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三如何复习物理
基本公式必须熟记,课本上的习题必须‘完全’掌握;下来就是多做题,巩固知识
‘贰’ 高三最后三个月,物理怎么学,各科平时应该怎么安排时间复习,各科有什么学习方法
1、课堂一定要认真去听。
学生一天中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度过,如果课堂都无法做到认真听讲,这就相当于盖房子连砖都没有一样,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最重要的是要聚精会神听课,全神贯注,不要开小差。课堂中学习的内容都是物理学习的重点,所以,一定要认真听课,这也是大多数人学不好物理的根本原因,课堂上一直在开小差,还在做梦想成为物理学霸,怎么可能?
2、基础差课前要预习。
我们都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由于我们基础差,物理学习一定要走在别人前头,建议基础差的同学课前一定要预习,这样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可以复习一下,新知识如果不懂可以标记出来课堂重点去听,这样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由于已经自学过一遍,听课的时候更容易跟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不会出现听不懂而失去信心不愿意听的现象。
3、课本先吃透。
基础差的同学普遍存在课本都没掌握,甚至最基础的公式、定理都没记住,谈何灵活应用,如果基础很差,先别忙着到处刷题,想办法把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滚瓜烂熟吧。
课本上的物理知识不建议死记硬背,一定要理解记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4、重视物理错题。
物理基础差就没有必要大量刷题,对于每天出现的错题,优秀学霸总结的错题,课上老师重点讲解的错题,要及时的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归类、总结!做到同样的错误不一错再错,你的物理成绩就能快速进步。
小结:其实没有任何不努力就能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很多有效的学习方法都极简单,只不过有些学生做到了变成了学霸,有些人根本没有做过,变成了学渣。
‘叁’ 如何上好高三第二轮物理复习 课
在第二轮复习中,首要的任务是能把整个高中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把所学的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疏理出知识结构,使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综合各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应抓住主干知识及主干知识之间的综合
1、牛顿三定律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力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电磁感应过程中导体的运动等形式)。
2、动量和能量的综合(是解决物理问题中一个基本的观念,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
3、以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为模型的电学与力学的综合, 2.审题能力的训练 3.答题规范 。
‘肆’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有哪些
国庆小长假结束,如何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呢?我建议设计好教案,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一
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是司南版必修1第五章"力与平衡”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内容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在学习了力的初步概念和常见力的基础上来研究多个力的合力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初中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作为基础;2.学生在标量与矢量方面已经有所了解;3.在《重力》那节课上学习了力的图示等。所以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合力、分力、共点力、共点力的合成,合力F的大小与分力F1、、F2的夹角α 的关系。结合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力作用的效果来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
2.能区分矢量和标量,能通过实验掌握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运算的普遍法则
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会计算在同一直线上的几个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共点力间夹角的关系,会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共点力的合力
过程与方法
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归纳总结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运用等效的物理思想来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本节的重点是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合成与合力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 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学生对二力平衡已有自己的认识,可以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什么是共点力,并通过归纳总结区别合力与分力,并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再进一步联系生活,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讲授法、归纳总结和实验探究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合理提问、评价,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在初中的基础上,复习二力平衡,来引导学生学习合力的概念,强调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代数相加、减;进而让学生探究力的合成满足怎样的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平行四边形定则;观察及归纳总结。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投影(展示自然界的平衡之美)让学生体会到力与平衡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让学生阅读课本在回答问题,教师利用实例讲解共点力的概念,强调几个力的延长线会交于一点 就是共点力。
教师复习初中“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回顾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分力、合力的基本概念。教师举例(墙上挂画,一个人提一桶水与两个人合提一桶水等)并作出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指出各个作用力并不在同一直线上。怎样进行力的合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提供学生:橡皮筋,测力计,直尺,白纸等让学生阅读82页的实验探究,并进行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归纳和总结。进而得到: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讲解探究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区别,合力与力的合成的区别。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来体验合力的大小与原来两个力大小及夹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更好掌握矢量不同于标量的计算法则。
教师给出例题(水平向右力F1=45N;竖直向上的力F2;用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让学生分析回答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在进一步的扩展到多个共点力的合成。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师总结本节的内容,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实验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二
摩擦力
1.说教材
<摩擦力> 是司南版必修1第四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讲述力的基本知识,它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垫基石,所以本章知识教学的好坏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成败,因此本章的教学尤其重要。本节内容有:1.滑动摩擦力;2.静摩擦力;3.摩擦力的调控。放在学习了弹力之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摩擦力是常见的三种力之一,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学生下面对物体受力分析的学习。此外,摩擦力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有如下特点:1.本节的知识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相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2.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3,先研究比较形象的滑动摩擦力,后研究较抽象的静摩擦力,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过程。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会应用公式f=Nμ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3.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辩证思想。
如果能抓住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从而判别摩擦力的类型和方向,也就把握了本节课的要领。所以在本节的教学中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会应用公式f=μN解决实际问题。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
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滑动摩擦力,而对相对抽象的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对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难点的突破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不难判断了。
(2)教学难点:静摩擦力方向的确定。
2。说教法
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感受到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存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规律和区别,使学生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另外做演示实验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发现f=μN的规律并理解其物理内涵,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这节课可采用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加强师生间的双向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3.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将正压力与上节课弹力的知识相联系,在实验中总结出摩擦力的规律。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有关摩擦力的例子,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
4.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分钟。)
(多媒体)看一则消息(日常生活中人踩西瓜皮滑倒的例子)和两个图片(有关工业上传输带和气垫船、磁悬浮列车)提出问题:看了一 则消息和两个录象它们告诉了我们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讨论自由回答 ,再提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身边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有关摩擦的例子? 学生自由回答课堂的气氛活跃。例如可以让学生把手掌平放书桌上,不断加大压力并向后拉,从而感受不同类型摩擦力的存在,启发学生体验思考不同摩擦力的区别和产生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程序如下(这部分教学大约需要30分钟)
(1)滑动摩擦力:
实验探究→导入新课→控制变量→相关运用。实验探究,得到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辨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的区别→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得到滑动摩擦定律→课本例题。
(2)静摩擦力:
实验演示→得到什么是静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实验分析→得到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着重介绍“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则相互接触的物体一定相对运动,那么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也就不难判断了)→由受力平衡状态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具有被动性。实验探究→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关系→强调正压力就是上节课的弹力,但是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3)、巩固与练习
为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稳定性,并使知识顺利迁移,在本节课上安排 5~10分钟的时间进行巩固和练习。具体做法是:先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回顾一下课本和黑板上的知识内容,接着做这两个练习:练习1、2、3题。然后评讲。
(4)、布置作业
练习第3、4题。并预习下节教材.
(5)板书板画
板书、板图的直观性、全面性和系统性较强,在黑板上保留的时间较长,对学生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将整块黑板一分为二,一半简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以上是对本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高三物理优秀公开课教案三
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
猜你喜欢:
1. 加速度教案设计
2.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应该怎么设计
3. 高二物理教学教案设计有哪些
4. 《军神》公开课教案及评课稿
5.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优质课
‘伍’ 高三物理复习课怎么上
按照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分为若干节,每节内容按照三个层次递进式展开。
第一层次:学生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基础训练,旨在回顾、重温知识,进行热身活动。
操作: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再看课本,利用学讲稿设计知识回顾题和基础训练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在这里,学讲稿起到了督促学生看课本,检查学生看课本的效果的作用。设计知识回顾题时,尽量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第二层次:1.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并配备跟踪训练题强化巩固.2.经典题型的分析与变式训练。
操作:教师在备课时,把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理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相应的跟踪训练。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练,强化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选取经典题型与学生分析(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选取相同、相近的模型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变条件,可以变设问。因为很多高考题就是在旧题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一定要注重一题多变。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变,逐步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而且通过思考得到解答,并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还有什么题做不出来的?
第三层次:精选有各种代表性的习题进行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旨在提升能力。
操作:精选习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限时完成。教师批改。课上下发,对于错题,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共性问题,最后由老师点拨、指导。
每一单元完成后,一定要组织一次单元测试,教师评卷,讲解。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每月可以完成2~3个单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试题不依赖外界,由备课组根据学情,按照滚动式的原则自主命制。
之所以这样安排和操作,是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复习指导思想。
‘陆’ 高三物理学习方法
灵活运用相关知识,尽可能用物理学术语和课本上的原话回答问题,简明扼要。答题应注意条理性,围绕题干中的要点分步作答,切忌画蛇添足。回归课本梳理知识:认真对照“考试大纲”,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再次回归教科书,有系统、有条理地梳理、落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回顾试题查漏补缺:浏览做过的笔记、检测卷、模拟卷,分析试卷中经常发生的错误及错误原因,查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以及学习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矫正补偿。
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针对物理的特点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1、三个基本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①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②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③关于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经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
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2、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要花费一些时间,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3、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
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4、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尽量少走神。不要以为老师讲的内容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
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5、笔记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
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
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好好保存,有空闲时便看。
6、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
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7、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8、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学们学习,看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互相提高。
9、知识结构
要重视知识结构,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如静力学的知识结构等等。
10、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是步难行的。上了大学你们会知道,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柒’ 如何上好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
按照单元复习,每一单元分为若干节,每节内容按照三个层次递进式展开。
第一层次:学生回归课本,重温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基础训练,旨在回顾、重温知识,进行热身活动。
操作:针对有的学生不愿再看课本,利用学讲稿设计知识回顾题和基础训练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完成,在这里,学讲稿起到了督促学生看课本,检查学生看课本的效果的作用。设计知识回顾题时,尽量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第二层次:1.重点与难点知识进行强化讲解,并配备跟踪训练题强化巩固.2.经典题型的分析与变式训练。
操作:教师在备课时,把本节的重点知识、难点理出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进行相应的跟踪训练。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讲、重点练,强化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选取经典题型与学生分析(分析解题思路、总结解题方法),进行相应的变式训练(选取相同、相近的模型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一题多变,可以变条件,可以变设问。因为很多高考题就是在旧题的基础上变化来的,一定要注重一题多变。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变,逐步由学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如果学生能够自己主动的寻求变,而且通过思考得到解答,并从题目中总结做题的步骤和方法,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是大有裨益的。还有什么题做不出来的?
第三层次:精选有各种代表性的习题进行以提升能力为目的的强化训练,旨在提升能力。
操作:精选习题,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限时完成。教师批改。课上下发,对于错题,先由学生讨论交流,对于共性问题,最后由老师点拨、指导。
每一单元完成后,一定要组织一次单元测试,教师评卷,讲解。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业能够及时评价与反馈,检查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
每月可以完成2~3个单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月考试题不依赖外界,由备课组根据学情,按照滚动式的原则自主命制。
之所以这样安排和操作,是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复习指导思想。
二、复习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探讨
(一)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学生现在正处在一轮复习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而是在原来认知的基础上的再提高、再升华,是一个由知识转变成能力的阶段。复习时,除了重温和巩固知识,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这对于苗子生、中等生尤其重要,要让他们感受到通过复习在知识掌握的扎实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愿意独立思考,在有困难或新的想法时,也有强烈的与同学或老师沟通的愿望,这时的他们,已经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对他们是一种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学习问题,必须及时解决,扫清学习障碍。比如,由于知识覆盖面的增加,知识纵横交错的穿插,能力要求的提高,部分学生进入了高中学习阶段的又一个盲区,出现一看书本就明白,教师一引导就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等问题,因此产生了部分学生的学习障碍,可以叫做——畏难综合征。
其表现为情绪波动异常,心理平衡失调,不能以平静的心态进行正常学习,原因是:在高一或高二某一学习时间段内,受多种因素影响,学生没能对某一知识点或某学科打好良好的基础,出现学习成绩的波动或对某学科不感兴趣而产生了弱科现象,进而复习阶段对部分习题或学科出现恐惧或畏难心理。随着教学内容综合性的增强,遇到困难就退缩,平时遇到疑难问题就想放弃。解决的对策是强化心理素质,知难而上,通过师生、同学交流逐步解决这些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可调整学习目标。
(二)要深化对概念、规律的认识
1.在运用中深化认识
通过对概念、规律的运用来深化认识。
习题是运用的重要方面,做习题必须要和概念、规律的运用结合起来。不是为做题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题。那么,在分析题时,一定要明确该过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概念,符合哪些规律的成立条件,解完题后,要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题解出来,要再次思考所包含的概念、规律,看看做题前后理解上有什么变化,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是很大的。
总之做题是运用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对于概念、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2.通过对比深化认识
对于相近或相关的概念、规律进行比较,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举例 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从意义、产生条件、大小等方面进行比较.
二力的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与联系。
保守力做功的特点,相应的势能变化的总结与对比;非保守力做功的特点,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为后面复习功能关系打好基础。
机械波与电磁波的对比
3.概念、规律的网络化、系统化、有机化
将所学习的概念、规律按照它们的关系组成网络式的结构,把握住整体的知识框架.随着学习的深入,网络结构不断地构建和扩大.
当然,我们不仅要重视网络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把握和理清知识(规律)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因为规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推导的。举例复习完牛顿运动定律后接下来是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这三者实际属于牛顿运动定律在不同运动形式中的应用,还是要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它们,当然也要注意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平抛,运用了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研究方法,对于圆周运动,重要的是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对于万有引力这一块,其实更简单,天体的运动都当作匀速圆周运动去处理,也是要寻找向心力的来源,其向心力来源最简单,只剩下万有引力了。所以只要抓住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情了知识之间的脉络关系,就变成很简单的事情了,学生应该感到越学越简单、越学越轻松。
又例如,物理间的作用叫力,它有两个累积效果,分别是功和冲量,然后相应的有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特别要指出的是讲牛三律时,强调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在讲系统的动能定理时,外力的功和内力功的总和等于系统动能的变化,为什么这里要考虑内力的功?我们知道谈功首先要谈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确定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功之间是否也有确定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得出没有确定的关系,那么一对内力的功之和不一定为零,所以系统动能的变化也要考虑内力的功。再到冲量,力对时间的积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对内力)的冲量具有确定的关系,总和一定为零,为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指导作用
1.物理就是要明其理,要讲清规律的来龙去脉、适用条件等,一定要讲透、点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举例复习机械能时,可能机械能守恒也可能不守恒,当机械能守恒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守恒的条件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这样的。在不守恒时,说明有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做了功,机械能改变由除重力或弹力以外的其它力的功决定。
复习动量守恒定律时,学生不仅要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即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而且应明白为什么守恒的条件是这样的,为什么不需要考虑内力,也就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透彻理解规律,理解物理的精髓与本质,才能谈得上灵活的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强化学生对于“矢量和标量”的认识。
3. 抓住有关的因素,排除无关的因素,有的学生做题时,尤其是选择题,觉得似是非是,显得优柔寡断,不能抓住有关的因素,排除无关的因素,如w=Fscosα,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学生内心犹豫,这时需要强有力的外力。教师要起这个作用。
(四)加强解题指导
1.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
审题时一定要仔细,尤其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关键字眼,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2.物理过程的分析要注意细节,要善于找出两个相关过程的连接点(临界点)
对于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学生一定要注意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关联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难题也就变得容易了。
‘捌’ 高三了,怎么学好物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已具备了一定物理知识,了解了高中物理中常用的基本方法的高三学生,如何在这一年中更好地学好高三物理,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课认真听讲。
这是对于任何一个想把学习搞好的同学的一个基本要求,高三的教学中,新课的内容较少,更多的是在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上课时给出的知识一般是系统化的,学生便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把零散的内容系统化,有助于同学们的记忆与理解。
二.课后练习积极主动地完成。
任何一科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理科的学习,做适量的练习是很必要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吗。同学们只有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才能熟悉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熟悉知识点在不同物理情景中的应用,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以及随着物理情景的变换,才能拓宽思维的视角。所以课后一定要积极主动地做适量的练习,这并不是强调题海战术,而是知识的熟练与理解,要依托一定的情景与练习来完成。故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切莫为了做练习而做练习,在做的过程中应多思考,进行横向联系。通过练习,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深化、活化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达到牢固地掌握概念,深刻地理解规律的目的。
三.做好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每天我们都在学习,大脑要接收各科的知识,如果不及时做整理的话,就会变得杂而乱,影响思维的顺畅,影响学习的效率。人的大脑犹如电脑,我们在使用电脑时,会不定期的进行磁盘扫锚、碎片整理,从而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但却常忽视对自己大脑的整理。有不少同学有记笔记的习惯,你们便可根据教材的章节内容分成几块,每章节前面部分记知识要点,以及课堂上老师讲评的典型例题,后面则留下一点空间把你们在做练习时碰到的好习题,新情景或较难的题目粘贴上来,完善和补充你的知识结构。
四.制作个性化的错题集。
每个同学都不可避免地会做错一些题目,老师会要求同学们订正,我认为每个同学可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制作自己个性化的错题集,把做错的题目剪下来贴在错题集上,并在旁边标上你过去忽略的地方,通过这种有意识地训练,来提高分析问题思维的慎密性,从而提高做题的准确性。
五.合理利用时间,化整为零。
时间是学习的基本保障,高三的学生,学习是紧张的,经常会有同学觉得时间不够用。确实,时间非常宝贵,但同学们也不能不吃饭、不睡觉,光学习呀。列宁曾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我们应该合理利用时间,化整为零。每个人每天在学习与休息之间有很多的衔接时间,善于学习的人会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比如看一道题型的分析思路或者回忆一遍课上的知识要点,不贪多,但务必理解、消化。
高三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愿同学们合理有序地推进,打好高三这一年的攻坚战,为明年升入理想大学筑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