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本人想做初中物理老师,需要什么条件吗
基本条件:要有大专毕业以上物理专业毕业文凭;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
‘贰’ 怎样可以当初中物理老师
现在竞争很激烈的。
公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要参加统一的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省或市)。招考简章上有要求的。物理老师的话一般都是:师范类物理专业本科以上,取得教师资格证。可以网上搜索一下里面的教师招聘简章。
好的私立学校也不会低于这个要求。
‘叁’ 怎样教好初中物理
当好物理老师,首先要当好老师。老师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那么要当好老师,就要把你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你又不能让学生上课感到枯燥,怎么办?这就需要你把你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导着学生去学,引导着他们问为什么,引导着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限定的时间内,如果他们不能解决问题,你再来给他们解答。另外要多表扬他们,而不是多批评他们,鼓励他们自学,给他们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便利。跟他们交心,做朋友。
目前我作为一个学生,觉得现在的物理老师的问题、在于没有真正用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喜欢物理,物理在他们的教授过程中只被当作是应试的组成部分,而非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学科。这样学生也只会把学习物理当作一种负担与机械地应试,不会去主动地、独立地、深入地思考问题,那么好的物理成绩自然是镜花水月。所以我认为对于初中的物理老师来说,他的知识水平高低都不是问题,毕竟初中这点东西多数都是很常识性的,最为重要的是这个老师的教学态度。当你从内心把物理当作一门高尚的学科、把每节物理课当作一次头脑的风暴,用你对物理的热爱与执着去带动和感染你的学生时,好的教绩自然会主动追上你。对一次物理课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是,下课铃响时,学生们依然置若罔闻,意犹未尽,集体抱怨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
既然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内心的责任感是在驱使你不断完善自己做一名好老师的。加油,希望你能带动好自己的学生,成为物理老师们的楷模!!!
‘肆’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中学物理教师
物理学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但是在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下,中学的物理排在数学之后,我觉得是不合理的。
相对于数学,物理学更容易引导学生去自主建模,更有助于学生去自主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很多单从数学方面看会觉得很生硬的概念和方法,如果首先从物理学上接触,会变得更清晰,更简单!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学的物理老师,首先自己的眼界要放得宽一点,至少在看完整个中学的物理教纲和考纲之后,对于自己已经掌握的物理知识应该有一个全局的掌握。具体怎么说呢?
例如开始学习力学,从力的三要素开始,你自己脑子里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了,这个计划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到整个力学的中学部分教完,每教一个新的概念都要能感觉是由上一节内容延伸开来的,给学生一种自然带入的感觉,而不是一到新内容就又得去背概念,然后脑子里又是乱七八的概念搅和在一起。这就要求在教学的时候,对于概念的讲述特别是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定义,要有比较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弄清楚真正的含义(可能达不到这个境界,但也需要具备自主的理解意识),而不是只知道背诵书本概念但又说不出自己的理解。
初学物理的人很容易被生活中的表象所迷惑,甚至钻牛角尖!举个例子,力是改变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因素,而不是使其运动维持的因素。这句话前半句很多人容易接受,但是后半句很多人刚开始就不理解,总会提问 我滚铁环的时候为什么要一直推着铁环才走,不是说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因素吗?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引导学生去剖析,学会抽丝剥茧,把所有的看得见看不见的因素一条一条的抽取出来,加以分析排除。其实这说白了就是物理学的分析过程,但是作为初学者,大多都不具备这个能力!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一写一黑板都不要紧,关键是要学生看到物理治学需要一种严谨而勤奋的态度!
所以如何教会学生去分析问题,对于物理教学是重中之重,学生喜欢去分析问题,爱钻研问题,那么课本上的那些概念也就不怕他没记住,而且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在数学的学习上就更有方向和方法了!
适当的引入一些前沿物理或者历史故事,实行半开放式教学,对于物理教学也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伍’ 初中物理老师都需要哪些技能
我是一个学生,我特别喜欢我们的物理老师,我觉得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至少需要以下几点
首先,尊重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放弃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机会
其次,要有学生佩服的地方,无论是渊博的知识、还是风趣的语言,或是处理问题的方式都至少有一项让学生敬佩。
再之,课堂风趣,不死板,物理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我们老师能调动课堂氛围,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这是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必备的技能之一。
而且要有耐心,反复讲解易错的题,尤其对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更要有耐心,不要轻易发火。
希望你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望采纳
‘陆’ 怎么成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
物理是一种理科课程.初中物理呢,是应用物理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的学科.比较贴近于生活.也来自生活.要是想学好物理呢,就必须有合适的方法.如果没有合适的方式方法的话.你根本就学不会物理的,因为物理是有逻辑性的.那么怎么学好初中物理这门学科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学好物理呢?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
第五、不懂就问
发现自己有不会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的问同学或者是老师.不懂就问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就把所有的知识点都放在你的脑子里边了.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而不是别人的东西.
关于怎么学好初中物理的方法技巧已经告诉给大家了,希望同学们能够按照上面的方式方法进行学习,对于你们提高成绩是很有帮助的.
‘柒’ 新教师怎样才能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
近年来,随着我校的快速发展,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新教师已经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成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教师面临着怎样的职业困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
一、新教师的职业困境
从师范生到教师,不少青年人在角色的转变中感受着巨大反差与阵痛,这些新教师在走上教师岗位的前几个月里,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个人时间备课、查资料、给学生辅导,可换来的仍是学生们的一脸茫然和不满。这几乎是每位新教师面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认为造成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是:
1、职业准备不足,教与学错位
新教师面对突然被赋予的成人角色、全新的工作环境以及择偶婚嫁等多重角色的期待,将会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导致心理压力异常沉重。
在教学效能方面,有经验教师表达教育教学观点明确,采用教学策略恰当,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活动能很好控制,自信心和成就感较强;新教师则不能适时地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混乱。
在教学监控能力方面,有经验教师对教学状况预测准确,评价学生正确合理,擅长于营造合适的教学情景并进行教学效果的反思;而新教师的教学计划片面,针对性差,教学目标不清晰,常错误地判断和评价学生的反应,反思常集中于具体细节。
在教学行为方面,有经验教师能够以较少的时间高效率地备课,课堂规则明确,教学时间管理能力强,能洞察学生的真正意图,调控自己的情绪;而新教师备课时间长,课堂规则含糊、不确定,导致学生感到混乱。不能把握教学时间,对意料外的学生反应常无所适从,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而使教学行为不顺畅。
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教师实际教学经验的欠缺,加之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或没有充分的时间对个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反思,甚至没意识到其必要性。从师范生到教书育人的教师,角色转换中职业心理和技能的准备不足,有的则是迫于就业压力不得不选择当教师。当他踏上教师岗位时,就有些不自信和慌张,觉得难以建立作为一名教师的权威,站在讲台上时对所教学科中有些细小的知识点,自己有时候也会拿不准,但更大的挑战来自组织课堂教学,班上有学生说话,怎么处理更好?其他学生起哄如何调控?自己精心设计的课程,到了课堂上往往走样……面对这些,他们没办法。
2、管理经验缺乏,陷入信任危机
新教师遇到最多的困难就是班级管理和与家长沟通。他们刚走上教师岗位,就要和那么多各行各业的学生家长打交道,此时最渴望得到的就是家长们的信任和支持。可在不少家长眼里,这些年轻教师本身就是孩子。年轻教师想用平等的身份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从语言的表达到意思的传递都不顺畅。这就必然使他们遭遇到信任危机,有些学生的家长已经五十几岁了,跟这些新教师的父母年纪差不多,有的家长直接就说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们“不放心”。
拿怎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学生的优劣,也让不少年轻教师头疼。他们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懂事,一点也不刻苦,一看到学生不努力学习,就忍不住拿自己做学生时学习的标准去对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渐渐地离学生也越来越远。
3、教育实践缺少专业指导
新教师在大学里实习经历不长,收获不大,学了点皮毛。即使把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间加起来,各类培养模式中的教育实践一般也不超过12周,即便如此,在实际中也要再打个折扣,因为在实习中,一般都是几个实习生同在一个班级完成参与教学、班级管理、教研活动等各项任务,短促的教育实践很难给学生足够的“临床”经验。再加上实习的学校都面临着升学压力,怕自己学生被耽误了,大多不放心把班级或课程交给实习生。表面看来是我在讲台上讲课,但实际上是坐在后面的教师控制着班级纪律和课堂秩序,学生想乱也乱不起来。
新教师倾向疏离其他教师,在面临问题时,很少得到有经验教师的辅助与支持。新教师倾向模仿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这种模仿将会导致新教师盲目地、没有反思地全盘接受他人片面的经验。而且,新教师急于使用这些外在手段,一旦经过使用并验证有效后,便极易形成真实的成功经验,并在新教师的思想和教学中确立起它的地位,便很难改变。这将造成新教师无法去掌握有效的个人教学方法,极大限制新教师养成开放的态度,也将限制其专业发展的进程。
新教师经常会发现很难将理论用于解决教室中实际发生的问题。这一现象的结果是将过去所学全部丢在一旁,认为理论无用。另一方面新教师过分注意如何正确地使用教学方法、技巧的理论,结果反而使自己无法摸索出更有弹性、更有创意、更适合现实的教学方法。现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干预程度明显高于过去,这对教师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严峻挑战。而我们的教师培养却过于传统,新内容融入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二、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学生的心中树立了一座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第一,教师对待学生的爱要有博爱之心。孔子之所以被誉为万世师表,关键在于他有一颗爱满天下的博爱之心。他的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出身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但他对学生不分智愚,不分长幼,不分勤惰,不分恩怨,一概热心教诲和鼓励。第二,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第三,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个事例: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满足,顶撞了老师。而这位教师没有作任何解释,只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沉思良久,终于悟出了自己的缺点。第四,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有一位老师在回忆自己的教学生涯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讲某个问题时,没有讲清楚,他马上就在一个孩子的目光中看到了迷惘,他觉得辜负了孩子的信任,自责自己备课的疏忽。他的面前经常浮现着这双迷惘的眼睛,这使他深深地愧疚,暗下决心绝不再出现这样的情况。
2、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沈元老师渊博的知识引来了陈景润日后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壮举,这已成为人们传颂的佳话。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师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分不开的。那么,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学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3、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突出一个“人”字。所谓突出一个“人”字,是指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第一,重新反思课堂教学的本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不少教师把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惟一目标,至于学生是否乐意学,会不会学,善不善学,教师很少考虑。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困难。第二,要拓宽教育教学的视野。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战场,但它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惟一途径。教育教学应当渗透在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环境之中。第三,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的能力比掌握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潜能比学会一门技能更为重要。因为今天的学生将要迎接未来可能发生的生态环境及社会变迁的挑战。
其次,敢说一个“不”字。实施创新教育,要敢于对目前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现状说一个“不”字。也就是说,要用质疑的目光、否定的态度、发展的思维对教学现状经常进行反思,并进行不断的创新。如教材里出现的东西是否都要教?是否可以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再者,书本上、教参上说的是否都是“真理”?例如不少教学参考资料把《凡卡》《卖火柴小女孩》的中心思想确定为“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事实上文章里所反映的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也客观存在着。我认为像这一类文章,有超越社会制度的价值,是对弱者、贫穷、不幸的关心,对幸福的期望和追求。
再次,讲究一个“思”字。讲究一个“思”字,就是要常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某跨国公司在辞退一位员工时,员工和老总有这样的精彩对话:“我有30年的经验……”“不,你只有一年的经验,只是将它重复了30次!”读来令人深思,我由此联想到有些教师为什么教了几十年书,教学方法总是老一套,缺乏新意,教育教学实绩平平,恐怕与他对自己现有教学方法不能经常反思有关。
三、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几点:
1、“爱学生”是前提
把对学生的爱从心底向学生缓缓流淌,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教师的爱注入学生的心田。
2、功夫在“师”外
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郑孙平老师1962年从北师大生物系毕业,开始也是教中学生物课,但由于腰病不能经常带学生下乡,中途改教中学化学课。但郑孙平并不觉得这是“专业不对口”。大学时他曾是学校篮球队和合唱团的队员。他当了36年的班主任,无论在教学工作上还是在班主任工作上,生物理论和文体特长都帮了他不少忙。
知识面宽、多才多艺、实践能力强、既教书又育人,是特级教师身上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这些长处,很多得益于学科教学专业之外的广博知识。
3、“反思”与“不满”是创新的源泉
教学反思促成青年教师不断检查自身的教学言行,重新审视和考察已有的教学态度,围绕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开展有利于学生个性、人格发展的教学活动,建立起平等自由、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要养成“三多”的良好教学习惯。
一是多虚心求教。新老教师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中,树立起极大的自信心,从而积极与指导者配合,遇到疑惑,虚心请教,不再掩饰自己的不足,把“隐藏”问题一个个暴露出来,努力将自己的“不足”变为“闪光点”。
二是多自我反思。新教师在虚心请教的同时潜心钻研,追求教学的“合理性”,如有的教师受录像课启发,将自己的教学语言录下来,辩听其语速语调的合理程度;有的甚至对着镜子练习体态语言,努力使姿势有助教学内容的讲解。
三是多撰写教后录。在最近一次教学常规检查中,我们发现撰写教后录的人数比研究前增加了40%,达到了100%。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懂得了反思,改进方法,使教后录有话可写。在此基础上,许多教师写出了教学心得、教学论文。
听北师大附中王天开老师的课,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除了牢骚,还是牢骚。王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他自己的眼光审视一切,无论是教科书的内容编排,还是课后习题的难易程度,甚至连高考试题的出法、学生上课的态度等,都会成为他不满的理由。
惟有不满,才有创新;惟有耕耘,才有收获。中小学教师中,对教育教学实际不满的不乏其人,只有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的人,才会最后获得优秀教师的殊荣。
‘捌’ 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有些负责任的老师总是很在意学生们的成绩情况,并不偏袒好学生,也不歧视成绩差的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提升。他们关注同学们每次月考、乃至周考的成绩,并且花费大量时间去观察同学们的弱科是什么?有没有成绩下降的趋势?牺牲自己的时间来加课高中阶段,很多老师特别喜欢拖堂,占用了学生们课余时间的一部分。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反感,但有些老师的确就这样做了!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和学生有仇,不想让他们下课去玩耍,而是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学一点知识!教育能力强,提高孩子成绩遇到一个好老师,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成绩提升大!有的老师教育能力很强,不仅仅能够让学生轻易学懂知识点,还能够通过各种方法来使得他们熟练掌握。这样的老师通常是教书经验很丰富的老一辈教师,他们见过的题型乃至方法都很多,能让孩子轻松地掌握知识点。2、责任心强,提升孩子们积极性作为一个老师,责任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品质。有些老师早上来得很早,甚至比学生到教室的时间还早,其目的就是陪着学生一起早读,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而有些责任心弱的老师,他们就来得很晚,甚至学生早读的时候,他都还在家里。老师在与不在,对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果老师一直都在,那么很多学习不自律的同学也能够专注学习,不去打扰别的同学,整个班学习的效率也都能得到提升。古人韩俞曾经说过,师者传道解惑授业,不可否认一个好老师真的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让我们终生受用,我很幸运在高三那年就遇到了一位这样的老师。我高中的班主任是我们的历史老师,她姓王,我们都管他叫王老师,到现在我还记得,王老师个子不高,戴个眼镜,长长的头发,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17岁男孩子的母亲了,话说他的儿子也跟我们差不多大的年纪也在高考,但是在高三那年她真的把全部的心血和时间,都用来辅导我们教育我们。还记得高三还有三个月就高考的时候,王老师因为一件意外,腿部骨折了,那个时候我们都以为这上个月只有代课老师来教我们,没想到只过了15天左右,王老师就拄着双拐,打着石膏来到教室,并且手上还打着点滴,她看着我们说你们不要以为我住院了就放弃学习,我不会放弃你们,你们也不能放弃自己,我就这样盯着你们,用一条腿站在这个教室盯着你们,看着你们学习,你们一定要把握住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这是你们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生转折点,我会一直陪在你们身边。我记得当时所有的学生听完王老师这番话都热泪盈眶,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见过最伟大的一位老师,她不顾自己的孩子却来在洋溢的教导我们,她不顾自己的身体却依然关心着我们。这种精神到现在为止,还让我们感动不已,王老师是我这辈子见过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也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有的人会说:会讲课的老师是好老师。有的人会说:会和学生交流的老师是好老师。还有的人会说:知识渊博的老师是好老师。如果只一个方面讲可能是对的,但从老师的成长过程看,则不尽然。一个人如果要成长为一个好老师,必须经历一个历练的过程,有的这个过程短暂,有的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一个人要成长为一个好老师,基本的条件是热爱教育这一行或者说有爱心,这是做一名好老师的前提。当这个前提具备了的时候,从专业的角度去看,一个人成长为一个好的老师就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不会讲。初上讲台,首先是当面对着几十名学生,自我的认识不足,自己不具备交流的能力或者害怕交流,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因为对自己的能力认识没有底,所以,一节课根本不知道自己讲什么,所有的准备都可能当面对几十双清彻的眼睛而到爪洼国去了,这是一个老师的初期。过了这个初期,会有一个漫长的主宰讲台、把持课堂话语权的过程。这个时候的表现主要是怕字当头,怕学生听不明白,怕学生掌握不了,怕学生理解不了,怕学生不会所学知识,总之,一切课堂教学的活动都是以“怕”字为前提。才有了课堂教学中的喋喋不休,东挡西堵。这时的老师充当了一个尽职的保姆角色,什么都替学生去做,把一切都替学生想到,而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的角色。当有的老师明白了自己做了许多不应该是自己做的事后,才想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又经历了一个过程,就是尽量让自己少讲的过程。这个过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老师已不再是一个讲师,而是经师。会让学生去讲自己明白或者不明白的事,自己加入到学生中去,共同面对“新”的知识,一起去探索,这时的老师主要做到精讲,集中学生不会的或者不明白的事去讲,也就是掌握了班级中的学情,从中发现学生不明白的事或者理解不了的事去讲解,当做到这一步的时候,这个人才基本达到了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最好的老师应该是导师,以方法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引导着学生自己去认识和了解知识,这时的老师不再是保姆,也不再是扶手,而是一位隐退到背后,学生在学习中感觉不到而确实在起作用的。这样的教师才是优秀的老师。当前大量的老师是“经师”而非优秀的教师。需要许多的老师为此而不懈地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