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谈一谈您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设计课堂导入

谈一谈您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设计课堂导入

发布时间:2022-12-10 12:21:38

㈠ 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入新课

一、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思维 1、设置悬念,导入物理新课。2、由生活经验导入物理课程,开展物理教学 。二、巧妙设计物理实验探究,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初中物理对于学生至关重要,老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开展高效物理课堂,将物理新课有效导入课堂教学之中。

㈡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物理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的关键一环。为此,利用多媒体将与本节课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放到课堂导入环节,一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互动交流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是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希沃授课助手等技术)教师可以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并及时给予指导,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物理实验进行模拟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但一些实验现象学生不易观察,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可以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强化,对经典实验录像反复播放,使学生对实验所揭示的物理规律会印象深刻。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工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恰当地利用好这个工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㈢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导入的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得当,引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比较抽象,比较难的学科,导入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关乎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案有很多种,特别是对于物理来说,每节课的导入方案都可以有好几种,以下只是一些常用的引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拖泥带水,而且为有限的课堂节约时间。对于学习内容很简单,或者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就没必要拐弯抹角。 二、生活经验导入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物理现象或可以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的例子,这些都是很好的无形教学资源。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极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良好的物理教学创设环境。在引入过程中,一方面易使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所以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自豪;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生活现象,勤于思考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中学物理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标对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着很多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而且涉及物理知识的故事也有很多。初中学生还是有点小孩子天性,喜欢听故事,故事引入法对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故事引入法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所引用的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相扣,至少要从这个故事中引出一些物理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故事的引入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学生之前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因此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一种意识,就不能用生活经验引入了,这类内容的引入就可以用借助实验。运用实验引入新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课中,实验的选择很重要,应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实验,创造一个愉快的物理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复习引入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新课的内容往往与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内容自然的引出来,这种方法使新旧知识连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深化。 如在《功率》时,先复习功的计算后,通过事例引出做功的时间因素,提出做功的快慢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知识的连续性,会让学生感觉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申和发展而来的,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六、提问引入法 这种方法也是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提问引入法是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增强学生思维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可以这样引入: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电风扇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或者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新课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当在知识学习、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新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㈣ 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导入教学概念

所谓概念课的导入,是指在正式讲授新知识前的开场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新课的导人成功与否,关键要看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怎样导入新课,我认为应该是:原则上求“趣”,形式上求“新”,内容上求“巧”,方式上求“活”,语言上求“精”。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经验,现加以总结归纳,以求教于同行。 一、生活常识导入法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事例引入新课。例如,在“惯性”一节教学中,可以从汽车起动、刹车、拐弯时车中的人为什么会发生不同的倾倒现象,人跑动起来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停止等人人都体验过的事。 二、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会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如果不推、不吹,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提出“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吗?”时,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迷惑住了。当老师对学生结论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地导入新课“惯性定律”。这种导入方法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还必须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做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理念十分有益。三、由学生小实验导入物理教材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安排了许多小实验,教师讲课时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效果也很好。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小实验来导入新课,不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起兴趣,明确探求的目的与方向,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实验技能。如:“纸人跳舞”的小实验,使学生在笑声中引出静电的产生和预防方法。它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物理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但要注意,小实验要选取得当,演示巧妙,才可以使学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四、由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在授课时,一开始就不讲解原理,而用演示实验将学生的注意引入好奇的境地,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自然性。如:在讲热传递、传导一课时,面向全体学生将一段棉线缠绕在一金属棍上,然后用酒精灯烧金属棍有棉线的一端,可看到棉线没有被烧断,此时提出:要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新课。这样导入新课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反映在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它容易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这种生动的直观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教法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生的科学素养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五、由提出疑问导入如在讲解“空气的浮力”时,学生已知道由于重力作用,手中的金属小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又知道了同一高度下落的纸片和金属小球快慢不同。教师可问:“为什么小球和纸片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小球比纸片重。”此时部分同学会说:“因为小球的质量大于纸片的质量”。从学生的回答的情况教师再紧逼一步:“到底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对这个问题感到语塞,不知所措,同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师当即因势利导地指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果,问题在于小球和纸片都处于空气这一物质之中。接着开始讲课,效果肯定是不错的。这种由学生感到好奇和疑惑的方法导入,可以活跃学生思想,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深思,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六、由科学史实导入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也是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七、由小故事激发导入有些课在引入新课时,利用物理学科趣味性强的特点,先讲一个小故事,可使学生兴致顿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激发,例如,“辐射”一课,课堂开头先讲一个“煤炭解危”的故事:1903年,在南极探险的“高斯”号轮船被冰层封住归路,处境十分危险,船长命令船员去破冰。敲、砍、挖、炸,冰层仍然不动,最后把煤炭撒在冰上,归路才得以打通,为什么煤炭使“高斯”号轮船摆脱危险处境呢?通过课堂开头的小故事设置悬念,形成认知“冲突”,使学生整节课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总而言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多探索、多实践,肯定会有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没有适当的导入,课堂教学便只是一种拼凑,不再是“有机的整体”,也就减少了课堂教学的魅力。

㈤ 如何增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但这一指标又包罗万象,本文主要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出自己看法:
一、精设课堂导入,让学生有兴趣、有投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设计和运用好,会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所希望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上,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都愉快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尽管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我认为主要有三种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有较好的效果。(1)实验导入法。例如在讲大气压强时,我在一个瓶子里装满矿泉水,用软木塞塞住,中间插入一根玻璃管,让学生去吸水,结果学生都吸不上来,颠覆了他们一贯认为的饮料是吸上来的固有经验,这样不仅让学生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再如,学习发电机原理时,先用发电机模型发电,学生感觉很新奇,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到了发电机上,给发电机的原理教学起了一个好头。(2)设疑导入法。例如,学习比热容的时候,可以用沿海的学生熟悉的现象提问:为什么夏天的海边沙滩烫海水很凉。学习平面镜成像时可以通过让学生照镜子,然后远离镜子观察镜子里像的大小变化,学生肯定会说像变小了,然后提出像真的变小了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在学习水的沸腾时,提出让学生说出沸腾的现象,很多学生会说产生很多的气泡,然后老师就问,产生气泡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从而引导学生去注意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在学生感到疑惑和惊奇的同时就导入了新课。(3)故事导入法。例如在讲到相对运动时,我每次讲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法国的飞行员驾驶一架战斗机在空中飞行时,发现在耳边有一只‘昆虫’,他伸手一抓,竟然抓到了一颗德国的子弹”时,总是能发现很多学生好奇的目光投过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拉进书本,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成功、有效的。
二、优化问题设计,让学生愿意想,想得到
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半天都没有一学生回答。提问的问题让学生答不出来,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设计成一个让学生通过适当思考就可以回答的,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把一个深奥难理解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问题,层层深入的来提出问题,达到最终的解决。例如:在学习比热容时,为了解释为什么炎热夏天沙滩烫,海水凉。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a、查表读出水和沙石的比热容并说出他的物理意义。b、由于他们相差约为4倍,为了分析方便,我把水和沙石的比热容设为4.0和1.0,那么当1Kg的水和沙石都吸收4.0×103J的热量时,水和沙石分别升高几度(学生答1℃和4℃)?那么如果水升高10℃,沙石应该升高几度(学生答升高40℃)?那么在夏天海水和沙子同样受到太阳的曝晒,为什么沙滩很烫,海水很凉呢(学生答,沙子比热容小,升高温度比较多)?这样设计问题就把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轻松的化解了,学生的课堂反应也很好,有些同学还在拼谁最快回答出来,参与积极,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提升讲解技巧,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
好的讲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总是来源于某种过度的、不恰当的讲授,难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往往上面滔滔不绝,下面昏昏欲睡,这就极大的制约了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让教师的讲解生动、活泼,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卷入进来,使学生由被动静听转为主动参与,让他们愿意听,听得进,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把单调、乏味、难懂的知识生动的呈现出来。例如:在讲解做功改变内能时,我模拟瓶子中的气体推动塞子做功,做举重状,学生们都笑了,饶有兴趣的听老师讲解,最后也能说出对外做功内能是要减小的。又如在讲解电流的形成时,我把电流比作一个纵队在一二一的行进,还做了齐步走的动作,学生们也感觉挺有意思,起到了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也使得学生理解了电流的形成。
四、捕捉课堂生成,让学生能动手、爱动脑
课堂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课堂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课堂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教与学质量的催化剂呢?
记得在上《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这一课时,我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本上的文字。正当同学们还在边观察边讨论看到的奇秒景象时,后面传来两位男生的大声争论声:“左右反的”、“正的”,两人谁也不甘示弱,争得面红而赤,其它同学一下子被他俩的争吵声镇住了,教室顿时便鸦雀无声,“又是这两个捣蛋鬼”一股怒火由然而生,就在我即将要开口时,一个念头转变了我:何不给他俩一个解释的机会?我先请有争议的那个先站起来,要求他演示给大家看,只见他站起来举着凸透镜对着黑板上方的标语看,说看到了倒立、缩小、左右相反的字,我不动声色,让其它同学也试试,同学们通过观察证实他的说法,此时我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观察结果?“因为是远距离观察”,同学们在争议中不但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秒,同时还学到了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多动手、多动脑,一定会找到不一样的收获。
五、注重过程评价,使学生得赏识、有动力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创设起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融洽。客观、恰当、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得到赏识的喜悦心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配合老师来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相反,千篇一律,奉承式的评价不仅没有用,还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在敷衍自己,起到了不良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许多因素及发展变化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客观、恰当地进行评价。
如我在提问一个学习较好的男生时,我问啥他答啥,虽然回答的内容不全部是对的,但表现得很得体、大方,不像有的学生一回答错误就支支吾吾的甚至不敢再回答了。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评价说像这位同学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一定是个人才,现在社会就是需要这种敢于展现自我的人。自从那次评价之后,班上敢于举手回答的人多了起来了。

再如有一次我提问一个学习较差的男生时,他回答错误,我给他提示了,还是错误,但一直都回答比较大声,到了第三次回答错时,我看到他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我赶快给予评价说,他回答是错误的,说明他的知识有缺漏或没有注意听讲,但他回答的过程是很认真的,是很大方的,比起有的学生一回答错误就不敢再说话的要好得多,我比较欣赏这样的同学,自那次后,我发现他上课比以前认真了,回答也很积极,好几次还能在其他同学之前回答对,于是我又适时给与积极的评价,整个班级上课的气氛就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当然,教师一味说好也是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的,必须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恰当评价并略微提升,评价更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否则将可能使学生讨厌你甚至讨厌物理。总之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实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快乐,体验成功,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㈥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如何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过程,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电功率)

一、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终归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2.会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W / t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电功率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

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讨,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掌握电功率的概念、公式。

运用电功率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四、教学资源

一只PZ220-200的灯泡,一只PZ220-60的灯泡,一个带电能表的示教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在生活中对瓦的认识。

1.生活中什么地方经常提到“瓦”?平常所说的“瓦数大”“瓦数小”是什么意思?

2.电器瓦数不一样,表现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学生讨论出各种不同的结果。

(二)电功率

1.提供一只200 W的灯泡、一只60 W的灯泡、一个接好电能表的示教板,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利用所给器材进行实验,比较两个瓦数不同的灯泡在消耗电能上有何不同?

2.通过观察电能表的读数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3.引入电功率的概念,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符号:P

单位:瓦特(瓦)(W)

其他单位:千瓦(kW)

1 kW=103 W

千瓦时的来历

“千瓦时”是电能的单位,它的由来我们能不能从P= W/ t中得出?

看来1千瓦时是功率为1 kW的用电器使用1 h所消耗的电能。

区分“千瓦时”与“千瓦”,一个是电能单位,一个是电功率的单位。

4.组织学生看各种家用电器的功率,参见教材。

学生活动

1.在学生讨论后,选一组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思路,并对这组学生的想法进行讨论和补充。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出“瓦数”不同时,电能表铝盘转速不同,表明了两个灯泡消耗电能的快慢不一样,200 W的消耗电能快,60 W的消耗电能慢。

使学生得到直观认识: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是不一样的。

播放视频“用电能表测量电功率”。

3.学生理解: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平常所说的“瓦”是电功率的单位。让学生对各种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电功率)有一个大致认识。

(三)电功率的计算

1.电功率表明了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电器的电功率呢?

2.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比较不同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提醒学生回忆“速度”定义。

3.综上所述,我们在比较任何电器的电功率时,算出什么即可?

4.求一个电器的功率:一个用电器在时间t内消耗的电能为W,那么它的电功率P应表示成什么?写出公式中P、W、t 三个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5.用例题巩固电功率公式的使用。

学生活动

1.学生讨论:

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消耗电能的多少;消耗这些电能所用的时间。

2.相同时间的前提下,比较消耗电能的多少。

3.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应表示成:

P=W / t

即电功率的公式。

W ──电流做的功(消耗的电能)──焦耳(J)

t ──所用的时间──秒(s)

P──用电器的功率──瓦特(W)

(四)怎样测量电功率

1.由理论分析,电功率P与电流I和电压U之间的关系是:

P=IU

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P──功率──瓦特(W)

2.额定功率:

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叫额定功率。

3.根据P=IU,设计一个测量用电器功率的方法。

学生思考。

可以测量出用电器的电流I,电压U,根据公式P=IU计算

(五)观察实际用电器,分析功率问题

1.结合教材阅读有关信息。

洗衣机额定电压:220 V

允许最大电流:10 A

洗涤功率:330 W

加热功率:1 950 W

甩干功率:650 W

计算这个洗衣机的最大功率是多少?

2.提出问题:洗衣机的洗涤功率、加热功率、甩干功率共多少?这里有矛盾吗?如果没有矛盾,在没有看到洗衣机实物的情况下,请你判断一下,若要洗衣机工作时不超过总功率,它是怎样设计的?

(六)小结与作业

1.引导学生小结,自我完善。

如:本节课我们探究了电功率,知道了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在教法上,采取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亲身体验探究过程,真正做到让学生“活”和“动”起来,同时在教学中结合了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科学探究过程进行引导,以降低探究难度。

本节课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电功率的概念是本节内容重点和难点之一,要巧妙地利用前面所学“速度”和“功率”的概念进行类比,使概念的得出水到渠成。探究电功率跟电压和电流关系的实验,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要让学生在前面实验探究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探究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课要根据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让同学解答,在解题中激发兴趣。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去获得研究和思维的方法,所以在在设计本教案的时尽量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来教给学生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不是只要学生仅仅记住某些结论,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重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灵活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重力)

1.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教学理念

《重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体验非常丰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与重力有关的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科学探究,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立基础。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只有当学生对物理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乐趣,进而发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节课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通过实验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发展学生终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材分析】

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习者情况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

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进而使学生由对生活现象的初步了解,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逻辑推断,最后上升为理论认识,有效的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③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影响重力的因素;

②通过“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力方向。

难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及重垂线的应用。

【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

本次教学需要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的辅助。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实物教具、实验器材和多媒体课件分别在本课的引入、学生探究等环节中得到应用,它们的使用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充足的实验器材,使学生的学习资源更为丰富。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评价方式】

(1)通过观察实验,关注学生在观察操作、现象等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与合作交流意识,及时给与鼓励、强化、指导和矫正。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给学生机会,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将思维充分发散,揭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过程,并反馈了班级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使老师可以及时诊断学情,调查教学。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动画演示多媒体课件,在引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之责。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首先以提问的方式复习力的概念,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为学好本节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

然后,利用课本50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说明:1.让学生通过实验先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2.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重物的落地是由于重物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所以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二)进行新课

1.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引入新课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说明:方法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利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方法是: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质量为100克、200克、300克的钩码分别受到的重力,填入书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使学生自己“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个定值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

并将数据整理画出图像。(正比例函数图像,利用事物投影展示。)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秤。②要正确使用弹簧秤。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再次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图12.2-6,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想想议议:看图12.2-7思考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说明:这一部分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遵循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方法。重垂线、水平仪是重力方向的重要应用,对它们的学习,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这个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这个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诉学生,刻度尺上与手指接触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仅跟物体的形状有关,而且还和材料是否均匀有关。向学生展示圆形薄板等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两种形状的物体图形,标出重心位置,做出重力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教学处理,学生便对重心的概念有了一个具体的感知,知道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点上;利用这个重心的平衡特点,还能找出材料不均匀或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重心。

(说明: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建立了“重心”这个较难理解的物理模型,并应用于实际,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5题。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是当前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节课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去观察思考、动手实验,初步掌握研究常见力的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提高学生引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由于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到力,对利用力的知识来研究常见力,所以本节课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完成教学,并获得了成功。

㈦ 浅谈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一)问题设疑法 问题设疑法是根据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喜好追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新课时可故意设置疑障或者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地运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学生的思维一般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二)演示实验法 实验导入是指通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或利用电教手段,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来巧妙地导入新课。一位数学家说过:“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的见摸的着。”实验导入新课直观生动,效果非凡。通过实验演示导入能使抽象空洞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这样导入印象深刻,符合中学生的好奇心理,且这种导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等,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直观、实验、实例、计算、分步、小结等方法来导入新课。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不能离开针对性、铺垫性和趣味性的原则,努力做到自然得体,水到渠成,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问启示法 提问启示法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进而引发新课题的导入方法。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并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悬念设计法 悬念设疑导入是教师从侧面不断巧设带有启发性的悬念疑难,创设学生的认知矛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来导入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说得好:“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种导入类型能使学生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使师生之间产生共振。 (五)温故知新法 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旧知识复习过程中很自然地学到新知识的方法,即温故知新法(原知识导入法),这是在导入技能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利用新原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原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原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原知识联结的交点,由原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入新课。 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孔子也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练习导入、类比旧知识导入等均可归入原知识导入。这种导入类型也是最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 (六)类比分析法 类比是指通过相似性建立不同类型的对象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波利亚将类方面:首先,类比是提出新问题和得到新发现的重比的作用归纳为三个要途径;其次,类比也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最后,类比还是一种对猜测进行检验的方法, 即对于两个类比猜测来说,如果其中一个猜测得到证明,则另一个猜测就变得更加可靠。 类比分析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知识经类比分析得出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外一些特殊知识的导入方法。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导入新课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之一。 (七)史实介绍法 史实介绍法是指在讲授有关数学概念、定理、方法时,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有趣味的数学史实,从而可以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方法。引用数学史料,特别是用自己国家的数学史资料导入新课的效果最好。 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数学探索过程中,不仅创造了许多先进的数学成果,而且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数学家。直到现在,我国古代数学在许多领域,仍遥遥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以这些数学成就及数学家的奋斗史作为新课的导入内容,不仅使数学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生动活泼,而且能把学生带入祖辈们当年的创造性劳动的情境中去,那种进取、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和高尚情操,不能不深深地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用数学史实引入,要求教师多阅读积累与中学数学有关的数学史料,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准确自然地引用一些中外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作为导入材料,使学生很好地投入到学习新课之中。

㈧ 探讨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那些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实际、能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导与主体作用的教法,才称得上是好的教法。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不同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学应抓住这个兴趣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 培养 激发 巩固 深化
一、紧扣教材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1、发挥实验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强实验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因此,物理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⑴认真完成教材实验,辅助物理教学。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物理实验来实现的。实验教学具有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精神等几方面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要认真地完成,教学实践证明,认真完成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可以辅助物理的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改进实验装置,自制物理教具,突破教学难点。物理教学中有一些难点知识,往往不能借助现成仪器进行直观演示,这时可以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自制物理教具或小实验加于配合,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如用试电笔中的氖管代替小灯泡观察自感现象,避免了由于电流太弱而不易观察灯泡发光的弊端;用小孩子玩的泡泡水演示薄膜干涉,具有取材简单方便和可见度大的优点;用包有塑料薄膜的橡皮泥演示浸没于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形状无关的实验,化解了“物体形状不同所受浮力也不同”的错误认识等。
⑶尝试探索性实验,发展创造性思维。除了教材的实验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以及教法的实际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探求物理规律,以发展创造性思维。如对平面镜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将原教材的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作图验证,经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的处理要比教师单一演示“讲出”结论的印象深得多!
⑷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由于具有灵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极大地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途径。比方,在学完长度的测量、光的反射、摩擦力和简单机械等知识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以“观察自行车的构造”为题的调查实践活动。利用刻度尺进行简单机械的测量,利用手电筒观察尾灯的反光作用,利用润滑油进行自行车的养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可以依校情、班情及学生个性的不同,有选择地开展电工,无线电维修、航模制作等兴趣小组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不同特长。
⑸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信息含量。由于教学手段的逐渐现代化,象电影、电视、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器件,已经开始进入课堂,辅助物理教学,可以达到声图并茂,能提高学习效率,缩短学时,增加了单位时间内向学生传递的信息量——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挖掘教材的兴趣点
现行的物理课本往往增加了很多图片、漫画,补充了不少的故事、事例,行文力求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避免学究气、成人化。正是这些增补的部分,蕴藏着极大的兴趣点,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如以一战期间,一法国飞行员在二千米高空手抓德国子弹的故事指出机械运动的相对性;以阅读材料“阿基米德的故事”导入浮力概念; 以胖矮子和瘦个子利用定滑轮拉吊粮食的漫画讽刺不懂得滑轮知识的人在使用滑轮时闹的笑话等。教师通过巧妙地“借用”,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好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多变的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和程序,它包括教师所采用的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两方面,是传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教师“教”的实际,更要考虑学生“学”的实际。当然,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而发展变化的随着不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也随着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的不断加深认识而发展变化的。
1、讲课内容的生活化、故事化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能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或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如举雷雨天总是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为例,说明光速远远比声速大;以菜刀磨得薄而锋利,而在房屋建筑时墙基则做得宽而结实为例来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举电灯泡灯丝断了以后再搭接起来要比原来亮的例子,解释电功率公式的运用;用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出平面镜成虚像;以曹冲称象的例子加深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等。
2、精心设计导入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开头设计,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一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情绪,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
⑴趣味问题导入。在介绍杠杆的应用时若这样导入新课——教师一边走进教室一边摇头晃脑地唱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学生便马上接下去:“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教师的话锋立即一转:“但我说三个和尚也有水喝!”紧接下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在用扁担在抬水过程中其实就是杠杆的应用……这就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⑵悬念式导入。在讲蒸发这一汽化方式的内容时,教师用醮了水的手指在黑板上板书课题过一段时间后便发现水“消失”了!这样引入新课,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心,营造了热烈的课堂气氛,对液体蒸发特点的理解也就透彻了。
⑶实验猜想导入。在介绍电磁感应知识时教师可事先用漆包线绕制一个大线圈,上课前将两块条形磁铁隐蔽地缚在手臂上。上课时教师则煞有其事地把手伸入跟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的线圈中,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了明显的偏转。
引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实用实例导入、物理学故事导入、趣味游戏导入等。
3、帮助学生识记
学习物理,理解和识记是关键的环节。要使识记有效果,就应多进行“意义识记”,即通过对概念、规律和结论等材料的理解而进行识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法,帮助学生理解识记的材料。用精练的语言、或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去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使学生记得牢、学得活,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⑴精练的语言。在用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后,用“静者能静,动者能动”八个字解释定律的含义;用“来之抗之,走之拉之”来描述感应电流的磁场跟原磁场的关系;用“物近像远像变大”去归纳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⑵师生齐编“顺口溜”。在介绍物体的受力分析时,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归纳出对物体进行受力的一般方法后,师生一起编下列的“顺口溜”进行记忆:隔离先画重力线,弹力有无查周边,摩擦有无须判断,千万莫忘“磁浮电”;关于力臂的作图,有很多学生不甚了解。经过多次的作图训练后,师生共同编“顺口溜”:找支点,作用线;经过支点作垂线;垂线请你用虚线。直角符号需标记,垂足支点括号系,标出“ L ”莫忘记。关于“滑动变阻器”的接线,不少同学感到“棘手”。教师可以这样帮助学生记忆:一上配一下,下柱来当家;近时电阻小,远时电阻大等等。
4、为习题搭配实验
物理课中有不少的习题理论性较强,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物理习题教学中,如果学生的解题思路没有及时跟上来,就容易形成教学的难点,严重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纵观茫茫题海,却有不少物理习题跟实验紧密相连。如果在习题的教学中搭配物理实验,用理论推导加实验验证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解题的“高原现象”,进而达到巩固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在浮力一章的习题教学中,有关“液面的升降”问题一度成为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当冰块熔化后,液面将 ________;浮在水面的一个木盒,里面放有一铁块,如果将铁块从木盒中取出投入水中,容器里水面将会 ________等。教师可根据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浮力跟重力平衡,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进行求解,同时如果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话,还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冰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浮在酒精等密度比水小的液面上熔化后液面将下降;含有木块(或气泡)的冰块浮在水面上熔化后水面高度不变,但含有铅等金属颗粒的冰块熔化后水面下降,含有油等杂质的冰熔化后水面上升;木盒中所放物体投入水中后或吊于盒底,若受容器底的支持力,液面下降,否则液面都不变。
5、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教师可举例:当你的父母打你的时候,你父母的手痛不痛?学生会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回答说:父母的手也应该痛。教师可以幽默一下:你父母不但手痛,而且心更痛!这样的语言处理既活跃了学习气氛,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父母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巩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定期开展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方法”是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根本保证。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而无效的学习方法则是“事倍功半”。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不乏成绩优异的同学,他(她)们成功的秘诀莫过于学习方法的科学有效!定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其目的就是为同学互相交流、相互学习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同学的“现身说法”,让成绩好的同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成绩偏差的同学得到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总之,全体学生在教师精心的组织和安排下,经过学习方法的教育,定期检查学习的得失,交流学习的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推行教学改革,深化学习兴趣
转变教育观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国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教学改革实验。其中既有一些结合中国实际从外国移植的实验,如掌握学习、程序教学、暗示教学、合作教学等,又有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独创性的实验,如整体性的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性的教学改革实验、单科性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与结构的改革实验等。教师在加强业务学习的同时,应及时了解国内外理科的发展趋势,将启发式物理教学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从而深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提高学生创造能力为最终目标,优化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成绩,从而让绝大多数的同学喜欢学物理,学好物理。

㈨ 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心得体会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 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 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㈩ 如何设计"课堂引入语"物理课堂导入

(1)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旧知识的短暂回顾,再适当变换条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2)采用模拟演示实验法
(3)采用故事导入法
(4)引用生活经历、身边的琐事等进行课堂导入

阅读全文

与谈一谈您在初中物理课的教学中是如何设计课堂导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