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物理重力。
重力是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这个引力叫做万有引力。也就是说重力是由万有引力所产生的,但重力本身不等同于万有引力。
在地球上除了南北极点,所有地面附近的物体都会跟随地球一起自转做圆周运动。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同样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也就是说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个是重力,一个就是向心力。
但因为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所以不能单纯的计算加减法来求。只有在赤道上,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在同一直线上时,才有引力=重力+向心力。
Ⅱ 什么是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叫做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地面上同一点处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用关系式G=mg表示。通常在地球表面附近,g取值为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是,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重力并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除了两极以外,地面上其他地点的物体,都随着地球一起,围绕地轴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这就需要有垂直指向地轴的向心力,这个向心力只能由地球对物体的引力来提供,我们可以把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F1,方向指向地轴,大小等于物体绕地轴做近似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另一个分力G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图示)其中F1=mw2r(w为地球自转角速度,r为物体旋转半径),可见F1的大小在两极为零,随纬度减少而增加,在赤道地区为最大F1max。因物体的向心力是很小的,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近似认为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万有引力的大小,即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略去地球转动的影响。其中引力的重力分量提供重力加速度,引力的向心力分量提供保持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
重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或压力的大小等于重力的大小。
Ⅲ 求教高中物理:什么是重力
重力是物体随地球转动时所表现出的、所受地球的引力,称物体的重力,是万有引力中除去向心力的另一个力分量。
后者里卫星的重力概念与上述概念存在差别,综其原因是对重力的定义不确切引起的。说卫星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此时的重力就等同于万有引力,而不再是视重或与重量相关的概念。但对于卫星或飞船,似乎不总是按后者来看重力,比如太空中的微重力实验室,实际上还是前者的概念。
Ⅳ 物理重力是什么
重(读音zhòng)力是物质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地球引力的通俗叫法,重力F=物质的质量m×地球表面的引力强度g:F(牛顿)=m(千克)g(牛顿/千克)。
重力与重量的区别是:重量=重力-空气浮力-离心力,重量有时也简称“重”。比如1立方米空气有重力但是却没有重量,因为所受的空气浮力刚好与重力抵消了。
重力始终垂直指向水平面。
Ⅳ 重力的定义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科学总是提
重力是力学中非常基础的一个概念,在进行物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重力的理解至关重要,重力主要指的是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是一种矢量,重力的方向也是地球对引力的方向。物体将会随着地球一起运动,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地球的引力,重点的研究一直是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的事情。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主要是因为施力物体是地球,在这个过程中,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由于地球是在不断自转的,重力也就不等于地球对于一些物体的引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着向心力。每一个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人们可以将这个物体看作为地球中的一点。每一个物体都存在着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大小、体积、形状有关,重心的意义会对人们提供很大的帮助,在各个工程中都发挥着相应的效果,比如起重机在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及时的找到重心。
Ⅵ 什么是重力
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这个概念只适用于地面附近。研究高空乃至地球以外的太空中物体的重力,那该怎么办?
重力概念需要提升、拓广和加深,这值得认真研究。要科学地研究重力,首先要明确重力的研究环境即:研究范围和参照系。为什么还用参照系?因为重力概念中隐藏着运动学滑戚的加速度!这是提升重力概念时被挖掘出来的“神秘”之处。
约定研究重力要在静力学范围内,要以放置物体的支持物或物体自身为非惯性系。
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等只作用在物体的局部,不能使物体获得重量。
能使物体获得重量的力不只是万有引力,还有惯性力。因为它们都是同时作用在物体的每一个质元上。所以重力的概念被提升为:能使物体获得重量的万有引力和惯性力的共同作用叫重力。这是提升后重力概念的深邃之处。
同一物体所受重力在不同情况下可以变化,大于正常值时称作超重,小于正常值时称作失重。这是重力概念提升后的明显改观。
此时重力概念的适用范围远远地扩大,它适用于宇宙中的任何天体、人造天体和飞行器,当然包括地球。
中文名:重力
外文名:gravity
别称:万有引力
表达式:G=mg
提袭让世出者:艾萨克·牛顿
提出时间:1687年
应用学科:物理、天文
适用领拍肢域范围:宇宙任何地方
Ⅶ 重力是什么意思
重力的解释
[gravity]
地球上的物体受引力作用被 吸引 向地球的力 详细解释 (1).重大的力量。 《史记·张仪列传》 :“以重力相压,犹 乌获 之与婴儿。” (2).地球对地面物体的引力。也称地心引力或地摄力。从广义言,慎祥任何天体使物体向该天体表面降落的力都称重力,如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
词语分解
重的解释 重 ò 分(坣 )量较大,与“轻” 相对 :重负。重荷。重量(刵 )。重力。举重。负重。 程度 深:重色。重病。重望。重创。 价格高:重价收买。 数量多:重金聘请。稿做眉毛重。重兵。 主要,要紧:重镇。重点。重 力的解释 力 ì 人和 动物 筋肉的效能:力气。力量。 一切事物的效能:视力。生产力。 控制 力。 物理学上指物体 之间 相互 作用,引起 运动 加速或形变宽敬搏:力学。作用力。保守力。 用极大的力量: 尽力 。力挫。力挽 狂澜 。 。
Ⅷ 物理学中G表示什么
物理学中G的表示含义是:重力。小写的g常指重力加速度。重力的大小除可用万有引力大小计算以外,还可以由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这时重力可以写成:G=mg。重力是矢量,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他的几何中心上,例如粗细均匀的棒的重心在他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2、但是,重心不一定在重物上。
3、物体的重心位置,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例如,均匀细直棒重心在棒的中点,均匀球体的重心在球心,均匀圆柱的重心在轴线的中点。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来确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重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人类很早就用重力来度量物体受力的大小。弹簧出现前,秤就是人类用来比较物体重量的工具;弹簧出现后,又使用弹簧秤来称重量,同一物体的重力在地面附近的空间里变化甚小,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视为常数,这就是把重力用作量力单位的方便之处。
Ⅸ 重力的定义
重力是力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但是,国内外各种课本及参考书对重力概念的定义不尽一致,基本上是以下5类:
1.“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地球对地球表面附近物体的引力称重力。”
3.“质点以线悬挂并相对于地球静止时,质点所受重力的方向沿悬线且竖直向下,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质点对悬线的拉力。"
“实际上,重力就是悬线对质点拉力的平衡力。”
“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自由下落时,有一竖直方向的加速度g,产生此加速度的力称为重力。”
4.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不能产生加速度的那个分力,能产生加速度的作用效果全部分给另一个分力,即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
5.“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以上5类定义中,第1、2、3类是在不同情况下做近似研究时使用的。第5类定义为了适应低难度的要求,只轻轻地触动了一下重力的边沿,读者只能看到重力模糊不清的形象。第4类是在惯性系下建立起来的,意义虽然狭窄但是确切。
第4类定义能揭示重力的生成所需要的两个并列条件,一个是物体受万有引力,另一个是物体加速运动。第4类定义可以成为诸定义的代表,在后面的叙述中称为“重力原定义”。下面是重力原定义的示意图,展示了重力 F重 、万有引力 F引和向心力 F向之间的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几类定义有着共同的缺陷 :
①只适用于地面附近这个范围。因为定义是在地面附近建立起来的,不能随便应用到离地面更远的空间,更不能随便用到宇宙空间。但是在月球、火星等外星上或飞往太空路上的飞船上,都离不开研究物体在那里的重力。
②即使在地面附近,求物体的重力时,也只考虑了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却没有考虑太阳、月亮及其他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还有物体随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向心力等,这是不能被人接受的。 重力是所有物理量中,唯一能有众多版本同时存留至今的物理量,这种现象不一般。这说明重力定义的确立存在相当大的困难。像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这些力学中的物理量,还有热学、光学、电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量的定义都确立了单一的精准版本。
重力定义没有一个版本能排除其他版本的存在,而在力学中独占其位。确立重力定义的艰难使得有关重力的讨论不得不被众人远远地回避。这种身边科学比高深科学还难搞明白的现象,不符合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规律。 象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还有电场力、磁场力等,这些力都是客观存在的真实力,它们的定义是在无数次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经过无数次实验证明了它们的正确性。但是重力定义的建立却没有这些过程。重力是在已经存在的理论基础上,经过科学思维,人为地想象出来的虚拟力。跟那些实际力定义的诞生完全不一样。这就是重力定义多次重建的内在因素。
既然重力定义是人为想象出来的,那么重力的定义也可以人为地改变。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那些真实力没有这么随便。 2012年在力学界出现了重力第6类定义的新版本,重力第6类定义弯肆是:在静力学范乎老围内,以放置物体的支持物或物体自身为非惯性参照系,物体所受各万有引力与各惯性力的合力叫重力。下面对新定义做深入说明:
1.物体所受来自外星球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
以天体自身为非惯性系,在宇宙中,被看成质点的天体,或相对于天体极小的人造天体、关闭发动机的飞行器等,都是被视为质点的“天体质点”,它们在轨道上运行着。因为天体质点不受万有引力以外的其他种类的力如支持力、发动机的推动力的约束,所以某天体所受另一天体的万有引力会全部用来产生该天体的加速度,且对应出一个惯性力。因为此惯性力大小等于该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该天体质量的乘积,而来自另一天体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也等于这个乘积,而此惯性力的方向与此万有引力方向相反,所以另一天体对该天体的万有引力和与其产生的加速度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这样来自另一天体的万有引力全部用来产生该天体的加速度的力,就没有使该天体获得重量的作用效果了。
把宇宙中天体视为质点之后,物体的运动轨迹和动力学规律与所在天体相同,就有理由把物体和埋顷轿所在天体视为在同一轨道上运行的两个天体。所以来自其他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也能和与其产生的加速度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物体没有从来自其他天体的万有引力那里获得重量。
2.物体所在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不能相互抵消
物体所在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不能再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抵消。因为所在星球表面对物体存在着支力的约束,所在星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就不能全部用来产生物体的加速度了,只有一部分产生加速度(随星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另一部分使物体获得重量。
后面将经常遇到像第1条和第2条这样的问题,不再详细说明。
3.在新定义下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矢量表达式(在其他天体上有相同的推导过程)
在新定义下以地面为非惯性系,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可以较严密地推导出地面上物体所受重力的矢量表达式。(统一用F代表万有引力,f代表惯性力,G代表重力,N代表支力。黑体字母代表的是矢量,下面进行的是矢量运算)
放在支持物上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F地,还有太阳的万有引力F太,月球的万有引力F月,及其他星球的万有引力。还有因地球自转而存在的惯性力f地、太阳的万有引力(使物体随地球绕太阳公转)对应的惯性力f太、月球的万有引力对应的惯性力f月,及其他星球的万有引力对应的各惯性力。还有地面的支力N地,等等。所有这些力相互平衡,就有:
F地+F太+F月+…+f地+f太+f月+…+N地= 0
因为除地球外,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的万有引力都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经过整理得出 :
-N地= F地+f地①
因为地面的支力N地与物体受的重力G相互平衡所以有:
-N地= G②
把②式代入①式得:
G = F地+f地③
③式就是在新定义下地面物体所受重力的矢量表达式。此式表示出,物体所受重力等于地球的万有引力和与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对应的惯性力的合力。
可以看出在地面附近求重力时,太阳、月球及其他星球的万有引力不参加运算也是正确的。
4.新定义与原定义是等效的,原定义是新定义的一个特例
可以证明新定义与“在惯性系下,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分力,另一个分力是向心力。”这个原定义是等效的,只是新定义选用了非惯性系。
由新定义可知,地面物体所受重力的矢量表达式是 :
G = F地+f地①
惯性系下的原定义是:地球的万有引力F地等于物体随地球自转需要的向心力F向和物体所受重力G的合力。其表达式是:
F地= F向+G②,此式整理后是
G = F地-F向③
因为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要的向心力F向的大小,等于与此向心力对应的惯性力f地的大小,而它们的方向相反,即
-F向= f地,代入③式得
G = F地+f地,此式与①式相同。
所以新定义的①式与原定义的②式是等效的。
在下面的示意图中,还可以用几何方法证明新定义与原定义是等效的。
由万有引力F地、重力G、和惯性力f地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新定义的示意图。由向心力F向、F地和G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是原定义的示意图。可以看到在两个平行四边形中,惯性力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万有引力重合,两个重力重合。证明了两个定义是等效的。
新定义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也能广泛地应用到宇宙中天体和人造天体及飞行器上。实际上地球也是宇宙中的天体。 1.物体的加速度是决定重力大小和方向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加速度与参照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选择合适的参照系,能获得最简便的研究重力的方法。如果参照系选择不当,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的结论。(这一点与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这些实际的力大不相同,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与物体的加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参照系的选择不改变对它们研究的难度)本定义中选择放置物体的支持物或物体自身为非惯性系。
2.重力是万有引力与惯性力的合力或说它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力的合成得出的合力或力的分解得出的分力,都是人为想象出来的力。所以重力是个虚拟力。
3.地球、月球、火星、人造地球卫星等,从物理上讲它们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名副其实的天体。根据新定义(重力是物体所受万有引力和惯性力的合力)同一个物体放到不同的天体上,物体所受重力相差很大。比如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重力小许多,放到人造卫星上重力就是零了(完全失重,实际上只是人造卫星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及其微小)。
4.同一物体所受重力,会因加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很大变化。
5.天体间的距离远远大于天体的直径,所以计算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时可以把天体视为质点。除物体所在的天体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都能和与之对应的惯性力相互抵消。但是实际上,天体(除人造天体外)的体积很大。使得天体表面上物体的加速度与天体质点的加速度不同,而且随时变化。所以物体所受其他各天体的万有引力不能与各自对应的惯性力完全抵消了,从而使得天体表面上物体的重力发生变化。这就是地球海洋发生潮汐变化的原因。
Ⅹ 重力的公式,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一、定义
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重力并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只有在地球两极处重力才完全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他地方重力仅仅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二、公式
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即重力的大小为G=mg.其中g叫重力加速度,通常取g=9.8m/s2,粗略计算时也可以取g=10m/s2.t。
三、单位
重力单位(gravity unit)是一个常用于度量重力加速度的单位,符号g 或G。重力在SI单位制中的计量单位是米/秒^2(过去常用的厘米克秒制中的计量单位是厘米/秒^2,为了纪念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又把厘米/秒^2称为伽)。
四、物理意义
其物理意义是: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10)重力是什么意思物理扩展阅读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竖直向下并不一定是指向地球的球心,只有在赤道和地球的两极处,重力的方向指向地球的球心。
2、竖直向下不能说成垂直向下,但竖直向下可以理解为垂直水平面向下,生活中常见的用一根细线悬吊于天花板上的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细线的方向便为竖直方向,重垂线也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为竖直方向这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