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物理的疑问

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物理的疑问

发布时间:2023-01-01 10:15:53

㈠ 关于八年级物理的疑问

其实这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天是白色泛蓝色
我们都知道白色是七色光的组合,这说明七色光都能穿过大气并在大气中漫散射;大气中氮气的含量占到4/5,而氮气在波谱里是蓝色的,也就是说光照过氮气的颜色的蓝色的,这个是主要原因,如果说光波短的散射是主要原因,那天空就应该是紫色的。

第二个问题要提到宇宙的高度,傍晚的阳光是入射角是斜的,想象一束光从玻璃侧面射入。
第三、四个问题牵涉到波的衍射和波的能量问题。
衍射是指光绕过一个不透明的物体的现象,书上应该有个光绕过盘子出现一个光点的试验。想象一下波是一个喝醉酒的人走的路线,波长越长的光绕过不透明物体的能力越强,红光橙光光波长。绕不过去的光怎么办?要么被吸收,如果吸收能力不好的就被反射,规则的反射面就形成了散射,所以波长短的容易被散射。但是波长再长绕不过去的一样要被反射。想象一下一束光分解成一百束光,走红色路线的弹回来的少,走紫色路线弹回来的多。

波能是指波本身携带的能量,光波突破障碍是需要能量的,透明物体并不是指光透过它的时候不需要能量,而是指需要的能量少。
想象一下红光和紫光的波长和波幅的比对会发现走过同样的距离,紫光的路径长度明显大于红光,就能理解紫光穿透物体时候需要的能量要比红光多。

㈡ 几个有关物理的问题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

物理学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科学,早在古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就积累了一些物理知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曾经写过《物理学》一书,叙述了当时人们的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我国古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阐述了许多物理现象。但是,古代的物理学知识主要是依赖直观和思辨总结的,缺乏严格的实验检验。物理学真正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是随着实验方法的引入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才确立的,物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17、18世纪,建立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和热力学,对于蒸汽机、热机、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人类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明,在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发明并非主要依靠经验,而是吸取了当时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成果。1643年,托里拆利发现了真空。1654年,德国的格里凯通过马德堡半球实验进一步认识了大气压的性质,指出在真空状态下大气压可以转变为机械力,并发明了真空泵。1662年,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在格里凯实验的影响下,进一步研究了大气压的性质,并发现了有名的玻意耳定律。1695年,在玻意耳的指导下,法国物理学家巴本终于发明了带活塞的蒸汽机。1705年,经过英国的工程师塞维利和锻工出身的技术家钮可门等人的改进,蒸汽机的性能有了一些提高。后来,英国的着名发明家瓦特对钮可门蒸汽机的性能做了重大改进,在此过程中,瓦特应用了物体的比热和水转化为蒸汽的潜热等物理概念来计算不同大小蒸汽机的蒸汽消耗量,并采取了把冷凝器和主气缸分开的关键性措施,使得蒸汽机的效率大大提高。1768年,近代蒸汽机作为整个工业的“万能原动机”首次出现,并广泛应用于工业中,这也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除了蒸汽机的发明以外,在17世纪和18世纪,机械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和发展,如航海中利用机械技术改进船的推力;确定船在海洋中的位置;矿井中提取矿石、排气排水;粉碎矿石;军事中有关火炮内力作用、空气弹道和空气阻力的计算,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得以发展的。

(2)19世纪,建立和发展了经典电磁理论,促进了工业电气化、无线电通信等的发展,使人类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应用电能的时代。

进入19世纪以后,物理学对技术发展影响的特点是物理原理转变为物质成果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如果说牛顿力学、热力学用了100~200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理论到技术的渗透和转化,那么从电磁理论到电气技术的转变,一般只用了几十年,甚至十几年。1820年,奥斯特在自然统一性哲学观点的指导下,第一次把电、磁现象联系起来,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1831年,在奥斯特发现的启发下,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的逆效应——电磁感应定律。这两大发明的直接结果是,1832年皮克希发明发电机,1837年雅可比发明电动机,1837年莫尔斯发明电报,1885年斯坦利发明变压器,1888年特拉斯发明交流电机……随着电机技术的发展,电能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因而开始了发电站的建立和电力传输技术的发展。另外,随着对电与磁的各种效应的认识的深化,出现了一系列崭新的技术领域,如电解、电镀、电热、电冶、电声、电光源,等等。麦克斯韦在法拉第有关场的概念以及电磁现象的经验规律(库仑定律、毕奥-沙伐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电磁场方程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使经典电磁理论发展到高峰,1888年赫兹用实验验证了这一理论。在这一基础上,1895年马可尼和波波夫分别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无线电通讯。

另外,物理学除了对宏观电气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以外,还研究了真空中的电现象以及经典电子论,这些为以后电子技术、原子能技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对介质中的电磁现象的研究,为凝聚态物理以及相应的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20世纪上半叶,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使人类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和原子核内部,在此基础上,引起了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推动了量子化学、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现代宇宙学等新学科的出现,使人类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耳发现了电子。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这些发现破除了原子是宇宙的最小微粒的概念,人类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这同样也是近代物理学的开端。1900年普朗克为了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量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为了解决电动力学在高速领域的“悖论”,建立了相对论。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为基点,爱因斯坦于1905年又提出了光子的概念。1913年玻尔建立了氢原子的量子理论。在1924~1926年间,在波恩、海森堡、德布罗意、薛定谔、狄拉克、泡利等物理学家的努力下,建立了量子力学这一反映微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物理理论,从此,近代物理学宣告诞生了。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原子物理学、电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固体物理学、金属物理学、激光物理学、天体物理学、低温物理学、非平衡态物理学等学科不断涌现,人类的物质文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物理学在探索亚核世界运动、宇观世界的天体运动等规律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如果向物质结构的更深、更广层次的研究取得成功的话,必然对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带来巨大的进步。在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的新技术群,如新能源技术,包括核的裂变能与聚变能的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新化学能等多种形式能的利用;激光技术,包括各种激光器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半导体技术,包括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传输、接收、储存、处理及反馈等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材料技术,包括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绝缘材料、耐高温材料、抗辐射材料、高强度材料、压电材料、热电材料、光电材料、声光材料等,所有这些都说明,物理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为社会生产进步带来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除了可以通过把物理知识转化为物质设备、产品以及物质手段等的过程,对人类的物质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外,还应看到,物理学还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7世纪以来,物理学一直在自然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物理学以其对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的探索,成为世界文化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方式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世界各国都把物理学作为向下一代传授的文化内容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物理学还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物理学与研究自然、社会、思维世界的普遍规律的哲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充满着富有哲理的物理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物理学中吸取了许多营养,物理学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提供了许多佐证,通过学习物理学,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有益的。物理学还与数学一起,创造了科学的三大工作方法:观察、实验、理论。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事物、现象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的条件;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利用设备、仪器,突出自然界、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使其反复再现,便于观察和测量。观察和实验是获得资料和数据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区分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突出事物、现象的本质,进行科学的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和模型,再根据概念进行科学的判断,进而进行科学的推理,反复验证后形成理论。这样,不仅总结过去,而且指导未来。物理学中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如研究复杂问题的等效方法、隔离方法、近似处理方法以及数学方法等,也有着广泛的普遍意义。总之,物理学的方法、思想对学习和理解其他运动规律有促进和帮助作用,它的知识结构也容易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学有其教育性。

雕刻玉版反映了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我们还可以在其以后的典籍中找到类似的记载。《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黄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虎作西方,以玄璜礼北方。”《周礼》:“大祭祀、大旅,凡宾客之事,共其玉器而奉之。”《尚书·金滕》记载周公“植璧秉圭”祷告先王之后将玉器献给神灵。但这些习俗绝非源自于商周,而是有其更深的文化渊源。近代学者对各种玉器的用途也多有考证。如张光直先生认为琮应是巫师用来贯通天地的法器。是财富和权力和象征。针对琮上的兽面纹饰,张氏引用《左传》及《道藏》中的有关资料,指出巫师通天地的工作是受到动物帮助的。这和萨满式的巫术极为近似。萨满式的巫术即巫师借助动物的助力沟通天地,沟通民神,沟通生死,这种巫术从考古学上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晚期[4]。周南泉先生认为玉璧源于人们对天的信仰,进而仿天之圆形进行创作。它是人们原始信仰和宇宙观的反映
哥白尼
1543年,哥白尼出版了他的《天体运行论》,第一次提出太阳中心论,取代了沿袭千年的托勒密“日心论”
伽利略
以伽利略为代表的科学思想全面地对古代亚里士多德思想体系的怀疑和挑战。从亚氏的“发生说”到“冲力论”,从“自然界忌真空”到“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比例”等等,几乎一切古代的哲学信条,都要经过科学实验的检验,从而奠定了实验物理学的基础。伽利略作为近代科学的巨人,一生有十几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伽利略彻底的科学革命精神导致了科学与宗教的重大对抗,1632年2月,伽利略被传讯,6月被押送罗马,接受宗教裁判所的审讯。为了避免酷刑,这个年迈的科学家被迫在印好的忏悔书上签了字。但是,伽利略跪起之后,喃喃自语道:“有什么办法呢,地球仍然在运动!”
伽利略以坚忍的韧性为牛顿力学开辟了道路。先驱者们前赴后继,迎来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
牛顿
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前身的“无形学会”由于受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鼓舞,度过了自己科学史上的“黄金时代”。那时,“自由研究”、“个人奋斗”、“知识私有”三位一体,注重研究和实际生产生活密切相连,如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当时一些重大的技术(如抽机、炮术和航海等)问题上,因而受到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欢迎。依靠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虎克做了许多出色的实验,这使他后来几乎成了皇家学会的主要台柱之一。与此同时,波义尔发现了气体定律;虎克发现了弹性定律;牛顿和德国的莱布尼兹创立了微积分。特别是牛顿集前人之大成,一生获十几项重大科学成果,奠定了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基础。这些成就,无疑是科学家智慧的结晶,是英国近代科学革命的产物。“无形学会”活跃时期,是科学实验在西方历史上生机勃勃的革命时期,科学实验依靠社会革命所解放出来的生产力,获得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英国科学的崛起,又为英国工业革命和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其重要的条件。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1879--1955)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因创立了相对论而闻名于世。相对论原理的建立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 它圆满地把传统物理学包括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之中。广义的相对论更开阔了人类的视野,使科学研究的范围从无限小的微观世界直至无限大的宏观世界。今天,相对论已成为原子能科学、宇宙航行和天文学的理论基础,被广泛运用于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之中。爱因斯坦的伟大成就——相对论,是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
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05年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发表狭义相对论。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德国纳粹反犹太主义狂潮迫害而离开祖国,迁居美国。1955年4月18日病逝于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个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他关心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公开谴责德国法西斯的暴行,因此成为德国纳粹分子追捕的对象。爱因斯坦还谴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晚年,他主张禁用核武器,反对核军备竞赛。临终前,他仍念念不忘公民自由和世界和平。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实验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从低速运动发展到高速运动,自然科学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正是在这个时期,年轻的爱因斯坦以旧科学理论"叛逆者"的姿态,登上了自然科学舞台。

爱因斯坦少年时代对自然现象怀有浓厚的兴趣,风和雨形成,月亮高悬空中竟然不会掉下来,这些无不令他感到惊奇。 1896 年,在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读书时,爱因斯坦就希望成为一名物理学家。

但毕业后,爱因斯坦处于失业状态,两年后才在瑞士伯尔尼市专利局找到一个低级职员的位置。虽然生活十分贫困,但他仍坚持不懈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看了大量的书。这段时间奠定了他一生科学研究的基础。

1905 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现出惊人的才智。但是,当时科学界对此作出响应的人寥寥无几,法国着名科学家朗之万曾对爱因斯坦说,全世界只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相对论。大多数人是怀疑的,有的甚至坚决反对。这是因为伽利略和牛顿创立的古典力学理论体系,经历了 200 年的发展后取得了辉煌成就。尽管旧的理论体系和新的事实之间出现了尖锐的矛盾,但许多物理学家仍不能摆脱它的束缚。他们力图把新的实验事实和物理现象容纳在旧的理论框架中,但爱因斯坦却不迷信前人,他探索着把相对论推广到更为广泛的运动情况中去。为此他又研究了整整 10 年。 1916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总结性论着《广义相对论原理》。

杨振宁
杨振宁(1922~)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22年9月22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今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去美国留学,在着名物理学家费米的指导下研究理论物理,1948年获博士学位。1948-1949年在芝加哥大学工作,1949-1965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5年起任教授,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美国总统授予他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章。 杨振宁主要从事统计力学、量子场论、凝聚态物理、基本粒子物理方面的研究。他对理论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在粒子物理学方面,他最杰出的贡献是1954年与密尔斯共同提出杨-密尔斯场理论,开辟了非阿贝尔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现代规范场理论打下了基础。另一项杰出贡献是: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深入研究了当时令人困惑的θ-τ之谜,提出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为此,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1949年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模型。1957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二分量中微子理论;与李政道和奥赫梅合作提出在β衰变中不仅宇称不守恒,而且电荷共轭也不守恒;与李政道合作、与朗道和萨拉姆各自独立地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中组合宇称(CP)守恒的假设。1959-1962年,与李政道合作实验分析高能中微子和W粒子的研究。1974年-1975年与吴大峻合作提出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以及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67-1985年与邹祖德合作提出高能碰撞理论等。在统计力学方面,1952年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关于相变的理论。1966-1969年间与杨振平合作得到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在凝聚态物理方面,1961年与拜尔斯合作对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1962年提出非对角长程序观念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回国访问,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对促进中美建交、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做了大量工作。他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㈢ 提出一个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并用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答:
①向暖瓶中倒水时,听到的声音是不同的,原因是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出雾,原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镜片上液化成为小水珠;
③空中飞行的足球最终落乡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左右,并且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㈣ 生活中100个和物理有关的问题 只有提出来就可以了

1.晾衣服坚持透风,减速蒸发.
2.吹胰子泡五颜六色,光的折射.
3.湖水反照着优美的白帆,光的反射.
4.炎天吃雪糕四周有白烟,液化.
5.热的汤不克不及喝水却能喝,沸点差别.
6.油炸食品水分含量低,密度差别.
7.氢气球飞上天,浮力大于重力.
8.放二踢脚大地振动,声响靠波传达.
9.炎天管子出汗,液化.
10.电线接纳铜芯,铜是仅次于银的电的良导体.
11.电池不会电伤人,电压每节1.5v远小于平安电压36v.
12.针管可以刺入皮肤,木棒却很难,压强差别.
13.自行车换带,增大摩擦力.
14.自行车车灯,摩擦生电.
15.风力发电,机器能转化为电能.
16.磁悬浮列车高速运转,低摩擦力.
17.跷跷板,杠杆原理.
18.筷子,杠杆原理.
19.溜冰,增加打仗面积,减小摩擦力.
20.擦汗,毛细景象.
21.鱼缸抽水,虹吸景象.
22.指甲刀,钳子,瓶起子,撬棒,杠杆原理.
23.星星闪耀,筷子“折了”,哈哈镜,缩小镜,老花镜,远视镜,光的折射.
24.镜面反射,黑板反光,玉轮“发光”,雪后天亮,夏雨当时夜间亮者为水暗者为陆,光的反射.
25.急刹车后滑行,急刹车后搭客跌倒,急刹车先人向前冲氢气球后冲,急刹车后车重滑行远,惯性.
26.黑夜车灯构成光柱,光沿直线传达.车灯不构成光柱,光的折射.夜间车内不开灯车外开灯,司性能瞥见路人路人看不见司机,光的反射.
27.冰面汽车打滑,好的轮胎抓地性强,转动摩擦替代滑动摩擦,自行车前后轮转向相反摩擦力反向,刹车皮需多少年改换,摩擦力.
一、与电学知识有关的景象
1、电饭堡煮饭、电炒锅煮菜、电水壶烧开水是应用电能转化为内能,都是应用热通报煮饭、煮菜、烧开水的.
2、排气扇(抽油烟机)应用电能转化为机器能,应用氛围对流停止氛围变更.
3、电饭煲、电炒锅、电水壶的三脚插头,拔出三孔插座,避免用电器泄电和触电变乱的发作.
4、微波炉加热平均,热服从高,卫生无净化.加热原理是应用电能转化为电磁能,再将电磁能转化为内能.
5、厨房中的电灯,应用电流的热效应任务,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
6、厨房的炉灶(蜂窝煤灶,液化气灶,煤灶,柴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即燃料熄灭放出热量.
二、与力学知识有关的景象
1、电水壶的壶嘴与壶肚组成连通器,水面总是相平的.
2、菜刀的刀刃薄是为了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
3、菜刀的刀刃有油,为的是在切菜时,使打仗面润滑,减小摩擦.
4、菜刀柄、锅铲柄、电水壶把手有凸凹斑纹,使打仗面粗糙,增大摩擦.
5、火铲送煤时,是应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6、往保温瓶里倒开水,依据声响知水量上下.由于水量增多,氛围柱的长度减小,振动频率增大,音调降低.
7、磨菜刀时要不时浇水,是由于菜刀与石头摩擦做功发生热使刀的内能添加,温度降低,刀口硬度变小,刀口倒霉;浇水是应用热通报使菜刀内能减小,温度低落,不会升至过高.
三、与热学知识有关的景象
(一)与热学中的热收缩和热通报有关的景象
1、运用炉灶烧水或炒菜,要使锅底放在火苗的外焰,不要让锅底压住庖丁,可使锅的温度降低快,是由于火苗的外焰温度高.
2、锅铲、汤勺、漏勺、铝锅等炊具的柄用木柴制成,是由于木柴是热的不良导体,以便在烹任进程中不烫手.
3、炉灶上方装置排电扇,是为了放慢氛围对流,使厨房油烟实时排挤去,防止净化空间.
4、滚烫的砂锅放在湿地上易决裂.这是由于砂锅是热的不良导体,烫砂锅放在湿地上时,砂锅外壁敏捷放热膨胀而内壁温度低落慢,砂锅表里膨胀不平均,故易决裂.
5、往保温瓶灌开水时,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温.由于未灌满时,瓶口有一层氛围,是热的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避免热量流失.
6、炒菜次要是应用热传导方法传热,煮饭、烧水等次要是应用对流方法传热的.
7、夏季从保温瓶里倒出一些开水,盖紧瓶塞时,常会看到瓶塞立刻跳一下.这是由于随着开水倒出,进入一些冷氛围,瓶塞塞紧后,进入的冷氛围受热很快收缩,压强增大,从而推开瓶塞.
8、夏季刚出锅的热汤,看到汤面没有热气,仿佛汤不烫,但喝起来却很烫,是由于汤面上有一层油障碍了汤内热量流失(水分蒸发).
9、冬天或气温很低时,往玻璃杯中倒入滚水,该当先用大批的滚水预热一下杯子,以避免玻璃杯表里温差过大,内壁热收缩遭到外壁障碍发生力,致使杯决裂.
10、煮熟后滚烫的鸡蛋放入冷水中浸一下子,容易剥壳.由于滚烫的鸡蛋壳与卵白遇冷会膨胀,但它们膨胀的水平纷歧样,从而使两者离开.
(二)与物体形态变革有关的景象
1、液化气是在常温下用紧缩体积的办法负气体液化再装入钢罐中的;运用时,经过减压阀,液化气的压强低落,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灶中熄灭.
2、用焊锡的铁壶烧水,壶烧不坏,若不装水,把它放在火上一下子就烧坏了.这是由于水的沸点在1规范大气压下是100℃,锡的熔点是232℃,装水烧时,只需水不干,壶的温度不会分明超越100℃,达不到锡的熔点,更达不到铁的熔点,故壶烧不坏.若不装水在火上烧,纷歧会儿壶的温度就会到达锡的熔点,焊锡熔化,壶就烧坏了.
3、烧水或煮食品时,喷出的水蒸气比热水、热汤烫伤更严峻.由于水蒸气酿成同温度的热水、热汤时要放出少量的热量(液化热).
4、用砂锅煮食品,食品煮好后,让砂锅分开火炉,食品将在锅内持续沸腾一下子.这是由于砂锅分开火炉时,砂锅底的温度高于100℃,而锅内食品为100℃,分开火炉后,锅内食品能从锅底吸取热量,持续沸腾,直到锅底的温度降为100℃为止.
5、用高压锅煮食品熟得快些.次要是增大了锅内气压,进步了水的沸点,即进步了煮食品的温度.
6、炎天自来水管壁少量“出汗”,常是下雨的征兆.自来水管“出汗”并不是管内的水渗漏,而是自来水管多数埋在地下,水的温度较低,氛围中的水蒸气打仗水管,就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点附在外壁上.假如管壁少量“出汗”,阐明氛围中水蒸气含量较高,湿度较大,这正是下雨的先兆.
7、煮食品并不是火越旺越快.由于水沸腾后温度稳定,即便再加大火力,也不克不及进步水温,后果只能放慢水的汽化,使锅内水蒸发变干,糜费燃料.准确办法是用大火把锅内水烧开后,用小火坚持水沸腾就行了.
8、冬天水壶里的水烧开后,在离壶嘴肯定间隔才干瞥见“白气”,而紧靠壶嘴的中央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紧靠壶嘴的中央温度高,壶嘴出来的水蒸气不克不及液化,而距壶嘴肯定间隔的中央温度低;壶嘴出来的水蒸气放热液化成小水点,即“白气”.
9、油炸食品时,溅入水点会听到“叭、叭”的响声,并溅出油来.这是由于水的沸点比油低,水的密度比油大,溅到油中的水点沉到油底敏捷升温沸腾,发生的气泡上升到油面决裂而收回响声.
10、当锅烧得温度较高时,洒点水在锅内,就收回“吱、吱”的声响,并冒出少量的“白气”.这是由于水先敏捷汽化后又液化,并收回“吱、吱”的响声.
11、当汤煮沸要溢出锅时,敏捷向锅内加冷水或扬(舀)起汤,可使汤的温度降至沸点以下.加冷水,冷水温度低于沸腾的汤的温度,混淆后,冷水吸热,汤放热.把汤扬起的进程中,由于氛围比汤温度低,汤放出热,温度低落,倒入锅内后,它又从沸汤中吸热,使锅中汤温度低落.
(三)与热学中的分子热活动有关的景象
1、腌菜每每要半月才会变咸,而炒菜时加盐几分钟就变咸了,这是由于温度越高,盐的离子活动越快的缘故.
2、临时堆煤的墙角处,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瞥见外面呈玄色,这是由于分子永不绝息地做无规矩的活动,在临时堆煤的墙角处,由于煤分子分散到墙内,以是刮去一层,仍可看到外面呈玄色.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中止走动时,其秒针每每停在刻度盘上“9”的地位.这是由于秒针在“9”地位处遭到重力矩的障碍作用最大.
2、偶然自来水管在临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然发作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惹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照相,应封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如许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明晰.由于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搅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氛围中冻结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氛围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氛围中冷却得快.这些景象都标明:水的热通报性比氛围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表面面附着的水点在火焰上较永劫间才干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点、锅和锅内的水三者坚持热传导,温度大抵相反,只需锅内的水未沸腾,水点也不会沸腾,水点在火焰上靠蒸发而徐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由于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构成的,镀银面不屈或玻璃厚薄不平均都市发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缩小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抵达的地位偏离正常地位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自然气炉的喷气嘴正面有几个与外界雷同的小孔,但自然气不会从正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自然气的气流速率大,依据流膂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外表压强小于正面孔外的大气压强,以是自然气不会以喷管正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忽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活动.可以瞥见气球活动的道路迂回多变.这有两个缘由:一是吹大的气球到处厚薄不平均,张力不平均,负气球放气时到处膨胀不平均而摆动,从而活动偏向不时变革;二是气球在膨胀进程中外形不时变革,因此在活动进程中气球外表处的气流速率也在不时变革,依据流膂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以是气球外表处受氛围的压力也在不时变革,气球因而而摆动,从而活动偏向就不时变革.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由于吊扇转动时氛围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熄灭”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求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延长其运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便无风,纸片着落的道路也迂回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局部凸凹差别,外形备异,因此在着落进程中,其外表到处的气流速率差别,依据流膂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到处受氛围作用力不平均,且随纸片活动状况的变革而变革,以是纸片不时翻腾,迂回着落
晚上,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地位比实践地位高:光在非平均介质不是沿直线传达的.
冬天窗户上结冰花:水蒸气凝华.
早上睡觉醒瞥见大雾:氛围中的水蒸气液化景象.
冬天被冻住的衣服会变干:冰的升华.
差别的工夫和所在水的沸点差别:大气压的差别
空中楼阁景象:光由于遇到不平均大气而发作了偏折
小孔成倒立的像:光的直线传达
伸入水的筷子弯曲了:光斜射入另一介质而发作了折射景象.
太阳光被三棱镜折射后成为七种颜色:光的色散
日食月食景象:光的直线传达.
月球上没有声响:声响传达是需求介质的
凸透镜能成像:光的折射
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光在地球上比声响在地球上的传达速率快的多

㈤ 根据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出10个物理问题

1.为什么苹果熟了会往下掉? 万有引力
2.为什么恶劣天气出现往往夹杂着狂风? 冷热空气的强对流
3.为什么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声速小于光速
4.为什么秤砣虽小可以压起千斤? 杠杆原理
5.为什么瓶盖拧不开时会垫条毛巾? 增大摩擦力
6.为什么用标枪扎鱼时,要往鱼下面扎? 光的折射作用
7.为什么穿上棉服可以保暖? 不流动的空气保温能力较强
8.为什么吹一吹热汤就可以降温? 蒸发带走大量的热
9.什么要把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弄成黑色? 黑色吸收光能效率高于白色
10.为什么用车辆运输会比拖动货物省力? 相同的介质表面,滚动摩擦小于滑动摩擦

㈥ 我有许多物理上的疑问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1。引力 所有物质,之间互相存在的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有关。物体如果距离过近会产生一定的斥力。

引力为什么产生,牛顿发现了引力问题,是他在思考问题时被苹果砸在头上。想到了引力的问题。

但是对为什么产生引力目前没有解释。

引力的产生与质量的产生是联系在一起的,质量是由空间的变化产生的一种效应,引力附属质量的产生而出现。
2。有.根据现在的理论来说一切物质都是有光子组成的,但是光子是没有质量的,但是物质还是有着它的静态质量,这就说光子一定在某种状态下会体现出静态质量.哪就说光子在不停的运动的.在光子在运动的时候,呈现出一个光子的动态质量,而体现出了物体的静态质量.

如上述,光也是由光子组成的.它也有质量.
3。1917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着名的“广义相对论”,为我们研究大尺度、大质量的宇宙提供了比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更先进的武器。应用后,科学家解决了恒星一生的演化问题。而宇宙是否是静止的呢?对这一问题,连爱因斯坦也犯了一个大错误。他认为宇宙是静止的,然而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以不可辩驳的实验,证明了宇宙不是静止的,而是向外膨胀的。正像我们吹一只大气球一样,恒星都在离我们远去。离我们越远的恒星,远离我们的速度也就越快。可以推想:如果存在这样的恒星,它离我们足够远以至于它离开我们的速度达到光速的时候,它发出的光就永远也不可能到达我们的地球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 以认为它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宇宙是有限的。

“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尚无定论。值得一提的是史蒂芬·霍金的观点比较让人容易接受:宇宙有限而无界,只不过比地球多了几维。比如,我们的地球就是有限而无界的。在地球上,无论从南极走到北极,还是从北极走到南极,你始终不可能找到地球的边界,但你不能由此认为地球是无限的。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地球是有限的。地球如此,宇宙亦是如此。

怎么理解宇宙比地球多了几维呢?举个例子:一个小球沿地面滚动并掉进了一个小洞中,在我们看来,小球是存在的,它还在洞里面,因为我们人类是“三维”的;而对于一个动物来说,它得出的结论就会是:小球已经不存在了!它消失了。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因为它生活在“二维”世界里,对“三维”事件是无法清楚理解的。同样的道理,我们人类生活在“三维”世界里,对于比我们多几维的宇宙,也是很难理解清楚的。这也正是对于“宇宙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无法解释清楚的原因。

1、均匀的宇宙

长期以来,人们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哥白尼把这个观点颠倒了过来,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转动,恒星则镶嵌在天球的最外层上。布鲁诺进一步认为,宇宙没有中心,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

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的日心说,都认为宇宙是有限的。教会支持宇宙有限的论点。但是,布鲁诺居然敢说宇宙.是无限的,从而挑起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的长期论战。这场论战并没有因为教会烧死布鲁诺而停止下来。主张宇宙有限的人说:“宇宙怎么可能是无限的呢?”这个问题确实不容易说清楚。主张宇宙无限的人则反问:“宇宙怎么可能是有限的呢?”这个问题同样也不好回答。

随着天文观测技术的发展,人们看到,确实像布鲁诺所说的那样,恒星是遥远的太阳。人们还进一步认识到,银河是由无数个太阳系组成的大星系,我们的太阳系处在银河系的边缘,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转速大约每秒250千米,围绕银心转一圈约需2.5亿年。太阳系的直径充其量约1光年,而银河系的直径则高达10万光年。银河系由1000多亿颗恒星组成,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地位,真像一粒砂子处在北京城中。后来又发现,我们的银河系还与其他银河系组成更大的星系团,星系团的直径约为107光年(1000万光年)。目前,望远镜观测距离已达100亿光年以上,在所见的范围内,有无数的星系团存在,这些星系团不再组成更大的团,而是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这就是说,在10的7次方光年的尺度以下,物质是成团分布的。卫星绕着行星转动,行星、彗星则绕着恒星转动,形成一个个太阳系。这些太阳系分别由一个、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太阳以及它们的行星组成。有两个太阳的称为双星系,有三个以上太阳的称为聚星系。成千亿个太阳系聚集在一起,形成银河系,组成银河系的恒星(太阳系)都围绕着共同的重心——银心转动。无数的银河系组成星系团,团中的各银河系同样也围绕它们共同的重心转动。但是,星系团之间,不再有成团结构。各个星系团均匀地分布着,无规则地运动着。从我们地球上往四面八方看,情况都差不多。粗略地说,星系固有点像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均匀分布着,做着无规则运动。这就是说,在10的8次方光年(一亿光年)的尺度以上,宇宙中物质的分布不再是成团的,而是均匀分布的。由于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我们看到的距离我们一亿光年的星系,实际上是那个星系一亿年以前的样子。所以,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不仅是空间距离遥远的星系,而且是它们的过去。从望远镜看来,不管多远距离的星系团,都均匀各向同性地分布着。

因而我们可以认为,宇观尺度上(10的5次方光年以上)物质分布的均匀状态,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已如此。

于是,天体物理学家提出一条规律,即所谓宇宙学原理。这条原理说,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在任何时刻都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现在看来,宇宙学原理是对的。所有的星系都差不多,都有相似的演化历程。因此我们用望远镜看到的遥远星系,既是它们过去的形象,也是我们星系过去的形象。望远镜不仅在看空间,而且在看时间,在看我们的历史。

2、有限而无边的宇宙

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后,考虑到万有引力比电磁力弱得多,不可能在分子、原子、原子核等研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他把注意力放在了天体物理上。他认为,宇宙才是广义相对论大有用武之地的领域。

爱因斯坦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1917年就提出一个建立在广义相对论基础上的宇宙模型。这是一个人们完全意想不到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宇宙的三维空间是有限无边的,而且不随时间变化。以往人们认为,有限就是有边,无限就是无边。爱因斯坦把有限和有边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一个长方形的桌面,有确定的长和宽,也有确定的面积,因而大小是有限的。同时它有明显的四条边,因此是有边的。如果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无论朝哪个方向爬,都会很快到达桌面的边缘。所以桌面是有限有边的二维空间。如果桌面向四面八方无限伸展,成为欧氏几何中的平面,那么,这个欧氏平面是无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我们再看一个篮球的表面,如果篮球的半径为r,那么球面的面积是4πr的2次方,大小是有限的。但是,这个二维球面是无边的。假如有一个小甲虫在它上面爬,永远也不会走到尽头。所以,篮球面是一个有限无边的二维空间。
按照宇宙学原理,在宇观尺度上,三维空间是均匀各向同性的。爱因斯坦认为,这样的三维空间必定是常曲率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各点的弯曲程度应该相同,即应该有相同的曲率。由于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应该是弯曲的。三维空间也应是弯的而不应是平的。爱因斯坦觉得,这样的宇宙很可能是三维超球面。三维超球面不是通常的球体,而是二维球面的推广。通常的球体是有限有边的,体积是4/3πr的3次方,它的边就是二维球面。三维超球面是有限无边的,生活在其中的三维生物(例如我们人类就是有长、宽、高的三维生物),无论朝哪个方向前进均碰不到边。假如它一直朝北走,最终会从南边走回来。

宇宙学原理还认为,三维空间的均匀各向同性是在任何时刻都保持的。爱因斯坦觉得其中最简单阶情况就是静态宇宙,也就是说,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这样的宇宙只要在某一时刻均匀各向同性,就永远保持均匀各向同性。

爱因斯坦试图在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且不随时间变化的假定下,救解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场方程非常复杂,而且需要知道初始条件(宇宙最初的情况)和边界条件(宇宙边缘处的情况)才能求解。本来,解这样的方程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爱因斯坦非常聪明,他设想宇宙是有限无边的,没有边自然就不需要边界条件。他又设想宇宙是静态的,现在和过去都一样,初始条件也就不需要了。再加上对称性的限制(要求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场方程就变得好解多了。但还是得不出结果。反复思考后,爱因斯坦终于明白了求不出解的原因:广义相对论可以看作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广,只包含“吸引效应”不包含“排斥效应”。而维持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宇宙,必须有排斥效应与吸引效应相平衡才行。这就是说,从广义相对论场方程不可能得出“静态”宇宙。要想得出静态宇宙,必须修改场方程。于是他在方程中增加了一个“排斥项”,叫做宇宙项。这样,爱因斯坦终于计算出了一个静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有限无边的宇宙模型。一时间大家非常兴奋,科学终于告诉我们,宇宙是不随时间变化的、是有限无边的。看来,关于宇宙有限还是无限的争论似乎可以画上一个句号了。

3、膨胀或脉动的宇宙

几年之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前苏联数学家弗利德曼,应用不加宇宙项的场方程,得到一个膨胀的、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弗利德曼宇宙在三维空间上也是均匀、各向同性的,但是,它不是静态的。这个宇宙模型随时间变化,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负的;第二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第三种情况,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前两种情况,宇宙不停地膨胀;第三种情况,宇宙先膨胀,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开始收缩,然后再膨胀,再收缩……因此第三种宇宙是脉动的。弗利德曼的宇宙最初发表在一个不太着名的杂志上。后来,西欧一些数学家物理学家得到类似的宇宙模型。爱因斯坦得知这类膨胀或脉动的宇宙模型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自己的模型不好,应该放弃,弗利德曼模型才是正确的宇宙模型。

同时,爱因斯坦宣称,自己在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上加宇宙项是错误的,场方程不应该含有宇宙项,而应该是原来的老样子。但是,宇宙项就像“天方夜谭”中从瓶子里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去了。后人没有理睬爱因斯坦的意见,继续讨论宇宙项的意义。今天,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有两种,一种不含宇宙项,另一种含宇宙项,都在专家们的应用和研究中。

早在1910年前后,天文学家就发现大多数星系的光谱有红移现象,个别星系的光谱还有紫移现象。这些现象可以用多谱勒效应来解释。远离我们而去的光源发出的光,我们收到时会感到其频率降低,波长变长,并出现光谱线红移的现象,即光谱线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反之,向着我们迎面而来的光源,光谱线会向短波方向移动,出现紫移现象。这种现象与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相似。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迎面而来的火车其鸣叫声特别尖锐刺耳,远离我们而去的火车其鸣叫声则明显迟钝。这就是声波的多普勒效应,迎面而来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感到其频率升高,远离我们而去的声源发出的声波,我们则感到其频率降低。

如果认为星系的红移、紫移是多普勒效应,那么大多数星系都在远离我们,只有个别星系向我们靠近。随之进行的研究发现,那些个别向我们靠近的紫移星系,都在我们自己的本星系团中(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称本星系团)。本星系团中的星系,多数红移,少数紫移;而其他星系团中的星系就全是红移了。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总结了当时的一些观测数据,提出一条经验规律,河外星系(即我们银河系之外的其他银河系)的红移大小正比于它们离开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由于多普勒效应的红移量与光源的速度成正比,所以,上述定律又表述为: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与它们离我们的距离成正比:

V=HD

式中V是河外星系的退行速度,D是它们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这个定律称为哈勃定律,比例常数H称为哈勃常数。按照哈勃定律,所有的河外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且,离我们越远的河外星系,逃离得越快。

哈勃定律反映的规律与宇宙膨胀理论正好相符。个别星系的紫移可以这样解释,本星系团内部各星系要围绕它们的共同重心转动,因此总会有少数星系在一定时间内向我们的银河系靠近。这种紫移现象与整体的宇宙膨胀无关。

哈勃定律大大支持了弗利德曼的宇宙模型。不过,如果查看一下当年哈勃得出定律时所用的数据图,人们会感到惊讶。在距离与红移量的关系图中,哈勃标出的点并不集中在一条直线附近,而是比较分散的。哈勃怎么敢于断定这些点应该描绘成一条直线呢?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哈勃抓住了规律的本质,抛开了细节。另一个可能是,哈勃已经知道当时的宇宙膨胀理论,所以大胆认为自己的观测与该理论一致。以后的观测数据越来越精,数据图中的点也越来越集中在直线附近,哈勃定律终于被大量实验观测所确认。

4、宇宙有限还是无限

现在,我们又回到前面的话题,宇宙到底有限还是无限?有边还是无边?对此,我们从广义相对论、大爆炸宇宙模型和天文观测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

满足宇宙学原理(三维空间均匀各向同性)的宇宙,肯定是无边的。但是否有限,却要分三种情况来讨论。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是正的,那么宇宙将是有限无边的。不过,它不同于爱因斯坦的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将随时间变化,不断地脉动,不可能静止。这个宇宙从空间体积无限小的奇点开始爆炸、膨胀。此奇点的物质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空间曲率无限大、四维时空曲率也无限大。在膨胀过程中宇宙的温度逐渐降低,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都逐渐减小。体积膨胀到一个最大值后,将转为收缩。在收缩过程中,温度重新升高、物质密度、空间曲率和时空曲率逐渐增大,最后到达一个新奇点。许多人认为,这个宇宙在到达新奇点之后将重新开始膨胀。显然,这个宇宙的体积是有限的,这是一个脉动的、有限无边的宇宙。

如果三维空间的曲率为零,也就是说,三维空间是平直的(宇宙中有物质存在,四维时空是弯曲的),那么这个宇宙一开始就具有无限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的无限大三维体积是奇异的(即“无穷大”的奇点)。大爆炸就从这个“无穷大”奇点开始,爆炸不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中的某一点,而是发生在初始三维空间的每一点。即大爆炸发生在整个“无穷大”奇点上。这个“无穷大”奇点。温度无限高、密度无限大、时空曲率也无限大(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爆炸发生后,整个“奇点”开始膨胀,成为正常的非奇异时空,温度、密度和时空曲率都逐渐降低。这个过程将永远地进行下去。这是一种不大容易理解的图像:一个无穷大的体积在不断地膨胀。显然,这种宇宙是无限的,它是一个无限无边的宇宙。

三维空间曲率为负的情况与三维空间曲率为零的情况比较相似。宇宙一开始就有无穷大的三维体积,这个初始体积也是奇异的,即三维“无穷大”奇点。它的温度、密度无限高,三维、四维曲率都无限大。大爆炸发生在整个“奇点”上,爆炸后,无限大的三维体积将永远膨胀下去,温度、密度和曲率都将逐渐降下来。这也是一个无限的宇宙,确切地说是无限无边的宇宙。

那么,我们的宇宙到底属于上述三种情况的哪一种呢?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到底为正,为负,还是为零呢?这个问题要由观测来决定。

广义相对论的研究表明,宇宙中的物质存在一个临界密度ρc,大约是每立方米三个核子(质子或中子)。如果我们宇宙中物质的密度ρ大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如果ρ小于ρc,则三维空间曲率为负,宇宙也是无限无边的。因此,观测宇宙中物质的平均密度,可以判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究竞有限还是无限。

此外,还有另一个判据,那就是减速因子。河外星系的红移,反映的膨胀是减速膨胀,也就是说,河外星系远离我们的速度在不断减小。从减速的快慢,也可以判定宇宙的类型。如果减速因子q大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正的,宇宙膨胀到一定程度将收缩;如果q等于1/2,三维空间曲率为零,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如果q小于1/2,三维空间曲率将是负的,宇宙也将永远膨胀下去。

表3列出了有关的情况:

表3

宇宙中物质密度 红移的减速因子 三维空间曲率 宇宙类型 膨胀特点

ρ>ρc q>1/2 正 有限无边 脉动

ρ=ρc q=1/2 零 无限无边 永远膨胀

ρ<ρc q<1/2 负 无限无边 永远膨胀

我们有了两个判据,可以决定我们的宇宙究竟属于哪一种了。观测结果表明,ρ<ρc,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负,是无限无边的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不幸的是,减速因子观测给出了相反的结果,q>1/2,这表明我们宇宙的空间曲率为正,宇宙是有限无边的,脉动的,膨胀到一定程度会收缩回来。哪一种结论正确呢?有些人倾向于认为减速因子的观测更可靠,推测宇宙中可能有某些暗物质被忽略了,如果找到这些暗物质,就会发现ρ实际上是大于ρc的。另一些人则持相反的看法。还有一些人认为,两种观测方式虽然结论相反,但得到的空间曲率都与零相差不大,可能宇宙的空间曲率就是零。然而,要统一大家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观测和理论推敲。今天,我们仍然肯定不了宇宙究竟有限还是无限,只能肯定宇宙无边,而且现在正在膨胀!此外,还知道膨胀大约开始于100亿-200亿年以前,这就是说,我们的宇宙大约起源于100亿-200亿年之前。

5、爱因斯坦宇宙模型

根据物理理论,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提出的关于宇宙的设想与推测,称为宇宙模型。

着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于1915年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的物理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宇宙中没有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无论是空间和时间都不能与物质隔开来,空间和时间均受物质影响;引力是空间弯曲的效应,而空间弯曲是由物质存在决定的。爱因斯坦将他的理论应用于宇宙研究,1917年发表了《根据广义相对论的宇宙学考察》的论文,他将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用于整个宇宙,建立起一种宇宙模型。
当时科学家普遍认为宇宙是静止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虽然在几年前,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已发现了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显然这是对静止宇宙的挑战),但由于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消息并没有传到欧洲。因此,爱因斯坦也和大多数科学家一样,认为宇宙是静态的。爱因斯坦想从引力场方程着手,得出一个宇宙是静态的、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答案。但他得到的解是不稳定的,表明全间和距离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随时变化的。为了得到一个空间是稳定的解,爱因斯坦人为地在引力场方程中引入一个叫做“宇宙常数”的项,让它起斥力的作用。爱因斯坦得出一个有限无边的静态宇宙模型,称为爱因斯坦宇宙模型。为了便于理解,可把它比喻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二维球面:球面的面积是有限的、但沿着球面没有边界,也无中心,球面保持静态状态。几年以后,爱因斯坦得知河外星系退行,宇宙是膨胀的消息后,非常后悔在自己的模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称这是他一生中犯的最大错误。
参考资料:http://star.jskp.cn/main/docview.aspx?id=453057034&page=1

㈦ 你在学习物理时有什么疑问

学物理的时候,我特别怀疑自己的智商,我觉得我根本就不适合学物理,所以我特别的怀疑自己,因为学物理的时候头发总容易掉,会感觉到非常的难受。

㈧ 有关初三物理的疑问

1.人的质量不变,由压力=重力=mg,自然压力是不会改变的,快走或跑步的时候由于接触面积会减少,增大的是压强,但这与你的问题无关了。
而我们为什么能加速,是因为我们消耗体内化学能得到了更大的动能;由f=μF,蹬地时摩擦力其实是不变的,而变的只是单位时间内摩擦力做功的次数。
2.在这里,静止时有:摩擦力等于重力,但绝不是摩擦力就是重力。手对书的压力越大,由于有墙抵住,书对手的压力也是越大的。
如果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有力的合力必为0,重力=摩擦力。
你说的“如果加大按书的力再直线匀速运动,根据摩擦力跟压力有关,是不是摩擦力还与手按的力有关”,这是不可能的情况。用实际情况想想,如果用更大的力压住书,它还有可能竖直向下运动吗?除非有第五个力参与,否则这是一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无需考虑。
拉力与重力是没有关系的,但有拉力+重力-摩擦力=竖直方向的合力,这个合力会使它产生加速度。(a=F/m)

㈨ 关于物理的诸多疑问,还请阁下替我解答疑惑啊

(1)只有物体从静止到运动这个加速阶段,才有力对它做功,当物体匀速运动后,没有力对它做功。
(2)P=W/t=Fs/t=Fv,因为v=s/t。
(3)如果是桌面受到的压强,那么就用总重力除以底面积。但如果是求液体所产生的压强,只能用ρgh
(4)当力和位移垂直的时候,力不改变物体的动能,所以不做功。
(5)F/s是什么物理量?劲度系数?
(6)表面张力,你可以理解成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应力比较宽泛,拉力,支持力,弹力,弹力等等都可以叫做应力。定义就是物体受到外界作用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这种作用的力。比如用手压桌面,桌面会产生形变,那么桌面就会产生一个恢复形变的力,从而作用在手上表现为支持力。

阅读全文

与你能提出哪些有关物理的疑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