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声音的是人类动物交流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也是生物之间的交流媒介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有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介质:声音传播所需的物质叫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电磁波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但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的种类,介质的温度。
(三)回声: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不少于0.1s。
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迹吵少于: S=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vt =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声现象 ×340m/s×0.1s=17m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 方法 听到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五)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乐音及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3、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4、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能听到销派的频率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7、区分乐音的三个特征: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六)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源: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有毒的固体废弃物污染。
2、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姿斗侍上讲,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3、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
为了不影响睡眠,一般不要超过50dB,
为了不影响工作,一般不要超过70dB,
为了不损害听力,一般不要超过90dB,
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最微弱的声音;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例:汽车安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例:植树、隔音墙)
(3)在人耳处减弱.(例:戴耳塞)
(七)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1、蝙蝠用来辨路捕食2、超声波测速仪 3、“B超” 4、“声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例:1、清洗精密机械 2、粉碎体内结石 3、制成超声加湿器)
㈡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是初中物理的大考点之一,那么相关的知识点又有什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减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
;㈢ 声,光,热,力,电的物理现象各举一例
1、声:说话,用于交流传递信息
2、光:电流通过电灯泡使其发光
3、热:燃烧放热
4、力:爆炸使气体体积增大,推动活塞
5、电:摩擦起电,可以应用于静电除尘
声、光、热、力、电,都为物理现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物理学(physics):物理现象、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物质运动规律。
物理学研究的范围 ——物质世界的层次和数量级。
普通物理学包括高等数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
物理学按空间尺度划分:量子力学、经典物理学、宇宙物理学;
按速率大小划分: 相对论物理学、非相对论物理学;
按客体大小划分:微观、介观、宏观、宇观。
㈣ 声现象物理知识点有哪些
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3、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声音的产生
声音由物体(比如吉他弦、人的声带或扬声器纸盆)的振动而产生。这些振动一起推动邻近的空气分子,而轻微增加空气压力。
压力下的空气分子随后推动周围的空气分子,后者又推动下一组分子,依此类推。高压区域穿过空气时,在后面留下低压区域。当这些压力波的变化到达人耳时,会振动耳中的神经末梢,我们的听觉中枢将这些振动感知为声音。
声音通过介质传播到耳鼓,耳鼓也产生同率振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㈤ 有关声的物理现象
隔壁邻居在听音乐,你在家里也能听到,这是声音的衍射现象。
在空旷的场地大声呼喊能听到回音,这是声音的反射现象。
围绕着敲响的音叉走一圈你能听到忽大忽小的声音,这是声音的干涉现象。
㈥ 声音的物理特性
1.声音的发生、频率、波长和声速
当物体在空气中振动,使周围空气发生疏、密交替变化并向外传递,且这种振动频率在20~20000 Hz时,人耳可以感觉到,称为可听声,简称声音。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高于20000 Hz的叫超声,它们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时不引起声音的感觉,所以不能被人听到。
声源在1 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记作f,单位为Hz。
振动一次所经历的时间叫周期,记作T,单位为s。显然,频率和周期互为倒数,即T=1/f。
沿声波传播方向,振动一个周期所传播的距离,或在波形上相位相同的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称作波长,记为λ,单位为m。
1s内声波传播的距离叫声波速度,简称声速,记作c,单位为M/S。频率、波长和声速三者的关系是:
c= fλ
声速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在空气中,声速(c)和温度(t)的关系可简写为:
c=331.4+0.607t(M/S)
常温下,声速约为344 m/s。
2.声功率、声强和声压
声功率(W):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某指定面积的声能量。在噪声监测中,声功率是指声源总声功率,单位为W。
声强(I):指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量,单位为W/m2。
声压(P):是由于声波的存在而引起的压强增值,单位为Pa。声波是空气分子有指向、有节律的运动。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形成密集和稀疏的交替变化,所以压强增值是正负交替的。但通常讲的声压采用取均方根值的形式,叫有效声压,故实际上总是正值。对于球面波和平面波,声压与声强的关系是:
式中:P—空气密度。
如以标准大气压与20℃时的空气密度和声速代入,得到P·c = 408 Pa·s/m,该物理量的单位也叫瑞利。P·c 称为空气对声波的特性阻抗。
3.分贝、声功率级、声强级和声压级
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声音,若以声压表示,由于其变化范围非常大,可达六个数量级以上,同时由于人的听觉对声信号强弱刺激反应不是线性的,而是成对数比例关系,所以采用分贝来表达声学量值。
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和Ao)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
分贝符号为“dB”,它的量纲为一,在噪声测量中是很重要的参量。式中Ao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是被量度量。被量度量和基准量之比取对数,此对数值称为被量度量的“级”。亦即用对数标度时,所得到的是比值,它代表被量度量比基准量高出多少“级”。
声功率级:
式中:Lw—声功率级,dB;
W—声功率,W;
Wo—基准声功率,10-12 W。
声强级:
式中:L1—声强级,dB;
I—声强,W/m2;
Wo—基准声强,10-12 W/m2。
声压级:
式中:Lp—声压级,dB;
P—声压,Pa;
Po—基准声压,2×10 -5 Pa,是人耳刚能听到的1 000 Hz纯音的最低声压。
4.噪声的叠加和相减
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
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W1和W2,那么总声功率W总=W1+W2。而两个声源在某点的声强为I1和I2时,叠加后的总声强I总=I1 +I2。但声压不能直接相加。
如Lp1=Lp2,即两个声源的声压级相等,则总声压级:
Lp=Lp1+10 1g2
≈Lp1+3(dB)
即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源声压级相等时,其合成后的总声压级比一个声源的声压级增加3 dB。当声压级不相等时,按公式计算较麻烦,可以利用图7-1查曲线来计算。方法是:设Lp1>Lp2,以其差值按图查得△Lp,则总声压级Lp总=Lp1+△Lp。
[例]两声源作用于某一点的声压级分别为Lpl = 96 dB , Lp2 = 93 dB,由于Lpl-Lp2 = 3 dB,查曲线得△Lp=1.8 dB,因此Lp总=96 dB+1.8 dB=97.8 dB。
图7-1两噪声源叠加的声压级曲线
由图可知,两个噪声叠加,总声压级不会比其中任一个大3 dB以上;而两个声压级相差10 dB以上时,叠加增量可忽略不计。
掌握了两个噪声的叠加,就可以推广到多个噪声的叠加,只需逐次两两叠加即可,而与叠加次序无关。
例如:有八个声源作用于一点,声压级分别为70 dB,70 dB,75 dB,82 dB,90 dB,93 dB,95 dB,100 dB,它们合成的总声压级可以任意次序查图7-1的曲线两两叠加而得。任选两种叠加次序如下:
应该指出,根据波的叠加原理,若是两个相同频率的单频声波叠加,会产生干涉现象,即需考虑叠加点声波各自的相位,不过这种情况在环境噪声中几乎不会遇到。
噪声的相减:噪声测量中经常遇到如何扣除背景噪声的问题,这就是噪声的相减问题。通常噪声源的声级比背景噪声高,但由于后者的存在使测量读数增高,故需要减去背景噪声。图7-2为背景噪声修正曲线,使用方法见下例。
图7-2背景噪声修正曲线
(例)为测定某车间中一台机器的噪声大小,从声级计上测得声级为104 dB,当机器停止工作时,测得背景噪声为100 dB,求该机器噪声的实际大小。
解:由题可知104 dB是指机器噪声和背景噪声之和(Lp),而背景噪声是100 dB (Lp1)。Lp-Lp1=4dB,从图7-2中可查得相应的△Lp=2.2 dB,因此该机器的实际噪声级气Lp2为:Lp2=Lp-△Lp = 101.8 dB。
㈦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是物理的一个必考点,而且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是拿分的关键。下面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2、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停止。
4、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就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如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波交谈。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6、声速:即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气温有关。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8m/s。
7、回声:声音在传播中,当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形成回声。
只有当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或障碍物离人至少17米人耳才能把它和原声区分开,否则将和原声混在一起,回声起到加强原声的作用。
8、注意:不要认为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发出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9、不要认为只要听到两次声音就一定是回声,听不到两次就一定没有回声。
10、人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11、声音传播的两种途径:①空气传导;②骨传导。
12、人耳听到声音两种途径:①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②声波-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
13、人耳听到声音必须具备的条件:
首先发声体振动,且是每秒振动20-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要有良好的接受声音的器官(人耳)。
14、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从而能判断声源的位置的现象。
应用: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立体声。
注意:不要认为人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
15、概念: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16、决定音调因素: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17、频率:发声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符号:Hz
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波形紧密的频率高)
18、概念: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19、决定响度因素: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越高,响度越大。响度还与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20、增大响度的办法:一是减小声音的分散;二是减小人耳到声源的距离。
21、音色概念:声音的品质。
22、决定音色因素:发声体本身注意:不要认为音调高,响度一定大。
23、噪声的概念:①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4、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2)、听觉下限为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可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可超过70dB;
为了保证息和睡眠声音不可超过50dB。
25、噪声的控制:
(1)、控制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
注意:不要认为优美的音乐一定不是噪声;不要认为0dB的声音就是没有声音,没有物体振动。
26、利用声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
27、利用声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利用超声波击碎物质;超声波除尘、洗牙。
简答
1、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连续打雷形成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打雷时听到的连续不断的雷声是由于声音被山峰、云层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的结果。
2、2002年暑假期间,北京大学五名学生到珠穆朗玛峰登山发生雪崩事件,造成重大事故,请你分析:雪地登山,为何不宜高声喊叫?
答: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之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喊叫,这是因为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支撑可能十分脆弱,高声大叫引起空气振动,传到雪堆或岩石上会引起它们振动起来,这样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从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进入这类地区千万不要随意大呼小叫。
3、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4个有关的合理场景。
答:(1)两个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2)闪电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听到雷声;
(3)发令枪响后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4)放礼花时,看到礼花后,很长时间才能听到礼炮声。
4、随便叫一位同学蒙住眼睛坐在教室中间不动,然后,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用两手击掌发声,请问该同学能否准确判断出击掌的地方?为什么?
答:不能正确判断击掌的地方,因为人是靠“双耳效应”来判断声源方向的,而当你站在该同学的正前方或正后方击掌时,声源到两个耳朵的距离相同,两只耳朵感觉的时间就没有先后之分,不会产生双耳效应,所以不能准确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
5、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请解释其原因。
答: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贝多芬就是利用这种方式即骨传导来进行创作的。
6、假如你是一名舞台音响师,你怎样使台下的观众听到更好的立体声音?
答: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对应地多放几只扬声器(音箱),这样观众就能听到更好的立体声。
7、把手表用牙齿咬起来,两只手掩紧耳朵,你会听到嘀嗒声加强了许多倍,这说明了什么?
答:骨头能够传导声音,而且传声效果很好。
8、许多内部听觉还完整的聋子,也都能够依着音乐的拍子跳舞,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答:这是因为音乐的声音经过地板和他的骨骼传导到耳膜使其振动产生听觉的缘故。
9、将开水倒入一个空暖水瓶中,暖水瓶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这个声音有什么变化规律?
答:向暖水瓶内灌水时,引起水面上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随着水面升高,上方空气柱变短,空气柱振动变快,这样空气柱发出的音调越来越高。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小,响度变小。
10、冬天,寒风吹到野外的电线上,发出呜呜的响声,但夏天却听不到,为什么?
答:因为冬天天气冷,电线受冷收缩,振动频率高,音调高;而夏天天气热,电线膨胀松弛,振动频率低,音调低。
11、蜜蜂载着花蜜飞行的`时候,它的翅膀平均每秒振动300次,不载花蜜是平均每秒振动440次,有经验的养蜂人能辨别蜜蜂是否采到了花蜜,这是根据什么来辨别的?
答: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来辨别的。蜜蜂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300次/秒),音调低;不载花蜜时翅膀振动的频率大(440次/秒),频率大,音调高。
12、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为什么?
答:能引起人们的听觉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小于10Hz,它低于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它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就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
13、有人说音乐是乐音,因此音乐声不会成为噪声,你认为这一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也是噪声,因此音乐声可成为噪声。
14、墙壁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得多,但是把门窗关闭后,外面传入室内的声音却明显减弱,这是为什么?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如墙壁、玻璃等,大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门窗关闭后,传到寅的声音将被减弱,这就是利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一个途径。
15、文明卫生城市为什么要求植树种草?
答:植树种草不仅可以美化城市,更重要的是树木和花草可以吸收、减弱噪声,使得城市更显得安静,让人们放松神经,享受自然。
16、假如你是一位城市建设的规划者,你将采取怎样的措施减弱噪声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答:①植树种草②设置隔音板③工厂、车间、娱乐场所等远离居民区④在市区内禁止鸣笛
17、冬天原来嘈杂的马路,降雪后显得格外寂静,其原因是什么?
答:马路上的嘈杂声主要来自各种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降雪后,马路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这时马路上的雪较松软,变成了较好的吸声材料,噪声被雪吸收了,所以,雪后的马路上显得比平时寂静多了。
18、一部科幻片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的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答:(1)在太空中听见爆炸声(真空中听不见爆炸声)(2)先听到爆炸声后看到爆炸的火光(光速大于声速)
29、光、声的传播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1)光的传播不需要媒介物,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真空不能传声。
(2)一般说来,媒介物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而声速却越大
(3)光速比声速大得多。
20、为何在屋子里讲话比在旷野里讲话听起来要响亮?
答:在屋子里讲话,回声跟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听起来要响亮些。
21、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洼洼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什么?
答:燕子泥是坑坑洼洼的,其作用是使射到墙上的声音不再被反射到观众那里,避免产生混响,也就是减弱回声。
;㈧ 物理声音的特性
物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三、音色:反应声音的品质。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声音。音色决定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㈨ 声可以干什么在物理中
一)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OK?
㈩ 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
声音无处不在,你知道哪些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呢?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关于声音的物理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的各个与发声有关的兆旅返器官就好像是—件乐器的各个部件。有人把“人体乐器”比喻为一件管乐器,另一些人比喻为簧振乐器,还有人则比喻为簧管乐器。
无论哪一种乐器发声,都要有个动力即能源。不管把人体看作管乐器或簧振乐器,“人体乐器”有一个声能源,它也在“乐器”本身里面。人歌唱时用横膈膜把肺部镇知中的空气“顶”上去,使声带振动,或者是在咽腔、鼻腔、口腔里发声和共振。我国古代民间常用“丹田之气”“以气托声”等,也属此意。
“人体乐器”的发声部分是气流经喉管中声带的调制并经咽腔、鼻腔和口腔等的共振。而口腔还包括有舌头,舌根、下巴的影响。
“人体乐器”有三个共鸣腔,即咽腔、鼻腔和口腔(至于民间艺人的语言,可能还有别的说法),它们直接起共鸣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科学家分别发现,大洋深处有一些水域可以让声波传得很远。在这些水域里声音可以传播数千公里而不减弱,科学家把这些水域称作深海声道。
海水下声速基本上由温度和海水压力控制:温度越低,声速愈慢;海水压力越大,声速愈快。大洋中海水温度是由太阳照射造成,因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但是海水压力却在增加。所以由海面向下观察就会发现,声速先是随深度增加、温度降低而变慢,当达到最低值时,温度不再改变,这时声速就会随海水压力增大而变快。
于是声波传播速度在整个大洋变成上下两层,两层交界处就形成了特殊的声道轴,由于声波在传播时总向声速慢的界面弯曲,因此声道轴上下方的声音都会折回声道轴;于是乎,声能被限制在声道轴上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传播不接触海面与海底,这就像在声道轴上下各放一块反射声特别好的挡声墙,声音总是在两块挡声墙之间反射,能量不受损失,可以传播很远。这就形成了“深海声道”。
后来的科学家还为此做过一次实验,他们在澳洲南部海中投下深水炸弹,爆炸产生的声波顺着深海声道绕过了好望角,又折向赤道,横穿大西洋,经过3小时43分钟后,竟然被北美洲百慕大群岛的测听站收听到了。计算起来,这颗炸弹爆炸后的声波一共“定”了1.92万公里,在海洋中绕地球达半圈!
通过这个特殊的声道,我们在上海讲话,大洋彼岸的旧金山都可以听到,只不过一方说过话之后,另一方要3个多小时才能收到。
如果船舶或飞机在大洋中失事时,如无法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则可以向深海投掷炸药包作为呼救信号。2千克炸药在1千米深的海洋中爆炸时,发出的声波可传播到几千米之外。由几个海岸监听站从不同位置收到的报警声,就能较准确地测定失事地点并组织营救。用同样的办法也可以测定洲际导弹或宇宙飞船返回时的溅落位置。
远处的钟声,为什么夜晚和清晨比白天听得更清楚?“当、当、当……”我国的首都北京和上海等很多城市里,都装有巨大的时钟,每隔一定的时间,准确地向大家报告时刻。如果你离开大钟的距离比较远,就会有这样的感觉:报时的钟声,夜晚和清晨听得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有人说:“这是因为夜晚和清晨的环境安静,白天声音嘈杂的缘故。族饥”这样的解释,只对了一小部分。并不完全,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声音会“拐弯”,声音是靠空气来传播的,可是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跑;一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拣温度低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