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破解物理教学难点

如何破解物理教学难点

发布时间:2023-04-09 14:53:53

1. 关于物理的一些小妙招

一、利用小制作来预习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物理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书里都是生活中知道或见过的事;陌生的是:里面又有哪些物理知识呢!这时如果教师布置小制作,学生就会参照书上所述,自己动手去完成,这在无形中就预习了课本,待到上课的时候,教师结合学生的小制作再分析物理原理,学生不就一目了然了吗?例如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学习声音特性时,制作“水瓶琴”;以及小孔成像照相机、万花筒等,学生自己制作,收获一份成功,当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时又多了一份惊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上物理课,是怎样的期待呢,当然想立即知道原理是什么了!这比教师做好了给学生演示效果显着得多。
同理,还可以布置个性实验报告,比如研究烧开水;调查环境噪声的产生及防止;调查节约用水的报告等等。教师有指导性的布置,学生拿着自己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用小制作来预习,真妙!
二、利用小动画来引课
在这个网络时代,教师也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收集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来引入新课,动画片也是这个阶段孩子的所爱,从中还能发现物理问题,也让他们更加发现物理的确来自生活哟!例如,在电学学习的第一节课上,有一部小熊猫的动画片,其中有手机、有雷电等与电现象有关的知识,学生看完之后,因情节而大笑不已,教师再话锋一转,“有哪些物理知识在里面,你想了解现这些象是怎样产生的吗?”。这样的引课能用上几次,学生就会有深刻的印象,知识点也在无形中记在了心里。
三、利用小故事来上课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其体系的建立凝结了无数科学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这里面有偶然,但更多的是必然。每一个现象的发现,每一个定律的得出,都有背后的故事。教师如果注意收集,就能在上课过程中巧妙地穿插进来,达到和科学家一起探究一起学习的效果,不仅学生乐于去听故事,也让学生无形中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揭开了科学神秘的面纱。更有趣的是有些在无意中的发现,令学生若有所思,树立了自己“也能”的信心。例如在学习望远镜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最早的望远镜是一个小男孩在无意中发现的,他在爸爸的眼镜店里,拿着镜片玩,无意中将两个镜片前后放置,突然发现远处的景物发生了变化,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就有了现在各种用途的望远镜。学生们有的羡慕,有的惊叹,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想,我又能在生活中发现什么呢?
四、利用小实验来突破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实验效果对突破教学难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里尤其要提到“小实验”的作用,是指那些能就地取材,信手拈来的实验,更是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用“塑料尺和头发摩擦起电”;用“放大镜”和墙壁模拟照相机成像;用气球和乙醚演示汽化和液化等等,学生也能参与进来,材料就在手边,这比用组装的专业实验仪器更有亲近感,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复杂的仪器往往在介绍仪器原理上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啊!用小实验省时省力来突破难点,岂不更好!
五、利用小测试来巩固
花一节课的时间来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周期长;课前提问,覆盖面小。斟酌之下,课前5分钟的小听写,效果不错。全班学生都动了起来。效果却也出乎意料,本想督促学困生能记一点是一点,却没想到对学优生作用更大,学优生中的一部分也往往忽视平时的复习巩固,等到考试前才看书,而小听写就使得他们课课不放松,知识点堂堂清,到了单元测试时,复习量小了,也有更多的精力花在总结梳理上,成绩自然也就显现出来了!

2. 如何利用物理实验微课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微课见奇效
初中物理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通过微课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物理教学变得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快投入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同时情境创设还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考和学习,积极开展课堂讨论,达到有效掌握所学内容的目的。例如,在开始学习第四章《光现象》时,我播放“九寨沟”镜海的微视频,其中有着“鱼在天上飞,鸟在水中游”的美景奇观.学生在诗情画意中读懂了为什么会出现鸟在水中游,而于鱼在天上飞的场景:“原来这一切都与光有关”,在充满人文的气氛中新颖有趣地引入了课题,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与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去探究科学的欲望。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微课有实效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是教学环节中消耗时间最多,也是教师在备课中投入精力最大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即使教师想尽千方百计来突破教学难点,也不能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难点知识。由此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通过微课的应用,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在《滑动变阻器》一节的教学中,滑动变阻器原理、接法、作用是教学重点,线圈、接线柱、滑片之间的关系是教学难点,我利用微课对滑动变阻器的结构进行自由拆分,动态组装,对实验原理进行动态分析。并通过微课的形式来讲解,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又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再如在《热机》这一节的教学中,汽油机的工作原理既是这一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通过制作好的flash动画视频播放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利用动画分步演示,学生观看后对整个过程就一目了然,感性的认识就更深刻。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汽油机的工作本质,达到突出重点、淡化难点的目的。
三、模拟实验,直观生动,微课显神效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或课时不足的影响,一些实验在课堂上和中学实验室里都很难做好。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多选择用看图讲实验方法开展,使得学生对这些实验毫无体验,听得索然无趣。微课能够把这些无谓的等待时间删减掉,直接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例如:
1.抽象的物理问题,如通电线圈中磁场的模拟,飞机的升降力原理的动画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抽象为形象。
2.微观物理问题,如原子结构,摩擦起电模拟等等,这样可把物理问题变微观为宏观,既形象又直观。
3.太快的动态物理过程(包括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物理过程),这些问题往往不方便定格研究,如研究分子热运动、电荷的定向移动模拟等等。
4.太慢的动态物理过程,利用动画可加快物理过程的进行,如扩散现象中的硫酸铜和水的扩散等。
5.存在危险的物理实验,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没法让学生操作,通过微课展示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不完善,很难掌握现象的规律或本质,即便在观察到清晰的现象后也难以得出相关结论。在制作这类的动画时,要将重点放在形成现象的过程上,展示相关因素变化的复杂性。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接受信息,更能深刻地理解实验原理。利用微课模拟实验,对解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提供感性认识,能很好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四、梳理总结,巩固复习,微课更高效
初中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听讲确实不易,总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些知识漏听或没有听懂。教师课后由于时间以及精力的限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而微课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学生逐一答疑。由于个体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微课又可以重复播放,接受能力弱一点的学生,课后可以有针对性地多次观看。根据自己掌握程度去寻找更多的拓展内容,从而能有效理解所学知识,突破学习难点,达到查缺补漏的作用。
目前,无论怎样改革,学生始终还是要面对中考,所以专题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把一轮复习中的章节知识梳理、二轮复习中的专题复习制成一段段微课,既便于学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使用,也便于学生在最后的自由复习中反复观看、查缺补漏,提高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
微课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之间又易于实现资源共享,在一定意义上也推动了教学教研模式的变革。在物理课上,微课用化整为零,重点突破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用动态记录的方式关注过程和方法,用微观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总之,微课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要精选内容制作微课、科学运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度学习,实现个性化教学,最终达到高效课堂推进教学相长的目标。

3. 物理该怎么学才能开窍

物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它融入到生活中的许多方面,要学好物理得从以下的方面做:

一、物理的学习是模块化的,共分四个模块:
1.对概念的理解,不能单纯地去背诵。面对一个新的物理量,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在实际解题中作用。
2.概念的应用:理解概念之后,对它的应用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解题是,要抓住,每道题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在给你条件,只要将条件与物理量相对应,然后代到相应的公式中,就可以解出答案了。
3.衍生
4.综合:物理的各个章节中,除了光学相对独立之外,其它都是联系很紧密的,必须注意将他们之间前呼后应起来。
二、如何做习题:
做习题特别是理科习题时,必须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主要抓做题的质量。“我”在高中期间从未买过习题,主要是做完书上以及老师给出的题后,总结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解题的过程分为:
1. 分析物理进程:把过程抽象为物理量
2. 利用数学将题解出来
三、学习习惯: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至于学习方法,应该是让学习方法适应自己,而不是让自己去适应别人用起来好的方法。
2)做题的时候要多思考,多提问题。“我”做题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题后,都看看是怎样得出的,看看对以后有什么可借鉴的,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后就置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别难,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于是就更觉得中学物理非常难学。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

4. 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对物理教师来说,可谓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细致,必须加以改善。
进入初二之后,许多学生反映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不好理解,做题是往往是不知道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只是知道学生的普遍想法,对于具体的个别的问题,往往了解的不够。本人初到初中时,感受很深,看到学生学习物理时的迷茫及信心的缺失,我就想任何人对某一项事情要做好,首先是要有信心。而信心的建立和巩固与本学科的教师是很有直接关系的。为了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老师应该多给学生人文的关怀,收集学生的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想法及思想动态,把学习物理的成功的经验体会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然,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因此,从内心深处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师生关系,并处于自始至终的动态之中,是我们物理老师不可缺少的品质,他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我国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说起。我们应该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倾听他们的心声,排除他们的苦闷,让学生接受老师,进而接受物理、爱好物理。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难度,强化意志的培养;享受成功的体验,强化学习愿望,从而避免学生产生怕学物理、厌学物理的心理。我现在已是人到中年,自己的孩子高考时非常希望教师能耐心细心地教好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也非常感激教育他的老师。将心比心,我现在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常说爱生如子,我想,只要真诚,与学生分享苦恼,也分享快乐,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真心关怀,加上方法得当,成功的教学应该是水到渠成的。
二、对教师的角色认识的不够全面,必须准确定位。
我认为教师是这一学科重要的引路者,如果引的不好,那么学生就难以对这门功课产生良好的印象和学习的兴趣。由于我们不是他的启蒙老师,学生把你跟过去的老师进行比较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教师有承上启的作用。以前自己和不少教师认为,对于学生,必须体现出自己学术渊博,见识广阔,这样学生才能够佩服你。我认为除了这些,初期更是这样。我的建议是,在初二第一学期,要尽量做好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度,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加以具体形象化,减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克服畏难发愁的情绪。特别是对知识的传授讲解,要做充分的准备,循循善诱,尽量细致耐心,有不厌其烦的精神。往往在初中时新教师与老教师差别小一点,可能就是因为新教师准备的细致,耐心地讲解和辅导。
另一个问题是初中新教师往往对于全班整体成绩的提高做的较好,但是在培养尖子生方面有欠缺,表现在高分的学生数不是太多,全班成绩平均分较高。我的建议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自己要充实知识,加强业务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其二是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多听他们的上课,吸收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只有这样不断充电,才能扬长避短,才能与学生共同发展。其三是班级的尖子生往往因为教师所传授的教学内容、知识难度顾及中游学生,使他们极易满足,所以对于尖子生要注重教育,让他们克服自满情绪,鼓励在全校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当然,这需要任课教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三、对教学内容的钻研不够深入,必须准确取舍。
正如上述所提,以前自己觉得把课本读的滚瓜烂熟,教学效果肯定没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时,除了按照学校教研组指导的掌握教学目标,特别是研究好新课标外,我建议不要忽视以下几点。首先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课本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基础有一个整体认识,明白那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较好的预备作用,那些知识对于今后的学习有迁移作用。如何利用旧知识唤起新知识,等等。其二是研究物理史中那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价值,那些科学家的事迹是最有激励作用。中学物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物理学史的内容,但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实际上这些内容是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完善认知结构、开阔视野、培养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绝好教材。现在我们往往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缺少对学生进行知识探究的引导和激励,物理分数很重要,关系到学生的中考,关系学生的前途命运。但是,引导学生追求物理,勇当物理科学家,与提高分数并不矛盾,充分发挥和发展有物理天赋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学习物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又提高了分数,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其三发掘物理中的美的东西,让学生感受物理并不像有的学生想的那样枯燥、单调,而是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容。简单、和谐、统一、对称是物理美的主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展示物理之美,可以培养学生接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物理内涵的领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神舟7号的发射成功,让学生感受到物体运动的规律,神舟7号的运动轨迹是美丽的椭圆。有谁不会被牛顿力学的简单、和谐、统一之美所折服、所震撼呢?一旦学生领悟到物理内在的美,就会在学习物理和解决物理问题中,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并乐此不疲,并在此过程中享受成功的愉悦和满足,达到这一境界,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是不可估量的,探索精神将是坚忍不拔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我们神舟7号,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正如牛顿所说的,是因为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同时也感受到同样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中国航天人的艰辛努力和智慧结晶。也许多年以后,航天事业中就有我们现在学生取得的辉煌。
四、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不够主动,必须尽快落实
对于初中学生因材施教我的建议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1.课堂提问的问题要难度适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前听观摩课时,发现有些课表面热闹,但收效甚微,并不可取。我在上初中时物理老师的提问至今记忆犹新。那节课老师问:一个铁球和一个鸡毛在高空,同时下落,谁先落地,同学们基本上一致回答,铁球先落地。老师又问:一个大的铁球和小的铁球,在高空同时掉下,哪个先落地,大部分同学说大的先落地,在没有其他同学反对的情况下,老师说,假如大球先落地,小球后落地,就是说大球重,下降的速度快,小的轻,下降速度慢,那么,如果用铁线将大球与小球连捆在一起,那么这时大球和小球与原来没连在一起时,速度有什么变化,开始学生没在意,基本上觉得大球受小球的影响比原来慢了,小球受大球的带动变快了,这时候老师说,如果把这两个捆在一起,不是更重了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承认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同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是参差不齐的,不同的时期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将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因此,我们既要兼顾全体学生又注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应认真分析自己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层次,把握教学的难度、进度,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内容要适量适度,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合理。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在教学中,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那么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课堂内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哪些教材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考虑作业的难度层次,考虑练习的针对性,注意练习次数、时限的控制等。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基础上,找出最适合每一个个体的目标和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3.善待后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我们应该充满爱心的对待每一位后进学生。首先应深入调查,仔细分析他们后进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要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一刀切。

5. 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有哪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着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6. 初中物理知识的难点在哪里

初中物理知识的难点有力学、电路转换、杠杆原理、运动、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以及能量守恒等部分。

对于许多初中生来说物理学习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很多问题明明自己已经学过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还是容易犯错,做了又错,错了又做,反复的重复到最后还是不明白,其实初中物理知识的难点就只有那么几部分。

1、电路转换问题。

我们在学初中物理电学的时候,发现这一部分往往都很抽象,很多电学知识靠的不仅仅是记忆更多的是去理解,这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电学是初中物理难点的原因。其实关于电路转换,我们只要从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仔细观察每一个节点的分流数目,然后依次往后画,直到负极便可以完成转化。通常通过一些转换后的电路图,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各种电器的串联与并联的关系,因此画好一个电路图是非常重要。

7. 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认真阅读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独立思考——尝试解题——合作交流——比较归纳——反思小结——形成体验。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悟解题策略,形成解题策略,体会策略价值,自觉应用策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4.积累基本的数学经验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

基本数学经验是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时所形成的认识。数学经验源于日常生活经验,高于日常经验。小学数学活动可分为4类: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间接来源干生活的数学活动;为数学学习设计的纯粹数学活动;意境连接性的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属于间接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数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经历解题过程,进行体验和反思,把解决问题中的体验加以整理,对获得的数学经验进行反思,对学生的认知过程再认知,从而掌握解题策略,感受策略价值,积累数学经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以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为例,教学例1要让学生经历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有条理地列举;教学例2要引导学生用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要不重复、不遗漏地进行思考,感受用列表、打“?”法列举的简洁、有序;教学例3要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进一步感受列举策略的特点。 教学每道例题,都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积累数学经验,树立主动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

5.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保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化动为静,化隐为显,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并通过与传统技术的联合与互补,有效促进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假设”时,利用信息技术,通过画图直观演示用替换和假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这两种策略分析数量关系,保证了重难点的顺利突破。

阅读全文

与如何破解物理教学难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2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