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怎么得到物理定律

怎么得到物理定律

发布时间:2023-03-21 13:54:21

① 怎样做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

请采纳!
一、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二、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U/R、E=F/q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四、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五、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

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六、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系等一系列逻辑方法,推出一般性猜想或假说,然后再运用演绎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直至最后得到物理学的普遍性结论。比较法返回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辩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

七、类比法

类比是由一种物理现象,想象到另一种物理现象,并对两种物理现象进行比较,由已知物理现象的规律去推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规律,或解决另一种物理现象中的问题的思维方法,类比不但可以在物理知识系统内部进行,还可以将许多物理知识与其他知识如数学知识、化学知识、哲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类比,常能起到点化疑难、开拓思路的作用。

八、假设推理法

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内容:

1、物理过程假设

2、物理线路假设

3、推理过程假设

4、临界状态假设

5、矢量方向假设。

② 在我们学过的物理定理中什么定律是用实验推理法得到

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条件是“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物体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可见此实验条件无法实现;
故实验结论无法由日常经验得出,更不能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而得出的.
故选:A.

③ 物理定律是怎么产生的

物理定律,大多数是通过人为打造的实验室产生的,也有是从天然打造的大自然的实验室产生的。这里关键是实验二字,即物理定律不论来自什么实验室,都是经过千锤百炼提取精华,才产生物理定律的。

④ 物理学定律是怎样得出来的

定律是为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毕中宏手册的客观规律的论断。
物理学定律也不例外,实验既可得出定律,也可验证定律。物理学定律是在实验和实培前践中来证明它的正确性的。

⑤ 物理定律

通过实验归纳法发现的物理规律,一般叫物理定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库仑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反射定律等等。物理定律具有局限性,这是由于物理规律总是在一定范围内发现的或在一定条件下推理得到的,如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适用的定律,但是动量守恒是有条件的,就是研究对象所受合外力必须为零。这就是它的局限性。

大多数物理定律都是用数学语言表示,也有一部分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牛顿第一定律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有人说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因此也可用公式表示。这种说法不对,牛顿第一定律是独立于而不是从属于牛顿第二定律的。楞次定律也是用语言文字叙述的。有人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负号就是楞次定律。这也是不对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负号的物理意义可用楞次定律来说明,但一个负号不能代替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本身也是独立的。

⑥ 物理学家是通过什么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

一、控制变量法:通过固定某几个因素转化为多个单因素影响某一量大小的问题。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3、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5、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6、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7、探索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
8、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9、研究焦耳定律。
二、等效法:将一个物理量,一种物理装置或一个物理状态(过程),用另一个相应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在研究物体受几力时,引入合力。
2、曹冲称象。
3、在研究多个用电器组成的电路中,引入总电阻。
三、模型法:以理想化的办法再现原型的本质联系和内在特性的一种简化模型。
1、在研究光学时,引入“光线”概念。
2、在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对磁场进行描述。
3、理想电表。
四、转换法(间接推断法)
累积法:把不能观察到的效应(现象)通过自身的积累成为可观测的宏观物或宏观效应。
1、用压紧铅柱的方法来显示分子面的引力作用。
2、在研究分子运动时,利用扩散现象来研究。
3、根据电流所产生的效应认识电流。
4、根据磁铁产生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五、类比法: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的一种逻辑方法。
1、水压--电压
2、抽水机提供水压类似电源提供电压。
3、用速度的定义公式引入压强公式。
六、比较法: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一种逻辑方法。
1、研究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2、比较电压表与电流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3、比较电动机与发电机的结构和原理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4、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七、归纳法:从一系列个别现象的判断概括出一般性判断的逻辑的方法。
1、从气、液、固的扩散实现现象,得出结论: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作无规则的运动。
2、物理学中的实验规律(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等)几乎都用了此法。

⑦ 怎么发现物理规律的

提出疑问,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果,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说明学习物理,要仔细观察。善于动手。

着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时,对摆动规律的探究,是第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有一次他发现教堂上的吊灯因为风吹而不停地摆动。尽管吊灯的摆动幅度越来越小,但每一次摆动的时间似乎相等。

(7)怎么得到物理定律扩展阅读: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即摆动周期)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原理”。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如果让两个长度相等的摆中的一个开始摆动,就可以看到除了那个同此摆有相同频率的摆以外,其他的摆基本不动。就共振而言,一个摆开始摆动,那么此时激励它的那个摆的摆动就会慢下来,直至停止不动。之后要恢复其摆动宏毕,就要以第二个摆为代价,并借助一个摆同另一个摆的机械能相互交替传递来达到。睁团

⑧ 找物理定律

玻意耳定律图象:在p-V图中是双曲线。由pV=nRT知,T越大,pV值越大,等温线越远离原点。在p—1/V图中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由pV=nRT得:p=(nRT)/V,T越大,斜率越大。

(2)查理定律:在p-t图中是通过t轴上的-273℃的直线。在p-T图中是通过森信原点的直线,由pV=nRT得:p=nRT/V,可见,体积V大时图线的斜率小。

(3)盖·吕萨克定律:在V-t图中是通过t轴上的-273℃的直线。V-T图中是通过原点的直线。由pV=nRT得:V=nRT/p,可见,压强大时图线的斜率小。

玻意耳定律
开放分类: 物理、定律、气体、理工

Boyle law

是关于气体体积随压强变化的规律。近代实验科学刚兴起时,人类首先研究的是周围的空气。英国的玻意耳也是在这时候开始他们的气体研究的。

1659年,他了解到盖利克的神奇的抽气泵之后,决心设计出更好的抽气机。他与年轻的助手胡克制造出了精密的抽气机,波意耳用这种抽气机做了一系列关于空气压力和稀薄空气中的现象的实验,并于1660年出版了《关于空气弹性及其效应的物理、力学新实验》一书。在该书中他叙友谊赛了实验结果:在排气泵容器中气压计水银柱下降;在真空中虹吸作用失效;压力降低时沸点降低在抽成真空的容器中动物(蜜蜂、鼠、鳝鱼等)不能维持生命,钟表不能传出嘀嗒声等等。这在今天看来是非常普遍的常识,但在当时却很新鲜。在这本书中,玻意耳提出了对气体“弹性”的两种可能解释。一种认为把气体微粒看成是许多细小弹性游丝;另一种认为微粒在热的扰动下不断作旋涡运动,由这种运动引起弹性。但书出版后却得到荷兰的以研究科学为名的教会神父利努斯的攻击。利努斯不相信关于存在真空的说法,他认为空气的重量和弹性不能够大到足以承受托里拆利管中的29英寸水银柱的重量,并与之均衡。他说气压表中的水银柱是由某种特殊的无形的线悬挂住的,这无形的线就在管子的上端。他甚至要求在将玻璃管理上端封口时用手摸一摸,企图找出这根无形的线。为了反驳这一无端的批评,玻意耳发表了《关于空气的弹力和重量学说的答辩》,并决定重新做实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得感谢这位利努斯神父,如果没有这一荒谬的批评,玻意耳也许永远不会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定律。玻意耳把一根长玻璃管弯成二臂和短不等的U形管(虹吸管),把短的一臂上端封住,附上标尺,然后把水银一点一点灌入管内,使水银在玻璃管两边相等,记下刻度。再灌进水银肝至封闭的一边的空气食糖压缩到原来的一半,玻意耳发现此时管子长臂中的水银比另一臂高出29英寸。这说明“当空气的密度啬到约为原来的两倍时,它的弹性也增加两倍”。但这根玻璃管偶然被打碎了,玻意耳又重新作了一根更长的管子,约有8英尺高。由于在室内用太长了,因此只能在二层楼的楼梯里用绳子吊起来作实验。他使密封空气的压力在1-英寸到117-英寸高银柱之间变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做了40多次实验,每一次都把观察值与按设想“温度一定时,压力与膨胀成反比的假设”应得的值作比较,发现两者非常相符合,从而得到了历史上除运动现象之外的又一个度量的自然规律。

1666年,玻意耳发表了《流体静力学佯谬》一文,有力地驳斥了那种轻的流体不能对重的流体施加压力的传统偏见,得出了气体的体积与压强成反比的关系,这就是正玻意耳气体定律的最初发表形式,它为分子运动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一个世纪以后,法国人查理和盖一吕萨克建立了更全面的定量规律。

实验表明,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成反比。
这个结论渗巧是英国科学家玻意耳(1627-1691)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1620-1684)各自通过实验发现的,叫做玻意耳定律。

查理定律(Charles law)

法国科学家查理(1746--1823)通过实验发现。查理定律指出,一定质量的气体,当其体积一定时,它的压强与此喊轮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即

P1/P2=T1/T2 或pt=P′0(1+t/273)

式中P′0为0℃时气体的压强,t为摄氏温度。

气体的压强p和温度很容易用压强计和温度计测定。若实验测得P-T图线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或P-t图线为直线,且与t轴交于-273℃处,则定律被验证。

盖·吕萨克定律
开放分类: 物理学

盖·吕萨克定律(Gay-Lussac's Law)的表述: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压强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由PV/T=C可知;当P一定时,V/T=C/P=C3 (恒量).此关系最初是法国科学家盖·吕萨克研究气体膨胀时得到的实验定律.

另外一种表述为: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保持压强不变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增加(或减小)的体积等于它在0℃时体积的1/273 。
同时由第二种表述外推的话,既可得出绝对零度是 -273.15℃

⑨ 物理规律教学中有哪些科学方法07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响它的多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将除了这个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其保持不变,再比较、研究该物理量与该因素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然后再综合起来得出规律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整个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例如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关于探究声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就开始渗透控制变量的思想。因为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是传声的介质,我们逐一研究它们分别可以传声时,就必须控制其它两个因素。在进行该实验时恰当地点拨,提出:“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听到的敲击声为什么就能认为是桌子传来而不是空气传来的?”分析比较,使学生体验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接着的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等因素的实验中,把控制变量的思想对学生给予简要的介绍,就会使学生逐步领悟到控制变量法的实质要领,为以后的探究实验作好方法上的准备。 在初中物理中,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压强的大小的因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影响电功、电热大小的因素;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影响磁场对通电导体力的大小的因素等等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因两者在成像特征上有共同之处,容易使学生接受,而玻璃板又是透明的,能通过它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便于研究像的特点,揭示出规律。我们在学习中,在亲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要进行方法的总结,在以后遇到有关的实验设计时,就会自觉地加以运用。比如在学习伏安法测电阻之后,要求设计一个实验,在上述实验中缺少电压表或电流表,其它器材不变,另有一个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用,要求测出未知电阻,应该怎么办?学生就可以用等效替代的思想进行设计了。
三、转换法
有的物理量不便于直接测量,有的物理现象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转换为容易测量到与之相等或与之相关联的物理现象,从而获得结论的方法。譬如,在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和比较,而我们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哪个电阻放热多。教学时不妨设计一问:为什么研究电热与电阻大小的关系时,还用到似乎与实验无关的煤油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小结出该实验中煤油的作用的基础上,进而再问:该实验能否不用煤油而改用其它方式来观察电阻通电后的发热情况?这样促使学生思维得以发散,转换的思维方法得到训练,设计实验的能力也随着提高了。 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有关系的实验中,用乒乓球的振动放大和转换音叉的振动;利用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等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利用磁场的吸铁性来研究磁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等,都运用了转换法的思想。
四、类比法
类比法是一种推理方法。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问题说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借助于一个比较熟悉的对象的某些特征,去理解和掌握另一个有相似性的对象的某些特征。
如:用水波类比声波;用水路来类比电路;在研究电压的作用时,借助于看得见而学生比较熟悉的“水压形成水流”的实验作类比,来揭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又比如在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中,为准确记忆通电螺线管的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关系,以紧握的右拳头类比为螺线管,四指为线圈并指向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北极。这样形象直观很容易被学生理解记忆牢固。当然,这里还可以用其他方式来类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找到更符合学生实际的类比方法。
五、图象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在其他的实验中,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采用图象来处理数据。例如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中,把各点作为横轴、电流为纵轴,作出的图象为水平直线,很直观表示出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的规律。这样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等实验中都运用到图象法。这样把数形结合、图形与文字结合起来处理数据、描述物理规律,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六、理想化方法
理想化方法是指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想象建立模型和进行实验的一种科学方法。可分为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实验。
理想化模型就是指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研究对象的一些次要因素舍去,抓住主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去再现原形的本质的东西,构成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杠杆在使用时,由于受到力的作用,都会引起或多或少的形变,然而在研究中把此时的形变忽略不计,这里我们就把杠杆经过理想化的处理,认为它无形变,视为一个硬棒,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时不被细枝末节的因素影响,顺利地得出杠杆平衡原理。
理想化实验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方法。它既要以实验事实作基础,但又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结论。比如,我们在探究空气能传声的实验中,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于是我们推理得出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即真空),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从而得出空气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里采用的方法就是理想化,因为无论怎样抽气是不可能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完的。又如牛顿第一定律就是理想化实验得出的一条重要物理规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很好地渗透这一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比值定义法
比值定义法,就是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电阻等等
比值法适用于物质属性或特征、物体运动特征的定义。由于它们在与外界接触作用时会显示出一些性质,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利用外界因素来表示其特征的间接方式,往往借助实验寻求一个只与物质或物体的某种属性特征有关的两个或多个可以测量的物理量的比值,就能确定一个表征此种属性特征的新物理量。应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往往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客观上需要,二是间接反映特征属性的的两个物理量可测,三是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必须是一个定值。 八、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 从一般性较小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较大的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物理概念、定律及规律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⑩ 请问物理定律是怎么发现的,比如库伦定律F=K(Q1Q2/R)是由实验结果的得出的话,那他不怕误差么

这个只是理想状态下的公式,要实际应用起来有修正公式,要考虑外界种种情况对他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怎么得到物理定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