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初中物理力的实验有什么

初中物理力的实验有什么

发布时间:2023-04-12 14:41:57

㈠ 求物理初二力学小实验

1.将一个空矿泉水瓶旁同一竖直线上从上到下用锥子钻三个小孔。
2.用手指拆稿按住饥槐小孔,旅肢孝往瓶内灌满水。
3.同时松开按住小孔的手指,会看到,瓶旁三个小孔喷出的水柱不同,上面小孔水柱喷出的水平距离小,下面小孔水柱喷出的水平距离大。
原理: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㈡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有哪些实验方法,及每种
常见初中物理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这是初中物理实验中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具体可以这样理解:当实验结果受到多个因素影响时,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的变化对结果有何影响,就必须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保持不变的方法。具体的例子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影响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的主要因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电流产生的热量中国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主要因素等等。 2.实验+假设(合理外推)法 某些物理现象由于条件所限,无法直接由实验得出结论,于是我们先进行初步实验,再根据实验的规律进行合理的延伸推理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初中物理教材主要有两个这样的实验:研究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3.转换法 有些物理现象直接通过感官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直接进行观测加以认识,于是我们通过它们所产生或表现出来的其他看的见,摸的着的现象就能间接的认识它的一种方法。比如:马德堡半球实验间接反映了大气压不但存在且很大;研究电流产生热量的中国是通过观察温度计的变化而间接反映出来的;研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时通过观察木块被小球推动的距离来反映小球动能大小的;研究电磁铁的磁性是通过它吸引铁钉的数目中国来判断它的磁性强弱的;研究滑动摩擦力时通过观察匀速拉动物体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摩擦力的大小等等。 4.等效法 实验中为了研究的方便,用一个物理量来代替其他的物理量而不会改变物理效果的一种方法。比如:研究合力与各个分力的关系时用一个合力取代了各个分力的共同作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阻特点时用总电阻替代了各部分电阻等等。 初中物理新课标中所涉及到的实验方法还有很多,但作为中招考试以上四种方法是最常出现的,尤其是在实验题方面,这只是自己几十年来教学的体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演示实验

2用毫米刻度尺测长度 学生实验

3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简单的运动 学生实验

4物体振动发声声现象 演示实验

5声音靠介质传播 演示实验

6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演示实验

7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演示实验

8温度计、体温计(实物或挂图)热现象 演示实验

9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学生实验

10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 演示实验

11蒸发吸热 演示实验

12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演示实验

13观察水的沸腾 学生实验

14压缩体积、气体液化 演示实验

15碘的升华和凝华 演示实验

16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演示实验

17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实验

18平面镜成像 演示实验

19凹面镜的会聚作用和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演示实验选做

20测量教室中不同位置的照度 演示实验选做

21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 演示实验

2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演示实验

23凸透镜成像 演示实验

24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 学生实验

2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实物模型或挂图) 演示实验

26白光的色散 演示实验选做

27研究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演示实验选做

28色光的合成 演示实验选做

29天平构造和使用方法质量和密度 演示实验

30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学生实验

31相同体积不同物质的质量不等 演示实验

32相同质量不同物质的体积不等 演示实验33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演示实验

34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学生实验

35对物体的推、拉、提、压等作用力 演示实验

36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

37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演示实验

38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学生实验

39研究力的三要素 演示实验

40物重跟质量的关系 演示实验

41重垂线 演示实验

42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

4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选做

44合力跟二力夹角的关系 演示实验选做

45运动物体受到阻力越小,前进距离越远力和运动 演示实验

46物体的惯性 演示实验

47二力平衡的条件 演示实验

48滑动摩擦力跟压力和表面状况有关系 演示实验

49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演示实验

50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演示实验

5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压强液体的压强 演示实验

52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演示实验

53研究液体的压强学生 实验选做

54连通器 演示实验

55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 演示实验

56托里拆利实验(挂图) 演示实验

57气压计(实物或挂图) 演示实验

58水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演示实验

59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模型和挂图) 演示实验选做

60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演示实验

6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 演示实验

62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称重法测浮力) 演示实验

63物体的浮沉条件 演示实验

64阿基米德原理 演示实验

65轮船、飞艇、气球、潜水艇(模型或挂图) 演示实验

66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演示实验选做

67机翼的升力(模型或挂图) 演示实验选做

68杠杆的作用简单机械 演示实验

69杠杆的平衡条件 演示实验

70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实验

71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 演示实验

72轮轴 演示实验......>>
初中物理的经典实验有哪些
1、“转化法”在声学方面的应用:我们知道发声体发出声音的响度大小与物体的振幅大小有关,但有时有的物体如桌子、锣鼓等的振幅大小不容易直接用肉眼观察出来,这时我们可以在桌子、锣鼓等振动物体的上面放上一个质量较小的纸团,这样就把很难看出的桌子的振幅大小转化到容易看出的纸团的振幅大小上去,由纸团的振幅大小反映出桌子的振幅大小,从而知道桌子振动时所发出声音的响度的大小.

2、“转化法”在热学方面的应用:我们知道为了比较两种燃料的热值大小时,就是比较两种等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放出热量的多少无法使用测量工具直接测出,这时我们就把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的多少转化到让等质量的水升温的多少上去,而水的温度上升的多少可以用温度计直接测量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温度计测出等质量的水温度变化的多少,从而比较出不同种燃料的热值的大小.

3、“转化法”在力学方面的应用: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的大小也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出,因此,我们可以把物体产生的压强大小转化到使手疼的程度,使海绵形变的大小,使黄砂下陷的深度等等上去,这样就能直接反映出物体产生的压强大小;以及我们在研究物体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大小时,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动能大小转化到此物体对外界物体(如木块)的做功的多少上去,而且运动物体对木块做的功越多,说明运动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当然在研究被举高的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时也是应用的“转化法”.

4、“转化法”在电学方面的应用:我们在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这一特性时,是把不同导体接入同一电源的两端,运用电流表看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从而知道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而且,电路中的电流越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即电阻)越小;还有我们在研究焦耳定律时,由于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无法用手感知出来,而且还有手被烫伤的危险性,所以新课改教材中就抓住火柴棒只有在达到一定着火点才会被点燃这一特性,把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化到谁先把火柴棒点燃,就说明电流流过那个导体先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当然在研究焦耳定律时也可以把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转化到加热相同质量的水上去,用温度计观察水的温度变化的多少从而知道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初中物理实验器材都有哪些
什么实验?

反正初中最重要的实验也就那么两三个的

阿基米德定律的实验

有关滑轮组的实验

有关伏安法测电阻

晶体的融化

其他的应该就没有什么重要的了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都有哪些
控制变量法 探究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粗细的关系;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弦的材料、长度、粗细、松紧的关系。

转换法 通过灯光的亮、暗判断电流的大小 通过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判断音叉振幅的大小

等效替换法 曹冲称象 用电阻箱测未知电阻阻值

类比法 用水流来研究电流

注:转换法与等效替换法的区别,转换法是用一个物理量的现象来判断另一个物理量,如亮暗判断电流;而等效替换法相互替换的是同一个物理量,石块的浮力替换象的浮力

类比法与转换法的区别:转换法有因果关系,即电流大,灯泡亮;而类比法之间没有因果联系,如水流的大小与电流的大小没有关系。

㈢ 初中物理着名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着名实验有哪些

初二:杠杆平衡条件。
初三: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阿基米德定理、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测功率。

初中物理(人教)的着名实验有哪些比如马德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艾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它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又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时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黄、绿、蓝、靛、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
牛顿曾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00年英国医生也是物理学家的托马斯·杨向这个观点挑战。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试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傅科钟摆试验
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吊着一个重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周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实际上这是因为地球自转使得地面并非惯性系,从而在地面上看,向地球自转轴运动的物体受到沿纬线方向的惯性力(科里奥利力)。傅柯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初中物理验证性实验有哪些

物理太难非常人能做

人教2012版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新课标中对学生必做实验有明确的要求,一共是20个:
1.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 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 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 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 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 连线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 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至于教师演示实验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以前统计过,好像大约有三、四十个。

初中物理的电路实验有哪些

答:电学实验主要有

  1. 串并联电路的连线;

  2. 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规律探究;

  3.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4. 探究欧姆欧姆定律;

  5. 伏安法测量电阻;

  6. 探究电功率与电压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7.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8. 探究焦耳定律;

  9.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等。以上仅供参考!

初中物理理想化实验有哪些

初中阶段通过理想化得出实验结论的最典型实验是:牛顿第一定律
答题不易,希望能帮到楼主

初中物理的经典实验有哪些?

1.长度的测量,估读
2.密度的测量
3.光的反射和折射
4摩擦力的实验,
5.杠杆的实验
6.功的测定
7电流的测量
8电压的测量
9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的验证
10.伏安法
11.焦耳定律
12马德堡半球实验
13托里拆里实验
14电磁感应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怎么学好

力热光电磁的实验很多,关键是做好课本实验,真正做到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步骤。有条件最好亲自做做,印象会很深刻。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有哪些?(包括趣味实验)

将鸡蛋壳放在稀盐酸中,蛋壳一会下沉,一会上浮。

人教版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有哪些

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㈣ 中学物理十大经典实验与初中力学实验

“初中物理是一门很强调理论结合实验的学科,虽然课本上的定律、概念很多,但是只有与实验相结合,理解和运用这些书面知识才能得心应手。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呢?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

中学物理十大经典实验

1、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

在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中,人们逐渐发现了微观客体(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即所谓的“波粒二象性”。“波动”和“粒子”都是经典物理学中从宏观世界里获得的概念,与我们的直观经验较为相符。然而,微观客体的行为与人们的日常经验毕竟相差很远。如何按照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观点去准确认识、理解微观世界本身的规律,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为一典型实例。

杨氏的双缝干涉实验是经典的波动光学实验,玻尔和爱因斯坦试图以电子束代替光束来做双缝干涉实验,以此来讨论量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可是,由于技术的原因,当时它只是一个思想实验。直到1961年,约恩·孙制作出长为50mm、宽为0.3mm、缝间距为1mm的双缝,并把一束电子加速到50keV,然后让它们通过双缝。当电子撞击荧光屏时显示了可见的图样,并可用照相机记录图样结果。电子双缝干涉实验的图样与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结果的类似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电子具有波动性的一个实证。更有甚者,实验中即使电子是一个个地发射,仍有相同的干涉图样。但是,当我们试图决定电子究竟是通过哪个缝的,不论用何手段,图样都立即消失,这实际告诉我们,在观察粒子波动性的过程中,任何试图研究粒子的努力都将破坏波动的特性,我们无法同时观察两个方面。要设计出一种仪器,它既能判断电子通过哪个缝,又不干扰图样的出现是绝对做不到的。这是微观世界的规律,并非实验手段的不足。

2、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是科学史上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他首先为自然科学创立了两个研究法则:观察实验和量化方法,创立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创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学从此走上了以实验精确观测为基础的道路。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道:“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6世纪以前,希腊最着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是第一个研究物理现象的科学巨人,他的《物理学》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物理学专着。但是亚里斯多德在研究物理学时并不依靠实验,而是从原始的直接经验出发,用哲学思辨代替科学实验。亚里斯多德认为每一个物体都有回到自然位置的特性,物体回到自然位置的运动就是自然运动。这种运动取决于物体的本性,不需要外部的作用。自由落体是典型的自然运动,物体越重,回到自然位置的倾向越大,因而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物体越轻,下落越慢。

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任职,他大胆地向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挑战。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让一重物体和一轻物体束缚在一起同时下落。按照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这一理想实验将会得到两个结论。首先,由于这一联结,重物受到轻物的牵连与阻碍,下落速度将会减慢,下落时间将会延长;其次,也由于这一联结,联结体的重量之和大于原重物体;因而下落时间会更短。显然这是两个截然相反的结论。

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巧妙地揭示了亚里斯多德运动理论的内在矛盾,打开了亚里斯多德运动理论的缺口,导致了物理学的真正诞生。

人们传说伽利略从比萨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从而向世人展示了他尊重科学,不畏权威的可贵精神。

3、罗伯特·密立根的油滴试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已经得知如何获取负电荷电流。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立根(1868—1953)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

他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放有一个通正电的电极和一个通负电的电极。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带了一些静电,它们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极的电压来控制。当去掉电场时,测量油滴在重力作用下的速度可以得出油滴半径;加上电场后,可测出油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速度,并由此测出油滴得到或失去电荷后的速度变化。这样,他可以一次连续几个小时测量油滴的速度变化,即使工作因故被打断,被电场平衡住的油滴经过一个多小时也不会跑多远。

经过反复试验,密立根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他认为电子本身既不是一个假想的也不是不确定的,而是一个“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实”。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强调了他的工作的两条基本结论,即“电子电荷总是元电荷的确定的整数倍而不是分数倍”和“这一实验的观察者几乎可以认为是看到了电子”。

“科学是用理论和实验这两只脚前进的”,密立根在他的获奖演说中讲道,“有时这只脚先迈出一步,有时是另一只脚先迈出一步,但是前进要靠两只脚:先建立理论然后做实验,或者是先在实验中得出了新的关系,然后再迈出理论这只脚并推动实验前进,如此不断交替进行”。他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说明了理论和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为一名实验物理学家,他不但重视实验,也极为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

4、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对光学问题的研究是牛顿(1642—172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后未完成的课题。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亚里斯多德的理论)。1665—1667年间,年轻的牛顿独自做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各种光现象。他把一块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将其称作光谱。在他的手里首次使三棱镜变成了光谱仪,真正揭示了颜色起源的本质。1672年2月,牛顿怀着揭露大自然奥秘的兴奋和喜悦,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学论文《白光的结构》中,阐述了他的颜色起源学说,“颜色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性质”。“通常的白光确实是每一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混合,光谱的伸长是由于玻璃对这些不同的光线折射本领不同”。

牛顿《光学》着作于1704年问世,其中第一节专门描述了关于颜色起源的棱镜分光实验和讨论,肯定了白光由七种颜色组成。他还给这七种颜色进行了命名,直到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使用牛顿命名的颜色。牛顿指出,“光带被染成这样的彩条:紫色、蓝色、青色、绿色、黄色、橙色、红色,还有所有的中间颜色,连续变化,顺序连接”。正是这些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这一实验后人可以不断地重复进行,并得到与牛顿相同的实验结果。自此以后七种颜色的理论就被人们普遍接受了。通过这一实验,牛顿为光的色散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使人们对颜色的解释摆脱了主观视觉印象,从而走上了与客观量度相联系的科学轨道。同时,这一实验开创了光谱学研究,不久,光谱分析就成为光学和物质结构研究的主要手段。

5、托马斯·杨的光干涉试验

牛顿在其《光学》的论着中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因此在其后的近百年间,人们对光学的认识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向这个观点提出了挑战,光学研究也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杨在“关于声和光的实验与研究提纲”的论文中指出,光的微粒说存在着两个缺点:一是既然发射出光微粒的力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为什么又认为所有发光体发出的光都具有同样的速度?二是透明物体表面产生部分反射时,为什么同一类光线有的被反射,有的却透过去了呢?杨认为,如果把光看成类似于声音那样的波动,上述两个缺点就会避免。

为了证明光是波动的,杨在论文中把“干涉”一词引入光学领域,提出光的“干涉原理”,即“同一光源的部分光线当从不同的渠道,恰好由同一个方向或者大致相同的方向进人眼睛时,光程差是固定长度的整数倍时最亮,相干涉的两个部分处于均衡状态时最暗,这个长度因颜色而异”。杨氏对此进行了实验,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就是着名的“杨氏干涉实验”。

杨氏实验是物理学史上一个非常着名的实验,杨氏以一种非常巧妙的方法获得了两束相干光,观察到了干涉条纹。他第一次以明确的形式提出了光波叠加的原理,并以光的波动性解释了干涉现象。随着光学的发展,人们至今仍能从中提取出很多重要概念和新的认识。无论是经典光学还是近代光学,杨氏实验的意义都是十分重大的。爱因斯坦(1879—1955)指出:光的波动说的成功,在牛顿物理学体系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揭开了现今所谓的场物理学的第一章。这个试验也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大?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1731—1810)决定要找到一个计算方法。他把两头带有金属球的6英尺长的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再用两个350磅重的皮球分别放在两个悬挂着的金属球足够近的地方,以吸引金属球转动,从而使金属线扭动,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的引力常数G。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物理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天体力学、天文观测学,以及地球物理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们在卡文迪什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准确地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7、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

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6一约前194)公元前276年生于北非城市塞里尼(今利比亚的沙哈特)。他兴趣广泛,博学多才,是古代仅次于亚里斯多德的网络全书式的学者。只是因为他的着作全部失传,今天才对他不太了解。

埃拉托色尼的科学工作极为广泛,最为着名的成就是测定地球的大小,其方法完全是几何学的。假定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同一个时间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太阳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不一样的。只要测出这个夹角的差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周长就可以计算出来。他听说在埃及的塞恩即今天的阿斯旺,夏至这天中午的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光线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这时的太阳正好垂直塞恩的地面,埃拉托色尼意识到这可以帮助他测量地球的圆周。他测出了塞恩到亚历山大城的距离,又测出夏至正中午时亚历山大城垂直杆的杆长和影长,发现太阳光线有稍稍偏离,与垂直方向大约成7°角。剩下的就是几何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是360°。如果两座城市成7°角(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圆周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约合4万千米。今天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即与实际只差100多千米。

8、伽利略的加速度试验

伽利略利用理想实验和科学推理巧妙地否定了亚里斯多德的自由落体运动理论。那么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应是怎样的呢?由于当时测量条件的限制,伽利略无法用直接测量运动速度的方法来寻找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因此他设想用斜面来“冲淡”重力,“放慢”运动,而且把速度的测量转化为对路程和时间的测量,并把自由落体运动看成为倾角为90°的斜面运动的特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滚下,然后测量铜球每次滚下的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并研究它们之间的数学关系。亚里斯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他把实验过程和结果详细记载在1638年发表的着名的科学着作《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

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数学的计算和推理,得出假设;然后再用实验加以检验,由此得出正确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后来成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伽利略的斜面加速度实验还是把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典范。伽利略在斜面实验中发现,只要把摩擦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小球从一斜面滚下之后,可以滚上另一斜面,而与斜面的倾角无关。也就是说,无论第二个斜面伸展多远,小球总能达到和出发点相同的高度。如果第二斜面水平放置,而且无限延长,则小球会一直运动下去。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惯性运动。因此,力不再是亚里斯多德所说的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运动状态(加速或减速)的原因。

把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把经验和理性(包括数学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是伽利略对近代科学的重大贡献。实验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然观象的完全再现,而是在人类理性指导下的对自然现象的一种简化和纯化,因而实验必须有理性的参与和指导。伽利略既重视实验,又重视理性思维,强调科学是用理性思维把自然过程加以纯化、简化,从而找出其数学关系。因此,是伽利略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中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传统。这一结合不仅对物理学,而且对整个近代自然科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的思维创造出一直在改变的宇宙图景,伽利略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灭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这就是伽利略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9、卢瑟福散射与原子的有核模型

卢瑟福(1871—1937)在1898年发现了a射线。1911年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即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a射线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通过计算证明,只有假设正电球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并且它的直径比原子直径小得多时,才能正确解释这个不可想象的实验结果。为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并不是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小核上,称之为核子,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这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实验,是一个导致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肇始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实验。同时他推演出一套可供实验验证的卢瑟福散射理论。以散射为手段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对近代物理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一旦我们在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卢瑟福散射的特征,即所谓“卢瑟福影子”,则可预料到在研究的对象中可能存在着“点”状的亚结构。此外,卢瑟福散射也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根据被靶物质大角散射回来的粒子能谱,可以研究物质材料表面的性质(如有无杂质及杂质的种类和分布等),按此原理制成的“卢瑟福质谱仪”已得到广泛应用。

10、米歇尔·傅科钟摆试验

1851年,法国着名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为验证地球自转,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达67m的钢丝吊着一个重28kg的摆锤《摆锤直径0.30m),摆锤的头上带有钢笔,可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这一实验装置被后人称为傅科摆,也是人类第一次用来验证地球自转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可以显示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效应,也就是傅科摆振动平面绕铅垂线发生偏转的现象,即傅科效应。实际上这等同于观察者观察到地球在摆下的自转。

初中力学经典实验

力学部分

实验一:天平测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实验二: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实验三: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实验四: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

4.算出密度:ρ

实验五:物质质量&体积与那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

【实验结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实验六: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1.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

2.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实验结论】

二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2.方向相反(反向)3.同一直线(共线)4.同一物体(同体)

实验七: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量筒、水、盐水等。

【实验步骤】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液体种类)的关系。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注意】

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要注意观察 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实验八: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㈤ 八年级物理“力”的小实验

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你吹起加快了空气流速,漏斗上部流速快了,压强变小了。漏斗下消悄部为一个大气压强,上部不及一个大气压强,下部力量大,上源渗部力量小,下部的空气把拿裂渣乒乓球压到了上部,所以乒乓球会上升

㈥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初中物理的实验是很多的,包括热学,声学,光学,电学。力学实验。
中考考试的时候,重点的实验在于光学里面的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还有光的反射规律。
力学里面的重点实验有很多,例如动能。重力势能影响因素压强的影响因素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液体压强的特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机械效率的测量,测量功率。电学实验的包括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规律。测电阻测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热血的实验包括晶体的熔化,水的沸腾还有,比热容的测量。以及焦耳定律验证。

㈦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初中的物理实验已经不少了,其中的力学实验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实验,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者模【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步骤】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

初中力学记忆顺口溜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要”

尺子要放正,视线要垂直,读数要估计,记录要单位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上小下大密度计;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质量与密度

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以及“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密度一般是一定,温度变化会不同,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3、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贵在选参照,快慢和方向,相同是静止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平均速度的计算

运动路线示意图,运动问题更分明;过桥、穿洞要记清,桥长车长为路程;

相遇、追击有诀窍,找好路程列方程;回声激光来测距,距离两倍是路程。

5、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物二力能平衡,方向相反大小等;一条直线是条件,合力一定等于零。

6、力的图示的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定标度四画线,五截线段六画尖,最后数据标尖边。

7、二力合成的特点

二力合成一直线。同向相加反相减,同向方向不改变,反向随着大的变

8、力臂的确定及其画法

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

9、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底连通,同液体,同高低。

10、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内各方有压强,无论对底或壁上,同深各向等压强,密度深度有影响。不能忘——,ρgh相乘在一堂。

11、阿基米德原理

㈧ 初中物理五大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五大实验方法:

一、观察法:

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实例:水的沸腾实验中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分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

三、控制变量法:

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中几个物理量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

实例: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等都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五、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实例: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马德堡半球实验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雾的出现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影子的形成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月食现象可证明月亮不是光源;奥斯特实验可证明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指南针指南北可证明地磁场的存在;扩散现象可证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铅块实验可证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㈨ 初中有哪些物理实验

1、用刻度尺测长度
2、测定平均速度
3、声的产生与传播
4、响度与什么有关
5、光反射时的规律
6、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7、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
8、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9、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10、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2、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3、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5、二力平衡的条件
16、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17、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8、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19、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0、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2、比较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3、斜面的机械效率
24、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5、固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规律
26、水的沸腾
2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8、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9、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30、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3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32、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33、电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3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35、通电螺线管得磁场
36、研究电磁铁
37、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

㈩ 初中物理实验有哪些

有以下几个: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流的示数。

3、用电压表测电压

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系;探究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才能平衡;两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能平衡。

5、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连接电路,电键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值,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记下此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阅读全文

与初中物理力的实验有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2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