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备战中考物理

如何备战中考物理

发布时间:2022-03-05 05:23:53

❶ 怎样备战中考

跟老师一起,永远是真理,课外班嘛~找可以,但要找一个有中考经验的老师
自己复习时有必要的,至于自己背诵嘛,老师会安排的

1.找一个你迫切要实现的目标
最好是比较“不切实际”的目标,比如全年级多少多少(你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名次,但不能太勉强)

要把它当真,真正去为它努力,不要去管中考,只要做到自己的最好。
2.培养兴趣
虽然普遍的认为,初三找兴趣太晚,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它,你会摸索出最棒的学习方法(在这一点上,相信自己是重要的)
3.与同学讨论
这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4.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也许你觉得这不重要,但这会让你效率大幅提高,初三并不可怕,多注意休息,熬夜还是早起要看自己状态
5.做自己的主人——这可不容易
总会有疲惫的时刻,总会有激情退却、骄傲的一天,你要保持高度的自知力与自制力,初三,说是与中考打仗其实是与自己打仗
把握自己的需要,合理分配时间

呵呵,也许很多人都认为以上东西无伤大雅,但我经历过初三就是学到了这些,这些是我的个人经验,务必以自身国情仔细斟酌采纳。

❷ 如何有效的进行中考物理复习

迅速通过浏览过去的笔记、错题本来恢复知识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遗忘就是不能有效的提取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这些学生可以通过浏览过去的笔记实现知识的迅速恢复。而不必亦步亦趋的跟着老师一轮二轮的复习,既耽误了时间,又错过了知识综合能力提高的最佳时机。对于成绩弱的学生,可以采用一些难度低,趣味强的学习资料如初中物理微课让成绩得到逐步提高。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让学生动起来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涉及“基本知识”的复习课中,老师们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成条文或画图表概括的手段来罗列知识,梳理知识方法,这种做法,往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精打彩,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可以设计一些实际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搬运一些砖头到楼上,怎样组装,怎样计算拉力、机械效率,怎样提高机械效率等一些创设性的问题,学生明显精神振奋,精力集中。通过问题来复习“基础知识”,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为学生创造和安排了练习的机会,也就理所应当地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发挥了他们的主导作用。
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整体提高班级成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课下可以出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让优秀生和中等生分组解决。由于要给中等生讲题,就会在优等生中间形成讨论物理习题的良好学习氛围,在情感上和心理上让他们有愉快的精神状态,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来说,不但学会了物理知识,由于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情境氛围,降低了物理难的焦虑感。

❸ 如何有效进行中考物理复习

物理复习是对已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再次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物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理解、熟练运用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过程。下面就十余年来指导学生复习的经历谈几点体会,权且抛砖引玉。
一、研究《考纲》 明确目标
毫无疑问,物理复习必须紧扣课本,但高效的复习必须在《中考纲要》的指导下理性地进行。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不平均用力。
《中考纲要》中明确地指出:“课本中的小实验和小制作等内容,如有超出大纲要求的知识以及选学内容、阅读材料和有些知识虽属必学内容,但只要学生常识性地了解的,均不作考试要求,不列入考试范围。”如:球面镜、物体的颜色、混联电路的计算等。
教学大纲中要求“常识性了解”的内容,只要求知道这些知识点的意义,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考试中不出专门的试题。如:热力学温度等。
《中考纲要》规定考试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知道”和“理解”,掌握。
对于“知道”的知识,对知识本身的要求是能够说出大意,对知识应用的要求是能够识别。例如大纲规定“知识升华现象”。学生应该在懂得升华的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说出升华的特点:识别出冬天晾在室外的衣服虽然结了冰,但是过些时间仍能变干,就是由于冰直接升华为气体了,而不是由于冰熔化为水再蒸发了。再如“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应该能够应用这一知识识别出划船时桨往后划水而船能前进,是由于桨受到了水的反作用力的缘故。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要求“理解”的知识,要说出知识的要点,要对知识有比较深入、完整的认识。必须懂得知识的物理含义。抓住本质特征,弄清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什么特性或规律。在懂了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对问题的结果作出判断.进行简单的计算或估算,对简单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例如,“理解比热的概念”,应要求懂得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招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比热是反映物质这种性质的物理量;某种物质的比热是指单位质量的这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不同的物质的比热不同;能够用比热的知识说明一些简单的现象和进行简单的计算。例如用水的比热比沙子的比热大来解释沿海地区早晚温差小,沙漠地区早晚温差大;计算某种物质温度变化时吸收(成放出)的热量。其他知识点可以相应地把握。
“掌握”除了包含“理解”的要求外,主要是运用知识的要求比“理解”高一些,还能灵活地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能比较灵活地运用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视基础 突出重点
近年来的中考物理试题始终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作为考查重点。因此,必须把基础知识作为复习的重点,不能简单地认为抓基础就是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多做一些简单题目,而应该深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重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注意基础知识之间的内存联系并使之系统化。
对于基本概念,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物理意义是什么?它是说明什么样的物理问题的?怎样测量有关的物理量?例如质量,它是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同的物体含有不同量的物质;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一定的,不随其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也可用与质量有关的计算公式间接测量后进行计算。
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各物理量的单位。
搞清楚容易混淆的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力和压力、压力和压强、重力和压力、功和功率、功和能、功率和机械效率、实像和虚像、温度和内能及热能的概念。
2、对基本规律的教学与复习,需达到如下要求:
搞清每个规律的内容,并能用物理语言表达出来。
搞清每个规律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例如,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和q放=cm(t0-t)只适用于在温度升高和降低的过程中物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又如欧姆定律中的三个物理量i、u、r对应的必须是同一段电路,而且是同一时刻。
搞清有关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各物理量统一的单位,即采用国际单位制的统一单位。
要注意规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些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很相似,容易混淆,应特别注意分析它们的异同。例如液体的压强p=ρgh,物体受的重力g=mg=ρgv,浮力公式f=ρgv,这三个公式形式很相似,但除g以外,其他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3、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设计、表格的查找以及作图等方面的知识,其具体内容有: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托盘天平、弹簧秤、量筒(或量杯)、滑轮和滑轮组、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电阻器等。
能够根据要求测密度、测机械效率、测电阻及电功率等。
会查密度表、熔点表、沸点表等。
会作力的图示,完成光路图,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或由实物连接图画出电路图等。
三.把握主干 形成网络
由于平时的教学是逐章逐节、点点滴滴地进行的,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往往不系统,对于物理中的重要概念和规律,只记住了其表达式或公式,而不理解它的内涵、外延和来龙去脉,更不清楚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在遇到一些复杂、综合的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建立知识体系在读书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知识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也是使物理复习质量升华的过程。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是可以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网络的,例如关于测量的知识,初中物理中涉及到长度、力、质量、液体体积、液体压强、温度、电流、电压、电能等物理量的直接测量。进行任何测量必须有一个标准单位,测量就是把一个要测量的量跟所规定的标准单位进行比较,看它是标准单位的多少倍。所有测量都涉及到仪器的使用,而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各自的准确度,这反映在量具的最小分度上,当测量值不是最小刻度的整数倍时,只能靠眼睛估计出最后一位数字,所以任何测量都有误差问题,且都可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读数误差。任何仪器都不可能超量程使用,任何测量工具都有各自不同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复习中如果把所有的测量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无疑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四、抓好实验 研究探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的教学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注重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教材和历年的中考试题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实验研究能力的考核。近几年来,中考物理中实验考核的分值在上升,而从试题内容上看,已从单纯的记忆型趋向实验探求设计的模型。如在2011年中考第26题中,首次在实验题中考核学生设计实验表格、根据实验器材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相关的实验数据等实验基本能力。而这方面恰恰是学生较薄弱的方面,历年来失分较多。因此,在复习中学生要加强训练。一般在实验研究中,学生尤其要注意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
<<中考纲要>>明确指出实验题以考查本纲要列出的16个学生实验为主,也包括课本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要求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所用仪器及实验操作步骤。能正确地使用有关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读数。能正确地独立地书写实验报告。能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对每一个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弄清实验原理是关键。例:测定小灯泡的功率,明确实验原理为p=ui时,器材的选择必然是:为组成一个基本电路必须“电源、开关、待测小灯泡、导线若干”。实验中需测电压和电流,必须使用“电压表、电流表”。为调节灯泡两端的电压,还必需一个“滑动变阻器”。
若测量某家用电器的功率,实验原理为p=w/t时,就必须测量电功和时间,测量仪器就必须选择“电能表和计时器”。必须懂得:“①安全②准确、简便③符合实验要求”是器材优化选择的三原则。回味实验,还应回味实验步骤的因果关系,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回放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过程中必须“匀速向上提拉弹簧秤”等。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出记录表格;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直是实验考查的重点。对演示实验,应了解实验装备,知道各部分的作用,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物理现象,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细化应用 提高能力
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物理复习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知识的应用。
1.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的现象
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到医院打针时在皮肤上擦酒精后局部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要从皮肤吸热;跑步时被绊,向前摔跤,是由于惯性;白炽灯丝烧断再接上时灯更亮是因为电功率和电阻的关系,等等。
2.应用物理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训练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出物理模型,知道是哪些物理规律的应用。教材中的习题要充分利用。每做一题,都要善于总结,要有所收获。对于综合性强的题目,解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本题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有几种解法?哪一种解法最佳?这样才是真正突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题型归类 掌握方法
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题目一定要多做,才能熟能生巧、才能触类旁通。但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题目,并不是明智之举。学生应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七.关注热点 把握动态
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有几大类热点问题:(1)估计、估算类此类试题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判断能力。要求考生能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并从物理学的角度仔细观察事物,熟练地运用相关物理知识去求解。(2)数据表格类该类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归纳和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确定试题研究的物理模型,寻找同一表格中纵向、横向数据之间的关系(相等、较大、较小、和差、正反比等),进一步寻找同表中或表与表之间的数据关系,找出关系存在的物理依据的条件,归纳建立物理概念或得出结论。(3)动态、故障类电学的动态分析题,都涉及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和电键诸多电学仪器,是历年中考的常见试题,考生平时必须重点掌握这些仪器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在电路中的作用及错误连接可能造成的故障等。(4)“小灯泡”及“电阻”类此类题目几乎把电表的使用、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和电功率等重要电学知识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考生很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复习和探索。 (5)科学方法题主要考核物理概念、规律形成中的思想方法;(6)情景信息题,即在考题中提供较多的情景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从中筛选出有用的相关信息。(7)开放性试题(包括结果开放、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等)即在研究中可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研究的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定势,研究的结果并不唯一,表达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
总之,只要大家在复习中能做到打好基础、提高能力,把握主干、形成网络,活化思维、注意创新,抓好实验、研究探索,综合活动、联系实际,适当训练、熟悉题型,中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❹ 中考物理如何复习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做。随着课改大面积的深入推进,各地中考的题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复习要点
1、抓住基础知识
中考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3:1:1,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应是中考的重点,但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发生了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而要求能在具体事件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为此学生要做到复习细致,在广度上力争不留漏洞。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那些最常见的生活现象最可能成为命题的素材。例如:去年涉及的“指甲刀上的杠杆、自行车上的力学”等。复习时同学们应在近两年的相关题目中了解此类题的出处、分类和答题技巧,更主要的是发现不懂的问题多亲自去做、去看、去想,快速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
3、重视开放型物理题的训练
《考试说明》中提到:考卷中要设置适量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题目,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对于此类题目因初中知识程度有限,只能是浅层次地开放,首先要放下畏惧心理。从近两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三类,即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条件和结论都开放型。对于开放型物理题常常没有现成的解答模式,而是要利用发散思维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练习中重视一题多解,不能浅尝辄止。

4、加大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近几年中考物理题中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数量及分值呈上升趋势,掌握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及要求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及实验题的类型主要有:

(1)考查对问题实验过程的感悟;

(2)考查各种仪器在科学探究及实验中的作用;

(3)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4)学生用一定的物理方法来探究实验;

(5)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此部分的复习方法应在掌握一定的物理研究方法(尤其是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系统全面地复习每个实验及相关的基本内容,然后带着疑问走进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反复操作练习,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弥补知识上的不足。

5、提高收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生活中源随处可见,各种商品的说明、须知、用法及列车时刻表等都向人们提供着,善于迅速从资料中选择出自己需要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应具有的能力,因此近两年围绕铭牌、说明书、数形结合——物理图象等命出了一些类题,应引起重视。考试中的给予方式可以是图表或文字,同学们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大致步骤,平时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收集有益的能力,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

6、专题复习
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同学们应把所学知识再分成专题进行复习。复习时要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使前后所学的知识相互迁移,连成线,织成网。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摆脱“学科本位”思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热点问题

通过观察总结近两年的各地中考试卷,发现热点主要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火星探测器、神舟飞船等;

(2)关注时事新闻;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等;

(4)关注问题的提出,例如试卷上给幅图片,让你针对图片所画内容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并解答。

三、题型结构

1、题型分类:近几年物理题型的显着变化是多了定性的简答题,少了定量的计算及死套公式的试题。学生对于陌生的简答题普遍存在着不知如何着手,解答不得要领的毛病,再加上简答题的题目很多,出题方式灵活,给中考复习带来一定困难。这里将这种题目的分类及解答方法简叙如下:

(1)纵向分类:按照课本内容逐一理解概念,把题目归为:力的问题、运动问题、光的问题、蒸发问题、液化问题、浮沉、杠杆、安全用电问题等等。每类题目都有各自基本的答题模式。

(2)横向分类:据解答方式不同,可把简答题分为:直接叙述题、用数学语言帮助解答题、需用图帮助解答的问题。对于此类题目学生要认真体会答题的顺序,理解每条答语与题目的联系,多做几道题目,多比较答案就能创造性地答好问题。

2、创新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获得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科学探究。

❺ 如何复习备战中考

首先,基础知识要打牢,这个是必须的.
其次,心态要放正,尤其是中考那几天,一定不要灰心丧气.
中考那几天晚上要好好复习,我一个同学学习很好,就是中考那几天天天晚上玩QQ音速,结果考的很差…所以一定要好好复习
中考前十天要把知识点都回顾一遍,准备好考试,考试前为了放松可以微玩下游戏,但不能像我那个同学,中考那几天晚上还玩QQ音速,虽然从11级升到13级,但却考的很差
祝你取得一个好成绩!

❻ 中考备战策略物理

15。
4.2 二力平衡 力和运动
2. 英国物理学家 牛顿 在 伽俐略 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力或所受的合力为零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3.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4. 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5.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6. 物体在 不受力 或受到 平衡力 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1 压强
1. 压力: 垂直 作用在物体 表面 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 压力 叫压强。压强是表示 压力作用效果 的物理量。
3. 压强公式: P=F/s ,式中p单位是: 帕斯卡 ,1帕=1 N/m2 ,表示是物理意义是 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N 。
4. F= Ps ;
5. 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 增大;(2)F不变,S 减小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6.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 减小压强 ,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
7.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作用 ,而且液体具有 流动 性。
8.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 深度 增加而 增加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 液体密度 有关系。
9. 液体压强计算:P=ρ液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h表示是液体的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 垂直 距离,单位 m 。)
10.液体压强公式:P=ρgh,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 密度 和 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 实验。
1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 重力 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 高度 的增大而 减小 。
1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 气压计 ,常见 金属盒 气压计测定大气压。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 气压计 改装成的。1标准大气压= 1.013×105 帕= 76 cm水银柱高。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 ,气压增大时 升高 。高山上用普通锅煮饭煮不熟,是因为高山上的沸点 低,所以要用高压锅煮饭,煮饭时高压锅内气压 大 ,水的沸点 高 ,饭容易煮好。
15. 流速和压强的关系: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 越小 。
5.2 浮力
1. 浮力:一切 浸在 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 向上托 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 浮力 )
2.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 < G 下沉;(2)F浮 > G 上浮; (3)F浮 = G 悬浮或漂浮
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 > 下沉;(2) < 上浮 (3) = 悬浮。
物体的漂浮条件: < 。
3.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 压力差 。
4.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所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公式:
5. 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秤量法:F浮=G-F ,(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
(4)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7.浮力利用:(1)轮船:把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 空心 ,使它 能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通过改变 自身重量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他们是靠改变自身体积来改变受到的浮力来实现升降。
6.1 简单机械
1. 杠杆:一根在 力 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 转动 的硬棒就叫杠杆。
2. 杠杆的五要素是:支点、动力、阻力 、动力臂、阻力臂 。
3. 杠杆的平衡:(1)杠杆处于 静止 状态或作缓慢的 匀速转动都叫杠杆平衡
4. 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 F1L1×F2L2
5.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 >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省力 ,但费 距离 。
(2)费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 费力 ,但省 距离 。)
(3)等臂杠杆:L1 =L2,平衡时F1= F2。特点是 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
6.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 ,但能改变力 的方向。(实质是个 等臂 杠杆)
7. 动滑轮特点:省 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8. 天平、动滑轮、定滑轮、汽车刹车、缝纫机的脚塌板、起重机的吊臂、剪铁剪刀、理发剪刀、剪布的剪刀、铡刀、起子、钓鱼杠、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有 动滑轮、汽车刹车、剪铁的剪刀、铡刀、起子 ,属于等臂杠杆的有 天平、定滑轮
9.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滑轮组的优点是: 省力,并可以改变力方向 。
6.2 功和功率 机械效率
1.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2. 功的计算:功(W)等于 力 (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 距离 (s)的乘积。
(功= 力 × 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 功的公式: W=Fs ;单位:W→ J ;F→ N ;s→ m 。(1焦=1N•m ).
4.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少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 省功 。
5. 机械效率: 有用功 跟 总功 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 η=W有/W总
6.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
需要测的物理量有拉力F、物重G、物体升高的高度h、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实验器材除钩码、铁架台、细线还需要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有:动滑轮重、物重、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减小动滑轮重、增加物重、减小绳与轮之间的摩擦力。物体提升的高度、绳子的绕法是否影响机械效率? 不会
7. 功率(P):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计算公式: P=W/t ,或 P=F•V 。单位:P→ W ;W→ J ; t→ S 。(1瓦= 1J/S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物体1S内做功1J。1千瓦=1000瓦)
8. 功率表示物体 做功 的快慢。
6.3机械能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 能 。
2.动能:物体由于 运动 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 质量 越大,动能就越大。
3.势能分为 重力势能 和 弹性势能 。
4.重力势能:物体由于 被举高而具有的能。物体 质量 越大,被举得越高 ,重力势能就越大。
5.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 而具的能。物体的 形变程度 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机械能: 动能和 势能 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能量的单位是: J
7.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 转化 的。

8.人造卫星饶地球转动时,从近地点转到远地点的过程中人造卫星的重力势能将 变大 ,动能变小,速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 水能 和 风能 。
12.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等阻力,那么机械能的总量 不变 。
7.1温度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 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 温度计 。
2. 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的热胀冷缩 原理制成的。
3.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 冰水 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 1 ℃。
4. 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5.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 35 ℃至 42 ℃,每一小格是 0.1 ℃。
6.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 和 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 浸没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 稳定 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凹面 相平。
7. 固态 、 液态 、 气态 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 熔化:物质从 固 态变成 液 态的过程叫熔化。要 吸 热。
9. 凝固:物质从 液 态变成 固 态的过程叫凝固。要 放 热.
10.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
1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 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熔点 。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熔化 凝固 ℃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 温度 不变,处于 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 固 态。
11.汽化:物质从 液 态变为 气 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 蒸发 和沸腾 。都要 吸 热。
1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是在 任何 温度下,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 一定 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 同时发生的 剧烈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 吸 热,但温度 不变 ,这个温度叫 沸点 。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面空气流动快慢。
14.液化:物质从气态 变成 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和 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5.升华和凝华:物质从 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 叫升华,要 吸 热;而物质从 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 放 热。

7.2宇宙和微观世界 分子动理论
1.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采用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 假设 ,再 通过实验 证实自己的猜想,从而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
2.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间有 引力和斥力 。
3.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分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 核式 模型。后来人们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 中子 组成的。质子和中了都是由被称为 夸克 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4.宇宙是一个有数十亿个星系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而太阳又是银河系中恒星中的一个。
5.天文学中,天体间相距遥远,为此采取一些特殊长度做距离单位。例如,取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 天文单位 (AU),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一 光年 (l•y)。
6.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宇宙大爆炸。谱线红移这一现象说明星系在 远离我们。
7.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8.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7.2比热 内能 热量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动能和 分子势能 的总和叫内能。
2.物体的内能与 温度有关:物体的 温度 越高,分子 运动 越快,内能就 越大 。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 热传递 ,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 等效 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减少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增加 。
5. 物体吸收 热量 ,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 增加 ;物体放出 热量 ,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 减少 。
6.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 内能 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 温度差 。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 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 ,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的单位是: J/(kg•℃) 。
8.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形状 、 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 相同 。
9.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0C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10.热量的计算:Q吸=cm(t-t0)=cm△t(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 J;c 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 质量 ;t0 是 初温 ;t 是 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11.热值(q ):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 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 J/kg 。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13.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 内 能转化为 机械能 的机器。在压缩冲程中 机械能转化成内 能。在做功冲程中 内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14.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吸气 、 压缩 、 做功 、 排气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两 次,曲轴转动 2周 ,对外做功 1 次。
15.在热机中,用来做 有用 功的那部分能量跟 完全燃烧 所获得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总 小于 1。(大于、小于)
8.1 电路 电流 电压
1.电源:能提供 电能 的装置。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的使正极聚集 正电荷 ,负极聚

集 负电荷 。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 正极 流向 负极 。
2.电源是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 电 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 电 能。发电机则由 机械 能转化为 电 能。
3.用电器使用电能进行工作时,把 电 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4.电路是由 电源 、 开关 、 导线 、 用电器 组成。
5.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 接通 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 电源两极 上的电路叫短路。
6.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实物连接的图叫 电路图 。
7.串联:把用电器 顺次 连接起来,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8.并联:把用电器 并列 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是互不影响的)
9.物理学中用 电流 来表示电流的大小。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安培 ;常用单位是:毫安(mA)、微安(µA)。1安培= 103 毫安= 106 微安。在台灯、彩色电视机、半导体收音机、电风扇、冰箱、电熨斗几种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时电流最大的是 冰箱 ,电流最小的是半导体收音机 。
10.测量电流的仪表是: 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流表要 串 联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知被测电流的大小时,应采用 试触 的方法选择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 电源的两极上 。
11.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1 安。
12.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 电流 的原因,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3.电压U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 伏特 ;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伏(µV)。
1千伏= 103 伏= 106 毫伏= 109 微伏。
1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 电压表 ,它的使用规则是:①电压表要 并 在电路中;②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 “+” 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15.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1 伏;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 0.5 伏。
16.熟记的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 2 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 220 伏;④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 380 伏。
8.2 电阻 欧姆定律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电阻就越 大 )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 欧姆 ;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 103千欧; 1千欧= 103欧。
3.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当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一定时, 材料 不同,电阻一般不同。(2)导体的 材料 和 横截面积 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 大 (3)导体的 材料 和 长度 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 小 (4)导体的电阻还和 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 温度 越高,电阻越 大 。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 、 材料、横截面积和 温度 。(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 无关 )
5. 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 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石墨、陶瓷、人体,塑料,大地,纯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玻璃,空气、,油。其中是导体的有 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
6.导体和绝缘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而红炽状态的玻璃是 导体 。
7.半导体:导电性能 介于 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物体。
8.超导体:当温度降到很低时,某些物质的 电阻 会完全消失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的物体叫
超导体 ,超导体 没有 (有、没有)电阻。
9.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 长度 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 电阻线的长度 来改变电路中的 电阻。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
④ 正确使用:A应 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阻值最大的地方。
(2)变阻箱:是能够表示出 阻值 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当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正比 ,当 电压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
11.公式: I=U/R ( ) 式中单位:I→ 安培;U→伏特;R→欧姆。
13.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 同一个电阻,电阻值不变,电阻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阻 不变 。通过的电流将 变大(填“变大、不变、变小”)(R=U/I)
②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 小 。(I=U/R)
③ 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 大 。(U=IR)
14.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
①电流: I=I1=I2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 U=U1+U2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① 电阻: 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 nR
② 分压作用:U1:U2 = R1:R2 ;③比例关系:电流:I1∶I2= 1:1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
①电流: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 U=U1=U2 (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 1/R=1/R1+1/R2(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n ; ④分流作用: I1∶I2=R2:R1 ;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 1:1
15.伏安法测电阻:(1)测量原理: R=U/I 。(2)电路图:

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主要作用是 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9.1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1.电功(W): 电流所做的功 叫电功。
2.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电 能转化为 其它形式的能 。
3.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 J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 千瓦时 =3.6×106焦耳。
4.电能表是测量 消耗电能多少 的工具。

5.电流做功的多少与 电压 、 电流 和 通电时间 有关。电功计算公式: W=UIt 。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 ,W=Pt;
7.电功率(P)定义:电流在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国际单位有: 瓦特 ;常用单位有:千瓦
8计算电功率公式:P= W/t = UI (式中单位P→ W ;W→ J;t→ S ;U→ V );I→ A
9.利用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 ;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 小时 ,则P的单位是 千瓦 。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 正常工作时 的电压。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以灯为例子: 当U实> U额时,则P实 > P额 ;灯很亮 ,易 烧坏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P额;灯很 暗 ,
当U实= U额时,则P实 = P额;灯 正常发光 。
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 1/4 。例一盏灯标有“220V100W”是表示额定电压是220伏, 额定功率是100瓦,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实际功率是 25W 。)
14.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1.实验原理: P=UI
2.实验器材:(图中所画元件)3.电路图:(如右图)
4.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①改变电阻的两端电压。②保护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开关闭合之前应把滑动变阻器调至 阻值最大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 (电功) 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 则有W= Q ,可用计算电功的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18.电热器是利用电流的 热 效应的设备,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电阻丝,它是由电阻率大、 熔点 高的电阻丝绕在绝缘材料上组成的。家用电器中属于电热器的有电饭煲 、电熨斗、电炉、电热水器等等。
9.2 家庭安全用电
1.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 电能表 → 闸刀开关 → 保险丝 →用电器 组成
2. 两根进户线是 火线 和 零线,它们之间的电压是220V,可用 测电笔来判别。如果测电笔中氖管发光,则所测的是 火线 ,不发光的是零线。测电笔使用时,手一定要接触 笔卡 ,手一定不能接触 笔尖 。
3.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 并联 的。而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 串联 。
4. 保险丝:是用 电阻率 大, 熔点高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 热量 ,使它的温度达到 熔点 ,从而熔断,自动 切断电路,起到保险的作用。 由于铁和铜的 熔点 较高,所以不能用铁丝和铜丝来代替保险丝。
5. 现在有一种新型保险装置叫 自动空气开关,这种装置被附加在总开关上。
6. 螺丝口灯座的螺旋套也要接在 零线 上。一只电能表标有“220V,5A”表示:额定电压是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是5A。可以用在最大功率为 1100W 的家庭电路中。

7. 三孔插座中比两空插座中多的一孔是与 地 相连的,当用电器的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时,除了将用电部分连在电路中外,还把用电器的 金属外壳 和 大地 连接起来。
8. 引起电路火灾的原因:一是 总功率过大 ;二是电路中某处 发生短路 。
9. 引起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电路发生短路 ;二是用电器 总功率 过大。
10.家庭电路的触电事故,都是人体直接或间接和 火线 接触,引起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1)单线触电:人站在地上单手触到 火线 。(2)双线触电:人站在绝缘体上双手同时接触到 火线 和 零线 。
11.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 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②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
12.家庭电路中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当赶快 切断电源 ,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竹竿将电线挑开。

❼ 中考物理该怎么复习

1、明确考试要求,把握复习方向明确考试要求, 中考试题的显着特点是紧扣大纲、源于教材、异于教材,并坚持“重点知识重点考、一般知识一般考,边角知识覆盖考”的原则,而且每年的中考说明特别强调了教学大纲和教材 在中考中的作用,要求中考所考查的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紧密联系教材,因此,同学们 要认真学习中考说明,对大纲中 158 个知识点的层次要求 (99 个知道、37 个理解、22 个会, 各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可从大纲中找到)同学们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复习时就能把握方向、分清主次,少走弯路,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认真梳理知识,注重适当分类认真梳理知识, 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 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 分还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认真梳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梳理知识就是要作好对基本概念的 理解、基本公式的应用、基本规律的应用这三大环节。
3、抓住主线,知识连网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这五条主线都是由点、线 连成的知识网络。
4、同类知识,归纳成线对同一类的知识要善于比较归纳、分析,起到复习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面的效果。 如复习物质的密度时,可总结出如下规律:
(1)通常固体的密度最大,液体的密度次之(水银除外),气体的密度最小,固体中,金 属的密度一般比非金属的密度大。
(2)同一种物质,由于状态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3)每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都有一定大小的密度,但有的物质的密度值是相等的,如铝和 大理石等,鉴别这些物质时,仅凭比较物质的密度是不行的,要结合物质的其它特性来进行 判别。
(4)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其温度的高低有关。固体、液体的密度均以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 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均已指明是在常温下测得的结果,而气体的密度除与气体的温度的高 低有关外,还跟气体的压强有关。
(5)表中所列均为物质的密度,不是物体的密度,两者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6)密度的单位是复合单位,有 kg/m 、g/cm ,要知道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计算能力。物质的比热、晶体 的熔点、燃料的热值、液体的沸点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5、相似知识,分析比较对于相似的知识,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尤其是名称相近的概念,如压力和 重力、内能和热量、像和影……,同学们极易混淆,区别它们的关键不是分别进行复习,而 是应进行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更准确、更深刻。
6、相反知识,对比复习对于相反的知识,可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复习,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上浮和下沉等都 是一对互逆的过程,只要你掌握了其中一个过程的性质,就会通过对比掌握另一个过程的性 质。
7、关联知识,前后综合对于关联知识,可以前后综合,连成一体。物理课本中,有不少描述同一物质性质的知识分 散在不同的地方,如能将这些内容前后加以综合,对于全面地掌握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如关 于水位应掌握下列系统知识:
(1)水是液体,密度为 ;
(2)水的比热容为 ;比一般物质的比热大;
(3)水的凝固点为 0℃,冰的熔点也是 0℃ 3 3
(4)1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5)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导热主要是靠对流;
(6)纯水是绝缘体,普通水则是导体;
(7)水是透明体,能透过各种色光;水可用来制作水透镜;
(8)流水具有机械能,水力发电站就是利用流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
(9)水蒸气能推动活塞做功,如蒸汽机;
(10)“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11)自然界中的降水过程均是水发生各种物态变化的结果。
8、分析解题方法,归纳解题规律分析解题方法, 解题是物理学习过程及中考复习的重要环节,不解题只看书是学不好物理的;当前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应付各种考试,导致“题海泛滥”,认为做题越多见识越广,越能应付中考, 这是很偏面的。其实,平时每位同学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复习阶段主要不是重复做多少道题, 重点放在多分析、多思考,认真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总结解题规律上。

❽ 如何备战中考

我给你说说吧,每人不一样,我和你差不多,成绩一直觉得自己还成,结果考得没那么理想~

先说问题,理科方面,你现在就算是剩半年吧,题海战术最保险,但是很难坚持,而且你自己选择不出经典题。你可以每科买一本辅导书,那种几年中考精选的书,我那年用的倍速,还可以,买什么书你最好问你们老师,他们最有经验,做了比你多多的题。而且你要买那种答案在后面,每题都有详细讲解,最好有分析,不光是解题过程。
给你说题海战术就是你知道知识点,但是大题的时候你总没思路,所有只能多做题,渐渐你就能摸出几年来出题老师的一个思路,说的有点邪乎,但还是有用的,再新的题,也不会偏多远。
数学物理就是这样了,你们老师估计没多久就会给你复习以前的知识,总考你们基础的东西,这些虽然简单,但真的考试时你往往想不起来,因为你总不重视它。难题当你想不出用什么巧方法做,你就从相关基础概念想,尤其是代数类的,反推它。

体育,我不知道你是哪的,如果是北京的,也别把体育分看太多了,还是30分吧?你试卷那些分占的才是真东西,中考体育就是极限发挥你的潜力。但努力拿满分还是要的。
立定跳远最好练,我能跟你保证,无论你矮还是胖,你都能跳满分(我那时满分好像是1米98左右吧,反正1米9多)。你学校如果带着练是最好的,天天练那样。立定跳远就是腿部力量么,不需要体力啥,你别担心啥胖不胖,我们班原来6分都跳不出来的,最后照样满分,没蒙你,这就是小宇宙的爆发啊...
你去买沙袋,一开始带每个1公斤试试,带着沙袋跑步,至少得400m吧,还要带着沙袋连续向前立定跳,连续的。开始你自己练肯定觉得累,但是为了分,跳你的,而且每跳都要有距离,1米那是底线了。但不能天天练,腿部肌肉会分泌酸啥的,这个你自己控制。(你学校带着练是最好的了,压迫出动力)
等到考试时,你要觉得你自己身体是轻的,跳前原地向上蹦,落地很轻那种,但是跳有一定高度。跳时一定要把臂摆起来,别害羞,小腿使劲向前迈,就像蹬自行车那样,你可以每天骑自行车,小腿迈出去了你脚不就出去了么?呵..然后脚跟落地。
你可以和同学互相比着跳,一次比一次跳的远。归根结底还是平时的练习有效果

800m主要是你耐力问题,这段时间要全面吸收营养,把身体弄健康,尤其不能贫血,这样运输氧气好,你体力就会好,别怕胖,我现在就搞的贫血800m再也没及格过了....多跑,还是带着沙袋,然后再摘下来跑一圈,你觉得飞起来了~前提是你那沙袋别太轻,1个1斤什么效果也没有~

你别想着最后几天抓紧练,没有用。

然后给你说我的经验了。你说的心理素质是容易紧张?等真上了考场,没人不紧张~就那个天才也有点小紧张。你紧张你的可以,你就想着你会考好,鼓励鼓励自己,自信点不就不会担心考多差了?
考试不怕你知识问题,最可怕的就是你机读卡填错,指不定他的1234题是横着还是竖着的,你得看清楚了,2B铅笔一定要准备好至少两根,确定它是2B!最好前几次学校模考用一次,学校机子帮你鉴定一下哈...
语:选择题是要拿满分的,尤其拼音那些,看清楚了,几声,眼镜擦亮了!
阅读就按着套路来,你们老师应该说过,什么表达了什么,生动形象的描写了什么~~之类之类的,要遵从作者意愿来考虑问题,宁多无少,宁滥勿缺!!
作文一定要在考前准备好几篇你确定可以拿高分的作文,而且让你老师帮你指点并且你修正过很多遍了的,尤其议论作文,你一定要写一篇近乎完美的,可以转换成叙事文或者别的话题议论文,考试的话题无非就那些,再关注下今年大事,比如现在毒奶粉之类的。别临场瞎写
最后判卷挺松的,能给你分就给你,作文也不会很低,除非你真的写的很偏
数: 注意格式,整齐,草稿纸的利用,节省!而且草稿别太乱,否则不小心就看错了!这事我犯过,明明2变成3了。草稿很重要。平时考也是这样
选择不会很难,你要注意做题时间,不会赶快空过去,别看那题了,分多也别看了,后面还有题呢,而且最后一题不一定就是最难的,他看着复杂,常常就物:物理与数学相同,尤其是时间问题。实验题说清楚,别太啰嗦,要不判卷老师不爽了,你最后也得不爽了。注意单位(填空题!!),方向(比如他让你求力,你就要说方向,除非他说求里的大小,一定注意这个)
英:听力争取满分!认真听,别刚听一句你觉得有关键词就写答案,听完了,也许最后来一句话把前面观点都推翻了。而且你要在听力开始之前把题看一遍。
单选历年都简单,完型注意固定搭配语法,尤其是什么词后面必须跟原型这样变态的原则!这就是积累了,但初中嘛,做题的足矣。完型,你就大胆蒙吧!
阅读最好能读懂大意,还是遵从作者意愿来选择,再结合点现实,但不能凭空用你自己的想法加在上头,往往是误区。
作文也是准备好几篇吧,考前会给你们说范围的
化:最好考,落差最小,背清式子,题都差不多,审题最重要,每个字都很重要。

中考说明应该有吧?里面的题一定要都弄明白,都是最基础的,你们老师会带着你们充分利用的。跟着走没错,尤其英语,平时总考个小纸条什么的,最后真的有用,别嫌烦。

给你说点我自己觉得的,平时真别觉得自己多好了,但也别太自卑昂..你还得努力,你现在还体会不到努力的重要,等高中你就知道了。现在开始突击中考完全来得及。跟着老师走,自己自觉不偷懒,游戏就别玩了,尤其那种角色扮演费时费钱的。
寒假你可以去听听新东方的课,他不一定是教会你知识最好的,但是能让你考试考好,告诉你很多技巧,每个老师都是精英,相信你好好听能学到很多技巧。

不知道你看没看完全部,都是我给你说的我感觉的,大晚上说这么多,真心希望你能好好学,进个好高中,高中才是最重要的,中考不是一切,却也决定了将来的一切。
加油。

❾ 名师点拨:如何备战中考物理、生物

用“知识树”的形式建立知识体系
在接下来的二轮复习中,学生可以从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综合能力和实验几个方面作好准备。
一、基本概念要清晰。尽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试题在历年中考占整卷的70%之多,但许多同学在这里失分还是相当严重,虽然一轮复习已将各个考点梳理一遍,但大多数同学对某些基本概念还有问题,学生有必要把各个考点重新梳理一遍,找出薄弱点,花时间将这些问题先彻底弄懂,再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直到熟练掌握为止,这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知识体系要形成。第二轮复习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由知识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初中物理可分为五条主线:力学、热学、电学、声学、光学。用“知识树”的形式把每个板块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将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以力学为例,初中的力学分为四大块:力的基本概念;具体的力,包括弹力、重力、摩擦力、浮力;力的作用效果问题,就是压强的问题;力和运动的关系。每一块又有各自的几个知识点,再细分下去,这一部分的知识网络就形成了。通过这样的归纳小结,可加强对力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与分析能力。热学、电学、声学、光学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归纳、总结。
三、综合能力要提高。提高综合的能力,就是要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一套中考试卷能涵盖初中物理的大部分知识点,如果不能做到这点,是不可能考出好成绩的。一模考试学生往往成绩不理想,就是因为综合能力还不够。提高综合能力,必须要做综合试卷,所以,一轮复习后,学生应该认真做几套高质量的综合试卷。但一些学生整天沉浸在题海之中,成绩却提高不明显,问题是没有对自己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对待,马马虎虎订正就过了,治标不治本,没有从错误点回归到知识点,对于做试卷中出现的错误,不要轻易放过,要认真找出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出知识体系中的薄弱点,重新加以复习巩固,才会真正有效果。
四、物理实验要重视。物理实验在中考卷中占很大比重,所以,要十分重视实验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掌握各种测量工具的应用。可以把相关的一些基本测量工具放在一起,对照比较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同点,从而加强记忆。二是要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方法。测量物理量的实验关键要抓住实验原理,抓住了实验原理,测量器材、步骤、表格就不会有问题。三是注意对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表达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同一实验内容的应变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把握教材中的实验内容。
名师简介:张福培,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宁海中学分校物理把关教师,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7篇。2007年曾被评为“感动南京的人民教师”。
生物讲究方向、方法 做到清晰复习
面对知识点繁多,学科性强的生物学科,学生可从方向、方法的角度调试,做到清醒、清晰地复习。
一、方向
就是指复习要有的放矢,明确要了解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能力上应达到什么要求,自己要加强什么。为此,首先,复习要严格遵循南京市中考指导书的考查的具体内容,按照上面所列的知识与能力要求逐条逐句加以落实。其次,应选做近3年的中考题,以进一步明确中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复习巩固。最后,重视模拟考。模拟考是对学生复习效果的检查,不仅评估考生的成绩,更可以帮助考生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定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复习有遗漏失分;还是学习习惯不好,浮躁不踏实,没看清题意失分;抑或是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强失分,只有仔细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应地调整阶段复习策略。
二、方法
初中的生物学科,学的时候不觉得内容多,回过头来一复习,才发现内容庞杂,知识点交错。此时,不能乱了阵脚,一定要头脑冷静,保持复习思路清晰。具体方法如下:
(一)梳理、夯实基础
从3年的生物中考试题来看,考试内容有60%-70%是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源泉。复习中要注意回归教材,回归到基础知识上来。在复习过程中,要多看书,抓住教材中的主要知识精髓。这样,在面对那些“变化多端”的题目时才会思路清晰,“左右逢源”。
(二)串联、搭建知识框架生物学科有其严密的知识体系,同时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也联系比较紧密。复习时应注意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框架搭建起来,把各知识点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网络或体系。一个问题,要学会多角度分析,用各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化解难点,层层剥开,深入分析到根本。
(三)强调、注重能力培养识图、读表、分析、实验、学科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都是考查重点。复习中要增强知识在实际生活和解题中的应用及知识内容的迁移和延伸。口蹄疫、非典性肺炎、无土栽培、环境保护、绿色食品、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在中考中都会介入,体现了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想。同学们要学会将掌握的基础知识纵向引申,达到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领会”和“应用”层次水平。同时还要建立图表图解—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促使思维活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锻炼、提高解题技巧在复习考试中认真审题,答题过程中要做到“静”、“细”、“思”、“准”。拿到试题后要静心全览,仔细审题,特别注意题干中关键的字词,重点捕捉题干的重要信息,理解领会出题意图,做到“咬文嚼字”。当然解题技巧的提高要在实践中训练,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动手做题,只看不做就会出现:看到题,题题都会,做起来题题都有失误,务必要防止眼高手低。积累一些答题经验,适应纸笔考试。
名师简介:张弘,宁海中学分校生物教研组长,中考学科把关教师,所在备课组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区第一。多篇论文在省市获奖,有多节录像课全国公开发行。

阅读全文

与如何备战中考物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59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