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有哪些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27 02:46:30

㈠ 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物理学科的特点:
物理是一门科学学科,而不是工具学科,重视探索真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主要有:
1、实验教学课 物理实验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随堂实验和课外实验。
2、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3、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

㈡ 课标理念在教材中的体现,新课标理念在人教版物理教材中如何体现编者全面解读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新教材
2017年底教育部发布了修订后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将根据新课程编写相应的新教材,2019年秋季这些教材将在全国部分省市使用。
为了让广大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的教材,这里谈谈新课程相关理念的理解和教材如何表达。
核心素养的理解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简称《标准》 )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乱枣态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索”、“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
核心素养是在个人发展和未来社会求人的新视角下提炼出来的课程目标,与上次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维目标”中提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
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中,科学观念岩袜、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科学教育中的不同方面,而科学探究不同于上述三个方面,它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验能力、论证能力、交流合作等
物理观念的形成要靠对概念、规律的正确把握,在物理观念的教学中首先要注意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学习,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深刻理解; 同时,要注意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概念、规律基础后,及时提炼和升华有关概念、规律,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物理学不仅以其概念、规律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的许多真理,而且在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因此,在物理学习中,注意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至关重要。
所以,强调核心素养教育的教育设计应该是“思维型教育”。
思维型教学的大致流程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反思—-应用迁移,这一流程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认知冲突、构建学生自主新认知
所以,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学习应该是学生通过探索活动,确立概念、发现规律、形成观念、发展思维、学习方法、掌握态度。
教材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教材经过多方面设计,体现了核心素养教育的理念,在此仅作说明。
1 .树立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标准》中提到的四门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首。
物理观念主要包括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三个要素。
理解物理观念,重要的是把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被提取和升华”。 在这里概念和规律是基础,通过把握概念和规律,可以把握主体。
教学中物理观念的学习必须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要注意物理概念、规律的正确学习,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 二是要注意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和核心概念,及时整合提升,形成科学的物理观念。
例如,瞬时速度、加速度、运动量等概念的构建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抽象的,教材在这些概念的构建过程中不惜笔墨,注重基础建设。
例如关于瞬时速度,教材在学习了平均速度后,对学生说:“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和方向。
那么,如何表达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呢? ”的问题,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首先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然后教材与学生一起分析如何应对这种问题,渗透“极限”思想,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材将在各个地方有计划地对一些物理概念、规律、观点等进行归纳、提炼和提高,形成相应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的学习,概念和规律是基础,但概念和规律不等于观念。 在教学中,只有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基础上有意识地总结和提炼其中的观念,才能使物理观念的学习落到实处。
例如,教材在必修第一卷的“质点参考系”部分,特意设置了这样的旁门。 “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是物质,物质由分子、原子等构成,我们看到的物体是物质的聚集状态。
机械运动描绘了物体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加强物质观和运动观的学习; 整个运动学在完成第二章后,特意安排了。 “世界是物质,哗源物质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
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运动规律,我们将不断学习。
”的旁边,从各个侧面进一步认识物质观和运动观; 必修第三卷《场强》《电磁波的发现与应用》等,记载了“场像分子、原子等实物粒子一样具有能量,因而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实物粒子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场是物质存在的另一种形式,它们都是客观的
”等旁边批评,加深对物质观念的理解。
2 .科学思维的培养
《标准》科学思维的定义是:科学思维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基于经验事实构建物理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具有综合性、 是分析推理论证等方法在科学领域的具体运用即根据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评、检验和修正,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和品格。
科学思维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近年来国际物理教学中非常引人注目的一个方面,也是此次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我们在教材中采取了以下主要做法。
(1)重视模型构建能力的培养
在思维中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模型构建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用建模思想处理实际问题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物理学就是用模型描述自然,用数学表示模型的实验来验证模型。
为了加强建模能力的培养,教材一是在正文中强调建模思想,二是在适当的地方以“旁注”的形式提出建模思想。
例如,在分析物体是否可以被视为质点时,文本可以分为:1.物体上各点的运动存在差异,差异是否可以忽略; 2 .物体各点运动的差异不容忽视,但所研究的问题关注的是整体还是细节3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不容忽视,但物体各点运动情况是否完全相同,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看物理是否可以看作质点。
教材在文中不仅直接阐述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用模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而且注意在适当的地方将模型构建的思想以旁批的形式进行归纳和提高。
例如,在本文关于“质点”概念的表述中,“在物理学中,强调问题的主要因素,忽视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质点这一理想化模型是该方法的具体应用。
“旁边的批; 他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的本质是消除实际存在的影响物体运动的摩擦力,想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基于这种逻辑推理将实际实验理想化的思想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旁边有一个徽章。
这种将正文和旁点结合起来,阐述理想模式思想的方法,教材还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安排。
)2)加强科学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的培养
思维中科学推理和科学论证也是物理学习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推理和论证,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推理方法有归纳、演绎、类比等。
教材在很多地方都有意识地用合适的方法学习。
例如,教材库仑定律学习中渗透的是一种比值推理方法; 在楞次定律的学习中教材渗透的是归纳推理的方法。
除了上述一些思维方法外,物理中常用的一些学科方法也应归于科学思维方面。
例如,等效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用物理量的比定义新的物理量的方法、极限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课都有要求,必须让学生理解和学习。
为了加强科学思维的学习,教材在每本书上都设置了“科学方法”栏目,第一本《控制变量》,第二本《演绎推理》,第三本《物理量之比定义新物理量》,第一本《分析与综合》,第二本《抽象与摘要》,第一本
(3)设置开放性问题加强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
《标准》作为科学思维的四大要素之一质疑创新。
质疑创新并不是一种思维形式,而是在科学思维中必须包含质疑和创新的质量要素,倡导创新。
为了加强质疑创新思维的培养,教材将不再打破传统的以陈述为主的写作方式,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矛盾之处产生质疑,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分析问题、探索规律的时候,不是指定哪一种方法,而是给出开放式的问题解决方法,或者给出开放式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3 .科学探究设计
关于科学探究,教材编辑主要想强调的是探究者参与到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强调科学探究的本质,而不是形式。
为此,教材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主要方面如下。
)1)面向问题
教材在每堂课一开始,提出了激发学生自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习惯为目的,提出了侥幸感兴趣、联系实际的问题。
这种安排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有问题地进行概念建构、规律探索。
例如,初中学习“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关联的”,高中学习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时,很多学生不重视,不能积极参与学习,教材就设计了“大人小孩摔断手腕”的问题。 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让学生分析、解释,很多学生的脑海里有很多错误的概念,通过很好地选择教材进行分析,可以把问题说清楚
为了贯彻这种由问题引发探究的思想,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适时开设了“思考与讨论”“试试看”栏目,引导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展开讨论与探究。
)2)设置专项实验探索
为了避免探究产生歧义,教材中没有设置“探究”栏,但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比较大的内容,都用“实验探究…”的写法来表示。 内容以实验为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如“实验: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另一方面,在不以探究为中心的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测量实验等中,也有不出现“探究”文字的。 例如,“演示观察进行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实验验证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为了强调上述探究性实验的探究性,教材没有坦然地说明如何实现这些研究,而是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实验要求的任务。
想清楚了之后,为了充分发挥探究心,教材并没有给出固定的操作方案,而是给出了2~3个参考例子,有不同的方法来体现完成同样的探究任务。
(3)增加“课题研究”实际衔接内容
修订前教材每本都有“课题研究”栏目,但栏目内容多为扩展性、学术性,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很少。
为了增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材改变了课题研究栏的主题,研究的主题都与学生生活的实际密切相关,或者与本书所学的知识密切相关。
例如,共同必修和选修的6本书的课题“研究样本”的主题是:球形物体的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的研究、挥手动作的物理原理的研究、充电电池电量不同时的电动势和内部阻力的研究、单摆周期与重力加速度的定量关系的实验研究、半导体薄膜压力传感器特性
此外,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研究,教材在每个研究样本后推出了“参考选题”,提出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研究主题。
六本参考书的题目是:橡皮筋弹力与伸长量关系的研究、标枪动作的物理原理的研究、手机功耗因素的研究、弹簧振子运动周期的实验研究、热敏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家用燃气热水器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热效率的研究”。
这些课题的开展需要具备比较综合的研究问题能力,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之间联系的意识。
4 .态度和责任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为态度和责任增添了科学的本质内容,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观非常重要。
因此,教材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体现科学的本质。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人类有目的的探究活动”的科学本质,教材从前言中写道:“人类自古以来就对自然界抱有好奇心。
请参阅。
请参阅。
这种好奇心和提高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构成了自然科学发展最主要的两个动力。
在它们的驱使下,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
”;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成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普遍性,但也具有发展性和局限性”。
”的科学本质,教材在必修第二卷相对论等内容部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不是否定过去的科学,只有过去的科学才是一定条件下自己的特殊情况。
”。
态度和责任的教育不能生硬地说教,而要自然而然地融入科学内容的学习。
例如,科学家在研究相关问题时表现出的严格、现实、耐心的精神,就要及时激励学生学习。
因此,在教材和相关内容中特别提到。 例如,教材特意说:“物理学的目的是求真,客观事实是判断对错的标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猜想和论断必须经得起实验的验证和逻辑的推敲。
“写在绪论里; 一些在专门栏目中介绍和提醒注意科学家表现出的优秀品质的内容,也可以放在旁边的批次里。
应当指出,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物理教育的有机整体,不可分割。
物理观念教育一定包括训练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运用科学探索等。
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物理观念是基础,科学思维是核心,科学探索是方式,科学态度和责任是必备品格、育人最终目标。
教学中要注意这四位一体的全面设计,不能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
对教材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思考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为此教材采取了一系列的做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1)创造情景,诱发思维
如上所述,每节课前教材都从诱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开始。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开展这门课的学习。
)2)设置题排,引发思考
每节课前面的问题大部分是这门课的主要问题,或者是这门课结束后可以解决的问题。
围绕本节的主要问题,往往需要解决每一个小问题。
例如,必修第1卷第2节开始的问题“讨论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涉及位置、时间等概念。
你认为要准确说明行驶在北京长安街上的车位,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你对时间是怎么知道的? 》是这门课要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
而且,为了”讨论物体位置的时间性变化”,首先需要知道位置的记述方法; 学习了位置的记述方法后,教材继续说:“物体位置的记述很清楚了。 那么,物体位置的变化应该如何记述呢?” 引导学生围绕这个问题的学习和思考,导出“位移”的概念。
学习了位移的概念和在轴上表示位移的方法后,教材说:“物体从点a到点b运动时,坐标xA为5 m,xB为2 m,物体的位移大小是多少? 方向怎么样? 中选择所需的族。
在这些问题序列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水平将得到深化,科学思维的习惯也将得到养成。
)3)设置“思考与讨论”,深化思考
随着学习的深入,为了让学生及时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材专门开设了“思考与讨论”栏目。
例如,加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生活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术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教材在学习加速度后,可以问:“对于运动的物体来说,‘你运动了多少’。” 这是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也可以问“工作多快”。 这是速度的概念。
但是,生活用语中没有与加速度相对应的词语。
日常生活中一般只有粗略的“快”和“慢”。 这里有时指速度,有时模糊地指加速度。
你能分别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这样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如果学生和教师能很好地利用这个栏目,就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除“思考与讨论”栏目外,教材还设计了“试试看”栏目,让学生动手体验、自主探索。 一些“科学散步”“STS”栏目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甚至自学。
加强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应该是理论联系实际。
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学生把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物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物理是生活的、有趣的、有用的。
为了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安排。
1 .引入的问题联系实际
要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就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发现实际中有用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意义的问题来学习,教材在每一节的开头都设置了学生可能遇到的、可以积极思考的问题。
例如,必修第1卷第1章前4节的问题有:“如何表现玩耍的孩子、飞翔的雄鹰的运动”、“如何表现长安街上行驶的汽车的位置”、“如何表现操场般的赛跑运动的速度”、“如何比较火车和汽车的加速速度”等。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比较熟练、亲切,愿意探讨。
2 .分析实例联系实际
教材在分析具体问题、学习相关概念和规律时,尽量列举学生常见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科学的亲近感,培养将现有知识转移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例如,在必修第1卷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时,教材特意安排了学生提水和吊灯两个实例; 在必修第二卷学习《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时,教材特意分析了人在电梯里行走或静止时,如何看待人的运动问题; 在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学习中,分析了学生中常见的自行车齿轮运动问题等。
3 .概念、规律的应用联系实际
概念、规律的掌握就像要分析实际问题一样,概念规律的应用也应该是研究实际问题,或者是学生熟悉、听过、看过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所学的内容就有意义、亲切
因此教材在应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时,尽量安排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应用运动学定律研究实际问题时,教材特意安排分析航母上类似运载器起降的问题; 在应用共感力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教材特意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了如何设计儿童滑梯的问题。
这些概念、规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设计得很好,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相关物理观念,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习题联系实际
由于高中物理中涉及的研究对象比较简单,例如研究只能作为质点的物体,物体的运动不参与旋转等。
结果,学生看和研究的问题大多是物块、小球等,过多的这种抽象问题会降低学生自身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教材尽量下功夫,选择那些初中可以研究的实际问题。
例如,“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月末速度问题、航母舰载机起飞问题、空调受力问题等,都是必修的第一卷。
教材设计了共同必修三本书的全部习题中,约一半以上与实际相联系的题目。
关于弘扬中华文化的思考
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同时在近代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教材编写中应合理反映这些贡献。
因此,教材在这次的修订中,特意增加了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科学游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增加了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相关内容; 特意安排了必修三天我国射电望远镜“天眼”的相关内容,专门介绍了科学家南仁东是如何克服困难、献身科学事业的。 特别是增加了我国科学家在相关领域进行的研究介绍,并附有我国科学家的照片。
例如,绪论中安排了三位华裔科学家,其他部分介绍了钱学森、赵忠贤、吴健雄等科学家。
在教材中有意识地反映中国科技成果和中国科学家的事迹,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发展近在咫尺,又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献身中国科学事业的情怀。
关于教材的编写还有很多需要说明的地方,但限于篇幅,只选择了其中的主要方面进行了说明。
此外,我还想说明教材只是众多教育资源中的一部分。
从教材发展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教师再创造的广阔空间。
这是展现教师对物理和教学理解的丰富多彩的舞台,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智力交汇的轻松和谐之地。
通过这种富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动,让书中的内容在学生的心中和手中得到发挥,是教师的光荣使命。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管窥物理
文章发表在《中学物理》 (高中)
设计:刘晔(实习)编辑:周丹主编)吴海涛,我知道你在“看”哦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㈢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1.模型化
抓住其主要的特征,而舍去那些次要的因素,形成一种经过抽象概括了的理想化的“典型”。是一种思维的形式。
2.多级性
一个物理问题的提出、解决,其后所牵涉到的问题,可能有许多个环节,问题的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过程,往往需要分作几个过程、阶段或几个方面、几步。须经历分析、综合的相互转换,往复循环,逐级上升。
3.多向性
许多物理问题的解决,并不只有一种办法 或者并不只有一个结果存在 ,这是求异、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的体现 。
4.表述的多样性
文字、符号、图像、其他
5.思维的转换
研究对象的转换、物理模型的转换和数学模型的转换等是常见的。
6.假设与验证
验证的方法,可以是间接的方法,即推理的方法,也可以是直接的检查,即实验的方法。
7.实践性

㈣ 物理实验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理实验主卜数要特点是:需要动手实践弯仔.

没有实践,即埋弊汪使想得多好也不算是物理实验.

㈤ 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

心得体会要怎么写,很多人不会写心得体会,很少写心得体会所以没首纤有什么经验,那么在这里我给大家整理“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精选5篇)”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篇一: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是全面的科学教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

过去的培养目标着重知识与技能。但由于学生不可能学会所有的知识,教师也不可能预见学生今后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单纯的知识学习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必须学会学习,以便能在不熟悉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科学教育是一个终身的过程。科学教育的目标不仅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因此课程目标由原来的一维目标转向三维目标的培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基本理念:

理念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过分强调学科中心或学科本位,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学科的完善上很容易导致学习内容难、繁、偏、旧等,并且物理教学也容易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对物者册仿理产生为难的情绪。因此在课程设置时,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等。

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学科课程,因此,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理念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教育要使学生既能学到科学概念又能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式、自学式、探究式等。已有证据证明,探究式学习方法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新课标从过去单纯强调知识的传承变为全面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于是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相对下降,科学探究教学的重要性相对提高。

理念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福音,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传统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的万能、神圣以及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也正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欠缺深思熟虑,我们的星球正面临着如像放射性污染、温室效应、人口膨胀、自然资源枯竭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人类开始客观地评价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理智的思考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而肩负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科学教育应重视及时反应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使学生在涉及科学技术问题时,能有意识地从它对社会的正反两反面的影响去考虑,能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理念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以往的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过多地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忽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或动手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科学精神、积极的学习情绪等方面综合素质的评定;有关评价指标单一,忽视了个体之间的差异;评价结果则过分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而忽视各个时期个体的进步状况,因此不能起到促进发展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为实现课程目标,必须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如:1、进行发展性评价。例如建立成长手册(也称档案式评价)。2、积极探索书面考试题型的改革。

篇二: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与传统式教学比起来,“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姿迟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课堂打磨的初浅认识。

首先,磨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例如:《滑轮及滑轮组》这节课我确定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2、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能力

其次,磨学情。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级的学生有学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级存在个体的差异。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结合不同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学方法与过程。

教无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最有利的教学方法,准备必要地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期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压强》这节课我对情景设置的选择:开始我选用一节录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发现冰面裂开,设置问题:小孩该怎样脱险?上过一节课发现效果不理想,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而且没有很好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后来我改为一个小实验:让一个男学生用两手掌将一汽球压破,学生费很大劲没压破。让另一学生用削尖的笔尖刺,一刺就破。这种例子就在学生身边,同时现象明显,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达到引入课堂内容的目的。磨教学方法和过程,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情景设置,课堂提问,课堂板书或课件,探究过程细节,课堂习题等等,通过精心打磨,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四,磨教学反思。

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反复打磨过的一堂课,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许多收获和提高。

篇三: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为“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定位提出新的要求,新课标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作为一个教师应作好多方面的教育教学准备。

一、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备课。

由于探究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教学具体过程不可预测,因此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备课的要求大幅度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针对教材和学生状况加以分析,对比新旧课程理念,尽可能多角度、大范围地预测学生可能的思维方向和教学过程中可能随机出现的问题及因应策略,并将这一切尽量溶入实验器材的准备及电脑课件的设计制作中等等这些方法既能确保教学过程的开放,又能提高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

例如:在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都特别加入了“教材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及“实验探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测及处理方法”等板块。在这些板块中,有的教师写道:

1、有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可能将本章后面的知识提出来。对于提出这类问题的学生,应予以鼓励,并告知大家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只是本堂课可能时间不够,需留待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并对学生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予以肯定。

2、学生可能得到的有错误的认识和结论。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认知成果,可建议学生反复实验、收集证据、查找资料以获得有关的信息,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来让学生自己纠正前面的错误,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3、学生可能提出目前还无法解释清楚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勇气,并建议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弄清这样的问题,还需要哪些知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设计中这些较为客观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学生的各种见解、一些不太成熟的观点、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教师也都采取给予正面积极评价的方法,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克服对科学探究的神秘畏惧心理,减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压力,增强了探究学习的信心,从而确保了探究教学的顺畅进行。

二、创设情境,精彩导入。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将座位排成若干u形单元,采用六人学习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在教学《运动与静止》时,教师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夜空中的流星,暴雨前的乌云,小溪的流水等画面,让学生深切感受自然界的运动。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

篇四: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课程。

一、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标体现了更关注社会,更帖近学生的生活。例:北京市使用清洁燃料车;由火车时刻表计算平均速度;水果电池;电冰箱的技术参数;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

3、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新课标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义务教育的物理课程中,使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科学价值观的树立,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同等重要的。因此,新课标十分强调科学探究的学习。在“内容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它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能力的表现,以及探究教学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学的实例。

新课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学科发展,加强STS教育

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它又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同时也带来了环境、资源等许多问题。过去的物理课程就科学论科学,很少涉及科学的意义,应该以物理学的内容为素材,受到科学的、技术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点不在于提出多少有实际价值的建议,而在于通过参与逐步树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科学技术问题的意识,以这种方式把人文精神渗透到科学课程中。

二、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新思路,新评价,对广大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1、更新教育观念:要求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切实重视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倡导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法,提倡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育目标目标(三维目标体系)并举;加强新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外作业设计及学生评价体系设计等。

2、扩大知识面:从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可以看出,新物理课程内容涵盖的知识面极广泛,注重了学科的渗透,使物理更走向社会,走近学生,帖近生活,它不仅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也渗透到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科技、人文、社会等各个领域,所以要求未来的物理教师不仅是一个“网络全书”,还需是一个“技术能手“,一个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物理教学的全能型教师。

篇五:普通高中物理2022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一物理教学中遇到的困难

一、学生的学习习惯不能及时更新

1、习惯于浅显的定性研究,不肯动脑进行深入的定量探究。

2、不认真看教材,不习惯对教材上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3、不肯花功夫记忆知识,基本概念、公式、原理不去熟练掌握。

4、做作业时图完成任务,过分的依赖教材、参考资料或同学,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不强。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的把定量探究的实验交给学生去完成,强化探究意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探究态度;课堂上进行教材阅读训练,先是由老师就教材内容提问,让学生讨论回答,逐步过度到要学生对教材内容质疑,学生讨论、老师指导解决,从而培养认真阅读、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为了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原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增加一些小测验,用几分钟的时间对上一堂课学过的重点知识进行检测,并请成绩优劣不同的学生上台展示,练习中增加一些对概念的判断、公式的推理、原理的一解多题训练;为了增强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意识,除了从道理上讲清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之外,还适当布置当堂练习,在老师督查下完成。

二、学生基础薄弱

1、描述物理现象、表达物理概念和规律、解答物理问题时,文字表达能力差,不能较准确的使用物理语言。

2、解题素养差:不规范、不严谨,缺乏条理和逻辑。

3、数学运算和推理能力太差,必备的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平面几何等掌握不好,给学习物理造成很大障碍。

相应措施及设想:

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描述物理现象并通过自己的抽象、归纳出物理概念,练习中增加问答题和论述题的份量,还布置课外探究实验,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过程、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论、实验误差分析和反思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解题规范,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时,先让学生上台板书他们的解答过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应该怎样表达更规范;督促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当课堂上要用到某一个数学知识点时,课前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㈥ 人教版的高中物理书和粤教版的高中物理书具体的不同是什么

一、部分知识呈现方式不一样:例如“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人教版用了一章来呈现,知识板块整合的非常严密,学生好用,但教师需要补充更多的资料。粤教版用了两章来讲述,分别为“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做了合理的切分,教师教学方便。

二、栏目设置不完全一样:比起人教版,粤教版更注重课外活动建议,比人教版多设置了“本章小结”和章末“习题设置”。

三、插图使用不完全一样:粤教版的实物情景图、现场图片、现场模拟图多于人教版;热胶版的数理功能图多于粤教版的。

四、试验项目设置有差异:人教版试验方案设计注重同步对比法的运用;粤教版试验方案设计注重物理问题的探究性和实验方案的开放性。



(6)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有哪些扩展阅读

粤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认识运动

第二节 时间 位移

第三节 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第四节 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五节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六节 用图像描述直线运动
本章小结


人教版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㈦ 第四节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

1929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1924年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纲要》,并稍加修改后,于1932年正式颁布,称为《正式标准》。《正式标准》中关于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与各校原来采用的无多大差别。初中在第三学年开设,上、下学期每周分别为3课时和4课时,高中也在第三年开设,每周均为6课时。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分初中和高中两部分,分别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等项目。这是一份比较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从形式和内容来看,都是比较正规的,比过去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把它们的内容分别摘录如下: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
(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
(3)使学生练习运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
2.时间支配
第五学期每周4小时,第六学期每周3小时。
3.教材大纲(教材的最低限度,排列次序可酌量变更)
(1)固体、液体和气体
(2)长度、面积与其单位
(3)重量与力——力之单位、比重
(4)中国秤
(5)浮力
(6)液体内之压力
(7)大气压力、虹吸、气体之压力
(8)打气筒、抽水机与抽气机
(9)时间及单位——钟及表
(10)运动——距离、速度、加速度
(11)简单机械
(12)摩擦
(13)材料之强弱及弹性
(14)振动与波浪、水波、声波
(15)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
(16)音阶与乐器(例如琴笛、喇叭、钟鼓等)
(17)太中槐阳与热、热之来源——摩擦、燃料及电
(18)温度与温度计、温度计之分度法
(19)物性之胀缩
(20)热量
(21)物态之变化、冰、水、水蒸气、沸腾与凝固
(22)导热质和绝热质、对流与通风
(23)光之直进、影与日、月之蚀、光之速度
(24)光之反射及折射、虹
(25)平面镜
(26)眼镜、灵视、(为英语“透镜”lens的音译,引者注)焦点及焦距、正像及倒像
(27)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
(28)太阳及颜色
(29)磁铁、指北极与指南极、罗盘、地磁
(30)摩擦起电、正电与负电
(31)电池、正极与负极、卖棚友干电池与湿电池
(32)电流、磁效应、热效应及化学效应
(33)导电体与绝缘体、电线与保险丝
(34)电压——雷电、触电
(35)手电筒、电灯、电话、电铃、电报
(36)电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电扇、电车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约束
(2)讲解之时,应以启发学生之理解为首要,不应令其作机械式之记忆
(3)务将教材具体化,以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物理学实验中所能见及之事实,不必讨论
(4)讲解之时,须作简单之表演实验,以使学生对于所见留有深刻印象
(5)应多备简单之问题,使学生于课外自动寻求其答案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圆规及尺之用法
(2)三角板及量角规之用法
(3)物体容积及面积之测量
(4)直角三角形各边之关系、π之值
(5)中国秤之构造及用法
(6)有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7)无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8)浮力(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失去之重量定之)
(9)气体之压力、实验者之肺压力
(10)液体之压力
(11)打气机及抽气机(作图以示其构造)
(12)滑车之用法(固定滑车与可动滑车之不同,滑车组之配合)
(13)摩擦(比较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之大小)
(14)质料之强弱
(15)声音之高低
(16)温度计之分度法及构造(华氏与摄氏温度计之区别)
(17)温度计之用法;体温、冰水温度、沸水温度
(18)热量(热水与冷水混合后之温度)
(19)膨胀(玻璃杯炸破之原因)
(20)沸腾
(21)影——微隙照相机
(22)平和谈面镜
(23)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4)物体之色
(25)磁铁及罗盘
(26)摩擦起电
(27)电池
(28)安装电灯、电键、构造
(29)保险丝
(30)电磁铁
(31)电镀
实验应注意之点:
(1)每次实验所需之器具应多备数套,以备所试验之问题不能与演讲相衔接
(2)宜训练学生如何自制简单之器具
(3)宜训练学生对于常见之现象能作有条理之观察及记录
(4)应使学生了解简单器械之构造及用法
(5)宜训练学生不籍画图器具绘图以表示各种简单器械之结构并能利用圆规、三角板及尺条等以绘较完善之图
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之简单原理,并能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
(3)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之关系
2.时间支配
(1)讲解及表演第三年每周3小时
(2)问题解答及讨论第三年每周1小时
(3)实验第三学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3.教材大纲
(1)度量衡及基本单位
(2)密度及比重
(3)力及其单位
(4)物质之三态
(5)固体之弹性——虎克定律
(6)液体中之压力——巴斯卡原理、水压机
(7)自来水之供给
(8)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物体比重之测法
(9)气体之压力、大气压力、托里拆利管、气压计
(10)压力及气体容积之关系——波意耳定律
(11)各式唧筒及其它利用气体压容关系之设备
(12)杠杆与力
(13)斜面与合力、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4)简单的省力器械、器械之利益与效率
(15)力与运动、速度、加速度、等速运动、等加速运动、自由坠体
(16)圆周运动现象与离心力(只限于简单之叙述)
(17)惯性、牛顿运动定律、质量与重量之区别、重心
(18)单摆
(19)摩擦
(20)功及功率、能及其变换
(21)气体分子及其运动、扩散
(22)液体之扩散、渗透、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外黏力及内黏力
(23)熔化及结晶
(24)温度与温度计
(25)膨胀及其应用
(26)热量与功
(27)比热及量热器
(28)融解及凝固
(29)蒸发、沸腾、沸点与汽压之关系
(30)湿度及气象问题
(31)制冷设备及热机
(32)热之传播
(33)波动——纵波与横波
(34)波之反射、折射及干涉
(35)声波及其速度
(36)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回音、拍
(37)音叉与共鸣
(38)弦之振动与气柱之振动
(39)留声机
(40)音乐
(41)光之直进、影、日月之蚀
(42)光度
(43)光之波动说与光之速度
(44)光之反射、平面镜与球面镜
(45)光之折射、折光指数、全反射
(46)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47)棱镜
(48)简单之光学仪器(例如映画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照相机、眼镜等)
(49)光谱及物体之颜色
(50)光之干涉及绕射、薄膜之颜色
(51)磁铁、磁极、磁之感应
(52)磁场及磁力线
(53)地磁及罗盘
(54)磁之分子说
(55)正电与负电、导体与绝缘体、库仑定律
(56)静电感应现象(例如金箔验电器、感应盘)
(57)其他静电现象(例如尖端放电、电帷、闪电、避电针等)
(58)蓄电器、电容及介电系数
(59)电池及电流
(60)干电池与湿电池、极化作用与局部作用
(61)蓄电池
(62)电阻——欧姆定律
(63)电池之联接法
(64)电阻之联接法
(65)惠斯通电桥
(66)电能与热量
(67)电解、电镀——法拉第电解定律——电量计
(68)电流之磁效应——电流计、安培计、伏特计
(69)电磁铁、导磁率、电铃及电极
(70)电磁感应及楞次定律
(71)感应圈
(72)电话
(73)发电机原理:直流、交流、整流器、变压器
(74)发电机原理:电车与电扇、电表(即瓦特计)
(75)电磁波及无线电报
(76)晶体检波器与真空管检波器、无线电话
(77)真空管中放电
(78)阴极射线及电子、X射线
(79)放射性
(80)物质构造大意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学之内容为起点,逐步授以物理学上所用之初步方法,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得有进一步之了解。教材不应成为大学物理之缩本
(2)讲解之时,务必多作简单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各原理之意义
(3)务必使学生能透彻了解各原理及定义之意义,不宜令其徒事背诵字句
(4)宜特别注重物理学应用,不必高谈理论及学说
(5)宜由教员领导学生前往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之场所
(6)须由教员多拟或选简单实用问题与习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诸原理以解答之。计算之习题,应督促学生每周按指定时间交入,并于详细改正之后发还
(7)应鼓励学生质疑,凡遇学生发问时,应由教师另设较易解决之问题,以逐步引导到自行解决其疑难之途径。
(8)凡遇学生超过20人时,问题讨论应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至多以20人为限,分组之时须由才能相埒之学生分为同组
(9)应多举行笔试,试题以属于计算及解释者为宜,背诵定义及定律一类题目,皆应避免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长度之测定(游标尺之用法)
(2)天秤之用法(有规则固体之密度和比重)
(3)簧秤与虎克定律
(4)固体及液体之比重与阿基米德原理
(5)液体之压力与深度之关系
(6)液体之比重(Hare氏法)
(7)波意耳定律
(8)唧筒之构造(由学生配合)
(9)中国秤
(10)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1)斜面上物体之静止及其运动
(12)滑车之配合及其效率
(13)单摆
(14)压力与沸点
(15)金属之比热与量热器
(16)黄铜针之长度膨胀
(17)气体之膨胀
(18)湿度
(19)冰之融解热
(20)水之汽化热
(21)热之功当量
(22)绝热质
(23)气柱之共鸣、拍音
(24)光的反射
(25)光度计
(26)水及玻璃之折光指数
(27)镜所造成之像
(28)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9)三棱镜之分光作用
(30)磁场
(31)电池
(32)储电于蓄电池之方法
(33)电镀法
(34)电阻及其联接法(惠斯通电桥之用法)
(35)电流之磁效应——简单电流计之制法;安培计、伏特计之用法
(36)电阻率与热能
(37)电铃之接法、电报用法
(38)感应电流
(39)电动机原理
(40)无线电晶体接收机(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41)真空管检波器(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实验应注意之点:
(1)上列各实验不必全作,惟每人每年最少须作实验30个,所选之实验以适应学生之环境为标准,其性质应平均分配下列四项:
①寻求各现象之因果
②证明律例之数量关系
③实用的问题
④由学生自制简单之仪器
(2)所用仪器不须十分精密,惟所观察之结果应力求其准确
(3)实验之结果务必用相当之表格记录之,以训练学生能作有系统之记载
(4)凡遇寻求数量关系之实验时,务必使学生自行估计,并算其所求之结果之误差
(5)对于有意义的数码之去留及简捷计算法,须特别注意
(6)应使学生明了实验各步骤之用意,切不可令其只知盲从实验教本
三、对《物理课程标准》的评价
二三十年代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它规定的目的要求、内容等各方面,都比较合理,对保证二三十年代的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为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高中的不同任务分为两部分开列。初中要有利于普及物理知识,高中是为了提高中等教学的水平,又能保证大学理科的要求和质量。解放后颁布的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十年一贯制中学的影响,对初、高中的不同要求不够突出,出现了螺旋上升的形式,而且倾向于升学,忽视了初中也有就业的任务。当前,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已经明确了初、高中教学任务的区别,这可以说,是这一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2.物理教材的编写和日常教学的要求,提得都很明确。例如,在初中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现象,在“实施概要”中又提出:“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拘束。”又提出:“务将教材具体化,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实验室中所能见及之事不必讨论。”在高中的“实施概要”中指出:“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之内容为起点,教材不应该是初中教材的同心圆的放大,也不应该是大学物理的缩本”。无论初中或高中,都不强调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这与解放后物理教学的要求有所不同。
3.教学内容比较全面,教材体例比较合理。《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仅在整体上已经全面介绍了经典物理的基本知识,而且其体例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没有多大的改动。
4.教学集中,课时较少。按《标准》,物理教学的时间是初中学习一年(4、3),高中学习一年(6、6)。这样在同一学期中,同时学习的课程门类较少,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不致于头绪多而精力分散。但是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不能解决。当时学校里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能全部讲授。特别对实验的要求,由于仪器设备的不足,在一般学校里,是难以达到的。
5.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例如,在实施方法概要中指出:“要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的场所。”“注意物理之应用,……勿高谈理论及学说”等等,这些对今天的物理教学仍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6.重视直观教学原则。《标准》多次指出:“讲解之时,务必作简单之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使学生对所见留有深刻之印象”等,都是非常正确的。
7.重视能力的培养。《标准》的目标中,没有提到涉及面较广而实际上又是比较空泛的各门学科的共同要求,如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而对于与物理教育有关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则相当重视。例如在初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思索之兴趣;在高中提到:“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关系”,即今天所说的各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些意见在平时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是很值得重视的。
8.注意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三年级,每周有6课时的物理,分配为讲课3课时,讨论1课时,实验2课时,其中实验偏多无法完成,但注意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个目标,是一个进步。同时,除了安排1课时的讨论外,还在关于对讲课的要求中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又提到分组讨论时每组学生人数以20人为限,这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发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要求,在解放后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提到的。
9.重视理解原理和实际应用,不重视计算和数学推导。例如,对高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的要求都很简略。这就反映了当时编写的教材对计算题的要求不高,更没有象后来强调过的综合计算题而造成学生的困难。
10.教学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标准》对初、高中的教学要求都相当高,课时又少,而且在“教材大纲”的附注说明中,又指出这是最低限度。显然,这同《标准》对实验的要求一样,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这就难免使物理课,成为中学里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了。

㈧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

本节课的重点是:自由落体运动概念、性质、规律;重力加速度。至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应用我主要把它作为以后要考虑的重点。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枯嫌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一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内容

1、地位与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后安排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种特例,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生活中应用非常多。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方面在复习和巩固前面所学知识的岩让同时也加强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对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和科学 方法 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既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复习课,培养学生思维的探究课,联系生活的应用课,也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准备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安排

教材通过“观察思考”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以此引入新课,接着展示钱毛管试验并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然后讲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提炼其“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最后讲述了自由落体加速度,用表例举了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并通过例题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刻理解。

3、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经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教材特点

教材在本节设计上有两个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 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 理解重力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了解不同地方加速度不同。

◆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 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引领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提炼科学研究方法。

◆ 参与探究过程,增强学生观察、思考、 总结 、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探究过程,学习伽利略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指导学生完成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难点: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

二、学情分析

1.日常生活

学生对落体运动有一定的生活 经验 。

2.知识基础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等相关知识,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运动学问题。

3.不足之处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偏重于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抽象 逻辑思维 和 理性思维 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利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探究的能力还没有完全角成。

三、教学手段

1、教学模式

◆ 启发引导模式

由于本节内容和前边几节内容紧密相连,在实验探究时,通过启发引导模式,引导学生猜想静止下落的物体可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探究模式

书本只描述了“观察思考”的简单几个问题,然后演示了“钱毛管试验”就直接提出了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没有达到真正引导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目的,在此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器材,引领学生重走伽利略“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条道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自己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 合作学习模式

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由于实验过程较多,必须边操作边读数边记录,然后计算,所以应由小组配合共同完成,再交换角色,如此合作交流并得出结论。

2、 教学方法

◆ 启发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启发法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启发学生思考,对所学的没枣手知识能更深入的理解。

◆ 实验法

在学生提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空气阻力之后,用牛顿管进行实验,并且向学生介绍考虑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思想,从而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 讲授法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以及重力加速度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运用讲授法,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加深理解。

◆ 探究法

利用自主设计的减缓下落速度的实验器材,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研究方法这条道路,让学生去探究下落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学习自由落体的知识做铺垫,在课堂总结时再提出其实同学们重走了伟大科学家伽利略的道路,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探究问题的乐趣,而且也能让学生自己在习得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3、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以观察、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的形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学生的猜想,同时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策略

◆ 认知冲突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认为重物一定比轻物下落得快,采用认知冲突策略,使学生意识到轻物有时也会比重物下落得快,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 任务驱动策略

进入新课之后,引导学生猜想落体运动可能遵循的运动规律,然后让学生带着 任务去思考、讨论、交流应该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

5、实验改进

◆ 书本实验

在“观察思考”部分设计到三个实验即比较橡皮和纸片的下落;把纸片对折再和橡皮从同一高度下落;钱毛管试验。

◆ 改进实验

■ 斜面实验:

如图所示,将伽利略的“冲淡重力”斜面实验的计时方法改为用光电传感器来计时,可以在显示屏上直观的读出小球所用的时间且比较精确,用此装置作为学生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器材,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将其设计成斜面,可以达到减缓小球下落速度的目的,从而引领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合理外推”的科学探究之路。

■ 牛顿管实验:

教材中在验证物体下落受空气阻力影响时用的是钱毛管装置,该装置效果不明显,原因是在倒转管时速度很快,学生不易观察,而将其改为用牛顿管,可以用磁铁吸住羽毛和铁块,然后撤去磁铁使两物体同时下落,没有倒转管的过程,演示时将牛顿管放于日光灯处,学生更容易观察。

■ 时间尺

在一根小木棍上的一定长度处标上对应的时间,制作成一把时间尺,利用该尺测量学生的反应时间,并让学生思考该尺与刻度尺的区别,以此让学生应用本节知识。一把时间尺不仅能在课堂最后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

四、教学媒体

PPT、Flash动画、实验器材(斜面装置、牛顿管、白屏、时间尺、钢球、 羽毛球 、泡沫块等)

教学流程

用钢球、羽毛球、泡沫块分别从某一高度处静止释放,学生观察三个物体下落有哪些共同点,学生发现它们都竖直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探究实验;探究下落物体遵循的运动规律。

实验验证;用牛顿管验证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是由于空气阻力的原因。

自由落体运动;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讨论总结它的规律、最后提出重力加速度。 通过“抓钱游戏”和自制教具“时间尺”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不仅可以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然后告诉学生,他们经历的探究过程就是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最后用诗歌来总结本节课,让知识由点成线,由线成面,帮助学生达到认知的螺旋式上升。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2分钟 用李白诗句引入,然后用PPT展示生活中苹果、树叶、水滴的下落,接着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将钢球、羽毛球、泡沫块分别从某一高度处静止下落。

提问:下落物体的运动有哪些共同点呢?

观看物体下落情况,经过思考发现它们都在做速度增大的落体运动。

■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下落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新课教学

探究小球下落的运动规律

分钟 【提出猜想】

用Flash动画帮助学生进行猜想。

猜想:小球可能是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观察照片,发现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各段位移比近似于正奇数比,由此提出猜想。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课教学

探究小球下落的运动规律

分钟 【发现问题】

提问:要验证猜想,必须要知道小球下落的哪些物理量?

演示实验2:拿出一个小球使其从某一高度处静止下落,让学生用秒表测量小球下落的时间。

现象:每组测量的时间都不相同而且误差很大。

提问:怎样才能使小球运动慢一些便于测量时间呢?

1.必须知道小球下落的位移和所用的时间。

2.造成误差很大的原因是小球下落速度非常快,很难准确测量时间。

3.将小球放在斜面上运动可以减缓其下落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思考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让学生发现时间很不好测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二

一、课程分析

1.本节课使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民 教育 出版社)》, 教学 的内容是第二章第5节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

(3)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刚学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后,急需一次真正的实践去更深刻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恰恰适应了学生的这一要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让学生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提高。

2.本节课从人类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认识历史引入,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研究过程,对轻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理解,以期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3.两位科学家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讲课时讲出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从生活实践出发,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初步了解自由落体运动,并通过对两位科学家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接着,通过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通过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加以训练,让学生初步接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最后,在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后,通过回扣课堂游戏,使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加以巩固和提高。

四、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研究并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会运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解答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规律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设计思路:在复习之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引入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中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复习不仅能起到之前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在新课当中更好更快的学习。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一些运动规律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我们之前学过的一些规律。

生:到黑板前写出。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要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板书】课题:第五节? 自由落体运动

新课研究:

设计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日常生活当中的四幅图片他们分别是什么。

生:分别是苹果的掉落,露珠的滑落,雪花的飘落,还有树叶的掉落。

师:我们看到的四幅图片中都有物体的下落那么谁下落的快谁下落的慢呢?

生:苹果下落的快树叶和雪花下落的慢。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苹果重树叶和雪花轻

师:那难道是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么我们通过几个小实验一起验证一下同学们的结论是否正确。

实验1:用重的橡皮和和轻的纸片同时下落发现重的橡皮下落的快。

师: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持有这一观点,在人类还处于懵懂时期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对这一现象作出研究,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但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验证。

实验2:两张相同材质的纸一张大的一张小的,显然小的轻一些,让小的制片团成纸球,让他们同时下落,发现轻的物体比重的物体下落的快。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实验3:用橡皮和轻的纸团同时释放看一看下落快慢程度,发现下落快慢差不多

介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早在400多年前就做过类似的实验,他的观点是物理下落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必然联系。

提出疑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的快有时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

学生回答。。。这些因素最后导致的都是空气阻力的不同。

师:如果我们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同学们猜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实验4:用牛顿管制造出真空状态让轻的羽毛和重的铁片同时下落发现下落快慢是相同的。

得出结论:在物体只受重力或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物体的快慢应该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质量没有关系。

设计思路: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掌握一般概念和原理是通向普遍迁移的大道。因此,我们在组织教材时,应把基本概念和规律放在首位,突出教材的系统性和规律性。通过上述几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实验探究在物理规律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

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称为自由落体运动。

特点:(1)只受重力(2)v0=0

师:那么,自由落体运动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动呢?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师:从直观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来什么?

生:从静止开始、运动是一条直线、速度越来越大。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

2、知道什么是重力加速度,知道重力加速度的方向和通常的取值.

3、会应用相应的运动学公式解答有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能力目标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述.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这体现了物理学从简单问题入手,用理想化的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给出了频闪照相机的照片,但没有作定量的详细分析,只要求从图上看出物体越落越快,物体作加速运动即可.教材为了简便,援引伽利略的研究结果,直接给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重力加速度的讲述,也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根据实验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物体,同时到达地面的事实.由 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是做好实验和推理分析.

教法建议

可以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在讲解的同时,通过实验,边讲边议,如果学生条件许可,可采取讨论式的教法.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认识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能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教学难点:自由落体运动中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为 .

主要设计:

一、自由落体运动

[方案一]

1、思考与讨论:

(1)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2)请举出一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下落的现象)

(3)请举出一轻的物体下落快的实例?(演示一小粒石子和一大张纸片下落情况)

2、分析引导:

(1)上述实验现象是因为有空气阻力存在使现象变得复杂,(教师指出)

(2)演示:把纸片团成一个小纸团,再让它和小石子同时下落的现象.

(3)提问: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如何?

(4)演示:按教材要求做“牛顿管”实验.

3、分析与小结:

(1)分析“牛顿管”实验的特点,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2)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

(3)分析频闪效果,分析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进而指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方案二]

1、教师提出我们要研究一种见得非常多的物体运动,即物体下落的运动,问学生:重的物体下落快还是轻的物体下落的快?

2、启发学生回想所见过物体的下落运动,有没有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物体下落现象总结为“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配合演示)

3、提问:怎样从理论上说明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是不对的?让学生看教材30页有关伽利略的推理,认识到从“重的物体下落快”会导出矛盾的结论.

4、提问:为什么有时重的物体下落快?有时轻的物体下落快?可通过前面的演示启发学生想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使得物体下落问题变得复杂.

5、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研究物体的下落运动?引导学生想到研究问题应从简单到复杂,因此应首先研究没有空气阻力时物体的下落情况.指出可根据实验来研究.

6、演示:“牛顿管实验”让学生得出结论: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时,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相同.

7、教师小结: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轻重不同的物体自由下落快慢相同.

8、展示课件“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效果”,总结特点: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分析引导:在同一地点,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的物体,下落到同一位置时(这个位置是任意的)所用时间总是相同的.可知:这些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里发生了相等的位移,由知,它们的加速度必相同.

2、让学生看书,记住重力加速度的方向,了解一些地区的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3、让学生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推导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若学生基础较好,可根据自由落体频闪照片,用分析纸带的方法 粗算一下自由落体加速度.

探究活动

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在其正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测出几滴水落到盘中的总时间t,用刻度尺量出水龙头到盘子的高度差h,即可算出重力加速度.请思考:为什么不只测出一滴水下落的时间即开始计算?按前面给的方法测出一个水滴下落时间 还是 ?为什么?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实际做一做,计算一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中物理自由落体运动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高一物理自由落体运动讲义

2.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知识点总结

3. 高中物理必修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练习试卷

4.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教学设计

5.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优秀

6.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教案与学习技巧

7. 申报高级教师述职报告精选优秀范文推荐

8. 成都高一物理课本知识

9. 成都高一物理教材知识点

10.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㈨ 物理实验有什么样显着特点

(1)实验仪器多,有力学、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等各种仪器,满足你各种好奇心.
(2)操作简单,只要掌握原理,实验步骤,任吵仿何人都滚手可以操作大碰嫌设备.
(3)实验过程无毒,不像有机化学实验那样,好多溶剂都有毒,做实验必须戴手套、口罩.
(4)当心触电.

阅读全文

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特点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7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