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主要有哪些
建立并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的核心内容。学习是学生的自主体验过程,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各不相同。唯有让学习适应每一类学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本位,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学习方式的变革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教学的关键性决策是由教师做出的。只有教师为学习者提供适宜的环境,包括关心学习者,使教学过程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水平,才有可能谈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a.自主建构学习。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自主建构的结果,对同一观点,每一个学生建构了独特的意义和含义,并相应地存入大脑。因此,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着力引导学生的自主建构学习。学生通过积极建构学习新知识,不只是被动地接受式照搬从教师或课本获得的信息。相反,他们通过理解学习主题并与他们已有的关于该主题的知识联系起来的方式积极思考。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独自的再现新知识的方式。在这些再现的知识中,有的可能很好地与教师所授知识相吻合,有的可能相似,有的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甚至相反。但这些,我以为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之前),重要的是学生得到了积极思考和锻炼,对学生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b.问题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动态化,新课堂应呈现出"惑--不惑--新惑"的动态发展过程。学习自问题开始。教师要设计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投入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
问题探究学习是对科学探究的探究,即用探究未知的方法获取和运用知识。请看下例:北京通州的刘秉勤老师(物理教师)在2000年第12期《中小学管理》刊物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举了这个例子:
“讲完热学后,我做了个实验:把事先剪好的各色小纸人放在讲台上,带上白手套,拿出摩擦过的黑色橡胶棒,煞有介事的说:‘现在请大家看我表演一个魔术。’说着,挥动橡胶棒,彩色小纸人就跟着橡胶棒“跳舞”,见此情景,同学们兴奋异常。“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且听下节课分解。”这一悬念,使学生们兴奋了好几天,大家一直期盼着下一节物理课的到来。有的学生甚至已经在下节课之前自己开始了这个问题的研究。”这种研究实际上就是探索和尝试。这是教师巧设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而闪耀出的火花。
学生既然对某个问题进行探究,说明他对这种知识充满好奇,富于想象,善于质疑,勇于求异,使自己成为自己感知和思维的对象——这便是探究;在明了问题的基础上产生新的问题——又开始了新的探究,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这种探究中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必将是身临其境,亲自去体验所要学习的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应用过程。在这种亲自体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对他们身心的发展和人格的健全也得到了有益的培养。
c. 互助合作学习。
互助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互助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在一起学习,而是在教师的鼓舞下要求学生为“集体的利益”,也为“个人利益”共同完成各自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将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和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信息,分享大家共同学的成果,培养和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和不同的渠道,使学生在争论与合作过程中学会共同生活,教他们学知,学做,学会发展,这种互助合作学习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学习的本身。这将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大流派中两大流派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和王民勤的和谐教学法都在反复强调团队研讨,共同挖掘探究问题。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做到三个改变,一个营造和一个构建,即改变原有的课堂教育环境,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教学氛围,构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㈡ 高中物理要怎么学呢
高中物理要怎么学?要重视课堂学习,掌握知识,高效学习
“课堂成就梦想”,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老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具体要求如下:
第六,加强对物理概念、物理量、物理规律的理解。如W=Fscosa可理解为:功跟作用在物体上力成正比,跟物体的位移成正比,跟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的余弦成正比。或理解为:功的大小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的乘积。该公式在F为恒力或平均力的条件下才成立。当对物体做功的力为变力时,取平均力或分成若干阶段求解后再求代数和。若力的大小恒定,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则该力做功不是与位移相关,而是与路程相关。若对物体做功的恒力是场力,则做功与路径无关,取决于始末位置的沿场力方向的距离。若求合力的功,方法有好几种——先求合力后求功、或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所有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各阶段的功再求所有阶段功的代数和。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然后分解力,再求各方向的合力做的功,最后求各向功的代数和。
㈢ 初中英语课型分为哪几类
一、课型分类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它是语言学科,但又有别于语文课,鉴于其特殊性,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几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课型: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 2、词汇课3、语法课4、试卷讲解课5、阅读课
二、各课型的教学主要目的及教学基本环节
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目的: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
教学基本环节: ① 句型呈现 ②机械操练:听说 ③创设情景应用句型 ④巩固练习
主要教学方法:机械操练为主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词汇课:目的:记住单词的音、形、义
教学基本环节: ① 词的读音 ② 词的拼写形式③词的释义
主要教学方法:音、形、义相结合,初期利用直观教学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语法课:目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教学基本环节 ①基本结构 ②分析语法的重、难点
③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 ④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比较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试卷讲解课:目的: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段教与学的总结.
教学基本环节: ①总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结 、反思
②分析某一部分的答题情况
③进步的学生
④重点讲解
5.阅读课:目的:训练阅读技能,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基本环节 ①预学 ②导学 ③听读 ④设疑 ⑤复述 ⑥解难 ⑦查测
主要教学方法:听、读、写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初中英语应充分结合这些课型以及调配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认真上好英语课。
㈣ 化学课课型分哪几种
1、依据化学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认知心理的不同特征,可以把化学课课型分为元素化合物、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化学计算和化学用语及复习课等四种课型。
2、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世界由物质组成,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
3、课堂教学的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课堂教学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
4、课型的分类因基点的选择不同而区别。如果以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统称单一课。如果以教学内容的不同性质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自然科学课、人文科学课、思维科学课、艺术科学课等,每一类课型又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型。如果以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作为分类基点,课可划分为讲授课、讨论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实践或实习课、参观或见习课等。
㈤ 中学物理教学中常见的思维方法与形式有哪些
理想实验,理想模型,控制变量,等效替代,转换,类比等,学霸张
㈥ 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主题论坛,其指导思想我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其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或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
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㈦ 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有哪几种课型
信息技术课程常见的几种课型:
1、示范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可控制的网络环境里,通常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教师启动“广播教学”功能,所有学生计算机的显示内容与教师计算机显示的内容完全一样。教师说:“请同学们注意,现在开始上课了……”,然后教师演示要教授的内容,如“单击[开始]/[程序]……”。最后关闭“广播教学”,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有些信息技术教材里还包含“跟我学”、“跟我做”等内容,学生按照教材的描述一步一步地操作。这就是示范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和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1)进入到指定位置;(2)单击鼠标右键,选文件——新建——文件夹;(3)转换输入法;(4)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5)输入文件夹的名字;(6)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这种教学法能够很直观地让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操作中学到操作方法,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这种教学方法,学校在计算机房的投入较大,必须要有一套能够进行演示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网络教学系统,较大尺寸的电视机,带TV输出的计算机等。
适当地运用示范法是必要的,我们也应看到过多地采用示范法则会使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困境,对教师产生严重的依赖性,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示范法总是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仅采用示范法教学的情况是很少的。
2、讲解法教学课
(1)讲解法要点。创设情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正式讲解前,要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学习兴趣。例如,进行简短的复习、提出激发好奇心的问题以及进行某种演示等。
(2)讲解的技巧。通过陈述定义、比较、类比、举例等多种方法进行有效的解释,要将讲解的内容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以文字、图片、图表、动画、音像资料、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信息,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3)保持学生注意。在讲解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通过提问等师生交互作用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教学内容,保持注意力。呈现材料时,要提示学生所要注意的对象。
(4)进行总结。须对所讲内容的要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各要点间的关系。
3、探索式教学课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然后让其自己完成,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和鼓手两个角色,多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去给学生创造一些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条件,多去启发后进生,引导后进生的思路,使所有学生探索过程顺利地进行下去。当然,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较多,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活跃课堂,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教学方法。
4、讨论式教学课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采用讨论的情况是很多的。
由于某种原因,讨论法在一段时间里沉寂了,直至近来对教育提出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讨论法才又重新浮出水面,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次完整的讨论式教学由三个阶段构成:准备、实施和总结,每一阶段都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活动完成的。教师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一方,其任务是设计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和帮助学生总结评价。
如何设计讨论主题是关系讨论式教学的全局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主题设计。首先是主题必须有意义,是健康的有价值的命题,并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其次主题要能创设有利于讨论学习的情境,本身应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第三,讨论主题要符合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相关联。学生用现有知识结构能够理解主题,明确讨论任务并能通过努力完成任务。第四,主题本身要尽量具有开放性,使讨论结果呈现多样性,以有利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成就动机。最后,主题必须能满足所有学生参与讨论的愿望,并且教师在设计主题时,应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对主题进行细化,以使学生能从多个侧面有选择地切入主题,参与讨论。
㈧ 高中物理课型有哪几类每种课型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实验教学课1、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探究实验探究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
3、课外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1(二)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1、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2、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
3、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
4、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2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习题教学课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㈨ 几种常见物理课型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一) 实验教学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1. 演示实验 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起一定的示范作用。为了确保演示实验成功,并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课堂演示实验要首先做好准备,力求演示的现象清楚,并配合必要的说明和讲解。 2. 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进行学生实验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努力创造条件,开出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所有实验。 第二、关于实验能力的培养要具体落实,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做到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三、实验中要及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的问题,纠正实验上的错误。 3. 随堂实验 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 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使学生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 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是感性认识,只有对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其特性进行概括,才能形成物理概念;对物理现象运动变化规律及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进行研究归纳,就形成了物理规律。因此教师必须在一开始就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常用的方法有:运用实验来展示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利用直观教具、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等。 为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而选用的事例和实验事实,必须是包括主要类型的、本质联系明显的、与日常观念矛盾突出的典型事例。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中,关键在于弄清力臂的概念。教师在选择事例时,必须包含力的作用点不垂直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联线这一情况。 2. 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一系列所观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时,其关键是通过对由演示实验和列举大量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现象的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使学生认识物体不受其它物体作用,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这一本质。但是这一本质却被许多非本质联系所掩盖着,如,当外力停止作用时,原来运动的物体便归于停止;恒定外力作用是维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等等。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才能顺利建立牛顿第一定律。 3. 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一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讨论其物理意义,二是讨论其适用范围和条件,三是讨论有关概念和规律间的关系。在讨论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便使学生获得比较正确的理解。 4. 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 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 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要上好一堂习题课,重要的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程度,选编好例题和习题,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把复习讲评、示范解题和学生练习等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以上我们对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三种课型,即实验教学、知识教学和习题教学进行了初步分析,物理教师必须熟悉这三种课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