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让学生弄懂物理概念

如何让学生弄懂物理概念

发布时间:2023-02-28 14:28:28

1. 如何全面,准确掌握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

掌握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1、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2、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在每一个物理现象中,存在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把握不住抽象思维的正确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3、教师要引导学生正本溯源,强化概念和规律的认知过程。学生对相关物理问题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并得出结论后,为了强化概念和规律,还得使学生理解所学概念和规律。
4、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要知道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相关物理问题。

2.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

导语: 目前,高中生在学习物理时反映出来很多问题,如要领不清、基础不扎实,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差;知识面狭窄,自学能力差;学习物理知识时,只是浮光掠影、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等。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好物理

一、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物理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重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模型的建立。

首先,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东西抽象出来,将其模型化,并能总结出基本规律。其次,实验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全过程,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思路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另外,在学生学习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时候,要将研究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以帮助指导学生掌握这些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人的一切学习都包含有记忆,记忆是智慧的仓库,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和源泉。物理学科的记忆是物理学科智力活动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习的仓库。没有丰富的物理知识信息储藏库,物理学习活动这座工厂就只有停工待料。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引导自己的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和增强他们的记忆力。

笔者认为指导学生记忆之前,首先要把知识系统化,以便于归类记忆。常听人说:“代数容易几何难,物理、化学学不完。”物理学科的内容相当丰富,但只要稍加总结,就会脉络清晰。把知识系统化之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正确记忆方法。物理需要记忆的知识多,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指出概念或规律的几个关键字或词,组成一句简单话来用缩略记忆法记忆;为防止枯燥记忆,可采用编顺口溜、口诀等形式帮助记忆。

具体有联想法、比较法、规律记忆法、谐音法、歌诀法、观察法、图示法、目标法、因果法、表象法、公式法、类比法、归纳法、复现法等,这些巧妙的记忆方法,都能缩短记忆周期。如此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终生受益”。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物理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养成学生好的预习、复习和认真听课的习惯。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边听边思考;课后要求学生结合听课情况,再次认真阅读课本;及时进行复习和总结,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其次,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层层深入,使学生逐步达到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目的;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物理学的知识结构和一般思维方法。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应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分析思路,而且还要有完整、准确的表达习惯。教学中物理教师要耐心指导,力争让学生都能够达到规范解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

物理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建立起信心,只有具备了坚强的自信心,再难的事情,也能从容面对,冷静解决。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地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学习的自信心。还可以多联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原来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有物理,增加了和物理学科的亲切感,同时也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最终将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当然,还要告诉学生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学好物理决不是一蹴而就的,肯定有困难,肯定受挫折,但要永不言败,增强耐挫力。

五、重视实验,做好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物理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在物理实验中,学生的认知心理得到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手脑并用能力、全面细致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技能都得到发展。在物理实验活动中,要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当好学生实验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并对每一次实验,都应提出明确要求。

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实验的原理及步骤,注意观察,做好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注意做好实验预习的指导外,更要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和实验数据、现象的分析指导;对于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注意动手、动脑,自己解决。

当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通过这样的边实验边思考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发现”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总之,在高中理科中,物理是不太好学的一科。要想让学生学好高中物理,教师就得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记忆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动脑、勤思考、重视实验。这样的话,学好物理也就不难了。

3.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在中学生的物理学习中处于核心地位,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它们是中学物理入门的第一步。如果把中学物理这门科学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高楼大厦的沙石、砖泥和钢筋框架。有经验的物理教师非常重视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物理概念便是基础知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怎样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根据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主要思维障碍(如感性认识不足、思维方法不当等),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建立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有效武器。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教师必须创作一个适应教学要求,能引导和启发学生挖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的物理环境,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必要的感性认识。具体说来,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运用实验来获得感性认识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物理概念“熔化”和“凝固”时,正值寒冷的冬季,我找来一块固态的冰,用酒精灯加温后,让它迅速地融化成一杯水,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熔化,即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并告诉学生熔化的过程需要加温。然后我又将这杯水放在零下10摄氏度的教室外面,十几分钟后,液态的水又变成了冰,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凝固,凝固指的是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这个过程需要降温。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关于“熔化”和“凝固”的感性认识,为更好地理解“熔化”和“凝固”这一物理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现象和事实,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恰当地列举生活中这些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进而创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例如,在教学“光的折射”这一物理概念时,我先给学生讲述了“海市蜃楼”的自然现象,然后让他们回忆将一根筷子斜放在一碗水中时看到的现象,学生进行表述后,我端来一碗水,找来一根筷子当场让学生进行实验,唤起了他们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学生略加思考便明白了:当光从一种介质(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水)时,光路会发生偏折。之后我抓住机会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在头脑中形成物理概念,总结概括出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二、指导学生掌握建立物理概念的方法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在他们获得必要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学中建立概念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形成物理概念。
例如,要使学生深刻理解“密度”这一物理概念,就必须让他们参与实验或亲自动手做实验,教师要指导他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总结,抓住主要因素,概括出“密度”这一物理概念的涵义,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是这样做的:1.找来形状完全相同的已经喷了银白色漆的两个水龙头,让学生用手掂一掂它们的重量。2.让学生用天平秤出两个水龙头的质量,并分别记录下来。3.用盛有水的量筒测量一下两个水龙头的体积(经过测量,两个水龙头的体积相等。)4.让学生用水龙头的质量除以水龙头的体积,得出了两个不同的数据。5.让学生对两个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然后和物理课本上的“常见固体的密度表”进行对照。6.学生明白了两个水龙头一个是铜制的,一个是铝制的。7.在学生兴高采烈时,提出“密度”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叫做组成物体的这种物质的密度。
三、指导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物理学习的目的也不例外,所以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运用其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会运用物理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自然会进一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纠正自己先前对物理概念理解的偏差,完善自己对物理概念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力的含义。如1.手提水桶;2.马拉车;3.脚踢足球;4.磁铁吸引铁块等,然后指导学生对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使学生明确: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又如,根据斜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怎样利用一块木板,将一个重200斤的油桶移到大卡车上”,如果条件可以,可以让学生观看工厂工人根据斜面原理,利用木板将油桶滚到大卡车上的视频,进而让他们明白工厂工人是根据斜面原理使重物搬运到卡车上的,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斜面可以省力的物理原理。
由于物理概念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教学时必须要注意物理概念教学上的阶段性。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分成领会、运用、完善、扩展四个阶段。在以上四个阶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同化和顺应,把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尽可能将所学的物理概念及相关的物理知识系统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有助于他们对物理概念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4. 浅谈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物理事实,它是由实践得来的感性认识而上升成的理论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指导实践,并予以检验和深化。若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若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若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用多种方法,形成物理概念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的方法与物理教学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前者是物理学家寻觅直接经验,后者是学生在教材、教师的安排、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间接知识。所以物理教学不可能像物理学家创立概念、发现定律那样亲身经历、事事实验。这就是说,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就可能因无法通过实验,而只能采用其它方法。
1、类比方法:如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电场类比磁场等。
2、比较思维:如比较电场与重力场,从而讲清电场概念。
3、演绎推理:如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推导出洛仑兹力公式等等。
4、比喻方法:如用地势降落的陡度比喻电势降落的陡度,使“电势降落的陡度”这一概念一目了然。
5、理想化思维:在物理学中,实际研究对象和它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复杂,决定的因素和受约束的条件很多,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考虑一切因素和条件,那么必然会使问题复杂化而无法研究。为了方便研究,暂时抛开次要的或非本质的因素,割断事物的某些联系,保留实际对象的某些主要性质和主要条件,加以概括,这种形成概念的方法,就称为理想化思维。物理学中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学如果不采用适当的物理模型,那么就很难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一个物理模型胜过无数个事实。
二、帮助学生深化物理概念
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在用它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深刻,内容也会更丰富,且易于巩固。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应用于实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出物理概念的价值与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知识不在抽象、难懂。
三、作概念图,建构网络
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如果把所学的概念纳入一个网络,就不容易遗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也更容易快速检索出所需的概念。在概念网络中激活任意一个网点,都将引出相关的联想。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包括概念、分支和层次、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语、例子等几部分。概念图的制作可以用纸和笔,还可用专门的绘图软件。
虽然概念图的制作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但要制作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罗列出尽可能多的概念; 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 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 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促进新旧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网络;随着知识的积累,网络的编织将更加完整。
另外,概念图的形成是学生经历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这既是原有思维的呈现,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当用概念图把知识展示出来时,知识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时很容易产生新想法。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横向思维,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
实践证明,制作概念图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为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开启了一扇门。
四、重视物理概念比较法教学,提高学生概念应用能力
物理概念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矢量和标量,状态量和过程量,特性量和属性量等。掌握了概念的种类后,学生对概念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概念的种类是概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讲得不清、不透彻就会影响学生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加速度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人们为了研究运动规律的需要,通过对运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将加速度和速度两个概念用比较法进行分析。此外,提醒学生要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增量的联系与区别: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速度增量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跟速度的方向一致;负加速度不一定就是匀减速运动,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规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5. 请问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如何帮助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内容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建立理想模型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有利于建立并理解概念。注重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理解概念。字斟句酌,由表及里。运用对比,抓住关键。多做练习,借助事例,帮助理解。注意共性,触类旁通,注意归纳。
关键词:物理概念,建立理想模型,多做练习,注意共性
引言: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体系的基本组成要素。若要把物理知识的体系当成一个网络系统,一个物理概念就是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它的内涵是人对相关事物本质属性认识的高度概括。因为概念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过程中由量的积累到质的突变,是人类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所以,学习、理解概念的过程,就是应用科学思维的方法,开发思维潜能、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判断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最基本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真正理解所学概念的内涵,了解它的外延。
物理概念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物性概念,这是直接反应事物,物质特性的概念,如质点、绝缘体、电场等,对于它们,大凡是通过定性语言表述,阐述它是什么。另一类是理性概念,是用以反映事物(含过程、现象)原理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如力、能、电场强度、电容等。这中间有定性、定量两种。对于定性的,只需定性说明它是什么,如惯性、干涉等,对于定量的就既要说明它是什么,又要说明它等于什么,如功、电势等。
中学生常常觉得物理概念抽象、难学,这主要是对物理概念没有真正理解的缘故。因而在解决问题时对物理概念常常是死记硬背,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针对上述问题,学生在理解物理概念时应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一、建立理想模型能形象地描述物理现象,有利于建立并理解概念
所谓“理想模型”,就是为了便于抓住事物本质,解决问题,而对事物取于干、去其蔓叶后建立的抽象模型。任何物理现象的过程大都是复杂的,要描述它们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某种情况下,排除次要因素,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把具体的事物抽象化,用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来代替实际研究对象,并简化有关的过程,以便从理论上去研究它,就能形象的描述物理现象,建立概念。例如:对于物体下落的运动,最初在人们头脑中只是一副零乱的画面:大雨倾盆、砂石飞落……再认真地观察有关的现象或作实验,头脑中的画面就更加简洁,雨滴、沙石都是一个式样地越来越快地垂直下落,他们都成了没有个性的“物体”,在此种情况下可把这些物体看作只有质量而无形状、大小的几何点。这种物体模型称为“质点”。进而,我们略去空气阻力对“物体”下落运动的阻碍作用,统一认定它们运动的初速度皆为零,这样头脑就建立了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在实验或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对物理事实是一种近似的然而又是突出本质的描写。这样,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理解可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较好的手段和方法。
(一)、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
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广泛应用。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现象、事实及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增进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基础知识则是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1]对于物理概念,一般都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物理基础知识教学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纲中这些关于物理概念的精辟论述,应作为搞好物理概念教学的指南。切实掌握“双基”,就是要特别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而牢固地掌握。如果学习者对“双基”的理解是不确切的,那么在迁移的过程也会产生错误。如果学习者只是把“双基” 死背下来,即使是背得烂熟,但并没有理解,那么对于产生正迁移来讲也不会有多大意义。切实掌握“双基”,还要特别重视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所谓知识结构,是基本概念与概念、概念与原理、原理与原理之间形成的各种联系,它概括化的程度更高,比个别的、孤立存在的知识和技能更具有普遍意义,因而实现学习正迁移的可能性更大。[1]
根据大纲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分析教材中出现概念的目的性和科学性。必须明确:物理学中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概念?概念是怎样被科学的表述出来的?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具体的说应认真钻研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弄清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物理事实(包括实验事实),即弄清物理概念的依据。第二,要明确这些物理事实提出了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即明确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第三,研究中采用什么手段和方法。第四,对概念的意义要逐字逐句的推敲,从而全面准确的弄清它的物理意义,特别要明确概念的适用条件。对其中物理量的定义式、单位等也要有所掌握。第五,弄清关系密切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明确教材中的地位,它是否为重点、难点或关键。
通过钻研教材要明确某个物理概念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做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处理好重点。这样,物理概念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动直观地引入概念
概念引入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工作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对正确理解和掌握要领有着直接影响。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引入概念时也应依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应首先举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例。如:①手提水桶;②马拉车;③脚踢足球;④磁铁吸引铁块等。然后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手和水桶;马和车;脚和足球;磁铁和铁块。更应清楚两个孤立的物体之间并非一定有力存在,这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
二、注重创设情境,在体验中理解概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物理,体验物理的乐趣。对于偏好独自学习、不善交际的学生,教师应鼓励其积极投入小组学习活动,多开展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及表达训练。[2]如果这样做到,学生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他会自发的去学,去理解。例如:在帮助学生理解超重、失重,这两个概念时提前准备磅秤,在上课时首先提出:人站在磅秤上,在下蹲过程中,磅秤的示数是否有变化,如果变化结果如何?反之,结果又将如何?先让学生猜想,然后亲自去实践,从事实中得出超重和失重的概念。构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要素中,教师(或教师的活动)和学生(或学生的活动)是最基本和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就是为学生组织的,没有学生,教学活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和可能;有了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不然就只能算一种“自学”。在教学这一系统中,教师凭借环境提供的条件与资源,以教材为文化媒介,与学生进行着最广泛的社会性相互作用,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3]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体验,尽可能地通过自身的活动去汲取知识,理解概念。
(一)、揭示概念的本质理解概念
物理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才能牢固的掌握概念。而要使学生理解概念,就必须使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直观材料是形成概念的基础,但概念不能从直观材料中直接得出。必须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把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飞跃,是使学生形成概念的关键一步。为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启动学生的思维。在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归纳等多种,只有引导学生的正确思维,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全面的掌握概念。
(二)、抓区别找联系深化概念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必须注重要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一些类似的有关概念进行同中求异,异中见同,反复深化概念。
例如:“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就要对两个概念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区别和联系。使学生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或者说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越快,或者说位置变化的越快。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表示速度变化的越快。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和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大小决定于位移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而加速度决定于速度的变化的大小和发生变化所用的时间,而不决定于速度的大小和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而加速度的方向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跟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增大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减小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通过上述比较,就可以使学生对“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概念有比较深刻理解。
三、字斟句酌,由表及里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物理概念的字面内容能显示出其基本的物理意义。例如:电磁振荡,电-电场,磁-磁场,振荡-振荡周期性的变化,串起来就是电场与磁场的反复交替变化,这就是电磁振荡的物理内涵。又如,电-电流,阻-阻碍,串起来就是对电流的阻碍。不过要提醒大家注意:有些概念是字同义不同。如上述两概念中“电”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在咬“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如“匀速圆周运动”,初学时许多学生看见前面“匀速”两字,就认为其速度是不变的,其实这里的“匀速”不是指速度不变,而是指速率不变,但其速度的方向是变化的,因而速度这个矢量也是变化的。因此,在学习此类概念时应整体认识概念,从

阅读全文

与如何让学生弄懂物理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5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9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7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9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3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5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9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2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