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某个知识点或某个课题的课后教学反思
反思教学的关键在反思,而反思首先是教师的反思。教师反思被认为是教师对教育事件的理性认知,是对教育事件进行理性选择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教师对教学的自觉的反思过程,就是教师以一定的理性认知知识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知监控的过程。教师主体既要对理念(知识能力)领域进行反思,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实践操作)进行反思。究竟如何来提高教师反思能力呢?1.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提高教师反思技能信息化社会带来了教育的信息化。在信息化社会里,教师积累的常规教学经验已显得力不从心,教师拥有的知识相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必然的优势。因此,教师首先应树立起现代教育的信息观,具有危机意识,主动、自觉、敏感地捕获新的信息,加强信息技能,增强学习能力,不断充实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其次,教师要不断与其它教师联系,了解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教育动态,丰富信息资源。针对目前信息重检索轻利用的现状,要有意识地训练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的技能。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检索技术,如何鉴别、选择、整理、运用信息,进行信息创新,如何写科研小论文,把获得的信息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对信息的感受力与洞察力,培养从细微处发现有用信息、能见人之所未见的能力,激发批判、反思与创造性思维。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反思策略的灵活运用、反思水平的提升,才能由教书匠走向学者型教师。2.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拓展反思思路教学策略的丰富是提高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缺乏教学策略,也就失去教学反思和监控的基础。教学策略可以来自于自身实践,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案例实践。教师可以对国内外涌现出的典型人物、案例、事件或现象等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挖掘蕴藏其中的智慧和规律,为自己确立一个活生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典范与理念,把自己的同类经验与之对比,展开反思、同化、反省、嫁接与迁移,并把自己的感觉、表达与行动介入其中,便可获得必要的策略性知识。因此,通过典型反思案例的学习,可以训练反思思维,提高反思能力。网络明显的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任何教师都可以利用世界上最优秀的案例与素材;而且网络资源更新快,可以保持数据的完善与新鲜;网络上有各种部门建立的教育网站,教师如果经常光顾这些网站,会不断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知识和资源,极大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这些不是书本这种古老的传媒载体所能比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获取更多不同方面的经验教训,拓展自己的反思渠道,提高自己的反思层面和水平。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能熟练地使用网络这种武器,并能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总结、运用。3.利用教学日志,促进教师自我反思撰写学习与教学日志是教师反思的重要方式。教师作为学习者学习新的和困难的东西时的学习体验,对教学工作是很有益处的。它不仅使教师体会到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困惑与焦虑,而且有助于教师认识到看似很小的进步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教学日志生动地再现教学中欢乐与忧虑的事件,通过关注这些事件,让教师认识、验证自身教育观念与教学方式的不足与成功,进而扬长避短,改进教学。也可以记录一些失败的教学片断,回溯反思,并将修正的方案运用到实践中加以验证,如此不断重复;还可以记录平时的学习思考片断,使思维的动态性得以保留与展现。教师体会到反思的价值与喜悦,就会逐步形成反思的习惯,进而对教学实践保持一种积极的、开放的、发展的反思心态。4.利用网上交流,促进人际反思反思不但是个人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群体的反馈引导能使教师从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上超越个体所能为之的限度,社会性反思交流是促进反思的重要方面。网络在支持教师社会性反思方面有很多优势:(1)网上交流缩短了信息传输和人际交流的时间和距离,使教师能够与来自不同文化和共同体的成员加强交流,让教师得到支持反思的多元化知识和分布式知识。这些知识促使教师注意到自身和他人的新观点,同时也使教师的思维和推理过程更加可视化。(2)公众对教师教学行为与思考的评价与判断能极大地促进教师反思与修正自己的行为。(3)网上交流讨论一般采用匿名方式,因而它更有利于开展社会性反思。这种反思旨在针对具体问题提供诊断策略,从而在群体协作中提高自己的反思能力和水平。我们教师平时利用得比较好的就是经常在网管家园和信息技术教师之家的群里进行探讨和研究。总之,坚持经常性的课前和课堂反思,坚持经常性的反思交流,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接轨,真正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P1Q00QeULAJe3DGMveI6iA
㈡ 如何有效利用小实验丰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课程较初中物理抽象,内容也多,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物理题型解题方法多,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高初中物理产生较大的衔接,很多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课堂上能听懂,但课下不会做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许多教师和学生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搞好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问题1:110m栏决赛中,裁判是根据什么判断刘翔得冠军的?问题2:比赛现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刘翔获得冠军的?问题3:有位同学100m成绩为12s,请你判断他和刘翔谁跑的快?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研究的热情。
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让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前,安排了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进行抽象简化为相应的物理过程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师讲究授课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信息媒介,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想象。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讲解质量和惯性的关系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身材苗条模特不可能充当拳击运动员;而略有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充当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如说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等于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1cm的一个小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但具体执行教学任务的是我们教师。所以,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去精益求精,教学效率会更加提高。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坚持不断地去实践、思考,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
㈢ 怎样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的课题研究
1.利用有趣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2.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萌发兴趣;
3.创造活泼的课堂氛围,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尊重学生个性,引导探究精神,鼓励创新;
5.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和探究的先导,也是求知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就会主动 活泼地学好物理知识,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㈣ 高中物理研究性课题有哪些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高一上:
1、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
2、生活中的物理
3、物体形状对物体抗压影响
4、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研究“放大”作用的实现
6、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7、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8、人为什么要有两只眼睛和耳朵?
9、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10、诺贝奖中的物理学家的共性
11、高科技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汽车中的物理学
13、牛顿的一生
14、物理与现代军事科技
15、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6、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7、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18、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19、“整体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20、小刀、菜刀、斧头中的力学知识
21、“图解法”题型归类
22、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23、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24、研制水“火箭”
25、自制孔明灯
26、力与生活
27、桥梁的研究
28、汽车加速性能的研究
高一下:
1、“神州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回收过程
2、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3、“和平号”坠毁始末
4、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5、生活中的能的转化
6、物理学习中常用的数学知识归纳
7、物体在通过弯道时倾斜的物理原理
8、浅谈可再生能源
9、历史上的中国物理
10、物理问题与模型
11、爱因斯坦的一生
12、自制孔明灯
13、宇航生活
14、航天飞机
15、求力对物体做功的方法
16、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17、关于篮球投篮问题的研究
18、铅球比赛中抛掷最佳角分析
19、体育运动中的力学
20、关于足球弧线球的研究
21、关于宇宙形成学说的研究
22、能源的研究
23、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24、太阳能的利用
25、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空间弯曲,时间倒流----爱因斯坦相对论
28、黑洞
29、火箭原理与空间探测
30、什么是质量
高二上:
1、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2、“图解法”题型归类
3、有关超导体的知识
4、物理实验中基本仪器的正确使用
5、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自制火灾报警器
8、楼道灯声控开关的研制
9、无线电收音机的制作
10、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如何减少手机污染?
11、紫外线产生、检测和预报
12、关于潮汐发电的总结报告
13、节能灯的节能探究
14、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
15、用电解法测定元电荷
16、自来水电阻率的测定
17、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18、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19、静电对人体及动物机体的效应的研究
20、磁卡和IC卡
21、测定家用电器的电功率
22、对地磁场的分析与讨论
23、静电屏蔽与动电屏蔽的区别
24、唱片、磁带、磁盘和光盘
25、射线的应用与防护 26、 核能的利用
㈤ 学好高中物理的有效手段
导语:“高中物理难学”是高中学生的普遍反映,因为学生从初中物理的学习进入高中物理的学习要跨上一个不小的台阶,两者在思维的方法、教学工具及习题的难度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不少的同学由于学习方法的不适应,不能很好的掌握这门功课并用来解释实际物理问题,使得学习效果不够理想。以下就怎样高中物理谈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做好高中物理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听课
课前预习过程中,学生能对物理知识有个大概了解,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学生会结合自己已有知识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争取自己解决,而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可以积极地进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种资料,进行知识储备,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带着问题听课,有针对性的听课,这样物理学习效果能更好.
二、善于思考, 不断培养物理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逻辑性强,抽象性强,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单纯的死记硬背公式是学不好物理的,要想学好物理,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内部规律.
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学习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概念的由来、概念的各种定义、概念是物理学家在什么情况下总结出来的、概念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联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搞清:规律是如果发现的、规律是蕴涵在哪个现象之下的、规律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条件是什么、规律与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等;每做一道习题,要搞清:这道题的载体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中蕴涵着哪些规律、现象中能发现哪些概念、主要考察哪些物理知识点、各物理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只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三、善于总结, 弄清楚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
总结是学习物理的一个好习惯,在总结中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在总结中把“厚书”变"薄”,在总结中将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弄清楚,将“薄书”变“厚”,在总结中,学生会发现所有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点的联系都离不开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例如,学习“电阻”这一节时,对于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果只是将结论直接给学生,学生往往很难记住或者搞不清长度、粗细、材料三者与电阻的比例关系是正比还是反比.如果把电阻相关的物理知识和规律先讲解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影响电阻的各个因素:材料、长度,粗细等,然后分三种情况进行观察实验,(①材料、长度相同,粗细不同;②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③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下同)将会使学生对三个因素的影响理解得更透彻.
每一章学习完以后,都要及时进行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哪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均是可以.
四、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物理实验
怎样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呢?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要大量挖掘我们已经通过日常观察积累起来的有关经验,并去伪存真.例如,一个物体受力时是否可能没有别的物体作用于它?要用正确经验做基础,深入理解有关知识.
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在做演示实验之前,教师往往会讲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采用什么仪器,仪器如何放置,实验怎样做,希望学生观察些什么.这些话都是很重要的,是我们观察的依据,我们还要边听边思考,想一想将会得到什么结果.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这就需要集中注意才能把现象看到,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跟着教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
例如,证明运动着的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阻力的缘故这一演示实验时,是让小车先后3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处3次分别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们要认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一下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在3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什么不同,这3个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的条件等.
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除了沿着教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例如,联系上面提到的实验,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在柏油路上就会比在沙路上冲得更远.
高中物理包含大量的物理定理、定律、公式、概念,题型有计算、论述、实验等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因此,要想学好物理必须要有好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物理的方法有很多,文中仅仅是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希望本文能为高中生学习物理提供帮助。
一、 坚定信心,从感知到本质,学好物理
有些学生在上了几节物理课之后,感觉高中物理不仅课堂的知识内容多,理解难度特别大,并且,课程进行的节奏非常快,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比初中高多了,所以,没有经过多长时间,就对高中物理没有了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丧失了信心.之后只要看到物理书就感觉很烦,上物理课就浑身不自在.根据这种现象,教师一方面应该主动开导学生,疏通他们的情绪,促使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教师、教学环境以及新的高中物理的教法学法,经常采取在物理学习方面取得成效的学生为例,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学好物理,可以拥有学好物理潜力和能力,调整好自己的学习心态,坚持到底,持之以恒,必能完成学好物理的目标.
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可以把感知里学到的对物理知识与现象的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上的理解与认识,在脑海中形成物理的规律与概念,并且掌握这些要领,达成这种目的,需要具备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把一些知识与现象中的非主要的本质特性淡化乃至忽略,只是把最本质重要的东西突显和掌握.
例如,学生在做导线在蹄形磁铁两极间发生运动这个实验时,发现与导线相连接的电流表的指针会产生偏转.从该实验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相当丰富,其中有导线的长度、形状、颜色;指针发生偏转时的角度变化情况;磁铁的形状特征;导线是应该怎样和电流表的正、负相连接的等.上述这些非本质的内容需要被淡化,而只需要保留一些比较直观的印象就可以了.
二、认真阅读课本教材,打牢知识基础
认真阅读物理课本教材是学好高中物理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据研究,基本上没有学生像学习外语、语文等学科那样仔细阅读课本教材的.他们之中即便阅读了,也只是很大概地了解一下基本概念、定律、公式等相对重要的'地方,将其死记硬背,并不能深入掌握其内涵和精髓。
例如,对于万有引力等定律,需要仔细通透地阅读,理解并掌握其表达式、物理量的内涵、成立的条件、应用的范围,以及其推理过程和理论依据等.对于物理图片与图象的阅读,过程中需要重视比如交点代表的物理意义、横纵坐标反应的含义、斜率所表示的物理量等非表面意义。
另外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照学习,例如,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两者是一样的,但其实它们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讲两者放在一起对照学习,可以加深记忆,最终达到事半功倍.除以上之外,还需要重视课后阅读材料比如对小资料、发展前景、小实验等材料的阅读,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物理学家的传奇经历和物理实验,往往这些材料是对课本教材的扩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总之,物理课本教材包括了物理最重要的、最基础的知识点和要领,描述了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和研究步骤,因此学生必须注重加强对课本教材内容的细心阅读、刻苦钻研,并且勤于思考.
三、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在认识了基本概念,掌握了基本规律,完成了对物理框架结构的系统组装后,将进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首先,解决物理问题时,需要从自己的知识框架里中提取与问题相关的概念、规律及方法;其次,通过解决问题,可以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深化、巩固、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
㈥ 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章节复习课.ppt
复习课是以知识深化、整合和综合应用立意的一种课型,要注重结构性,体现综合性,着眼提高性。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指引下上好高中物理复习课,一直是一线物理教师值得探究的一个课题。那么,如何上好高中物理的复习课呢?
一、上好高中物理复习课遵循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复习不是把平时学习过的内容重复一遍,而是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复习时,可采用“以线串珠”的方法,把知识概括成表格式、纲要式、图示式、口诀式,便于记忆与理解。
2、针对性原则
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大纲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3、精选性原则
复习课中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必须精心考虑,题目必须有一定的基础性、综合性、启发性、代表性与典型性,要选择一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题目进行讲解或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从中找出解题规律与方法。还可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开阔学生思路,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通过复习有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4、指导性原则
复习期间学生要复习的内容很多,特别是中考复习,学生手头几十本书,还有众多的复习资料,有的学生如坠烟海,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复习的方法,要帮助学生制订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好复习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目等的关系。特别对学习困难生要加强指导。
5、基础性原则
无论哪一种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复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弄清这些基础知识是怎样提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应怎样叙述与证明?有何主要应用?应用时应注意什么?它和其它基础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在复习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另外,该记住的一些词语、数据、图形、定义、定理、定律、法则、公式以及一些技巧、方法都应要求学生力争记住,知识缺漏要补上。
6、主体性原则
复习课应同样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要千方百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复习过程,凡是学生看得懂、讲得来、做得出的内容与题目,都要让学生去独立完成,教师不要都包办代替,不要满堂灌。
二、上好高中物理复习课的策略
1、明确复习目标
复习课的目标定位要本着瞄准基础,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突出对新授课知识的弥补、充实、完善和深化,突出整体构建、方法迁移和综合应用,突出思维的拓展与科学方法的形成。通过整体构建和综合应用落实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既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避免脱离学情的“一步到位”。目标认定过程要注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对既定目标进行调整,领会复习的重头戏是什么,复习将要达到的境地是怎样的,自己具备的实力和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以充分发挥目标的引领作用。引领目标要突出复习的必要性,让学生明确要深化、完善的重点及要求,要探究的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拟定自己的复习策略,把最旺盛的精力集中在最薄弱的问题上。
2、要深化对概念、规律的认识
1)在运用中深化认识
通过对概念、规律的运用来深化认识。
习题是运用的重要方面,做习题必须要和概念、规律的运用结合起来。不是为做题或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做题。那么,在分析题时,一定要明确该过程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概念,符合哪些规律的成立条件,解完题后,要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题解出来,要再次思考所包含的概念、规律,看看做题前后理解上有什么变化,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方面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的思考和总结,对学生能力的提升作用是很大的。
总之做题是运用概念、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们对于概念、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
2)概念、规律的网络化、系统化、有机化
将所学习的概念、规律按照它们的关系组成网络式的结构,把握住整体的知识框架.随着学习的深入,网络结构不断地构建和扩大。
当然,我们不仅要重视网络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把握和理清知识(规律)之间的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因为规律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可以相互推导的。
3、归纳思路和方法适当拓展
归纳是针对本课题的内容,是为了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知识体系与方法体系,以突出知识主线、方法主线、问题主线;拓展是针对相关联的内容,是为了实现本单元知识体系与前知识体系的链接,本单元的方法与已掌握的方法的整合,以突出知识的整体功能与方法的迁移应用。拓展要突出横向联系、问题归属,链接要“回放”跟例题、训练题相近的题目,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比较它们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解决一道题目,学会解决一类问题,实现方法的准确理解与迁移应用。要做到知识与问题对应、题型与方法对应。要充分落实让学生参与过程,不要把指导变成替代。在思路和方法的评析与提炼中,要注重一题多解,实现方法拓展;在设置强化训练让学生感悟中,要注重一题多变,实现迁移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