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正电子怎么写

物理正电子怎么写

发布时间:2022-11-01 09:10:44

❶ “正电子”是什么概念

正电子
所谓正电子,基本粒子的一种,带正电荷,质量和电子相等,是电子的反粒子。也叫阳电子。最早是由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的。1932年8月2日,美国加州工学院的安德森等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们发现了正电子。其实在安德森之前,曾有一对夫妇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皮埃尔·居里夫妇的女婿与女儿)首先观察到正电子的存在,但他们并未引起重视,从而错过了这一伟大发现。这对居里夫妇也为人类作出过杰出贡献,他们除错过了正电子的发现外,还同样错过了中子的发现及核裂变的发现,以致于三次走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门槛前而终未能破门而入。但因他们在放射性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们仍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正电子,其质量为m=9.1×10-31千克,电量为g=+1.6×10-19库仑,自旋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呢?这就要借助于电磁场中的云雾室了。
我们知道,每一种物质都存在饱和蒸汽压,当外界压强大于该物质的饱和蒸汽压时,这种物质的蒸汽就开始凝结成液滴。但是如果蒸气很纯净,这时即使外界压强超过了它的饱和蒸汽压,蒸汽却不会自动凝结,这就成了过饱和气体。如果这时在过饱和气体中加上一个很小的扰动,如带电粒子的存在或其它杂质的存在,气体就会以这个杂质为核心迅速凝结成小液滴。因此当带电粒子在过饱和蒸汽中飞行时,蒸汽就会沿着粒子飞行的径迹凝结,从而我们通过观测这些液滴的轨迹,就可以知道粒子的运动情况,这就是云雾室,是由着名物理学家威尔逊发明的。
正电子的发现也是利用云雾室来观测的。在云雾室中充入过饱和的乙醚气,当物质放射出正电子时,正电子穿过云雾室,在正电子运行轨道中出现液滴线,通过外加磁场测量
正电子的偏转方向及半径就可以知道它的带电符号,及荷质比(带电量与质量的比值)从而确定正电子的性质。正电子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反物质领域的研究。
正电子(Positron,e+),又称阳电子
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除带正电荷外,其它性质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不稳定粒子,遇到电子会与之发生湮灭(Annihilation),放出两个伽玛光子(gamma ray photon),每个能量为0.511*10^6 eV 。当正电子与原子核接触时,就会与核外电子发生湮灭,这就是阳电子炮的原理正电子不是地球上物质的基本成分.正电子虽然比较稳定,但一碰到电子就会很快湮灭而转变为光子,所以不容易观测到.
正电子的发现使人联想到是否存在反质子,反中子......,现在已经证实每种粒子都存在一种和它对应的反粒子
有人设想,用反粒子制造反物质(例如反氢原子),上述等粒子体的获得,是向制造反氢原子迈进的很大的一步.物质和反物质的结合中(湮灭中),可释放大量的能量(比核能高几个数量级),未来宇宙飞船有可能携带某种物质和这种物质的反物质作为能源.
若要实现人类载人火星探索的伟大梦想,我们需要数吨化学燃料,相反,若使用反物质,则仅需数十毫克,理论速度极限可达光速的十分之一。然而,事实上,这种动力的诞生也伴随着代价。有些反物质的反应会生成大量高能伽马射线。伽马射线就如同照射在类固醇上的X光一样,它们能穿透物质,分解细胞内分子,因此,它们会对人体有害。另外,高能伽马射线由于会使制造发动机材料的原子破裂,会让发动机本身也具有放射性。
美国正在开发反物质飞船,现在已有原型机LY,但没法坐人,放上去试验的生物,各位绝对猜不出结果,不仅仅是死亡,是神秘地消失了,不存在,仪器测出这些生物都变成伽玛射线了,这么夸张的飞船哪个飞行员敢上去.
正电子的发现
正电子虽然有了理论预言,但在实验上还未发现。当时科学界与现在科学界追求发现新粒子的风气不同,不轻易承认新粒子的存在。那时带正电的粒子只有质子,所以有人认为狄拉克方程中所出现的带正电的粒子很可能就是质子,不然为什么在实验上没有发现呢?这个想法包括狄拉克本人也曾有过。
时隔不久,1932年狄拉克的预言很快被实验证实了,那是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1905—1991)在研究宇宙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时发现的。当时,他正同密立根(基本电荷的测定者)一起研究宇宙线是电磁辐射还是粒子的问题。那时大多数人同意康普顿的论证,认为宇宙射线是带电粒子,密立根对此很不满意。安德森于是想弄清楚进入云室的宇宙射线在强磁场作用下会不会转弯。他在云室中拍摄了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使他一夜没合眼。他发现,宇宙射线进入云室穿过铅板后,轨迹确实发生了弯曲,而且,在高能宇宙射线穿过铅板时,有一个粒子的轨迹和电子的轨迹完全一样,但是弯曲的方向却“错”了。这就是说,这种前所未知的粒子与电子的质量相同,但电荷却相反,而这恰好是狄拉克所预言的反电子。当时安德森并不知道狄拉克的预言,他把所发现的粒子叫做“正电子”。第二年,安德森又用γ射线轰击方法产生了正电子,从而从实验上完全证实了正电子的存在。从此以后,正电子便正式列入了基本粒子的行列。
正电子的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很快就查明,正电子不但存在于宇宙射线中,而且在某些有放射性核参加的核反应过程中,也可以找到正电子的径迹。实验发现,利用能量高于1兆电子伏的γ射线辐射铅板、薄金属箔、气态媒质等都有可能观察到正电子的出现。而且正电子总是和普通电子成对地产生,它们所带的电荷相反,因而在磁场里总是弯向不同的方向,此外,电子对湮灭成光子对的说法也得到实验证实。
电子对的产生及湮灭使人们对基本粒子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究竟什么是基本粒子问题。本来基本粒子意味着这些粒子是构成物质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单元,象电子这样的基本粒子既不能产生,也不会消灭。但现在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正、负电子对可以成对地产生或湮灭,也就是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的各种形态可以相互转变,这在认识上无疑是个巨大的飞跃。在这以后又发现了更多的反粒子,因而更多的事实反复证实了这一规律。
1936年,安德森因发现正电子而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时年仅为31岁。

❷ 正电子符号怎么写

“正电子符号”可写作:e^+。

正电子,又称阳电子、反电子、正子,基本粒子的一种,带正电荷,质量和电子相等,是电子的反粒子。最早是由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的。

1932年8月2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安德森等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们发现了正电子。正电子的发现是利用云雾室来观测的。

正电子的产生:

(1)光子转变:

在T=5*10^9K的温度下光子可以较高程度的反应生成正负电子对,体系热平衡时正电子数量和光子数量大致相等。

(2)核聚变:

恒星们主要的核反应就会释放出正电子,比如我们的太阳,其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如下反应:四个质子聚合成1个氦核,同时释放出两个电子中微子和两个正电子。

(3)衰变:

比如放射性同位素磷30就会通过正β衰变释放正电子。

(4)其他方法

利用能量高于1兆电子伏的γ射线辐射铅板、薄金属箔、气态媒质等都有可能观察到正电子的出现。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正电子

❸ 什么是“正电子”,“正电子”真的存在么

正电子

1932年8月2日,美国加州工学院的安德森等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他们发现了正电子。

所谓正电子,是指质量、带电量与电子完全相同,但带正电的粒子,最早是由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的。其实在安德森之前,曾有一对夫妇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皮埃尔·居里夫妇的女婿与女儿)首先观察到正电子的存在,但他们并未引起重视,从而错过了这一伟大发现。这对居里夫妇也为人类作出过杰出贡献,他们除错过了正电子的发现外,还同样错过了中子的发现及核裂变的发现,以致于三次走到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门槛前而终未能破门而入。但因他们在放射性方面的杰出贡献,他们仍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正电子,其质量为m=9.1×10-31千克,电量为g=+1.6×10-19库仑,自旋与电子相同。正电子是如何被检测出来的呢?这就要借助于电磁场中的云雾室了。

我们知道,每一种物质都存在饱和蒸汽压,当外界压强大于该物质的饱和蒸汽压时,这种物质的蒸汽就开始凝结成液滴。但是如果蒸气很纯净,这时即使外界压强超过了它的饱和蒸汽压,蒸汽却不会自动凝结,这就成了过饱和气体。如果这时在过饱和气体中加上一个很小的扰动,如带电粒子的存在或其它杂质的存在,气体就会以这个杂质为核心迅速凝结成小液滴。因此当带电粒子在过饱和蒸汽中飞行时,蒸汽就会沿着粒子飞行的径迹凝结,从而我们通过观测这些液滴的轨迹,就可以知道粒子的运动情况,这就是云雾室,是由着名物理学家威尔逊发明的。

正电子的发现也是利用云雾室来观测的。在云雾室中充入过饱和的乙醚气,当物质放射出正电子时,正电子穿过云雾室,在正电子运行轨道中出现液滴线,通过外加磁场测量

正电子的偏转方向及半径就可以知道它的带电符号,及荷质比(带电量与质量的比值)从而确定正电子的性质。正电子的发现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反物质领域的研究。

❹ 光子,电子,正电子,质子,中子的原子式怎么写的

它们都是比原子更小的粒子,没有原子式
光子常用hν表示,电子常用e-表示,正电子用e+,质子用p,中子用n

❺ 正电子的解释

在物理学上,有关正电子的解释,成功的说法大至有两种。最早成功的说法是:电子的空穴理论。这种说法认为我们的空间都是由排列着的电子组成的,正电子的本质就是由于一个电子的离开,在排列上所形成的一个空的间隙,这个间隙就是我们所说的正电子。详细的这里就不表述了。

还有一种解释,是现在非常的流行说法,那就是正电子是由负能量组成的。我们认为我们身边的物质,甚至宇宙中存在着的能量都是正能量。那么,我们猜测既然有正能量的存在,就一定会存在着与之相对的负能量了。

但在这种解释之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所得到结论是正能量与负能量相遇什么也不会发生,简单来说也就是电子与正电子相遇也同样什么都不会发生,两者同时消失无踪。因为相等的正能量与负能量相遇,它们之间的能量之和应该归为零。就此来说,就更不可能在实验中会出现我们所看到的电子与正电子相遇生成光子的情况了。负能量与正能量相遇的结果就是相互泯灭,然后消失无踪了。可是,在现实的,实验中正电子与电子相撞是会释放出能量的。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正电子的组成绝不可能是上面所说到的负能量。作祟的绝不会是负能量。这种说法的流行是因为它的简单,简洁。它可以完美的解决为什么电子与正电子,质子与反质子相遇会相互泯灭成能量。

下面,让我来说出另一种新的解释吧。经过对量子力学的学习,以及对正电子特性的了解。我发现,其实让正负电子,两者相遇毁灭的真正原因是,共振。对,就是共振。

我在这里不妨直接描述一下,电子与正电子在相遇时会发生的情景。这样你就会清楚地明白其中的原理了。电子释放的电磁波是存在着一定频率的。同时,负电子的电磁波同样也会存在着一个频率。同时如果两者的质量相同,电量相等,两者释放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就会是相同或接近的,而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也是相同或者接近的。如果两者电性相反,两者首先是会相互吸引,然后慢慢的靠近,两者所释放出的能量(电磁波)对两者的影响会随着距离的减小而慢慢的变强。同时,两者所释放的电磁波中所携带的能量也会慢慢变大。此时,两者之间只是轻微的共振,并不能使两者的能量完全释放出来。

但是,当两者的距离继续拉近,电磁波携带的能量大到足够引起两者完全的共振。此时,两者释放的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达到最大值,两者就将会同时释放出自己所有的能量。所以,在这里准确来说正负电子它们并非真正的撞在了一起,而是在两者的距离达到一定小的程度后,就会形成共振,这时两者就会完全释放完自己的能量。所以,并不是传统的正负能量解释所认为两者只有接触才会完全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当然,正负电子相遇的机制并不只有这些。你也许会问,电子与电子为什么不会产生共振而相互释放能量呢?两者的质量是相同的。还有电子与质子会什么也可以相安无事?我们这里还是用最简单的解释来说明其中的原因吧!

首先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让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无限的接近,同时,它们也达不到两者之间频率接近的要求。因为,在正负电子之间一直存在着光子的传递,所以,在两者相互靠近的过程中,电磁波的频率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着两者相互的靠近而产生相应的变化。所以说,虽然,电子之间的质量是相同,但两个电子之间的频率并不会相同,而且由于两者是相互远离的关系,它们所释放的电磁波所携带的能量对两者的影响都不大。所以两个电子之间并不会发生共振。接下来就更好解释电子与质子之间为什么也不会产生共振。因为电子与质子的质量是不相同的,而且相差很大。所以,两者在振幅的强度方面就不可能达到统一就更不可能释放出核能了。

总结来说,要产生这种让粒子完全释放能量的共振,需要牵涉到两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两个粒子之间的质量必须相同或者十分的相近,同时还要电性相反。电量相同的两个粒子才能释放出同样或者非常接近频率的电磁波,而质量相同才能让两个粒子之间振动的振幅趋于一致。只有这样的两个粒子之间才能相互作用,形成共振,使两者的质量都完全转化成能量。

我曾经想过这样验证,电子和质子并不是最小的粒子,它们都是由夸克来形成的。那么在这多种的夸克中会不会存在着电性相反,电量相同,质量相同或非常接近的两个夸克呢?如果存在这样的两个夸克,那就证明了正电子与电子之间的共振之说是非常荒谬的。但我所查到的资料是,在所有的夸克中并不存在上面所写的情况(在这篇文章中,我就不再引入有关夸克们的详细资料了)。有兴趣的人可以查找一下,看看。虽然这样的验证方法并不是非常准确,也不能说明什么,但至少也算是没有得到直接否定的结论。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象,想当然的以为如果一个物体显正电,而恰巧有一个和它一样重的物体显负电,两者所带的电量又是相同的。那么,这里所有的条件,它们都是非常符合的,这两个物体就能够像正负电子之间相互释放出自己的能量。

这个想象是好的,但估计是不可能发生的,现实中也绝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首先是物体的整体性。物体中的粒子,它们是靠着引力作用才联系到一起的,而我所说符合条件的粒子应该多是要靠强作用力联系到一起的,只有这样粒子才能完全释放出自己的核能,毕竟强作用力才是阻止核能释放的关键。要释放核能就要克服掉强作用,这是一个物体所不能满足的条件。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两者电量需要的太大,因为只有这样才会让两者释放的电磁波携带着的能量使两者产生共振。这里质量越大的物体,所要达到共振的引发条件越难。质量大需要电磁波中带的能量越多,才能对物体产生足够的影响。所以质量大代表所要形成共振时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多。

到这里,你也许会说,等等,你怎么知道正负电子之间是因为共振,才会相互完全释放出能量!上面所说的也是理由,但其实,我想说,我们在认识共振的时候,只是认识到了共振在大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它在微小粒子之中的作用。那里才是它真正发挥的空间,那里才是真正的它!

除了我上面所描述的正负电子一种情况之外,现实中还是有着其它共振的形式是存在的,也是我们所早已发现和熟知的,或者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共振所显示的威力。只是这样的共振所释放出的能量太小太小了,让我们忽视了它们而已。(就像上面所说的电性相反,电量相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这些粒子的能量是不能,也不会像正电子与电子那样将自己的能量完全释放的。它们释放的能量只是比平常多了点而已。但我认为它们,比平常多释放的一部分能量依旧是原子能。

共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观察共振现象时,物体在产生共振时所释放的能量,就要比平常所释放的能量要多得多。这就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粒子对原子能的不完全释放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举一个非常着名的例子,同时在现实中也存在,也是在我们高中课本中出现过的那个例子。军队集体走正步的过程中,脚步的产生的频率有可能与桥本身产生共振,最后可能会让桥梁塌陷。在这个例子中,桥上是同样的重量,同样多的脚步,可是正步走和便步走却产生完全了不同的结果。看到这,我意识到,桥梁中的粒子在形成共振的那一刻所释放的能量会不会突然变大大?这样只需一个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让一座桥成为了一堆废墟。在产生共振时候,组成桥的粒子释放出来了更多的能量,让桥中的分子一瞬间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这样,桥就会自然而然的坍塌了。这多被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只能是核能了。当然,在现实中,还应该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证明到共振可以核能释放。我们也许已经找到了可以让粒子释放核能的另一种方法了。

共振,也许就是我们所要找的,可以释放核能的另一种存在着的方法。它既可以让粒子如正电子与电子之间那样快速完全的释放核能,也可以让粒子如细水长流般的缓慢的释放出核能。这也许就是未来我们安全有效运用核能的方式与方法。

在最后,我想说一个验证共振原理正确与否的方法。那就是这里一个正电子可以与几个电子相互作用而共同释放能量。注意这里,是一个正电子和几个电子。在我们所观察到的实验中一个正电子只是和一个电子相互泯灭成为光子。可是这里一个正电子却可以和几个电子相互形成共振,这就是共振理论和其他理论本质的区别。当然,我们这里所描述的绝不会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

❻ 物理中+q是代表正电子不

物理中+q是代表正电荷。正电子也是正电荷。
若你遇到的具体问题中描述的仅是正电子的问题,它就代表正电子。

❼ 质子和电子分别怎么表示

左边为质子,中间为中子,右边为电子

❽ 物理学中,正电子是什么电子有带正电荷吗

通俗的讲就是这样。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粒子物理学中,每种粒子都有反粒子。正反粒子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相反的电荷。还有一些所谓“内禀”的量子数是相反的,比如自旋之类

阅读全文

与物理正电子怎么写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