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音的小结!急
我有一单元的,这些都是我老师说的,我总结的
第一章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震动而产生的;
(2)传播:1)必须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不能;
2)声波: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3)声速:a.定义: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b.影响因素:于介质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湿度气压有关。
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构造:
人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又分为耳廓、耳道、鼓膜;内耳又分为股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迷路)又分为耳蜗、前庭、半规管
(2)骨传导:
声源——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3)膜传导:
声源——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4)双耳效应:(太多了我不打了,在书P18面第四行 声源——第七行双耳效应)
3.声音的特性
(1)音调:1)与频率有关;
2)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2)响度:与距离声源的远近、集散程度有关;
(3)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4.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1)来源:
1)物理学角度:噪音是发声体作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P25从环保的角度看——都属于噪声)
(2)等级:分贝 dB
(3)危害:让人心烦意乱,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4)控制:(P26最后一行)
5.声的利用
(1)声与信息
(2)声与能量
B.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声音的利用
声音的利用:
1、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以上就是对声音的利用知识点的总结学习,相信同学们可以很好的掌握此知识点,努力学习吧。
同学们对于光源的知识还是熟悉吧,下面我们来学习。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υ)像的性质应用
u>2ff<υ<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u=2fυ=2f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f<u<2f>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
u=f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
uu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知识点:眼睛和眼镜
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是对眼睛和眼镜内容的知识学习哦,供大家参考。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知识点:照相机和投影仪
下面是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的内容知识讲解,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
照相机和投影仪
照相机:
1、镜头是凸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以上对物理中照相机和投影仪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效的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习吧。、
拓展阅读:
声音的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重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复习提问
引入新课
进行新课
1、什么是噪声?(分别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加以说明)
2、噪声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 、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1、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原来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1、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2、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阅读课本30页“科学世界”
提问
创设情境
介绍声音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回答
学生
阅读课文
讨论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小结
1、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2、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设计
1、“动手动脑学物”中的1、2题。
2、学习高手49页1、2、8题。
3、完成配套练习册中相应的内容。
C. 初一物理声音的特性知识点
声音的特性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频率的高低叫做音调(Pitch),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的主观属性,即音量(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 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音调主要由声音的频率决定,同时也与声音强度有关。对一定强度的纯音,音调随频率的升降而升降;对一定频率的纯音、低频纯音的音调随声强增加而下降,高频纯音的音调却随强度增加而上升。
响度又称音量。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得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响度的大小与声强密切相关,但响度随声强的变化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接近于对数关系。当声音的频率、声波的波形改变时,人对响度大小的感觉也将发生变化。
音色(Timbre)是指不同的声音的频率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如同天下的树叶各有不同一样。
D. 物理学习声音的感受点滴200字
声音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从小到大我们就听不同的声音,但是声音是怎么来的一直没有深入了解。通过这次学习声音的产生使我知道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了,其实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 造成空间内空气的波动而共鸣发音, 再经由大气的传播,使人听觉神经感受到的一种物理现象.其实就肉眼而言:声波就形同水波,一种是形体看的到,一种是形体看不到, 但都是能量的传递, 就好像投一块石子水池中,水面所泛起的波纹径四周扩散的水波,在此现象所引起的物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声波或音波.但此声波而言其介质是空气以疏密波形方式传递能量, 以水波而言其介质是水以垂直波将能量送出.
总的来说由于介质、温度等原因,产生的声音是不同的,因此在同一空间在不同时段所感受到的声音是不一样的. 这样我们就能听到自然音,乐音,非乐音,噪音等等了.
通过这次学习扩宽了我的知识面,感觉到物理无穷的魅力,深深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
E. 物理上什么是声音
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声音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介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分贝:
分贝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度的单位,记为dB。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值表示,由于变化范围非常大,可以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体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形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
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F. 听小学科学观摩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心得体会
九月十九日,我在区五小听了来自各县骨干教师的四节科学课,受益非浅,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教师能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质疑。科学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解决问题是探究的目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活动。教师抓住有关内容或有利时机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和假设,如《声音的产生》博兴的宋艳华老师在“认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回答:“抖动、弹拨、撕、拉……”教师对学生的猜测,即使是不着边际或不完全的假设都给予鼓励、引导,绝没有讽刺、嘲笑、挖苦,培养了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当学生意见分歧时教师不急于解惑,而是有的放矢地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探究。
2、设计探究方案。探究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如《光和影》惠民二小的刘老师在学生探究影子的特点时,提问:要研究影子的长短、方向、大小、形状的变化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制定出方案。
3、放手实践,自主探究。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在探索活动中发展能力。《溶解的快与慢》沾化的李老师让学生通过亲自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发现实验现象,获得新知。
4、重视探究后的交流。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一种满足感的自我释放,能使学生在探索方法和探索能力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四位老师都非常重视探究后的交流,有的是组内交流,有的是全班交流。
课后延伸。科学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是无限的。因此,要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深化知识的理解,延伸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光和影》在学习完影子产生的条件、特点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问:“我们在平常生活中有没有利用影子的事例?”还让学生欣赏精彩的皮影片段《龟和鹤》。
二、学会倾听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倾听成了一个重要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要以身示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对的还是错的,是流畅的还是吞吞吐吐的,教师都要留心去听。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是沟通,不仅要表达自己,还要倾听他人”。要引导学生保持理解的心态,听同学发言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也需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学会欣赏,同学说得好讲述得精彩时真诚地给予掌声。
三、学会评价
教师关注每个学生,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闪光点和存在问题,相应给予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更在于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把评价的权利下放,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小组间的互评等方式,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
四、如何把握好纪律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如材料摆放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良好的沟通交流习惯。教师有明确的要求,耐心的引导,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2、利用教学具调控课堂。教学具使用恰当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仅能帮助调控课堂纪律,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G. 声音是什么(物理)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这个介质可以是空气,水,固体.当然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刚才提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声的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
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为340米/秒.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固体>液体>气体,声的速度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物理中,音调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要区分开.
有时,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色过程中,遇到山这样的障碍,会反弹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秒时,我们就区分不开了.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
自然界中,有光能,水能,生活中有机械能,电能,其实声也有能量.例如,两个频率相同的物体,敲击其中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也会振动发声,这种现象叫做共鸣.声音传播是带动了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说明声音也有能量。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符号为dB。另外,阻止噪音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H. 什么是声音
物理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物体在一秒钟之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是赫兹,字母Hz.人的耳朵可以听到20Hz-----20000Hz的声音.最敏感是1000Hz-----3000Hz之间的声音。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固体>液体>气体(例外如:软木 500m/s,小于煤油(25℃)、蒸馏水(25℃)等),声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声音在各类物体中的传播速度:
真空 0m/s(也就是不能传播)
空气(0℃) 331m/s[1]
空气(15℃) 340m/s
空气(25℃) 346m/s
软木 500m/s
煤油(25℃) 1324m/s
蒸馏水(25℃) 1497m/s
海水(25℃) 1531m/s
冰 3230m/s[1]
铜(棒) 3750m/s
大理石 3810m/s
铝(棒) 5000m/s
铁(棒) 5200m/s
物理中,音调指乐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强弱,音色指声音的特色,要区分开。
有时,我们站在山上高呼,会听到我们的回声,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障碍,会反弹回来,再次被我们听到.当两种声音传到我们的耳朵里时,时差小于0.1秒时,我们就区分不开了。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当然,在一个有障碍物、阻挡物的空间内发出声音,就会有回声,也就是说,只要声音在传递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弹,发生回声现象。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较大分贝的声音在空旷环境下,人耳才会分辨出回声,而日常生活中人耳也经常收集到回声,但由于回声的分贝低或者在嘈杂环境下,所以人耳分辨不出回声,所以不能产生“日常生活中没有回声”这样的误解,其实,只是我们的耳朵分辨不出这样的声音,或者说是大脑接受到但分辨不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