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课堂如何活跃气氛教学案例

物理课堂如何活跃气氛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2-12-21 13:35:19

㈠ 如何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1 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2 教学用语要生动有趣、灵活多变

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它变得生动有趣、灵活多变,你的语言如此风趣,时常让学生感到惊喜、有趣,他们当然会喜欢你所说的每一句话,进而会认真听你所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作为一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用语,让每一句话都能大幅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几乎都站在三尺讲台上,看上去很威严、令人不敢亲近,学生回答问题时不敢正视老师,更谈不上响亮地说话了,即使是声音较响亮,那也是因为害怕而不得不响亮地回答。因此,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习虽然很努力,但缺乏创新精神。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会学习,还要有创新精神,而培养新型人才主要依靠教师。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妨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响亮地回答。走下讲台,并不是意味着失去为人师的尊严,反而增加你的威信,而且会有效地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包括心理距离),他们会觉你和蔼可亲,可以信任,因而会乐意地响亮地回答你的问题。课间时,不妨牺牲一点宝贵的休息时间与他们进行日常生活的沟通,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喜好、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从而更好地对他们进行组织管理。

4 创设情境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他们喜欢说话,喜欢表现自我。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选择和自己喜欢的同学组成一组,他们一起阅读课文、积极地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一个同学提出问题,然后大家讨论。把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知识化成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这种学习方式,一方面满足他们爱自我表现的欲望,学习任务在愉快中、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另一方面还可以训练他们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久了就会显出它的优点来,定会让先前站起来不敢发言的学生在小组里会响亮地抒发自已。当然,在组织小组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范围、要求,让这种学习有秩序地进行。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以这种形式进行,不仅气氛活跃,效果也特别好。

5 多引导学生质疑

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被动的,而发现问题则是主动的。以前,老师提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总是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久之,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烦人的任务。哪有兴趣可言?课堂气氛可想而知会沉闷不已。要改变这种现象,要大胆放手,给机会学生提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合理性的、有争论性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自己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非难事,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多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等得到充分的提高;这样,形式不再那么单一,自然不会让人觉得乏味。上课就像人吃东西一样,某种东西吃多了,会腻;学生老是上没多大变化的课,兴趣就会全无。我们作为老师,要多思考,多作变化,多带些惊喜给学生。世间万物都在变,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不然,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

扩展:能活跃课堂气氛的小游戏

游戏、玩耍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游戏会促使孩子们说话、交流、探索、想象、创造、展示。学生在欢快、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获取直观而生动的感性知识,在游戏中认识世界,并在其中吸取成长的种种经验。

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思路,促进集体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许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只是玩得很投入,并没有考虑太多游戏之外,但是游戏结束时,教师加以总结,往往能收到单纯说教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以下是几个我在课堂上尝试过的小游戏:

游戏一:头脑风暴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某个字的同音字(音调不同也可以)。

2、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但是不能借助字典或其他工具。

3、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

4、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一个组内哪个同学想到的字最多。

这个游戏看起来容易,小学生也可以玩,因此所有的学生都会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但是单凭一个人的努力,往往写出几个便“卡壳”了,于是便会出现大家不停的高声叫着某一个字的热闹场景,甚至出现同一组好几个人集体上阵的情况,教室里的气氛空前活跃。

当然,教师一定要挑选同音字比较多的字作为题目,比如 “十”字,同音字就有:是、使、时、事、室、市、石、师、试、史、式、识、虱、矢、拾、屎、驶、始、似、示、士、世、柿、匙、拭、誓、逝、势、什、峙、嗜、噬、失、适、仕、侍、释、饰、氏、狮、食、恃、蚀、视、实、施、湿、诗、尸、轼、谥、舐等近百个。游戏结束后,大家禁不住慨叹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我也引导学生:在我们使用汉字输入法的时候,正是因为同音字太多,影响到拼音输入的速度,所以我们才学习五笔字形输入法来提高大家的录入速度。

游戏二、天马行空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全班学生分成二至四组,要求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上写由某个词联想到的词。

2、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提示,也可以换人。

3、相同时间内看哪个组写得最多。

4、评比之后可以继续写,直到写不出为止。看哪些词最有创意。

这也是一个门槛较低的游戏,很容易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我发现学生联想到的事物往往更侧重于较为时尚的内容,如在对“夏天”一词进行联想时,大家比较容易联想到的有:热、冰糕、知了、空调、电扇、游泳等内容,继续下去大家还会想到裙子、短裤、防晒霜、花露水、颐和园(英文称“夏宫”)、避暑山庄等内容,学生们后来还想到了歌手朴树和梁静茹,因为他们各自有关于夏天的歌曲“生如夏花”和“宁夏”。教师出题时不仅可以选择类似的这些日常事物让学生联想,也可以把一些专业知识的关键词作为题目,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就不知不觉地对专业知识进行了复习。如对“硬件”一词进行联想,学生们很容易想到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CPU、主板、内存、显卡、声卡、网卡、调制解调器、打印机以及一些硬件厂商等。

游戏三、异想天开

游戏规则和程序:

1、确定一样物品,每人说出一种它的用途,尽量避免重复。

2、不许有任何批评意见,只考虑想法,不考虑可行性。想法越古怪越好。

3、一轮结束后,还有新奇想法的人可以继续抢答。

4、推选出最新奇、最疯狂、最具有建设性等的主意。

这个游戏开始的时候比较简单,大家会说一些题目物品已经存在的功能,比如说“手机”可以用来打电话、发短信、听音乐、拍照、录音、上网、玩游戏等。但是为了避免与前面的同学重复,后面的同学答题难度就有所增加,逐渐会说出一些很特别的用途,像什么“手机在振动情况下可以用来按摩”等奇妙的想法比比皆是,喜欢看科幻电影的说“手机也可以改装成枪”,再后来有些想法甚至有点离谱,但是往往会引得全班学生笑成一片。这个游戏的意义在于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更有创造力地去解决问题。

以上是几个适合在室内进行的小游戏。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为让学生放松、玩乐才安排游戏,归根到底,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游戏以前,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规则,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的注意力不光在玩上。我们往往想要通过什么游戏训练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在规则讲述中就要特别强调它,没有规则,游戏过程会很“乱”,有规则才能“活而有序”,达到预想的效果。

科学的游戏不仅有利于培养人的探索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转移经验和进行类比的能力、侧向思维和联想的能力、创造性的形象思维和敏锐地反应能力、预见能力、博闻强记的能力,以及其他各种有利于人的发明创造的素质,诸如强烈的兴趣、爱好、求知欲,矢志不逾的追求目标、奋斗方向,锲而不舍的恒心、毅力、勇气,以及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等,而且大量事实都证明现在的许多科学发现、科学理论都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具有十分紧密的起源关系。

正是基于游戏的如此重要性,诺贝尔奖得主弗莱明指出:“他不是在做研究时,而是在做游戏时发现了青霉素;正是做游戏的人做出了最初的发现,而更按部就班的科学家发展了这些发现。”尤其是今天遍布全世界的各类游戏中隐含着的无穷智慧,更为科学理论飞速发展开拓了无限美景。为此,西哥尔明确指出:“宁可把科学看作是一种愉快的消遣,也不把它看作是一种谋生的讨厌而阴郁的手段。”因为许多理论的产生都是从某些不相关的游戏开始的。游戏的重要结果就是使那些原初的猜测性假设后来得到发展。

很多游戏不仅仅适合学生,成人也可以尝试。在国内外很多企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时,都会通过各种集体参与的游戏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成员间感情的沟通;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激发学员的奋斗精神;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应变能力;帮助学员体会在团队工作中沟通的重要性;训练学员对于结构变动的适应能力以及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等。

最后,我转载两个职业经理人进行培训的室外游戏,希望大家通过这两个游戏及其总结,能够体会到游戏的巧妙功用,并能创造出更多适合在课堂中应用的小游戏,活跃我们的课堂气氛,并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激励团队士气的游戏——同心协力]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戏,它可以调动参与者的兴趣,并且能让他们从游戏中体会友谊和协作的乐趣。另外,这个游戏还可以在培训中场或结束时使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员放松神经,增强学习效果。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

2、每组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

3、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

4、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

5、培训者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

相关讨论

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

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

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

总结

1、别看这个游戏简单,但是依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因为在这个游戏 中,大家组成了一个整体,需要全力配合才可能达到目标。它可以帮助学员体会团队相互激励的含义,帮助他们培养团队精神。

2、另外,这个游戏还考验每个小组的领导者,看他怎么指挥和调动队员。因为这个游戏不但需要大家通力合作,还需要每个参与者的密切配合。如果步调不一致,大家的力气再大也不可能顺利完成。这种情况下,作为小组的'领导者,应该想一些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可以让大家以他马首是瞻,跟随他的动作;更有效的就是想出一个口号,既可以鼓舞士气又能统一大家的节奏。

3、无论队员还是领导者都应该明白,任何一个人的不配合都会对小组的行动产生负面效果。因此,培训者应注意,在游戏结束后,要帮助完成效果不好的小组找出原因。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引导他们总结自己的失误。这对学员的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与人数:5人以上一组为佳

时间:5~10分钟

道具:无

场地:空地

应用:(1)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

(3)激发学员的奋斗精神

[完成团队任务的游戏——泰坦尼克号]

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下面的游戏将帮助我们练习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做计划,如何合作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

游戏规则和程序:

1、培训师给大家讲下面一个故事:泰坦尼克号即将沉没,船上的乘客(学员)须在“泰坦尼克号”的音乐结束之前利用仅有的求生工具——七块浮砖,逃离到一个小岛上。

2、培训师指导学员布置游戏场景:将25m的长绳在空地上摆成一个岛屿形状,在另一边,摆 4四个长凳,用另外的绳子做为起点。

3、给学员5分钟时间讨论和试验。

4、出发时,每一个人必须从长凳的背上跨过(就如同从船上的船舷栏杆上跨过),踏上浮 砖。在逃离过程中,船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能与“海面”——地面接触。

5、自离开“泰坦尼克号”起,在整个的逃离过程中,每块浮砖都要被踩住,否则培训师会将此浮砖踢掉。

6、全部人达到小岛之后,并且所有浮砖被拿到小岛上,游戏才算完成。

相关讨论

1、你们组可以想出什么样的办法来达成目标?

2、小组是否确定出领导者?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撤离方案的形成是领导的决定还是小组讨论的结果?

3、你们的方案是否坚决贯彻到底了?中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4、事后回顾当初的方案觉得是否可行?有更好的方案吗?为什么当时没有想到或没有提出来?

5、小组是如何分配组员撤离的先后次序的?考虑到了什么因素?

总 结

1、如何应付突如其来的紧急情况,反映了一个人头脑的清醒程度和他的应变能力;同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更大程度地达成我们的目的,也是观察一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途径。

2、在我们面临危险的时候,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此时就需要出现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否则大家七嘴八舌,互相不服,最后只会使得整个集体都受到损失。如何选择这个领导者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是关键的关键是此人一定要能够服众,让大家都听他的。

参与人数:10~12人一组

时间:30分钟

场地:户外

道具:木砖24块(每组6块),4张椅子,两条长绳(25m)

应用:(1)创新思维训练 (2)应变能力的培养 (3)团队合作精神培养

㈡ 如何有效开展"活力,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学带来了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就要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实质,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搞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提高驾驭新课堂的教学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下面结合笔者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谈淡笔者的思考与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情绪状态。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应该是愉快的,精神是饱满的。人们常说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教师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们接受,师生间容易擦出理解信任的火花。教师的情绪和精神极易感染学生,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教学或操作实验时,学生会感到压抑,从而使得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以教师自己的快乐情绪来影响和引发学生的快乐情绪,会使学生思维活跃,更有效地接受信息的输入。
其次,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处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物理》机械运动一节内容比较平淡,几个基本概念显得抽象、分散,学生听课容易厌倦。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诗词引入法: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配上动画效果,使学生在诗情画意中体验到自然界是运动的,运动是美丽的。然后笔者又创设情景: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旅行,让我们在从郑州到北京的旅途中来学习几个物理量。从而引出参照物、机械运动和路程等几个物理基本概念,辨别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这样,通过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学到抽象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的。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耐人寻味的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冷水来降低物体的温度,而学生经常认为只有提高温度才能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起来。而在此实验中,给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水会重新沸腾起来。由于这个实验现象与日常观察到的现象相悖,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物理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余地,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要适当引导和点拨。
例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笔者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了一个奇特的演示实验:
上课伊始,笔者在讲台上放了一个转盘,上面竖直放着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后面放着一只透明的杯子,玻璃前放了一支蜡烛,并点燃了它。随后,笔者调整了一下转盘,这时学生们透过玻璃清楚地看到,玻璃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
蜡烛当然会熄灭了。同学们异口同声。
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笑而不答,而是拿了一瓶水,缓缓地倒向杯中。当水面没过蜡烛的火焰时,学生们惊奇地发现火焰并没有熄灭。
听到学生们惊奇的声音,笔者笑眯眯地调整了转盘。这时学生们发现,刚刚在杯中看到的蜡烛不见了,只有一杯水。
笔者说:其实杯中本来就没有蜡烛,大家刚才看到的杯中蜡烛是玻璃板前面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进入到平面镜成像的合作探究中,提高了学习过程的高效性。
四、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有许多摸不着、看不到的现象,学生对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现象缺少丰富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而物理教学中大量的内容又是实验无法直接向学生提供的。例如:天体运动、大型船闸、航天发射、磁场、电流方向等,这些学生都难以见到的、有重要物理意义的教学内容。可利用电视录像或多媒体课件,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把所讲的对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化快为慢、化繁为简,从而把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通过多媒体变成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声、色直接付诸于学生感官,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创新活动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时空环境,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观其色,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复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了较好的突破。
五、要关注学生差异,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毋庸讳言,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有的思维活跃,有的想象力丰富,也有的同学在学习物理上存在一些困难。为了建立和谐高效课堂,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内容应由易到难,教师的语言要深入浅出,照顾到接受能力较差、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不掉队,学得扎实。学习要求应有层次性,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让所有的学生知识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同时,物理课堂要想真正高效,还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请老师们时刻想到,学生跟种子一样,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师要做的,只是供给他们适应学习的条件和营养,让他们自己成长。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能。
六、重视设计有效的巩固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设计有效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笔者在设计练习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设计练习应贴近生活。从实际生活出发,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设计有趣味性的练习,能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3)设计对比性的练习以防产生思维定势。对比性的练习能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4)设计有坡度的练习。因学生能力有强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能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拓展探究,让学困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体同学的智商和情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新课程理念在物理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效教学出发,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㈢ 如何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杨振宁博士也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
例如,在讲授"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两个学生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感觉到巨大的大气压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讲授水不善于导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金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部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导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不一会小金鱼就会肚子朝天--死了,这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如在讲动量和冲量时,让两支相同的粉笔分别从同一高度直接落到桌面上和落到有厚毛巾铺垫的桌面上,可以发现直接落到桌面上的粉笔断了,落到厚毛巾垫上的另一支却完好无损,老师由此引人动量和冲量知识的讲授。又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例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作好准备。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时,利用电影《刘三姐》里"抛绣球"的故事,并准备好"绣球"进行实验,一定会引人人胜、妙趣横生。抛"绣球"时,只有"绣球"和接球人的连线是"绣球"在该时刻的切线方向时,才能够接到"绣球",这个方向就是"绣球"在该时刻的线速度方向。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直到几年后,有些学生还说这个实验很有趣,印象深刻。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1.生动风趣,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例如,在讲"核外电子离核越远能量越高"时,向学生打比方:"这好比你们小时候还是婴儿时,你爸爸将你抱在怀里;你学会走路了,你爸爸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你爸爸则说:'走,外面玩'。"又如在讲楞次定律时,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烂泥塘里,当人踩上去时,稍硬的表面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腿来,烂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腿来。再如,在讲理想气体等温变化的微观解释时.可这样比喻:你们班五十人,在教室里显得很挤,容易产生碰撞;而当把你们放在大礼堂时.碰撞的机会就减小了。
教学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手盖头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风趣的语言,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例如,讲评试题时,先不说答案,而是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说,"是这个",学生当然会明白这表示第二个答案正确,同时还明白这还表示"胜利"的意思,然后接着说:我们班永远是"这个",从而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有趣,逐渐把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在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记得牢。例如,在讲到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讲完后,学生们先是一楞,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这样整个课堂气氛就都活跃起来了。
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 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往往能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有一位学生问过我,在他家附近的抽水站,当通电抽水的瞬间,会发现几根通电导线抖动起来,为什么呢?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思索,最后使他恍然大悟。
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时,会情绪高昂、兴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积极性。其实,中学生感到学物理难并不都是学生的智力问题,相比之下,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是提高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例如.在设置课堂提问的内容与对象时,可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难的问题不应提问差生,以免他们由于答不出而处于尴尬的境地,从而产生自卑感。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题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每单元授课完后,要认真进行单元归类复习,精心设计测试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在复习时可进行一些暗示,对差班甚至不惜"漏题",使他们在复习时具有针对性,在测试时获得一定的成功,从而激发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课堂上适当地为实例配上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现象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例如:两人追赶问题,通过几笔就可以把两个火柴人画得惟妙惟肖,使学生忍俊不禁。这样,通过"助之以成",帮助学生牵线搭桥,克服困难,获得成功;通过"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解颐笑语,有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智中见志的特点和功能;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物理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㈣ 如何创设物理课堂教学情境 道客巴巴

一、制造认知冲突,引起追本求源的好奇心
黑格尔曾经说过:“凡事追本求源,这是思维的一个普遍要求。一个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给出的新事实、观念和理论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矛盾,就会出现“认知冲突”。学生进入这种问题情境,会感到困惑,头脑中的概念在“打架”。这就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只须稍加点拨。就会有水到渠成的结果。
1、实验中引发的认知冲突 在讲授关于金属膨胀的内容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由两块金属合在一起的金属条,当用小火慢慢加热时,这个金属条开始向下弯曲。老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为什么金属条会这样。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只说是或不是。当学生一致同意金属条加热变软以后,由于重力作用而向下弯曲时,老师把金属条反过来加热,这时学生发现金属条向上弯曲,并未下弯!紧接着通过问答引发不同的假设,直到最后得到合理的解释。此时,全班同学的结论是:金属受热膨胀时。不同金属的膨胀程度是不同的。
2、制造“问题情境”,引起争论 如在讲:“物体受力怎样运动”时可以这样开始,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把一个一吨重的铁球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不能推动它?”话音刚落,学生大笑,齐声答:“推不动!”“如果地面非常光滑呢?”“也推不动!”仍有几个学生不服气地说。老师没有笑,要大家认真考虑。忽然有人醒悟过来,“推得动推不动,不是看大铁球的重量,而是要看它与地面磨擦力的关系„„”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开始逐步引导学生研究推力与磨擦力大小怎样影响水平方向的运动。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又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由认知冲突而引发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一个问题放在一种极端情况下来引起学生的思考,既制造了“问题情境”,又与物理的“理想化”思维方式相切合。这样的教学真是妙不可言。
二、创新悬念情境,激发欲罢不能的探究欲 “悬念”是一种认知的张力,具有很强的激发作用。我国古典小说和说书人常以“且听下回分解”来吸引人,用的就是这种力量。 如讲授“摩擦力”一节时,讲台上放两个玻璃容器,一个盛油,一个是空的。在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一粒光滑的钢珠。教师先用一只手拿竹筷把放在空玻璃容器里的钢珠夹上来,然后请学生用光滑的塑料筷夹放在油中的钢珠。这个学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未成功,于是教师利用这一“悬念”因势利导地板书课题并和学生开展有趣的讨论。这样花不多的时间就可讲清楚有关的知识。学生自己碰到未能“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引发了他欲知原因的心理张力,学习也就变得有趣、有劲了。事实上,未能如“愿”的状态,具有了多方面的心理效应,就像陈景润在中学时代埋下的“哥德巴赫猜想”悬念那样,持续很久很久甚至一生。
三、推动学生卷入,调动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程的实施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因此应尽力推动学生自发“卷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只有设法使他们“卷入”任务之中,才能达到激励内在动机的目的。 如何才能促使学生卷入到学习任务之中内呢?教师应设法使学生装入学习任务的过程至少不会受到失败的威胁,而且他还应使学习任务变得更加容易完成,学生的学习因此被促进。方法之一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向学生指出完成特定学习任务的社会价值。
1、让学生“设身处境”地卷入思考 在学习《升华》时,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腾云驾雾的片段。请学生依据看到的“烟雾缭绕”场景,以场景布置人员的身份参与拍摄,你应该怎么做呢?有学生说,洒些水,利用水蒸气液化产生的雾。有的学生说点些蚊香之类的东西。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后,讲出这些方法可能有一点点效果,但绝达不到影片中的效果。实际工作人员只要撤一些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就能产生“烟雾缭绕”的景象。这样让学生置身于拍摄现场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急于求知的积极性。
2、参与活动,促进思考 电学中,引入滑动变阻器时,组织学生在试验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一上课就放手让学生选用器材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最好是能调节灯泡的亮度。学生见到桌面上的新“东西”(滑动变阻器),就跃跃欲试,部分同学经过自己摸索,终于把它连接在电路当中,并且滑动滑片,发现小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学生看到自己的活动成果,自然兴高采烈,思维活跃。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层层深入提出问题让其思考。班上某些同学想对家里的学习台灯变为可调节台灯,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学生想到学为所有,思考积极。教师逐步引导,台灯的亮度与什么有关?(与电流有关)改变电流有哪些方法(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改变哪个因素最方便?(改变导体的长度)水到渠成地介绍滑动变阻器这种仪器,让学生认识它的结构以及对电流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串联)这样让学生卷入活动并促使其思考,学生既可追寻学习的乐趣,又对滑动变阻器这个新仪器的结构以及原理能理解得透彻些。
当然,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为基础,这是勿庸置疑的。因此,在创设情境之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学的知识进行认真分析,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效果令人满意。 总之,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教师给出了能导致问题深入的相关信息,创设合理的物理教学情境,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点拨启发,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研讨的动力,从而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㈤ 如何有效利用小实验丰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高中物理课程较初中物理抽象,内容也多,用到的数学知识较多,物理题型解题方法多,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高初中物理产生较大的衔接,很多学生感到高中物理难学,产生畏惧情绪,课堂上能听懂,但课下不会做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是许多教师和学生急切盼望解决的问题。我觉得搞好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本人结合有关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课堂上尤其刚上课时通过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听课的注意力,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有启发性和目的性的物理问题,学生熟悉的物理生活实例或物理故事,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小实验小制作,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等多媒体放映相关的物理动画或视频等。但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事例,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且有利于学生内心体验的表现手法向学生展示具有设疑激趣特征的问题情境。
例如,在“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节的教学中,以雅典奥运会中刘翔110m栏夺冠过程为背景,创设情境,同时播放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中的决赛录像。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问题1:110m栏决赛中,裁判是根据什么判断刘翔得冠军的?问题2:比赛现场的观众是如何知道刘翔获得冠军的?问题3:有位同学100m成绩为12s,请你判断他和刘翔谁跑的快?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研究的热情。
二、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如:在讲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可用一次性塑料杯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杯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洒,但从实验结果看却出乎意料之外,水并没有下落。接着使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程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使学生在好奇心理的驱使下进入听课角色。
2.让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研究
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前,安排了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使学生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加速度、外力和质量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前,安排了学生探究性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物理学的探索过程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经验,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立物理模型,提出简洁的物理规律。物理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先略去一些次要因素,突出其主要因素。例如,我们在运动学中建立了“质点”模型,舍去物体的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所处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有质量的点来描绘,这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以及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等。
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物理过程模型化。如:力学中的落体模型、简谐运动模型、弹性碰撞模型、类碰撞模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能量的变化;电学中的带电质点在电场、磁场中运动模型;热学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模型,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及分子势能的变化等等都是物理过程的模型化。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析,进行抽象简化为相应的物理过程模型,然后利用相关模型的物理规律和公式,以便于快速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教师讲究授课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教师赖以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信息媒介,语言深入浅出、形象生动,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象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表象,促进学生的想象。直观形象的教学语言最常用的是比喻法和模型化。如在讲解质量和惯性的关系时,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增大它的质量,当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就要尽可能地减小它的质量的理解,以结合体育运动现象充分说明,身材苗条模特不可能充当拳击运动员;而略有臃肿的拳击运动员不可能充当短跑运动员或体操运动员。如说到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如果把原子比作直径等于100m的大球,那么原子核只相当于直径为1cm的一个小球。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联想的余地,既降低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组织教学时注重语言的直观形象性,能够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快感和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加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但具体执行教学任务的是我们教师。所以,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去精益求精,教学效率会更加提高。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坚持不断地去实践、思考,去探索、尝试,去开拓、创新。

㈥ 如何让物理教学更有趣

如何让物理教学更有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何创建有趣的物理课堂,途径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是主要阵地,设置有吸引力的开场白;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设置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物理课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趣味性强的演示实验进行导入.如讲授“感受大气压”时,先取一个空的铝质易拉罐及一盆冷水,罐口缠上铁丝并固定并将铁丝拧成柄状(要有一定的长度和强度),往易拉罐中加入少量的水,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并继续加热数十秒,迅速(持铁丝柄)将易拉罐倒扣到冷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这种小实验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成生动活泼的趣味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以极大的兴趣和勇气去吸取其中的营养。可见,课堂导入的作用不可小觑。
但是课堂导入与教学内容不能油水分离,而应水乳交融,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紧紧围绕课堂导入这个特点来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导入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启迪思维,强化记忆、帮助理解、发展能力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二、利用妙趣横生的物理实验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的比重。通过这些实验,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观察物理现象,加深认识和理解物理规律,是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一座桥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一些物理实验的方法,初步培养实验能力。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实验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观察扩散现象(准备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将两小颗高锰酸钾分别投入两杯水中,试观察比较高锰酸钾在两杯水中的扩散情况。如果你观察到了两杯水中高锰酸钾发生扩散的差异,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又如:哪个瓶子滚得快(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一个装满沙,另一个装满水,放在同一斜面上滑下,哪个瓶子滚得比较快?动手试试,想想看,为什么?) 还如:水为什么不洒出(在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这是为什么?)另有:试管内奇怪的水(用试管装水(塞上木塞,不要塞太紧)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沸腾(不要烧太久,要不然水蒸气容易把塞子冲出来),这时,停止加热,会发现试管内的水停止沸腾。)
在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让同学做一做,看一看,再想一想其中的科学道理,分析其中的规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在生活中还有实际应用呢!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育家赞可夫说“当老师不不可少的,几乎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孩子。”老师的爱就像一方巨石,投入到学生心灵的海洋里,必定掀起惊涛骇浪。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就会感觉像“好朋友”“偶像”一般,对相应科目有浓厚的兴趣,上课能专心听讲,下课能按时完成作业。唯恐自己学不好他教的学科惹老师不高兴,“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即使老师教学方法再好,也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更不会有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老师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学生,并用自身的言行感染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这种师生感情转化成对学习的信心、兴趣、责任感,使他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润滑剂,能磨合学生的心灵机器;是利斧,能劈开学生的心灵枷锁;是路标,能致命学生前进的方向。
名师访谈录《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中引用了一个故事证明了“教师信任你的学生就是信任自己”的教育观念。故事讲述汤姆森太太如何把一个性格孤僻、邋里邋遢叫泰迪·斯徒伍德的小个男孩转化成获得博士学位的着名医生。思维就像一棵花,他是逐渐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他的根,让他受到阳光的照射,他的花朵定会开放。
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光彩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诱发学习动机,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一直是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学习还需要目标的指引,既需要远景的总体目标,又需要近景的具体目标。但是目标的制定要适当,教师要与学生、家长都取得联系,达成共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目标。目标太高会迫使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如同纸上谈兵;目标太低让他们不经过一点努力就可以实现也是不科学的。家长和教师的目标要让学生“跳一跳,能摸到”,这样,他们永远都有“成就动机”这一内在的心理动力。
传授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与技能,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自行解决问题,学生就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品尝到自己劳动的果实从而培养他的自信心。但是仅仅重视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是不够的,假如学生智力超群、方法得当,而意志薄弱、耐挫力极弱、习惯不良,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反之,一个学生哪怕智力平平,但却锲而不舍、坚忍不拔,是很有可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的。古今中外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学无止境的。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只有我们在三尺讲台挥汗泼墨、用心钻研、因材施教,不仅可以构建有趣的物理课堂,更会收获味道香甜的果实。

㈦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如何活跃课堂气氛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形成健全的性格。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教师;学生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表有创新和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在质疑中学习,提高认识,获得知识。因而,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把课堂拱手还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在快乐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健全的性格。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只有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凝聚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脸上的笑容无疑会像春风一般轻拂每个学生的心胸,缓解学生紧张心情,消除学生厌烦情绪,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师,认可教师到期待教师,形成一个飞跃,进而达到想学、乐学的境界。其次,教师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课堂,把宽容与爱心化作无声的语言——眼神,教师眼中流露的期望与鼓励时刻提醒学生:教师期望我,教师相信我,进而达到使学生产生不能 辜 负教师的期望,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缓和课堂气氛
传统的数学课堂,学生扮演配角,更多的学生还是扮演着“群众演员”,任凭教师摆布。这样,学生的主观动能性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事实上,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活和活力的景象,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成全班性的活动,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例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时,笔者要求学生找不等的关系。有同学说:“老师比我大,老师比我高……”笔者对他们说:“你们真聪明!”这样使他们找到自信,从而使课堂气氛达到一个小高潮。
《新课标》强调“教师与学生是人格平等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过程”在教学中,始终要以问题作为互动过程的“导火线”,通过问题的启发让学生建构知识“有路可寻”,例如,“在单项式次数”概念的教学中,当学生回答出“1/4ab”的次数时,教师并没有轻易地放过,而是通过“你是怎样判断的?”“x10y20”的次数是多少?“你又是怎样得到的?”进而由学生自我归纳出“单项式次数”这一概念,每一个概念都以概念的形成、理解为中心,步步逼近,层层深入,引发思考,从而认识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亲切感和鼓动性的课堂营造了良好的互动氛围,对答对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目光以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学习,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三、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调动课堂气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亲进数学的情感。
在情景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生在有趣的现实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动、接纳;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自信;在发现问题、运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教学的价值等。
介绍x的一元一次方程ax+b=0的解之前,以下面一句话为先导:白雪公主将心中想的任意一个幸运数对着魔咒说:“将它加减乘除的结果告诉出来,便知道白雪公主想的心中幸运数。”一时,全班鸦雀无声,都用好奇的目光注视着教师,似乎在问:太神奇了。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它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在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引入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内在动力,巧妙地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产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渴望,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能够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这一过程,那就更加事半功倍了。认识圆的教学中,笔者引入课题:今天老师带大家看一看动物们的运动会上的表现,汽车接力赛场上,小猪驾驶方形轮子汽车参赛,小兔驾驶椭圆形轮子汽车参赛,小猴驾驶他的圆形轮子汽车参赛,当比赛开始后,学生都放声大笑,这时笔者设计了一些解说词活跃气氛:“小猪、小兔的车子今天是怎么了,跑起来怎么一高一低的,开得那么吃力呢?”这样的情境创设,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用比喻的手法渲染课堂气氛
在数学学习中,若概念、定义、性质理解不透,会给学习带来麻烦与困难。我们知道,形成数学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且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密切联系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使学生在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的同时,获得对于所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认识它的'本质属性,并提出概念的定义,建立新的概念,这些实物,可就地取材,就近举例,以学生所熟悉或比较熟悉的事物为宜,例如,“射线”可用手电筒或按照灯射出的光束来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可用电影票上的排号和座号来引入等等。

㈧ 如何通过物理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很多学生感到物理概念严谨、推理周密、难以理解和掌握,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难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能使学生厌烦、疲劳,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成为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物理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联系生活实际,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帮助。只有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需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控,成为学生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尊重学生的爱好,尽量将教材的内容“生活化”和“社会化”,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周边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增长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爱好。否则无法用已学知识来解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物理现象,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
就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在讲解对“惯性定律”的理解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联想他们自己坐车时的感受,刹车时自己是往前倾还是往后倒,而汽车启动时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很容易就理解这个定律。并且能够利用它解释生活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再比如,在学习了“电磁波发发射和接收”后,介绍蝙蝠超声波定位摄食原理,雷达扫描测定距离、方向、跟踪飞机等原理。在学习了“自由落体运动”后,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研究性学习-——“设计一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新方法”。让学生用“测重法”“滴水法”“竖直上抛法”“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装置法”“单摆法” “自由落体法”等方法进行重力加速度的测定,等等。再如,我们要演示一个现象的时候,不一定要搬用学校具备好了的一些器材,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些简易的,适用的器材,甚至可以随时从我们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小器材,这个时候学生会很惊讶的发出“哇”的声音,同时投来佩服的眼神,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那这堂课同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取一只粉笔,让学生看看,将其从中间折断(注意断面不要磨),然后将两段粉笔对接,在对接时按原接茬对接,不要转动,对接后用大拇指与食指按住粉笔两端并挤压,使接茬处产生一定的压力,慢慢松开,两段就可合到一起,拿住一端可向学生展示。将起轻轻晃动时也不会再断开,这足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因为粉笔是干燥的,且为非粘性材料,不会使学生产生像橡皮泥那种误解)。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表明黑板和粉笔分子间也有引力存在,因此可说明分子间引力不仅存在于同种分子间,不同种分子间也存在引力。
二、让风趣、幽默走进物理课堂
风趣、幽默是语言的“调料”,是语言引力的“磁石”。它既能引人发笑,增添教学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的:“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风趣、幽默的教学口语,活跃气氛,启迪智慧,催化感情。
例如,在描述波动的情景时,可来一句歌词:洪湖水,浪打浪。在描绘正、负、等量同种、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的电场线时,可说:光芒四射、众矢之的、携起手来、势不两立。在演示磁铁与铝环相对运动的实验时,可呤李商隐诗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在演示灯泡再亮一下后熄灭的自感现象时,可说一句:垂死挣扎。在讲解质子、中子的发现后,可用一句话归纳:α粒子打“皮(铍)蛋(氮)”,发现了中子和质子。
实践证明,风趣幽默的教学口语能使枯燥的物理知识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当然风趣幽默不能哗众取宠,流于庸俗。
三、让信息技术走进物理课堂
物理教学中,有许多渐变的、动态的物理过程需要描述,这用传统的方法很难解决,虽然老师花较多时间写例题、画图,但总有一批学生由于缺乏想象力,在这个问题上形成思维障碍,感觉物理抽象、空洞,难于理解,从而对学习物理失去信心,产生畏惧情绪。而现在我们却可以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各种难于想象的过程或空间变化,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㈨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趣味性
联系实际,主要是联系自然现象和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及现代科技。要在物理教学中努力渗透和体现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教育思想,让学生充分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关系,让他们既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探索科学的兴趣与能力,又能清楚地认识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的危害,自觉地树立环保意识。[1]换句话说,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最根本的是要使学生感到物理对他们有用,懂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展现出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处延伸,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理性与科学思维,提高人文素质,使新一代的公民能够形成关于科学技术与人类福利、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
物理学与自然现象密不可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各种自然现象,包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充满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学习物理,应该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良好习惯。如讲光的折射时解释“三日同辉”:2002年某日清晨,辽宁葫芦岛市上班的人们在东方的天空中发现“三个太阳”,一大二小,小太阳轮廓不很清晰,持续40分钟消失。实际这是太阳在大气中玩的“把戏”,是太阳通过折射的光线在人们眼中产生的虚像。学生对这些与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很感兴趣,急欲要探求其中的奥妙,会很快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物理学能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服务。如讲静电可介绍雷雨时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用有金属伞尖的伞,不用手机等防雷击的措施,尤其是说明太阳能热水器室外天线必须接地,因为它安装的高度大于该建筑物的最高避雷针,若不接地,一旦遭雷击,雷电流将通过热水器的管道、电源线、信号线直接进入用户室内。学生从中体会到物理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大。另外,还可从一些古典诗词中引入或理解物理学一些概念,或利用物理知识欣赏中国古典诗词,这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已有教师对此做了有益的尝试。[2]
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与工农业生产、军事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讲静电屏蔽和并联电阻时介绍坦克为什么不怕高压电网的两种原因;讲红外线时简介透视相机;讲能量守恒定律时介绍英国的发明家发明的步行鞋发电装置:将一种微型发电机安装在经过加工的普通鞋底中,当人们行走时,产生的机械能就转化为电能,这些电能足以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充电。如此等等,学生对这些知识不仅感兴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配合教材的阅读材料介绍课外科技普及读物,介绍新型电池、室温超导体、光纤通信、激光、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纳米技术等国际、国内最新科技成果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为未来发奋学习,鼓励他们“奇思异想”。如讲物态时可简介固体内存在“流动的液体”;讲人造卫星介绍“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时发回的照片所展示的神秘河道,并介绍我国的 “神舟七号”飞船将进行太空行走、交互对接等实验;讲磁场时可介绍未来的地球磁场可能会反转,到时太阳粒子风暴将猛击地球大气层,对地球气候和人类命运产生毁灭性的影响;讲电磁波时可提到能烤焦敌人的微波武器,并介绍国外生物工程专家设想用“充电式”和“磁化式”将知识“拷贝”到大脑中去等等。
2.2多做实验和多开展课外活动
实验有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游戏、科技小制作等等,要多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变为学生实验,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课外活动小组有摄影小组、无线电小组、家电小组、航模小组等等。要用实验和活动不断构建学习物理的最佳情境,将其作为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主要途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示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加深和拓宽所学物理知识,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其独立钻研和创造精神,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2.2.1 演示
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想方设法自制教具、改造实验,并尽可能多地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为学生提供参与动手的好机会,让学生轮流到讲台上边讲、边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例如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把一个装有乒乓球的罐头瓶倒扣在讲台上,要求学生手拿倒置的瓶子且瓶口不能用任何东西挡住,连同瓶内的乒乓球一起运到教室后面去(提示学生抓住瓶子在桌面上做匀速绕圈运动,带动瓶内的乒乓球沿着瓶子内壁作旋转,然后移动瓶子)。学生踊跃演示,对向心力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2 实验
教学生经常做一些很能说明问题的小实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讲磁场时教学生把吸力较强的磁铁放入水壶内烧水,一周左右壶内的水垢甚至热水瓶内的水垢就会自动脱落;讲完气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后,叫学生准备一只酒瓶、一只没有吹起来的气球、一个脸盆、热水、一根细线,然后把气球放进酒瓶里,要求不用嘴将气球吹起来(提示学生把气球的嘴子套在瓶口上,把瓶子放进热水盆即可)。这些小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去研究问题,获取活的物理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也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2.2.3 小游戏
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简单易行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物理概念,这不仅对掌握物理知识非常有利,更重要的是能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对知识的接纳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如讲完力的合成、平衡后,叫两个学生与一块砖“拔河”。即用短绳子把砖头系好,再把砖头系在一根两米长的粗绳子中点,一人拉住粗绳子一头,把粗绳子拉直扯平算学生获胜,但结果是砖头获胜。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加深了对“两分力夹角越大,合力越小”的理解。
2.2.4科技小制作
对一些科技小制作,要求学生动手制作,亲自实践,并组织小制作展评,颁发奖品,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如讲完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后,可教他们做一个“喷气船”:先在空铁筒(或圆罐头盒)里面装一些水,注意水量不超过铁筒容量的三分之一;再把铁筒用一个盖或是别的东西堵死,不让里面的水流出来,然后再在盖上钻一个小眼,用铁丝把铁筒固定在金属小铁盒(扁罐头盒、金属肥皂盒均可)上;在铁筒下面放二三节蜡烛,点着蜡烛以后,铁筒里的水过一会儿就会烧开,把“喷气船”放进水里,当蒸汽从铁筒的小眼里喷出来时,就会推动小铁盒向另一个方向前进。通过这些小制作,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2.2.5摄影活动
给学生介绍一些光学成像原理和照相的基本技术,组织学生开展摄影活动,其兴趣会很高,拍出的照片质量也会不错。这样既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学会了一项技能。
2.3以“疑”引趣。
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教师讲课要不断启发、点拨和诱导,激发他们为解开疑点而积极思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参与中学习,学习中参与,勤思苦练,凭智慧收集知识信息,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这样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2.3.1 课前提问
上课前可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石激起千层浪”。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教师从设置的情境中引出新问题并导入新课。情境的创设可多种多样,可以在复习已学知识中诱发新问题,或从司空见惯而又未被引起重视的物理现象中发现新问题,如讲磁场前问学生:为什么信鸽能从千里之外飞回自己的窝里?如讲动量前可问学生:传个排球给你,你敢接,一个速度很大的大铁球向你丢来,你为什么不敢接?创设情境要突出趣味性,别具一格的创意能一下扣住学生的心弦而进入角色;提出问题要注重启发性,要启发学生自己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导出课题;情节设计还应符合科学性,既要使内容哲理准确,又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去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节课的讲授不可能求全,在结束课前提问,有意留下余味,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可促使学生课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如讲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适合这些定律。
2.3.2 课堂讨论
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动脑动口,质疑辨疑,教师捕捉反馈信息及时点拨,适时启发,循循善诱,把握讨论的热点,扫除认识过程的障碍。如讲动量守恒定律时问学生节日礼花在大爆炸瞬间为什么是球形?讲向心力时提问:生活中为什么很少见到凹桥,怎样过生锈的铁索桥(慢慢地走),怎样过不结实的石拱桥(快快地跑)?讲力的合成时问做引体向上为什么老师要求两臂与肩同宽?这样的问题个别平时上课注意力涣散的学生也很可能不甘示弱,不再坐冷板凳,会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使他们能发现自己学好物理的潜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也解决了疑难问题。
2.4 以史激情。
以史激情,即以物理学史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求知欲。例如讲述法拉弟出生贫寒,靠自学研究电磁学成为举世公认的物理学大师;介绍哥白尼用36年的时间撰写《天体运行论》;说明焦耳花40多年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热功当量;述说爱因斯坦为人类为科学做出巨大贡献而生活却十分朴素;列举年轻的伦琴发现了x射线,年轻的施里弗等解决了超导理论等,说明诺贝尔物理学奖100年的历史是年轻人的创业史,如此等等,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科学和立志攀登科学高峰的意志和激情。又如将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等科学历程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自己“参与”物理知识的发现过程,体会到科学发现的乐趣和心理上的满足,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油然而生,进攻性学习态度也就自然形成。
2.5 语言生动。
语言生动,就是语言要形象、风趣、幽默。如讲分力、合力关系时,可类比两张5元钱换一张10元钱;讲物体受的合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变化的难易程度时,可类比人的思维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简介相对论中时间的相对性时可设想如果宇航员在宇宙深处旅行50年后,回到地球比地球人年轻10岁;讲物体做正功越多则能量减少越多时可类比买东西越多钱减少越多;讲串联电阻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可比喻成几个人团结起来力量大,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可比喻成按劳分配;讲自感现象时可说自感电动势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讲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速度大的粒子走大圆可比喻成能者多劳等等。
2.6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就是综合利用电化教育手段和微机辅助教学手段(如观看幻灯片、活动投影、科技录像、教学录像,用CAI课件教学等等),以数字、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展现有关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物理的概念和特点,化难为易。特别是屏幕上的彩色逼真画面,能把学生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在创设的物理情境中,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和探索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去。如讲楞次定律时制作一个动画,可使看不见的电流、磁感线、磁通的变化过程形象化,使暂态过程延缓到清晰可见,使学生对楞次定律、右手定则有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讲“加速度”概念时,可用多媒体技术做一组模拟:火车进出站是一种缓慢的速度变化,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速度变化快;大炮发射炮弹时,炮弹经过炮膛时速度迅速变化,这样就从感官上体验到了速度的变化。[3]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综合利用多种分析器进行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故能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

与物理课堂如何活跃气氛教学案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7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