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古代物理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古代物理研究到什么地步了

发布时间:2023-05-23 12:15:47

1. 物理学发展史是什么

1. 古代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15世纪,是物理学的萌芽时期。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物理学还处于前科学的萌芽阶段,严格的说还不能称其为“学”。物理知识一方面包含在哲学中,如希腊的自然哲学,另一方面体现在各种技术中,如中国古代的科技。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表面的观察、直觉的猜测和形式逻辑的演绎;在知识水平上基本上是现象的描述、经验的肤浅的总结和思辨性的猜测;在内容上主要有物质本原的探索、天体的运动、静力学和光学等有关知识,其中静力学发展较为完善;在发展速度上比较缓慢,社会功能不明显。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对于西方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古希腊-罗马阶段和中世纪阶段。〖1〗古希腊-罗马阶段(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纪)。主要有古希腊的原子论、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公元前212)的力学、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约90-168)的天文学等。〖2〗中世纪阶段(公元5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主要有勒·哈增(AL-Hazen,约965-1038)的光学、冲力说等。
2. 近代物理学时期 (又称经典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6世纪至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的诞生、发展和完善时期。物理学与哲学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迅速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实验与数学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和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等方法;在知识水平上产生了比较系统和严密科学理论与实验;在内容上形成比较完整严密的经典物理学科学体系;在发展速度上十分迅速,社会功能明显,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1〗草创阶段(16世纪至17世纪)。主要在天文学和力学领域中爆发了一场“科学革命”,牛顿力学诞生。〖2〗消化和渐进阶段(18世纪)。建立了分析力学,光学、热学和静电学也取得较大的发展。〖3〗鼎盛阶段(19世纪)。相继建立了波动光学、热力学与分子运动论、电磁学,使经典物理学体系臻于完善。
3. 现代物理学时期
这一时期是从19世纪末至今,是现代物理学的诞生和取得革命性发展时期。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得到巨大的拓展,实验手段与设备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理论基础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有如下特征:在研究方法上更加依赖大规模的实验、高度抽象的理性思维和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在认识领域上拓展到微观(10-13)与宇观(200亿光年)和接近光速的高速运动新领域,变革了人类对物质、运动、时空、因果律的认识;在发展速度上非常迅猛,社会功能十分显着,推动了社会的飞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物理学又可大致地分为两个阶段。〖1〗革命与奠基阶段(1895年至1927年)。建立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2〗飞速发展阶段(1927年至今)产生了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半导体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现代物理技术等分支学科。

2.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本文依据生产技术和社会形态以及科学
着作诞生年代,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跟物理学有
关的记载,介绍中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
1元古到西周(公元前770年以前)
人类从会用火到石器时代.又从石器时代
过渡到青铜时代,西周时代手工业特别发达,
出现了“百工匠”;如造车轮的“轮匠”,造车
轴的“轴匠”,造箭的“矢匠”等.在这些手
工技术中有丰富的物理学知识,但人们没有认
识.
2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期(公元前770
年—前221年)
此时期对物理学知识有了系统研究和论
述,主要着作有:《墨经》和《考工记》等.对
力、热、光等都有论述.
2. 1力学方面
《墨经》最早对力下了定义:“力荆之所以
奋也”.意思是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
因.《墨经》第114. 116条对时间和空间最早
作出了正确定义:“宇或徒,说在长宇久”;
“行修以久,说在先后”.意思是说物体位置改
变是空间随着时间自近而远的持续增长.“墨
经”还最早论述了“杠杆原理”和“浮体平衡
原理”
2. 2热学方面
《考工记》中:“凡铸金之状,金(铜)与
锡;黑蚀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气竭,青白
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是我国最早对温度的认识,这段大意是在熔炼
金属过程中,根据物体颜色判断物体冷热程度.
2. 3磁学方面
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世纪)《管子
·地数篇》有:“山上有慈石,其下有铜金".
约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精通》中有: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这是世界上最早对磁
现象的认识.
2. 4光学方面
《墨经》着作中有八条对几何光学的专门
论述,这八条主要论述了:光的直进性和小孔
成像,平面镜反射及成像,球面镜成像.
3从秦、汉到隋唐五代(公元前 221年—
公元960年)
这个时期制造了许多大型复杂机械:西汉
初的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张衡(78年—139
年)的浑天仪和地动仪:毕岚的“翻车”(即
龙骨水车)和名为“渴乌”的虹吸管;(公元
2世纪)唐僧一行梁令珑的水运浑仪.(公元
725年)此时期主要科学代表着有:东汉王充
(27年—约79年)所着的《论衡》,东汉
C25年—220)年的《淮南万毕术》
3. 1力学方面
《论衡.状留篇》中的:“是故车行于陆,
船行于沟,其满而重者行迟,空而轻者行疾".
“任重,其进取疾速,难矣”.意即在一定外力
条件下,较重的物体运动较慢,其开始运动和
加快运动也难.《论衡》中:“古之多力者、身
能负荷千钧.手能决角伸钧,使之自举,不能
离地”.最早提出系统的内力不能使物体运动
的结论.
3. 2感学方面.《淮南万毕术》道:“磁石柜
茶”.说明了人们已经认识了磁石(磁极)之
间存在着相互推斥力作用.《论衡·是应篇》
道:“司南之构,投之于地,其抵指南”.人们
制造了指南针(句状司南).
3. 3热学方面
《论衡》中:“云雾、雨之徽也,夏则为露,
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雨露冻凝者,
皆由地发,不从天降也”的论述,是世界上最
早分析一年四季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论稀
.寒温篇》中的论述:“夫近水则寒,近火则温,
远则渐微.何则?气之所加,远近有差也”.是
世界上最早对热传导的论述.
3. 4声学方面
《论衡·变虚篇》中:“令人操行变气远近,
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意思是人
的行动(包括说话)使其周围的“气”发生振
动,并能向外传播,如同鱼使水振动的水波一
样向外传播.
3. 4光学方面
《论衡·率性篇》中:“取火于天,五月丙
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五石可能指石英石).
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
《淮南万毕术》载道:削冰为圆,举以向日,以
艾承其影,则火生”.以上说明用透镜聚光取
火,即叫“阳隧”.《淮南万毕术》中的“取大
镜高悬,盛水盆于其下,则见四邻矣”记述了
我国最早创制的开管式潜望镜.
3. 5电学方面
《论衡》中的“顿牟掇芥慈石级缄”.(顿
牟:墟泊;芥:=种很轻草木;械:针;缀:
吸引);说明人们已经对电、磁有了相当深刻
的认识.
4宋,元时期(960年—1369年)
这个时期创制了大型机械和大型生产工
具.撰写出五本科学着作:北宋沈括(1031年
—1095年)着的《梦溪笔谈》;北宋曾公亮
(999年—1078年)着的《武经总要》;北宋
李诫(1035— 1110年)着的《营造法式);北
宋苏颂(1020年·- 1101年)、韩公廉(生卒
年代不详)着的《新仪象法要》;元代赵友钦
(1279年—1368年)着的《革象新书》,我
国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和活字
印刷术也是这个时期产生的.
4. 1力学方面
《营造法式》一书,全书36卷,其中图样
6卷,系统地总结了历代建筑经验,有丰富的
材料力学和建筑力学知识.《新仪象法要》一
书中,记载了苏颂和韩公廉在1092年创制一
架大型水运仪象台,即天文钟,这台机器应用
了很多力学知识.
4. 2磁学方面
《梦溪笔谈》第58条:“以磁石磨针锋,则
锐处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不同”,这段
话说明当时已发现了磁铁有两极;《梦溪笔
谈》第437记载的:“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
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记述的磁
偏角,比西方发现地磁偏角早了四百多年.
《梦溪笔谈》中还介绍了指南针四种安装法:水
浮法;指甲法;碗唇法;悬丝法.
4. 3光学方面
《梦溪笔谈》记述的:“阳艘向日照之.则
光聚向内,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
寂,着物则火发”.“阳健面洼,以一指迫而照
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这是说
手指在镜面与焦点之间处成正立像.在焦点处
无像,在焦点以外成倒立像.说明当时对凸透
镜聚光及球面镜成像已进行相当成功的研究.
宋末元初赵友钦用上千只炽光作为光源进行
小孔成像的大型光学实验,证明了光源大小、
强度与小孔的大小、距离以及像的大小、亮度
三者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当时物理学研究已经
进人实验科学时代.
4. 4声学方面
《梦溪笔谈》中:“欲知其应者,先调其弦,
先调其弦令声和,乃剪纸人加弦上,鼓其应弦,
则纸人跃,它弦即不动”.这是沈括以纸游码
实验证明了声的共振现象,比英国的诺布尔所
做的“纸游码”实验早500年.
5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由于时代中叶以后,维护封建伦理的官方
教育后来发展为“八股”的科举取士制,严重
阻碍科学技术发展,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落后时
期.但是个别的有关物理学方面也有独创发
现:明代朱载育(1536年—约1614年)发
明的十二平均律,用以公比攀 Z的等比级数
平均分配音律,成为近代平均音阶的鼻祖;明
末宋应星(1587 - ?)的《天工开物》在
《论气·气声》是集发声、传播、接收为一体
的一部系统的声学大着.
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物理学发展概况,是
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最好题材.

3. 物理学史的发展史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它是最早形成的自然科学之一,如果把天文学包括在内则有可能是名副其实历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学。最早的物理学着作是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形成物理学的元素主要来自对天文学、光学和力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通过几何学的方法统合在一起形成了物理学。这些方法形成于古巴比和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代表人物如数学家阿基米德和天文学家托勒密;随后这些学说被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当时的阿拉伯科学家海什木等人发展为更具有物理性和实验性的传统学说;最终这些学说传入了西欧,首先研究这些内容的学者代表人物是罗吉尔·培根。然而在当时的西方世界,哲学家们普遍认为这些学说在本质上是技术性的,从而一般没有察觉到它们所描述的内容反映着自然界中重要的哲学意义。而在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史上,类似的研究数学的方法也在发展中。
在这一时代,包含着所谓“自然哲学”(即物理学)的哲学所集中研究的问题是,在基于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前提下试图对自然界中的现象发展出解释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根据亚里士多德以及其后苏格拉底的哲学,物体运动是因为运动是物体的基本自然属性之一。天体的运动轨迹是正圆的,这是因为完美的圆轨道运动被认为是神圣的天球领域中的物体运动的内在属性。冲力理论作为惯性与动量概念的原始祖先,同样来自于这些哲学传统,并在中世纪时由当时的哲学家菲洛彭洛斯、伊本·西那、布里丹等人发展。而古代中国和印度的物理传统也是具有高度的哲学性的。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自然哲学家逐渐展开了一场针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进攻,他们持有的观点是,从力学和天文学研究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将适用于描述整个宇宙中的运动。被誉为“现代自然科学之父”的意大利(或按当时地理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伽利莱就是这场转变中的领军人物。伽利略所处的时代正值思想活跃的文艺复兴之后,在此之前列奥纳多·达芬奇所进行的物理实验、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的注重实验经验的科学方法论都是促使伽利略深入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因素,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是直接推动了伽利略试图用数学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伽利略意识到这种数学性描述的哲学价值,他注意到哥白尼对太阳、地球、月球和其他行星的运动所作的研究工作,并认为这些在当时看来相当激进的分析将有可能被用来证明经院哲学家们对自然界的描述与实际情形不符。伽利略进行了一系列力学实验阐述了他关于运动的一系列观点,包括借助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批驳了亚里士多德认为落体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观点,还总结出了自由落体的距离与时间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以及着名的斜面理想实验来思考运动的问题。他在1632年出版的着作《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提到:“只要斜面延伸下去,球将无限地继续运动,而且不断加速,因为此乃运动着的重物的本质。”,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惯性定律的前身。但真正的惯性概念则是由笛卡尔于1644年所完成,他明确地指出了“除非物体受到外因作用,否则将永远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而“所有的运动本质都是直线的”。
伽利略在天文学上最着名的贡献是于1609年改良了折射式望远镜,并借此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太阳黑子以及金星类似于月球的相。伽利略对自然科学的杰出贡献体现在他对力学实验的兴趣以及他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这为后世建立了一个基于实验研究的自然哲学传统。这个传统与培根的实验归纳的方法论一起,深刻影响了一批后世的自然科学家,包括意大利的埃万杰利斯塔·托里拆利、法国的马林·梅森和布莱兹·帕斯卡、荷兰的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英格兰的罗伯特·胡克和罗伯特·波义耳。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艾萨克·牛顿
1687年,英格兰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艾萨克·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这部里程碑式的着作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正式建立。牛顿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用一组普适性的基础数学原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宇宙间所有物体的运动。牛顿放弃了物体的运动轨迹是自然本性的观点(例如开普勒认为行星运动轨道本性就是椭圆的),相反,他指出,任何现在可观测到的运动、以及任何未来将发生的运动,都能够通过它们已知的运动状态、物体质量和外加作用力并使用相应原理进行数学推导计算得出。
伽利略、笛卡尔的动力学研究(“地上的”力学),以及开普勒和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天上的”力学)都影响着牛顿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布里阿德曾特别指出从太阳发出到行星的作用力应当与距离成平方反比关系,虽然他本人并不认为这种力真的存在)。1673年惠更斯独立提出了圆周运动的离心力公式(牛顿在1665年曾用数学手段得到类似公式),这使得在当时科学家能够普遍从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平方反比律。罗伯特·胡克、爱德蒙·哈雷等人由此考虑了在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运动轨道的形状,1684年哈雷向牛顿请教了这个问题,牛顿随后在一篇9页的论文(后世普遍称作《论运动》)中做了解答。在这篇论文中牛顿讨论了在有心平方反比力场中物体的运动,并推导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其后牛顿发表了他的第二篇论文《论物体的运动》,在这篇论文中他阐述了惯性定律,并详细讨论了引力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性质以及引力在全宇宙中的普遍性。这些理论最终都汇总到牛顿在1687年出版的《原理》一书中,牛顿在书中列出了公理形式的三大运动定律和导出的六个推论(推论1、2描述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叠加原理;推论3、4描述了动量守恒定律;推论5、6描述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由此,牛顿统一了“天上的”和“地上的”力学,建立了基于三大运动定律的力学体系。
牛顿的原理(不包括他的数学处理方法)引起了欧洲大陆哲学家们的争议,他们认为牛顿的理论对物体运动和引力缺乏一个形而上学的解释从而是不可接受的。从1700年左右开始,大陆哲学和英国传统哲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开始升级,裂痕开始增大,这主要是根源于牛顿与莱布尼兹各自的追随者就谁最先发展了微积分所展开的唇枪舌战。起初莱布尼兹的学说在欧洲大陆更占上风(在当时的欧洲,除了英国以外,其他地方都主要使用莱布尼兹的微积分符号),而牛顿个人则一直为引力缺乏一个哲学意义的解释而困扰,但他在笔记中坚持认为不再需要附加任何东西就可以推论出引力的实在性。十八世纪之后,大陆的自然哲学家逐渐接受了牛顿的这种观点,对于用数学描述的运动,开始放弃作出本体论的形而上学解释。 牛顿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他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假设之上的,牛顿对时间和空间有着如下的理解: “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 “ 绝对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 —牛顿,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从绝对时空的假设进一步定义了“绝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概念,为了证明绝对运动的存在性,牛顿还在1689年构思了一个理想实验,即着名的水桶实验。在水桶实验中,一个注水的水桶起初保持静止。当它开始发生转动时,水桶中的水最初仍保持静止,但随后也会随着水桶一起转动,于是可以看到水渐渐地脱离其中心而沿桶壁上升形成凹状,直到最后和水桶的转速一致,水面相对静止。牛顿认为水面的升高显示了水脱离转轴的倾向,这种倾向不依赖于水相对周围物体的任何移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作为他理论体系的基础假设,却在其后的两百年间倍受质疑。特别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奥地利物理学家恩斯特·马赫在他的《力学史评》中对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做出了尖锐的批判。
新课标高考:高中物理学史汇总,本专题肯定会在2013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中出现,一般小题形式出现。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解这方面的内容。这个比较简单,背熟就可以了!I.必考部分:(必修1、必修2、选修3-1、3-2)一、力学: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着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 。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 ——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9.牛顿于 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二、电磁学:13.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14.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15.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16.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17.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18.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19.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20.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21.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22.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伦兹力)的观点。23.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4.汤姆孙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25.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 。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着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26.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 ——电磁感应定律。27.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28.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Ⅱ.选考部分:(选修3-3、3-4、3-5)三、热学(3-3选考):29.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30.19世纪中叶,由德国医生迈尔 。英国物理学家焦尔。德国学者亥姆霍兹最后确定能量守恒定律。31.1850年,克劳修斯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克劳修斯表述。次年开尔文提出另一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称为开尔文表述。32.1848年,开尔文提出热力学温标,指出绝对零度( -273.15℃)是温度的下限。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度转换关系为T=t+273.15 K。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四、波动学、光学、相对论(3-4选考):33.17世纪,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确定了单摆周期公式。周期是2s的单摆叫秒摆。34.1690年,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了机械波的波动现象规律--惠更斯原理。35.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首先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相互接近,f增大。相互远离,f减少)。36.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37.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38.1894年,意大利马可尼和俄国波波夫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揭开无线电通信的新篇章。39.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发现红外线。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并为他夫人的手拍下世界上第一张x射线的人体照片。40.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4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42.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4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44.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45.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E=mc2。46.公元前 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着作。47.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48.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49.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一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一一量子论(微观世界)。50.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 同位素的发现。51.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52.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53.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五、动量、波粒二象性、原子物理(3-5选考):54.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55.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56.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57.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58.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了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59.1858年,德国科学家普里克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射线--阴极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60.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1.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62.1897年,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63.1909~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助手们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m~15m。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乍得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64.1885年,瑞士的中学数学教师巴耳末总结了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巴耳末系。65.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最先得出氢原子能级表达式。66.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的内部结构。天然放射现象:有两种衰变(α、β),三种射线(α、β、γ),其中γ 射线是衰变后新核处于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衰变快慢与原子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67.1896年,在贝克勒尔的建议下,玛丽-居里夫妇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钋(Po)镭(Ra)。68.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发现了质子,并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中子。69.1932年,卢瑟福学生乍得威克于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奖。70.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箔时,发现了正电子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71.1939年12月,德国物理学家哈恩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裂变。72.1942年,在费米。西拉德等人领导下,美国建成第一个裂变反应堆(由浓缩铀棒、控制棒、中子减速剂、水泥防护层、热交换器等组成)。73.1952年,美国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氢弹(聚变反应、热核反应)。人工控制核聚变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利用强激光产生的高压照射小颗粒核燃料。74.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1964年提出夸克模型。粒子分三大类:媒介子——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电子。中微子。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如:重子(质子、中子、超子)和介子,强子由更基本的粒子夸克组成,夸克带电量可能为元电荷。

4. 如何评价和看待古代的物理学成就!看图!百度复制给我就给分!不要废话太多!400字左右就差不多了!前

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物理之光
“物理”一词,在2300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的思想家还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天地、自然的法则。从这点来看,当时的物理学与哲学是混为一体的。
其实“物理”一词,在2300年前我国的先秦时期就出现了,但当时的含义比现在的“物理”要广泛得多。它泛指人类对自然界及人类自身的理性认识或世界万物的道理。中国古代的学者很注意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他们认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于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至于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当时的思想家还认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文社会的规律是统一的,人文社会的法则也应该归结为天地、自然的法则;后来有人把这个观点概括为“天人合一”。从这点来看,当时的物理学与哲学是混为一体的。
例如,孔子在《大学》中把人的教育过程描述为:一个人首先要尽力探求世界万物的道理,深入理解得到的各种知识,才会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修养好个人高尚的品德;每个人有了好的品德,才能处理好家族、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达到天下太平。
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的屈原,在他着名的《天问》一诗中就曾一连向大自然提出了172个问题,表现了中国古代先贤追求真理的精神。
中国古代学者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重视和探究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还导致一系列的技术发明。例如中国在很早的时期就建立了先进的天象综合观测技术,创建了一批珍贵的记录,包括用甲骨文记录的、世界最早的超新星爆发事件。通过长期的观测与实践,中国创造了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农历,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延用至今。
又如声学上,在乐器制作、声音传播规律的掌握以及具备完美听觉的音乐殿堂的建造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78年在湖北随县出土了公元前500年制造的曾侯乙编钟,共8组合计65件。现代中国物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发现它所包含的物理内容令人惊叹!由青铜铸成的编钟,钟形是扁瓦形的而不是圆的,每个钟具有双音性质,各自可以发频率相差大三度或小三度的两个音。整个编钟的音域共5个八度,中音区12个半音俱全,音高几乎与现代乐器的音高一致。编钟的延音短,能够演奏旋律快的音乐,钟上突起的钟枚起到滤波的作用,使音质更为优美,无论是中国民族音乐还是西方的交响乐曲都能演奏。声学分析表明,编钟正着敲时钟体振动波谱的最大振幅正好在正中,而波节则在离正中侧敲点处;编钟侧敲时振动波谱的最大振幅正好在侧边,而波节则正好在正敲点处,因此两种声音互不干扰。扁形的钟体刚性比圆形的要高得多,因此振幅衰减得快,从而延音短能够演奏旋律快的乐曲。
2000年9月在巴黎中国文化周上演出的古代编钟乐舞,曾引起欧洲观众的广泛赞扬。编钟在法国巴黎舞台上演奏时,除了中国古代乐曲外,还演奏了一段第9交响曲。
其他如力学方面我国在杠杆原理、静力平衡原理以及在能够演奏旋律快的音乐秤量工具和建筑结构等方面也很早就有很多建树;光学方面,在墨子的《墨经》中对几何光学的现象已有相当完整的表述,当时已发现小孔成像技术,发展了金属放大镜技术等。
历史上,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智慧和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在16世纪之前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中,中国科技领先世界,其中对物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和应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无庸讳言,中国的物理尽管在当时是先进的,但与近代的物理相比,却有着质的差距:还没有在系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上升到系统的、科学的理性认识; ..

5. 古代物理学特点

古代物理学是人对自然最初步的认识(一般是错的)代表人物 亚里士多德
古代的物理学为现代的物理学奠定了基础,而物理学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没有牛顿,伽利略 我们的火箭就飞不上天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如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第23届代表大会的决议《物理学对社会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可以说,远到宇宙深处,近到咫尺之间,大到广袤苍穹,小到分子原子,都是物理学的研究范畴。 它不仅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例如月亮为什么会绕着地球转?它还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做那样的运动。即物理学还研究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比如刚才的问题,现在我可以回答你,是因为地球对月球存在着引力。 用较为严谨的语言来说,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本质和运动规律,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规律的科学。它崇尚理性、重视逻辑推理。可以说物理学是关于“万物之理的”科学。我们学习物理呢?就要注重一个“理”字。 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物理学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有完事的科学体系,而且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和精密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翻开物理学的篇章,可以发现到处都跳动着美的音符,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创造。仅以统一性为例。当代物理学的发展,正朝着两个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与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们两者并非是分道扬镳、越走越远,反倒显示出不少殊途同归、相反相成的迹象。例如,粒子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体物理学家所借鉴,用来探寻宇宙早期演化的图象;反过来,宇宙物理学的研究也为粒子物理学家提供了丰实的信息与印证。于是,物理学中两个截然相反的分支,就这般奇妙地衔接在了一起——犹如一条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 在自然科学群体中,物理学处于基础和领导地位。进入21世纪的今天,物理学仍是一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它的创造性进展仍日新月异,遇到的挑战也愈来愈大。同时,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物理学的发展,物理学仍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物理学对当代以及未来高新技术的发展也将会提供更大的推动力

6. 我国古代的物理学成就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物理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
一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概述
二 力学
1 杠杆原理
2 滑轮与辘轳
3 尖劈与斜面
4 重心与平衡
5 力
6 刻舟求剑
7 浮力与比重
8 陀螺与平衡环
9 弹性变形与弹性定律
10 横梁的学问
11 大气压
12 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幻想
三 声学
四 光学
五 电与磁
六 热
先秦时期的伟大哲学家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及其墨家学派 (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3世纪)在他们的论着《墨经》中记述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成就最大的学派,《墨经》的主要成就在力学与光学方面。它探讨了力的定义,叙述了惯性运动,研究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装置省力的原因,以及浮力与平衡原理,指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及反射规律以及小孔、平面镜、凹凸面镜的成像情况;观察了温度与火色的关系。同时期的《考工记》是应用力学、声学方面的书,记载了滚动摩擦、斜面运动、惯性现象、抛物轨道、水的浮力、材料强度以及钟、鼓、磬的发音、频率、音色、响度及乐器形状的关系。这时期的《管子·地数篇》、《鬼谷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还记载了天然磁石的吸铁现象以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
汉代王充(27~约97)的《论衡》是中国中古时期的网络全书。在力学方面指出外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运动速度。而内力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还讨论了相对运动,在声学方面研究了声的发生、传播与衰减,并用水波做比喻。在热学方面研究了热的平衡、传导及物态变化。在光学方面阐述了光的强度、光的直线传播及球面聚焦现象。在电磁学方面记录了摩擦起电及磁指南器。
在唐代,《玄真子》中记叙了人造虹的简单实验:“背日喷水”。唐人将风力分为八个等级。了解到共鸣的道理并应用于音乐中,并指出了雷与电的关系。
宋代沈括(1031-1095)的《梦溪笔谈》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 “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主要成就是在声学、光学、磁学方面。他研究了声音的共振现象、针孔成像与凹凸镜成像规律,形象地说明了焦点、焦距、正倒像等问题;研究了人工磁化方法,指出了把磁场的磁偏角,讨论了指南针的装置方法,为航海用指南针的制造奠定了基础。他还研究了大气中的光、电现象。
元代的赵友钦(1279-1368)在《革象新书》中研究了光的直进、针孔成像,利用模拟实验研究月亮盈亏以及日、月蚀。他擅长用比喻解释自然现象,使之生动、形象,易于被人们理解。
在明、清时代,朱载堉(1536-1610)在《乐律全书》中用精密方法首次阐明了音乐中的十二平均律。方以智(1611-1671)兼取古今中外知识精华,在《物理小识》中涉及力、光、磁、热学,研究了比重、浓度、表面张力及杠杆原理,螺旋原理,研究了光的反射、折射、光学仪器,进行了分光实验解释虹,还研究了磁偏角随地域的变化以及金属导热问题。《物理小识》是300年前的一部科学着作。

我国是对磁现象认识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左右成书的《管子》中就有“上有慈石者,其下有铜金”的记载,这是关于磁的最早记载。类似的记载,在其后的《吕氏春秋》中也可以找到:“慈石召铁,或引之也”。东汉高诱在《吕氏春秋注》中谈到:“石,铁之母也。以有慈石,故能引其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在东汉以前的古籍中,一直将磁写作慈。相映成趣的是磁石在许多国家的语言中都含有慈爱之意。

7. 物理学发展史是怎样的

从远古到公元5世纪属古代史时期;5—13世纪为中世纪时期;14—16世纪为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6—17世纪为科学革命时期,以N.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在此时期产生,从此之后,科学随各个世纪的更替而发展。近半个世纪,人们按照物理学史特点,将其发展大致分期如下:

①从远古到中世纪属古代时期。

②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是经典物理学时期。牛顿力学在此时期发展到顶峰,其时空观、物质观和因果关系影响了光、声、热、电磁的各学科,甚而影响到物理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③随着20世纪的到来,量子论和相对论相继出现;新的时空观、概率论和不确定度关系等在宇观和微观领域取代牛顿力学的相关概念,人们称此时期为近代物理学时期。

(7)古代物理研究到什么地步了扩展阅读:

物理学来源于古希腊理性唯物思想。早期的哲学家提出了许多范围广泛的问题,诸如宇宙秩序的来源、世界多样性和各类变种的起源、如何说明物质和形式、运动和变化之间的关系等。

尤其是,以留基波、德谟克利特为代表,后又被伊壁鸠鲁和卢克莱修发展的原子论,以及以爱利亚的芝诺为代表的斯多阿学派主张自然界连续性的观点,对自然界的结构和运动、变化等作出各自的说明。原子论曾对从18世纪起的化学和物理学起着相当大的影响。

经典物理学形成之初,磨镜与制镜工艺对物理学与天文学都有过帮助和促进。早先发明的眼镜以及在1600年左右突然问世的望远镜、显微镜,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观测天体带来方便,也促使菲涅耳、笛卡尔、牛顿等一大批光学家作出几何光学的研究。

后者的成就又促成反射望远镜、折射望远镜和消色差折射望远镜在17—18世纪纷纷问世。各种望远镜的进步又推动物理学的发展,如用它观察木卫蚀、发现光行差等。当牛顿建立起经典力学大厦时,现代一切机械、土木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也得到初步确立。

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标志。起初,蒸汽机的热机效率仅为5%左右,为提高蒸汽机的效率,一大批物理学家进行热力学研究。J.瓦特曾根据J.布莱克的“潜热”理论在技术因素上(加入冷凝器)改进蒸汽机。

但是,当时尚未有人认识到汽缸的热仅仅部分地转化为机械功。此后,卡诺建立了热功转换的循环原理,从理论上为热机效率的提高指明了方向,也因此在19世纪下半叶出现了N.奥托和R.狄塞尔的内燃机。

除了物理学与技术之关系外,在科学发展史上,物理学与邻近的天文学、化学和矿物学是密切相关的,而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更为密切。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也帮助其他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如气象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等。物理学与哲学的关系也十分特别。

8. 我国古代物理学成就

公元前650一前550年,古希腊人发现摩擦琥珀可使之吸引轻物体;发现磁石吸铁。
公元前480一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有通过对平面镜、凹面镜和凸面镜的实验研究,发现物像位置和大小与镜面曲率之间的经验关系(中国 墨子和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一前380年间战国时期,《墨经》中记载了杠杆平衡的现象(中国 墨子学派)。
公元前480一前380年间战国时期,研究筑城防御之术,发明云梯(中国 墨子学派)。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学派已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和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公元前350年左右,认识到声音由空气运动产生,并发现管长一倍,振动周期长一倍的规律(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世纪,实验发现斜面、杠杆、滑轮的规律以及浮力原理,奠定了静握余力学的基础(古希腊 阿基米德)。
公元前3世纪,发明举水的螺旋,至今仍见用于埃及(古希腊 阿基米德)。公元前250年左右,战国末年的《韩非子·有度茄圆篇》中,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记载,"司南"大约是古人用来识别南北的器械(或为指南车,或为磁石指南勺)。《论衡》叙述司南形同水勺,磁勺柄自动指南,它是后来指南针发明的先驱。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度、量、衡,其进位体制沿用到二十世纪。公元前颤皮塌2世纪,中国西汉记载用漏壶(刻漏)计时,水钟使用更早。
公元前2世纪,发明水钟、水风琴、压缩空气抛弹机(用于战争)(埃及 悌西比阿斯)。
公元前1世纪,最先记载过磁铁石的排斥作用和铁屑实验(罗马 卢克莱修)。
公元前31年,中国西汉时创用平向水轮,通过滑轮和皮带推动风箱,用于炼铁炉的鼓风。

9. 由《长安十二时辰》中太上玄元大仙灯的制作看唐代物理学的发展

《长安十二时辰》中由大师毛顺制作的太上玄元大仙灯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其内部结构也一览无余,各种结构、齿轮精密结合,充分展示了我国在唐时期对物理学的研究已经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唐代我国物理学究竟发展到了何种地步? 物理学主要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虽然古代的中西方都没有物理学这个学科,但物理现象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物理知识的萌芽,并积累了很丰富的朴素的物理知识,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工具制造中, 就已经无意识的利用了一些物理知识。 尤其到了唐代,人们对杠杆原理的运用已经非常地熟练,在桔梅、踏春和衡器等方面己经广泛使用了。唐代长安城中的贵族利用特权霸占水渠,设置了大量的类似水车的装置,就是将杠杆支撑于架上,长臂端装上柞,短臂端则供水力或机轴驱动,就充分地利用了杠杆原理。据《旧唐书·天文志上》载,唐代科学家一行与梁令攒制造的水运浑天铜仪,就是利用水力驱动水轮使天文仪器运动,称其为水运浑天俯视图。仪器采用了比较复杂的齿轮结构,表明唐代已掌握了精确传递轴与轮间回转和同时进行变速及变更回转方向的物理知识,还能自动报时。 史载,开元中,“ ”又诏一行与梁令攒,及诸术士,更造浑天仪,铸铜为之。若圆天之象,上具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又别置二轮,络在天外,缀以日月,令得运行,每天西转一匝,日东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凡二十九转有余,而日月会。三百六十五转,而日行匝。仍置木柜,以为地平,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明朔望,迟速有准。又立二木人,于平地之上。前置钟鼓,以候辰刻。每一刻,作自然击鼓。每一辰,则自然撞钟。皆于柜中,各施轮轴,钩键交错,关锁相持,既与天道合同。当时甚称其妙。铸成,命之日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以示百寮。” 在记时方面唐人还有所创新, 据《锦绣万花谷续集》载:“ ”饥岩权器, 李兰漏刻法曰以器贮水, 以铜为渴乌,状如钩曲,以引器中水,于银龙口中吐入权器,漏水一升,秤重一肋,时经一刻。”由此可以推知,流水一两重为秒,一钱重为秒,表明此时测时的精确值己乱肢庆经随着测时器的精度而大大增加了。这种测时器主要是用来观察天象, 仍然属于天文学方面的仪器。 我国古人很早就知道了利用空气来进行虹吸管吸水,唐人吕才制造的五级漏壶,也是充分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原理,将漏壶中上壶的水引到下壶。清人所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卷九九《漏刻部》中载有吕才漏刻图, 这也是迄今出现最早的虹吸图画。 唐代还发明了大气密封法,李皋还利用大气压强进行了注油的密封实验。 唐人南卓《揭鼓录》载:“ ”嗣曹王皋有巧思,精晓器用,为荆南节度使。有羁旅士人怀二倦,欲求通渴,先启宾府,府中观者讶之,日`岂足尚耶' 士日`但启之, 尚书当解矣。' 及皋见倦,,捧而叹日`不意今日获逢至哗握宝。' 指其刚匀之状,宾佐唯唯,或腹非之。皋日`诸公必未信。' 命取食拌,自选其极平者,遂重二倦于样心,以油注之格中,满而油不浸漏,盖相契无际也。” 所谓“ ”二倦”, 指紧固鼓皮于鼓框的钢铁圆环。李皋在二裕中注油, 油却不从倦中渗出, 这是由于二倦“ ”相契无际”, 致使大气压令其中的油不泄漏的缘故。 唐代的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能制造出结构精密、气势恢宏的太上玄元大仙灯也就不足为奇了。

10. 古希腊物理学的发展是怎样的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研究

①关于空间:他认为空间即意味着不动。并提出了空间位置的相对性,如“同一位置可以是右也可以是左,可以是上,也可以是下。”但他认为宇宙有限和天球以外是空虚的。

②关于时间:他认为时间就是描述运动的数。他说“时间是使运动成为可以记数的东西”“我们不仅用时间计量运动,也用运动计量时间,因为他们是相互确定的”。他认为时间不同于运动,运动有快有慢,而时间的流失则是均匀的指坦。

③关于运动:他认为运动就是变化,并将自然界的运动分为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

自然运动是指由唯卜桐于物体在“内在目的”的支配下寻找其“天然位置”的运动,与物质所含元素有关,如重物的垂直下落和轻物竖直上升。含土元素的重物的天然位置在地心,由火元素构成的轻物的天然位置在天空等。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物体越轻,上升就越快。强迫运动指借助外力进行的运动,撤去外力,运动停止。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施加的外力成正比,与在介质中受到的阻力成反比。对抛体运动的解释:自然界害怕虚空,填补空虚推动物体.对自由落体速度越来越快的解释:物体越接近其天然位置,其奔向倾向就越强;上方空气柱的重量越来越重弊型等。

④意义:亚里士多德能够摆脱神的意志,并能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在当时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在科学史上,他是一个重要的开拓者,尽管其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其历史作用不可否定。

阅读全文

与古代物理研究到什么地步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3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1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6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9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8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70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1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0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5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7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51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