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物理”一词最早出现在 (详细点儿)
“物理”溯源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有一楚人隐居深山以曷鸟羽为冠,自号曷鸟子,着有《曷鸟冠子》,《汉书·艺文志》录有其文.内云:“庞子云:‘愿闻其人情物理’.”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着《淮南子》亦见“物理”一词:“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这里出现的“物理”一词是泛指一切事物的常理,而非近代意义的物理学.
明清之际的着名学者方以智(1611~1671年)曾着《物理小识》一书,这时的“物理”一词,实际上包括了自然科学的各门学科,甚至还包括人文科学的某些分支.
晚清,物理学包括在所谓“格物学”之中.“格物”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格物致知”的简称.当时的格物学是指除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以外的所有自然科学.
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最初曾按西文Physics把物理学音译为“费西伽”.1900年,日本人藤田平八把饭盛挺编着的《物理学》译成中文,我国学者王季烈对该书进行了文字润色和重编,并由江南制造局刊行.这是我国第一本具有现代物理学内容和系统被称为物理学的书.
现在“物理”一词含义有二,一是泛指事物的道理,二是“物理学”的简称
西方 最早应该出于亚里斯多德的物理学一书中,书名就是物理学
‘贰’ 在“物理”专名之前,人们都是如何称呼“物理”的
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1582~1649)着作的《西学凡》,其中把Physics音译为“费西加”。可见在这个时候,我国还没有“物理学”其名。它出现的确切年代,一时还不能查考出来,大约是在19世纪末。在正式使用“物理学”这个名词之前,还曾有过一段时间使用过“格致”或“格物”的名称。那是取《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一句的意思。虽然,后世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解释,但大致说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取知识。在清代后期就用以统称“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后来干脆在狭义上就代表今天所谓的物理学,大学里的物理系,开初就叫做“格物门”。1889年,日本人饭盛挺造编了一本物理教科书,藤田丰八把它译成中文,书名就叫做“物理学”。次年,王季烈把它改译一番,书名仍然不变。1901年,严复翻译名着《原富》,书中也提到“物理学”,但又怕太陌生,特别加注说:“物理之学名‘斐辑格’。”可见那个时候“物理学”一词还不很普遍。
‘叁’ “物理”一词起源何时
1900年日本人藤田丰八从日语转借过来的。
‘肆’ 中文“物理”一词起源何时
“物理”一词的最先出自古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泛指一般的自然科学。
而在东方,汉语、日语中“物理”一词起自于明末清初科学家方以智的网络全书式着作《物理小识》,是取“格物致理”四字的简称,即考察事物的形态和变化,总结研究它们的规律的意思。我国的物理学知识,在早期文献中记载于《天工开物》等书中。
在古希腊人那里,物理学就是“自然哲学”,出现了泰勒斯、阿基米德等一批着名的自然哲学家、科学家,“物理学”的名称就来自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一书。后来牛顿的经典物理学奠基之作,就叫做《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4)物理词出现在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物理从本质上说,发源于人们对生活中身边常见事物及现象的探究,从本质上决定了它离不开实验与实践,虽然现在有理论物理这一分支,但是还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支持。
比如说爱因斯坦着名的相对论理论,每次都是新闻上有关的报道都是说爱因斯坦的理论又被什么什么验证了,最近的例子就是2017年的引力波的观测事件。
物理学不仅是理论上的推导,还要借助数学工具进行确切的验算,从牛顿着作《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即可略知一二,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一些着名的物理学家的另一个身份是数学家的原因,比如笛卡尔、牛顿等等不胜枚举。
物理学的疆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物理与很多其它领域有相当的交集,从而发展出不少跨领域学科,如生物物理学、量子化学等等,甚至在物理学界还需要哲学的支撑。
‘伍’ 物理这个词最早是在公元300多年前,哪位科学家首次使用
物理,是翻译过来的,不可能在“公元300多年前,哪位科学家首次使用”
再说表示时间,有”300多年前“、”公元前300多年“,没有“公元300多年前“的说法。
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生于富拉基亚的斯塔基尔希腊移民区。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宫廷侍医 ,所以他的家庭应该属于奴隶主阶级中的中产阶层。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367年迁居到雅典,曾经学过医学,还在雅典柏拉图学院学习过很多年,是柏拉图学院的积极参加者。
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在亚里士多德雅典跟柏拉图学习哲学。这二十年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一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苏格拉底是柏拉图的老师,亚里士多德又受教于柏拉图,这三代师徒都是哲学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在雅典的柏拉图学园中,亚里士多德表现的很出色,柏拉图称他是“学园之灵”。但亚里士多德不是一个只崇拜权威,在学术上唯唯诺诺而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人。他同大谈玄理的老师不同,他努力的收集各种图书资料,勤奋钻研,甚至为自己建立了一个图书室。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的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又继续呆了两年,此后他开始游历各地。公元前343年,他受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聘请,担任起太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当时,亚历山大十三岁,亚里士多德四十二岁。
腓力于公元前336年被刺身亡。他的儿子、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即位为王。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马其顿军和希腊各邦的联军出征波斯。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打跨了号称百万的波斯大军,接着摧毁了古老的波斯帝国。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其领土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南 到埃及,北抵中亚——建立起来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故。这个凭着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大帝国,经过混战,分裂成几个独立的王国。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
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在学园里,有当时第一流的图书馆和动植物园等。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据说,亚历山大为他的老师提供的研究费用,为八百金塔兰(每塔兰重合黄金六十磅)。亚历山大还为他的老师提供了大量的人力,他命令他的部下为亚里士多德收集动植物标本和其他资料。
事实上,亚里士多德浩瀚的着作,实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譬如,他曾对一百五十八种政治制度作了概述和分析,这项工作所需要涉及的大量搜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一批助手的协助,是不可能做完的。
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第二年,他就去世了,终年六十三岁。
研究领域: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析学或逻辑学是一切科学的工具。他是形式逻辑学的奠基人,他力图把思维形式和存在联系起来,并按照客观实际来阐明逻辑的范畴。
在天文学方面,他认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的实体,地是球形的,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天体由不同的物质组成,地球上的物质是由水气火土四种元素组成,天体由第五种元素“以太”构成。
在物理学方面,他反对原子论,不承认有真空存在;他还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推动下才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就停止。
在生物学方面,他对五百多种不同的植物动物进行了分类,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指出鲸鱼是胎生的,还考察了小鸡胚胎的发育过程。
在教育方面,他认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
亚里士多德还曾提出许多数学和物理学的概念,如极限、无穷数、力的合成等。
相关作品:
1、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着作后来由他的注释者汇编成书,取名叫作《工具论》。他们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看法,认为逻辑学既不是理论知识,又不是实际知识,只是知识的工具。《工具论》主要论述了演绎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对这门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2、亚里士多德的另一着作《物理学》讨论了自然哲学,存在的原理,物质与形式,运动,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问题。
3、亚里士多德在《论天》一书中开始讨论物质和可毁灭的东西,并进而讨论了发生和毁灭。
4、《气象学》讨论了天和地之间的区域,即行星、彗星和流星的地带;其中还有一些关于视觉、色彩视觉和虹的原始学说。
5、亚里士多德的其他重要着作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分析前篇和后篇》等 。
‘陆’ 我国何时开始使用“物理学”一词
“物理学” 一词是怎样来的,我国的物理教学起源于何时?是怎样发展起来的?这是很多学习物理的同学所共同关心的问题.
我们今天所说的“物理学”一词,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由西方经日本转译到中国的;另一个则是“土生”的,即出自中国的“物理”一词.下面对此分别介绍.
“物理学” 最早属于哲学的一部分.素有“古代西方最博学的人”之称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BC—322BC)用希腊文写作“φυσιкα”,指自然哲学.(早在1687年牛顿发表其运动定律时还是用自然哲学来命名的,他当时的书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拉丁文所写)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φυσιкα”)后来被译为拉丁文“physica”,再转译为英文“physics”;1851年日本人川本幸民将英文的“physics”译为日本汉字“物理学”;1879年日本人钣盛挺造出版“物理学”一书;1900年中国的王季烈和日本人藤田丰八将该书译为汉译本“物理学”,该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物理”一词早在我国的晋代就出现了,泛指事物之理.这一说法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庄子(BC369—BC286)的“析万物之理”一句.1607年徐光启和利马窦翻(意大利人,Mateo Ricci,1552—1633)译的欧几里德(Euclid,330BC—275BC)的《几何原本》前六卷时,徐光启作的该书序言中也谈到了“物理” 一词.明末清初方以智着《物理小识》一书,内容很广,包括历法、医药、器用、金石等.但它跟由西方经日本传入我国的“物理学”具有不同的内涵.
在西方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作为教学内容是于1845年出现于我国的某些私立学校的课堂的.当时设“格致”课(“格致” 一词最早出自《大学》中“致知在格物”,即穷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鲁迅在《呐喊自序》一文中还用该词表示清末所开的物理、化学等内容)但该课最初的内容与前面所说的由“physics”转译过来的“物理学”的内容并不一样.当时的“格致”课的内容除物理外,还有数学、化学、动物、植物和矿物等.1862年公立学堂同文馆成立,数学从格致中分出;1899年在前京师大学堂,化学被分出.
1902年我国中学开的课就开始分设物理、化学与博物.这里的“物理”就已经是西方经日本传入我国的“物理学”了.由此可见,“物理学”作为专门的独立学科在我国讲授也只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作为物理教师,对这一点知识有所了解,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物理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比如,有关原子核、核能、量子力学、相对论、场论等内容就远不是当年由日本传入我国的“物理学”所能包含的.
就拿力学来说吧,目前“非线性系统的复杂行为”、“混沌与分形”等概念也已经引入物理学的学科领域.作为物理教师,在理解物理学的词源时,也必须看到学科的发展. 要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物理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漆安慎,杜婵英<力学基础>
2.郭奕铃,沈慧君.《物理学史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8
3.吴国盛.《科学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
4.河南师范大学 万凌德教授
‘柒’ 中国历史上,什么时候有“物理”一词出现
中文里的“物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鹖冠子·王𫓧》一文中最早出现:“庞子云:‘愿闻其人情物理’,意思是事物的道理,之后被广泛运用,在《淮南子》,《庄子》,《荀子》等中国典籍中都有运用。
而外语中的“物理”(physics)一词最早出现于古希腊文φυσικ,原意是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