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实验

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实验

发布时间:2022-03-06 02:42:35

㈠ 怎样组织初中学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

怎样组织初中学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

一、应当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断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物理老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验操作上,都要不断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向老师提问的能力。
首先,由于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就是提出问题,不断将问题作为探究的出发点。因此,在探究活动开始时,要不断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新的物理情景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从而提出一系列问题来,以激起广大学生的探究兴趣。
其次,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物理知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还要注意及时表扬。
二、争取做好学生的实验组织者,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我们应针对学生而言的“实践能力”着重强调学生的实验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正是我们培养学生总体素质的首要目标之一。
首先,实验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多种形式的实验探究以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可以进行演示实验让师生共同探究,比如,实验课上,碘的升华和凝华,可以采取对学生分组来完成探究。
其次,应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且还要不断利用身边的物品开发、设计出各种物理实验,以更丰富课内和课外的探究活动。
三、要时刻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安排了三十多个学生探究实验,但大部分都不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而着重让学生分组进行。
首先,在实验课探究中,应不断抓住良机指导每个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记录实验数据,自觉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观察水的沸腾”这一实验中,要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后的水中气泡的现象,并将数据画成图表出来,再设法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实验的精神。
其次,要不断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尽量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对各种想法、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这样对于多数探究活动课来说,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的结果更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探究活动中,就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地下结论。
四、要不断将物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和自然现象的问题中,以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一直以来都重视物理知识在自然现象、科学技术和生活实践中的运用,以此来体现其科学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首先,要尽量让学生搞一些家庭小制作,比如微型照相机、简易指南针等等。同时还要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如挂衣钩是如何贴在墙上的?这样便可以拉进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且多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其次,要不断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比如,在学完简单机械运动这一知识点后,应多组织学生亲自通过对自行车进行实物观察,尽量让学生说出自行车究竟运用了哪些简单的机械?只有如此,才至于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这既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又能巩固了他们所学的知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能力。

㈡ 如何设计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活动宣

由于评价体系的滞后,在教学中漠视实验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有的教师不参与实验教学,而是由实验员包办了事,导致由于实验员不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分组不到位,实验教学与物理教学课完全变成“两层皮”,相互脱节;有的是实验课缺乏必要的目标引领,学生只是为了操作实验而做了实验,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完全是由老师包办或者拼凑数据了事;有的是因为老师缺少必要的指导,实验课变成了“放羊课”,学生忙乱而无头绪,各个实验环节无法统筹安排,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也不能及时讨论分析实验故障,导致无法按时完成课时等拖课现象,这些问题对于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影响.笔者通过近几年的物理实验教学,探索整理了物理实验“活动单”,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比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㈢ 如何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探究已被作为理科各科教学的核心并要求贯彻落实。作为自然学科之一的物理学科也不例外,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最突出的特点是把科学探究列入到了课程内容标准中,强调在教学中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品质和增强科学探究能力。所以科学探究已成为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而物理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方法和手段。基于物理实验教学本身的这些特点,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恰当的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科学探究内涵
科学探究的本意是指科学家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界的科学事物及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运用到教育中的科学探究的具体含义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和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寻求证据、材料解决问题,体验探究过程中的辛酸与喜悦,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以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
2.物理实验教学对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作用
2.1物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知倾向,它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2]。 科学探究兴趣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生探究的一种推动力。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实验可以直观的把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呈现在学生们的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大量的教育事实表明学生对各种操作性实验和演示实验都感到新鲜而有趣,这也是中学生们愿意上物理实验课的一个心理原因,所以我们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充分利用好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2.2物理实验能够使学生学会并运用物理科学思维方法
“当代科学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可辨别的要素,比如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提出理论或建立模型、进行评估与交流等” [3]。这些同样也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科学思维方法。只学习理论,而不把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不是真正地学会了理论。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们可以直接应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从而使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些科学思维方法,成为终身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了科学思维方法教育,提高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说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2.3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今天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每一个物理概念、规律的发现和证实都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坚持不懈、一往直前的科学探索精神。在这一点上物理实验教学表现的尤为突出,因为今天我们所做的实验都是在研究和体验物理学家们的“实验”。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和创新物理学家们的“成果”,更要让学生们体验物理学家们在发现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上的酸甜苦辣,从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物理实验教学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3.1创设实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在物理概念教学还是在物理规律教学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同样也不能缺少问题情境的创设。因为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地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推理,从而解决问题。一个实验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设计的一个实验问题情境:“从物理学角度看日常生活中的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当然同学们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是一样重了,因为都是一斤吗?”这时教师说: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时同学们会感到很迷惑,都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教师: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学生:棉花的体积大。教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刚才的问题,既然它们的体积不同那么它们在天平上的平衡状态会受什么影响?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会受到空气浮力的影响。教师:那么同学们可不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番呢?于是同学们会积极地设计实验来探究从物理学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到底哪个重?学生:在空气中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分别放到天平的两盘内,这时天

㈣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初中化学新课标实验教材,一个很大特点就是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了实验探究的力度,通过精心创设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地采用感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不仅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还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如单元课题中的“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下面就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方法:一、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强调实验观察的重要性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早的出发点是觉得神奇好玩,变化多。而教学中如何在保持学生实验兴趣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力,这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如:点燃刚熄灭的蜡烛的白烟的实验,很多学生未做实验就有潜意识认为肯定会熄灭,而进行实验时又不能很好把握操作,成功率都不高。因此,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观察力是需要通过反复指导、培养和练习才能形成的。如实验过程中老师通过演示,强调实验操作注意点和怎样观察实验,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如基本操作、仪器装配、操作顺序等实验,学会从颜色变化、沉淀出现、物质溶解、气体生成、发光发热等探讨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二、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探究实验创设良好环境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特点,信任学生,大胆让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的实验,以培养和激发学生通过实验去探讨知识,发现问题。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让学生通过几组实验对比:(一)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二)碳酸钠粉末与稀硫酸反应;(三)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四)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分别做这四组实验,通过四组实验对比,共同讨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最合适?为什么?同学们在经过讨论后归纳: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适合;反应适中,容易控制。在选择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装置仪器时,让学生通过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CO2物理性质之后,选择所需的仪器进行装配,并讨论、交流装置的优缺点,同学们通过思考、具体操作和讨论等探究过程不仅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而且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三、创设问题情景,大胆实验探究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交流、大胆质疑。如在探究用烧杯罩在燃着的蜡烛的实验中,改让学生用高、低两支蜡烛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哪支先熄灭,许多同学脑海中认为生成的CO2比空气重,肯定是低的先熄灭,但结果却可能相反;然后又让学生用体积大很多的钟罩代替烧杯罩在燃着的两支蜡烛上,结果却又变为低的先熄灭。在让学生感受这些有趣的对比实验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大胆讨论发言,调动学习热情和发挥潜能,提高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大胆去实验探究,如分别点燃两根火柴,一根向下燃烧,一根向上燃烧,观察哪根先熄灭,为什么?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反应程度如何等,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四、积极开展课外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课标教材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组成,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和探究精神。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从取材、安装到操作步骤、观察顺序、记录要点等各方面去考虑,家庭小实验的用品应该是家居生活中较常用、常见的。如:利用点燃的蜡烛进行家庭小实验:按上图A、B、C、D、E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现象。又如:通过白砂糖与烟灰混合能燃烧,明白烟灰的催化作用;用苏打与洁厕精制灭火器;用醋酸除去水壶瓶胆内的水垢等家庭小实验,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大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五、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实验探究和交互学习功能一些有毒、有害、危险性大的实验或一些错误操作会造成什么样后果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探究,效果会更好,而且可以弥补不易直接进行实验的缺憾。根据实验探究内容制作的课件,应有较强的学习交互性和反馈功能。如:利用多媒体动画课件探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内容,该动画课件既能提供模拟实验的操作流程,又能提供组合装置的操作,还能提供模拟错误操作产生的后果以及微观解释等,交互功能强大,效果显着。在开展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关键是要善于激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㈤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很简单啊,教他学物理的方法改成实验教学。也就是用实验的方法教他认识学习,这样会很好的,有多种的就用多种方法(注意由繁到简逐步引导)

㈥ 如何设计初中物理实验课

一、认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人为地制造、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使某些现象反复再现以便让人们反复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能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和实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一)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反应来看,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实验教学向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形象的感性材料,对于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而对于内容枯燥、抽象的东西他们则兴趣索然,难入角色。离开了实验的物理教学只能是“空中楼阁”,照本宣读、在黑板上做实验,不过是“纸上谈兵”,会把本来生动的、丰富的物理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实验是一种具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易引起学生亲身尝试的需要。
实验能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很高,学生接触实验时,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欲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望,进而使他们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正因为上述两个原因,所以教师不仅要自己多做实验,而且要设法让学生多做实验;不仅要注意选择能说明问题的实验,而且要尽可能使所选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根据。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了学生经验感知中所形成的错觉。
实验能将复杂的条件进行简化和纯化:借助仪器设备突出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的非本质因素。实验能够创造最好的物理环境,使需要认识的某种性质或关系以比较纯粹的形态表现出来,以便人们能比较容易比较精确地发现规律。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它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通常来自复杂的运动形态,本质的、非本质的因素通常交融在一起,仅仅通过这种途径使学生建立概念、认识规律有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分析,最后学生会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实现从感性认识层面到理性认识层面的进步。实验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能力
实验创设了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习过程,不仅活化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而且能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在这个过程中蕴藏着极其活泼的因素,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学会抓住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明确观察对象的变化条件,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积极思维,做到眼到心到;可以指导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通过实验教学,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做到手脑并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对有关实验进行设计和改进,都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实验能力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来传授,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实验能力。例如,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等);通过想象、假设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

㈦ 浅谈怎样培养初中学生做物理实验

怎样培养初中学生做物理实验
一、常见的物理器材的使用能力 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器材有刻度尺、量筒、量杯、天平、温度计、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等。掌握这些物理器材的使用方法,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它们的使用。而且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器材的结构、用途,以及使用规则,比如,使用某些器材时,是如何观察它?怎么读数的?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总的来说,从物理实验的时间上看,可以把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分成实验前、实验过程中、实验结束后三个部分。 1.实验前的基本技能 在实验前,学生拿到物理器材后,是不能立即动手操作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器材的量程、分度值等内容,有的器材还需要校零。比如,各种测量器材都有一定的量程,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观察物理器材时,首先要让学生注意它的量程,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量程的测量器材,而观察最小分度值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读数。学习物理是从测量开始的,而测量的基础就是使用好刻度尺,让学生正确地使用刻度尺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实验技能培养方面,教师要重视学生对刻度尺使用技能的培养。学会校零,是使用某些物理器材很关键的技能。比如.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等在使用前,必须校零,否则容易将数值读错,造成实验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讲,天平使用前的调节、刻度尺将清晰的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边缘等操作规律,也可以当作复杂的校零。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养成在使用器材前进行校零的习惯。 2.实验过程中的基本技能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正确地使用各种物理器材,是实验能力的基础。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的基础,应该是懂得器材的原理。比如,天平是利用等臂杠杆的原理,而为了测量的精密,将摆动的支撑点做成了刀口。所以,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保护天平刀口的重要性.在使用天平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刀口的保护;砝码是用来反映被测物体质量的,保护好砝码就是为了减少误差。学生会自然地理解 砝码必须用镊子镊取。任何测量都离不开读数。能正确地读数,是重要的实验技能的之一。比如。在读数的时候,要有估计值;用量筒、量杯测液体体积时,需要根据液面的形状,读出正确的读数。如,液面是凹形的,就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电流表、电压表等读数的时候,不能错误地将量程忽视;温度计读数时,不能将零下与零上读乱,更不能将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液体进行读数。 3.实验后的基本技能实验后的基本技能主要是指数据的处理与实验报告的书写。 二 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技能不是简单地使用器材,还包括原理的掌握、振动厉害。但发出的声音一点不像用筷子敲击啤酒瓶发出的声音,两次发声明显来源于不同的发声体。探究实验三:探究当用筷子敲击瓶子时.决定产生声音音调的因素。分析上述探究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用筷子敲击啤酒瓶时,声音产生的原因不是瓶内水振动,应该是瓶子的振动。在两个一样的啤酒瓶中分别灌装入同样高度的水和泥沙,用筷子分别敲击两个啤酒瓶。实验现象是:灌装入水的瓶发出的声音音调较高,灌装人泥沙的瓶发出的声音音调较低。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一猜想一设计实验一进行实验一分析和论证一评估和交流等科学探究环节,发展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在合作探究中解答学生的疑惑。 例如学生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实验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取等量的液体。而且时间有限.液体量不宜太多。实验前,我先对毛细滴管取液体的使用方法作了详细介绍:这个毛细滴管是用来取液体的。首先将毛细滴管较细的一端浸入液体中.如果所需液体量较少,把它直接拿出来在载玻片上点一下即可.如果所需液体量较多,则先用食指将较粗一端滴管口堵住,再把毛细滴管拿出来,接触载玻片后松开食指即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往往会出现面对器材无从下手,或者忘记实验条件的情形。因此,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巡视,提醒或暗示学生实验中的不足,但必须把握分寸,对自己正确定位,从知识的传授者、占有者转变为学生探究的引导者、合作者或共同参与者,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帮助和服务,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余地。 总之,物理课的实验探究要提高课堂探究活动的效率与参与度,关键在于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有效处理课堂探索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成长。教师应让学生在实验中经历、感受、领悟科学过程,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水平。

㈧ 浅谈怎样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一、加强学生实验教学的理论指导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产生于动作,不但感知运动水平的智慧与动作密不可分,就是较高水平的智慧也与动作有着间接的联系,所以学习的根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应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外物,通过活动及其协调逐步形成丰富自己的认识结构,中学物理学生实验就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从而获取知识的活动。在实验中,学生自己观察现象,动手操作仪器,手脑并用,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实验中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而且有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逐步形成。初中两年的物理学习是学生准备跨入科技大门的启蒙阶段,切实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将有深远的影响。
二、加强操作示范,强化学生的技能练习 学生的实验操作很多是在模仿教师的操作中获得的,因此,教师的规范操作对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影响很大,教师在操作中不但要规范,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例如,在使用显微镜时,我坚持用左眼看目镜,这样有利于绘图。俗话说:“熟能生巧。”物理实验技能是在不断的实际操作中形成和发展的,只有通过动手做实验,学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㈨ 怎样培养初中生的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人们从事一项活动的内驱力,是入门的先导。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必须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为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感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设计一些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实验来演示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识的情境中去。如“大气压强”一课的导入,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两边各用8匹马,共16匹马拉一个半径只有500px的两个铜半球组成的中间抽出了空气的小球,学生非常震惊,那么多匹马才能把这么小的一个球拉开,是什么原因呢?这样就立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接着再演示纸片托水杯的实验: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厚纸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纸片把水杯倒过来,松手后厚纸片不会掉下来,学生惊讶不已,继而发出疑问:“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是不是纸片粘住了杯口?”接着再做一个实验:把一个煮熟去壳比瓶口略大的鸡蛋放在广口瓶的瓶口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试着把鸡蛋往瓶里压,结果鸡蛋进不了瓶。然后教师将鸡蛋拿下,把沾有酒精的棉花点燃后放入瓶中,再把鸡蛋放在瓶口上,鸡蛋就很顺利地掉进了瓶中。这时就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学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困惑,急需想弄个明白。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课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探究中学生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思想和精神,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有些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准备。如上“浮力”一节时,我让三个学生一组分工合作,一个学生准备小塑料盆和一个空饮料罐,另一个准备一盒橡皮泥,再一个学生准备一些花生米或者大米。上课时,让学生拿出他们事先准备好的物品,每人拿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小船,放到水盆里,再在小船内放粮食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最多?再注意装“货物”多的船有什么特点?学生做得很认真,也非常高兴,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而不感觉到有压力。接着再做另一个实验:用手把空饮料罐按入水中,注意饮料罐按入水中的深浅不同时,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并观察水面的变化。再问此实验现象可以给同学们什么启示?并思考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如何测量浮力?接着引入探究的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三、观察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础
观察是有目的的综合知觉活动,是探究思维的前提。只有多观察才能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为探究能力奠定基础。由于初中学生观察事物缺乏条理顺序,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表到里、由粗到细有顺序地观察事物。比如观察水的沸腾,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让学生观察杯底和杯子的壁,问他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学生会观察到有小气泡附着在器壁上。接着让学生继续观察,学生会发现气泡在慢慢变大,再接着会观察到有的气泡可以离开器壁上升了,再问上升的气泡大小如何变化?气泡最终又怎样了?继续观察,看温度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再观察气泡比先前又有怎样的变化?当水沸腾时,让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的示数还变不变?气泡多不多?气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气泡上升过程中大小又如何变化?上升的气泡跑到哪里去了?问题提出后,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会积极地进行观察,通过反复提问、观察,使学生增强了观察能力,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提问和思考。

四、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在探究性课堂教学过程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再到结论的得出与重审,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原则。原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在探究性教学活动中转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比如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这是一个以前教材所没有的新内容,书本上也没有给出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得结论。先让学生把这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课本中已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光滑程度一样的斜面,当它的倾斜程度不同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让每个同学把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写在课本上,接着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从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思维,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展开讨论。从各种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实验方案来检验假设的真伪。在设计实验时应考虑: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计算总功?怎样计算有用功?让学生设计出表格。再把准备好的器材拿到教室,三个同学一组,分发给他们。开始实验后,教师巡视并随时指导,学生做得积极而认真,做好后根据测出的数据计算。发现各组得出的结论不一样,甚至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论,有的得出了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有的得出了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也不知哪一个结论是正确的。于是大家讨论交流,气氛热烈,这时应及时引导他们进行评估,寻找自己有可能出错的地方,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数据有没有读错等等。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小组间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
(1)在交流中,学生明白了对同一个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
(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学生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
(3)在讨论中,小组间相互质疑,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
(4)小组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的综合等有助于激发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构建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
(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完成各单个小组难以完成的任务。在相互交流中教师可及时通过各组自评、他评的方式找出他们各环节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修正。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澄清不清晰的思维,明确具体操作中容易出错的地方以及如何避免等。

总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探究性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由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在领会探究性课堂教学实质的基础上,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获得、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始终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状态,这样就可以使探究性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㈩ 如何引导学生做好初中物理实验

1、选择好说理题型。要根据说理题出现方式的各异,施以不同的指导方法,选择好训练题型。
2、运用好说理条件,要使同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就必须调动他们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紧扣题目的答题要求和充分利用知识条件,包括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3、把握好说理小结。指的是说理小结是在运用说理条件的基础上,理顺思路和明确答题方式次序,这是认识和表达问题的思维过程。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设计物理实验进行实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6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7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0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4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7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8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0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6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3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3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6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0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2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