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粒子加速器在那里
中国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
80年代,我国陆续建设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为什么国家要花费如此巨资,建设这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装置呢?
中国科技大学同步辐射加速器实验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从一开始看到身边的各种物质逐渐发展到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直到后来的粒子加速器、电子对撞机等,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十、原子和原子核深层次,每深入一步都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原子核及其核外电子的发现,带动了无线电、半导体、电视、雷达、激光、 X光的发展,而近几十年对原子核的研究,则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要想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要把它打碎。粒子加速器就是用高速粒子去“打碎”被测物质,让正负电子在运动中相撞,可以使物质的微观结构产生最大程度的变化,进而使我们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击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一台可以使正、负两个电子束在同一个环里沿着相反的方向加速,并在指定的地点发生对头碰撞的高能物理实验装置。由于磁场的作用,正负电子进人环后,在电子计算机控制下,沿指定轨道运动,在环内指定区域产生对撞,从而发生高能反应。然后用一台大型粒了探测器,分辨对撞后产生的带电粒千及其衍变产物,把取出的电子信号输人计算机进行处理。它始建于1984年10月7日,1988年10月建成,包括正负电子对撞机、北京谱仪(大型粒子探测器)和北京同步辐射装置。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它的主要性能指标达到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一些性能指标迄今仍然是国际同类装置的最好水平。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重离子加速器,同时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能量最高、可加速的粒子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重离子加速器,是世界上继法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台同类大型回旋加速器,1989年H月投入正式运行,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以创新的物理思想,利用这台加速器成功地合成和研究了10余种新核素。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直线加速器 合肥同步辐射装置主要研究粒子加速器后光谱的结构和变化,从而推知这些粒子的基本性质。它始建于1984年4月,1989年4月26日正式建成,迄今已建成5个实验站,接待了大量国内外用户,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加速器实验室1989年4月提前建成并调试出束。
2. 中国的全球顶尖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来了,我们向暗物质进军
想要成为顶级物理和空间大国,必须得有顶尖的科学手段和技术仪器,其中,对于深空宇宙的探测而言,顶级加速器是必须的工具。
核心天体物理就是 探索 这一奇妙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学科,它主要运用核物理知识和规律阐释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及丰度分布,以及核过程对恒星结构及演化进程的影响。
因为恒星经历着形成、演化、死亡的缓慢过程。这些星体发光发热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热核聚变反应,这不断发生的核过程为自然界所有化学元素提供了赖以生成的土壤。
在深地实验室开展核反应的直接精确测量是国际公认的核天体物理前沿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和中科院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下,该加速器项目旨在依托锦屏山地下实验室,向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最关键的“圣杯”反应发起冲击,为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元素起源提供新的数据。
国际上首次在深地实验室开展慢中子俘获过程关键中子源反应的直接测量,为研究宇宙重元素的产生提供可靠的中子源反应数据;同时,为理解银河系星际空间中大量铝-26的起源做出贡献,取得核天体物理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我国的核天体物理研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开展关键天体物理核反应的精确测量是核天体物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该加速器将为开展天体物理核反应精确测量提供新的顶级平台。
我国的加速器出束后将吸引更多国内外一流的科研团队利用该设施开展物理实验,有望在相关领域做出世界级的研究成果。同时项目形成的高压加速器技术,可应用于离子注入、核材料辐照筛选、材料改性、中子产生等多领域,对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及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中核集团原子能院和中科院近物所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mA,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
深地实验设备要求极其高。就拿发生圣杯反应的关键部件C12靶来说,自然环境下,C12的含量达到99%,但是这样的纯度并不能满足实验的要求。但是实验要求必须达到99.999%以上,10万个C12不能超过一个C13,精度很高。
这是我国核天体物理研究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并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可以将宇宙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
同时,洞内岩体本身的天然放射性也极低。这些为暗物质探测、核天体物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
2014年,我国启动锦屏实验室二期扩建工程,实验室空间从4000立方米跃至30万立方米。依托中科院近代物理所,成功研制紧凑永磁结构的先进ECR离子源,束流强度可以达到10毫安。
中国探测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意大利地下实验室的10倍;原子能院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成功研制BGO探测器阵列,探测效率达到70%,分辨率达到国际同类装置最优水平。
与此同时,原子能院成功研制短间隙加速管,实现强流束高效率传输,并且束流能量的稳定性达到万分之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原子能院研制的大功率靶,靶上功率达到4kW/cm2,完全满足强流束实验要求。
当前,国家已经立项基于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建设“十三五”国家重大 科技 基础设施,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地下实验室,能够容纳更多的深地科学领域实验项目同时开展。
与此同时,我国的原子能院成功研制短间隙加速管,实现强流束高效率传输,并且束流能量的稳定性达到万分之三,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原子能院研制的大功率靶,靶上功率达到4kW/cm2,完全满足强流束实验要求。
核天体物理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我国物理学长程发展规划中将核天体物理列为重要发展领域,而基于深地实验室的天体核反应测量能够提供最基础和精确的实验数据。
“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哲学命题,核天体物理学家则把求解之道寄托在核反应12C(α,γ)16O之上。198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威廉福勒曾表示:人体中绝大部分元素是C和O。
在化学和生物的层面上,我们已经基本上理解了它们。可是在核心物理的层面上, 我们还并不理解这些C和O是怎么产生的。因此,该反应被誉为核天体物理界的“圣杯”,也被称为生命起源的种子。
与此同时,我们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已经发生升空,它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 科技 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也是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我们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它是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顶级装备。
中国在加速器领域突破和成功,标志着中国在暗物质探测和宇宙星空的征途上,助力全人类新 科技 的进步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3. 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有哪些
美国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fermilab),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BNL),美国SCLA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DESY),俄罗斯科学院布德克尔核物理研究所(BINP)
4.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怎么样
能进中科院的都是IQ特别高的,我当年也考中科院高分子材料研究生滑档下来的,题目大多是超纲题。
工作生活前期基本在实验室,后期有成果之后召开发表,刊登在世界着名的科学期刊上,去全国各地高校做演讲,一是获取学术地位,二是赚点生活费。搞科研很辛苦的,特别是前期,有成果就不一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
两年过去了,我现在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高能所的情况我不大了解,中科院的国家经费都不低就对了,现在每个月(硕士)3000-4000左右,不用学费(返还),专心科研。据我所知国内高校几乎没有几个比中科院给的多。
生活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前期就混个二作共同一作啥的,后面有成果了就写论文,半年左右一片,科研狗枯燥乏味,论文都是相互引用,水文章从讲师评职称到教授,所以说为什么中国高校中流传一句话: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博,三流的教授,有那么点意思在里面,不过并不能以偏概全,至少我现在的导师是硕果累累(核聚变等离子体约束行为方向)。
5.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中国从事高能物理研究、先进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研究及开发利用、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其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称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础上组建高能所。截至2014年7月,研究所有职工约14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约1100人;并在广东东莞设有分部,高能所玉泉路园区占地460多亩;下辖7个研究单位,拥有在学研究生470余人、在站博士后50余人。
6. 加速器的中国方面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建成700eV质子静电加速器。1957年前后
中国科学院开始研制电子回旋加速器。 中国科学院高能所2.5MeV质子静电加速器建成。
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建成。
清华大学400keV质子倍压加速器建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实现正负电子对撞。
兰州近代物理研究所用于加速器重离子的分离扇形回旋加速器(HIRFL)建成。 北京谱仪推至对撞点上,开始总体检验,用已获得的巴巴事例进行刻度。北京谱仪开始物理工作。
中国科技大学设计的中国最早起步的同步辐射加速器建成出光,它由200MeV电子直线加速器和800MeV储存环组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正式结束运行。投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第二阶段——新的双环正负电子对撞机储存环的改建工程施工正式开始。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性能将是美国同一类装置的3~7倍,对研究体积为原子核一亿分之一的夸克粒子等基础科研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