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物理课程的标准是什么

物理课程的标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6-08 12:16:06

❶ 谈谈你对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突出了实践,强调了知识运用于生活、技术、社会,重视发挥物理课程在科学素养、情感态度、社会价值观等领域的教育功能,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在能力要求上,要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展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为根本的培养目标,与以往的一味追求使学生获得系统、严密、准确的物理知识观念相比较,可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

一、 采用模块教学——增大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新高中物理课程将高中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三个系列共12个模块 ,物理1、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是所有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中学物理的核心内容,使学生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选修1系列包括两个模块,侧重于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2系列包括三个模块,比较注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3系列包括5个模块,本系列各模块侧重让学生比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高中物理课程采用“模块教学”,就使得新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更富有弹性,拓展了课程内容覆盖的范围,拉大了不同系列和课程间在深度和难度上的差距,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兴趣爱好,是过去长期采用的学科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配合新课程在其他方面的改革,保证新课程所追求的基础性、时代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等目标的实现。

二、实验的安排不同——充分体现科学探究

以往的教材都是将实验集中于教材的最后,而且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丝毫作用。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实验穿插于课本当中,都采用了实验探究在学习结论的模式,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究内容的增多,对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处理实验数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等科学素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三、阅读材料的变化——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以不同形式设置了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主要包括与科技、社会相关的“STS”、介绍物理学史、科学发展历程的“科学漫步”、作为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这些材料为在物理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考中的信息题准备了充足的原材料。

❷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物理学科与教学知识1.物理专业知识
(1)掌握与初中物理密切相关的大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物理的基础知识
(2)掌握初中物理的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物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
(3)掌握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
2.物理教学知识(1)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熟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2)了解物理教学原则,认识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熟悉初中物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3)知道物理教学活动包括的主要环节,具备物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❸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象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结合国际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物理课程体系,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物理课程应该改革单一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三、课程标准设计 (一)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图1为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以及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二)课程标准设计的几点说明 (1)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的,因此《标准》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不仅对“知识与技能”提出了基本要求,而且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均提出了相应要求。 (3)《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学生不仅应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还应经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 (4)为了进一步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内容标准中,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内容标准,《标准》特别在内容标准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必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 (5)《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材编写留有自主空间,也为课程的具体实施留有回旋余地。 图1 物理课程标准设计框图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内容标准 (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物 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能 量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总目标是使学生: 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声和光、电和磁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以及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❹ 什么是物理课程的基本原则

物理课程是按照教学目的(或目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地选取物理科学的内容,并将其改造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物理课程的基本原则
一、因材施教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三、主体性原则。

❺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什么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是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等。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特点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

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❻ 一节高效率的物理课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这一活动的主题论坛,其指导思想我把它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其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或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
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

❼ 2022年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解读 | 爱阿教育助力培养新课标人才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了新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课标研学成为当下各学科老师教研的当务之急。课程标准的主体是内容标准,在这里我们对2022年和2011年两版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做了逐一的罗列比较,希望能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课标研学提供方便。

一、物理课程标准目录变化

从2022年和2011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目录内容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新课标的变化: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增加实验探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二、物理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变化

2022年版课标在一级主题中新增了“实验探究”“跨学科实践”内容主题。通过实验探究及跨学科的实践,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同时能够更直观的引领学生了解物理学的本质,从物理视角认识自然、理解自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三、物理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变化

2022年版课标继承物理组2001年便提出的“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加强物理课程与自然、生活、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凸显我国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同时,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科技成就感到自豪,逐步养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由2022年和2011年两版课标中的目录、一级二级主题和内容要求的对比,我们可以概况出2022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主要有四点变化,而爱阿教育自主研发的3D场景化教学工具——爱阿活页式资源平台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轻松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1. 提炼物理课程要培育的学生核心素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根据国际比较和国内调研的结果,修订组针对物理学科性质和教育功能,提炼出物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凸显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相关要素,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等部分,旨在引导教师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实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3D活页式资源平台除了提供有丰富的3D模型资源,还有精心制作的PPT课件模板供老师使用。例如,在物理八年级《力》的知识点学习中,老师可以直接利用平台提供的课件进行备授课。课件首先明确了学习目标,再由新课导入到新课讲解,进而到课堂小结,最后以巩固练习完成对本节知识点的课堂学习。

在新课导入和讲解中,老师可以结合爱阿课件列举包括手推车、弹簧、磁铁、橡皮泥等多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吗?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能产生力么?不接触的两个物体有没有力的作用?借助3D模型演示,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仔细观察和探究力的产生原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循序渐进的引导和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物理观点,学会以科学思维去探究生活中看到的事物和现象,从而让学生端正科学态度与责任,提高核心素养。

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在生活中随时发现物理的存在,例如在家里帮妈妈收藏不常用的碗碟时,或帮奶奶装一篮子鸡蛋时,可以用合适的摆放方式,或塞上软纸巾或旧报纸减小碗碟或鸡蛋之间力的直接作用从而避免损坏。

2. 加强实验探究,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强调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凸显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2011年版课标仅在附录中罗列出了学生必做的实验,没有明确的要求及引导。2022年版课标新增了“实验探究”一级主题,含21个学生必做实验,分别为测量类和探究类实验,不仅含物理实验的内容要求,而且通过样例、活动建议等进一步引导和说明,同时还提出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等,这些皆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发挥物理实验的育人功能。

针对新课标的实验探究要求,活页式资源平台利用3D技术创建出随时随地可操作的安全可逆的虚拟实验室,凸显出自身的亮点和优势。资源平台为每个重要的物理知识点,提供了3D模型资源,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利用3D资源进行测量类和探究类等物理实验,例如,测量石块的密度、盐水的密度、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等。完备的虚拟实验器材,解决了因设备不足尤其是在疫情之下的在线教学中无法开展实验的难题。可操作、可交互、可360°旋转的三维立体模型,让老师和学生沉浸式体验实验过程。

此外,3D模型资源还带有知识点讲解、重难点和易错点解析、实验结论阐述等。活页式资源平台提供的3D场景化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还能帮助老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据的能力、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加强跨学科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依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课标新增“跨学科实践”一级主题。修订组根据前期的研究,提炼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物理学与工程实践”“物理学与社会发展”三个二级主题,从低碳生活、健康生活、动手实践及社会热点等方面提出跨学科实践的内容要求,同时给出教学提示和学业要求。这些设计皆凸显了物理课程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加强了物理学与能源、环境、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的联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跨学科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以及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物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学习中,学生们除了掌握常见的测量方法,还需要拓展思维,了解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例如,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呢?爱阿平台3D资源《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以生动形象的三维立体模型,为学生演示了如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

通过简单有趣的模型展示,学生掌握了利用累积法测量微小长度的方法,所谓的累积法就是把不容易测量的微小部分叠加变成容易测量的大尺寸物体,然后再除以叠加的数量。因此,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的总厚度,根据页数确定纸的张数,最后用总厚度除以张数即可算出一张纸的平均厚度。这个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刻度尺的读法并了解测量存在误差,还能教会学生要善于发散思维,充分结合数学的知识去解决微小事物的测量问题,例如,若要测出一粒米的重量,也可以用累积法测量。3D互动资源的趣味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跨学科的知识应用产生深刻的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4. 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引导教学与评价改革

修订组依据核心素养内涵,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描述。具体而言,修订组根据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知识和技能的结构化程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综合程度等,描述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表现,明确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与关键行为表现。学业质量标准是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依据,能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教材的编写等提供指导。

爱阿活页式资源平台提供的海量3D模型、PPT课件、图片、视频和习题资源,充分结合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学资源的内容设置上都有精心安排。除了3D模型资源里设置的可操作可互动的小实践练习,还设置有专门的习题资源,老师可以在课件中一键插入习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练习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发散思维,将物理知识延展到生活的应用当中。

总之,2022年版课标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自然、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物理自然观;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进而学会学习;引领学生认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形成科学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基础。爱阿教育也将坚持以创新科技赋能教育,通过3D场景化教学方式帮助老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快乐的学习成长,成为具有高素质的时代新人。

❽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如何在教学中把握物理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要明确大纲与新课程标准的差别

新课程标准与老大纲有许多区别。新课程标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习内容做了最基本的、最低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新课程标准不强调知识的先后顺序,对教材编排体系、教学顺序等问题没有硬性的规定,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灵活性、创造性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二、要正确理解物理新课程标准

1、“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解

《标准》指出:“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的目的是要做到知识的传承与知识的探究并重。人类历史发展到现在,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到了相当深刻的程度,这是人类的巨大文化财富,若是把这些东西都扔了,什么问题都来探究,人类几千年文明史的科研成果又岂是一个人几十年所能探究解决得了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能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进行应用。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得到了科学思维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对自然科学的亲和力等情感态度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养。物理课程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正确理解“不过分强调学科的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

《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时生活经验的作用,不过分强调学科的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有很多人断章取义的认为“课改后的物理教学不强调知识的严密性了”,这完全曲解了新课标精神。仔细阅读《标准》可以看出,“不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况且《标准》是说“不过分强调”而不是说“不强调”。所以要正确理解“不过分强调”的真正涵义。

三、要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总的原则是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重视基本的物理态度、物理方法的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基本功的训练必不可少

作为还是十几岁的孩子,视野并不开阔,如果我们忽视了基础的落实,就谈不上学生今后的发展。同时,从中考试题来看,基础部分的分值都在50%以上。课程改革不是对以前的物理课程及教育方式的全盘否定。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物理教学中,一些基本的原理、技能和方法永远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之一。基础不牢,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双基”本身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抛弃了它就谈不上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所以课堂教学首先要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这个目标要展开三个层次:

⑴情境创设: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⑵新知探究: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知识内化,即通过解决是什么(陈述性知识)和为什么(建立知识间的联系)的问题,把握知识规律;二是形成学科技能,即通过知识的应用,把握知识应用规律。

⑶知识应用: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既要完成巩固知识,进行技能性的转化,又要完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任务,还要考虑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所以要精心设计训练题,题型要多样化,注意精练性和典型性,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为此应该设置智力台阶:基础性应用即与教材上的例题同结构、同题型、同难度的模仿性练习题,用于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综合性应用有两个维度,一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点的综合,二是本堂课内所学知识与已学的相关知识的综合;发展性应用:有四个维度,一是一题多解,二是多题一思路,三是一题多变,四是学科综合。

其次要落实四项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穿训练,即观察能力的训练、操作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训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以四项训练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基本的物理态度、物理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能松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试题对学生的基本物理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是重点之一。

四、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

在现行教材后面的习题中,要求学生课外探究(包括调查)的题目占有很大比例,如果不让学生去探究,他什么也不知道。例如:探究能量转化的,探究玻璃瓶子形变的等等。学生在课外探究中,有许多需要教师帮助的地方,但一定要克服学生不做而由老师来讲,这样会让学生养成懒惰的习惯。

五、课堂三维目标的落实不能彼此孤立,而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它渗透在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实现中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教学目标的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它伴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三维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达成,就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不能分割开来。

总之,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要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的涵义,要明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明确新课程标准与老大纲的区别,要把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转化为实际教学行为,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组织物理教学活动。

❾ 第四节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纲要的制定

1929年教育部重新颁布了1924年的《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纲要》,并稍加修改后,于1932年正式颁布,称为《正式标准》。《正式标准》中关于物理学方面的内容,与各校原来采用的无多大差别。初中在第三学年开设,上、下学期每周分别为3课时和4课时,高中也在第三年开设,每周均为6课时。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分初中和高中两部分,分别规定了初中和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要求等项目。这是一份比较完整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从形式和内容来看,都是比较正规的,比过去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把它们的内容分别摘录如下: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
(2)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之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
(3)使学生练习运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
2.时间支配
第五学期每周4小时,第六学期每周3小时。
3.教材大纲(教材的最低限度,排列次序可酌量变更)
(1)固体、液体和气体
(2)长度、面积与其单位
(3)重量与力——力之单位、比重
(4)中国秤
(5)浮力
(6)液体内之压力
(7)大气压力、虹吸、气体之压力
(8)打气筒、抽水机与抽气机
(9)时间及单位——钟及表
(10)运动——距离、速度、加速度
(11)简单机械
(12)摩擦
(13)材料之强弱及弹性
(14)振动与波浪、水波、声波
(15)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
(16)音阶与乐器(例如琴笛、喇叭、钟鼓等)
(17)太中槐阳与热、热之来源——摩擦、燃料及电
(18)温度与温度计、温度计之分度法
(19)物性之胀缩
(20)热量
(21)物态之变化、冰、水、水蒸气、沸腾与凝固
(22)导热质和绝热质、对流与通风
(23)光之直进、影与日、月之蚀、光之速度
(24)光之反射及折射、虹
(25)平面镜
(26)眼镜、灵视、(为英语“透镜”lens的音译,引者注)焦点及焦距、正像及倒像
(27)放大镜、照相机、幻灯机、望远镜、显微镜
(28)太阳及颜色
(29)磁铁、指北极与指南极、罗盘、地磁
(30)摩擦起电、正电与负电
(31)电池、正极与负极、卖棚友干电池与湿电池
(32)电流、磁效应、热效应及化学效应
(33)导电体与绝缘体、电线与保险丝
(34)电压——雷电、触电
(35)手电筒、电灯、电话、电铃、电报
(36)电机、发电机与电动机、电扇、电车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约束
(2)讲解之时,应以启发学生之理解为首要,不应令其作机械式之记忆
(3)务将教材具体化,以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物理学实验中所能见及之事实,不必讨论
(4)讲解之时,须作简单之表演实验,以使学生对于所见留有深刻印象
(5)应多备简单之问题,使学生于课外自动寻求其答案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圆规及尺之用法
(2)三角板及量角规之用法
(3)物体容积及面积之测量
(4)直角三角形各边之关系、π之值
(5)中国秤之构造及用法
(6)有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7)无规则固体之比重(由其容积及重量求之)
(8)浮力(由物体在液体中所失去之重量定之)
(9)气体之压力、实验者之肺压力
(10)液体之压力
(11)打气机及抽气机(作图以示其构造)
(12)滑车之用法(固定滑车与可动滑车之不同,滑车组之配合)
(13)摩擦(比较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之大小)
(14)质料之强弱
(15)声音之高低
(16)温度计之分度法及构造(华氏与摄氏温度计之区别)
(17)温度计之用法;体温、冰水温度、沸水温度
(18)热量(热水与冷水混合后之温度)
(19)膨胀(玻璃杯炸破之原因)
(20)沸腾
(21)影——微隙照相机
(22)平和谈面镜
(23)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4)物体之色
(25)磁铁及罗盘
(26)摩擦起电
(27)电池
(28)安装电灯、电键、构造
(29)保险丝
(30)电磁铁
(31)电镀
实验应注意之点:
(1)每次实验所需之器具应多备数套,以备所试验之问题不能与演讲相衔接
(2)宜训练学生如何自制简单之器具
(3)宜训练学生对于常见之现象能作有条理之观察及记录
(4)应使学生了解简单器械之构造及用法
(5)宜训练学生不籍画图器具绘图以表示各种简单器械之结构并能利用圆规、三角板及尺条等以绘较完善之图
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之简单原理,并能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
(2)训练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
(3)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之关系
2.时间支配
(1)讲解及表演第三年每周3小时
(2)问题解答及讨论第三年每周1小时
(3)实验第三学年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
3.教材大纲
(1)度量衡及基本单位
(2)密度及比重
(3)力及其单位
(4)物质之三态
(5)固体之弹性——虎克定律
(6)液体中之压力——巴斯卡原理、水压机
(7)自来水之供给
(8)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应用、物体比重之测法
(9)气体之压力、大气压力、托里拆利管、气压计
(10)压力及气体容积之关系——波意耳定律
(11)各式唧筒及其它利用气体压容关系之设备
(12)杠杆与力
(13)斜面与合力、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4)简单的省力器械、器械之利益与效率
(15)力与运动、速度、加速度、等速运动、等加速运动、自由坠体
(16)圆周运动现象与离心力(只限于简单之叙述)
(17)惯性、牛顿运动定律、质量与重量之区别、重心
(18)单摆
(19)摩擦
(20)功及功率、能及其变换
(21)气体分子及其运动、扩散
(22)液体之扩散、渗透、表面张力及毛细现象、外黏力及内黏力
(23)熔化及结晶
(24)温度与温度计
(25)膨胀及其应用
(26)热量与功
(27)比热及量热器
(28)融解及凝固
(29)蒸发、沸腾、沸点与汽压之关系
(30)湿度及气象问题
(31)制冷设备及热机
(32)热之传播
(33)波动——纵波与横波
(34)波之反射、折射及干涉
(35)声波及其速度
(36)声音之强弱、高低及品质;回音、拍
(37)音叉与共鸣
(38)弦之振动与气柱之振动
(39)留声机
(40)音乐
(41)光之直进、影、日月之蚀
(42)光度
(43)光之波动说与光之速度
(44)光之反射、平面镜与球面镜
(45)光之折射、折光指数、全反射
(46)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47)棱镜
(48)简单之光学仪器(例如映画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潜望镜、照相机、眼镜等)
(49)光谱及物体之颜色
(50)光之干涉及绕射、薄膜之颜色
(51)磁铁、磁极、磁之感应
(52)磁场及磁力线
(53)地磁及罗盘
(54)磁之分子说
(55)正电与负电、导体与绝缘体、库仑定律
(56)静电感应现象(例如金箔验电器、感应盘)
(57)其他静电现象(例如尖端放电、电帷、闪电、避电针等)
(58)蓄电器、电容及介电系数
(59)电池及电流
(60)干电池与湿电池、极化作用与局部作用
(61)蓄电池
(62)电阻——欧姆定律
(63)电池之联接法
(64)电阻之联接法
(65)惠斯通电桥
(66)电能与热量
(67)电解、电镀——法拉第电解定律——电量计
(68)电流之磁效应——电流计、安培计、伏特计
(69)电磁铁、导磁率、电铃及电极
(70)电磁感应及楞次定律
(71)感应圈
(72)电话
(73)发电机原理:直流、交流、整流器、变压器
(74)发电机原理:电车与电扇、电表(即瓦特计)
(75)电磁波及无线电报
(76)晶体检波器与真空管检波器、无线电话
(77)真空管中放电
(78)阴极射线及电子、X射线
(79)放射性
(80)物质构造大意
4.实施方法概要——教法要点
(1)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学之内容为起点,逐步授以物理学上所用之初步方法,使学生对于物理现象得有进一步之了解。教材不应成为大学物理之缩本
(2)讲解之时,务必多作简单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各原理之意义
(3)务必使学生能透彻了解各原理及定义之意义,不宜令其徒事背诵字句
(4)宜特别注重物理学应用,不必高谈理论及学说
(5)宜由教员领导学生前往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之场所
(6)须由教员多拟或选简单实用问题与习题,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诸原理以解答之。计算之习题,应督促学生每周按指定时间交入,并于详细改正之后发还
(7)应鼓励学生质疑,凡遇学生发问时,应由教师另设较易解决之问题,以逐步引导到自行解决其疑难之途径。
(8)凡遇学生超过20人时,问题讨论应分为若干组,每组人数至多以20人为限,分组之时须由才能相埒之学生分为同组
(9)应多举行笔试,试题以属于计算及解释者为宜,背诵定义及定律一类题目,皆应避免
5.物理实验及注意点
(1)长度之测定(游标尺之用法)
(2)天秤之用法(有规则固体之密度和比重)
(3)簧秤与虎克定律
(4)固体及液体之比重与阿基米德原理
(5)液体之压力与深度之关系
(6)液体之比重(Hare氏法)
(7)波意耳定律
(8)唧筒之构造(由学生配合)
(9)中国秤
(10)力之平行四边形定律
(11)斜面上物体之静止及其运动
(12)滑车之配合及其效率
(13)单摆
(14)压力与沸点
(15)金属之比热与量热器
(16)黄铜针之长度膨胀
(17)气体之膨胀
(18)湿度
(19)冰之融解热
(20)水之汽化热
(21)热之功当量
(22)绝热质
(23)气柱之共鸣、拍音
(24)光的反射
(25)光度计
(26)水及玻璃之折光指数
(27)镜所造成之像
(28)灵视(即透镜、为英语lens的译音,引者注)
(29)三棱镜之分光作用
(30)磁场
(31)电池
(32)储电于蓄电池之方法
(33)电镀法
(34)电阻及其联接法(惠斯通电桥之用法)
(35)电流之磁效应——简单电流计之制法;安培计、伏特计之用法
(36)电阻率与热能
(37)电铃之接法、电报用法
(38)感应电流
(39)电动机原理
(40)无线电晶体接收机(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41)真空管检波器(由学生配接各用器)
实验应注意之点:
(1)上列各实验不必全作,惟每人每年最少须作实验30个,所选之实验以适应学生之环境为标准,其性质应平均分配下列四项:
①寻求各现象之因果
②证明律例之数量关系
③实用的问题
④由学生自制简单之仪器
(2)所用仪器不须十分精密,惟所观察之结果应力求其准确
(3)实验之结果务必用相当之表格记录之,以训练学生能作有系统之记载
(4)凡遇寻求数量关系之实验时,务必使学生自行估计,并算其所求之结果之误差
(5)对于有意义的数码之去留及简捷计算法,须特别注意
(6)应使学生明了实验各步骤之用意,切不可令其只知盲从实验教本
三、对《物理课程标准》的评价
二三十年代制定的《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次制定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它规定的目的要求、内容等各方面,都比较合理,对保证二三十年代的中学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并为此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个标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初、高中的不同任务分为两部分开列。初中要有利于普及物理知识,高中是为了提高中等教学的水平,又能保证大学理科的要求和质量。解放后颁布的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十年一贯制中学的影响,对初、高中的不同要求不够突出,出现了螺旋上升的形式,而且倾向于升学,忽视了初中也有就业的任务。当前,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已经明确了初、高中教学任务的区别,这可以说,是这一特点的继承和发展。
2.物理教材的编写和日常教学的要求,提得都很明确。例如,在初中的“教学目标”中提出: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现象,在“实施概要”中又提出:“教材宜以常识为中心,不应受物理学本身之组织所拘束。”又提出:“务将教材具体化,使其与学生日常生活相接近。纯为实验室中所能见及之事不必讨论。”在高中的“实施概要”中指出:“各部分之教材应以初中物理之内容为起点,教材不应该是初中教材的同心圆的放大,也不应该是大学物理的缩本”。无论初中或高中,都不强调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这与解放后物理教学的要求有所不同。
3.教学内容比较全面,教材体例比较合理。《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仅在整体上已经全面介绍了经典物理的基本知识,而且其体例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没有多大的改动。
4.教学集中,课时较少。按《标准》,物理教学的时间是初中学习一年(4、3),高中学习一年(6、6)。这样在同一学期中,同时学习的课程门类较少,有利于学生集中学习,不致于头绪多而精力分散。但是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不能解决。当时学校里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不能全部讲授。特别对实验的要求,由于仪器设备的不足,在一般学校里,是难以达到的。
5.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例如,在实施方法概要中指出:“要参观与应用物理有关的场所。”“注意物理之应用,……勿高谈理论及学说”等等,这些对今天的物理教学仍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6.重视直观教学原则。《标准》多次指出:“讲解之时,务必作简单之实验表演,以佐学生了解”,“使学生对所见留有深刻之印象”等,都是非常正确的。
7.重视能力的培养。《标准》的目标中,没有提到涉及面较广而实际上又是比较空泛的各门学科的共同要求,如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而对于与物理教育有关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培养则相当重视。例如在初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有思索之兴趣;在高中提到:“略知物理学与其它自然科学及应用科学的关系”,即今天所说的各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这些意见在平时教学和编写教材中是很值得重视的。
8.注意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高中三年级,每周有6课时的物理,分配为讲课3课时,讨论1课时,实验2课时,其中实验偏多无法完成,但注意到物理学科的特点,提出一个目标,是一个进步。同时,除了安排1课时的讨论外,还在关于对讲课的要求中提到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又提到分组讨论时每组学生人数以20人为限,这都是为了鼓励学生发言,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个要求,在解放后的教学大纲中是没有提到的。
9.重视理解原理和实际应用,不重视计算和数学推导。例如,对高中的运动学、动力学的要求都很简略。这就反映了当时编写的教材对计算题的要求不高,更没有象后来强调过的综合计算题而造成学生的困难。
10.教学要求脱离学生实际。《标准》对初、高中的教学要求都相当高,课时又少,而且在“教材大纲”的附注说明中,又指出这是最低限度。显然,这同《标准》对实验的要求一样,是难以达到的。所以这就难免使物理课,成为中学里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了。

阅读全文

与物理课程的标准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02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70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15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08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45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36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57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69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4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987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20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45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5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21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1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29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0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38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4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