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中考物理如何复习

中考物理如何复习

发布时间:2022-03-03 08:54:55

A. 中考物理该怎么复习

1、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明确考试要求, 中考试题的显着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 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 158 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 (99 个知道、37 个理解、22 个会, 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认真梳理知识,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 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 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 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3、抓住主线,知识连网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 连成的知识网络。
4、同类知识,归纳成线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 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 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 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 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 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 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 kg/m 、g/cm ,要知道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 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5、相似知识,分析比较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 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 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6、相反知识,对比复习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 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 质。
7、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 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 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
(2)水的比热容为 ;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 0℃,冰的熔点也是 0℃ 3 3
(4)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8、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分析解题方法,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 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 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B. 初中物理如何复习

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第五、不懂就问

发现自己有不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不懂就问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在你的脑子里边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关于怎么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经告诉给大家了,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你们提高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C. 如何有效的进行中考物理复习

迅速通过浏览过去的笔记、错题本来恢复知识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就是不能有效的提取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些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过去的笔记实现知识的迅速恢复。而不必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一轮二轮的复习,既耽误了时间,又错过了知识综合能力提高的最佳时机。对于成绩弱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难度低,趣味强的学习资料如初中物理微课让成绩得到逐步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精打彩,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搬运一些砖头到楼上,怎样组装,怎样计算拉力、机械效率,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等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明显精神振奋,精力集中。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为学生创造和安排了练习的机会,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了他们的主导作用。
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整体提高班级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课下可以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让优秀生和中等生分组解决。由于要给中等生讲题,就会在优等生中间形成讨论物理习题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让他们有愉快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来说,不但学会了物理知识,由于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降低了物理难的焦虑感。

D. 怎样进行初三物理中考复习

一、第一轮复习(2月27日—4月27日)
第一轮复习以《中考专家 》为主,大致九周时间完成19个考点复习,作业以《中考专家》为主。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尤其在我校学生整体基础偏差的情况下。(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基础差,抓基础既现实又可以产生实效。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能力自测上的改造题,必须深钻自测书,以能力自测为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5)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6)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月27日—3月4日 声的世界、 多彩的光(一) 章节考试一次。
3月5日—3月11日 多彩的光(二)并 光学、专题考试一次 运动和力的基础知识梳理
3月12日—3月18日 运动和力专题,质量和密度专题 测试一次。
3月19日—3月25日 压强、浮力 测试一次
3月26日—4月1日 简单机械、机械能、功和功率 测试一次
4月2日—4月8日 物态变化和内能热机 测试一次
4月9日—4月15日 电路 家庭用电 电磁结合 测试一次
4月16日—4月22日 欧姆定律,电功率
4月23日—4月27日 信息时代 能量和能源部分 测试一次电功率部分

二、第二轮复习(4月28日--5月20日)
第二轮专题复习,大致三周时间完成七个专题复习;作业以《中考专家专题》为主。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适当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4月28日—5月6日 声、光、热、力专题复习 小测试
5月7日—5月13日 电学 估测题,作图题 小测试
5月14日—5月20日 实验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 小测试。

三、第三轮复习(5月21日--中考)
第三轮模拟考试,大致四周时间,进行5次模拟考试,培养学生应考能力。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有代表性,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8)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9)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0)注意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5月21日—5月27日 进行三次河南历年中考题考试,并总结问题。查漏补缺
5月28日—6月3日 进行三次金考卷模拟考试。并查漏补缺。
6月4日—6月10日 进行三次模拟考,同时做不同类型中考卷几次,扩充题型和视野
6月10日—中考 回归基础知识,重温课本,

E. 如何有效进行中考物理复习

物理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再次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物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过程。下面就十余年来指导学生复习的经历谈几点体会,权且抛砖引玉。
一、研究《考纲》 明确目标
毫无疑问,物理复习必须紧扣课本,但高效的复习必须在《中考纲要》的指导下理性地进行。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不平均用力。
《中考纲要》中明确地指出:“课本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等内容,如有超出大纲要求的知识以及选学内容、阅读材料和有些知识虽属必学内容,但只要学生常识性地了解的,均不作考试要求,不列入考试范围。”如:球面镜、物体的颜色、混联电路的计算等。
教学大纲中要求“常识性了解”的内容,只要求知道这些知识点的意义,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考试中不出专门的试题。如:热力学温度等。
《中考纲要》规定考试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知道”和“理解”,掌握。
对于“知道”的知识,对知识本身的要求是能够说出大意,对知识应用的要求是能够识别。例如大纲规定“知识升华现象”。学生应该在懂得升华的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说出升华的特点:识别出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虽然结了冰,但是过些时间仍能变干,就是由于冰直接升华为气体了,而不是由于冰熔化为水再蒸发了。再如“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应该能够应用这一知识识别出划船时桨往后划水而船能前进,是由于桨受到了水的反作用力的缘故。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要求“理解”的知识,要说出知识的要点,要对知识有比较深入、完整的认识。必须懂得知识的物理含义。抓住本质特征,弄清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什么特性或规律。在懂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对问题的结果作出判断.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算,对简单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例如,“理解比热的概念”,应要求懂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招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比热是反映物质这种性质的物理量;某种物质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的比热不同;能够用比热的知识说明一些简单的现象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用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来解释沿海地区早晚温差小,沙漠地区早晚温差大;计算某种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成放出)的热量。其他知识点可以相应地把握。
“掌握”除了包含“理解”的要求外,主要是运用知识的要求比“理解”高一些,还能灵活地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视基础 突出重点
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始终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作为考查重点。因此,必须把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点,不能简单地认为抓基础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多做一些简单题目,而应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存联系并使之系统化。
对于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说明什么样的物理问题的?怎样测量有关的物理量?例如质量,它是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同的物体含有不同量的物质;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一定的,不随其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用与质量有关的计算公式间接测量后进行计算。
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各物理量的单位。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重力和压力、功和功率、功和能、功率和机械效率、实像和虚像、温度和内能及热能的概念。
2、对基本规律的教学与复习,需达到如下要求:
搞清每个规律的内容,并能用物理语言表达出来。
搞清每个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例如,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和q放=cm(t0-t)只适用于在温度升高和降低的过程中物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又如欧姆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i、u、r对应的必须是同一段电路,而且是同一时刻。
搞清有关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物理量统一的单位,即采用国际单位制的统一单位。
要注意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些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很相似,容易混淆,应特别注意分析它们的异同。例如液体的压强p=ρgh,物体受的重力g=mg=ρgv,浮力公式f=ρgv,这三个公式形式很相似,但除g以外,其他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表格的查找以及作图等方面的知识,其具体内容有: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托盘天平、弹簧秤、量筒(或量杯)、滑轮和滑轮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电阻器等。
能够根据要求测密度、测机械效率、测电阻及电功率等。
会查密度表、熔点表、沸点表等。
会作力的图示,完成光路图,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由实物连接图画出电路图等。
三.把握主干 形成网络
由于平时的教学是逐章逐节、点点滴滴地进行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往往不系统,对于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只记住了其表达式或公式,而不理解它的内涵、外延和来龙去脉,更不清楚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在遇到一些复杂、综合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建立知识体系在读书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也是使物理复习质量升华的过程。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是可以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的,例如关于测量的知识,初中物理中涉及到长度、力、质量、液体体积、液体压强、温度、电流、电压、电能等物理量的直接测量。进行任何测量必须有一个标准单位,测量就是把一个要测量的量跟所规定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看它是标准单位的多少倍。所有测量都涉及到仪器的使用,而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各自的准确度,这反映在量具的最小分度上,当测量值不是最小刻度的整数倍时,只能靠眼睛估计出最后一位数字,所以任何测量都有误差问题,且都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读数误差。任何仪器都不可能超量程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复习中如果把所有的测量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四、抓好实验 研究探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和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考核。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核的分值在上升,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趋向实验探求设计的模型。如在2011年中考第26题中,首次在实验题中考核学生设计实验表格、根据实验器材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相关的实验数据等实验基本能力。而这方面恰恰是学生较薄弱的方面,历年来失分较多。因此,在复习中学生要加强训练。一般在实验研究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中考纲要>>明确指出实验题以考查本纲要列出的16个学生实验为主,也包括课本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要求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所用仪器及实验操作步骤。能正确地使用有关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读数。能正确地独立地书写实验报告。能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对每一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是关键。例: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明确实验原理为p=ui时,器材的选择必然是:为组成一个基本电路必须“电源、开关、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实验中需测电压和电流,必须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为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还必需一个“滑动变阻器”。
若测量某家用电器的功率,实验原理为p=w/t时,就必须测量电功和时间,测量仪器就必须选择“电能表和计时器”。必须懂得:“①安全②准确、简便③符合实验要求”是器材优化选择的三原则。回味实验,还应回味实验步骤的因果关系,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回放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中必须“匀速向上提拉弹簧秤”等。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记录表格;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直是实验考查的重点。对演示实验,应了解实验装备,知道各部分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细化应用 提高能力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物理复习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知识的应用。
1.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到医院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后局部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要从皮肤吸热;跑步时被绊,向前摔跤,是由于惯性;白炽灯丝烧断再接上时灯更亮是因为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等等。
2.应用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训练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出物理模型,知道是哪些物理规律的应用。教材中的习题要充分利用。每做一题,都要善于总结,要有所收获。对于综合性强的题目,解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题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有几种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佳?这样才是真正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题型归类 掌握方法
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触类旁通。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七.关注热点 把握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几大类热点问题:(1)估计、估算类此类试题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并从物理学的角度仔细观察事物,熟练地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去求解。(2)数据表格类该类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归纳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确定试题研究的物理模型,寻找同一表格中纵向、横向数据之间的关系(相等、较大、较小、和差、正反比等),进一步寻找同表中或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找出关系存在的物理依据的条件,归纳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结论。(3)动态、故障类电学的动态分析题,都涉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和电键诸多电学仪器,是历年中考的常见试题,考生平时必须重点掌握这些仪器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在电路中的作用及错误连接可能造成的故障等。(4)“小灯泡”及“电阻”类此类题目几乎把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等重要电学知识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考生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和探索。 (5)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6)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7)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总之,只要大家在复习中能做到打好基础、提高能力,把握主干、形成网络,活化思维、注意创新,抓好实验、研究探索,综合活动、联系实际,适当训练、熟悉题型,中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F. 中考物理复习策略,复习方法

2010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名师精品导学--光学专题

本知识板块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介绍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规律和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等;第二单元介绍了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等。
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规律、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知识板块的重点,并且在中考中占较大比例,大家在复习时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通过画图来提高熟练程度。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知道光在真空和某些介质中的速度。其中考查较多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多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出现。
二、中考常见题型
"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是:解释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自然现象。
例1(2009年株洲)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株洲长江北路茂密的樟树林下,你会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而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这是光的_____现象,光斑大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
思路分析:地上留下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是树叶的缝隙,光屏是大地,光斑是太阳的像。形成的原理是"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是,像的大小跟物距和像距有关,物距一定时,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大像越大。
答案: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第2节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这部分知识为必考内容,主要在选择、画图和探究实验中出现,同学们在复习时要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并且还要总结光路图的画法。
二、中考常见题型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反射定律作图时,要首先确定法线。
例2(2009年聊城)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镜上,光线与平面镜A的夹角为60°。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并标明由平面镜B反射后的光线与镜面夹角的大小。

思路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的主要依据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先画法线(经过入射点且垂直于镜面)才能画出反射光线。因为两个平面镜垂直,所以最后的反射光线和最初的入射光线平行(同学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证明),这个特点的主要应用是自行车尾灯。
答案:如图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的主要依据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于像点,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图时要特别注意光线的方向和线的虚实,另外还应该保留作图痕迹。
例3(2009年威海)在图3中作出人看到小球的光路图。

思路分析:人能够看到小球,说明小球的反射光线进入了人的眼睛。作图时首先找到球的像(像和球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再画反射光线,反射光线进入眼睛且其反向延长线经过像点,最后连接球和入射点作出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4。

三、易错易混题型
关于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实验可以挖掘很多"出题点",大家可以通过如下的例题进行总结。
例4(2008年昆明)图5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1)应选择______(填"平面镜"或"平板玻璃")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2)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____造成的。(3)如果在像A'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A',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图6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7中的____(填序号)。


思路分析:在这个实验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既可以利用玻璃板反射成像又可以透过玻璃板看到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因为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所以能观察到两个像。玻璃越薄,两个像的距离越近,感觉玻璃板后的像位置偏离越小,所以玻璃板越薄越好。(3)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用光屏承接不到。(4)因为像与物体始终等大,所以像的大小不变。(5)因为像和物体等大且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像与人的左右相反,上下不反,A是小军的像。
答案:(1)平板玻璃(2)折射和反射(玻璃的两个面对光线反射形成两个像)(3)不能虚(4)不变(5)A
关于探究实验中各个器材的作用,近年来已经成为考查的亮点,但是同学们感觉较难的是语言文字的组织,大家在复习时应该加强练习。
例5(2009年潍坊)小明同学用如图8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其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光通过纯净物质的传播路径观察不到,只有当光线通过烟雾(或浊液)发生了漫反射,或光线照射到粗糙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并且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时,人才能感知到光的传播路径。本实验利用光屏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若把光屏的一侧向后(或向前)折转,则承接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共面。
答案: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第3节光的折射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通过探究实验来掌握光的折射规律,并认识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光路图和解释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是中考的重点。
二、中考常见题型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其偏折程度是由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决定的。其规律是:无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还是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光在空气中的部分与法线的夹角总是较大。
例6(2009年烟台)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9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思路分析:凡是根据反射规律或折射规律作图,都是把法线作为参照物,所以都需要先画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10所示。

三、易错易混题型
如果光线穿过玻璃板,则最终出来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当光线经过三棱镜或透镜时,光线都是向透镜较厚的一侧偏折。
例7(2008年成都)如图11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射到玻璃三棱镜的AB面,请画出从AC面出射的折射光线。

思路分析: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答案:如图12所示。


第4节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知道白光的组成和色光的组合规律,了解红外线和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关本知识点的考查大多是选择题或填空题。
二、中考常见题型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光由各种色光组成,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当某物体对各种色光都不反射时它将呈黑色。
例8(2009年太原)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是____色,裙子是____色。
思路分析:白色物体可以反射各种色光,所以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呈现红色;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所以呈现黑色。
答案:红黑
三、综合应用题型
光学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大家要多收集实例且加强理解,掌握课本上介绍的例子也是复习的捷径。
例9(2009年临沂)如图13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为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思路分析:所有的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是因入射点不在同一平面所致,所以A正确;如果木板面或棱不在一条直线上,能看到某处较暗或较亮,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正确;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时红光的折射程度最小,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D正确;海市蜃楼(如马路上好像有水)属于光的折射现象。选C。

第5节透镜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知道透镜有关的概念(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等),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考查最多的是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二、中考常见题型
复习时要重点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若入射光线通过光心,则传播方向不变;若透镜一侧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另一侧的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
例10(2009年泉州)请你完成图14的光路图。

思路分析:光线经过透镜时,都是向较厚的一侧偏折,凸透镜的中间厚,光线向中间会聚。若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则折射光线经过焦点;若入射光线经过焦点时,则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其实这两条光线的折射原理相同,可以用光路可逆来解释。
答案:如图15所示。

三、易错易混题型
有些题为了考查同学们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往往列举一些实例,要求找出其中共同的道理。分析时一定要首先把这些现象中的物理模型概括出来。
例1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如图16所示:

(1)塑料大棚上积水会烧坏棚内的蔬菜。
(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装饮料的塑料瓶。
(3)我们的祖先用冰透镜向日取火。
请问:以上三个材料都蕴涵了一个什么物理道理?
思路分析:由于塑料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会聚后的阳光强度增加,会烧坏棚内的蔬菜;饮料瓶内存有雨水后其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晴天时这些盛水的饮料瓶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易导致局部高温而引起森林火灾;我们的祖先用冰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来取火。
答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第6节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生活中的透镜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通过实验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部分是中招考试必考内容,也是难点,大家应该在实验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并能熟练运用。
二、中考常见题型
考查凸透镜成像的题型多种多样,但是所有题型都要根据以下成像规律解答。
物距u 像距v 像的倒正像的大小像的虚实应用 u>2f f<V<u2f 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 u

(1)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她应把蜡烛向____(填"上"或"下")调;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
(3)若想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到蜡烛正立的像,可将物体放在____(填字母符号)点。
思路分析:(1)为了清晰观察烛焰完整的像,要求像成在光屏中央,为此要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2)因为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上下左右都颠倒,像在光屏上偏高,可以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透镜;如果f<u<2f,则v>2f,所以物体在A点时像应在H点右侧。(3)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1)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2)上右(3)B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图历来都是同学们认为的难点,大家在作图时应该首先考虑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例13(2009年南昌)如图18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

思路分析:我们见到较多的是由物体画出物体的像的位置,但本题打破了常规。画图时要首先找特殊光线;若折射光线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可以根据这两条特殊光线确定物体的位置。画图时要注意光线的传播方向。
答案:如图19所示。


第7节眼睛和眼镜

一、重点考点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了解眼睛的成像原理,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措施。
这部分内容因为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中招试题中出现的概率也很高。
二、中考常见题型
近视眼是由于眼睛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变强,或者眼球太长,使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远视眼是由于眼睛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太短,使来自近处某点的光线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这两种情况下,光线都不是在视网膜上会聚,所以视网膜上都不能成清晰的像。
例14(2009年莆田)如图20,所列情形中与近视眼矫正相符的是()

思路分析:A图显示光在视网膜前会聚,所以是近视眼,应该戴适应度的凹透镜,让光线先发散再经过晶状体,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B是矫正近视眼的光路。C图显示光线在视网膜后会聚,所以是远视眼,应该戴适度的凸透镜,让光线先会聚再经过晶状体,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D是矫正远视眼的光路。选B。
现在的试题注重对同学们能力的考查,其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要求较高的试题。
三、综合应用题型
眼睛的晶状体本身是一个凸透镜,遵循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凸度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凸度越小,折光能力越弱。近视和远视的成因之一就是晶状体的凸度的变化。
例15(2009年贵阳)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是,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21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____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_____(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据此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
思路分析:当向水凸透镜注水时,其凸度变大,折光能力变强,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若把水透镜前放一个凹透镜使光发散一下,让光线"会聚"和"发散"的程度相互抵消,则像刚好成在光屏上。因为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了,让光屏靠近透镜也能得到清晰的像。根据以上实验可知近视眼是因晶状体的凸度变大、折光能力变强所致。
答案:(1)凹靠近(2)晶状体较正常人更凸,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
例16(2009年自贡)如图22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你的推断:____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理由是: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不同颜色的光在玻璃和空气界面发生的偏折程度不同,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程度最大。凸透镜相当于两个三棱镜的组合,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时偏折程度越小,会聚点距光心的距离越远,那么透镜的焦距越大。
答案:红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

G. 中考物理怎么复习

中考物理复习,需要根据自己的学情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提升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搞清基本概念。对每一个基本概念要能正确理解。比如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受力大小,运动快慢等无关。
二、理解基本规律。初中物理规律有定性和定量的理解。比如材料的导电性与材料长度、粗细、材料种类和温度关系属于定性理解。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属于定量理解。对于定量理解的规律,由文字描述转换成数学公式,由公式推出单位。
三、重视物理实验。物理离不开实验,中考实验考察分值比重也很大。复习时,要搞清每个实验的原理、器材(主要测量器材)、方法、步骤、结论及简单的误差分析。
四、适当的综合训练,提升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如力学的浮力问题,往往结合压强、密度、物重与质量关系及杆杆机械功等。

阅读全文

与中考物理如何复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8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