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的推行,高考的题型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高考题也更多的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考察得题目更具综合性,例如2012年重庆物理高考第25题,以常见的乒乓球赛跑比赛为出题背景,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单纯的训练学生解题技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加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题能力的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极目标
物理学科是一个很培养思维和能力的学科,如果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只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那就失去了这个学科本身的韵味和美感,丧失了物理学科的功能,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也达不到相应的高度。如今新课改下的考试也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形成了物理题计算题背景来源于生活的考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够达到新课改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习惯,遇到问题尝试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试解题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二、解题能力的培养应从新课的过程中抓起
新课改自主命题的大形势下,新题型层出不穷,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新情况都训练到、讲解完,解题能力的培养必将走上培养思维能力的道路,而不是单纯的拼记忆力。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呈现,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归根到底应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上新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应对新的物理情景的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处理好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巧用预设,给学生思考的可能,善用新课的生成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思考的习惯,面对新物理情境不畏惧、乐于面对挑战的心理,形成一种新题型并不可怕的自我暗示。
三、建立基本的物理模型是解物理计算题的基础
在物理中有许多已经归纳好的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既体现了物理思想,又简化了解题的思维过程。无论多复杂的题都可以分解成许多简单的物理模型,学生在熟悉了基本的物理模型之后,就能将复杂的问题分解简化;遇到陌生的问题也可以借助已经学过的解决方法举一反山,最终解决问题。考试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准确的解题,掌握基本的物理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四、基本解题技巧的训练
基本解题技巧包括审题技巧和书写技巧。审题的时候除了了解题目给定的物理情境,还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在平时就要培养一定的敏感度,像“至少”、“至多”、“缓慢的”等词语,迅速的定位和理解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甚至有些关键词句没有注意到就跟本无法解题;如果题目的物理过程比较多还要对其过程进行分解,恰当的对过程进行分解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情境的理解,方便解题。题目的书写是为了把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要把解答过程说清楚,就要有恰当的交代和说明,做到以下四点:1.简要说明研究对象及其经历的物理过程,设定必要的字母,说明应用了什么物理规律;2.清楚的图示3.列方程要写原始方程,不能写化简或换算过的方程,因为每个物理学方程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换算或化简之后其代表的物理意义就改变了,列出就是错误的方程;4.代入数据写出答案(不需要写出详细求解过程)。
基本解题技巧的培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一直以来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反思与能力提升
物理能力的真正提高并不是仅仅多做题就可以的,物理解题也并不是把答案做出来就完了,要真正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题做完了思考不应该停止。思考到位了,做一个题材能够达到这个题的训练目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可以达到帮助反思的目的:
1.解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又是怎样解决的?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2.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
3.这道题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哪里?哪种方法最简捷?
4.若改变题目中的某个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又应该如何来解答?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注意到第基本解题技巧的训练,其他方面往往会被忽略。然而解题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根本,书写技巧的提高是辅助。笔者在这里提出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有说的欠妥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Ⅱ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水平
物理特别不好学这是肯定的,主要是它的知识范围广计算量大,
所以你要想学好物理必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简单的筷子变弯,树下的影子等等
其次,你得有探究精神,电学那块实验比较多,没事就自己多花几个电路图练练,
物理主要是画图,过程分析比较麻烦些,我建议你还是勤快一点,多画画受力分析图,运动过程图
再就是谁也没办法的一部分,熟记所有的基本公式。其他的做题方法还是自己多总结一下吧,多练可能是学会物理的唯一方法
计算能力是要求有数学功底的,平时认真做题不马虎就没问题
Ⅲ 高中物理计算解题的技巧与方法
解题,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做题目”。学习离不开解题,无数实践证明,解题能帮助我们消化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呢?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
高中物理计算题答题中的常见技巧
力学综合型
力学综合试题往往呈现出研究对象的多体性、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已知条件的隐含性、问题讨论的多样性、数学方法的技巧性和一题多解的灵活性等特点,能力要求较高。
具体问题中可能涉及到单个物体单一运动过程,也可能涉及到多个物体,多个运动过程,在知识的考查上可能涉及到运动学、动力学、功能关系等多个规律的综合运用。
➤ 应试策略
1. 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 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2. 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 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逐个进行研究。至于过程之间的联系,则可从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方面去寻找。
3. 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注重审题,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注重审题,深究细琢,综观全局重点推敲,挖掘并应用隐含条件,梳理解题思路或建立辅助方程,是求解的关键.通常,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象图表中去挖掘。
4. 对于存在多种情况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制约条件,周密探讨多种情况。解题时必须根据不同条件对各种可能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要自己拟定讨论方案,将问题根据一定的标准分类,再逐类进行探讨,防止漏解。
5. 对于数学技巧性较强的问题,要耐心细致寻找规律,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耐心寻找规律、选取相应的数学方法是关键.求解物理问题,通常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方程法、比例法、数列法、不等式法、函数极值法、微元分析法、图象法和几何法等,在众多数学方法的运用上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6. 对于有多种解法的问题,要开拓思路避繁就简,合理选取最优解法。避繁就简、选取最优解法是顺利解题、争取高分的关键,特别是在受考试时间限制的情况下更应如此。这就要求我们具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解题技巧,在短时间内进行斟酌、比较、选择并作出决断.当然,作为平时的解题训练,尽可能地多采用几种解法,对于开拓解题思路是非常有益的。
带电粒子运动型
带电粒子运动型计算题大致有两类,一是粒子依次进入不同的有界场区,二是粒子进入复合场区。近年来高考重点就是受力情况和运动规律分析求解,周期、半径、轨迹、速度、临界值等.再结合能量守恒和功能关系进行综合考查。
➤ 应试策略
1. 正确分析带电粒子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①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什么运动,取决于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及初始状态的速度,因此应把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如速度选择器)。
② 带电粒子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等值反向,洛伦磁力提供向心力,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③ 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且与初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由于带电粒子可能连续通过几个情况不同的复合场区,因此粒子的运动情况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运动过程可能由几种不同的运动阶段组成。
2. 灵活选用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①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运动时,应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②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往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
③ 当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非匀变 速曲线运动时,应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3. 说明:由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题,这时应以题目中的“恰好”、“最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界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电磁感应型
电磁感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命题频率较高的知识点有: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定和感应电动势的计算;电磁感应现象与磁场、电路、力学、能量等知识相联系的综合题及感应电流(或感应电动势)的图象问题.从计算题型看,主要考查电磁感应现象与直流电路、磁场、力学、能量转化相联系的综合问题,主要以大型计算题的形式考查。
➤ 应试策略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安培力分析;电磁感应问题往往与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① 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楞次定律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及方向;
②求电路中的电流;
③ 分析导体的受力情况;
④ 根据平衡条件或者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列方程。
解题过程中要紧紧地抓住能的转化与守恒分析问题.电磁感应现象中出现的电能,一定是由其他形式的 能转化而来,具体问题中会涉及多种形式的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内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
分析时,应当牢牢抓住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明确有哪些力做功,就可知道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参与了相互转化,如摩擦力在相对位移上做功,必然有内能出现;重力做功,必然有重力势能参与转化;安培力做负功就会有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安培力做正功必有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然后利用能量守恒列出方程求解。
力电综合型
力学中的静力学、动力学、功和能等部分,与电学中的场和路有机结合,出现了涉及力学、电学知识的综合问题,主要表现为:带电体在场中的运动或静止,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或静止;交、直流电路中平行板电容器形成的电场中带电体的运动或静止;电磁感应提供电动势的闭合电路等问题。
这四类又可结合并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从历届高考中,力电综合型有如下特点:
① 力、电综合命题多以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中导体棒动态分析,电磁感应中能量转化等为载体,考查学生理解、推理、综合分析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② 力、电综合问题思路隐蔽,过程复杂,情景多变,在能力立意下,惯于推陈出新、情景重组,设问 巧妙变换,具有重复考查的特点。
➤ 应试策略
解决力电综合问题,要注重掌握好两种基本的分析思路:一是按时间先后顺序发生的综合题,可划分为几个简单的阶段,逐一分析清楚每个阶段相关物理量的关系规律,弄清前一阶段与下一阶段的联系,从而建立方程求解的“分段法”,一是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几种相互关联的物理现象,须分解为几种简单的现象,对每一种现象利用相应的概念和规律建立方程求解的“分解法”。
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到力的瞬时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加速度)时,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涉及做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对象为一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信息处理型
信息处理型试题是指试题提供一些有关信息,然后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将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运用已经的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新问题。
这类题型主要涉及到知识理解、过程分析、模型转换、方法处理、等。信息提供的方式主要有文字信息和图表信息。文字信息往往是文字阅读量比较大,要求考生从文字信息中找到有用的信息来进行处理;图片信息包括结构图和函数关系图像等。
➤ 应试策略
这种题型的处理思路和步骤为:
① 领会问题的情境,在所给的信息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构造相应的物理模型;
② 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状态、能量等信息;
③ 运用试题所给规律、方法或自己已经掌握物理规律和方法求解。
高中物理超强解题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习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四、不唯结果,要重过程
解题时,很多学生喜欢对参考答案,只要结果与答案相同就万事大吉,这是一种不好的解题习惯。解题是学习的参与,思维的经历,正是解题孕育知识积淀,方法积累。所以,我们不要一味追求结果,而要重视解题的过程,这样收获会更大。解题中会遇到歪打正着,偶然巧合变“错错得正”的情况,如果唯结果,而忽视过程分析,就会以讹传讹,错误的定势将始终影响解答某类问题,且问题出现在何处也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