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高一上学期物理学什么

高一上学期物理学什么

发布时间:2022-12-21 05:57:41

㈠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 总结 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物理 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1

一、定律定义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合外力为零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为零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受到的所有外力相互抵消,合外力为零;另一种是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有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种表述方式并不严谨,所以通常采用原始表述。

二、演绎过程

伽利略研究运动学的 方法 是把实验和数学结合在一起,既注重逻辑推理,又依靠实验检验。他对光滑斜面的推论是通过实验观察,并推论得到的。但是这个完全光滑的斜面在现实中不存在,因为无法将摩擦力完全消除,因此理想斜面实验属于伽利略的逻辑推理部分。

伽利略对光滑斜面的推论

现实中,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时,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时,它的速度减小。

由此伽利略推论,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不增不减。实际上他发现,球愈来愈慢,最后停下来。伽利略认为,这并非是它的“自然本性”,而是由于摩擦阻力的缘故,因为他同样还观察到,表面愈光滑,球便会滚得愈远。

于是他推论,若没有摩擦阻力,球将永远滚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实验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光滑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下滚,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达到与原来差不多的高度然后再下滚。他推论,只是因为摩擦力,球才没能达到原来的高度。然后,他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球达到同一高度就会滚得更远。

于是他对斜面平放时的情况进行研究,结论显然是球将永远滚下去。这就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即维持物体的速度的原因,而恰恰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因此,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就将以这一速度匀速直线地运动下去。

三、适用范围

牛顿第一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在质点不受外力作用时,能够判断出质点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一定是惯性参考系,因此只有在惯性参考系中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才适用。

牛顿第一定律在非惯性参考系(即有加速度的系统)中不适用,因为不受外力的物体,在该参考系中也可能具有加速度,这与牛顿第一定律相悖。

当牛顿第一定律不成立时,即非惯性系中,要用非惯性系中的力学方程求解力学问题。式中为在惯性系中测得的物体受的合力,为在非惯性系中测得的惯性力,为非惯性系统的加速度。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2

1、超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超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

2、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叫失重现象。

产生原因: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

3、完全失重现象

定义: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等于零的情况即与支持物或悬挂物虽然接触但无相互作用。

产生原因: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就是重力加速度,即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再与支持物或悬挂物发生作用。是否发生完全失重现象与运动方向无关,只要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即可。

只有在平衡状态下,才能用弹簧秤测出物体的重力,因为此时弹簧秤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的大小恰等于它的重力。假若系统在竖直方向有加速度,那么弹簧秤的示数就不等于物体的重力了,大于mg时叫“超重”小于mg叫“失重”(等于零时叫“完全失重”)。

注意: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与物体的速度V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在“完全失重”(a=g)的状态,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比如单摆停摆、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受浮力等。

另外,“超重”或“失重”状态还可以从牛顿第二定律的独立性(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对应的加速度)上来解释。上述状态中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无变化,自然其产生的加速度(通常称为重力加速度g)是不发生变化的,自然重力不变。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3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 其它 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

2)自由落体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

1、位移S=Vot-gt^2/22、末速度Vt=Vo-gt(g=9、8≈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4、上升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Vot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S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Sy/Sx=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

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h≈3、6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四、机械能

1、功

(1)做功的两个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里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大小:W=Fscosa功是标量功的单位:焦耳(J)

1J=1N-m

当0<=a<派/2w>0F做正功F是动力

当a=派/2w=0(cos派/2=0)F不作功

当派/2<=a<派W<0F做负功F是阻力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2、功率

(1)定义: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w)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2)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此时cos0度=1)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4)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F=ma+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2)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a恒定F不变(F=ma+f)V在增加P实逐渐增加

此时的P为额定功率即P一定

P恒定v在增加F在减小尤F=ma+f

当F减小=f时v此时有值

3、功和能

(1)功和能的关系: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功和能的区别: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决定的物理量,即过程量

功是物体状态变化过程有关的物理量,即状态量

这是功和能的根本区别。

4、动能。动能定理

(1)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Ek表示

表达式Ek=1/2mv^2能是标量也是过程量

单位:焦耳(J)1kg-m^2/s^2=1J

(2)动能定理内容: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W合=ΔEk=1/2mv^2-1/2mv0^2

适用范围: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分段做功,全程做功

5、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6、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运动规律

★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 2020物理复习方法整理

★ 高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 2020年暑假学习计划范文5篇集锦大全

★ 小学校本教研总结800字最新精选2020

㈡ 高一物理学哪些内容

高一主要讲的是力学内容,包括了牛顿的三大定律.运动学,如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天体的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㈢ 如何在高一上学期学好物理

        很多同学升入高中后,对高中学习充满着期待,同时还有深深的担忧,既想在高中学习阶段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又害怕高中课程太难而学不明白。

        对同学们来说,高一上学期最大的任务就是顺利的做好初高中衔接,因为初高的学习跨度并不是那么平稳的,而是有一个较大的台阶。接下来老师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谈谈如何才能顺利的迈上这个大台阶,为高中三年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普通物理学基本上分为力、热、电磁、光、原这五部分,这些内容在初中我们几乎都有过学习,而在高中阶段你会发现我们又把这些知识重新再学一遍。但随着学习进行,你会感到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判若两人!这是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导致的。

    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将学习三个物理板块。分别为运动学(直线运动)、静力学(物体的平衡)、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我们以运动学为例来谈谈初高中学习的不同。

初、高中物理课的第一章都是运动学。但是学习的深度、广度是完全不同的。初中我们学习的运动模型是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处理这样的问题我们只需路程、时间、速度三个概念就可以了。而高中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的速度是随时间均匀变化的。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所以在第一章就引入了质点、位移、时刻、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很多全新的描述运动学物理量,在学习第一章内容时我们的任务就是准确的理解这些物理概念。

        很多同学认为物理学习就是计算、解题,这种理解是片面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这个动力学观点,对这个错误的观点人类居然信奉了近2000年,究其原因就是人类当时没有理解摩擦力这个概念。

        同样,如果我们根据片面的生活经验而不是根据物理方法来理解某些物理概念,就会导致理解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就会为今后的学习和考试埋下隐患,这就是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物理概念的学习我们要理解它的来龙去脉、要注意他的适用条件、要通过实验和生活背景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学科的审题要比其他科目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物理习题往往描述的是物理现象的过程与状态,如果我们断章取义的不把过程分析完整就下手解题,就会与题意背道而驰,想简单了还好,想复杂了就会又耽误时间又得不出正解。以运动学为例,要想很好的理解一道题的题意,我们应该一边分析一边画好这个运动的示意图(在线段上标好时间、位移、速度等信息)

        二是物理问题的条件有的明确给出,有的是隐含给出的,比如运动学的刹车问题末速度为零是隐含的,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是共速也是隐含的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审题了!提高审题能力的做法是从一开始就养成慢读、画题等良好的审题习惯,积累物理语言对应的物理公式,把语言条件“翻译”成物理公式,一步一步分解、解决问题。

        解物理题最大的困难就是物理建模。一道物理题往往以科技、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一些同学读完题目后不知道这是在考哪部分知识,也不知道该用所学过的哪个物理规律去求解。例如2009年高考物理压轴题考查的是一道利用万有引力解决石油勘探的问题,有的同学居然不知道这是在考万有引力的内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熟练基本物理规律的前提下,尽量多的掌握一些物理模型。以运动学为例,我们要掌握刹车模型、追及问题中的“加追匀模型”、“减追匀模型”、“匀追减模型”、“0-v-0多过程模型”、“竖直上抛模型”等等。头脑中有了这些模型,在解题时我们就会对号入座,快速形成解题思路。这对于高中物理的初学者是非常有效的,头脑中的模型越多,考试的时候我们就越有底气!

        在初中大部分题目是直接套用公式算数求解就能完成的,较复杂的题目也就仅涉及到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这样会有很多同学误解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就是计算。其实不然,物理问题往往通过数学语言抽象形成公式、方程,然后再通过方程的解反过来解决、预测实际问题。接下来我就以运动学的几个题目为例来说明一下数学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一)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组、消元与控制变量

我们只要在题目中找到三个物理量,就可以利用上述五个公式,求出另外两个物理量,这就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物理题的思想。

而有的题目我们用一个方程是求解不出来的,这是就要选择不同的时间和位移,列方程组然后联立求解。

还有一些题目我们列完方程组猛地一看未知量太多(比如三个未知量,而只有两个方程),不可能求解出来。这时我们再审一遍题如果确实没有漏掉条件,那就是可以消元。例如

x+y+z=9

x+y-z=3

这个数学方程我们不能求出x、y,但是我们却可以求出z=3。这种类型在高考物理试题中是经常出现的!旨在考查同学们的计算能力!

(二)用方程的根讨论、分析物理问题

二次函数的基本表示形式为y=ax²+bx+c(a≠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或重合于y轴的抛物线。

如果令y值等于零,则可得一个二次方程。该方程的解称为方程的根或函数的零点。

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这也是一元二次函数的极值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在物理学中是有其物理含义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为:

不难看出位移时间公式就是一个位移为因变量、时间为自变量二次函数。我们以一个竖直上抛运动的问题为例说一下如何用数学方法求解物理问题。

虽然在高中阶段我们更提倡分析物理过程,然后用程序析法求解这个问题,但常用数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会更加提升我们的思维品质。

常用的物理思维方法有:程序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理想化思想、放大法、比值定义法、守恒思想、相对思想、控制变量法、假设法、归谬法、图像法、整体隔离法、极限法、临界法、微元法、图解法、等效法、对称法、反证举例法、逆向思维法、割补法、类比法、量纲(单位)法、估算法等等。多用这些方法去思考物理习题,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解题技能,还能使我们变得更加聪颖、智慧、灵动,对同学们今后的继续深造和终身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思维与方法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要急于求成,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要勤于积累、逐步养成能力。我们可以准备一个名字为“思维与方法”的文件夹,里面收集和记录这平时学习和感悟的思维与方法。

        在高一上学期,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图像法。我们不仅要认识速度时间图像,还要养成用速度时间图像分析运动问题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后继续深入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描述一个科学事物有三种手段,分别是文字语言、数学语言、图像语言。可见图像法是多么重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动手做学生实验、观看演示实验、设计一些自制小实验,不仅会加深我们对物理学的理解,还会启发我们的创作性思维,更会使我们爱上物理。物理知识的形成要经过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而物理实验就是上升过程的捷径。物理实验不仅能使在生活中不容易观家到的现象重现,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见为可见,还能化难为易。

        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将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届时同学再去领会打点计时器的精妙设计!

      由于物理实验如此重要,所以在物理试卷中对实验的考查是相当重视的,在我们平时的测试和高考试题中实验试题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16~17世纪,哥白尼、第谷和开普 勒等人通过详尽地观测和分析,逐渐认识到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绕着太阳运动,并找到了这些运动的规律。最终,依据这些观测和分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这些运动规律的根源。伽利略和牛顿还认识到物体即便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也会一直运动下去,这也与通常的直觉相反。这种对内在规律深刻的认识,靠的是精确的实验和严密的逻辑分析,二者缺一不可。

          19世纪初,人们已经知道电流能产生磁场,于是很自然地问:电能生磁,那么磁应该也能生电吧?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对此进行了大量实验。一开始,他从直觉出发,认为既然稳定的电流能产生磁场,那么稳定的磁场也应该能产生电场,但是实验都失败了。后来他偶然发现,变化的磁场才能产生电场,这就是着名的电磁感应定律。可见,客观规律是否与直觉一致,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通过认真地研究才能搞清楚。

        一代代物理学家们在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掌握具体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和体会这些科学方法,并努力运用它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对物理学史的阅读,我们了解了物理学的来龙去脉,清楚了我们所学的内容在物理学中地位。拉近了我们和物理学家间距离,激励着我们不断向前人学习他们的科学精神。

        当然,多数同学今后未必进行基础科学的研究,但是,不论从事什么职业,高中物理积累的科学知识,学到的科学方法和实事求是、讲求逻辑的理性科学精神,都将会使你终身受益。

㈣ 高一物理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

高一物理主要学必修1和必修2,以力学为主,只有物理开窍了才是学好物理最好的方法,下面是具体的高一物理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首先说一下教材, 物理 的教材主要是6本书,高一学两本,必修1和必修2,高二学4本,选修3-1,3-2,3-3和3-5。如果是文科,高二只学一本,选修1-1,高二下学期文科学生要参加物理的水平测试,全部考选择题。这里主要介绍必修部分和理科的内容。

学习顺序上,也有些学校把3-5的动量部分放到高二的第一学期先学,学完动量之后再开始学3-1,总体原则是高一高二全部把新课讲完,高三全年复习。

其次说一下内容特点,最重要的特点是物理各教材知识点关联度较高,互相联系紧密。

以高一上学期的必修1为例,总共4章,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讲述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基本概念,第二章马上学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研究具体的运动的几个物理量即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规律,有较多的公式运算。一、二章是上半学期的内容,下学期就是三、四章。

第三章相互作用,也就是研究力,这部分是大多数人认为难学的,主要是涉及比较多的数学基础,主要有三角函数、平面几何基础,如切线、平行、垂直等等,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这一章是较大的难点。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也就是把第二章、第三章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综合性非常强,第二章和第三章只要有哪一章学得不扎实,第四章也就很难学好。

所以看一下四章书的特点:第一章是基础,第二章以第一章为基础,第三章相对独立,但难度较大,第四章以第二第三章为基础,所以四章书结构紧密,环环相扣,所以要学好物理,基本上要保持一直的关注,不能放松,一旦放松,对后面影响很大。

最牛高考励志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高一下学期的内容也简单介绍一下。上面说的必修1,虽然有4章,内容全部是直线运动。进入高一下学期开始学必修2,也就是曲线运动(包括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机械能等内容。从教学内容编排来看,各章联系依然紧密,某个单元的内容,就是下一单元的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其他知识面,也是有要求的,比如年月日与地球自转公转关系等都有一定的联系。

从上面的教材内容分析,可以看到,物理的学习确实是有较大难度的,然而对每个学生又是公平的,就是说难,大家都会觉得难,那么,有没有办法学得更好一些呢?下面给高一同学几点我认为简单而又有效的建议:

一是要注重概念的学习,把概念理解透,做练习的时候,都要围绕概念进行分析思考,立志选理科的同学最好能做到每个概念的默写;

二是要注重做题格式的表达,做到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同时也能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如果能做到正确的表达,更高的目标是力争做到一题多解;

三要处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因为科目多,如果文理分科还不是特别明确,要合理分配时间。

㈤ 高一学习些什么物理

初中高中都学些 力 热 光 电 磁 原子 就这些

㈥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但每个人的 学习态度 的层次都有所不同,对于学习,我们不仅仅要做到“好之”,还需对学习怀有满腔热忱,这样,学习效果会大大提升,才能使流淌着的使知识河流永不干涸。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1

1、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因为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所以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3、竖直上抛运动:

可以看作是初速度为v0,加速度方向与v0方向相反,大小等于的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把它分为向上和向下两个过程来处理。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

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为途中的任意两点,C为点,则:

(1)时间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2)速度对称性

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关键一点]

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一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因此这类问题可能造成时间多解或者速度多解.

易错现象

1、忽略自由落体运动必须同时具备仅受重力和初速度为零

2、忽略竖直上抛运动中的多解

3、小球或杆过某一位置或圆筒的问题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2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在对一个物体用力的时候同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3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其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曲线运动的特点:在曲线运动中,运动质点在某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这是因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断变化的。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一定具有加速度。

(3)曲线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和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且一定指向曲线的凹侧。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深刻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物体的实际运动往往是由几个独立的分运动合成的,由已知的分运动求跟它们等效的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由已知的合运动求跟它等效的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基本关系:

1分运动的独立性;

2运动的等效性(合运动和分运动是等效替代关系,不能并存);

3运动的等时性;

4运动的矢量性(加速度、速度、位移都是矢量,其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合运动的情况取决于两分运动的速度的合速度与两分运动的加速度的合加速度,两者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直线上作直线运动,不在同一直线上将作曲线运动。

①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一个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③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合加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否则是曲线运动。

2、怎样确定合运动和分运动

①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

②如果选择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参照物的运动和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运动是分运动,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是合运动。

③进行运动的分解时,在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前提下,类似力的分解,要按照实际效果进行分解。

3、绳端速度的分解

此类有绳索的问题,对速度分解通常有两个原则①按效果正交分解物体运动的实际速度②沿绳方向一个分量,另一个分量垂直于绳。(效果:沿绳方向的收缩速度,垂直于绳方向的转动速度)

4、小船渡河问题

(1)L、Vc一定时,t随sinθ增大而减小;当θ=900时,sinθ=1,所以,当船头与河岸垂直时,渡河时间最短,

(2)渡河的最小位移即河的宽度。为了使渡河位移等于L,必须使船的合速度V的方向与河岸垂直。这是船头应指向河的上游,并与河岸成一定的角度θ。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有:Vccosθ─Vs=0.

所以θ=arccosVs/Vc,因为0≤cosθ≤1,所以只有在Vc>Vs时,船才有可能垂直于河岸横渡。

(3)如果水流速度大于船上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则不论船的航向如何,总是被水冲向下游。怎样才能使漂下的距离最短呢?设船头Vc与河岸成θ角,合速度V与河岸成α角。可以看出:α角越大,船漂下的距离x越短,那么,在什么条件下α角呢?以Vs的矢尖为圆心,以Vc为半径画圆,当V与圆相切时,α角,根据cosθ=Vc/Vs,船头与河岸的夹角应为:θ=arccosVc/Vs.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 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课本知识点

★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中物理必背知识点知识归纳

★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

★ 高中物理必背的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一考点(期末必备)

★ 高一物理考试知识点梳理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㈦ 高一物理学什么

高一物理主要是学习《力》,《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定律》,《机械能》,《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注:有个别版本还学《动量》。

㈧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大全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沃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需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我高一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一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整理》希望你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 上学期知识点大全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时,;但时,,力不做功;时,.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表达式:或。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式中是物体处于状态1时的势能和动能,是物体处于状态2时的势能和动能。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 其它 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 方法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y=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表达式: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表达式:,其单位为弧度每秒,。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频率:,单位:赫兹(HZ)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大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

1.s-t图象是描述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曲线。(不反映物体运动的轨迹)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标轴单位、物理意义不同)

象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这一时刻相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

1.v-t图象是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岁时间变化关系的图线。(不反映物体运动轨迹)

2.图象与时间轴的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在t轴上方位移为正,下方为负,整个过程中位移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积的代数和。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大全

名称:加速度

1.定义: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

2.公式:a=Δv/Δt

3.单位:m/s^2(米每二次方秒)

4.加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方向始终相同。特别,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同;如果速度减小,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相反。

5.物理意义:表示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举例:假如两辆汽车开始静止,均匀地加速后,达到10m/s的速度,A车花了10s,而B车只用了5s。它们的速度都从0m/s变为10m/s,速度改变了10m/s。所以它们的速度变化量是一样的。但是很明显,B车变化得更快一样。我们用加速度来描述这个现象:B车的加速度(a=Δv/t,其中的Δv是速度变化量)>

加速度计构造的类型

A车的加速度。

显然,当速度变化量一样的时候,花时间较少的B车,加速度更大。也就说B车的启动性能相对A车好一些。因此,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

1.当物体的加速度保持大小和方向不变时,物体就做匀变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

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直线运

2.加速度可由速度的变化和时间来计算,但决定加速度的因素是物体所受合力F

和物体的质量M。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加速度很大时,速度可以很小;速度很大时,加速度也可以很小。例如:炮弹在发射的瞬间,速度为0,加速度非常大;以高速直线匀速行驶的 赛车 ,速度很大,但是由于是匀速行驶,速度的变化量是零,因此它的加速度为零。

4.加速度为零时,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系)。任何复杂的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无数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的合成。

5.加速度因参考系(参照物)选取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6.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90°时,即做加速运动,加速度是正数;反之则为负数。

特别地,当运动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之间的夹角恰好等于90°时,物体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而是匀速率的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

7.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产生加速度,或者说力是物体速度变化的原因。说明

当物体做加速运动(如自由落体运动)时,加速度为正值;当物体做减速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时,加速度为负值。

8.加速度的大小比较只比较其绝对值。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向心加速度

向心加速度(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a=rω^2=v^2/r

说明:a就是向心加速度,推导过程并不简单,但可以说仍在高

科里奥利加速度

科里奥利加速度

中生理解范围内,这里略去了。r是圆周运动的半径,v是速度(特指线速度)。ω(就是欧姆的小写)是角速度。

这里有:v=ωr.

1.匀速圆周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匀速运动,因为它的速度方向在不断的变化,所以说匀速圆周运动只是匀速率运动的一种。至于说为什么叫他匀速圆周运动呢?可能是大家说惯了不愿意换了吧。

2.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总是指向圆心,即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只是不断地改变着速度的方向。

重力加速度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因受重力产生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也叫自由落体加速度,用g表示。

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在同一地区的同一高度,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是相同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海拔高度增大而减小。当物体距地面高度远远小于地球半径时,g变化不大。而离地面高度较大时,重力加速度g数值显着减小,此时不能认为g为常数

距离面同一高度的重力加速度,也会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变大。由于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了物体绕地轴作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越高,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越小,需要的向心力也越小,重力将随之增大,重力加速度也变大。地理南北两极处的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0,需要的向心力也为0,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加速度也达到。

由于g随纬度变化不大,因此国际上将在纬度45°的海平面精确测得物体的重力加速度g=9.80665m/s^2;作为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值。在解决地球表面附近的问题中,通常将g作为常数,在一般计算中可以取g=9.80m/s^2。理论分析及精确实验都表明,随纬度增大,重力加速度g的数值逐渐增大。如:

赤道g=9.780m/s^2

广州g=9.788m/s^2

武汉g=9.794m/s^2

上海g=9.794m/s^2

东京g=9.798m/s^2

北京g=9.801m/s^2

纽约g=9.803m/s^2

莫斯科g=9.816m/s^2

北极地区g=9.832m/s^2

注:月球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1.62m/s^2,约为地球重力的六分之一。

匀加速直线动动的公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s=V0t+(at^2)/2=(vt^2-v0^2)/2a=(v0+vt)t/2

2.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0+at

3.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也是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v0+vt)/2

其中v0为初速度,vt为t时刻的速度,又称末速度。

4.匀加速度直线运动的几个重要推论:

(1)V末^2-V初^2=2a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a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取负值。)

(2)AB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Vt/2=(v初+v末)/2

(3)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v末^2+v初^2)/2]^(1/2)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5)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6)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2^(1/2):3^(1/2):……:n^(1/n)

(7)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aT^2(a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8)竖直上抛运动: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加速运动与减速运动

物体运动时,如果加速度不为零,则处于加速状态。若加速度大于零,则为正加速;若加速度小于零,则为负加速(即速度减至0后反向加速)。(提示:物理中的符号不同于数学中的符号,在+、-号只代表是的标量,在物理中+、-号部分代表单纯的标量,还有部分还代表的像方向啦什么的矢量)

V=v末—v初

加速度公式:a=△V/△t

加速度-曲线加速运动

在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候,物体也有可能做曲线运动。比如,当你把一个物体沿水平方向用力抛出时,你会发现,这个物体离开桌面以后,在空中划过一条曲线,落在了地上。

物体在出手以后,受到的只有竖直向下的重力,因此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都不改变。但是物体由于惯性还在水平方向上以出手速度运动。这时,物体的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就不在同一直线上了。物体就会往力的方向偏转,划过一条往地面方向偏转的曲线。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重力大小不变,因此加速度大小也不变。物体仍然做的是匀加速运动,但不过是匀加速曲线运动。

加速度-小问题——加速度单位的来历

根据我们高中的课本描述,有加速度a=(Δv)/(Δt)=(v1-v2)/t,因为速度(v)的单位是m/s,时间(t)的单位是s,于是将m/s与s相除,得到的就是它的单位:m/s^2.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 高一学期物理必考知识点

★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运动规律

★ 高一上学期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大全

★ 高一第一学期物理公式

★ 高一上学期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2)

★ 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总结

★ 高一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 各年级物理学习方法大全和知识点总结

㈨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要想学好物理,首先就是要掌握它的知识点。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1

一、质点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2.说明:(1)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2) 物体可以简化成质点的情况:①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时(如平动).②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如研究地球的公转).

二、参考系和坐标系

1.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

说明:

(1)同一个物体,如果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结果可能不同.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原则是以使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简单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如无说明,则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坐标系:为定量研究质点的位置及变化,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如质点沿直线运动,以该直线为x轴;研究平面上的运动可建立直角坐标系.

三、时刻和时间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个确定的点表示.如“3s末”;和“4s初”.

2.时间:是两个时刻间的一段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线段表示.

四、位置、位移和路程

1.位置:质点所在空间对应的点.建立坐标系后用坐标来描述.

2.位移:描述质点位置改变的物理量,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大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线段的长度.

3.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五、速度与速率

1. 速度: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v= ),是矢量,方向与Δx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与瞬时速率:瞬时速度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其大小叫瞬时速率,前者是矢量,后者是标量.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度(v= ),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而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平均速率,是标量.

说明:速度都是矢量,速率都是标量;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而速率只能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率就是瞬时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即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时才相等.

六、加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速度改变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所用时间的比值.

3.公式:a= =

4.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5.方向: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6.理解:要注意区别速度(v)、速度的改变(Δv)、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的大小即 ,而加速度的方向即Δv的方向

七.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有哪些区别?

速度等于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也可以说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和位置变化的方向.

速度的变化量是描述速度改变多少的,它等于物体的末速度和初速度的矢量差.它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在匀减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的变化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它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定,与速度本身的大小以及速度变化的大小无必然联系.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2

基本规律

1、匀速直线运动:s=vt (v 是恒量),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加。

2、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不变;运动过程中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公式:

vt = v0+ at

s = v0 t + 1/2at^2

vt^2= v0^2 + 2as

s = (v0 + vt )t/2

△s=s(i+1)-si=aT^2

v(1/2)=V(平均)=(vt+v0)/2

v(1/2)=√(vt^2+v0^2)/2

初速度为零时的比例关系:

1??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位移比:1:3:5:……:(2n-1)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第 n 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1:3:5:……:(2n-1)

3?? 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1:4:9:……:n^2

4??第一个 s、第二个 s、第三个 s……第 n 个 s 的时间之比:1:(√2-1):√3-√2......:√n-√(n-1)

3、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g(g 通常取 9.8m/s2)

公式:

v = gt

h = 1/2gt^2

4、竖直上抛运动:加速度 a=-g,上升和下降通过同一点时的速度等值反向,物体从某一位置到最高点的时间与从最高点回到该点时的时间相等,即上升和下降过程有对称性。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由初速度决定。

公式:

vt=v0-gth=v0t-1/2gt^2

H高=vo^2/2g

t高=v/g

5、图像: 图中(1)表示匀速运动,(2)表示匀加速直线运动(3)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4)表示与正方向相反的匀加速直线运动(5)表示匀减速直线运动。注意:图中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线下面积表示位移。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3

力和物体平衡部分

1、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重力(G)、弹力(F)、摩擦力(f)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方向竖直向下,施力物体为地球,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弹力产生条件:直接接触且有弹性形变;方向与形变方向向反,且和接触面垂直。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本身。

摩擦力产生条件:有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物体间摩擦系数不为零,物体间有正压力; 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注意:物体间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N,(μ为滑动摩擦系数,与接解面的材料和光滑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无关。

静摩擦力的大小:其大小往往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常根据物体的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其取值范围:大于等于零而小于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2、共点力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的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等值反向;三力平衡时:三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与另外一个力等值反向,若三力不共线,则这三力一定共面共点;多力平衡时: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3、常用解题 方法 :相似三角形法,封闭的矢量三角形法。具体计算中可以用正交分解法。

4、解平衡问题的一般思路:

1??先确定研究对象(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结点;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然后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正确的受力示意图(可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力的顺序,画力的示意图时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即可);

3??选择合理的矢量运算方法计算(如相似三角形、封闭的矢量三角形、力的正交分解等),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并求出结果。

5、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2??合力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

3??两个力的合力大于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等于两分力之和。三个力的合力的取值要看其中一个力是否在另两个的合力范围内,若在则合力的最小值为零,最大值为三力之和。

4??力的合成与分解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用作图法求两个力的合力时,以表示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过两力交点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箭头画在顶点处。

5??已知几个力求其合力结果是唯一的,但将一个力分解时,如果没有条件限制结果往往不唯一。将力分解时有唯一值的条件是: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或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 4

基本概念

1、矢量:物理学中把有大小有方向才能确定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加速度等。

2、标量:物理学中把只有大小就可以确定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路程、时间、质量、速率等。

3、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4、位移: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大小:等于物体运动始末两点间距离,

方向:从起点指向末点。

注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其余情况中物体的位移大小都小于路程。

5、时刻:时间轴上的一个点。

6、时间:两时刻间的差值。

7、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快则速度大,慢则小。

8、速率:指速度的大小。

9、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0、平均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求平均速度时,要说明是哪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公式:v =s/t

11、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则加速度大,慢则小。注意:加速度大小与速度、速度变化量大小无关,只取决于速度的变化率,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公式:a = (vt - v0)/t

单位: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12、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作为一种次要因素时,就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当作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物体能否当作质点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形状无关,且同一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作质点,有时却不行。

提高高中物理听课的效率

1、 课前预习 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新的知识有所了解,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知识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 体育运动 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 总结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4、作好笔记

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中的重点,难点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 创新思维 的见解。以便复习,消化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物理上册知识点

★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

★ 高一上学期物理实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

★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整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㈩ 高一物理都学哪些内容啊【详细点,谢谢】

其实 高一的物理 主要就是关于力即使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静力学即是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动力学即是第二三五六章而后 就是力学的综合即是第七章和要提前预习的高二上的第八章下面就让我来详细说明一下:第一章:力(这张是简单介绍力,但学习不可马虎,这章学好了 后面的受力分析就轻松了)第二章:直线运动(这章相对较简单,不过公式较多,一定要记好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这章也相对较简单)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章只要把受力分析做好 即第一章学好就轻松了)第五章: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也相对较简单,只要注意平抛运动和向心运动就行了)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这章一定要认真听讲,不是说很难,而是不太好理解 但只要认真听了的,一定会很简单,注意记公式,这章公式也很多,这章轻松的就是,一般只会单独考,不会出现综合)第七章:机械能(这章就要难一些了,主要是动能这一节,与后面的大综合密切相关,相当重要)高二上提前预习(但要考的)第八章:动量(这是极其重要的,重要程度可与第七章相比,同样会有力学的大综合)而后就是你自己多练题,虽然题海战术很不好,但理科就是题练出来的!总的来说 高一的较简单 主要就是上课要认真听讲,然后 一定一定要多做题!祝你成功!

阅读全文

与高一上学期物理学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