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原理有哪些
物理原理有:
一、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简称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687年,在巨着《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就是其中一条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构成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
泡利不相容原理又称泡利原理、不相容原理,是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指出:在费米子组成的系统中,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粒子处于完全相同的状态。在原子中完全确定一个电子的状态需要四个量子数。
所以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原子中就表现为: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或者说在轨道量子数m,l,n确定的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而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这成为电子在核外排布形成周期性从而解释元素周期表的准则之一。
三、测不准原理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是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
此外,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四、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是艾萨克·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上发表的。牛顿的普适的万有引力定律表示如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五、惯性定理
惯性定律即牛顿第一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r Law of
Inertia),它的发现者是牛顿。惯性定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将永远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网络—泡利不相容原理
网络—测不准原理
网络—万有引力定律
网络—惯性定理
Ⅱ 初中物理学了哪些原理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 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 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且 ρ物G物 且 ρ物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 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 W的单位:焦耳; t的单位:秒. 八、光 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 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 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U=2f时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光路图 应用 u>2f f。
Ⅲ 请问,物理上常说的 四大基本理论是什么
四大基本理论分别对应:力,热,光,电.对应的学科就是理论物理基础:理论力学,热力学统计,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这四门统称为四大力学,是你进入物理领域的最最基本的课程.
几大定理就不清楚了,因为太多了,不过每门课确实都有自己学科的代表公式.
比如:牛顿力学的
f
=
ma,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理论力学的拉格朗日方程,电动力学的麦克斯韦方程,热力学统计里的热力学三定律,量子场论qed中的dirac方程等.
Ⅳ 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什么
以上说的没错,我是学物理的。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基础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主要是爱因斯坦提出的;量子力学的建立是近代量子论成熟的标志。二者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Ⅳ 物理学基础是什么
牛顿力学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大爆炸原理,能量传动,震动,物体运动方式,速度,电磁学等等。
Ⅵ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近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是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则是用化学方法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它已失去了原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性质。
具体起源:
18世纪末,在化学领域里,人们发现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系列可确切描述的规律。这为原子理论成为一个科学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来解释化学中的现象。而有关原子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分子运动论角度解释布朗运动,并得到实验验证后,才真正得到肯定答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物理学家通过一系列与电磁学和放射性有关的实验发现,原本认为“不可分割”的原子实际上是由一系列的亚原子粒子构成的,而这些粒子可以各自独立存在。
Ⅶ 杠杆原理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是什么
杠杆原理的物理学基本原理是什么?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式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来源于《论平面图形的平衡》。
Ⅷ 物理学三大基本定律是什么
1、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于1756年最早发现的。拉瓦锡通过大量的定量试验,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称物质不灭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2、电荷守恒定律
在物理学里,电荷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electric charge)是一种关于电荷的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有两种版本,“弱版电荷守恒定律”(又称为“全域电荷守恒定律”)与“强版电荷守恒定律”(又称为“局域电荷守恒定律”)。弱版电荷守恒定律表明,整个宇宙的 总电荷量保持不变,不会随着时间的演进而改变。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energy conservation law)即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孤立)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其中总能量一般说来已不再只是动能与势能之和,而是静止能量(固有能量)、动能、势能三者的总量 。
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8)物理学基础原理是什么扩展阅读
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²之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
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8.9×10^-8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从实用观点来看,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1000g铀235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与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g,和原来1000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