出现的改变。例如,人们常常把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状态称为膜的极化(polarization),原意是指不同极性的电荷分别在膜两侧的积聚;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超级化(hyperpolarization);相反,如果膜内电位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称作去极化或除极(depolarization);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则称作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现通过图2-11中的实验布置,观察单一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和波形特点,由图中可见,当神经纤维在安静状况下受到一次短促的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膜内原来存在的负电位将迅速消失,并且进而变成正电位,即膜内电位在短时间内可由原来的-70~-90mV变到+20~+40mV的水平,由原来的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这样,整个膜内外电位变化的幅度应是90~130mV,这构成了动作电位变化曲线的上升支;如果是计算这时膜内电位由零值变正的数值,则应在整个幅值中减去膜内电位由负上升到零的数值,在图2-11中约为35mV,即动作电位上升支中零位线以上的部分,称为超射值。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这种膜内外电位的倒转只是暂时的,很快就出现膜内电位的下降,由正值的减小发展到膜内出现刺激前原有的负电位状态,这构成了动作电位曲线的下降支。由此可见,动作电位实际上是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在神经纤维,它一般在0.5~2.0ms的时间内完成,这使它在描记的图形上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因而人们常把这种构成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脉冲样变化,称之为锋电位。在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以前,膜两侧电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较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一般是先有一段持续5~30ms的负后电位,再出现一段延续更长的正后电位,如图2-11下所示(这里负后和正后电位两个术语仍沿用动作电位细胞外记录时的命名;确切地说,负后电位应称为去极化后电位,而正后电位应称为超极化后电位)。锋电位存在的时期就相当于绝对不应期,这时细胞对新的刺激不能产生新的兴奋;负后电位出现时,细胞大约正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正后电位则相当于低常期。
图 2-11 单一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实验模式图
R表示记录仪器,S是一个电刺激器。当测量电极中的一个
微电极刺入轴突内部时可发现膜内持续处于较膜外低70mV的负电位状态。
当神经受到一次短促的外加刺激时,膜内电位快速上升到+35mV的水平,
约经0.5~1.0ms后再逐渐恢复到刺激前的状态。其他说明见正文
动作电位或锋电位的产生是细胞兴奋的标志,它只在刺激满足一定条件或在特定条件下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产生。但单一神经或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的一个特点是,只要刺激达到了阈强度,再增加刺激并不能使动作电位的幅度有所增大;也就是说,锋电位可能因刺激过弱而不出现,但在刺激达到阈值以后,它就始终保持它某种固有的大小和波形。此外,动作电位不是只出现在受刺激的局部,它在受刺激部位产生后,还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传播,而且传播的范围和距离并不因原初刺激的强弱而有所不同,直至整个细胞的膜都依次兴奋并产生一次同样大小和形式的动作电位。图2-11的实验布置中,神经受刺激部位和记录部位之间有一段距离;但不论记录电极在职一神经纤维上如何移动(除非是在纤维末梢处有了纤维形态的改变,或纤维的离子环境等因素发生了改变),我们一般都能记录到同样大小和波形的锋电位,所不同的只是刺激伪迹和锋电位之间的间隔有所变化,这显然与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到记录电极所在部位时所消耗的时间长短有关。这种在同一细胞上动作电位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的现象,称作“全或无”现象,其原因和生理意义将在下面讨论。
在不同的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虽然在基本特点上类似,但变化的幅值和持续时间可以各有不同。例如,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电流、电压、电阻、交直流、电功率、电能、单相、三相、功率因数,电动机、电感、电容、整流器、感电、漏电静电
电鳗
电鲶
电鳐
摩擦起电
人体电流
闪电
雷电
脑电波
激光
极光
量子物理中的隧道电流
静电
光电现象
摩擦起电
神经细胞中的膜电位
压电陶瓷
电鳗放电
光以及电磁波的本质是相互垂直电场与磁场
生物电
的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以一个或几个毫秒计,而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则可持续数百毫秒;虽然如此,这些动作电位都表现“全或无”的性质。
可以吸小纸片了。
7. 初二物理——电现象
为什么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这是因为当带电体靠近轻小物体时,轻小物体由于静电感应也带了电(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所以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关于静电感应,你到高中时就知道了.
为什么摩擦起电的笔杆吸起了碎纸屑以后,碎纸屑马上又掉了?
这是因为当碎纸屑被带电的笔杆吸引后,它就带了与笔杆相同的电荷(这是一种接触起电现象),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碎纸屑马上又掉了
8. 电的物理现象。比如:闪电,静电,摩擦起电。那还有什么其他的吗
静电指的是摩擦起的电还会留在物体表面,一般只会发生在绝缘体上;
而导体上起的电一般会很快转移掉,不会有静电;
9. 生活中的电学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电学物理现象及解释
生活中的电学物理现象及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不经意间感受到电的存在,这些现象可以通过物理在解释的。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电学物理现象及解释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利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利用热传递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利用空气对流进行空气变换。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插入三孔插座,防止用电器漏电和触电事故的发生。
与力学知识有关的现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接触面光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花纹,使接触面粗糙,增大摩擦。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6、有时候从保温瓶中倒出一大杯开水后,瓶塞会跳起来是因为外界的冷空气乘机钻入保温瓶,瓶塞寒上后,冷空气被封闭在瓶子内并与热开水发生了热传递,冷空气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对外做功,就把塞子抛出瓶口,这时只要轻轻塞上瓶塞,然后摇动几下保温瓶,使开水蒸发出大量水蒸气,把冷空气这不速之客从保温瓶中赶出去,然后按紧瓶塞后就无后顾之忧了。
7、双层玻璃中间有一个空气层,而空气不易传热,能起到保温和隔热的作用,因而教室一般要装双层玻璃窗 。
8、多油的菜汤由于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因而不易冷却。
9、我国南方有一种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很快冷却,且一般略比气温低,这是因为这种凉水壶是用陶土做成的,水可以渗透出来,渗透到容器外壁的水会很快蒸发,而水蒸发时要从容器和它里面的水里吸改大量的热量,因而使水温很快的降低到和容器外的水温相同时,水还会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使水温继续降低。但因为水温低于气温后,水又会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水温不公降得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