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成了每个物理教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应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一、教师要提升自身素质,富有个人魅力。
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让学生觉得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成为一眼清新的涌泉”。要做到这些,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其中,备好课是关键,需要老师努力钻研教材,不断学习新知识,充分备课,把掌握的最新信息切入到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要富有个人魅力,比如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坦荡的为人、大方的衣着、较强的责任心、富有感染力、亲和力,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断完善自我,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奥秘。
二、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学生进步就快;反之,进步就慢。因此,要注重培养师生情感,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平时要经常与学生平等地谈心、交流思想,以诚相待,让学生感到你是一个可亲近的人,愿意同你交朋友;要尊重、爱护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偏差的学生更应倾注更多的爱,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卑的心理,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使这些学生愿意与你讲真心话,“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关注思想动态,解决思想问题,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影响因素是很多的。来自于社会、家庭、学校、朋友间的很多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各种影响。因此,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观念上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学习目的愈明确,学习态度愈积极,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愈高。
四、巧设导语,激发学习欲望,吸引学生注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解决学生厌学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因此,上课前应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趣的导语,来收回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运用准确、鲜明、生动、逻辑性和说服力很强的语言讲课,就容易仅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丰富课堂形式,让理论生活化、通俗化和趣味化,提高学生积极性。
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接触过许多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的事例,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在进行有关力、摩擦力、惯性和功的教学中,都可以列举许多典型而生动的事例,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而又亲切的物理环境之中,使他们感到愉快。但必须注意举例要恰当、典型,语言要简练、生动。
2、采用“辩论会”、 “知识竞赛” 、“编写口诀”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从多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3、充分利用实验引起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迷”中“悟”,在“悟”中“通”。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创设使学生处于迷惑不解的求知状态,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如用“纸盒烧水”这个实验来说明沸腾需要吸热;“竹子生根”说明竹筷与米粒之间存在着静摩擦等等。这些实验与现象往往与学生猜想的有所不同,更能收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效果。
六、教师讲课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原则。
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能够根据学情,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状况,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对照起来,进行适当的调整,用学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最感性的内容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道理,然后再一步步将内容升华、扩展。如果开始就学一些深奥的理论,生涩难懂,那会使一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感到学习的困难,望而却步,从而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积极性。
七、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信心。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加强,激起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八、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物理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媒体已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有更强的交互性,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为主动,有利于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多媒体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促使学生用多种感官去学,同时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使学生明白只有自己亲自参与新知的发现、思辩、归纳整理,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 怎么激发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成绩
学习动机、物理教学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所以,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甚至掌握它。在使人产生兴趣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便产生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人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所学习的知识,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使学生把社会和教育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是指学生从没有学习需要或很少有学习需要,到产生学习需要的过程。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是把已形成的潜在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起来,也就是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培养是激发的前提,而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时,又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了已有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许多措施往往同时兼起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和兴趣呢?
第一、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培养远景性的高尚动机所不可缺少的。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确立起高尚而强有力的学习动机。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物理目的的教育,仅靠教师空泛的说教是不够的,要结合教材和课内外各种活动,采取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方式进行。
第二、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满足和引起学习的需要
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物理学科课外活动的天地非常广阔。除了举办科普讲座、组织生产参观等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或物理趣味小组。比如,在学生学过力学后,组织他们实习钳工;学过电学后,组织他们安装照明电路,进行变压器、电动机和某些家用电器的维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深深感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需要,增强了物理学习动机。
第三、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
在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可以利用他们对游戏、文件或其他活动的动机,使这种已有动机与学习发生关系,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乔际平的《物理教育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学生上课经常思想开小差,爱做小动作,成绩较差,但这个学生爱动手,经常自制一些小玩艺,一会儿做一架模型飞机,一会儿做一枝自动步枪。
教师便利用他爱制作小玩艺的兴趣,把它转移到学习物理上来,先让他制作一个弹簧秤,他很乐意地接受了,结果做了一个很精致的弹簧秤,教师表扬了他,同时又指出,这个弹簧秤外形做的很好,但是有一个重要的毛病,就是刻度是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不能使用。这个学生发现由于自己文化基础差,上物理课又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搞懂弹簧秤的原理,影响了制作水平,于是就开始用功学习。后来,他的物理成绩不断提高,期末考试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第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
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激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内容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愿望,从而可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在物理课上,可以用生动具体的小实验、神奇的故事,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真理诞生于100个问题之后"。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性信息,它能激发学生思考,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思维习惯和能力。"问题情境"中的"境",是客观环境,"情"则是人的主观心理,包括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要精心设计一定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面临某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概念的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的不协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诧异的情感,进而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对课题集中注意,引起积极思维。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任务之间有中等程度的差距时,创设"问题情境"对动员学生的注意最有效。当已有的图式不完全适合于理解或解决问题,而需要加以细致变更才能进行顺应或同化时,这些新任务才最富有吸引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可以是实物,包括直观教具、演示实验、图片、幻灯、电视、投影仪等,也可以是语言,即由教师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的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问题就是激励",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自然现象因果关系认识的兴趣上,经过一系列精心的设问,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本身的兴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特别要注意每节课开始前的课题引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善于运用简单的演示实验或精练的语言,上课伊始,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的心牢牢吸引住,然后逐步引向思维的深处 。
以上是我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的几点认识,还望各位共同探讨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开创一片新天地
3.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
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落实这一理念,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和谐主动发展,就必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然而,在教改实践中不少老师却把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学习之间划为等号。有些老师认为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做主,自己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完全脱离教师的指导,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这是对自主学习本质的误解。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不少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学习方式也自己选,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课堂哄哄闹闹,一派繁华的景象。还有一些教师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信奉和误读了“解放学生”的理念。教学设计不符合学情实际,对课堂预设不足,大甩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结果是学生云里雾里一头雾水,一堂课下来所获无几。课堂从原来的“注入式”走向“放羊式”,从形式上好像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实际上教学效率却非常的低。
笔者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有目标的学习,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方法、监控自我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的过程。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四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想学’到‘学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
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良好的习惯更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习惯、没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学习就不能落到实处。因此,自主学习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反思和练习的习惯;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有四个要素和环节;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二是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三是要有巡查和指导;四要有检查和评价。
第一步,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具体的要求。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目标分解的越细致、越具体,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效益就越高。基于此,在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时,一要给学生树立目标意识,让学生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后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达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这样以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的,学有动力,学有次序,学有实效。
交代学习任务要坚持分层原则。对于基础好、自学能力强的同学,自主学习轻松。但基础差、自学能力弱的同学自主学习几乎是一个很难翻越的障碍。教师在交代学习任务时,不必追求整齐划一的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把学习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去完成。并积极鼓励他们朝更高的领域探索。向他们明确几个课堂中必须要展示的问题,迫使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实现自学过程,获得过程的体验,思维训练。
第二步,要有充分的时间保障。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第一要素都是时间。没有时间的保证就没有效率的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就是追求高效的理念。有效利用时间是效率,盲目消耗时间是浪费。教师在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务必要保证每一分钟都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一是要充分保证学生自主自学的时间。二要限制小组合作讨论的时间。三要给予学生和各组整理小结的时间。
第三步,巡查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要有巡查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巡查和指导,真实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在检查中给学生以督促和“警示”,使自主性较差的同学增强紧迫感和自觉性,自觉不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步,检查和评价。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交代完自学任务和要求之后,要安排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整体普查(一般时间不允许),也可以是抽查,或者学习小组内互查汇报,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引导和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个动态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中必须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控制与调节,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的检查与评价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得以实现,这一点在教学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上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检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时,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对于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唤起学生新的认知需要和成就需要,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其次,检查与评价要有较强的指导性。这样,能够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自动力,帮助他们开启思维的闸门,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舞他们积极向上的勇气。再次,检查评价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教师要熟悉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基础,关注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程度,不要求学生与学生比,要求学生与自己比,给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总之,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自主学习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和提升中,逐渐使新课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 关于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人要终身学习,只有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才具备终身学习的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的获取知识的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直观经验的感性材料,是学生学习重要的载体,物理教学课堂上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我的设计是通过实验引入正课,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交流、提出问题。在这期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在小组内交流,完善方案。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解决小组内提出的问题。整个过程的学习,学生是主体,老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通过课本的阅读培养学生间接获取知识的能力。
课本是学习之本,是学习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材料,我们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在这节课上,在学生观察实验前,自己先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体会课本中的关键段落。使直接经验和间接学习相结合,达到把课本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
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回答问题的分析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诚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两节课能培养出来的,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只要坚持下去时间久了,自然也就形成能力。
5.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技能与技巧
一、读、听、思相结合 一、课前预习,通过阅读和自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学习教材中描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把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 二、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知识,而应该配合老师积极思维,注意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录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 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进行课堂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三、及时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可以提高思维分析能力;并且要学习课本上用文字、公式、图象几种形式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提高运用数学工具 描述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力求理解而不死记硬背的习惯。物理学是研究各种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科学,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解过程。因而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切忌死搬硬套公式,要在启发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和条件的基础上,理解所要用到的物理概念、规律及公式的含义和适用范围,逐步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技巧。总之,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通过积极的思维去理解和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养成力求理解的习惯。鼓励和号召学生“超前”思维,即每当老师在课上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想,争取在老师讲解之前提出自己的想法,再和老师的讲解对比。对了,对在什么地方;错了,是怎么错的。学习的过程首先是模仿别人的过程, 高中物理的学习已经从简单的动作模仿上升为思维方法的模仿。由于学生还比较幼稚所以在他们还不熟悉用物理独有语言进行思考问题的初期,教给具体的解题步骤,并要求他们执 行,而且不断督促检查,使学生服从,逐渐被同化。学生的做题规范化要求,也是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具体步骤,用这些外显的操作步骤可以帮助学生内部思维的条理化。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读、听、思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着重强调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初中物理的主要内容,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达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
6. 如何利用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1.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当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学生那一张张因争论而激动涨红的脸,让我深深感动。这意味着我们的探究性教学顺利地叩开了物理的大门,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增强学习知识的兴趣,主动的学习。课堂引趣,一是要“精”,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或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迷设障等,但不能冗长。二是要“妙”,开课引题,要具有延伸性。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从而带着良好的状态学习。例如我在教初中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时,那天早晨刚好上雾,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早上我们在上学的路上时有什么感觉?这时全班同学都抢着回答:早晨上雾,我们的衣服都湿了。紧接着我就雾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而用我们身边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教学,激发学习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美国人教育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若要使人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活动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是关键性的、共性的问题,以问导学,以问促学,多方位、多层次设问,使学生学得全而深,而不是将课本的知识再从头至尾认真讲解一遍。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得到教好的体现,所以我们物理教学中,要从我们身边的物理现象不断的设问,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欲望,让他们通过学习来满足这种欲望。
3. 精巧点拨,突现自主学习
学贵有思,教重在引。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教师要充分运用引导、点拨这一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自主参与、自觉发现、自我完善、自行掌握知识的目的。教学中点拨一是要“准”,要在学生思维的堵塞处,拐弯处予以指导、疏理;二是要“巧”,在学有困难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其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
4. 建立小组,互助合作学习
联合国曾经提出:“学生应当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读书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用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每个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互相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与组之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这一点在物理探究实验课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体现。比如八年级物理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一课中,体现探究全过程,在实验中要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能力高、中、低、差,这样探究下来效果非常好,每个组员都得到自主学习的机会。
5. 形式多样,培养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几年,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而重要的问题留给成绩较差的同学,在他给出答案时给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从而树立他们的自信心;留给成绩较好的同学一些思考题,体现他们的才能,使他们更加相信自己。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与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
7. 怎样挖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我们所教的每个学生都是一座潜能金矿,作为教师,我们要像挖宝人一样去挖掘、去开发学生的潜能。而每一位学生也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成为学习、生活的强者。那么怎样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呢?作为一种智力资源,学生学习的潜能是多方面的,如果教师能合理地充分有效地开发挖掘,那么每个学生都将是优秀的人才。
一、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高尔基曾经说过:“自学是世界上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可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多么重要。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方式,真正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利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进行自主学习,就是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能获得巨大的教育效益。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就是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提倡探究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要善于抓住契机,克服他们个性中的弱点,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让每个人都得以进步,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最重要的力量,我们在教学中要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真正地成为教育最重要的力量和根本。如果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他们会发现自己比想象中的还要优秀!俗话说得好:“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二、挖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是积极进取的支柱。有了阳光,心才能灿烂;有了这根支柱,学生才能变得积极进取、坚强乐观。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能,对学生来说,教师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无疑是给学生插上了一双高飞的翅膀,点燃了一盏心灵的明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学生为主,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例如学生解出了一道题,或是写出了一篇作文,我们都要给以鼓励的目光、赞赏的语言,因为鼓励能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看到希望。我们相信“彩虹总是在风雨后”,“知识能改变命运、成就未来”,要用多种语言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教师的点滴鼓励哪怕是只言片语,往往能打开一扇心灵之门,让灿烂的阳光射向失落的心,这样接受阳光洗礼的学生又怎能不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有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信心更能激发他们的自信,相对于课本来说,对学生的课堂问答往往可以开放性、多元化处理,不能局限和拘泥于标准答案,因此对每一位同学的答案只要是合情合理的都要充分肯定,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学生心灵的火花光彩四射。如果能这样,又何愁学生不学呢?要让学生去实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给学生一条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有效途径。
三、“赏识”是一剂强心剂
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的心灵是清澈透明的,要用心灵之间的沟通去理解孩子们的所想,尊重学生,对学生多加赞扬和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重学生的优点,激发它,放大它,少责备学生,且关心、鼓励和赏识“后进生”,不让他有自卑感。当他被认可、被尊重的时候,他的爱心、自信心、上进心就会不断地被强化,自尊心也同时得到提升,激活他的潜意识,让他在得到尊重和理解的同时,内心得到满足,自我意识得到挖掘。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多想想你一定能解出这道题”、“你的方法比老师还好”、“哪位同学还有与别人不一样的想法”……这样既激励了学生,又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笑容、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永远美好的回忆。赏识能起到推动学习的作用。对缺点较多的学生,当他们有了一些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虽然这种进步在一般学生中算不了什么,也要及时给予肯定,使后进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促使自尊自爱的需要产生,从“赏识”中学到知识、方法技能,从“赏识”中发现别人的优点,从中学到知识,从“赏识”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赏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赏识”中获取学习的经验,学到知识,在“赏识”中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悟到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鼓励。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的教育,懂得师生之间应该友爱,从而初步学会了爱老师、爱同学、爱他人。
四、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想使学生乐于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常常面对富有挑战性的环境,并尽可能学会独立解决问题,可以提高人的智能。在教学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中进行各种知识比赛,像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乐意去接受新事物,乐意去寻找乐趣,要能正确认识学生的智能和潜能,并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开发自己的各种智能。相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聪明之处;没有人是全能的,
也没有人是无能的。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要有坚定的目标,我们每天都要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我们想到的事情就马上去做,相信自己一定成功。
8. 论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和高中生的关系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意愿,影响高中生主动性的发挥。为此,建立一种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成为一项摆在我们面前重要的任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我们就要以身作则,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的情感、道德、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我们良好的情绪能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良好的品行是高中生亲近教师的理由,我们公平公正地处理事物的态度和作风是高中生尊重教师的原因。所以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关爱每一个高中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二、创设高中生需要的教学情境,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教学情境,我们把教学内容和高中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我们营造的场景反映出来,使高中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思考情境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高中生主动思考,锻炼高中生的思维,提高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要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要学习的教学内容,合理地揣摩高中生的心理需要,创设高中生所需要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高中生的学习自主精神。
三、有效使用教学器材,加强高中生的直观感受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教学语言开展教学的,可是有的时候,仅靠教学语言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特别对物理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因为物理教学充满抽象性,高中生抽象思维还不丰富,对于一些需要抽象思维展开的学习会显得吃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在语言描述上下工夫,还要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目的是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给予高中生直观的感受,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样不仅能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化难为简,降低教学和高中生学习的难度。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利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理模型,帮助高中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可使用适当的教具辅助教学,将枯燥的物理寓于情景之中,促使高中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使高中生主动地获取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