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第22页3,4题,求答案!
已知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时用时6s,后50m用7s
求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50÷6=25/3≈8.33米每秒
50÷7=50/7≈7.14米每秒
100÷(6+7)=100/13≈7.69米每秒
答: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8.33米每秒、7.14米每秒、7.69米每秒。
平均速度v=s/t=(406+1023+1318)/[(92+226+295)/60]=268.84km/h
从北京南到济南誉腔西的平均速度v1=406/[92/60]=264.78km/h
从济南西到南京南的平均速度v2=1023/[226/60]=271.59km/h
从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平均速度v3=1318/[295/60]=268.07km/h
所以在济南西道南京南这一段运行最快,在北京南到济南西这一段运行罩虚森最慢物亩。 可以吗
2. 求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22页的第2、3题的答案,最好有图
2.20牛,方向向东,和推力平衡。 3.400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和重力平衡。
3. 八年级第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三四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三题:
题目: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根据公式v=s/t可歼败得蚂源:
前50m的平均速度是:v=s/t=50m/6s=8.33m/s
后50m的平均速度是:v=s/t=50m/7s=7.14m/s
百米全程的平均氏物颤速度是:v=s/t=100m/(6+7)s=7.69m/s
希望可以帮到您,满意望采纳,如果不是这道题,请把题目发上来!
4.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沪教版
【§1—2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入了解体育,还能深入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根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讨论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板书)
提出问题:
①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②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讨论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讨论,初步明确乘客判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判断。
此扒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讨论回答:
①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②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③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情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考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1—3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散伏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冲扒携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3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54km/h=
例题:书本24页
指导学生学会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1.2—2。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6页第一、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测试
(五)教学后记
【§1—4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③.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把铜丝作为斜面,让滑轮滑下来)滑轮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作业布置】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5. 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22页2.3.4.题答案
http://wenku..com/view/101939b765ce050876321365.html
http://wenku..com/view/f5bcc017c5da50e2524d7ff1.html
6. 初二上册物理书22页第三题
平均速度=S/t
V1=50/6=25/3
V2=50/7
V全=100/13
7.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22页动手动脑第4题答案是什么
(1)
北京南到上海虹桥路程:S=1318km,
列车运行时间:t=4小时55分=295/60小时,
平均速度:V=S/t=1318÷(295/60)≈268km/h
(2)
北京南到缺坦济南西的路程:S1=406km,
运行时间:t1=1小时32分=92/60小时.
平均速度:V1=S1/t1=406÷(92/60)≈264.8km/h.
济南西到南京锋扮迟南的路程S2=1023-406=617km,
运行时间:t2=11时46分-9时34分=2时12分=132/60时,
平均速度:V2=S2/t2=617÷(132/60)≈280.5km/银李h.
南京南到上海虹桥的路程:S3=1318km-1023km=295km,
运行时间:t3=12时55分-11时48分=1时7分=67/60h,
平均速度:V3=S3/t 3=295km÷(67/60)h≈264.2km/h.
故在济南西到南京南最快,南京南到上海虹桥最慢.
8. 八年级上册物理书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解题过程
4、解:(1)S=1318km,t=4小时55分=59h/12
v=S/t=1318km/(59h/12)=268km/h。
(2)S1=406km,t=1小时32分=23h/15
v1=S1/t1=406km/(23h/15)=265km/h。
S2=1023km-406km=617km,t=3小时46分-1小扮凯扮时32分=97h/30
v2=S2/t2=617km/(67h/30)=276km/h。
S3=1318km-1023km=295km,t3=4小时55分-3小时46分=23h/20
v3=S3/t3=295km/(23h/20)=256km/h。厅灶
答:列车由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孙扒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65km/h,列车在由济南西站驶往南京南站的路段运行的最快,列车在由南京南站驶往上海虹桥站的路段运行的最慢。
9.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22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答案
1、列举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从多方面说明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答:此题让学生列举自然界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引导学生从形状、体积、流动性等方面总结固体、液体、气体的不同特征。
2、银河系有多大?用用什么长度单位表示最方便? 答:银河系巨大贡献,其尺度10∧21M左右,长度单位用光年,1光年=9.46*10∧。一束光穿越银河系要十万年。
3、组成物槐灶质的分子有大多?用什么单位最方便?答:一般分子的大小只有百忆分铅坦扮之几米,长度单位用NM,一般分子直径大约为0.3至0.4NM。
4、从微观模型考虑,固体、液体、气信亏体的分子结构可采用如下列表比较的方法。 答:状态:(固体) 分子间距离 :(很小) 分子作用力 (很大 )分子运动情况汇报:(在平衡位置附近做无规则振动) 特征:(有一定体积,有一定形状) 液体:(比固体稍大)(比固体小) (振动和移动)(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 气体: (很大) (很小)(除碰撞外做匀速直线运动) (无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
5、古人认为,原子能是不可再分,关于这个猜想,你认为应做哪些修正? 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而质子和中子也还有晚精细的结构——夸克。
10. 初二下册物理书22页第5题怎么写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可以么3344”同学,呵呵~好开心啊,我们是同龄同学哦~你大概也是初二的吧~我也是哦,而桥物且这道题星期五我们的物理课有评讲过哦~下面是我们老师给我的参考答案:
①猜想:木块的下表面更粗糙
②把弹簧测力器勾住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拿住测力器往右匀速拉,记录下测力器的数据(N)
③把弹簧测力器勾住铁块,放在水平桌面兄此上,拿住测力器往右匀速拉,记录下测力器的数据(N)
④比较两次的数据,那个数据大,那个物体的下表面就更粗糙。
⑤结论:经测试,敏尘液木块的数据N大,所以,木块的下表面更粗糙。
以上就是我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有一定帮助,谢谢!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