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谈影响师生互动的几点因素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总是想办法让每一节课都有很好的效果。这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之上,必须建立在较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之上。实践证明,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课是最有效益的课,也是成功的课。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让师生互动起来呢?这就必须具体研究和分析影响师生互动的一些因素。一、情感因素情感是影响师生互动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它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小学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重视情感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师对教材本身内在情感的把握、学生对老师的感情,都与师生互动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师生之间的感情越亲密,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就会越顺畅,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会自然地流露,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师生情感碰撞,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促进学生发展的转变。二、语言因素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是成功地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在恰当的时间内,用一种恰当的语气和语调表达出知识内容、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表达中,可激情迸发,也可以平缓抒情,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Ⅱ 营造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策略
我认为良好的班级物理环境必须具有符合安全要求,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各种现代化硬件设施教室内的一切物品都必须达到安全标准,并具有充分的保障措施及标志说明。
教室必须时刻保持整洁,室内布置合理有序,充分地利用教室的空间来展现班级的特色和文化气息教室内部的布置和装饰是教室美化的重要内容。
Ⅲ 如何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与影响,由此引发的双方在心理上与行为上的改变。按互动的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两种。二、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1、互动观念的偏差在如今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多是以教师的权威占上方,学生的观点屈居下风。双方是一种“控制与服从”的关系,且在这种关系中,信息的流向多是单向流动,缺少师生间信息的平等、双向流动。而现实生活中,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有互动性的,教师不应该将信息来源的渠道垄断,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将自认为正确、科学的信息灌输给学生,博取学生的认同。师生可以在课堂上以平等地交换观点,引发有效互动,改变双方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的认知。2、互动的深度有限有许多教师的课堂存在师生互动多是基于课本原有知识的一问一答的简单互动,如:朝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在寻读课文的时候,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便可作答。这样的互动不易引发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分析和归纳问题,更谈不上课堂上的思想共鸣。这种师生间、生生间粗线条、单薄的互动,极易使得课堂陷入一潭死水的状况,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长期开展。3、互动的内容有失偏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是活生生的人与人的互动,它的内容应该是多样的,既包含认知领域的互动,也应包括行为互动、情意互动,丰富的互动内容,使得历史课堂在学生眼中不单成为冰冷知识的一种习得的过程,还是一种有感情的体验过程。在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学需实现三维目标,它包括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于初中历史这门学科来说,学以致用的功能是学科的一大特色,通过认知历史事实的过程中,去感受历史、感悟历史,体会个体存在的价值,以达到史学濡养身心,教育感化的作用。三、实现有效师生互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定位师与生在互动中的角色首先对于教师角色,需要做到教师不是发布命令的上司,而是与学生共同学习、成长的同路人。教师不但在教学中要答疑解惑,更要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路人,垫脚石。其次对于学生角色,需要做到教师真正的以学生的未来成长为终极目标的培养理念。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人,他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且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主体。教师在师生互动中不能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能力与情感,而应被学生被动的学习被主动的接受,学生信息的来源变单向为多向,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共享思维成果,共同促进、互助成长。2、为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留足准备的时间课堂师生互动能够有效、深层次的开展,离不开教师与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教师需要查找资料、依据学情充分预设教案,学生也需要充裕的时间去预习、查找史料、分析整理整合信息、成为初步认识。没有课前的这些准备,互动将是空中楼阁,是无根之水、是无本之木。3、创设兴奋点,有效设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知识乃是一个过程, 不是结果。”知识在课堂主体——学生面前应该是有有活力的、动态的,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历史事实的变化与它的史学功用。为实现这点,教师首先需要处处留心,摸清学生们的喜好和习性,充分预知学情;其次在授课中适时设置疑点、悬念,创设兴奋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与积极性;第三当学生进入课堂角色后,教师需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引导学生自主认知、主动学习、互助答疑解惑,逐个攻破难题,以此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4、设计有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可以设计允许更多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使得互动不单局限在师与生之间,还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广泛开展。为此,在设计中就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与认知差异。七年级新生他们的自制力偏弱、团结协作的意识还在形成当中,对于他们的互动环节设置,可以尽可能的选取两人间的互助学习活动,比如:互相思考一个问题后,综合两人观点进行语言、图表的叙述、互相质疑、两人角色扮演等。这些学习活动可以逐渐提高新生们的思考、互助、模仿、表达、认同的能力。八、九年级的学生思想开始转为成熟,分析能力、自律能力大为提高,教师可以设计多人小组互助学习活动,扩大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范围,教师从旁注意组与组之间、组内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关系的协调与学习方式的引导,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生生互动。其次,教师可以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深层次问题。浅层互动充斥课堂是今天授课过程中的通病,教师需要有目的性地去挖掘本课知识,吃透教材,多动脑筋。创设质疑,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使其经过思索能有所启发。这种有所得的课堂教学才是学生乐意参与的课堂。第三,教师可以多设计具有情境性的、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增加师生互动的机会。
Ⅳ 理化生教学过程中怎样交流互动合作
有效教学互动的形式
有效互动不是任由教师控制、单向影响的活动。从师生互动的信息传递方式来看,有效的教学互动有以下三种形式:
1.双向型
在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送、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的师生对话形式。
2.多向型
这种互动形式与双向型互动不同的是,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学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传递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
3.网状型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互动的辐射范围非常广。这种互动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这种互动的载体往往是大型的数学游戏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网上互动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这三种互动往往交织在一起,缺一不可。就教学效果来说,在这三种互动形式中,双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差,多向互动的效果比较好,但效果最好的是网状互动。
“全员参与、平等信任、互尊互爱、自由沟通、情知相融、共同活动”是我们新课程所要求的互动的理想境界。
教学互动的组织实施一般按以下流程:
(一)互动的预备策略与方法
1.创设利于有效互动的环境
互动理论强调互动是人与环境的作用。因此,创建适于学生互动学习的物理环境(比如教室布置、座位安排、灯光、绿化等)和积极的社会心理环境(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有效互动的前提。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地开展各种教学互动。在互动中,教师要积极鼓励互动、创设互动条件、消除互动障碍,努力培养学生乐于互动的态度。
2.预设互动:有效互动的支点
要切实搞好课堂教学互动,就必须要有互动预设。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结合课堂教学目标、教材、学生实际、教法等,预设好如何互动引入?何时在课中互动?怎样互动?在结尾如何互动?是否要延伸互动等问题。预设互动的要点是:“多预精用,弹性设计”。多预精用是指预设时多准备几种互动方案,在互动的形式还是内容上都要多元化,但在课堂教学时,要根据课堂实际,精挑细选地用。弹性设计是指根据课堂的多变性、生成性,在设计互动活动时要考虑“不同人的发展”而因人设计学习目标,考虑“不同人的认知”因人设计互动内容、互动形式。
(二)教学互动的组织策略与方法
1.疑问:有效互动的起源
问题是学生思维互动的发动机。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就是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活动。没有问题的互动就像没有油的发动机,最多只是形式上的互动,没有思维上的实质互动。问题又何来?通常是由教师来提。对教师提问来说主要是注意两方面:怎么提和提什么。有效互动的提问重在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和一问齐答,这会造成互动范围小、学习被动或互动失真,甚至造出“南郭先生”。提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利于学生互动、要因人施问,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
2.对话:有效互动的重要方式
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所谓对话,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的方式。课堂上互动不起来,在很多情况下,问题就出在对话上。如何才能实现真实有效的对话呢?(1)人与人之间必须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你—我”关系。特别是教师要与学生保持观念平等、人格平等,要尽量保护学生的创新灵性,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2)给学生平等的话语权。这要做到: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发表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允许不同的学生发表意见。
3.合作:有效互动的特点
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师生、生生有效合作,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作前的独立思考必不可少。只有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讨论才能深入,才可能有思维碰撞的火花。
(2)合作中的启发、引导、调控是关键。当学生在合作中有困难、有疑虑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对合作中个别学生或小组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合作过程中,还会出现优生占主角甚至没有合作的现象,这时教师要积极调控,比如在交流时间、小组人数、组员结构、任务分配等方面作适当调整和控制。教给学生有效的合作技巧,如倾听、相互信任对方、相互鼓励支持等。
(3)合作后的评价、归纳、提升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