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公式中 联立是什么意思(顺便举个例子)
联立就
是把几个等式放在一起,类似于解方程
比如
v^2=2as
(1)
a=f/s
(2)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联立(1)(2),解得.....
Ⅱ 物理的,不知道怎么联立
联立,就是把相关的几个公式都写出来,然后就像解方程组一样去解就OK了。最后得出的就是这几个量的关系式
Ⅲ 高中物理如何联立方程
V1+a1t1= V2+a2t1(a1-a2)t1=(v2-v1)t1=(v2-v1)/(a1-a2)。
公元13世纪,我国数学家又发明了一种列方程的方法——天元术,用“天”、“地”两字表示不同的未知数,可解二元高次联立方程式。元朝朱世杰所着《四元玉鉴》中的四元术,是用天、地、人、物四元表示四元高次方程组。四元术用四元消法解题,条理分明。
每一个方程中都包含着三个未知数,利用消元的原理依次削减方程中未知数的数目,使之减为二个、一个,就可以求得所需的结果。这和现代代数学中通用的方法实质上是一样的。
公元5世纪后,印度数学家才能解一次联立方程式。在西方,公元16世纪后才有讨论一次联立方程式的数学书。至于解高次联立方程式,则更是以后的事情了。
Ⅳ 高三物理中的联力问题,联立不出来,我这样联立为什么出不来要怎样联立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程组合起来,就是联立做方程组。
联立方程式:方程式是数学中很普通的概念。如果方程式含有一个以上的未知数时,就有一个以上的方程式。有几个未知数就须有几个方程式,这样方程式中的各个未知数才能有确定的数值解。这些方程式联合起来组成一组,叫联立方程式。
联立方程式可表示多种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把若干个方程合在一起研究,使其中的未知数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的一组方程。能同时满足方程组中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组的“解”。求出它所有解的过程称为“解方程组”。
(4)物理联立关系是怎么解扩展阅读:
联立方程组的解法:
举例:如解方程组 {3x-y=-2;2y+5x=26
1、代入法:将1式中 y=3x+2 代入2 式得到 6x+4+5x=26 得 x=2 再代入1式得到 3×2+2=y 即 y=8 方程组解为 {x=2, y=8
2、消元法:1式×2+2式得到:6x+5x=-4+26 得 x=2 代入2式得到 2y+10=26 得 y=8
解法很多,基本的是这两种。
Ⅳ 物理学方程联立后怎么解
不要一个量一个量的带,要尽可能的把整式整个带入。还有就是两个方程整个做比或相加减。说的笼统点就是式子看形势。 不过还是要注意上课物理老师解方程的过程。理论就这些,要做到还是要靠用心做题。
就这么多,希望对你有帮助。
Ⅵ 物理公式怎么联立
高考评分是见公式给分,这一点都没错。曾经一个朋友物理什么都不会,考试大题就写公式,结果还得了不少分。还有公式要写书上的原始公式,就是书本上出现的公式,如果要对原始公式进行变化,要在解答中进行说明。如果是几个公式联立得出的公式,要把之前的几个原始公式写上,然后后面写所以什么什么,得出推导公式,推导公式一旦推出,就可以直接用。需要注意的是,计算题公式写完之后,需要分步计算的话,还是要将分步的计算结果写出,忌讳写了一大推公式,然后最后写个答案的那种。
PS:如果需要画图,做辅助线的,也要在图上画出,然后在解答中进行说明,不能直接用。
Ⅶ 求教高中物理解联立方程技巧
高中物理解联立方程技巧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再根据相应的物理规律列出相应的物理方程。一定要明确要求的物理量与已知的物理量有什么关系。
Ⅷ 物理问题,咋联立算
一般用隔离体法,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力表示,服从牛三定律。然后将每个物体独立,受相互作用力以及磁场、电场、重力等作用,分别用运动定律、电磁学公式立方程,得到方程组,联立求解。
Ⅸ 高一物理联立方程组常用方法
比如用正交分解法解题时,我们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到X轴和Y轴,其中X轴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这样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再根据Y轴上的所有力的合成为零列出另一个方程;如果还有滑动摩擦力就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再列一个;这样我们就列出了联立方程组。注意方程组里先用数学或字母表示。
一般来说,联立方程就是根据各个条件列出方程,再用大括号括起来,解方程组就可以了。并且方程列对后,计算过程可以不必写在解题过程中,因为可能中间过程错误而导致失分。
Ⅹ 请问物理这道联立解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先把-umg = ma2解出来,这个只有一个未知数a2
a2 = -5
再代入它下面那个,解a1
a1 = 0.5
然后把f = μN代入最后一个
变成
N + Fsinθ - mg = 0
Fcosθ - μN = ma1
由1 得 Fsinθ = mg - N
由2 得 Fcosθ = ma1 + μN
相除得
tanθ = (mg - N)/(ma1 + μN)
这样解N
3/4 = (1000 - N)/(50 + 0.5N)
150 + 1.5N = 4000 - 4N
5.5N = 3850
N =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