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制作一个初二物理初级小制作
简易喷雾器:
1
①找一个塑料瓶,瓶盖上戳一个洞洞;②拿一个吸管,(最好粗点,好剪);③在细管上剪一个开口(小心不要剪破了);④开口朝外将吸管弯成90°;⑤在瓶中灌些水,吸管插到瓶盖上(瓶盖盖紧);⑥用嘴吹
2
实验器材:圆珠笔杆一只、圆珠笔芯一只、塑料瓶一个、白铁皮一小块。
实验方法:取一支废旧的圆珠笔,拆下笔杆和笔芯。用钳子拔去笔芯的金属头儿,再取一块白铁皮,做一个支架,使笔杆与笔芯成90度角,并使二者端口靠得很近。取一个塑料瓶,在其盖子上钻两个小孔,一个孔为进气孔,另一个孔插入圆珠笔芯。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喷雾器。
使用方法:在塑料瓶中装入清水,保证笔芯的下端在水面以下,此时只要在笔杆的一端吹气,根据伯努利原理,在笔芯上方就会形成一股高速气流,气流速度越大,局部压强越小,瓶内的水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会自动沿笔芯抽上来,这股被抽上来的细流,遇到笔杆吹出的气流被打散,形成雾状小水滴飞开,即成喷雾。
满意的话求采纳哟
‘贰’ 初三物理小制作简单机械
【初中物理小制作小发明】初二物理小制作!!!(方法)
圆木塞要刚好塞在饮料瓶口上。 【制作方法】 方法一(双乒乓球实验)。 材料,把这个水柱压强减去 与上面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水柱压强,将饮料瓶的中间部分剪去:空矿泉水瓶一个,口面要绷平、铁皮,上面的乒乓球浮在水面上也随之上升,三通管的另一个出口 为排气用,漫过木塞上 表面,再用杯子装水沿瓶壁倒入瓶中,它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均 可互相抵消、封口夹两只。
两软管 各经过一只小三通管与胶卷盒引出的两软管相接,右手从上向里倒水。
方法三(双 U 形管压强差计) 材料,白纸粘贴在大木板上,缓缓将胶卷盒插入水中。 将矿泉水瓶底剪去,用粘胶密 封连接处,水只能向下渗 漏, 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再把两盒底部用粘胶粘连、铁丝若干,左手持 瓶身,记下双 U 形管管底各至液面的高度差,刚刚达到木塞底部,液面的高度差要大得多,依然瓶口向 上地将瓶颈用粘胶粘接在瓶内底部。
待胶干后即可使用,将软管 弯成两个“U”形并行排列、白纸,此时木塞依然不上浮,但它却没有上浮。
实验时。在两胶卷盒口上各绷一块气球膜、橡皮膜(如气球)一大块,这是因为物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的受力面积虽然相 同,不要太紧,但此时木塞并不上浮, 并与粗铁丝固定。
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与下面 胶卷盒相通的 U 形管中,将木塞放在瓶口上。 方法二(上浮的木塞),液体的压强大小不一样, 因为瓶身不大: 材料。如图 6-24。 先将两胶卷盒去盖。
实验时。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两 U 形管中 的液面不会在同一高度,另一个在上,由于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粘胶等,不可漏气,它会立即“卟”地上升到水面。 实验时、橡皮筋两 根。随着瓶内水的上升。
水面继续上升,经小孔向里流水。再在圆木塞中央钻一个 直径约 5mm 的小孔。物体 上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之差。等膜绷 好之后、厚木板一块,但上下表面所在液体内的深度不同。如图 6-23 所示,从上面放入两个乒乓球,用注射器在双 U 形管中注入同样量的红色水。
如图 6-25 所示,如图 6-27 所示,剪一宽条铁皮把连接处固定起来、圆木塞一只,并在两“U”形管中心画出刻度线、木板(12×30cm2) 一块。
手持粗铁丝、粘胶。 把12×30cm2 的木板与厚木板钉起来,如图 6-26 所示。很快 水将浸没木塞周围,用两只封口夹将三通管的排气口夹紧。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证明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乒乓球两个:两个透明的 135 胶卷盒、一次性注射塑料输液软管两根,使双 U 形管 中的液面相平,中间各钻一小孔,正是物体所受的浮力,粗铁丝作为手持的柄。
等到木塞下的水面逐渐 上升,正好使软管插入。
下面的 乒乓球虽然周围和上面都是水? 如果一个规则的物体浸没在液体当中,下面的乒乓球的底部也会浸没在 水中,木塞会立即上浮到瓶中水面上:空高橙饮料瓶一个,将瓶口向下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实验原理】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 将这个压强差乘以胶卷盒口的面积就能计算出胶卷盒所受的浮力,所得的差即是两胶卷盒上下表面 的压强之差
‘叁’ 简单的物理实验在家就能做
1、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2、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操作: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3、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操作: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2、用筷子搅拌均匀。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讲解: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创造: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4、带电的气球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操作: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讲解: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5、可爱的浮水印 思考:宣纸上漂亮的图案不是画出来的,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材料:脸盆1个、宣纸1─2张、筷子1支、棉花棒1根、墨汁1瓶、水(约半盆) 操作:1、在脸盆里倒入半盆水,用蘸了墨汁的筷子轻轻碰触水面,即可看到墨汁在水面上扩展成一个圆形。2、拿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二、三下。3、然后轻碰墨汁圆形图案的圆心处,看看有什么现象。4、把书法用纸轻轻覆盖在水面上,然后缓缓拿起,纸上印出什么图案呢? 讲解:1、棉花棒碰触时,墨汁会被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圈图形。2、棉花棒在头皮上摩擦所涂上的少量油,就会影响水分子互相拉引的力量。3、水印会呈现不规则的同心圆图形。 创造:试试其他的方法,改变水面上墨汁的图形。6、分合的水流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操作: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讲解: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7、漂浮的针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材料:一碗水、针、*子、液体清洁剂操作: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2、用一个*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2、慢慢地移出*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讲解: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作。
8、神奇的牙签思考:放在水里的牙签,会随着放在水里的方糖游动,还是随着放在水里的肥皂游动?材料:牙签、一盆清水、肥皂、方糖操作:1.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2.把方糖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远的地方。牙签会向方糖方向移动。3.换一盆水,把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把肥皂放入水盆中离牙签较近的地方。牙签会远离肥皂。讲解:当你把方糖放入水盆的中心时,方糖会吸收一些水分,所以会有很小的水流往方糖的方向流,而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但是,当你把肥皂投入水盆中时,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所以会把牙签向外拉。创造:请你试一试,如果将糖和肥皂换成其它物质,牙签会向哪个方向游去
9、有孔纸片托水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操作: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讲解: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10、手绢的秘密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流程: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2、让水冲在手帕上。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说明: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延伸: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11、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操作:1.将玻璃杯里装满水。2.用垫板盖好杯口。3.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4.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5.扶着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讲解: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创造: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12、蜡烛吹不灭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讲解: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注意:注意蜡烛燃烧时的安全。13、蜡烛抽水机
思考:你知道抽水机是怎样将水抽出来的吗?材料:玻璃杯、蜡烛、比玻璃杯口稍大的硬纸片、塑料管、凡士林少许、火柴、水半杯操作:1、先将塑料管折成门框形,一头穿过硬纸片2、再把两只玻璃杯一左一右放在桌子上3、将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同时将水注入右边玻璃杯中4、在放蜡烛的杯子口涂一些凡士林,再用穿有塑料管的硬纸片盖上,并使塑料管的另一头没入右边杯子水中。5、水从右边流入左边的杯子中讲解:蜡烛燃烧用去了左边杯中的氧气,瓶中气压降低,右边杯压力使水向左杯流动,直到两杯水面承受的压力相等为止。到那时左杯水面高于右杯水面。注意:蜡烛点然后固定在左边玻璃杯底部时注意安全,小心烧手
14、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15、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延伸: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16、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油,以便固定□烛。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3.用玻璃杯倒扣在□烛上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
17、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18、瓶子瘪了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操作:1.将温开水倒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讲解: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创造: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19、会跳远的乒乓球思考:乒乓球放在高脚杯中,你怎样吹气,球才会跳出杯子呢?材料:高脚杯2个、乒乓球1个操作:1把两个高脚杯并排放置2将乒乓球放在第一个杯子中。3从不同角度吹气,看看乒乓球有什么状况:对着球的侧面吹气;对着球的上方吹气讲解:1、向球的侧面吹气,乒乓球不容易跳到第二个杯子里去(或跳出来)2、向球的上方吹气,上方压力变小,乒乓球会浮起来,继续吹,就跳入第二个杯子去了创造:换个新方法也能让乒乓球跳到下一个杯子里
20、会吹泡泡的瓶子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操作:1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2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3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4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5向瓶子壁上浇冷水。6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讲解:1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2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3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4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5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创造:瓶子盖太紧时,你知道如何用最好的方法打开它吗?
‘肆’ 怎么制作一件简易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具
制作材料:打点滴所用250ml玻璃瓶一个,带有绝缘皮的铜导线l段(10cm左右),铝箔(香烟盒内取)1片,生石灰少许。
制作步骤 :
1、拧下瓶盖,用钉子在橡胶盖中心钻一个小孔使铜导线穿过即可。用剥线钳将铜导线两端外皮分别剥去约3 cm,一端拧成环状后穿入瓶盖小孔,如图1所示 。
2、剪两片长约6cm,宽为0.5cm的铝箔,每片对折,再对折后的箔片上端钻一小孔。将打好孔的两片箔片穿人瓶盖下端的铜线内,再将下端铜线拧成环状,如图2所示。
3、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生石灰(作为干燥剂),将第二步制作好的部分装入玻璃瓶中如图3,整个仪器制作完毕。
使用方法
分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跟瓶塞上的圆形铜环接触,可以看到瓶内钩上的箔片张开或合上。
‘伍’ 初二物理小制作有哪些
1、水果电池
2、火警报警器
3、潜望镜
‘陆’ 简单易做的物理小实验是什么
一些简单有趣的物理小实验:瓶内吹气球、能抓住气球的杯子、会吸水的杯子、会吃鸡蛋的瓶子、瓶子瘪了。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吸水的杯子
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
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
操作:
1、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4、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
讲解:1.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四、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五、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物理实验教学一般分为演示实验、课内小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演示实验是以教师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
课内小实验是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操作的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分析处理数据、总结概括结论的过程,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柒’ 详细的物理小实验步骤
1.利用一支温度计,一个小烧杯,一瓶酒精,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酒精蒸发过程中吸热,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放在空气中,待示数稳定后,读出此时温度为T1;2、向小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烧杯的酒精中;3、将温度计取出,在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发完之前,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
实验现象:温度计取出后,且玻璃泡表面的酒精蒸发完之前,其示数减小,所以,可以证明蒸发吸热。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的关系,现将泡沫塑料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将白纸平放并固定在泡沫塑料板上,在白纸中间测一条直线
,把一块带支架的平面镜(不透明)沿直线
位置,使平面镜底边与直线
重合,且使平面镜垂直于纸面,如图16所示,请你在图16装置的基础上,利用一把刻度尺和一盒大头针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请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六次探究实验
方法1:在镜子前面任意点O点垂直插一大头针,然后在任意点A’也垂直插上一大头针,调整视角使得人只用一只眼睛看A’,但看不到镜中大头针O的像,保持人眼的位置不变,在A’点和人眼之间再插一大头针A,使得人眼只能看到大头针A,
看不到A’及O’,用同样的方法,标志出B及B’点,移开镜子,用直尺连接AA’
及BB’,并延长使相交于O’点即为像的位置用直尺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u1,测量O’到平面镜距离为v1,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2.仿照步骤1,依次再做5次实验,分别得到5组O到平面镜距离、5组O’到平面镜距离,并将数据计入表格。
表格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u/cm
v/cm
方法2:(1)在镜前纸上适当位置插一枚大头针作为物体S,用眼睛观察到它在镜中的像S′。
(2)在镜前物体S的右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物体S的像S′,并沿视线在纸上插一枚大头
针P1,使大头针P1恰好能挡住像S′;再插一枚大头针P2,使大头针P2恰好能挡住
大头针P1和像S′。
(3)在镜前物体S的左侧,仿照步骤(2)分别在纸上插上大头针P3和P4。
(4)移去平面镜和大头针,通过大头针P1和P2在纸上的针孔画一条直线,再通过大头
针P3和P4在纸上的针孔画一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像S′的位置。
(5)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S到直线MN的距离u和像S′到直线MN的距离v,并分别
将u和v的数据记录到实验数据表中。
(6)改变物体S的位置,仿照步骤(1)~(5),再做5次实验。
‘捌’ 有关于物理的10个科学小制作
一、车超重报警器
工作原理:
利用重力能使弹簧变型的原理,让重力使弹性电键接通从而启动报警器。
制作材料:
音乐集成电路一块,导线若干,喇叭一只,电池若干,电键一只,硬纸板,小胶轮四只,胶水纸等。
制作方法:
1、 组装好报警器;
2、制作好汽车模型;
3、把组装好的报警器隐藏在汽车模型里;
4、用导线连接好报警器与电键即成。
二、自动给水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大气压自动控制出水量从而达到自动给水的目的。
二、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1000ml可乐瓶一个,矿泉水瓶一个,直径0.5厘米的塑料管40厘米。
组装步骤:
1、在矿泉水瓶盖处钻2个直径0.5厘米的孔。
2、把塑料管截成长30厘米作定位水管、10厘米的为供水水管,分别插入,其中一条长的插至瓶底,另一条至瓶口。
3、把可乐瓶取其底部10厘米出裁下作接水盆,在接水盆上、下各钻一个直径0.5厘米的孔。
4、给水管插入下孔,定位水管插入下孔。
5、用铁线把供水瓶和接水盆连接固定即成。
三、声、光婴儿报尿器
一、工作原理:
利用电子触摸片的感应性能来控制音乐集成块和指示灯,从而产生声、光报尿的功效。
二、制作方法:
材料准备:
电池2对、音乐集成块、电子触摸片、指示灯、电线若干、方形纸盒一个、模拟小尿片一块等。
制作步骤:
1、制作一个电路。
2、制作一模拟小尿片。
3、把电子触摸片放入模拟小尿片中。
四、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材料:
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制作步骤:
1、 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 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 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 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五、瓶子瘪了
材料:
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制作步骤: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工作原理: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 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玖’ 简单初二物理小制作,制作过程和用法。
1、让火柴"跳舞"
星期天,我和爸爸一块儿做了个“火柴跳舞”的实验。 按照爸爸的吩咐,我端来一盆清水,找来一盒火柴和一瓶胶水。 爸爸先从火柴盒里拿出一根火柴,然后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胶水,再将火柴扔进水里。过了一会儿,奇迹发生了:只见火柴自立于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了“舞”。它时而原地转几个圈,时而向前一摇一摆地走去,时而蹒跚着后退,就像配合着一个无形的舞伴在翩翩起舞。 不料,跳了一分钟,火柴就倒下了。 我就对爸爸说:“才跳了这么一会儿呀!” 爸爸笑了:“你这个性急鬼!就不能再等几分钟?” 于是我耐心地等着。大约过了五分钟,火柴果真又跳起了舞!依然跳得那么欢快,那么有节奏。不过,一会儿,它又倒下了。可再等几分钟,它又能站起来跳。如此反复了好几次后,火柴就再也不动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很纳闷。 爸爸说,火柴头含有磷,与胶水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气体。气体越聚越多,就会使火柴直立起来;气体散发时,火柴就被带动得“舞蹈”起来。当气体散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过一段时间,气体又会聚集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气垫飞行
2、气垫飞行
用热水冲淋一只玻璃杯子,并在杯里留少许热水。然后把杯子迅速反扣在光滑的桌面上。这时,朝杯子轻轻地吹风或用羽毛推它,玻璃杯便鬼使神差似的在桌面上轻松地滑行起来,就像滑冰一样,几乎没有什么摩擦力。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由于,当杯子迅速反扣在桌面上时,杯中热水倒出,便有空气进入,杯壁及留下的热水具有的热量使这些空气发生热膨胀现象,从而把反扣在桌面的杯子微微向上托起。这时的杯子已经不再与桌面直接相接触了,而是支持在一层薄薄的水膜和“飞垫”上。因此,杯子和桌面之间的摩擦力就变得很小很小了。故此,只要有很小的外力作用,杯子便向前滑行啦!
3、水生火
看了“水‘生’火”这个魔术,你一定会惊叹不已。其实这个魔术你也能做。
一、材料
已点过的蜡烛一支,钠盐数粒,玻璃棒一根,水杯一只,清水少许。
二、准备
预先将数颗细微的钠粒放在烧焦过的烛芯上。
三、表演
将蜡烛,水杯装清水,放在表演台上,拿出玻璃棒在水杯里蘸些清水,接触到烛芯上,瞧,蜡烛竟然被点燃了。
四、原理
钠是很活泼的、银白色的金属,遇到水会产生氢气。这种化学变化会产生热量。这热量足够使氢气着火燃烧,因此蜡烛就“点”着了。
五、提示
因钠易氧化,钠粒放入烛芯到点燃蜡烛时间要短。平时钠粒必须保存在煤油里,不要把纳粒放入清水中。
4、争夺颜色
准备一只玻璃试管,在里面盛入将近1/3清水,再滴入几滴碘酒,塞紧塞子后摇匀,这时试管里的溶液是浅棕色的,俗称“碘水”。
现在将试管稍稍倾斜,沿着试管壁缓缓滴入无色透明的洁净汽油,直到液面上升到试管2/3高度处,于是你可以看到试管里出现两层液体:下层是浅棕色碘水,上层是无色透明的汽油。你再塞紧瓶塞,不断摇晃试管,直到里面的液体充分混合,然后把试管直立并且静置。再过一会儿,奇怪!里面的液体发生了变化:沉在下层比较重的水几乎变得没有颜色了,而浮在上层的汽油却变成了紫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碘不大容易溶于水,却十分容易溶于汽油。当你激烈晃动试管时,里面的碘水和汽油有了充分接触的机会,结果水里的绝大部分碘都被汽油“夺走”,于是汽油变成了紫红色,而失去碘的水同时也失去了颜色。
5、杯连杯
少年朋友,这里有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怀,一节蜡烛头和一块吸水纸。你能否不用其他工具就使两个杯子紧紧合在一起,拿起上面的一个,下面的一个也跟着起来呢?
现在告诉你一个办法:先在一个空玻璃杯中点燃蜡烛头,将吸水纸浸湿后覆盖在点蜡烛的杯子上。再把另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扣在上面。几秒钟之后,点燃的蜡烛熄灭了,两个玻璃杯紧紧地合在了一起。这时,拿起上面的一个,下面的一个也跟着起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原来,吸水纸是透气的,烛火把两个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后就熄灭了。在覆盖吸水纸之前已经有一部分膨胀了的气体跑掉了。在烛火熄灭和气体冷却之后,两个杯子中的气压比杯外低得多,于是杯外的大气压力就把两个杯子紧紧地合在一起了。
6、自动变圆的棉线圈
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你会发现,它不一定是圆形的。你能使这个圈变圆吗?
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棉线圈立刻就会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圆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棉线圈内水表面的张力被肥皂破坏之后,圈外水的表面张力仍然很大,从各个方向上拉着线圈,所以棉线圈就自动变圆了。小朋友,你不妨也试一试。
7、让针浮在水面上
在做实验之前,我先准备了一只大口碗、一根牙签、一根五号的缝衣针和一张普通的餐巾纸。实验一开始,我首先在碗里倒上大半碗清水;然后将餐巾纸平摊在桌面上,再把针放在餐巾纸上;接着,我用双手拎起餐巾纸的两端,连纸带针一起轻轻地放在水面上。顿时,白色的餐巾纸浸水变成了透明的,十分均匀平整地浮在水面上。过了一会儿,餐巾纸的四个角全都渐渐地沉下去,但是纸的中间部分却仍然一动不动,针和纸还紧贴在一起。于是,我拿起牙签,将餐巾纸慢慢地按入水中,然后用牙签把餐巾纸轻轻地从碗里捞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针的上半部弄湿,要不然针就会立刻沉下去。餐巾纸捞出来之后,针就平稳地浮在水面上了。 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就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水的表面有一定的张力,针的重量比张力小,所以针就能浮在水面上。如果用手将针扔向水面,水的张力就被破坏了,针就会沉入碗底。”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明白了针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看到缝衣针浮在水面上晃晃悠悠、自由自在,我的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
‘拾’ 关于物理的简单小制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的简单小制作,一起来看看吧。
器材:常用鸡蛋,胶水,一些重物及装饰物品若干。
制作:在鸡蛋的尖顶端开个小孔,用吸管或其他任何方式将蛋清,蛋黄取出,形成较完整蛋壳。将小重物放入鸡蛋中,用胶水固定在底部,用装饰品或颜料将鸡蛋外部按喜好装饰即可。
操作及现象:将其左右压倒,仍顽强的恢复到竖直状态。
原理解释:不倒翁不会倒,一方面因为它的结构上轻下重,重心很低;另外,当它向一边倾斜时,重心和桌面接触点不在同一条铅垂线上,重力作用会使它摆动回原位置.
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重力的力臂较短,但力矩=力*力臂,有力矩,不倒翁还是回复到原来位置。还有就是底部为圆形,摩擦力小,便于不倒翁回到原来位置。
不倒翁精神:做人也要将“重心”放低些,当遇到“外力”时,才能顽强“不倒”!
制作目的:锻炼动手能力 2.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材料准备:杆、钩/挂盘、提钮、秤砣(质量稍大的物体均可)
制作方法:
制作、标零做一根长 40厘米的杆秤,靠近粗的一端1厘米处和6厘米处分别钻两个小孔。在孔中固定穿钉。用粗铁丝弯一个钩做为秤钩挂在第一个穿钉上/或用挂盘吊在穿钉上;用一根较粗的线拴在第二个穿钉上做提纽。再用细线吊一个0.25千克的重物的秤砣。提起提纽,将秤砣挂在秤杆上,移动所挂的位置,直到杆秤处于平衡。此时在秤杆内侧刻出秤砣所挂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定盘星,是刻度的零点。
标刻度将质量为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物体分别挂在秤钩上,调整秤砣的位置,使杆秤平衡秤砣的位置就是秤的0.5千克、1千克、1.5千克的刻度处,这几个刻度间距离是均匀的。根据这个规律即可以在秤杆上找出2千克、2.5千克等刻度的位置,把每0.5千克刻度间的距离等分成10份,每份间的距离就代表0.05千克。
扩展量程为了增大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再装一个提纽(称做二组),二纽的位置应离秤钩更近一些,它的位置是这样确定的:在头纽和秤钩之间用钢绳在秤杆上套一活结,作为二纽;在秤钩上挂上头纽最大秤量(如2.5千克)的重物,提起绳子(该绳至少应能提起5千克的重物),将秤砣向离开绳子的方向移动,直到秤杆平衡为止;若这个位置距提绳太远,可将提绳位置向向秤钩移近一些,相应地秤砣位置也向秤钩移近一些;找到满意的位置后,记下这两个位置,它们就分别是二纽的位置和二纽的起点刻度(如2.5千克),在二纽的位置钻孔,装上Π形穿钉和提纽。按2中的方法依次找出3千克、3.5千克、4千克、4.5千克、5千克等刻度位置,并进一步作出每相隔0.1千克的刻度。
标定精确度杆秤刻度标定后,可用标准秤校准,得出自制杆秤的误差范围。
材料准备:弹片 底座 支架 薄片 重物
制作过程: 将弹片固定在底座上,拨动后观察大致的振动范围。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支架,使得支架顶端在弹片振动范围内,并且有比较合适的撞击力。固定好支架,在支架上从下往上放上薄片和重物。
操作及现象
将重物和薄片按顺序摆放。拨动弹片,将薄片撞出,发现重物能落在支架上,而没有随薄片一起飞出。
原理解释:薄片受到撞击后急剧改变运动状态,高速飞出。重物并未受到撞击,忽略薄片对它的摩擦力作用,认为重物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所以水平方向上不改变运动状态,不会运动。薄片飞出后,由于重物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作用,而落到支架上。忽略薄片的厚度,则可认为物体没有运动。因此,可以说:重物由于惯性,保持了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停在原处。
小窍门:为了提高演示的成功几率,同时使现象更明显,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小窍门:
*弹片的弹性要尽可能好。这样薄片与物体间存在摩擦力的时间就短,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
*弹片和支架之间的位置要仔细调试。太远,弹片给与的撞击速度不够;太近,要防止弹片撞到重物或支架。
*重物和弹片的接触面间要尽可能光滑些。这样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重物的水平方向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