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如何答案八年级上册

物理如何答案八年级上册

发布时间:2023-04-08 05:19:42

㈠ 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练习册答案(配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 内容提要:

本同步学案是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编写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册)的同步练习。

本书内容以《物理》(8年级上册)教材的顺序按章节编写,每一节教学内容设有“课堂精讲”、“典例精析”、“课时精练”、“走向生活”栏目。另外附有每章测试卷。

“课堂精讲”是本节的基础内容。“典例精析”以本节重点、难点为主,突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规律的指引。“课时精练”以基础和能力并重为目的,具有基础性、典型性、综合性、拓展性和迁移性。“走向生活”列出了与本节相关的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列举了一些能反映课程标准要求的习题,习题以联系实际为主体。

“课堂精讲”、“课时精练”、“走向生活”均附有答案,对于较难的内容有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过程。 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附试卷+参考答案)/同步学案 目录: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特性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五、声的利用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二、光的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四、光的折射

五、看不见的光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二、生活中的透镜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眼睛和眼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二、熔化和凝固

三、汽化和液化

四、升华和凝华

第五章 电流与电路

一、电荷

二、电流和电路

三、串联和并联

四、电流的强弱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附录一:测试卷

附录二:参考答案

㈡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读书一年又一年靠的是毅力,考一门过一门那是给力,报一个中一个那是实力,祝福发一个又一个那是友谊,祝 八年级 物理期末考试顺利。我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在下列单位中,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A.光年 B.千米 C.米 D.厘米

2.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3.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是调节弦在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4.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烛焰 C.电灯 D.太阳

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6.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楼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B.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大的速度,这个速度为3×108km/s

C.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40°时,反射角的大小也为40°

D.站在河边的人透过水面看到河底变浅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

7.如图2所示的一束光沿着平行主光轴的方向射到凸透镜上,关于它的折射光的方向正确的是

8.下列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从正在装修的邻居家传来的电锯声 B.央视 春节 晚会现场响彻演播厅的锣鼓声

C.做探究实验时小林和小刚轻声的交谈 D. 修理 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9.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镜中有她的像。当她向着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1.5m时,她在指宴平面镜中的像

A.比原来小;到平面镜的距离增加1.5m B.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变为3m

C.大小不变;到平面镜的距离减小1.5m D.大小不变;到小丽的距离增加3m

10.如图3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分别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11.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过程中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就会造成实验误差

B.随着科技的发展,测量的误差越来越小,但都不能避免误差

C.精心设计,不断改进实验 方法 ,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避免误差

12.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虚逗岩大桶水比一小杯水的密度小 B.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

C.气体受热膨胀后,其密度变小 D.国际单位kg/m3比常用单位g/cm3要大

13.图4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差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14.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约为1 kg B.冬天教室内的气温约为35℃

C.一支普通牙刷的长度大约是15cm D.做一遍眼 保健操 需要15min

15.小刚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由发光二极管组成的“上”字屏代替蜡烛,他把“上”字屏放在原来放蜡烛的位置上,如图5所示。移动光屏直至看到清晰像。此时他在不透光的白板光屏上看到的是图6中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8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下列现象中可能出现的是

A.寒冷的冬天,冻冰的衣服不会变干

B.有风的秋天, 游泳 的人上岸时会感到冷

C.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雾气”

17.下列有关图7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验钞机能够发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18.如图8所示的四种常见的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物质 熔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

(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19.小林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

其中正确的是

A.9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零下20℃的水银是液态的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三、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20.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1500mm=________m (2)20 m/s=________km/h

(3)7.9×103 kg/m3=________g/cm3 (4)6.3t=________kg

21.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图9所示是八架“歼10”战斗机在“空警2000”预警机的引领下,拉出绚丽彩带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情景。“歼10”战斗机相对于“空警2000”预警机来说,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2.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这是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________(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的声音。

23.把一滴水滴在平铺的透明塑料纸上,透过水滴看塑料纸上的字。看到的是字被放大了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24.太阳发出的光,要经过大约8min才能到达地球,请你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________km。

25.900cm3的水结成冰,它的体积比原来增加了________cm3。(ρ冰=0.9g/cm3)

26.小明在上学的路上以跑步的方式锻炼身体,刚出家门时做准备活动,他以2m/s速度行走了1分钟,然后以5m/s的速度跑了5分钟,最后1分钟以1m/s的速度步行到学校。则小明从家到学校经过的路程为________m。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7分。29题2分,38题2分,41题4分。其他小题每空1分)

27.用刻度尺测量物体A的长度,由图10可知,物体A的长度是________cm。

28.图1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C。

29.在图12中,根据反射光线OB,画出入射光线AO。

30.如图13所示,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显着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度拨动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能听出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1.如图14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为便于确定 跳棋 子甲通过反射面A所成像的位置,A应选用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透明玻璃板”),跳棋子甲经A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2.小文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15所示。

(1)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调整(选填“上”

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3)接着把蜡烛再向左移动5cm,此时如果将光屏向________ (选填“左”或“右”)移到某一位置,就能在屏上得到如图16中________图所示烛焰的像。

33.如图17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34.两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数据如下表:

(1)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甲是________;(选填“蜡”或“海波”)

(2)在t=6min时,乙物处于__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35.小龙通过实验“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过程如下:

(1)他按照图18组装实验器材后,还需补充一个测量仪器是:________。

(2)补全仪器后,给水加热至90℃时开始计时,读取温度计示数,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水从t=________min时开始沸腾;水的沸点T=________℃。

(3)根据数据可以推断,在 其它 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在t=8min后继续

加热,水的温度会__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小龙观察并分别描绘了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的两种图景。

如图19所示为水沸腾________(选填“前”或“时”)的图景。

36.小军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A的密度。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天平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侧不断摆动,摆动的幅度如图20甲所示,此时,小军应该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侧调节(选填“左”或“右”)。

(2)调节天平平衡后,小军将物体A放在天平的左盘,在右盘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天平右盘内所加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0乙所示,则物体A的质量为________g。

(3)如果量筒中盛有20ml的水,小军将物体A放入量筒后,水面位置如图21所示,物体A的密度是________g/cm3。

37.在中国科学技术馆2层的“探索与发现”展厅中,有一组体验声音聚焦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具有抛物面的圆形物体组成,图22所示为其中的一个。小莉和小刚分别站在两个抛物面的焦点处,小莉小声说话,小刚可以清晰地听到小莉的声音。这是因为小莉发出的声音先后在两个抛物面上发生________,并使声音________于小刚所在区域。

3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并且定量地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小莉用某种液体做实验。实验中,她用量筒和天平测出该种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该种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为:m=________。

39.晓伟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的情况后猜测: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他在实验时选用琴弦的相关数据。

控制因素

编号 琴弦材料 琴弦的长度

L/cm 琴弦的横截面积

S/mm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 40 0.5

(1)在探究一个物理量是否与多个因素有关过程中,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如果晓伟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他应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的琴弦。

(2)如果选用编号为A、B的两根琴弦,可探究弦发声的音调是否与弦的________有关。

40.在地球上淡水紧缺,海水充沛。在科技活动课上,小刚和同学们利用已学知识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海水淡化装置,如图23所示,装置底部是一个盛有海水的容器A,上部盖着一个透明玻璃罩B。通过太阳照射容器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凝结成水珠,收集即可得到淡水。

(1)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2)装置组装完成后,通过实验,同学们对获得淡水的速度不满意。请你给他们提出至少一条改进建议,用于提高获得淡水的速度。你的建议是________。

41.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2)选用的器材;(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每题4分)

42.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最轻的固体——“碳海绵”

2013年3月19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教授的课题组向人们展示了神奇的“碳海绵”。一个由这种材料组成的8立方厘米大小的物体可以放在一朵花上,而花瓣完全不会变形,如图24所示。“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它是一种用石墨烯制造出的气凝胶,每立方厘米的质量只有0.16mg,比氦气还要轻,约是体积同样大小的氢气质量的两倍。

“碳海绵”可任意调整形状,弹性也很好,体积被压缩80%后仍可恢复原状。它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是已被报道的吸油力最强的材料。现有的吸油产品一般只能吸自身质量10倍左右的液体,但“碳海绵”能吸收250倍左右,最高可达900倍,而且只吸油不吸水。“碳海绵”这一特性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把“碳海绵”撒在海面上,就能把漏油迅速吸进来,因为有弹性,便于把吸进的油挤出来回收,“碳海绵”也可以重新使用。另外,“碳海绵”还可能成为理想的储能保温材料、催化剂载体及高效复合材料,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碳海绵”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这里的“轻”实际上是指它的________小。

(2)图24中“碳海绵”的质量是________g。

(3)氢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4)“碳海绵”可用来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事件,是因为它具有________这一特性。

43.阅读下面的科技短文,在空格处填入相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人工增(降)雨

“人工增(降)雨”是指运用现代新科技控制气象动态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播撒催化剂,

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人工增雨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可用飞机在高空作业,向云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等催化剂,干冰迅速地________吸热,致使高空云层附近的气温骤降,云层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粒,小冰粒不断变大,这些小冰粒下落过程中________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另外云层中的部分水蒸气遇冷________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碰撞并不断变大,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人工降雨也可以在地面作业,用高射炮或火箭弹将含有碘化银(冷云催化剂)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m至5000m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只有头发直径的百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落向地面,形成降水。

人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几千年来人类“行云布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六、简答与计算题(共7分,44题3分,45题4分)

44.如图25所示,将盛有水的试管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烧杯,

当烧杯里的水沸腾后仍继续加热,试管里的水能沸腾吗? 为什么?

45.为保证行车安全,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km/h。同时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还应保持足够的车距。当车辆在高速路上超速行驶,或是车距过小时,发生事故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人的反应时间(从发现问题到做出反应动作)最短为1s。某型号轿车的最短刹车距离(从开始刹车到车辆静止)跟车辆行驶速度的关系为s制动=kv2,公式中系数k= s2/m,轿车行驶速度v的单位为m/s,刹车距离s制动的单位为m。某人驾驶该型号轿车在高速路上以144km/h的速度行驶时,发现道路前方100m处有危险情况发生,他能否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B A D D A A D C B C A C 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题 号 16 17 18 19

答 案 B、C A、B B、D 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0.(1)1.5;(2)72;(3)7.9;(4)6.3×103(6300)

21.静止

22.低于

23.虚

24.1.44×108(1.4×108)

25.100

26.1680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7分)

27.2.55(±0.01)

28.-16(零下16)

29.(本题2分)见右图

30.振动;音调

31.透明玻璃板;虚

32.(1)上; (2)10; (3)左;A

33.能量

34.(1)蜡; (2)液

35.(1)秒表(停表或钟表、计时工具); (2)5;99; (3)不变; (4)时

36.(1)左; (2)32.4; (3)3.24

37.反射;聚焦(会聚或集中)

38.(本题2分)1.8 •V; 或(1.8 g/ cm3)•V; 或1.8 gcm-3•V

39.(1)控制变量; D、E; (2)横截面积

40.(1)汽化(蒸发);液化;

(2)给容器A(中的海水)加热,加快海水的汽化速度;或是给玻璃罩B降温,加快水蒸气的液化速度。(评分原则:在下方加热或从上方降温)

(其他建议合理即可得分)

41.(本题4分)

[方案一]

(1)光的折射 ……………………………………1分

(2)玻璃杯、铅笔、水 ………………………………1分

(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插入水中,从玻璃杯上方看,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从玻璃杯侧面看,水中的铅笔部分发成侧移。 ……………2分

[方案二]

(1)凸透镜(柱镜)成像

(2)玻璃杯、铅笔、水

(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放到玻璃杯后方,透过杯中的水看铅笔,看到的是铅笔放大的虚像。

(其他方案合理即可得分)

五、科普阅读题(共8分)

42.(1)密度; (2)1.28×10-3 (或1.3×10-3);

(3)0.08; (4)对有机溶剂有超快、超高的吸附力(吸油力最强)

43.升华; 凝华; 熔化; 液化

六、简答与计算题(共7分)

44.试管里的水不会沸腾。 ……………………1分

水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 ……………………1分

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试管内的水温达到沸点时,由于没有温差,无法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1分

45.解:v=144km/h=40 m/s

s=s制动+ s反应=kv2+vt ……………………1分

= s2/m×40 m/s×40 m/s+40 m/s×1s ……………………1分

=120 m ……………………1分

答:他不能在安全距离内把车停住。 ……………………1分

㈢ 八年级上册的物理 解答题 步骤怎么写

关于物理的解题步骤,以老师要求的为标准。一般包含4个部分:1、必要的文字叙述,如假设哪些物理量,需要作哪些辅助线等
2、原始公式
3、原始数据
4、最后的答案,如有必要还需要切题,比如问题是问物体对桌子的压力,但是我们求出来的是物体受到的支持力,那么我们最后就要说物体对桌子的压力是***
大概明白了吗?只要做到这4步,随便什么题目应该都抓不住你的漏洞了。

㈣ 2012八年级上物理所有简答题大全及答案,满意给100悬赏

1、吃饭时明明帮妈妈盛汤,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掀开热汤锅的锅盖,有水从锅盖上滴下,明明想知道锅盖上的水是哪来的,这一过程是否发生了物态变化?

答:发生了物态变化,水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

2、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和泥时,常用食盐水代替自来水,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时候这样做?

答;向水中撒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北方建筑工人在秋冬季节为防止由于气温低,水凝固成冰,常用食盐防止水凝固成冰。

3、医用体温计能当寒暑表使用吗?用它能准确测出气温吗?

答:医用体温计不能当寒暑表用。因为寒暑表的测量范围-30℃~50 ℃,超过了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 ℃ ~42 ℃。另外体温计有缩口,体温计的示数只能上,不能下,当气温降低时,不能反应此时的气温。

5、炎热的夏天,要将汽水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或者0 ℃的冰,哪一种效果好,为什么?

答:0 ℃冰好一些;因为0 ℃的水和0 ℃的冰的温度相同,冷却的效果相同,但0 ℃的冰熔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所以冰的冷却效果好一些。

6、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 ℃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为什么?

答:冰不能继续熔化;因为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把正在熔化0 ℃的冰放在0 ℃的房间里,冰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够继续熔化

7、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扇扇子也感到凉快,试分析这两种凉快的原因。

答:吃冰棒是熔化吸热,而扇扇子是通过加快空气流动来加快人体汗液的蒸发来吸收人体的热量。

8、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常先把一面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是为什么?

答:在酒精灯上烧一烧是为了提高镜面的温度,避免由于镜面的温度低,使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镜面模糊不清。

9、取一根较粗的铁丝,把它的一端放在炉火上烧一段时间(烧红),然后把烧红的部位插入水盆中,你会看到铁丝周围出现大量的气泡,并有白气产生,这是什么现象

答:由于铁丝温度较高,插入水中后发生局部的沸腾现象,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11、冰和雪都是水的固定形式,但它们的形状又有很大的区别,你能作出解释吗?

答:冰是水凝固而形成的有圆滑的表面 ;雪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有规则的图形。

12、灯泡用久了以后为什么会发黑?
答:因为灯发光时温度很高,钨丝因受热升华变成气态钨,当气态钨遇到冷的
灯泡壁又凝华成固态的小钨粒,附在灯内壁上,长时间灯泡变黑。

13、为什么北方的冷气流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北上,交汇处会下雨?
答:南方的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与北方的冷气流相遇,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 熔化变成水滴,与原来 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

14、我国南方的夏天,每当烈日当空,导致地表温急剧上升,人们普通感到酷热难当:有时会下一场不小的阵雨,下雨时以及雨停后的一段时间,人们感觉空气湿热;但过一阵子,特别是一阵风刮过之后,大地和空气便清凉了,人们也感到凉爽了。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指出其中包含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答:烈日当空,温度很高,人体的汗液难蒸发,人体不能散热,所以感到酷热难当;下了阵雨以后,空气中温度增大,人体汗液变慢,所以人体感到湿热;刮风加快汗液蒸发,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人们感到凉爽。

16、从冰箱里拿出冷藏的鸡蛋,一会儿发现它变湿了,马上用干布擦拭却擦不干,但是在桌面上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自己也会干,请你解释上述现象?

答:冷藏鸡蛋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在鸡蛋上,所在鸡蛋变湿了;擦拭以后水蒸气还不断液化,所以擦不干;放置一段时间后,鸡蛋温度升高,鸡蛋表面的小水滴汽化为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所以变干了。

17、霜前冷,雪后寒?
答: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18、(1)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2)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

答:(1)因为人身上有水,而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量,因此人感觉冷。

(2)因为狗身上没有汗腺,天热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喘气加快舌头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加快舌头表面唾液蒸发来吸收身体的热量。

19、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下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大水池里的水受到高温汽化吸收热量,保护发射架不被烧坏;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小水珠组成的。它是由水池里的水汽化后又降温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气中成的

20、小鹭善于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一天,她从冰箱的冷冻室中拿出一支冰棍,发现冰棍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棍在冒“白气”;她把这支冰棍放进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请你帮小鹭解释“粉”、“白气”和“冒汗”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粉”是冰箱里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产生的;“白气”是冰棍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冒汗”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

1、如图,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小烧杯内的冰是否会熔化?为什么?

答 不会熔化,因为大烧杯内的冰熔化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小烧杯内的冰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熔点温度,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混合物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混合物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2、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几个冰块,放入装有常温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O℃,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O℃时,冰的温度还低于O℃;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O‘C的水继续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起。

3、 “炖”菜是应用煮食法,即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和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当煲中的水沸腾后,盅内的汤水是否能沸腾?为什么?(设汤水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

答:不会沸腾,因为大烧杯内的水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1分);小烧杯内的水由于热传递温度也会达到沸点温度(1分),由于温度和大烧杯内水的温度相同,不能从大烧杯内的水中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1分)。

4、取一张光滑的厚纸,照图那样做成一个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过一会儿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实际做一做,并且说明纸锅为什么不会燃烧.
答: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时,虽然吸收热量,但是温度却保持沸点温度不变,用纸锅烧水,纸锅始终要向水传热,所以温度不能达到纸锅的着火点,所以纸锅能烧开水,而不会燃烧。

5.小明的妈妈用食用油炸油条时,油的温度约为200℃。她不小心把几滴水溅到了油锅里,出现了“油花四溅”的现象。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溅入油里的水滴,到达油面时有一定的速度,要继续向下运动。由于油的温度远高于水的沸点;水滴向下运动过程中快速汽化,产生高压气泡,气泡迅速膨胀破裂把油溅起来。

6、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它是怎样形成的?

答:夏季的白天温度高,湖水蒸发,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夜间至次日清晨,气温降低,湖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白雾飘在湖面上。

7、在玻璃杯里倒上半杯开水,会发现玻璃杯的上半部模糊不清,这是为什么?
答:开水蒸发产生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壁,降温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杯壁上,因而模糊不清。

8.冰箱冷冻室里的冻肉块,其表面通常会有一层霜。请解释这层霜是怎样产生的。

答: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通常在零下十几度的冻肉块,发生凝华现象,在冻肉块表面形成小冰晶。(评分点:1.冷冻室里空气中的水蒸气;2.零下温度的冻肉块;3.凝华、产生小冰晶)

9.人们常将新鲜蔬菜装在塑料袋内并密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在夏天,当把装有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看到塑料袋内、外都有水珠。请解释这个现象。

答:把装蔬菜的塑料袋放入冰箱后,塑料袋内蔬菜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塑料袋内侧形成小水珠;把装蔬菜的塑料袋从冰箱中取出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的塑料袋液化,在塑料袋外面形成小水珠。

10.不同季节的清晨,有时会看到卧室窗玻璃内侧表面有一层小水珠,有时是小冰花.请分别解释这两个现象,并说明发生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有什么不同。

答:小水珠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而成的:小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两种物态变化中,水蒸气遇冷温度不同。凝华时遇冷温度低且低于零度。

11、 寒冬时节的早晨,汽车司机上车后常发现在前风挡车窗上出现白色的“哈气”,于是他打开暖风, 很快就能除掉“哈气”; 夏天, 在下大雨后, 风挡车窗上也出现“哈气”影响安全驾驶, 于是司机打开空调制冷, 很快“哈气”也被除掉。为什么同样的现象, 司机采取不同的方法却收到了相同的效果?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答案:水蒸汽遇冷才能液化成小水珠形成哈气,司机采取的措施都是从抑制气体液化的条件入手的在冬季.司机用暖风提高风挡玻璃的温度,使水蒸汽不能在风挡玻璃上液化而形成哈气,在夏季下大雨时.车外温度较低,关闭车窗后.车内温度较高,风档玻璃玻温度较低,车内水蒸汽在风档玻璃玻上遇冷可以液化形成哈气,此时打开空调制冷.使车内温度低于风档玻璃的温度.车内水蒸汽不能在璃玻上液化,从而起到预防哈气产生的作用。

12.一天下午,天气突然变得阴沉,九年一班的同学们正在教室上课,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了许多雾水,但是隔壁无人上课的物理实验室玻璃上的雾水却不明显,这是为什么?

答案:天气变阴,气温降低,窗户上的玻璃温度降低教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玻璃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在玻璃的内表面,而隔壁的物理实验室由于没有同学呼出的大量水蒸气,所以玻璃上液化现象并不明显

13、如图是电冰箱制冷系统简化示意图,请说明电冰箱制冷的工作过程

答案: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内冷冻室内迅速汽化、吸热,使水箱内温度降低生成的蒸气又被电动压缩机抽走.压入冷凝器,制冷剂蒸气液化放热

14、简述“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答: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很大,温度骤降到零下二十几度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形成小冰晶。
阀门

15、如图是一种常见的打火机,可以看见里面装有液体.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

答:打火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阀门
松动,丁烷液体迅速汽化,从外壳吸收
大量的热,外壳温度降低,所以冷;而
阀门处的温度低于0℃,空气中的水蒸气
迅速放热降温,凝华形成小冰晶附着在
阀门处结了一层白色的粉末。

16、据传某年夏天洋人宴请林则徐,其中一道甜点为冰淇淋,因其上白气不断,林则徐以为必烫,以嘴吹之,谁知入口却冷,洋人笑以为柄;林则徐不动声色,过得几日,回宴洋人,其中一道热汤刚刚煮沸,浮有厚油,无一丝白气冒出,林则徐热情请之,洋人一口吞下一匙,顿时呲牙咧嘴。请用物理知识解释

答案:冰淇淋上面的白气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冷冰淇淋而液化成的水滴。
因为油的密度比水轻,水的温度虽然高,但是水在油的下面,被油隔开了空气,不能汽化;而油的沸点比较高,所以从表面看来,油没有沸腾,无一丝白气冒出,给人一种温度不高的假象。

㈤ 30道初二上学期物理计算题及答案

1.在雷雨交加的晚上,某人为了测量打雷处桐高与自己的距离,他手里拿着停表,当他看见闪电时,立即按下停表计时,当他听到雷声时,立即停止计时。一次看见闪电刀听到雷声间隔了5秒40,请问打雷处距他多远?解:5.4×340=1839m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做匀速(速度不变)直线运动,速度为v1=20m/s,在汽车正前方L=270m处有一山崖。此时汽车鸣笛,又前进一段路程s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v2=340m/s,求s。解:已知v1=20m/s,v2=340m/s,L=270m,可求出时间t。t=2L÷(v1+v2)=2×270÷(20+340)=1.5s汽车前进的路程s=v1×t=20×1.5=30m即s=30m2人在山中峡谷之间大喊了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解:第一次回声是离人较近的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2/2=340m;第二次回声是离人较远一侧反射的,人与其距离为340*4/2=680m,所以两山距离为340+680=1020m3太阳与地球的距离为1.5×1011m,太阳光以平行光局此尺束入射到地面。地球表面2/3的面积被水面所覆盖,太阳在一年中辐射到地球表面水面部分的总能量W约为1.87×1024J。设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平均反射率为7%,而且将吸收到的35%能量重新辐射出去。太阳辐射可将水面的水蒸发(设在常温、常压下蒸发1kg水需要2.2×106J的能量),而后凝结成雨滴降落到地面。(a)估算整个地球表面的年平均降雨量(以毫米表示,球面积为4πR2)。(b)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中只有约50%到达地面,W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太阳辐射到地球的能量没能全部到达地面,这是为什么?请说明二个理由4氨水的密度是0.94×103kg/m3,某农户购买0.1t氨水,用容积为20L的塑料桶运回,需要带这样的塑料桶5一架远程大型客机的速度大约是250m/s,合____________km/h,经过2h此飞机飞行____________km6光线垂直照到镜面上时,入射角是_______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_______度。7、一列队伍长40m,通过长度为80m的铁桥,整列队伍过桥所用时间为40s,队伍行进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8能装下1kg水的瓶子最多能装下____________kg酒精,瓶子的容积是____________m3。9体积是200cm3的铁球,质量是790g,这个铁球的空心部分体积是?10一个大玻璃缸里装有1000cm3密度是1.2×103kg/m3的盐水,若将这些盐水稀释,使它的密度变为1.1×103kg/m3,需要加入____________m3水。11一个大玻璃缸里装有1000cm3密度是1.2×103kg/m3的盐水,若将这些盐水稀释,使它的密度变为1.1×103kg/m3,需要加入____________m3水。1.一汽车以10米/秒的速度向一山崖行驶,司机经过某处鸣笛时,3秒钟后听到回声,求鸣笛处距山崖的距离?(当时声速为340米/秒)2.一列火车以速度v向一座山开去,离山700米时,鸣笛.经过了4秒钟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的行驶速度。3.某人伏在铁轨上听到远处传来马蹄撞击铁轨的声音,8秒钟后他又在空气中听到了这个声音,求马队此时距这个人多远?(已知声音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200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103m/s,某探测船竖直向海底发出声波后,经1秒钟船收到回声,求此处海洋深度为多少米?5.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他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开始计时的时间将比实际的起跑时间晚多少秒?6.回声测距公式:7.俗话说“霜前寒,雪后冷”,这是为什么?8.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将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9.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扒绝_________产生的.上课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______和蓝光.10.寒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___________而成的.冰花出现在窗户玻璃的_____________(填“内”或“外”)表面.11.我国古代就有光现象的描述,如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其中“水中月”、“镜中花”的形成是光的_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从___________中射入________________中所形成的现象.12.我国古典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描述的物体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蕴藏着的物理思想是______________.13.填写下列数据的单位,使其符合实际情况:(1)我国着名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m栏决赛中夺冠的平均速度约为8.52_____.(2)一本八年级(上)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6___________.14.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15.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16.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在,这说明:声波具有。17.远处传来美妙动听的钢琴声,它是由钢琴的钢丝发出的.寻声而去,其不变,但越来越大,琴声是通过传入人耳的.在15℃的空气中,琴声的传播速度是。18.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减弱噪声;教室外有声音干扰时,关上门窗是为了在减弱噪声。19.人耳能听到到的声波频率范围通常在,监测与控制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以用来预报地震、台风。20.人的手臂不停地上下振动能形成波,人耳(能、不能)听到这种声音。21.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22.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23.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24.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25.的声音为0dB,一般情况下,人的脉搏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因此噪声被称作“。”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26.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27.现代城市的主要干道旁常设置一个指示装置。上面不断闪烁着变化的数字,数字后面跟着符号“dB”。这个装置的作用是。28.图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29.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30人在山中峡谷之间大喊了一声,2秒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过了2秒听到了第二次回声,则两座大山相距多少米?1.汽车经过某站时,乘客的手表指针指在8时32分,到达下一站时,手表指针指在8时36分20秒,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汽车的速度保持54千米/小时,求这两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到工厂去参观,工厂跟学校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线上,距离为6千米。如果汽车匀速行驶,速度是8米/秒。(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了5分钟,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多少?(2)汽车从学校开到工厂需要时间?3.某学生的家也在这条公路线上,离学校1.8千米,平时以均匀的速度骑车上学需要6分钟,这次他准备用同样的速度骑自行车从学校前往这家工厂,则需要多少时间?4.一辆汽车以15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求:①汽车在10分钟内运动多少路程?②108千米的路程汽车需要花费几小时来完成?5.一列长150米的列车,以43.2千米/时的速度穿越1050米长的山洞,求火车穿越山洞所用的时间是多少秒?1`已知:t=8时36分20秒-8时32分=4min20s=260sv=54km/h=15m/s求:s=?解:s=t*v=260s*15m/s=3900m=3.9km.答:两站间的距离是3.9km.2`(1)已知:v=8m/ss=5min=300s求:s=?解:s=t*v=8m/s*300s=2400m答: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2400m(2)已知:s=6km=6000mv=8m/s求:t=?解:t=s/v=6000m/8m/s=750s答:汽车从学校开到工厂需要750s3`已知:s学校=1.8km=1800mt学校=6min=360ss工厂=6km=6000m求:v=?t工厂=?解:v=s/t=1800m/360s=5m/st=s/v=6000m/5m/s=1200s答:则需要1200s4`(1)已知:v=15m/st=10min=600s求:s=?解:s=v*t=15m/s*600s=9000m答:汽车在10分钟内运动9000m(2)已知:s=108kmv=15m/s=54km/h求:t=?解:t=s/v=108km/54km/h=2h答:108千米的路程汽车需要花费2h5`这个题目好像不太清楚,我不太理解。1,已知:s=1050mv=42.3km/h=11.75m/s求:t=?解:t=s/v=1050m/11.75m/s=89.36s答:……2,已知:s=1050m+150m=1200mv=42.3km/h=11.75m/s求:t=?解:t=s/v=1200m/11.75m/s=102.13s答:……3,已知:s=1050m-150m=900mv=42.3km/h=11.74m/s求:t=?解:t=s/v=900m/11.74m/s=76.67s答:……

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习题答案

某人想测量前面的山崖有多远,于是他大喊一声,用停表测出一点二秒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座山崖离他有多远?

㈦ 八年级上册物理试卷(带答案)

1.关于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
A.在正确认真的测量下,不会产生误差
B.用精度很高的刻度尺测量长度,也会出现误差
C.多次测量后的值就是测量物体长度的真实值
D.误差只是测量者在观察读数时造成的
2.某同学三次测量物体的长度,记录数据分别是3.98厘米,3.98厘
米,3.99厘米,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 〕
A.3.98厘米 B.3.983厘米 C.4.00厘米
3.站台旁停有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开动时,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
火车开始运动了,这个乘客选定的参照物是: 〔 〕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乘客自己
4.船在河中顺流而下,船员坐在船上,下面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C.以河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船员是静止的
D.以船员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平直铁路上运动的列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B.抛出的手榴弹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中的人造卫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D.沿着直线行驶的汽车可以做变速运动
6.冬天,用手摸房外的铁棒和木棒时,总觉得铁棒比木棒凉,事实是:
〔 〕
A.铁棒的温度比木棒低
B.木棒的温度比铁棒低
C.铁棒和木棒的温度相同
D.由于两者是不同物质构成的,温度难以确定
7.如图所示,用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哪种方法正确: 〔 〕

8.物质的熔点是120℃,那么该种物质的温度是120℃时的状态是: 〔 〕
A.固体状态 B.液体状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9.如图所示,把装有0℃碎冰的试管放入装有0℃碎冰的烧杯中,当对
烧杯加热时,烧杯里的冰熔化一半时,试管中的冰将: 〔 〕

A.不会熔化 B.全部熔化
C.也熔化一半 D.可能熔化一半
10.使水的沸点高于108℃,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A.增长加热的时间 B.加强火力
C.加上密封盖 D.移到高山顶加热
11.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如果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则: 〔 〕
A.液体的蒸发将停止
B.液体蒸发仍然进行,且液体温度不变
C.液体蒸发仍然进行,液体的温度降低
12.下列现象是凝华的是: 〔 〕
A.冰的形成过程 B.雾的形成过程
C.霜的形成过程 D.露水的形成

㈧ 2011年八年级上册物理导学案的答案(人教版)

八年物理上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人耳的构造:外耳、中耳、内耳。
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
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五、 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声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回声定位:声波发出遇障碍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
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第二章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自然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笼鱼等。
人造光源:火把、电灯、蜡烛等。
光的传播: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小孔成像等)
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C=2.99792×108 m/s,计算中取C=3×108 m/s。(水中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真空的2/3)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1光年=9.4608×1012 km/s。
二、 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任何物体的表面都辉发生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两种反射: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四、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光的色散
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六、看不见的光
光谱:把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也有能量辐射,不过人眼看不到,这样的辐射叫红外线。
红外线的应用:加热、拍红外线照片诊病、夜视仪、遥控。
紫外线:在光谱的紫端以外,也有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促进钙质吸收、杀死微生物(紫外线灯杀菌)、荧光物质发荧光。
○雾灯用黄光的理由:不易被空气散射、人眼对黄光敏感。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二、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像的性质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倒立缩小实像 f< v<2f 照相机
u = 2f 倒立等大实像 v = 2f(实像大小转折)
f< u<2f 倒立放大实像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正立放大虚像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四、 眼睛和眼镜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物镜焦距较短,物体通过它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焦距较长,物镜成的像经过它成放大的虚像(像放大镜)。
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注:伽利略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视角越大,成的像越大。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 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玻璃泡 35—42℃ 0.1℃ ① 离人读数
上方有细管 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20—110℃ 1℃ 不能离开被测
物读数,不能
甩 。
寒暑表 —30 —50℃ 1℃ 同上
二、 熔化和凝固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凝固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三、 汽化和液化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蒸发:(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3)液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沸腾:(1)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水沸腾时现象:剧烈的汽化现象,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虽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不变。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都可液化)。2、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 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
例子: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例子:霜,树挂、窗花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 电荷
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或带了电荷。
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带上负电荷,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上等量的正电荷。
两种电荷:1、正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2、负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负正电荷。
电荷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则带电;2、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金属箔张开则带电。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符号:C。
元电荷:电子(汤姆生发现)是带有负电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元电荷。e=1.6×10-19 C。
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金属中导电的是自由电子)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的空气、油等。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 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
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电路中电流: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电路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发电机、电池。
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输送电能。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发光二极管还可发光)。
三、 串联和并联
串联:1、连接特点:逐个顺次,首尾相接。
2、电流路径:只有一个。
3、开关作用:能同时控制所有的用电器,开关位置变了控制作用不变。
4、用电器工作:互相影响。
并联: 1、连接特点:并列连接,首首尾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作用:干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只控制本支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四、 电流的强弱
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弱。
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电流表:1、测量电流。2、两个量程:0---0.6A(大格0.2A,小格0.02A)0---3A(大格1A,小格0.1A)。
使用:1、电流表要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不确定时用大量程试触。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
五、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主要就是这些了~望采纳

㈨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附带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试卷(有答案)个人日记 2010-01-13 20:37:08 阅读5945 评论3 字号:大中小 订阅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力来吹,使笛管中的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___.
2、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米/秒,夏夜,一个耀眼的闪电过后8秒才传来雷声,雷声持续了5秒钟才停止,放电的云与你相距__________米.
3、为了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小丽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索.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闹钟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她听到的闹钟声音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声音不能在___________中传播.
4、如图2所示,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__________发出的,响度大的是__________发出的.
5、小明家中有一只金鱼缸,小明敲了一下桌子,鱼缸中的金鱼立即受到惊吓.
(1)对鱼接收到声波的传播途径有四种判断:A.空气→水→鱼; B.桌子→水→鱼; C.桌子→空气→水→鱼; D.桌子→鱼缸→水→鱼.其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选填字母).
(2)若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如图3所示),而眼睛可以从A 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____侧部分(填“左”或“右”)等效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____像(填“实”或“虚”).
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成___________种颜色的彩色光带,我们把它称作光的___________现象.
7、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这是因为___________使光线变弯了的缘故,这种现象说明了光只有________________中才沿直线传播.
8、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白色物体在红光的照射下呈__________色.
9、雨后的晚上,人在月光下行走,为了不踩到水坑里,人们根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规律总结出,当迎着月光走时,地面发___________处有水,背着月光走时,地面发____________处有水.(选填“亮”、“暗”)
10、我们学习和工作用的台灯上都有一个灯罩(如图4所示),这个灯罩的作用是利用了光的____________原理,灯罩的内表面做得尽量____________些.(选填“光滑”或“粗糙”).
11、身高1.7m的人站在1m高的竖直平面镜前3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_________m,像和他相距_____________m.
12、医生检查耳道时,眼睛上要戴上一个中间有孔的___________镜,这种镜对光有___________(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13、汽车的雾灯用的是___________光.紫外线是__________光(选填“可见”或“不可见光”)写出人们利用紫外线的一个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有些居民在大门上装上“猫眼”,室内的人贴近“猫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缩小的室外景物,而从门外无法看到室内,如图5是不同类型的镜片,你选择___________做“猫眼”镜片.从室内观察室外,其观察范围比未装有“猫眼”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5、用手拨动琴弦,能听到悦耳的声音,此时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16、在“小白兔与狼外婆”的故事中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7、侦察兵为及早发现敌军骑兵的活动,常把耳朵帖在地面上听,就能判断附近是否有敌人的骑兵,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马蹄贴在地上,使土地振动发出声音
声音可以由土地传播
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大
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入人耳
18、无锡市政府决定从去年10月份起禁止摩托车在市内载客营运.从噪声的角度的角度考虑,你认为( )
A、减少噪声的传播距离 B、减少噪声源的数量
C、减少噪声的传播速度 D、消灭噪声
19、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 的是( )
A、 正在放映的电影幕布 B、正在播放的电视机
C、水母 D、北斗星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年是天文学上常用的时间单位
光反射时传播方向改变而传播速度不变
21、太阳光与水平面成24°,要使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平面镜与水平方向的角应该是( )
A、24° B、12°
C、150° D、78°或 12°
22、如图6所示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
23、如图7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像照射时,观察到的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A、光射到像上,所以会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变亮
C、光反射到物上,物变亮,所以像也变亮
D、有光照射,更便于观察,所以觉得像变亮了
24、“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如图8),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5、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当物体从30厘米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厘米处的过程中(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一直增大
像一直变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26、小明和小红用焦距相等的相同照相机对小强同学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为图9中的(a)和(b),则( )
A.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B.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
C.小红要使底片上的像与小明的一样大小红移动位置后,再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D.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
27、下列哪组连线是有错误的( )
28、小明用薄膜、两个可以伸缩的纸筒、以及凸透镜制作了模型照相机,用它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景物,有以下几种说法:(1)薄膜上出现的像是倒立的.(2)观察时,我们应该把薄膜对着景物,眼睛靠近凸透镜进行观察(3)由观察远处的景物到观察近处的景物时,应该把纸筒拉长.(4)白天,当我们在阳台上用自制照相机对着教室内观察像时,发现像很暗.这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
A、(1)(2)(3)(4) B、(1)(2)(4) C、(1)(3) D、(1)(3)(4)
三、作图题:(每图3分,共12分)
29、完成图10中的光路图并用i表示入射角,r表示反射角.
30、在图11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1、图中有两条反射光线,请画出发光点s和它的像s′
32、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3、小芳用数码相机在郊外拍得一张照片如图14所示,请你观察照片中的情景,指出一个物理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现象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音传播的探究实验中,小红和小芳做个下面两个探究实验:
步骤①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上,听传过来的声音.
步骤②将两张紧挨的课桌离开一个小缝,然后重复步骤①,比较声音的大小.
(1)请你帮它们分析,将实验现象和分析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声音的大小
声音主要靠什么传播

两张课桌紧挨时

两张课桌之间有一条小缝时

(2)小红想:液体能否传声呢,她从家里找到一个装水的容器,除此以外,还需要什么器材?请你帮她想出实验的方法.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小明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他用相同的围棋子作为成像物体和寻像物体.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围棋子的两个像,产生的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是一个放在桌面上的方格盘,N是垂直于盘面的一块玻璃板.小明在盘中放有两粒黑色旗子,它们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应是图中的( )
日常生活中许多常见的物品可以用来做物理小实验,现有刻度尺、铅笔、白纸、钢尺,老花镜、玻璃板和水,从中选出器材做两个小实验,简要写出实验的过程及说明的物理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所表述的物理原理

37、星期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小王和小张两人在小王家里做作业,小张觉得很刺眼,看看室内并没有强烈的光源呀,他们俩循着光找去,发现楼底下的地上有一块小平面镜,奥秘全在它的身上呢!小王和小张来了兴趣,他们立即制定了研究的课题,并动手设计实验,进行操作.
你认为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思考了片刻,立即找来一些实验器材进行操作.
步骤a: 在水平桌面上平铺着一块有折痕的纸板,垂直于折痕竖立放置一块小平面镜作为反射面,用激光小手电筒射出的光沿着纸板斜射向平面镜上的O点,并用笔划线代替光线在纸板上留下痕迹(如图16所示).用量角器量出反射光线与折痕的夹角,以及入射光线与折痕的夹角,发现相等.
步骤b:把纸板的其中一半平面M折向桌子的边沿下方,再用激光沿另一个纸板平面N斜射向O点,发现平面M上找不到反射光线.
请你从他们的实验步骤分析,至少可以得出的一条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他们的实验中不足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一点)
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
1、空气 振动 2、340 2720 3、真空 4、笛子 笛子
5、(1)D (2)虚 右 虚 6、七 色散 7、光的折射 同一种均匀介质 8、透过光的颜色 红 9、亮 暗 10、反射 光滑 11、1.7 6
12、凹面 会聚 13、黄 不可见 验钞等 14、e 大
选择题
15、B 16、B 17、D 18、B 19、A 20、D 21、D
22、B 23、C 24、C 25、B 26、C 27、B 28、D
作图题(如下图)
四、实验探究题
33、平面镜成像 光的反射
34、(1)较大 课桌(固体) 变小 空气
(2)提示:找到一个声源放入水中,人耳紧贴着容器壁听.
35、(1)便于找到并画出像的位置 (2)玻璃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3)B
36、例: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想表述的物理原理

刻度尺
把刻度尺的一端按在课桌上,另一端用不同的力拨动尺,听响度的不同
响度和振动幅度的关系

白纸、老花镜
太阳光照射老花镜,在另一侧的白纸上找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7、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或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
实验次数太少
或者到文库去下

㈩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同步答案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5.不管学那一部分内容都要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这是最聪明的做法。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抓住要害就等于抓住了命脉。而每一本书、每一单元、每一节课、每个练习都有关键考察点和关键的解决方法。这些就是物理中的“命脉”所在。比如“所有平抛运动和类平抛运动的问题只要抓住两个矢量三角形就可以很好的解决”;“所有的圆周运动的关键在于寻找向心力的来源”;“所有万有引力问题的解决方法主要是两大思路”;“恒定电路中的所有基本知识都可以归结为一个U-I图像”;“所有力学实验的基础是纸带问题”;“纸带问题的关键点只有两点:求加速度和求某一点的速度”;“电学实验的关键在于两大问题:电路选择(分压式和限流式)、器材选择”等等。

6.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克服“不好的思维定势”。

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经常有不好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这些是我们要力求克服的。而养成良好的思维定势则更为重要!良好的思维定势就是说:看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比如看到“惯性”就想到“质量”;看到“合速度”就想到“实际速度”;看到“摩擦力”就先分析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看到“合外力”就想到“加速度”;看到“能量变化”就想到各种对应的“功能关系”等等。

7.一定避免“想当然”。

得出任何结论必须要有根有据!根据必须是物理规律。

做物理题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我以为应该这样…”“我觉得应该怎样…”“我想是这样的…”“就应该是这样…”。要记住:越是这种想当然的东西越是物理中最容易出错的东西。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很多领域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但在物理问题中却经常犯一些经验性、想当然的错误,比如:他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等等。而伽利略则开创了实验与理论结合来推导解答出物理问题的先河。从而推翻了亚氏的经验主义、想当然的错误。所以在平时学习物理时得出每一个物理结论要力求做到“有根有据”!要能够从物理公式、定理、定律来推导出你的结论。

8.遇到熟题,容易题一定要加倍小心

特别注意,最容易做的题往往最容易出错。

此类题目最容易让同学们高兴,如果你大意、轻视甚至藐视它,大难就要降临到你的头上了。或许出错就在哪一个方向或者单位上。记住:越是容易题目越容易犯错!就因为你的轻视。所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对解题非常适用。

9.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审题一定要慢,要仔细认真。特别注意把“关键词”“关键字眼”都勾画出来,这既可以增加审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又可以避免审题出错。审题时一定要与题给的图像结合并且要在草纸上画出大致过程或状态;当具体的物理情景非常清晰,分析思路非常明确时,再在试卷上下笔。此时的慢审题,反而增加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10.每天晚上临睡前回顾当天所学的知识

每个周末的晚上回顾章节知识。

这种过电影似的回顾会使所学知识的系统化并使得知识记忆的更加深刻。回顾的的时候从主干知识到次干知识再到细节知识,回顾的越详细越全面效果越好。当天晚上没有想出来的知识第二天起床后尽快复习查看。这样做有两样好处:既巩固了知识,避免了遗忘;更重要的是又理顺了知识关系,形成了知识系统和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夯实巩固并系统化物理知识的方法。

11.在大脑中多储存实例

把基本知识规律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物理的最好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时经常遇到。例如遇到曲线运动问题就想到两个实例“匀速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

12.从规范入手,养成严谨、细致的习惯。

在物理学习中凡是因为不会做题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但是凡是因为会做题却造成的失分问题都不是小问题。比如有很多学生因为规范性差、粗心大意(审题、计算错误)造成的失分。而这些只要平时养成好习惯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严肃一些来说是否认真、是否细心乃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体现。

13.避免“个别错误”克服“共性错误”!

大部分学生犯错误都会有“共性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个别的错误”必须得攻克,因为别人都会,而你不会,你就会被落得更远。“共性的错误”是出题人本来就知道大多数人都会共有的缺点,从而设下陷阱故意让你去钻,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下笔之前、审题之时就识破其圈套。谁能提前做到这一点,谁就可以比别人先胜一筹。从而更能稳操胜券。

14.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复杂过程阶段化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物理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以平时我们“遇到复杂问题要绞尽脑汁、尽可能想出多种解决方法,从中选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作答”。

有不少同学在平时学习中形成了匆匆审题,匆匆做题的习惯,结果导致在匆匆中“匆匆出错”。这部分同学应该静下心来,打开思路,扩展思维,多想办法解决问题才能提高做题效率,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在平时的每一次练习、做题、听课、反思

整理时都要有长远的打算,要有远见卓识。

现在会的、懂的知识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忘记。要把那些容易忘掉、容易混淆、容易出错的题或者结论及时的归纳整理下来,把一些知识的死角整理到一块。多抓联系、多反思归类、多对比,以备后用。

16.面对每一次考试都要有一种精神:

严谨细致的思维,百算无误的精细,舍我其谁的自信!对待学习要有“做别人的榜样”的自信!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做成所有人的典范!

阅读全文

与物理如何答案八年级上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