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21世纪nobel奖物理奖占多少

21世纪nobel奖物理奖占多少

发布时间:2022-01-21 10:48:14

‘壹’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到底获得了多少奖金

趣味探索讯 在科学中,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直颁发给对科学贡献巨大的科学家,每年10月揭晓。2017年10月,雷纳·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三位科学家首次通过LIGO激光干涉仪探测到引力波,从而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18年10月,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阿瑟·阿斯金、热拉尔·穆鲁和唐娜·斯特里克兰三位科学家,因他们在激光物理学领域有突破性发明。奖金9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0万人民币)。


皮布尔斯还开发出一些模拟软件工具来向我们解释宇宙是如何形成的,模拟展示了宇宙大爆炸一百万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事情,宇宙的快速膨胀,膨胀期间的微小量子波动,物质的“展开”和“团块”化,以及无数星系的诞生。这些“团块”以及暗物质完美地解释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大小,形状和分布。

‘贰’ NOBEL奖的奖金是多少啊

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创立于1901年,它是根据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 的遗嘱以其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他不仅从事理论研究,而且进行工业实践。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逝世的前一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了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了《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杰出的环境成就获得者。该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首次颁发。 诺贝尔遗嘱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于建行300周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出资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奖(全称为“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伯恩德·诺贝尔经济科学奖金”,亦称“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人。该奖于1969年开始与其他5个奖项同时颁发。

1990年诺贝尔的一位重侄孙克劳斯·诺贝尔又提出增设诺贝尔地球奖,授予全世界为保护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士。这项被称为绿色诺贝尔奖的“联合国——地球是一体”奖于199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之际由“地球是一体”协会在联合国的赞助下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其中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20世纪60年代约为7.5万美元,80年代约为22万美元,90年代达到100万美元左右。2001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95万美元)。2005年每项贝尔奖奖金金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诺贝尔遗产到底有多少钱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定在1500人至1800人之间,其中男士要穿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晚礼服,仪式中所用的鲜花从世界各地空运而来,以表示对知识的尊重。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根据诺贝尔遗嘱,在评选的整个过程中,获奖人不受任何国籍、民族、意识形态和宗教的影响,评选的唯一标准是成就的大小。但也有人指出,诺贝尔奖特别是和平奖在评选过程中有时仍受政治等因素影响。

诺贝尔奖评选的全过程都是保密的,而且没有复议。在发表最后结果时,也只有获奖人的姓名和简要理由。有关评选的记录和候选人材料等,50年内都不得向外界公开。即使过了这一时限,也仅供研究诺贝尔奖的专业人员查阅。诺贝尔奖各颁奖机构都极为强调其严格的独立性。即便是瑞典和挪威政府,对评选结果也不能施加任何影响。 诺贝尔奖的纰漏

2003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音乐厅内,物理学奖得主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左)接受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颁奖。新华社/法新

遵照诺贝尔遗嘱,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瑞典皇家卡罗林医学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出。1968年又增设了经济学奖,奖金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委托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负责评定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首建于1786年,是以维护和发展瑞典文学和文字为宗旨的国家学院。18名终身院士组成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四公开宣布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根据古老的传统,退出文学院的院士名额将不添加,只有在现任院士去世后才增添新的院士。2005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克努茨·安隆德教授在当日出版的《瑞典日报》上撰文宣布退出瑞典文学院,原因是他对文学奖评委会2004年评选奥地利女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不满。

诺贝尔奖的每个授奖单位设有一个由5人组成的委员会负责评选工作,这个委员会三年一届。其评选过程和原则为:

——评选过程的第一步是推荐候选人。推荐者必须有一定资格,他们必须是:前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奖评委会委员、特别指定的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评委会特邀教授、有代表性的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奖)、某些国际性会议和组织的成员(和平奖)、各国议会议员和内阁成员(和平奖)。任何人都不能推荐自己为获奖者。瑞典和挪威政府无权干涉诺贝尔奖的评选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对被推荐的候选人。推荐候选人工作在每年2月1日前结束,9月份左右推荐人把推荐报告递交有关评选机构。评选委员会在对候选人的成就进行讨论后,于10月中旬公布评选结果。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都是秘密进行的。

2004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的候选人。通常每年推荐的候选人有1000—2000人。

——2月1日起,各项诺贝尔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到9月份时,各领域的获奖人已基本内定,然后由评委会召开大会正式决定。

——10月的第二个星期里,选出本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选举结果揭晓,立即通知获奖者。

——12月10日是诺贝尔逝世纪念日,这天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和平奖)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在瑞典,由国王为获奖者授奖。

‘叁’ 现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有多少钱

诺贝尔奖的奖金总是以瑞典的货币瑞典克朗颁发,每年的奖金金额视诺贝尔基金的投资收益诺贝尔奖而定,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每单项的奖金为15万瑞典克朗,当时相当于瑞典一个教授工作20年的薪金。

2013年恩格勒特和希格斯平分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0万美元)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

‘肆’ 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是多少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的奖金。

‘伍’ 现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有多少人(注意只是物理学奖)

从1901年开始的全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和获奖理由

发信站: 一塌糊涂 BBS (Fri Jul 23 16:51:55 2004), 本站(ytht.net)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AF%BA%E8%B4%9D%E5%B0%94%E7%89%A9%E7%90%86%E5%AD%A6%E5%A5%96

从1901年开始的全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名单和获奖理由:
1901年
伦琴(德国)
发现X射线
1902年
洛伦兹(荷兰)
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
1903年
贝克勒尔(法国)
发现天然放射性
皮埃尔·居里(法国)、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人)
发现并研究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1904年
瑞利(英国)
气体密度的研究和发现氩
1905年
伦纳德(德国)
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
1906年
汤姆森(英国)
对气体放电理论和实验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并发现电子
1907年
迈克尔逊(美国)
发明光学干涉仪并使用其进行光谱学和基本度量学研究
1908年
李普曼(法国)
发明彩色照相干涉法(即李普曼干涉定律)
1909年
马克尼(意大利)、布劳恩(德国)
发明和改进无线电报
理查森(英国)
从事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理查森定律
1910年
范德瓦尔斯(荷兰)
关于气态和液态方程的研究
1911年
维恩(德国)
发现热辐射定律
1912年
达伦(瑞典)
发明可用于同燃点航标、浮标气体蓄电池联合使用的自动调节装置
1913年
昂内斯(荷兰)
关于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和制成液态氦
1914年
劳厄(德国)
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1915年
W·H·布拉格、W·L·布拉格(英国)
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
1916年
未颁奖
1917年
巴克拉(英国)
发现元素的次级X辐射特性
1918年
普朗克(德国)
对确立量子论作出巨大贡献
1919年
斯塔克(德国)
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光谱线的分裂现象
1920年
纪尧姆(瑞士)
发现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及其在精密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1921年
爱因斯坦(德国)
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
1922年
玻尔(丹麦)
关于原子结构以及原子辐射的研究
1923年
密立根(美国)
关于基本电荷的研究以及验证光电效应
1924年
西格巴恩(瑞典)
发现X射线中的光谱线
1925年
弗兰克、赫兹(德国)
发现原子和电子的碰撞规律
1926年
佩兰(法国)
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
1927年
康普顿(美国)
发现康普顿效应
威尔逊(英国)
发明了云雾室,能显示出电子穿过空气的径迹
1928年
理查森(英国)
研究热离子现象,并提出理查森定律
1929年
德布罗意(法国)
发现电子的波动性
1930年
拉曼(印度)
研究光散射并发现拉曼效应
1931年
未颁奖
1932年
海森堡(德国)
在量子力学方面的贡献
1933年
薛定谔(奥地利)
创立波动力学理论
狄拉克(英国)
提出狄拉克方程和空穴理论
1934年
未颁奖
1935年
乍得威克(英国)
发现中子
1936年
赫斯(奥地利)
发现宇宙射线
安德森(美国)
发现正电子
1937年
戴维森(美国)、汤姆森(英国)
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现象
1938年
费米(意大利)
发现由中子照射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并用慢中子实现核反应
1939年
劳伦斯(美国)
发明回旋加速器,并获得人工放射性元素
1940年
未颁奖
1941年
未颁奖
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斯特恩(美国)
开发分子束方法和测量质子磁矩
1944年
拉比(美国)
发明核磁共振法
1945年
泡利(奥地利)
发现泡利不相容原理
1946年
布里奇曼(美国)
发明获得强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
1947年
阿普尔顿(英国)
高层大气物理性质的研究,发现阿普顿层(电离层)
1948年
布莱克特(英国)
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
1949年
汤川秀树(日本)
提出核子的介子理论并预言介子的存在
1950年
鲍威尔(英国)
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并发现π介子
1951年
考克罗夫特(英国)、沃尔顿(爱尔兰)
用人工加速粒子轰击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
1952年
布洛赫、珀塞尔(美国)
从事物质核磁共振现象的研究并创立原子核磁力测量法
1953年
泽尔尼克(荷兰)
发明相衬显微镜
1954年
玻恩(英国)
在量子力学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及研究方面作出贡献
博特(德国)
发明了符合计数法,用以研究原子核反应和γ射线
1955年
拉姆(美国)
发明了微波技术,进而研究氢原子的精细结构
库什(美国)
用射频束技术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创新了核理论
1956年
布拉顿、巴盯肖克利(美国)
发明晶体管及对晶体管效应的研究
1957年
李政道、杨振宁(中国)
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衡,从而导致有关基本粒子的重大发现
1958年
切伦科夫、塔姆、弗兰克(苏联)
发现并解释切伦科夫效应
1959年
塞格雷、张伯伦(美国)
发现反质子
1960年
格拉塞(美国)
发现气泡室,取代了威尔逊的云雾室
1961年
霍夫斯塔特(美国)
关于电子对原子核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发现原子核的结构
穆斯保尔(德国)
从事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研究并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
1962年
朗道(苏联)
关于凝聚态物质,特别是液氦的开创性理论
1963年
维格纳(美国)
发现基本粒子的对称性及支配质子与中子相互作用的原理
迈耶(美国人)、延森(德国)
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1964年
汤斯(美国)
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为微波激射器、激光器的发明奠定理论基础
巴索夫、普罗霍罗夫(苏联)
发明微波激射器
1965年
朝永振一郎(日本)、施温格、费曼(美国)
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取得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1966年
卡斯特勒(法国)
发明并发展用于研究原子内光、磁共振的双共振方法
1967年
贝蒂(美国)
核反应理论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能源的发现
1968年
阿尔瓦雷斯(美国)
发展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发现大量共振态
1969年
盖尔曼(美国)
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发现
1970年
阿尔文(瑞典)
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物理富有成果的应用
内尔(法国)
关于反磁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
1971年
加博尔(英国)
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
1972年
巴盯库柏、施里弗(美国)
创立BCS超导微观理论
1973年
江崎玲于奈(日本)
发现半导体隧道效应
贾埃弗(美国)
发现超导体隧道效应
约瑟夫森(英国)
提出并发现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即约瑟夫森效应
1974年
赖尔(英国)
发明应用合成孔径射电天文望远镜进行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
赫威斯(英国)
发现脉冲星
1975年
A·N·玻尔、莫特尔森(丹麦)、雷恩沃特(美国)
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提出核结构理论
1976年
丁肇中、里希特(美国)
各自独立发现新的J/ψ基本粒子
1977年
安德森、范弗莱克(美国)、莫特(英国)
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
1978年
卡皮察(苏联)
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
彭齐亚斯、R·W·威尔逊(美国)
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9年
格拉肖、温伯格(美国)、萨拉姆(巴基斯坦)
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理论的贡献,并预言弱中性流的存在
1980年
克罗宁、菲奇(美国)
发现电荷共轭宇称不守恒
1981年
西格巴恩(瑞典)
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
布洛姆伯根(美国)
非线性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的开创性工作
肖洛(美国)
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
1982年
K·G·威尔逊(美国)
提出重整群理论,阐明相变临界现象
1983年
钱德拉塞卡(美国)
对恒星结构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物理过程进行的理论研究
福勒(美国)
对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反应所进行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1984年
鲁比亚(意大利)
证实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矢量玻色子[[W+]],W-和Zc的存在
范德梅尔(荷兰)
发明粒子束的随机冷却法,使质子-反质子束对撞产生W和Z粒子的实验成为可能
1985年
冯·克里津(德国)
发现量子霍耳效应并开发了测定物理常数的技术
1986年
鲁斯卡(德国)
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
比尼格(德国)、罗雷尔(瑞士)
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1987年
柏德诺兹(德国)、缪勒(瑞士)
发现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
1988年
莱德曼、施瓦茨、斯坦伯格(美国)
产生第一个实验室创造的中微子束,并发现中微子,从而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
1989年
拉姆齐(美国)
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原子钟中的应用
德默尔特(美国)、保尔(德国)
发展原子精确光谱学和开发离子陷阱技术
1990年
弗里德曼、肯德尔(美国)、泰勒(加拿大)
通过实验首次证明夸克的存在
1991年
热纳(法国)
把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
1992年
夏帕克(法国)
发明并发展用于高能物理学的多丝正比计数管
1993年
赫尔斯、J·H·泰勒(美国)
发现脉冲双星,由此间接证实了爱因斯坦所预言的引力波的存在
1994年
布罗克豪斯(加拿大)、沙尔(美国)
在凝聚态物质研究中发展了中子衍射技术
1995年
佩尔(美国)
发现τ轻子
莱因斯(美国)
发现中微子
1996年
D·M·李、奥谢罗夫、R·C·理查森(美国)
发现了可以在低温度状态下无摩擦流动的氦同位素
1997年
朱棣文、W·D·菲利普斯(美国)、科昂–塔努吉(法国)
发明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
1998年
劳克林、斯特默、崔琦(美国)
发现并研究电子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9年
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
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
2000年
阿尔费罗夫(俄国)、克罗默(德国)
提出异层结构理论,并开发了异层结构的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
基尔比(美国)
发明集成电路
2001年
克特勒(德国)、康奈尔、维曼(美国)
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础性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2002年
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
“表彰他们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其中包括在“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方面的成就。”
2003年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
“表彰三人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陆’ 所有诺贝尔奖中 各国占多大比例

1 各国获诺贝尔奖人数排名
(获奖者的国籍以他获奖时的国籍为准,双重国籍者,亦不重复计算):
A.诺贝尔物理学奖(162人,分属于16个国家)
1.美国——72人(其中有6位华裔)
2.德国——21人
3.英国——19人
4.法国——12人
5.俄国——8人
荷兰——8人
6.瑞典——4人
7.意大利-3人
奥地利-3人
丹麦——3人
日本——3人
8.加拿大-2人
瑞士——2人
9.爱尔兰-1人
印度——1人(拉曼,1930年)
巴基斯坦——1人(萨拉姆,1979年。他是1984年成立的第三世界科学院的主要发起者,该学术机构的首任院长,着名的核物理学家)
B.诺贝尔化学奖(135人,分属于19个国家)
1.美国--48人(有一位华裔,李远哲)
2.德国--26人
英国--26人
3.法国--7人
4.瑞士—5人
5.瑞典—4人
6.加拿大-3人
荷兰——3人
7.奥地利-2人
日本——2人
8.芬兰,挪威,丹麦,意大利,比利时,俄国,匈牙利,捷克,阿根廷均为1人

C.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72人,分属于20个国家)
1.美国--85人
2.英国--24人
3.德国--16人
4.法国--8人
瑞典—8人
5.瑞士—6人
6.丹麦—--4人
澳大利亚-4人
7.比利时——3人
8.奥地利-2人
荷兰-2人
俄国-2人
意大利-2人
9.西班牙,葡萄牙,匈牙利,加拿大,阿根廷,日本,南非(欧洲裔科学家)均为1人
D.前述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总排名(469人,分属于26个国家)
1.美国--204人
2.英国--69人
3.德国--63人
4.法国--27人
5.瑞典—16人
6.荷兰—13人
瑞士--13人
7.俄国--11人
8.丹麦--8人
9.奥地利-7人
10.意大利-6人
加拿大-6人
日本--6人
11.比利时--4人
澳大利亚-4人
12.匈牙利--2人
阿根廷--2人
13.挪威,芬兰,捷克,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南非,印度,巴基斯坦均为1人

E.菲尔兹数学奖排名结果(此奖由加拿大数学家、教育家约翰·菲尔兹(1863—1932年)发起倡立,因其高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被公认为“国际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每一次限定在2--4人,并且原则上只授予40岁以下的青年数学家。每位获奖者获得1500美圆奖金,奖章上刻有阿基米德的头像。本奖于1936年在挪威开幕的第1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首次颁发,至2000年,累计已有43人获奖,分属于9个国家。):
1.美国——16人。丘成桐(1949年—— )在1982年第19届ICM波兰华沙大会上成为迄今为止获此殊荣的华裔第一人。另一名美籍华人陈省身获得过沃尔夫奖(1983、1984年连续两届)。沃尔夫数学奖由美国犹太裔实业家沃尔夫捐资设立,1978年起逐年颁发,其名气和地位逊色于菲尔兹奖。
2.法国——7人
英国——7人。 1998年,在第23届ICM德国柏林大会上,45岁的安德鲁·怀尔斯凭借1996年破解了着名的费马大定理的杰出成就而破例获奖,获得“特别贡献奖”。
3.俄国——5人
4.日本——3人
5.比利时—2人
6.德国
意大利
瑞典 均为1人
F.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排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全称应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中央银行经济学奖”,获奖者亦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本奖自1969年起逐年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至2000年,累计已有46人获奖,分属于12个国家):
1.美国——30人
2.英国——4人
3.瑞典——2人
挪威——2人
4.法国、德国、荷兰、加拿大、奥地利、俄国、印度(森,1998年)、 圣卢西亚(W.A.刘易斯,非洲裔经济学家,1979年)均为1人
G.各国大学获奖人数前10强(仅限于对诺贝尔三大科技类奖项的获奖统计。由于某一名获奖者不同阶段可能在不同的学校就学,因此,本统计结果不排除重复计算):
1.剑桥大学——56人(英国)
2.哈佛大学——38人(美国)
3.哥伦比亚大学—32人(美国)
4.芝加哥大学—22人(美国)
5.巴黎大学——19人(法国)
6.牛津大学——18人(英国)
7.加州大学——17人(美国)
8.加州理工学院—16人(美国) 柏林大学——16人(德国)
9.慕尼黑大学—15人(德国)
10.麻省理工学院—13人(美国)
普林斯顿大学—13人(美国)
小计:美国有7所大学入围、英国有2所大学入围、德国有2所大学入围、法国有1所大学入围。另外,获奖人数排名在第11—16位(7—12人)的还有15所大学。其中,美国6所,德国2所,法国2所,英国、瑞典、丹麦、奥地利、日本各1所。

‘柒’ 共有多少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1年威廉·康拉德·伦琴德国“发现不寻常的射线,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即X射线,又称伦琴射线,并伦琴做为辐射量的单位)1902年亨得里克·洛仑兹荷兰“关于磁场对辐射现象影响的研究”(即塞曼效应)彼得·塞曼荷兰1903年亨利·贝克勒法国“发现天然放射性”皮埃尔·居里法国“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玛丽·居里法国190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英国“对那些重要的气体的密度的测定,以及由这些研究而发现氩”(对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密度的测量,并因测量氮气而发现氩)1905年菲利普·爱德华·安东·冯·莱纳德德国“关于阴极射线的研究”1906年约瑟夫·汤姆孙英国"对气体导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07年阿尔伯特·迈克耳孙美国“他的精密光学仪器,以及借助它们所做的光谱学和计量学研究”1908年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国“他的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的方法”1909年古列尔莫·马可尼意大利“他们对无线电报的发展的贡献”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德国1910年范德华荷兰“关于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的研究”1911年威廉·维恩德国“发现那些影响热辐射的定律”1912年尼尔斯·古斯塔夫·达伦瑞典“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1913年海克·卡末林·昂内斯荷兰“他在低温下物体性质的研究,尤其是液态氦的制成”1914年马克斯·冯·劳厄德国“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1915年威廉·亨利·布拉格英国“用X射线对晶体结构的研究”威廉·劳伦斯·布拉格英国1917年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英国“发现元素的特征伦琴辐射”1918年马克斯·普朗克德国“因他的对量子的发现而推动物理学的发展”1919年约翰尼斯·斯塔克德国“发现极隧射线的多普勒效应以及电场作用下谱线的分裂现象”1920年夏尔·爱德华·纪尧姆瑞士“他的,推动物理学的精密测量的,有关镍钢合金的反常现象的发现”1921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德国“他对理论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1922年尼尔斯·玻尔丹麦“他对原子结构以及由原子发射出的辐射的研究”1923年罗伯特·安德鲁·密立根美国“他的关于基本电荷以及光电效应的工作”1924年曼内·西格巴恩瑞典“他在X射线光谱学领域的发现和研究”1925年詹姆斯·弗兰克德国“发现那些支配原子和电子碰撞的定律”古斯塔夫·赫兹德国1926年让·佩兰法国“研究物质不连续结构和发现沉积平衡”1927年阿瑟·康普顿美国“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查尔斯·威耳逊英国“通过水蒸气的凝结来显示带电荷的粒子的轨迹的方法”1928年欧文·理查森英国“他对热离子现象的研究,特别是发现以他命名的定律”1929年路易·德布罗意公爵法国“发现电子的波动性”1930年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印度“他对光散射的研究,以及发现以他命名的效应”1932年维尔纳·海森堡德国“创立量子力学,以及由此导致的氢的同素异形体的发现”1933年埃尔温·薛定谔奥地利“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的多产的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保罗·狄拉克英国1935年詹姆斯·乍得威克英国“发现中子”1936年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奥地利“发现宇宙辐射”卡尔·戴维·安德森美国“发现正电子”1937年克林顿·约瑟夫·戴维孙美国“他们有关电子被晶体衍射的现象的实验发现”乔治·汤姆孙英国1938年恩里科·费米意大利王国“证明了可由中子辐照而产生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以及有关慢中子引发的核反应的发现”1939年欧内斯特·劳伦斯美国“对回旋加速器的发明和发展,并以此获得有关人工放射性元素的研究成果”1943年奥托·施特恩美国“他对分子束方法的发展以及有关质子磁矩的研究发现”1944年伊西多·艾萨克·拉比美国“他用共振方法记录原子核的磁属性”1945年沃尔夫冈·泡利奥地利“发现不相容原理,也称泡利原理”1946年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美国“发明获得超高压的装置,并在高压物理学领域作出发现”1947年爱德华·维克托·阿普尔顿英国“对高层大气的物理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所谓阿普顿层的发现”1948年帕特里克·梅纳德·斯图尔特·布莱克特英国“改进威尔逊云雾室方法和由此在核物理和宇宙射线领域的发现”1949年汤川秀树日本“他以核作用力的理论为基础预言了介子的存在”1950年塞西尔·弗兰克·鲍威尔英国“发展研究核过程的照相方法,以及基于该方法的有关介子的研究发现”1951年约翰·道格拉斯·考克饶夫英国“他们在用人工加速原子产生原子核嬗变方面的开创性工作”欧内斯特·沃吞爱尔兰1952年费利克斯·布洛赫美国“发展出用于核磁精密测量的新方法,并凭此所得的研究成果”爱德华·珀塞尔美国1953年弗里茨·塞尔尼克荷兰“他对相衬法的证实,特别是发明相衬显微镜”1954年马克斯·玻恩英国“在量子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他对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瓦尔特·博特德国“符合法,以及以此方法所获得的研究成果”1955年威利斯·尤金·兰姆美国“他的有关氢光谱的精细结构的研究成果”波利卡普·库施美国“精确地测定出电子磁矩”1956年威廉·布拉德福德·肖克利美国“他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发现晶体管效应”约翰·巴丁美国沃尔特·豪泽·布喇顿美国1957年杨振宁美国“他们对所谓的宇称不守恒定律的敏锐地研究,该定律导致了有关基本粒子的许多重大发现”李政道美国1958年帕维尔·阿列克谢耶维奇·切连科夫苏联“发现并解释切连科夫效应”伊利亚·弗兰克苏联伊戈尔·叶夫根耶维奇·塔姆苏联1959年埃米利奥·吉诺·塞格雷美国“发现反质子”欧文·张伯伦美国1960年唐纳德·阿瑟·格拉泽美国“发明气泡室”1961年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美国“关于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的先驱性研究,并由此得到的关于核子结构的研究发现”鲁道夫·路德维希·穆斯堡尔德国“他的有关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的研究以及与这个以他命名的效应相关的研究发现”1962年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苏联“关于凝聚态物质的开创性理论,特别是液氦”1963年耶诺·帕尔·维格纳美国“他对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对基础的对称性原理的发现和应用”玛丽亚·格佩特-梅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J·汉斯·D·延森德国1964年查尔斯·汤斯美国“在量子电子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该成果导致了基于激微波-激光原理建造的振荡器和放大器"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苏联亚历山大·普罗霍罗夫苏联1965年朝永振一郎日本“他们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基础性工作,这些工作对粒子物理学产生深远影响”朱利安·施温格美国理乍得·菲利普·费曼美国1966年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国“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中赫兹共振的光学方法”1967年汉斯·阿尔布雷希特·贝特美国“他对核反应理论的贡献,特别是关于恒星中能源的产生的研究发现”1968年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美国“他对粒子物理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因他发展了氢气泡室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从而发现了一大批共振态”1969年默里·盖尔曼美国“对基本粒子的分类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1970年汉尼斯·奥洛夫·哥斯达·阿尔文瑞典“磁流体动力学的基础研究和发现,及其在等离子体物理学富有成果的应用”路易·奈耳法国“关于反铁磁性和铁磁性的基础研究和发现以及在固体物理学方面的重要应用”1971年伽博·丹尼斯英国“发明并发展全息照相法”1972年约翰·巴丁美国“他们联合创立了超导微观理论,即常说的BCS理论”利昂·库珀美国约翰·罗伯特·施里弗美国1973年江崎玲于奈日本“发现半导体和超导体的隧道效应”伊瓦尔·贾埃弗挪威布赖恩·戴维·约瑟夫森英国“他理论上预测出通过隧道势垒的超电流的性质,特别是那些通常被称为约瑟夫森效应的现象”1974年马丁·赖尔英国“他们在射电天体物理学的开创性研究:赖尔的发明和观测,特别是合成孔径技术;休伊什在发现脉冲星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安东尼·休伊什英国1975年奥格·尼尔斯·玻尔丹麦“发现原子核中集体运动和粒子运动之间的联系,并且根据这种联系发展了有关原子核结构的理论”本·罗伊·莫特森丹麦利奥·詹姆斯·雷恩沃特美国1976年伯顿·里克特美国“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丁肇中美国1977年菲利普·沃伦·安德森美国“对磁性和无序体系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内维尔·莫特英国约翰·凡扶累克美国1978年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查苏联“低温物理领域的基本发明和发现”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美国1979年谢尔登·李·格拉肖美国“关于基本粒子间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的,包括对弱中性流的预言在内的贡献”阿卜杜勒·萨拉姆巴基斯坦史蒂文·温伯格美国1980年詹姆斯·沃森·克罗宁美国“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瓦尔·洛格斯登·菲奇美国1981年凯·西格巴恩瑞典“对开发高分辨率电子光谱仪的贡献”尼古拉斯·布隆伯根美国“对开发激光光谱仪的贡献”阿瑟·肖洛美国1982年肯尼斯·威尔逊美国“对与相转变有关的临界现象理论的贡献”1983年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美国“有关恒星结构及其演化的重要物理过程的理论研究”威廉·福勒美国“对宇宙中形成化学元素的核反应的理论和实验研究”1984年卡洛·鲁比亚意大利“对导致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的决定性贡献”西蒙·范德梅尔荷兰1985年克劳斯·冯·克利青德国“发现量子霍尔效应”1986年恩斯特·鲁斯卡德国“电子光学的基础工作和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格尔德·宾宁德国“研制扫描隧道显微镜”海因里希·罗雷尔瑞士1987年约翰内斯·贝德诺尔茨德国“在发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方面的突破”卡尔·米勒瑞士1988年利昂·莱德曼美国“中微子束方式,以及通过发现梅尔文·施瓦茨美国子中微子证明了轻子的对偶结构”1989年诺曼·拉姆齐美国“发明分离振荡场方法及其在氢激微波和其他原子钟中的应用”汉斯·德默尔特美国“发展离子陷阱技术”沃尔夫冈·保罗德国1990年杰尔姆·弗里德曼美国“他们有关电子在质子和被绑定的中子上的深度非弹性散射的开创性研究,这些研究对粒子物理学的夸克模型的发展有必不可少的重要性”亨利·肯德尔美国理查·泰勒加拿大1991年皮埃尔-吉勒·德热纳法国“发现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可以被推广到比较复杂的物质形式,特别是推广到液晶和聚合物的研究中”1992年乔治·夏帕克法国“发明并发展了粒子探测器,特别是多丝正比室”1993年拉塞尔·赫尔斯美国“发现新一类脉冲星,该发现开发了研究引力的新的可能性”约瑟夫·泰勒美国1994年伯特伦·布罗克豪斯加拿大“对中子频谱学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克利福德·沙尔美国“对中子衍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对用于凝聚态物质研究的中子散射技术的开创性研究”1995年马丁·佩尔美国“发现τ轻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究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美国“发现中微子,以及对轻子物理学的开创性实验研”1996年戴维·李美国“发现了在氦-3里的超流动性”道格拉斯·奥谢罗夫美国罗伯特·理查森美国1997年朱棣文美国“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克洛德·科昂-唐努德日法国威廉·菲利普斯美国1998年罗伯特·劳夫林美国“发现一种带有分数带电激发的新的量子流体形式”霍斯特·施特默德国崔琦美国1999年杰拉德·特·胡夫特荷兰“阐明物理学中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马丁纽斯·韦尔特曼荷兰2000年若雷斯·阿尔费罗夫俄罗斯“发展了用于高速电子学和光电子学的半导体异质结构”赫伯特·克勒默德国杰克·基尔比美国“在发明集成电路中所做的贡献”2001年埃里克·康奈尔美国“在碱性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凝聚态物质属性质的早期基础性研究”卡尔·威曼美国沃尔夫冈·克特勒德国2002年雷蒙德·戴维斯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尤其是探测宇宙中微子”小柴昌俊日本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献,这些研究导致了宇宙X射线源的发现”2003年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对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做出的先驱性贡献”维塔利·金兹堡俄罗斯安东尼·莱格特美国2004年戴维·格娄斯美国“发现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休·波利策美国弗朗克·韦尔切克美国2005年罗伊·格劳伯美国“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约翰·霍尔美国“对包括光频梳技术在内的,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做出的贡献,”特奥多尔·亨施德国2006年约翰·马瑟美国“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乔治·斯穆特美国2007年艾尔伯·费尔法国“发现巨磁阻效应”彼得·格林贝格德国2008年小林诚日本“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并预测了至少三大类夸克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益川敏英日本南部阳一郎美国“发现亚原子物理学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2009年高锟英国“在光学通信领域光在纤维中传输方面的突破性成就”威拉德·博伊尔美国“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乔治·史密斯美国2010年安德烈·海姆俄罗斯“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俄罗斯2011年索尔·珀尔马特美国“透过观测遥距超新星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布莱恩·施密特澳大利亚亚当·里斯美国2012年塞尔日·阿罗什法国“能够量度和操控个体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手法”

‘捌’ 一共有多少美国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籍人数排名
位次 国籍 物理 化学 生理或医学 合计
1 美国 90 67 92 249
诺贝尔经济和文学奖获得者国籍人数排名
位次 国籍 经济 文学 合计
1 美国 46 9 55

‘玖’ 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获奖者将会获得多少奖金

就在最近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也是发布了名单,这些名单上的人物都是对物理科学有着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几乎每年的十月份都会发布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这也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就在之前的时候中国的文学家莫言也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几年物理学奖都颁发给了许多的外国科学家,这些科学家对于地球真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然而最重要的就是他们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是我们值得敬佩的,让我们也是非常的敬佩他们,毕竟世界上这么多人,只有他们三个人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也是地球上物理学上最高的荣誉,让我们为他们致敬。

‘拾’ 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多少

诺贝尔奖的奖金数视基金会的收入而定,其范围约从11000英镑(31000美元)到30000英镑(72000美元)。奖金的面值,由于通货膨胀,逐年有所提高,最初约为3万多美元,60年代为7.5万美元,80年代达22万多美元。
金质奖章约重半镑,内含黄金23K,奖章直径约为6.5厘米,正面是诺贝尔的浮雕像。不同奖项、奖章的背面饰物不同。每份获奖证书的设计也各具风采。颁奖仪式隆重而简朴,每年出席的人数限于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装,女士要穿严肃的夜礼服;仪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黄花必须从圣莫雷空运来,这意味着对诺贝尔的纪念和尊重。(因为圣莫雷是诺贝尔逝世的地方)。
诺贝尔物理学奖是1900年6月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属诺贝尔奖之一。该奖项旨在奖励那些对人类物理学领域里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奖金,每年的奖项候选人由瑞典皇家自然科学院的瑞典或外国院士、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委员会的委员、曾被授与诺贝尔物理或化学奖金的科学家、 在乌普萨拉、隆德、奥斯陆、哥本哈根、赫尔辛基大学、卡罗琳医学院和皇家技术学院永久或临时任职的物理和化学教授等科学家推荐。

阅读全文

与21世纪nobel奖物理奖占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2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88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34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2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6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8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7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84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6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0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3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6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8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0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3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1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2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0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