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理解方程(简单)
s/3.5-s/6=100
6s/21-3.5s/21=100
2.5S/21=100
S=100×21/2.5=840
❷ 物理的平均速度公式换算
通分:2s/(s/v平1+s/v平2)=2s/(s(v平1+v平2)/v平1*v平2)=2*v平1*v平2/v平1+v平
❸ 如何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怎么提分
大量的习题是快速提高物理的一个必要的途径,可以买一两本有用的习题讲解,平时多做这些题,如果有不懂的可以参考讲解,然后自己再做一便。大量的做题会使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知识点,认真掌握他们吧。
一、课前稍微预习一下,知道这一课的重点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弄懂(那是自学)。上课的时候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下课再问或者再自己看。
二、每一次做题以前,好好地看一看相关的例题,看懂看透,摸清解题的思路。自己再独立做题的时候,按照例题解题的步骤去做,养成系统解题的习惯,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解题。确保以后拿到题目,马上自己有一个大概的解题路子。
三、自己要养成独立解题的习惯,即使有其他同学的帮助,也要自己再独立做一遍。
不要搞题海战术。
四、学习物理要多看、多问、多动手,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你不仅要认真看老师做各种演示实验,还要自己动手做许多实验,有些实验可以自己在家因陋就简地做。
五、建议你找一些科普性 的物理书籍先看看,提高自己对物理的了解、兴趣,千万不要呆板地背定义、背公式、套公式解题目。
1.不断的练习题目
在高中期间,学校会发很多的练习题,联系册上面有很多的基础性题目。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这门学科,必须要把经常考的知识点,概念以及公式数据,并且熟练地应用,只有通过做练习题才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
高中生再练习题目的过程中,要及时的发现自己遗漏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提高自己的物理成绩。虽然很多的物理知识点并不会直接考出来,但是学生只有熟练的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方法,才能轻松地做出题目来。
2.要重视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高中物理课表中,有不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对于高一新生,注重把这两种实验做好,对于演示实验,在老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老师的引导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一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
❹ 咱要问问数学 和物理怎么学
2009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整式、分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 三角形、 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 圆等。配套练习以《学习报》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一般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打好基础就成功了一大半。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把所有书上的定理、推论自己重新证明一下。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当然适当的练习题还是必不可少的。
(4)注意气候。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什么都免谈。
(5)定期完成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6)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原有的基础,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坚持每天做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为第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讲 实数
一、实数的意义: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有理数都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只能化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都能化为分数,无理数不能化为分数。
二、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正负分类
三、实数的有关概念: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1)互为相反数的和等于0。
(2)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3)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相等。
(4)互为相反数的立方仍互为相反数。
2、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还是零。
; 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
3、倒数:相乘等于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4、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何理解)有理数和数轴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四、平方根与立方根:
1、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就是0,即 。
①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而且算术平方根都是非负数。
② ,有时也逆用这一公式。
(2)平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一个正数a的平方根有两个,记作 。
①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规定0的平方根就是0。
(3)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且 。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4)性质:
2、立方根
(1)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a的立方根表示为 。0的立方根是0。
(2)开立方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
(3)性质:
① ;② ;③ ;④ 。
五、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与运算律。
2、加、减、乘、除、乘方及开方运算顺序。
3、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N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即 ,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4、近似数与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作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5、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① ;②
(2)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简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3)最简二次根式:根号内相同因数的个数要小于根指数;根号内不含分数,分母中不含根号。
(4)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就是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减,被开方数和根指数不变。
第二讲 整式
一、代数式的意义:
用运算符号(加、 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二、代数式的书写要求:
1、代数式中的乘号“×”通常省略不写或简写成“•”。当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如果是带分数,还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当数与数相乘时,一般仍用“×”。
2、代数式中的除号“ ”通常写成分数形式。
3、在一些实际问题中,有时表示数量的代数式有单位名称时,应该注意书写。如2a米,(a-2b)千克
三、代数式的值: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一般情况下,先对代数式进行化简,再将字母的数值带入)
四、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单项式: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注意:п十个数,不是字母)。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1)多项式的项: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的次数: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降(升)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升)幂排列。
3、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2)合并同类项:把毒腺是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去括号与添括号
(1)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面各项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面各项改变符号。(理论依据是什么?)
(2)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如何检验?)
5、整式的加减运算
(1)幂的乘法运算
①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②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③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几个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仍作为积的因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特殊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①平方差公式:两数的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运用几何知识加以证明)。
②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 ,(运用几何知识加以证明)。
(6)整式的除法:
①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②零指数幂:规定“不等于零的任何实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③负整数指数幂:规定任何不等于零的实数的-n(n为整数)次幂,都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
(7)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两个单项式相除,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有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8)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五、分解因式:
1、分解因式的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又叫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实质是一种恒等变形,是一种化和为积的变形。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的。
(3)在因式分解的结果中,每个因式都必须是整式。
(4)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2、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1)运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 和完全平方公式 。(看项数定方法)
(2)分组分解法:分组后能提公因式;分组后能用公式。
(3)十字相乘法:需把待分解的多项式整理成二次三项式。(不作要求,但掌握后能提高速度及准确性)
(4)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一般只要求分解到有理数范围内。特别的题目要求,可继续分解到实数。
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二套三分组。
第三讲 分式
一、分式的有关概念:
1、定义:形如 (A、B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为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母不等于零且分子等于零。
4、有理式的定义: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
三、分式的约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这个分式变为最简分式,这种变形叫做约分。
确定分子和分母公因式的方法:
1、如果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取它们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的积作为它们的公因式。
2、如果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要先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再找公因式。
3、最简分式: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
四、分式的通分:
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通分。通分的依据是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
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
1、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个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2、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因式:取各个分母所有字母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
3、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
五、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即 。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要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即 。
2、分式的乘除:
(1)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将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即 。
(2)除法法则: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与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即“一变一倒”。 。特别的,整式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式子。
3、分式的乘方: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4、分式的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5、分式的运算结果应该是最简分式。
六、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城。
2、分式方程的解法何步骤: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具体方法和步骤:①去分母(理论依据是什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②解整式方程;③验根。
3、分式方程的增根:分式方程的增根是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根,但不是原方程的根。(产生的原因何在?)
4、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审、设、列、解、验、答。
七、区别与联系:
1、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基本性质比较。
2、通分与去分母的比较。
3、分式通分与约分的比较。
第四讲 一元一次方程
一、方程及有关概念:
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特征是含有“=”。
2、等式的基本性质:
(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同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①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②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且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经过化简后满足只有一个未知数)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主要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分析题意,弄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设:用x来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其他的未知数用含x的整式来表示。
找:找出一个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列:对照这个相等关系列出所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
解: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答: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在寻找等量关系时可以借助图标等,在得到方程的解后,要检验它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
解释 解的合理性 方程的解 方程
第五讲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一般式为:ax+by=0(a≠0,b≠0)。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适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多个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组解都是一对数值,而不是一个数值,因此必须用“{”来表示。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二元一次方程组不一定都是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组成的,方程的个数也可以超过两个,其中由的方程可以是一元一次方程;
②方程组的各方程中,相同字母必须代表同一数量,否则不能将两个方程合在一起。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解二元一次方程的主要思想就是消元。
1、代入消元法: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2、加减消元法: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3、图像法: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分别转化为函数表达式,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两图像的交点坐标就是这个方程组的解。
4、整体思想解方程组:整体代入、整体加减。
5、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利用转化的思想将多元一次方程组最终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四、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
一般情况下,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出几个方程。步骤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第六讲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及其性质:
1、不等式:用不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3)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性质4:若a>b,b>c,则a>c。
(5)性质5:若a>b,c>d,则a+c>b+d。
3、不等式的解、解集和解不等式:
(1)不等式的解、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如何利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
1、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注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公共部分。(注意实心点与空心点的区别)
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取不了。
四、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
1、一般步骤:列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基本相似(审、设、找、列、解、验、答),前者是寻找不等关系,后者是寻求等量关系,并且解不等式组所得的结果通常为一解集,需从解集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2、对部分词的含义理解:至少、最多、不超过、不低于、不大于、不小于。
第七讲 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其中 、bx、c分别叫做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注意特征,自己举例)。
2、配方法(注意步骤可用 来练习配方)。
3、公式法: 。
4、因式分解法(特征:方程左边是几个因式积的形式,右边为0)
5、十字相乘法:在做某些非纯粹计算题时,可以运用式子相乘法来加以解答。
6、函数图像法:(略见后)
如何快速准确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1、注意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式中要注意a≠0。
2、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该注意:
(1)化方程为一般式;(2)确定a、b、c的值;(3)求出 ;(4)若 ≥0,根据公式求出 ;若 <0,则方程无解。
3、方程两边绝对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
四、根与系数的关系
1、若方程 有两个实数根,则有
2、若 ,则以 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3、常用等式:常用等式:
五、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
1、主要思想:转化思想(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未知为已知)
2、主要方法:去分母法;换元法。
2009年中考物理复习计划
初中物理总复习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介绍一下我校的复习方案。
我们的复习过程是“三轮一冲刺”,即:第一轮单元复习,时间从3月底到4月底,第二轮分块复习,时间从五月初到5月中旬,第三轮是综合训练、摸拟测试。还有最后冲刺,即查漏补缺,下面分阶段简单叙述复习过程:
1、第一轮复习——单元复习。我们是以能力自测丛书上单元排列的顺序进行。由于今年的时间特别紧张,一周四节课要复习两单元,因此不可能一节一节复习,只能一单元一综合,基本是一节课知识要点一节课习题。知识要点复习分为概念和实验两部分,基本知识点都以填空形式给学生,实验以各种题型给学生;练习只能以能力自测丛书为主。复习时,引导学生牢牢紧扣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突出重点精讲,难点也在课堂上逐步消化。
2、第二轮复习——分块复习。在第一轮分章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复习。根据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我们把初中物理分力学、声热。光学和电磁学四部分进行复习。每个专题通过系统有机的组合,会使整个初中物理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才会提高。
3、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模拟测试。这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为适应中考物理学科的试题特点,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模拟试卷的训练是必不可少。在模拟测试中,每次学生练题都要规定限时完成,切忌随意性不定时的练习,综合训练题和模拟测试题都不宜过多,以覆盖整个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考点、激活学生的思维为主。
4、最后冲刺——查漏补缺。在冲刺阶段,我们将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再一次让学生熟悉一遍,增加知识的覆盖面;同时小结归纳一些易记易忘、考前应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摸索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使学生查漏补缺;最后留一些时间指导学生看书,看做过的练习,看错题集,使学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熟悉题型。
总之,正确采用“三轮一冲刺”的复习过程,学生获得的知识就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积少成多。教会学生复习的方法,让学生不断地在复习中体验到收获的愉悦,应是教师始终不渝的追求。
❺ 3/5和9/20怎么通分过程
解:3/5=(3×4)/(5×4)=12/20,希望可以帮到你
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了,数学最先发展于计数,而关于数和未知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和幂等运算组合,形成代数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然而,随着函数概念的出现,以及基于函数的微分、积分运算的引入,使得方程的范畴更广泛,未知量可以是函数、向量等数学对象,运算也不再局限于加减乘除。
方程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似乎是数学永恒的话题。方程的出现不仅极大扩充了数学应用的范围,使得许多算术解题法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得以解决,而且对后来整个数学的进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数学中的许多重大发现都与它密切相关。例如:
对二次方程的求解,导致虚数的发现;
对五次和五次以上方程的求解,导致群论的诞生;
对一次方程组的研究,导致线性代数的建立,对多项式的研究,导致多项式代数的出现;
应用方程解决几何问题,导致解析几何的形成等等。
自从数学从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方程的内容也随之丰富,因为数学引入了更多的概念,更多的运算,从而形成了更多的方程。其他自然科学,尤其物理学的发展也直接提出了方程解决的需求,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❻ 12分之5和15分之7怎么通分
分母的最小公约数是60
通分后,分子分别为25,28,相加得53/60。
高中物理,数学学习网站推荐
H5物理实验:通过软件模拟,实现物理场景再现。实现了直线运动,平抛,圆周运动,碰撞,波的传播等十几种场景。 操作简单,打开即用。 特点:动画演示,数据记录,图表展示。
——适观科技:随时随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❼ 通分怎么通
通分的方法: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另一个分数的分母。两个分数a/b和c/d相加或相减,如果分母不一样,即b不等于d,此时分子不能直接相加,这就需要进行通分。具体步骤是求出b和d的最小公倍数,记为e,然后把两个分数都转换成以e为分母的同等大小的分数,然后再把分子相加,即得结果
举例:3/4+1/6,需要求出4和6的最小公倍数为12,将3/4和1/6都转换成以12为分母的形式,即9/12和2/12,然后分子相加,得11,因此结果为11/12。
分式方程怎么通分?
解分式方程,不要首先想到的就是“通分”,通常情况下是不通分的,只有比较特殊的分式方程才需要通过通分才能解答。分式方程有两个类型:
第一类型的分式方程:
方法是:分式的加减,可以先将假分式化成带分数或带分式再进行计算,按最简分式进行分式的“通分”和加减法就容易多了。
第二类型的分式方程:
方法是:根据分子分母的系数成比例关系,用合分比定理进行化简,不成比例的分子分母,要根据其大小关系,加或减某一个“分数”,这时候就可以通过“通分”化简为同一比例的分子分母了。
❽ 物理学中怎样计算分子分母都是字母的加减算式
两个分数相加减,先通分(根据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求出公分母),然后分子相加减,公分母不变。分子加减完再与分母能约分的约分,当分子大于分母时,如果要求化为带分数的可进一步化成带分数。两个分数相乘,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子的乘积做分子,分母的乘积做分母。分子分母能约分的约分,当分子大于分母时,如果要求化为带分数的可进一步化成带分数。两个分数相除,将除数的分子分母颠倒,再与被除数相乘。其余步骤与乘法相同。
❾ 高一物理公式化简问题,如图
先把(1)的分母进行通分:(L/v1)+(L/v2)
=(Lv1/v1v2)+(Lv2/v1v2)
=L(v1+v2)/v1v2
所以(1)变成了2L/【L(v1v2)/v1v2】
把L约掉,把(v1v2)乘上去,就变成了(2)
因为我也是个高二的学生,没有手机,所以您凑或看吧!!!!
如果明白了,就请采纳,谢谢!!!!!!!!!!!!!!
❿ 初中物理,求繁分数
是这样的。
到第二个等号应该没问题。关键就是第三个,要结合实际,把s/2看作一个整体(实在不行你就看成0.5s)然后进行通分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