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物理学家谁提出了什么问题原子有什么和什么组成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而后来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故答案为:α;原子;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
2.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什么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这一研究过程就是建立模型的过程。
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在卢瑟福提出其核式原子结构之前,汤姆逊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枣糕式”的电子模型。
该模型认为,原子是正电部分是一个原子那么大的、具有弹性的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地分布着,在这球内或球上,有负电子嵌着。这些电子能在它们的平衡位置上作简谐运动。观察到的原子所发出的光谱的各种频率认为就相当于这些振动的频率。
(2)1991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什么扩展阅读:
用汤姆逊的实心带电球原子模型和带电粒子的散射理论只能解释α粒子的小角散射,但对大角度散射无法解释。 卢瑟福经过仔细的计算和比较,发现只有假设正电荷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内,α粒子穿过单个原子时,才有可能发生大角度的散射。
也就是说,原子的正电荷必须集中在原子中心的一个很小的核内。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卢瑟福进一步计算了α散射时的一些规律,并且作了一些推论。这些推论很快就被盖革和马斯登的一系列漂亮的实验所证实。
3.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什么实验,提出了原子的什么结构模型
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卢瑟福(1871年8月30日 --- 1937年10月19日),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在放射性和原子结构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通过α粒子为物质所散射的研究,无可辩驳的论证了原子的核模型,因而一举把原子结构的研究引上了正确的轨道,于是他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之父。
4. 什么是中子的假说
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卢瑟福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预言性地推断了几种原子核的结构模型。有关原子核中存在中性粒子的第一个假说是他于1920年6月3日在英国皇家学会举行的贝克里安讲座的着名报告中,以丰富的想象力提出的,他说:“在某些情况下,也许由一个电子与质子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中性复合粒,要解释重元素的组成,这种单独的中性粒子的存在看来几乎是必要的。”这就是他的新原子核模型之一——“中子”,它的原子量为1,电荷为零,他仍然将这种“中子”描绘成一个质子和电子的合成体。当时任何人都完全不清楚,为什么一个原子中有些电子会被束缚在原子核内,而其他电子却在核外大得多的轨道上旋转。
同年的圣诞节,卢瑟福在给少年儿童讲科普知识时,再次说:既然原子中有带负电的电子,有带正电的质子,为什么不能有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呢?当时人们认为卢瑟福提出的假说很有道理,并把他所提到了“中性粒子”称为“中子”。当时,卢瑟福的学生和同事们深信他的预言是科学的预言,于是便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寻找中子的实验。1921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两名研究人员格拉森和罗伯兹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希望能在氢放电管中探测这种中性粒子的生成,但都没有获得成功。1923年,乍得威克用盖革发明的点计数器进行实验也没有效果。1924年,乍得威克认为用20万伏电压来加速质子,将这种高速的质子打入原子,也许能找到一些证据,于是他带领实验室的其他研究员,开始筹备实验,他们东拼西凑,遗憾的是,无论怎样,他们也没有力量建成这样大规模的高电压装置,只能用忒斯拉线圈产生高压,而这样得到的质子速度远不能满足需要。就这样,乍得威克等人又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励放电管,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用α粒子产生的人工裂变,但是依旧没能找到通向新领域的突破点。
5.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该学说包括的内容有()A
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们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此实验否定了汤姆逊的枣糕模型,据此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其内容:当α粒子穿过原子时,电子对α粒子影响很小,影响α粒子运动的主要是原子核,离核远则α粒子受到的库仑斥力很小,运动方向改变小.只有当α粒子与核十分接近时,才会受到很大库仑斥力,而原子核很小,所以α粒子接近它的机会就很少,所以只有极少数大角度的偏转,而绝大多数基本按直线方向前进.因此原子全部的正电荷集中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也集中在其内.故ABC正确,D错误;
故选ABC
6. 卢瑟福提出原子内部
(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
(3)原子核体积小,但质量相对很大
7. 谁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原子,提出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所有质量.
故答案为:α粒子;质子
8. 卢瑟福的理论在什么时候得到世人的公认的
马斯登和盖革等人,为检验卢瑟福模型进行了系统的、肯定性的研究工作。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莫斯莱(1887~1915)测定了各元素的X光标识谱线,也证明了卢瑟福理论的正确性。同年10月,在卡文迪许实验室科学会上,卢瑟福正式提出了他的“核式结构”原子模型: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虚的,它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质量较大、带正电的核——“好像一个大教堂里的一只苍蝇”的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都集中在这个核上,带负电的电子则以某种方式分布在核外的广大空间中。这是一个与太阳系结构相类似的“太阳系原子结构模型”,到会的科学家普遍接受了这个模型。1914~1915年,卢瑟福的理论终于得到世人的公认。
9. 原子行星模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提出的
卢瑟福提出的。这之前是汤姆孙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卢瑟福做了alpha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即行星模型。
不过电子是由汤姆孙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