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指导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编教材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可见,重视物理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实验方法是实验教学成功所在。
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习大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的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把针在头皮上摩擦,这目的又是什么,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⑵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之我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会导致发明创造”,可见,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等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贴近学生的生活。物理较其他学科最大的特点是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这个特点一定程度上指引了教师教学的方向。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物理知识赋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有很好的学习切入点,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的价值,从而提升其学习兴趣。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可以从对实际现象的观察出发,形象的提炼出其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从而将学习建立在有效的客观事物上。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种种物理现象,将知识寄于现象之中,引导学生去概括出物理知识,并利用其去解释生活中更多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其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用手摸着自己的咽喉部位,然后感觉讲话与不讲话时手的感觉,从而提出声音产生原因的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讲话发出声音,只是没有想过我们发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通过简单的用手去感受自身发声与不发声的区别,从而找到发声的原因。在讲解光的反射时,让学生拿着平面镜,将窗户外的阳光反射到教室里,如果没有阳光,可以用激光笔的激光束代替,这个小实验是学生在课余会玩的小实验,有趣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由此引入光的反射,让学生有亲近感的同时提出问题。在讲解杠杆时,拿出一个核桃,先让班上力气较大的一位男生不借助工具用手直接捏核桃,很费力而且还捏不开,然后请一位力气较小的女生借助核桃钳没有费很大的力就把核桃捏开了,从而引入简单机械杠杆,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简单机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增强了学习好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巧设疑问,用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矛盾的现象,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在于其不断的产生矛盾。而在物理教学中,巧妙的使用矛盾关系,也可以收到好的效果。与生活经验相矛盾的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妙趣横生,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为了弄清其中的奥妙,听课特别认真,同时利用好实验,它会像魔术一样的引人入胜,这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动与静时:可以用二次世界大战里有一位法国飞行员在开飞机的时候,发现身边有个小物体,以为是小昆虫,结果用手一抓,发现是子弹,子弹的飞行速度很快的,怎么可能用手抓住呢?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带着问题学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就会发现,原来是因为坐在飞机上的飞行员和子弹有相同的速度,他们相对静止,所以能很容易的抓住飞行的子弹。在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请同学用漏斗向上吹乒乓球,让学生猜想乒乓球会被吹高吗?大部分学生都认为能吹高,但是当学生发现乒乓球吹不高时,会很惊讶,反过来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时,学生认为乒乓球会掉下,但实验现象是乒乓球不会掉下,看着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的表情,告诉学生学完本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后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了,从而打开学生求知的大门。讲解大气压时,在一只大试管里装上水,又将一只口径略小的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并倒过来,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徐徐上升,这时问学生你们知道是谁推着小试管向上运动呢?学生动脑筋思考后会说出是大气压。
三、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性、趣味性
设计巧妙的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而实验的可视性、趣味性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提升实验可视性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细小的实验现象放大,增强实验的可视性,这就要求老师平时多留心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实验器材进行修改或自制一些实验器材,以到达增强实验可视性的目的。例如在力学部分的学习通常都会用到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的可视性就会直接影响实验效果,为了让后面的同学也能看清楚,教师可以对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和刻度盘进行放大,用纸板把刻度盘加宽,然后用彩色的塑料棍把指针加长,提高了示数变化的可视性,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的趣味性,体现在过程的趣味性以及结果的趣味性两个方面。过程设计上,教师可以从物理知识出发,设计出一些与常规认知不符的实验现象,从而展现出“魔术师”般的操作。结果设计上,教师则需要思考物理知识及相关的现象,设计出有一定矛盾、对比性的实验,从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例如:在大气压教学时,用一个开有两个小孔的可乐瓶装上大半瓶水,给学生说瓶子里面的水有魔力,能听懂语言,叫它流出来就出来,不叫它出来它就不出来,然后演示,奥妙就在其中一个小孔上,用手堵着一个小孔水就流不出来,手放开,水就能流出来,细心观察的学生发现这个秘密后,就会动脑筋思考这是为什么。不仅达到演示的目的,也促进了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
四、开展物理兴趣小组活动
物理兴趣小组活动可以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实践性强的内容开拓学生知识,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具有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一个好方法。
教师在组织设计兴趣小组活动时,需要认真思考教学内容,设计原则是:活动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同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顺序、学生的特点等适时选择合理的活动。例如:在进行如光的反射、浮力等有具体物理知识章节的教学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潜望镜、潜水艇等的小制作;而在对章节进行总结时,则可以组织学生听取或自己开展对相关物理学家的事迹或某个物理现象所进行的专题讲座。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其方式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钻研教材,认真思考研究,以课改为契机,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重视物理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1.通过趣味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索的欲望。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用学生十分熟悉的物体、玩具做实验,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必须在教学过程 中时时牵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流体压强与流速》,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谁能使开口向下漏斗里的乒乓球不掉下来”学生一听,顿时来了 精神,有几个平时较顽皮的学生此时也跃跃欲试。结果很多同学都是吸住球,我说:“谁能吹气而球不掉的?”很多同学都说“不可能”,这时,我找了一个同学用 力向下吹气,结果球没掉,大家特别差异,我及时引入本节课。在这一节课中,同学积极探索、思考,比较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 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比较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欢笑声中感受了学习物理的乐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新课程物理教学方法多样化是时代的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实验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尤其实验教学中应突出实验、观察与操作的趣味性, 用实验的趣味性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在实验操作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知识,巩固技能。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变成小魔术、趣味小游 戏、小制作;利用计算机、投影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把静态变为动态,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将演示实验尽可能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 动手的机会多一些。这样做,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兴趣。
3.改进实验,重视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如能用好实验手段,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我在“电荷”一节的教学中,首先出示一幅在吹塑纸上的图画,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图上。然后,我对着图对学生讲:花盆里有株花枝,但是花枝上没有绿叶和红 花,我用薄纸剪成花和叶子。现在不用胶水,能不能把花和叶子贴上?(我手拿一片绿叶剪成的叶子向画面上贴,叶子不能被吹塑纸吸附,飘落在地上。)叶子没有 贴上,怎么办呢?急于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了每个学生创造思维的动力,使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带着疑问听完此节课后,我再重复提出上面的问题,这时全班 有90%以上的学生举手,表示能解决。然后我叫一位学生上台来表演,他拿着塑料布在画面上摩擦几下,然后拿着绿叶和红花向画面上适当的位置靠近,花和叶子 都被吸附在画上。此设计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的特点,因而能很好地抓住学生思维的起点。我们可以从自制教具和小型实验的开发上寻找农村和城市物 理教育的平衡点。从当今世界的物理教学改革中,对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因为这种教具和实验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参与的吸引 力强,简单明了,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富有创造教育的因素,且成本低廉。在课堂的引人中,在随堂实验中,在课后作业中和在课题研究中,都可以有自制教具及 其小型实验的用武之地。例如,我们可以用塑料可乐瓶做液体压强的实验,用纸片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实验等。有利于加强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 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学用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入学习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的意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 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对物理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才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物理。如: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 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可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 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通过这个例子,学生感觉道这部分知识很有趣很实用,自然兴趣盎然。对“杠杆平衡的条件”也会 有更深的理解,从而运用自如。学习了“简单机械”后,可看看自行车,它哪部分是杠杆,哪部分是轮轴,然后进一步观察这些部分是如何协调运用的。这样一来, 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了物理知识,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创造学习的乐趣,饱尝成功的喜悦。
三、用教师丰富的情感和生动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带着积极热情的微笑走入课堂。
2.带着热爱和谐的心情走入课堂。
3.带着生动形象的语言走入课堂。
4.带着幽默风趣的智慧走入课堂。
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讲授物理学家逸事活跃气氛,激发兴趣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的。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可结合科学成果和科学思想,从教材中精选一些物理学史故事及科学家的趣事,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讲《光的传播规律》我们可以结合“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再如《能量》教学中,结合近年我国成功发射 的“神舟”载人飞船按时返回指定地点,让学生思考火箭在上升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时号召学生向航天英雄学习。介绍屡立奇功的长征火箭,让学生了 解在运载火箭发动机高空二次启动技术的国家,第三个掌握低温高能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 国家。学生听了这些介绍会兴趣倍增。这不仅有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更让学生知识原来看似枯燥的物理世界竞也会如此丰富多彩,从而对物理学习又平添几分亲近 之感。例如,我在讲“浮力”一节时穿插了阿基米德鉴定金冠的故事。阿基米德从中发现了浮力定律:物体在液体中所获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出液体的重量。一直 到现代,人们还在利用这个原理计算物体比重和测定船舶载重量等。通过故事的穿插,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也增强了。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落到实处
⑶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凌建勋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祥宴裂的学习兴趣。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祥扒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
二、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1、生动风趣,激发谨闭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5、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⑷ 浅谈如何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提升初中物理入门课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物理知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第一堂课的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遵循三条原则:不讲学生容易看懂的内容;给学生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适时地进行必要的讲解和引导,避免学生放任自流。
从三个方面努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通过感知认识、探索讨论,解惑释疑,获得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分析、归纳、比较、判断等学习方法进行。
采用“读、做、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勤训练。“读”就是启发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我们首先要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物理研究什么?”“物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什么用途?”等问题来阅读教材,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做”就是做好实验。上好第一课,做好演示试验和小实验是关键。除了课本上提供的实验外,我们还要多准备几个精彩的实验。如“烧不断的棉线”“有感情的牙刷”等。通过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愿望,使他们一开始就喜欢上物理。
二、导课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授业无趣,必不乐学。”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教师滔滔不绝,照本宣科,生硬呆板地授课,对学生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厌倦疲劳。怎样在授课伊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呢?这就涉及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应用趣味性的引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的趣味。物理课的引入应把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如“电荷”一课,教师一上课就拿出几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很容易就把气球吸到黑板上,“是什么原因让气球吸到黑板上?”用这一问题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新知识的欲望。除演示实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讲述物理史内容,开阔学生眼界,了解物理学家及其思想、工作、方法,增强物理教学的魅力;讲述一些趣味小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趣。
三、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把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所以就会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其主动亲近物理。这也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让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过程中,学生会把自己当作是(或希望是)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接触生动的物理实验和现象,运用物理知识解释和认识物理世界,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认识的主体,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如分子概念的教学,可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入手,提出一连串问题。如:人为什么能闻到花或酒的香气?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通过一系列实际生活现象,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结构联系起来,推出物质是由相应的微观粒子构成,便于引导学生得出分子的概念。通过将物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四、强化探究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得出的。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就会根据实验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我们的责任就是正确恰当地组织和安排各个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物理教材中的实验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类,根据新课标规定编写的学生分组实验,即教材中实验探究内容部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素质和操作技能。我们在安排和指导学生的分组实验时,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搭配分组(如“男女生搭配”“尖子生与后进生搭配”等),使每个学生都自己动手、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第二类,穿插在各个章节中的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教材中此类实验的内容非常丰富,对于学生学好物理知识具有巨大的影响。由于此类实验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使学生对实验现象等观察不清。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做这一类实验的时候,要放慢实验的节奏,同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可能地讲清楚,使绝大多数的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中用到的器材、实验的步骤顺序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⑸ 怎样培养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基本功要扎实: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性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二、隐芦用成功的体验,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在初中物理扮携数学习中,成功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厅首步和好评。
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趣的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一些有趣新奇的物理实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⑹ 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兴趣
一、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渗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在创新教育的要求下,实验裤喊瞎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创新精神,必须引导学生质疑 。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胡空理学的研究方法,又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终提高整体能力。
⑺ 怎样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如何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物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不会觉得高中物理课是枯燥无味的。进入高中,随着学生所学科目的增多,各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大为增广,加之物理学科的抽象性,部分学生会渐渐失去对物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面临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对学生物理学科兴趣的培养。 1、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往往是在学生对物理事物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学生对物理事物和物理事理追根究底的强烈探索兴趣。伽利略通过对教堂的钟生疑,发明了钟摆的等时性;瓦特自水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生磁”逆向思维生疑,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因此要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愿望,首先就必须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 (1)可自行设计简易实验创设情景。如讲超重和失重时可设计成:教师将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瓶侧打一小孔,学生马上想到水会从孔中喷出,教师马上分别让瓶自由下落,竖直上抛或斜抛,结果发现水未喷出,为什么?习惯性思维受到了冲击,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被激活。 (2)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多媒体形式灵活多样,为我们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极为形象、直观的图景。如在学习“平抛运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高空匀速飞行的飞机要击中海面上行驶的舰艇,应在什么地方投弹才能击中目标?请学生上台操作,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参与热情,同时发现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击中目标。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3)可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景。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一定环境引起学生新旧概念的冲突,从而让学生感到已学知识的不足,造成认知的不协调,进而让学生产生积极探索的欲望。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一铁球和一小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学生由生活经验很容易得出重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然后师生一起实验:准备大、小两张纸片,将较小的纸片揉成团,将两者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结果轻的物体下落快,这样一来,学生的认知发生冲突,兴趣就会激发起来。 (4)利用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通过现场的实验演示,让学生心中觉得不可能做到的在实验中却做到了,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讲到物体的机械能时,将一个小拴在单摆上的小铁球拉起来,将球放手,演示者将鼻子刚好接近到小球同一高度的另一侧,将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将会在同学们的亲眼目视下摆到演示者的鼻子处却碰不伤人。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 2、设置恰当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恰当的问题,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因此,他们的思维、表达、自学、实践、合作等能力都得以充分展现,尤其因为探究是以假设为基础,在探究中既有形象思维,又有逻辑思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切不可一味求难、求偏,不然,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极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曾有一名教师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在讲述了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后,先让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加速运动呢?由于前两节刚学了匀加速直线运动。学生很容易猜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教师进一步设置问题:你能否利用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设计几种方案来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呢?于是学生很容易想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四个公式:一是速度公式Vt=V0+at,二是位移公式S=V0t+at2/2,三是推导公式Vt2=V02+2aS(其中V0=0),四是重要的判定式: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T内位移的差值为一定值,即△S=aT2。很显然这个问题的设置恰到好处,既解决了本课时的重、难点问题,又巩固了已学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把学习物理的意识与生活实践挂起钩来,不仅兴趣高、动力大,而且学习得生动、扎实,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介绍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悟知识,从而使记忆深刻、学有用武之地。例如:在讲电学时引入“油罐车为什么拖一条长尾巴—铁链?在干燥季节里黑暗中脱下衣服往往会看到火星闪烁,这是什么现象?”讲解牛顿运动定律时引入“为什么苹果会落向地面,而不说地球向上碰到苹果?”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在学习“力、物体平衡”之后,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自行车靠什么前进”;讲解电磁学时引入“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等等。还应根据中学生“少年多志”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有选择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宇宙航空、激光、超导、高能物理方面的科技前沿知识及信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消除知识结构上的疑点,保持其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到学有所用。如讲授了《家庭用电》以后,可布置学生实际调查一下自己家里的用电情况,并算出选用的保险丝规格……。这样,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从而保持和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引向志趣。 4、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创新思维是在排疑解难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教师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提出问题。在学生积极主动提问时,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让他们带着成就感去学习,保护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脑子里有了问题,才会主动思考,有了主动思考,才会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找出与众不同的新思维和独特见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疑难、悬念,引起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产生矛盾冲突,使心理感到困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求知兴趣,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意向。例如在学习“变压器”教学过程中,模拟文艺舞台灯光时亮时暗的场景,引出一连串的问题,灯光师是如何改变灯的亮度?引起灯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如何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大小?从而得出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又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中,演示用漏斗吹乒乓球,学生观察后会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不会被吹掉,而是在漏斗出气处滚动?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对学生始终感新鲜而有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灵活性。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教师应引导学生学而思,思而疑,只有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的怀疑,才能激发其进取创新的欲望。所以物理教学过程应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教室,把更多的问题带出教室。 5、积极开展学生分组实验,提供足够器材,让学生大胆试验、探究,培养学习兴趣。 单纯的观察演示实验,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抑制了学生那跃跃欲试想自行动手的欲望时,学习兴趣也会开始削减,因此积极开展分组实验,满足学生动手的欲望,也是提高兴趣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的分组实验,往往是验证性实验,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欲望,提高了兴趣,但是随着实验次数增多会越显得单调,没有创意,当实验验证完毕后兴趣也就开始消失了。由于器材限制,思维活跃的学生兴趣受到抑制得不到发展,创新能力得不到煅练。在分组实验中多提供一些器材,多提出一些可探究性实验课题,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余地和施展空间,通过对问题的猜想,制定方案,选择器材,进行试验,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如高二物理测电阻实验,提供了电流表和电压表,学生很容易测出电阻值,如果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更深的实验课题:只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如何测另一个未知的电阻?只用一个电压表和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又如何测另一个未知的电阻?通过此类开放性的实验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验课题,更广的动手空间,不仅巩固已有的知识,又获得新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对物理学习更加投入,兴趣更浓厚,更持久。 除上述几个途径外,进行适当的练习、多给学生自主表演的机会,开设物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课外讲座,也都是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有效途径。只要正确地加以运用,都可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需要全方位的激发,更需要在各个环节中培养,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更好,老师教得更有意义。
⑻ 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第一堂课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老师应该是和蔼可亲的,而不是又凶又恶的“老虎”。师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关系,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第一堂师生见面课的时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起。如作一些简要的自我介绍;简要的纪律说明,强调作业要求等;特别是介绍有关物理的一些趣事,例如筷子放入装有水的碗中看起来是弯折的,这是光的折射;“天狗吃月”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以讲到下课铃响,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一节课下来,会让学生认识到老师知识渊博,同时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自然会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觉得物理非常有趣,一心地想要学物理。“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已成功了一半。
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书,还要注意育人。利用物理课本上编写的一些科学家好学的精神对学生进行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除做好常规的教学外,针对整体基础水平差的学生,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上课前尽量了解学生情况,针对性备课,立足于课本,讲解尽量浅显易懂。课堂气氛要活跃,语言要风趣,幽默,提倡轻松愉快教学法。
第二方面,做好书上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人们拿着鸡蛋的时候都小心谨慎的,但如果将鸡蛋握在手中即使用较大的劲也压不坏。在演示的时候,可以叫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学来完成,让学生觉得实验的真实性。再解释其中的道理是因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因。
第三方面,对于学生实验更应该认真对待,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四方面,还要注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廉姆杰尔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所以对于差生,我们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教师一句赞扬的语言,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颔首的微笑,一个肯定的动作,一次低难度的考试,都可以使差生体会到鼓励,信赖,满意的情感,从而树立起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促使他们逐步转化。
三、课后作业处理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布置作业不能仅限于书本知识或理论知识,必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减少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布置作业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为了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采取分层次布置作业,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荐作业范围,让学生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最少题量,而不作同一要求,分选做题和必做题。让有精力的学生做更富有个性的作业。要求基础差的同学记住书上的公式,定义等知识点。
通过以上方面进行加强,多花精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之以行,一定能启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全面完成义务教育的教学任务。
⑼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刚刚向物理学迈进的初中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兴趣。自然界万物的运动和变化以及人们创造的一切,都是培养兴趣取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燃起强烈的求知火花,以浓厚的兴趣进入物理的大千世界,在学习中体验智慧的力量,体验求得知识的欢乐。让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欲罢不能、顽强奋进的状态。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就不必天天教他们如何做题、如何记题了。现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研性学习实践中的点滴体会涂抹出来,以就教于同仁。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还可提高学生的实验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要加强指导,既不能统得太死,又不能放松,努力创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氛围。但是要注意:
1.加强示范操作
学生对教师所做的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2.指导学生操作
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的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物理,提高学生兴趣
在大自然中,会发生惊天动地的雷鸣和划破长空的闪电。可是,你有没有注意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雷”和“电”?电话给人类交往带来很多方便,它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许不少同学都看过杂技“飞车走壁”吧,在倾斜度很大的墙壁上,一辆摩托车或小汽车在高速行驶,却不会掉下来,坐在汽车里的演员显得那样悠然自得。你在惊讶之余,也许会佩服演员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胆量。其实,这些都是运用了物理中力学的一些原理。为什么大型拖拉机和坦克要安装上履带,自行车的车轮外胎及钢丝钳口上要有花纹?保温瓶为什么既能保持物体“高温”,又能保持物体的“低温”?这些问题,学习了物理,就能得到答案。
三、教学生学会观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看演示实验必须全神贯注,因为演示实验是在讲台上做,仪器有时比较小,陆型而实验现象往往变化很快,只有集中注意才能看到现象,而且最忌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地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个步骤中的变化。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有的快,有的慢,快的要不遗漏,慢的要有耐心。很多实验往往又分几个步骤。例如,做证明运动着的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阻力的缘故这一演示实验时,是让小车先后3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下滑,而桌面处3次分别放上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我们要认真注意到3次放的高度是相同的,并要想凳手一下为什么,然后注意观察在3个不同表面上运动的小车所走距离有什么不同,这3个不同的表面提供了什么不同的条件等等。
观察演示实验,不但要在观察时思考,还应在实验后继续思考。除了沿着老师指导的方向得出结论外,还要想一想,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自己能不能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法。而且,联系这一演示实验,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例如,联系上面提到的实验,我们很容易想到,如果坐自行车从斜坡冲下来,在柏油路上就会比在沙路上冲得更远。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学起来就得心应手,就不会觉得物理枯燥了。
四、恰当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物理教学设计环节,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环节的设计。探究性物理教学的导引环节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如:“电压”这节教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太抽象,看不见,摸不着,且无处不在。如何使学生确实相信电压的存在是课题引入的关键。所以我通过可见度较大的水流,让学生间接观察,感受电压的存在,给学生足够的感官刺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通过水位演示装置,使学生产生对水压现象探究的兴趣。再通过类比方法,用问题驱动学生对水压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电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水流知识分析水轮机的工作原因,枣悉嫌从而逐步过渡到电压的概念建立。通过恰当的导引,从而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思维活动起到了积极的导引作用,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和经验的潜能及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
五、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以几点
首先,加强目的性教育。物理学研究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学生面对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从幼年起,就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一个个物理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而学习物理是解开这些谜的前提。学生会由于解开长期困惑的谜而欢欣。鼓励学生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努力打好物理基础,以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
其次,加强信息交流。信息作为一种动力,正确地积累、加工和传递,可以起到学习的激励作用。教师不能将自己封闭在本校范围内,要掌握国外和先进地区,兄弟学校物理学习的状况,学习它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些信息积累多了,学生就能自发地进行比较,肯定自己的成绩,找出存在的差距,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形成稳定的兴趣。
最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物理学是一门实用的、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学科。比如,物理涉及能源开发,能源与环境保护,高性能物理材料的应用等,都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的作用、地位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那么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在课堂上能举出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感到物理知识有用的同时又能提高学好物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