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新课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1、设置悬念,导入物理新课。2、由生活经验导入物理课程,开展物理教学 。二、巧妙设计物理实验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高效物理课堂,将物理新课有效导入课堂教学之中。
❷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
澄迈县文儒中学 李珠
摘 要:本文指出了抓好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树立自信心等方面来做起。
关键词:激发、增强、自信、发挥、疏通与排除、了解与信任
作为物理教师,把物理教好是我们的职责,成为优秀的教师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那么如何才能教好物理呢?对于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到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在这个阶段我们物理学科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兴趣,培养物理思维习惯,训练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中心,要转变观念,做好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这一阶段对于学生尤为重要,对于教师则更加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特别是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依据这几年的教学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用有趣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的兴趣是求知的源泉,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一接触到物理,就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每节课一开始就有较好的兴趣。我们在起始课上,通过大量有趣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有趣的物理现象。
如让学生观察烧瓶颈部的水沸腾了,而金鱼却在下面的水中游来游去。有水的杯子上放一木片,木片上放一鸡蛋,用木棒打木片,木片飞出去,鸡蛋却落在杯中。再如让学生观察纸托一杯水的实验,所有这些学生都会感到新奇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提高。每堂课开始时,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就要有好的导入方法。导入方法很多,我们可以灵活的运用各种方法,如温故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等。但是不管采用那种导入方法,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师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大限度的发挥第一印象的积极作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二、把物理知识融合到生活 增强学生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的特点后,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现在老师买了一套新房,要安装各种电器设备,应怎样设计电路?学生一听帮老师设计,情绪顿时高涨起来,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这节课,通过知识的整合,完成了教材中串并联电路教学的内容。通过生活情景的呈现,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而且对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
在学习了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和水果电池后,让学生自制电池使小电珠发光。学生当时很新奇,有很高的兴趣,争着要上台使小电珠发光。通过这堂课,不仅加深了对电池原理和结构的理解,而且使学生觉得物理是非常有用的,从而产生了兴趣。
三、让学生一开始就有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没有人希望失败。信心是成功的秘诀,拿破仑曾经说过: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所以信心对于立志成功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增强信心,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完全能够学好物理。自信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有自信我们才敢面对困难,有自信我们才会挑战难题,有自信我们才能不断超越。信心是学习的核心,信心缘于成功的体验。
初中生情绪极不稳定,甚至一次考试的失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情绪一落千丈,因此在考试时,不能出偏题、怪题为难学生。考试的试题在起始阶段应为基础题,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成功感,是他们不至丧失信心。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善于给他们机会,我们要千方百计的捕捉闪光点 ,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
四、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自豪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课改后,使用的新教材与原教材比较更容易达到这一目的.新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五、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新教材注意联系实际,适当降低了难度.但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中还是会感到有困难的,他们一遇困难一般都会产生为难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钻研新教材,备好课,力求讲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尽量为学生疏通教材,使他们不感到物理知识难学,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在初二学生对新教材中力、声、热、光等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都感到很亲切,不觉得它深奥.但也不排除他们在学习中有为难之处.如第一章第二节最后的一个条目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学生在记录数字时,总写不正确,可以说是个小难点.教师在这里不必花很大力气讲解举例,否则适得其反.最好的方法是简化些,就讲一种目前学生普遍使用的、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结果的记录方法,然后在黑板上画图:用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让学生写出结果就行了.这样疏通教材,使学生不觉得这个地方有困难.另有第二章的平均速度,以前的教材一直把它作为选学内容,新教材是必学内容.按理说这是个难点,但由于新教材写得好,简洁明了易懂,教师就不要再拓宽加深了,学生一般学习都较平稳.只有在做过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后,教师才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变速运动由于速度是变化的,所以各段路程或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不同的.概念,并告诉学生这是和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同的地方.至于这方面的定量计算,在这一阶段只限于严格要求解题方式和物理量单位的问题.这样处理教材,使已经降低难度的新教材显得更平坦了,学生踏上这个轨道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六、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从一开始就应注重了解学生,充分信任他们,给他们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不但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而且也能使教师自己看到希望.
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从课堂教学、书面作业去进行,另一方面通过接近、谈话来进行.初二学生开始学物理犹如小学生启蒙时的情景,只要老师接触他们,就特别爱说、爱问.他们问得最多的话是:物理好学吗?物理怎样学?听人家说,物理难学,是吗?那种迫切要求学好物理的愿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及时给他们解释,积极给他们鼓励,并且要认真回答问题,不能敷衍他们,要让他们有信心学好物理.刚开学时的课堂教学和书面作业,学生往往因语文水平有限,口头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不高,对说理题的回答总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有话写不出,有理讲不准.教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困难,然后作出示范性的答题.开学几周不应过高要求,只要他们答题时能用物理语言回答清楚就行,以后慢慢引导,要求也逐步提高.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胆子就大了,脑子也开动起来了,即使学生回答得不尽人意,也要鼓励他们,肯定他们能动脑筋的一面.有位学生在回答第三章第二节想想议议中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弱这些噪声?时说:把教室里的空气抽了,噪声就没有了.还有位学生问:实验室的温度计为什么不做成和体温计一样,离开被测液体仍能读数呢?教师对学生这样的回答和问话,应表扬肯定他们动脑筋的一面,同时给他们予以纠正和解释,学生们高兴得不得了.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前期,应着重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害怕心理上下功夫,不必担心这样做会降低标准,影响教学质量.只要我们不放松要求,坚持目标,随着学生思想品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深层次变化,不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地可以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稳固扎实的基础.2012年
❸ 八年级物理中 力 这节课怎样引入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的回答: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方案一:教师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学生前来拿起铁块.教师提问该同学“有什么感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因为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引入新课.
方案二: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叙述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确切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❹ 如何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如何将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激起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笔者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二十多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里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会让人充满快乐,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2.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给予成功机会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进行物理测验前,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甚至一些测验题可以让他们事先做一遍,测验时使他们的成绩也能及格,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在做物理实验时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2.3 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物理教得“有趣”。在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物理将学些什么,学了物理有什么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物理有趣”、“物理有用”,然后进一步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要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有多动手的机会。如:课文中一些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而产生要探索它的兴趣;对于教材提供的科学世界栏目中的知识,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2.4 激励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动力不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智能。而智能的提高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条件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加强物理学习上的竞争,考试、参加物理竞赛,还有学习上的落后将潜伏着丧失自尊的威胁,这些都可以形成一种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积极进取替代惰性心理。
2.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了,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听课思想容易开小差,平时不重视即时复习,总是考试前才匆匆忙忙的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等。因此具有针对性提出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帮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之间互换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3、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关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余爱好
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多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要了解他们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吃什么零食,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说什么时髦的口头禅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些切身的生活体会加入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习惯说话,学生就会感到这位老师的思想和他们很接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也同样感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渐渐地的愿意亲近这位老师,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逐渐地对物理感兴趣。所以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现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有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也不能有意识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与物理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因素时,讲到绿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是绿色光,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反射绿色光呢?因为绿色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害,所以要把有害的光反射出去;在讲解摩擦起电现象时,举出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是因为汽油和油罐之间有摩擦,造成油罐上会附着大量的电荷,如果不急时通过铁链引到大地会使汽油自然。这样以来既让学生掌握了要学的物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生动风趣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上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再加上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4.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再例如: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百货商场中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5、结束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绝不能把素质教育异化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在进行物理课的教学中,要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树立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❺ 如何让物理教学更有趣
如何让物理教学更有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创建有趣的物理课堂,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设置有吸引力的开场白;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物理课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如讲授“感受大气压”时,先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这种小实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趣味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可见,课堂导入的作用不可小觑。
但是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乳交融,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课堂导入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加深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物理实验的方法,初步培养实验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如:哪个瓶子滚得快(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还如:水为什么不洒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另有:试管内奇怪的水(用试管装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紧)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沸腾(不要烧太久,要不然水蒸气容易把塞子冲出来),这时,停止加热,会发现试管内的水停止沸腾。)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同学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学道理,分析其中的规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在生活中还有实际应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育家赞可夫说“当老师不不可少的,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老师的爱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学生心灵的海洋里,必定掀起惊涛骇浪。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感觉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对相应科目有浓厚的兴趣,上课能专心听讲,下课能按时完成作业。唯恐自己学不好他教的学科惹老师不高兴,“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老师教学方法再好,也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会有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老师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并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种师生感情转化成对学习的信心、兴趣、责任感,使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润滑剂,能磨合学生的心灵机器;是利斧,能劈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是路标,能致命学生前进的方向。
名师访谈录《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引用了一个故事证明了“教师信任你的学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观念。故事讲述汤姆森太太如何把一个性格孤僻、邋里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个男孩转化成获得博士学位的着名医生。思维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渐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他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会开放。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诱发学习动机,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还需要目标的指引,既需要远景的总体目标,又需要近景的具体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当,教师要与学生、家长都取得联系,达成共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目标太高会迫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如同纸上谈兵;目标太低让他们不经过一点努力就可以实现也是不科学的。家长和教师的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摸到”,这样,他们永远都有“成就动机”这一内在的心理动力。
传授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但是仅仅重视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是不够的,假如学生智力超群、方法得当,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极弱、习惯不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反之,一个学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却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无止境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们在三尺讲台挥汗泼墨、用心钻研、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构建有趣的物理课堂,更会收获味道香甜的果实。
❻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导入的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得当,引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比较抽象,比较难的学科,导入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关乎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案有很多种,特别是对于物理来说,每节课的导入方案都可以有好几种,以下只是一些常用的引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拖泥带水,而且为有限的课堂节约时间。对于学习内容很简单,或者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就没必要拐弯抹角。 二、生活经验导入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物理现象或可以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的例子,这些都是很好的无形教学资源。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极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良好的物理教学创设环境。在引入过程中,一方面易使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所以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自豪;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生活现象,勤于思考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中学物理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标对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着很多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而且涉及物理知识的故事也有很多。初中学生还是有点小孩子天性,喜欢听故事,故事引入法对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故事引入法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所引用的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相扣,至少要从这个故事中引出一些物理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故事的引入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学生之前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因此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一种意识,就不能用生活经验引入了,这类内容的引入就可以用借助实验。运用实验引入新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课中,实验的选择很重要,应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实验,创造一个愉快的物理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复习引入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新课的内容往往与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内容自然的引出来,这种方法使新旧知识连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深化。 如在《功率》时,先复习功的计算后,通过事例引出做功的时间因素,提出做功的快慢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知识的连续性,会让学生感觉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申和发展而来的,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六、提问引入法 这种方法也是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提问引入法是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增强学生思维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可以这样引入: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电风扇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或者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新课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当在知识学习、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新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❼ 高中物理教学有效导入的策略有哪些
善于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懂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学生开始学时感到很不习惯,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易跟上,就会产生思维上的困难,自然感到物理难学。如果教师再不注意教学方法,照本宣读,就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别是差生更容易产生这种心理。作为教师,除了前面所阐述的不断提高教学艺术,设计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外,还要注重和学生交朋友,课间和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解答疑难,热情鼓励,悉心教导,以增强他们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重物理实验的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定要说清“什么”,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了解物理现象,得出规律法则。
2.正确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识图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课本中各种各样的电路图、滑轮组图、物态变化图、受力分析图、运动轨迹图等等都是从图画、识图及图像与实物转化的角度,训练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画图、识图、观察图表和模型等来帮助学生对没有感知过的或根本不能感知的事物产生清晰的表象,以开拓学生的思路,从而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都迫切希望进一步探索问题。也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多做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和独立动手操作能力,并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5.注重实验的分组归类,使学生知识的储备进一步系统化,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人的思维的敏捷性和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以思维的条理性为前提的,只有系统性条理性强的知识才便于掌握。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都是根据课文知识章节安排的,各章节的实验内容基本上无必然联系,学生掌握的实验知识往往既多又乱。因此,在总复习中,可以将原教材中实验内容的章节打乱,重新归类为如下几部分:观察物理现象、实验仪器的使用、基本物理量的测量、验证物理规律等。实验分组归类是在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实验的方法,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配合学生的学习,同时还可以及时补充对比性或综合性强的实验。可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和观察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具有重要的作用。
❽ 高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这个要根据具体课程具体分析的。当然我是从高中来说的。比如机械能守恒,可以从老的,教熟悉的物理模型出发,让学生自己推倒出机械能守恒。再比如楞次定律,也可以从能量角度设计好物理模型让学生自己推倒做出结论。应该说,新课引入的具体设计完全体现一位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对专业有强大的理解,强大的把握,想做好课程还是很容易的。
❾ 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好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巩固 深化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认真地完成,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 L ”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4、为习题搭配实验
物理课中有不少的习题理论性较强,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跟上来,就容易形成教学的难点,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纵观茫茫题海,却有不少物理习题跟实验紧密相连。如果在习题的教学中搭配物理实验,用理论推导加实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高原现象”,进而达到巩固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习题教学中,有关“液面的升降”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当冰块熔化后,液面将 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个木盒,里面放有一铁块,如果将铁块从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将会 ________等。教师可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进行求解,同时如果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话,还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后液面将下降;含有木块(或气泡)的冰块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但含有铅等金属颗粒的冰块熔化后水面下降,含有油等杂质的冰熔化后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体投入水中后或吊于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则液面都不变。
5、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举例:当你的父母打你的时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学生会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说:父母的手也应该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这样的语言处理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无效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同学,他(她)们成功的秘诀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科学有效!定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为同学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让成绩好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绩偏差的同学得到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总之,全体学生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安排下,经过学习方法的教育,定期检查学习的得失,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推行教学改革,深化学习兴趣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既有一些结合中国实际从外国移植的实验,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实验,如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单科性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与结构的改革实验等。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理科的发展趋势,将启发式物理教学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学物理,学好物理。
❿ 如何设计"导入语"以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新浪博客
1、导入语的设计是否适当,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产生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2、一般导入语的设计方式有:趣味问题导入、实用实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实验猜想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设置悬念导入等,其中的趣味问题导入,若以自然奥秘为题材,快乐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自然奥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兴趣所在,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培养学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的最直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