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中国古代物理有哪些代表成就

中国古代物理有哪些代表成就

发布时间:2022-12-31 16:27:11

①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本文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及科学
着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
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
1元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
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
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
轴的“轴匠”,造箭的“矢匠”等.在这些手
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
识.
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
年—前221年)
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
述,主要着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
力、热、光等都有论述.
2. 1力学方面
《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
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墨经》第114. 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
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
“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
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
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
原理”
2. 2热学方面
《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
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
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
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
2. 3磁学方面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管子
·地数篇》有:“山上有慈石,其下有铜金".
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
现象的认识.
2. 4光学方面
《墨经》着作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
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
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
3从秦、汉到隋唐五代(公元前 221年—
公元960年)
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
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78年—139
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
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
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公元
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着有:东汉王充
(27年—约79年)所着的《论衡》,东汉
C25年—220)年的《淮南万毕术》
3. 1力学方面
《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
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
“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
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
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
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
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
的结论.
3. 2感学方面.《淮南万毕术》道:“磁石柜
茶”.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了磁石(磁极)之
间存在着相互推斥力作用.《论衡·是应篇》
道:“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人们
制造了指南针(句状司南).
3. 3热学方面
《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则为露,
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
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
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
.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
远则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
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
3. 4声学方面
《论衡·变虚篇》中:“令人操行变气远近,
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意思是人
的行动(包括说话)使其周围的“气”发生振
动,并能向外传播,如同鱼使水振动的水波一
样向外传播.
3. 4光学方面
《论衡·率性篇》中:“取火于天,五月丙
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五石可能指石英石).
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
《淮南万毕术》载道: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以上说明用透镜聚光取
火,即叫“阳隧”.《淮南万毕术》中的“取大
镜高悬,盛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记述了
我国最早创制的开管式潜望镜.
3. 5电学方面
《论衡》中的“顿牟掇芥慈石级缄”.(顿
牟:墟泊;芥:=种很轻草木;械:针;缀:
吸引);说明人们已经对电、磁有了相当深刻
的认识.
4宋,元时期(960年—1369年)
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
具.撰写出五本科学着作:北宋沈括(1031年
—1095年)着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
(999年—1078年)着的《武经总要》;北宋
李诫(1035— 1110年)着的《营造法式);北
宋苏颂(1020年·- 1101年)、韩公廉(生卒
年代不详)着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
(1279年—1368年)着的《革象新书》,我
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
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4. 1力学方面
《营造法式》一书,全书36卷,其中图样
6卷,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建筑经验,有丰富的
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知识.《新仪象法要》一
书中,记载了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创制一
架大型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这台机器应用
了很多力学知识.
4. 2磁学方面
《梦溪笔谈》第58条:“以磁石磨针锋,则
锐处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这段
话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铁有两极;《梦溪笔
谈》第437记载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记述的磁
偏角,比西方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
《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指南针四种安装法:水
浮法;指甲法;碗唇法;悬丝法.
4. 3光学方面
《梦溪笔谈》记述的:“阳艘向日照之.则
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
寂,着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
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这是说
手指在镜面与焦点之间处成正立像.在焦点处
无像,在焦点以外成倒立像.说明当时对凸透
镜聚光及球面镜成像已进行相当成功的研究.
宋末元初赵友钦用上千只炽光作为光源进行
小孔成像的大型光学实验,证明了光源大小、
强度与小孔的大小、距离以及像的大小、亮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当时物理学研究已经
进人实验科学时代.
4. 4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
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
则纸人跃,它弦即不动”.这是沈括以纸游码
实验证明了声的共振现象,比英国的诺布尔所
做的“纸游码”实验早500年.
5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由于时代中叶以后,维护封建伦理的官方
教育后来发展为“八股”的科举取士制,严重
阻碍科学技术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落后时
期.但是个别的有关物理学方面也有独创发
现:明代朱载育(1536年—约1614年)发
明的十二平均律,用以公比攀 Z的等比级数
平均分配音律,成为近代平均音阶的鼻祖;明
末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在
《论气·气声》是集发声、传播、接收为一体
的一部系统的声学大着.
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最好题材.

② 中国古代、近代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也通过各种技术体现,在这些巨匠在“被介绍”的时候被统称为科学家,搜集了一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墨翟 早在二千多年前墨家便已有对光学(光沿直线前进,并讨论了平面镜、凹面镜、球面镜成像的一些情况,尤以说明光线通过针孔能形成倒像的理论为着)、数学(已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力学(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等自然科学的探讨,可惜的是,这一科学传统也因此书在古代未得到重视而没能结出硕果。但这一发现,震动了当今学术界,使近代人对墨家乃至诸子百家更为刮目相看。

沈括 沈括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历法,与今天的阳历相似。在物理学方面,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 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在地质学方面,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并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医学方面,对于有效的药方,多有记录,并有多部医学着作。此外,他对当时科学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情况,如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金属冶炼的方法等,皆详为记录。

郭守敬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着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郭守敬为修历而设计和监制的新仪器有: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玲珑仪、仰仪、立运仪、证理仪、景符、窥几、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12种(史书记载称13种,有的研究者认为末一种或为星晷与定时仪两种)。
在大都(今北京),郭守敬通过三年半约二百次的晷影测量,定出至元十四年到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他又结合历史上的可靠资料加以归算,得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5日。这个值同现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值一样。
中国古历自西汉刘歆作《三统历》以来,一直利用上元积年和日法进行计算。唐、宋时,曹士等试作改变。《授时历》则完全废除了上元积年,采用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计算的出发点,以至元十八年为“元”,即开始之年。所用的数据,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即用百进位式的小数制,取消日法的分数表达式。
晚年,郭守敬致力于河工水利,兼任都水监。至元二十八至三十年,他提出并完成了自大都到通州的运河(即白浮渠和通惠河)工程。至元三十一年,郭守敬升任昭文馆大学士兼知太史院事。他主持河工工程期间,制成一些精良的计时器。

宋应星 我国古代物理知识大部分分散体现在各种技术过程的书籍中,《天工开物》中也是如此。如在提水工具(筒车、水滩、风车)、船舵、灌钢、泥型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方法、盐井中的吸卤器(唧筒)、熔融、提取法等中都有许多力学、热学等物理知识。此外,在《论气》中,宋应星深刻阐述了发声原因及波,他还指出太阳也在不断变化,"以今日之日为昨日之日,刻舟求剑之义"(《谈天》)。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着《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音响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波的概念。

张衡 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共着有科学、哲学和文学着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着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赵友钦(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着有科学着作《革象新书》。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近现代物理学家参考这里吧 http://www.hudong.com/categorypage/show/%e4%b8%ad%e5%9b%bd%e7%89%a9%e7%90%86%e5%ad%a6%e5%ae%b6/

③ 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物理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一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二 力学
1 杠杆原理
2 滑轮与辘轳
3 尖劈与斜面
4 重心与平衡
5 力
6 刻舟求剑
7 浮力与比重
8 陀螺与平衡环
9 弹性变形与弹性定律
10 横梁的学问
11 大气压
12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幻想
三 声学
四 光学
五 电与磁
六 热
先秦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墨家学派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他们的论着《墨经》中记述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墨经》的主要成就在力学与光学方面。它探讨了力的定义,叙述了惯性运动,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装置省力的原因,以及浮力与平衡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规律以及小孔、平面镜、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观察了温度与火色的关系。同时期的《考工记》是应用力学、声学方面的书,记载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现象、抛物轨道、水的浮力、材料强度以及钟、鼓、磬的发音、频率、音色、响度及乐器形状的关系。这时期的《管子·地数篇》、《鬼谷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还记载了天然磁石的吸铁现象以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汉代王充(27~约97)的《论衡》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网络全书。在力学方面指出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速度。而内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还讨论了相对运动,在声学方面研究了声的发生、传播与衰减,并用水波做比喻。在热学方面研究了热的平衡、传导及物态变化。在光学方面阐述了光的强度、光的直线传播及球面聚焦现象。在电磁学方面记录了摩擦起电及磁指南器。
在唐代,《玄真子》中记叙了人造虹的简单实验:“背日喷水”。唐人将风力分为八个等级。了解到共鸣的道理并应用于音乐中,并指出了雷与电的关系。
宋代沈括(1031-1095)的《梦溪笔谈》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主要成就是在声学、光学、磁学方面。他研究了声音的共振现象、针孔成像与凹凸镜成像规律,形象地说明了焦点、焦距、正倒像等问题;研究了人工磁化方法,指出了把磁场的磁偏角,讨论了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为航海用指南针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他还研究了大气中的光、电现象。
元代的赵友钦(1279-1368)在《革象新书》中研究了光的直进、针孔成像,利用模拟实验研究月亮盈亏以及日、月蚀。他擅长用比喻解释自然现象,使之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理解。
在明、清时代,朱载堉(1536-1610)在《乐律全书》中用精密方法首次阐明了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1611-1671)兼取古今中外知识精华,在《物理小识》中涉及力、光、磁、热学,研究了比重、浓度、表面张力及杠杆原理,螺旋原理,研究了光的反射、折射、光学仪器,进行了分光实验解释虹,还研究了磁偏角随地域的变化以及金属导热问题。《物理小识》是300年前的一部科学着作。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④ 古代中国 的物理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本文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及科学
着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
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
1元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
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
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
轴的“轴匠”,造箭的“矢匠”等.在这些手
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
识.
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
年—前221年)
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
述,主要着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
力、热、光等都有论述.
2. 1力学方面
《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
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墨经》第114. 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
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
“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
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
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
原理”
2. 2热学方面
《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
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
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
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
2. 3磁学方面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管子
·地数篇》有:“山上有慈石,其下有铜金".
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
现象的认识.
2. 4光学方面
《墨经》着作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
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
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
3从秦、汉到隋唐五代(公元前 221年—
公元960年)
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
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78年—139
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
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
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公元
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着有:东汉王充
(27年—约79年)所着的《论衡》,东汉
C25年—220)年的《淮南万毕术》
3. 1力学方面
《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
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
“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
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
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
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
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
的结论.
3. 2感学方面.《淮南万毕术》道:“磁石柜
茶”.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了磁石(磁极)之
间存在着相互推斥力作用.《论衡·是应篇》
道:“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人们
制造了指南针(句状司南).
3. 3热学方面
《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则为露,
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
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
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
.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
远则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
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
3. 4声学方面
《论衡·变虚篇》中:“令人操行变气远近,
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意思是人
的行动(包括说话)使其周围的“气”发生振
动,并能向外传播,如同鱼使水振动的水波一
样向外传播.
3. 4光学方面
《论衡·率性篇》中:“取火于天,五月丙
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五石可能指石英石).
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
《淮南万毕术》载道: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以上说明用透镜聚光取
火,即叫“阳隧”.《淮南万毕术》中的“取大
镜高悬,盛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记述了
我国最早创制的开管式潜望镜.
3. 5电学方面
《论衡》中的“顿牟掇芥慈石级缄”.(顿
牟:墟泊;芥:=种很轻草木;械:针;缀:
吸引);说明人们已经对电、磁有了相当深刻
的认识.
4宋,元时期(960年—1369年)
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
具.撰写出五本科学着作:北宋沈括(1031年
—1095年)着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
(999年—1078年)着的《武经总要》;北宋
李诫(1035— 1110年)着的《营造法式);北
宋苏颂(1020年·- 1101年)、韩公廉(生卒
年代不详)着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
(1279年—1368年)着的《革象新书》,我
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
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4. 1力学方面
《营造法式》一书,全书36卷,其中图样
6卷,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建筑经验,有丰富的
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知识.《新仪象法要》一
书中,记载了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创制一
架大型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这台机器应用
了很多力学知识.
4. 2磁学方面
《梦溪笔谈》第58条:“以磁石磨针锋,则
锐处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这段
话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铁有两极;《梦溪笔
谈》第437记载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记述的磁
偏角,比西方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
《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指南针四种安装法:水
浮法;指甲法;碗唇法;悬丝法.
4. 3光学方面
《梦溪笔谈》记述的:“阳艘向日照之.则
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
寂,着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
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这是说
手指在镜面与焦点之间处成正立像.在焦点处
无像,在焦点以外成倒立像.说明当时对凸透
镜聚光及球面镜成像已进行相当成功的研究.
宋末元初赵友钦用上千只炽光作为光源进行
小孔成像的大型光学实验,证明了光源大小、
强度与小孔的大小、距离以及像的大小、亮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当时物理学研究已经
进人实验科学时代.
4. 4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
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
则纸人跃,它弦即不动”.这是沈括以纸游码
实验证明了声的共振现象,比英国的诺布尔所
做的“纸游码”实验早500年.
5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由于时代中叶以后,维护封建伦理的官方
教育后来发展为“八股”的科举取士制,严重
阻碍科学技术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落后时
期.但是个别的有关物理学方面也有独创发
现:明代朱载育(1536年—约1614年)发
明的十二平均律,用以公比攀 Z的等比级数
平均分配音律,成为近代平均音阶的鼻祖;明
末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在
《论气·气声》是集发声、传播、接收为一体
的一部系统的声学大着.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物理有哪些代表成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8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3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9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3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6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2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4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3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6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6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9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2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5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