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危险因素是哪些

物理危险因素是哪些

发布时间:2023-01-19 08:55:30

⑴ 根据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区别,噪声,振动,粉尘都属于有害因素

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属于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的区别如下:

1、名词释义不同

危险因素: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有害因素:泛指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2、强调作用不同

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

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3、类型不同

危险因素:分为实质危险因素、道德危险因素、心理危险因素三种类型。

有害因素: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的因素、境因素、管理因素。

⑵ 环境中存在哪些影响健康的物理因素

环境中存在影响健康的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在自然状况下,这些物理因素对人类一般无害,但是当某些因素超过人类的承受范围时,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免不了和电子设备打交道。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长期遭受来自电子设备的辐射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

在自然环境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1)物理因素:包括气流、气温、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在自然状况下,这些物理因素对人类一般无害,但是当某些因素超过人类的承受范围时,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免不了和电子设备打交道。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布满电磁辐射的环境中。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长期遭受来自电子设备的辐射对我们的健康是不利的。
(2)化学因素:主要包括天然的无机化学物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以及微生物体内的化学元素。一些化学元素是我们正常生活的保证,而有些化学物质当其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与物理因素不同的是,这类危害往往比较严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PM2.5、PM10等污染物出现在我们的空气中,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呼吸系统,进而影响其它系统。因此,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生物因素: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我们的生活有时离不开它们,但一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会严重影响到我们。此外,今年来流行的禽流感病毒以及其他类似病毒对我们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社会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相互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中,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如社会制度、经济状况、人口状况、文化教育水平等。但其中两个对健康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就是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医疗卫生服务因素。

⑶ 生产车间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有哪些

⑷ 你所在的岗位存在什么危险因素会造成什么职业病如何进行防护

最佳答案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乙烯生产过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产丁苯橡胶过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烃油、亚硝酸钠、过氧化二异丙苯等几十种。 (2)生产性粉尘,如炼油生产过程中,有石油焦粉尘,使用催化剂硅酸铝粉(粉尘状)等;催化剂生产过程中,有金属粉尘、水泥粉尘等,此外,还有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微波、激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仪表产生的丫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附着在皮毛上的炭疽杆菌、蔗渣上的霉菌等。在石化行业少见。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过程是指生产过程的劳动组织、操作体位和方式以及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比例等。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有: ①大检修或抢修期间,易发生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②精神紧张;自动化程度高,仪表代替了笨重的体力劳动和手工操作,也带来了精神紧张问题。③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职工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④个别系统或器官过分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⑸ 危险因素包括哪些

问题一: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及预防措施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
1、不按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设备等。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漏电;忘记关闭设备等。
2、使用带病的机器设备、工具等。
3、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等。
4、预防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每个员工都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自觉遵章守纪。
(二)不采取安全措施
1、不防止意外危险,机械部分的固定不稳妥。
2、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未设置必要的标志、信号等。
3、预防措施:安全措施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手段,有关部门和每个员工都要认真对待。操作前,要严格检查,做到没有有效的安全措施不操作。操作过程中,要坚守岗位,并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
(三)造成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1、拆除或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或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2、预防措施:不得贪图工作方便,违章将安全防护装置拆除或移动。对安全装置在操作前,要认真进行检查,确认有效后,方可进行生产作业。在正常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人们的不安全意识而造成某种危险状态,从而埋下事故的隐患,导致他人或自身受到伤害。针对这种状况,除要开展对员工的经常性安全教育外,有关部门还必须加强检查,员工之间也要进行互查,消除人们的不安全意识,杜绝危险状态的产生。
(四)使用保护用具、防护服装方面的缺陷
1、不使用保护用具, *** 安全防护用品。
2、防护用品用具的选择或使用方法有误。
3、使用不安全装束。如, *** 工作装进入现场工作等。
4、预防措施:为提高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效果,除了合理发放和正确使用外,还应教育员工爱护公物,妥善保养,杜绝乱用乱扔现象,防止损坏遗失。需特别强调的是:专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一定要按照用品的养护要求由专人保管,正确选择,以免变质、老化、失效,造成事故或人身伤害。
(五)其他不安全行为
1、用手代替工具。如,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2、没有确认安全与否就强行作业,或从机械中间、机械底部抽取物件。
3、用抛扔代表传递,不必要的奔跑,或恶作剧等。
4、预防措施:要做到安全生产,就要求每个员工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要始终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彻底根除不安全行为或现象。
六、影响安全的心理因素识别
(一)自我表现心理的特征
这种心理在新员工、年青员工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他们常常表现得很自信、很有把握,在别人面前喜欢表现自己的能力。但有的员工不懂装懂,盲目操作;有的一知半解充内行,冒险作业。自我表现的心理常会导致乱摸乱动机器设备,这种心理一定要克服,这种危险的行为,一定要及时制止和纠正。

问题二:企业有哪些危险因素?该如何提升防范能力 工贸行业领域宽、企业数量大、从业人员多,安全基础薄弱。近年来,工贸行业企业中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成为诱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根源。易燃易爆粉尘、高温熔融金属、冶金煤气、液氨等引发的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为提高工贸行业企业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自2016年至2020年在工贸行业,主要是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6个行业企业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
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抓基础建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责任和措施逐级落实到企业岗位,抓实抓细,促进企业提升企业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
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20年,建立起“以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为重点,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差异化监管和精准化执法为抓手,以层层落实企业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工贸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使企业安全基础得到明显改善,本质安全水平显着提高,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二、工作任务1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各地区要组织辖区相关企业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工作,督促企业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编写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以下简称《指导手册》,请自行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 网站下载),结合实际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责任制,将责任逐一分解、层层落实到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员工;依据《指导手册》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登记建档,实施有效防范措施,定期进行检查排查和安全风险评估,加强日常管控;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将辨识出的较大危险因素及其防范措施、应急处置方法纳入岗位操作规程,做到“一岗位一清单”,并培训员工熟练掌握。
有关中央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进行统一部署,按上述要求督促指导下属企业逐级落实责任,切实抓出成效。
2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
各地区要把落实《指导手册》与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相结合,找准、盯紧企业的较大危险因素,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标准清单编制和信息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将存在较大危险因素的场所、部位和环节作为企业自查自改自报工作的重点,实施风险等级管控,提高检查频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排查治理责任,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3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质量。
各地区要把落实《指导手册》与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相结合,把较大危险因素的辨识管控作为重点,贯穿标准化建设各环节,强化涉及较大危险因素的自评、考评监督检查,严格标准,严格把关,严格落实,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质量和企业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4强化安全监督执法。
各地区要以执法推动工作落实,把落实《指导手册》与日常监督执法相结合,坚持把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作为安全监管的重点内容,持续开展针对性执法检查,建立完善企业台账,掌握企业危险因素及辨识管控能力,细化监督指导。对未落实相关要求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监督整改到位一起;对要求落实到位、能够有效进行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企业,可以赋予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
5加大宣教培训力度。
各地区要将《指导手册》相关内容作为宣传教育培训......>>

问题三:CAD的各种危险因素有哪些 1. 研究CAD,有可能对脑细胞造成伤害,并且在用功夫钻研时,会造成失眠;
2. 盯着电脑屏幕会加深近视,严重时造成视力严重下降,常伴有眼胀、眼痛;
3. 可能疏远朋友和家人,造成家庭矛盾;
4. 钻研三维时,可能造成幻觉,将虚拟当现实;
5. 有时虽然电脑关了,但还在想CAD的绘图问题,在路上可能产生交通事故、意外跌倒等意外事故;
6. 用脑过度可能造成脑溢血,危及生命;
7. 长期坐在电脑前专心于CAD可能造成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疾病或肩周炎等疾病的发生;
8. 用餐时间不正常,可能诱发胃病,或无意识的啃鼠标。
暂时想到这些。

问题四: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常见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1.1 职业暴露知识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随着医疗事故和医疗官司的急剧增高,而这些大多发生在妇产科,其中又以产科最常见,助产士每天都在高风险和强大的压力下工作,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妇和新生儿身上,而忽视了自己的职业防护,忽视了产程中的误伤及处理,这就为职业暴露从思想上埋下隐患。
1.2 违规操作 助产工作有时多变难测,如急产、产妇入院较晚或由于自身主客观因素如产房温度高等等,我们有些助产士来不及或不愿戴防护面罩、穿高筒雨靴,只戴口罩、帽子、一双手套,有时即使手有破损也不在乎,这样,血液和羊水很容易飞溅到脸上、手上、脚上,血液暴露时间越长,危险性可能更大,羊水潜在传染性的体液,而破损的皮肤粘膜是职业暴露的关键条件。
1.3 使用医疗器械不当 医疗器械属于自然环境之一,其使用过程渗透着健康工作环境要求的每个维度,如熟练的交流、真正的合作、有效地决策、恰当的工作人员、有意义的认知、权威的领导等。只有达到这些维度才能促进器械的安全使用,因此,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是健康工作环境安全的反应[3]。而助产工作本身风险大、随机性强,有时胎儿估重有偏差,胎头着露了,临时采取会阴侧切术。助产工作每天离不开剪刀、针等锐利器械,如果对医疗器械操作不当或不熟练,加上心理压力大,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1.4 操作马虎、粗疏,物品放置无章无序 有些助产士产床上物品摆放杂乱无章,当胎儿娩出时的短暂时间里,常常手忙脚乱翻找剪刀,而产床上的血液和羊水较多,稍有不慎,极易误伤自己发生职业暴露。
1.5 产床布局不合理,消毒灭菌措施不严 产房是产妇分娩的重要场所,而有的产房由于布局不合理,工作条件差,光线昏暗,房间面积小,空气消毒条件不合格,如20平方米应设电子空气消毒仪一台,而有的产房空气消毒不达标,物品消毒灭菌不合格。
1.6 职业暴露时处理不当 当助产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时,第一反应是恐惧、惊慌,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正确处理或在慌乱中挤压不当等,错误的处理暴露源,反而加重了职业暴露。

问题五: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哪些 遗传
不良生活习惯(油腻食物、熬夜、饮食浮律紊乱等等)(很大的相关性)
环境污染
年龄
...

问题六: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 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主观因素: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及其危害性认识不足;不能严格地执行 无菌技术 和 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 规章制度 不全,无健全的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住院部没有入院卫生处置制度,致使感染源传播。此外,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不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客观因素: 1、侵入性诊治手段增多 2、使用可抑制免疫的治疗方法因为治疗需要,使用激素或 免疫抑制剂 ,接受化疗、放疗后,致使病人 自身免疫 机能下降而成为易感者。 3、 环境污染 严重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
满意请采纳

问题七:职业危害因素分为那几类 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 *** 、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问题八: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中,物的因素包含哪些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2009-10-15 发布 2009-12-01实施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本标准与GB/T13861-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 ; ---代码结构由“三层”改为“四层” ; ---大类设置六类改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艳琦,张惠军,刘骥,郝银贵,李荣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分布情况为: --- GB/T13861-1992。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版本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3690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产过程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 危险和有害因素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 人的因素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 物的因素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 环境因素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 管理因素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 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 、“ 物的因素” 、“ 环境因素” 、“管理因素” 。 本标准的代码为层次码,用六位数字表示。共分四层。第一、二层分别用一位数字表示大类、中类;第三、四层分别用二位数字表示小类、细类。代码结构见图1. × × ×× ×× ──── 代码 │ │ │ │ │ │ │ 第四层 细类 │ │ 第三层 小类 │ 第二层 中类 第一层 大类 图1 代 码 结 构 5 分类与代码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 表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表 代 码 名 称 说 明 1 人的因素 11 1101 110101 110102 110103 110199 1102 1103 1104 110401 110402 110403 110499 1105 110501 110502 110599 1199 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负荷超限 体力负荷超限 听力负荷超限 视力负荷超限 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情绪异常 冒险心理 过度紧张 其他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感知延迟 辨识错误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 指伤、病期等

问题九: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包括哪些方面 《职业病防治法》中所称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患病者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不一定就会患职业病,与工作有关的疾病也不一定都是职业病,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既国家规定的法定职业病,凡属法定职业病的患者,可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如铅、苯系物,氯、汞等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噪声、电离辐射及传染性病原体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如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劳动者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 *** 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劳动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通风不良等;厂房建设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和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等。

⑹ 危险因素分类20类

1.环境危险因素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条件. (1)自然环境危险因素 生物性危险因素;物理化学危险因素: (2)社会环境危险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与健康呈现密切的正相联系.世界各国健康水平差别巨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疾病类型和死因谱不同.在经济落后的国家,由于贫困、营养不良、卫生设施落后和环境污染等,使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引起死亡

⑺ 物理性危险有害的因素有哪些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x0dx0a(2)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x0dx0a(3)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x0dx0a(4)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x0dx0a(5)明火危害。

⑻ 危险因素分类方法有哪些

危险因素分类方法有: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可分为人的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和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可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其他伤害。

3、按职业健康分类可分为粉尘、放射性物质、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危害因素、其他职业危害因素等10类。

(8)物理危险因素是哪些扩展阅读: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借用科学的仪器设备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各行各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各有不同,必须熟练掌握运用系统工程原理,从物质、能量及其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全面的分析辨识。同时运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对未知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

直观经验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系统。系统安全分析法常用于复杂、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有事件树、事故树等。

⑼ 常见的物理性有害因素有哪些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9)物理危险因素是哪些扩展阅读

保护措施

1、噪声污染防护

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在车流量大并且人口密集的交通干道两侧,建立隔声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声材料和隔声结构来阻挡噪声的传播。应用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将传播中的噪声声能转变为物体的内能等。

2、放射性污染防护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核电站(包括其他核企业)一般应选址在周围人口密度较低,气象和水文条件有利于废水和废气扩散稀释,以及地震强度较低的地区,以保证在正常运行和出现事故时,居民所受的辐射剂量最低。

含有α射线的废物和放射强度大的废物要进行最终处置和永久贮存。在核企业周围和可能遭受放射性污染的地区建立监测机构。

3、光污染防护

光污染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加强对玻璃幕墙和其他反光系数大的装饰材料的管理,减少其对城市环境的负面影响。改善工厂的照明条件,减少光污染来源。对有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个人防护。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4、电磁波污染防护

保持距离;减少接触;改善环境;少用手机;采用屏蔽物减少电磁波污染。

⑽ 企业有哪些危险因素该如何提升防范能力

企业的危险因素可能来自多方面,比如说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和心里危险因素等。
提高企业危险因素防范能力应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融入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指导、源头管控、标本兼治、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抓基础建设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将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的责任和措施逐级落实到企业岗位,抓实抓细,促进企业提升企业事故防范和安全管理能力。具体危险因素如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危害;
运动物危害;
明火;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
(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
其他。
(5)行为性危害因素
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
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
监护失误;
其他。
(6)其他。

阅读全文

与物理危险因素是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2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8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10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8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6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9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3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3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1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8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3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