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的计算题解题能力
首先,对于公式的应用要十分熟练。初中公式并不多,记熟就好。然后,读题时一定要弄淸题意,分析得出你要求什么。然后应用公式即可。只要多做一些练习,相信这对你来说并非难事。
② 怎么样才能提高物理的做题计算能力
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是目前物理科高考中选拔功能最好的题型。这几年来的高考中,计算题占分比例逐年上升,但计算题的增加却让不少学生在考试中难以应付,更是错漏百出。好比普通话测试,普通话不准时,说得越多,扣分也越多。据国家教委关于物理科高考的分析报告,学生在表达、推理、论证等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问题,有的较为严重,如表达不确切、不完整、不清楚;关键词漏掉,不切中要害,概念模糊,道理说不清;有的推导公式虽正确,但说理却错误,论述混乱,不合逻辑;不分析具体情况,乱套公式等等。究其原因,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太差造成的。这些症状看来并非完全是高考时精神紧张所致,而与教师的平时教学中不无干系。 俗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教师在平时就要重视这些薄弱环节和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大可能地减少甚至避免学生在上述问题上的失误,在教学中应把好下面几个关: 一、审题关 审题,即是通过阅读题文、题图,理解题意,弄清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审题是解题的基础。 曾见不少教师(包括笔者也曾这样),在讲解计算题时,常只将题目文字念一次,或基本不读,便认真详细地对解题过程进行分解,而此时学生可能对题意还不甚明了。这样,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而相应的,学生在审题中,经常出现马虎粗心、不求甚解的不良现象,如题目没读完、题意没理解准确就匆匆套用公式求解,对题目中的关键语句初始条件等视而不见,造成求解错误。 所以,在解题教学中,应有培养学生学会正确审题的潜意识。如何做?笔者认为,审题,不只是简单地帮学生或让学生将题目从头到尾念一次,就能达到审题的效果,还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抓住题目中所给的关键词句审清题意。 例如,我曾让学生做1999年高考广东物理卷第23题(即有关麦克劳真空计测极稀薄气体压强的题目),结果有的学生反映,文字太多,图形式复杂,不知所云;也有学生知道该用玻意尔定律求解,但不知研究对象为哪个,等等。于是,我让学生再次认真阅读,并从中找出关键句理解。如题中“测量时,先降低R,使水银面低于m”,即可知此时K1、B、K2中均为待测气体,压强也相同,为待测气体压强P;“逐渐提升R”,此过程中,液面必经m处,此时K1、B中气体便与K2中的隔离,再提升R时,K1、B中气体就被压缩,等等。通过让学生找关键句,进行重点理解,学生很快就弄懂了其测量压强的原理,找出了研究对象,并将该装置与U形管的模型等效起来,于是,不难确定对象的始未状态量,再利用方程求解。 此外,审题时,还要学生注意根据字眼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同步卫星”中“同步”的含义;“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恰过最高点”中“恰过”的意思等。教学中既要有意识区地纠正学生不良的审题习惯,培养他们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也要培养他们能够迅速、准确抓住关键词语审题,挖掘隐含条件,正确理解题意。 二、分析关 这里的“分析”指的是情景分析,即弄清物体的定性运动过程。要能通过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受力情况,结合初始状态,把物体的整个运动情况弄清楚,从而建立正确的物理图景,并明确每个过程或状态所对应的物理模型及其联系的物理知识。情景分析是整个解题过程中的关键。学生听教师分析并不难懂,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 教学中,笔者与很多教师一样,先抓典型题目分析。而在课堂分析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畅其所想,充分暴露其思维过程,再针对其思维上的弱点,进一步引导分析,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如下面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秒后将此力换为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力,再经2秒,将力的方向再换过来,这样,物体受到的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每经2秒改变一次,求经过半分钟后物体的位移。 学生的分析各有千秋,有的分析较为全面,而有的认为物体做往复运动,类似机械振动,最终位移为零。通过分析,判断该分析是错的,原因在于没有认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物体在各阶段的受力与运动情况。所以,评讲时,强调受力分析。先作第一阶段的受力图,分析其运动情况,再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分阶段分析物体受力与运动。最终使学生脑中建立一幅物理图景:物体从静止开始,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当速度减速到0时,再作匀加速,后又再作匀减速运动…… 因时间间隔相等,各阶段位移也相等,由此不难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求解。让学生自主分析,占用时间较多,但学生的得到印象是深刻的。 在“分析”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养成正确、良好的分析习惯。如力学,先确定研究对象,后进行受力分析(或结合运动情况进行力的分析),再分析物体整个运动过程等。有了良好习惯,遇到其他问题,他们也会独立分析了。此外,教学中,笔者还通过典型题目的分析,逐步让学生积累一些典型的物理模型,使之能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例如上例的分析方法、思路也可迁移到交变电场中。学生若会分析上例,也不难分析交变电场中粒子的运动情况了。 三、表达关表达是指对物理内容的数学表述,即赋予各种条件、要求和关系以确切的数学形式,以及用恰当、精简的物理语言加以文字说明。能否将推理、分析的论证过程简明而正确地表达出来,使别人能够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也是解题规范的要求。但有些教师,为了节省课堂上的时间,往往只将文字表达口述一遍,黑板上的解题过程就简略成一堆数学公式;或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上例题已解得很规范,没必要再详细板书过程,但学生往往不领课本的“情”,长期如此,学生的解题必难以规范,不懂得如何进行表达。如应用了动量守恒,却没有指出是针对哪一系统,哪一过程,为何可以应用该定律;又如,该用能量守恒定律时,表达成“依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等;而有的干脆什么文字说明都省了,只是堆砌公式,让人看后,如坠五谷云雾中。解题的不规范,表达的不清楚,会影响思维的有序化,也会在考试中因此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表达,养成解题规范,很为重要。笔者的做法,除了亲自示范外,还常让学生上黑板板演。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一是锻炼胆量,二是主要作示范用,错的也好,对的更好,通过评析,让所有学生知道该如何进行表达,怎样才能达到解题规范性的要求(或做高考题印发高考参考答案,以作示范)。平常就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求解时,一定要先确定研究对象,有关力学的一定要对对象进行受力或运动情况的分析,物理规律的应用一定要指出它是针对哪一个对象,哪一过程(状态),应用的条件是什么等,并通过作业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解题规范性训练的反馈与纠正。
③ 如何提高学生物理解题能力
一、运用多角度说法,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的工具。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强调“怎样解题”,而忽视了“如何说题”,这种做法忽视了解题能力的培养。如果长期这样做的话,学生的解题能力被束缚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中,这与当前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养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说出题意、说出思路、说出解法等,而且要加强学生的“说题训练”,即采用“顺递说法”、“转换说法”和“辩论说法”等几种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运用顺递说法 每解一道应用题时,不必急于去求答案。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顺势”思考和“逆势”思考,把解题思路说出来。比如解答“培英小学科技兴趣小组有30人,绘画兴趣小组是科技小组的2倍,绘画小组比科技小组多多少人?”这道题时,首先让学生用综合法从条件到问题依次说出思路,再让学生用分析法从问题到条件说出思路。然后让学生列式:30×2-30。如果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还不够流畅,思路还不够清晰,还要再让学生看算式“30×2-30”所表示的意义,进行第二次“顺递”说法:先让学生说第一步“30×2”表示什么?再让学生说第二步“30×2-30”表示什么?最后先说第二步,再说第一步。这样加强“顺递”说法,学生的思维习惯便能“水到渠成”了。 2.运用转换说法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即从已知条件中或问题,发掘出潜在和暗示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加深理解,从而丰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如已知“甲与乙的比是5∶7”,可引导学生联想说出:①乙与甲的比是7∶5;②甲是乙的57 ;③乙是甲的75 ;④甲比乙少27 ;⑤乙比甲多25 ;⑥甲是5份,乙是7份,一共是12份等。运用转换说法,学生解题的思路就会开阔,方法就会灵活多样,从而化难为易。 3.运用辩论说法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的自由争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如在教学完锐角和钝角后,让学生说说怎么去判断一个角到底是什么角,多数学生回答:“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但有一学生表示不同意,认为“用数学书或作业本的角可以进行判断。”对这个学生的回答教师要他和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进行辩论。这样,双方在辩论后,使这位学生认识到“用作业本的角去比,实际上还是用直角来进行判断。”没有怀疑,便没有真知灼见。运用辩论说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习惯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二、多元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在解题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 1.移花接木法——一题多问 同一道题,同样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如解答“三年级种树45棵,四年级是三年级的2倍,四年级种树多少棵?”这本来是一道很简单的题目。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简单而忽视发散思维的训练。鉴此,教师应该立足求新,变换提出新的问题。如提出以下问题:①三四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②四年级比三年级多种多少棵?等等。这种移花接木法,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2.各显神通——一题多解 在解题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索解题的最佳方法。例如“环城自行车赛有5个赛段,分别是第1赛段39.5千米,第二赛段98.8千米,第3赛段165千米,第4赛段80.7千米,第5赛段99.4千米,总里程483.4千米,自行车运动员已经完成第1、2赛段。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要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有的学生这样列式:483.4-(39.5+98.8);再列式:165+80.7+99.4;还有的列式:483.4-39.5-98.8。由此可见,教学中如果能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学生的解题能力自然也会提高。 三、思同辨异,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准确率,有的难题在解决之前,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解决方法一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让学生理解后再去学习这类难题。如要解答:“2张纸做6朵花,照这样计算,5张纸能做多少朵花?”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补充学习另一题:“2个小组坐8人,照这样计算,5个小组一共可坐多少人?”因两题思路相通,解法相同,让学生先解补充题,再解原题,迁移自然,水到渠成,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容。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方法和途径,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在教学实际中运用“多角度说法、多元探索、思同辨异”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比较有效的方法。
④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10个方法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10个方法如下:
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10个方法
1、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没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牢,课本上的公式记不住,物理绝对不可能考高分!要想彻底吃透就要课下反反复复的回头看,物理内容涵盖面太广,分支之间的联系又紧密,把基础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考试才能游刃有余。
2、重视课堂,课下小总结。在课堂上虚心听老师的讲解,还要不断思考总结,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同时在课下还要多做题,在细心、耐心的解题过程中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和锻炼应试水平,还能帮助你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3、总结和反思自己的错题。犯错的地方都反映出我们的薄弱环节,每一道错题都是值得深入挖掘的知识宝藏。研究透一道典型的错题,找出自己的知识漏洞,胜过做十道新题,也是可以快速提高物理成绩的。
4、研究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会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也是让学生更加了解题意的。
5、深入理解考点。这时候就能通过做题和总结来深入理解考点,把一些典型解题规律、公式使用条件搞清楚。毕竟学物理,离不开做题,多做一些练习题既能巩固知识点,也能加快解物理题的速度,拓展思维并让你可以快速提高物理成绩。
6、整理纠错本。上课就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解题方法、例题、不太懂的地方等都要记下来。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这些只要你能理解透彻,对你快速提高物理成绩就不会那么难了。
7、重视复习。这时候就需要把自己总结的物理知识点全部再过一遍,以此来加深脑中印象。
8、学好数学。因为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起来是步难行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物理成绩绝对可以提高的。
9、注重知识结构。学生要重视知识结构,也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物理成绩。
10、利用好时间。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当你在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就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物理知识的目的。
⑤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的推行,高考的题型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物理高考题也更多的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考察得题目更具综合性,例如2012年重庆物理高考第25题,以常见的乒乓球赛跑比赛为出题背景,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和处理信息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单纯的训练学生解题技巧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加入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题能力的培养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终极目标
物理学科是一个很培养思维和能力的学科,如果在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只以应付考试为目的,那就失去了这个学科本身的韵味和美感,丧失了物理学科的功能,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也达不到相应的高度。如今新课改下的考试也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形成了物理题计算题背景来源于生活的考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够达到新课改真正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习惯,遇到问题尝试用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考试解题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二、解题能力的培养应从新课的过程中抓起
新课改自主命题的大形势下,新题型层出不穷,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新情况都训练到、讲解完,解题能力的培养必将走上培养思维能力的道路,而不是单纯的拼记忆力。物理计算题的解答是一种思维过程的呈现,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归根到底应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上新课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应对新的物理情景的最佳时机。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有意识的将课堂交给学生,处理好课堂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巧用预设,给学生思考的可能,善用新课的生成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适当的引导。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思考的习惯,面对新物理情境不畏惧、乐于面对挑战的心理,形成一种新题型并不可怕的自我暗示。
三、建立基本的物理模型是解物理计算题的基础
在物理中有许多已经归纳好的物理模型,这些物理模型既体现了物理思想,又简化了解题的思维过程。无论多复杂的题都可以分解成许多简单的物理模型,学生在熟悉了基本的物理模型之后,就能将复杂的问题分解简化;遇到陌生的问题也可以借助已经学过的解决方法举一反山,最终解决问题。考试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更准确的解题,掌握基本的物理模型是非常必要的。
四、基本解题技巧的训练
基本解题技巧包括审题技巧和书写技巧。审题的时候除了了解题目给定的物理情境,还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关键句,在平时就要培养一定的敏感度,像“至少”、“至多”、“缓慢的”等词语,迅速的定位和理解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方便,甚至有些关键词句没有注意到就跟本无法解题;如果题目的物理过程比较多还要对其过程进行分解,恰当的对过程进行分解有利于加深对物理情境的理解,方便解题。题目的书写是为了把思维过程呈现出来,要把解答过程说清楚,就要有恰当的交代和说明,做到以下四点:1.简要说明研究对象及其经历的物理过程,设定必要的字母,说明应用了什么物理规律;2.清楚的图示3.列方程要写原始方程,不能写化简或换算过的方程,因为每个物理学方程都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换算或化简之后其代表的物理意义就改变了,列出就是错误的方程;4.代入数据写出答案(不需要写出详细求解过程)。
基本解题技巧的培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一直以来老师们都非常重视,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五、反思与能力提升
物理能力的真正提高并不是仅仅多做题就可以的,物理解题也并不是把答案做出来就完了,要真正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题做完了思考不应该停止。思考到位了,做一个题材能够达到这个题的训练目的,在思考的过程中以下几点可以达到帮助反思的目的:
1.解答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又是怎样解决的?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哪里?以后应该如何避免?
2.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哪里?
3.这道题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吗?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在哪里?哪种方法最简捷?
4.若改变题目中的某个条件,会出现什么现象,又应该如何来解答?
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注意到第基本解题技巧的训练,其他方面往往会被忽略。然而解题能力的提高最重要的还是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根本,书写技巧的提高是辅助。笔者在这里提出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有说的欠妥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多多指正。
⑥ 怎样提高物理计算题的分数
很简单,你老师必定也 跟你们说过,步骤要清晰,就这句,不要以为自己一下子 就做好了做出来了很好,那个分数很极端的,要不就满分要不就没分,每个题目建议你一步一步写,那样后面错了前面还是有分数的,碰到简单的不要大意,难的就看自己会做那些,做一点是一点,哪怕没用的计算的数据也最好写上去,写不下 去了就马上换题,另外如果你计算不好容易出错的话,建议你可以快速在计算完再流览下你的计算,物理的计算一般很巧不会有很难的计算,所以看到很复杂的数字就要注意了。
⑦ 如何让物理大题得高分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已经很多年了,有的学生成绩很理想,有的学生成绩非常差,在很多人眼中物理是一个非常难以学会的科目,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尽然!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让物理大题得高分的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让物理大题得高分
1、物理公式扎实掌握
(1)积累公式基础,物理命题万变不离其中,基础公式足够扎实,熟练应用的情况下,只需要把题目理解透彻,套用公式,做题就会变得很简单
(2)熟练理解各种定理,从牛顿定律、受力分析、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能量及能量守恒等知识点,快速理解及掌握,面对物理题型轻松解答
(3) 总结 就是基础过硬,定理理念理解透彻,面对各种命题,活学套用
2、熟练学会并理解技巧过“三关”
(1)审题关:审题时要做到“眼明、心细、手勤、意会”。既读题要细心,在一些容易犯错的字眼上一定要注意,在已知条件及间接获得的条件下,要理解其含义,然后客观的分析命题所在,从中挖掘出隐含的一些条件,全面的掌握题意,做出正确的分析过程,从原理、模型、建立方程开始解答完毕该题。
(2)叙述关,叙述贵“准、简”,即言简意赅。做题的时候掌握如下几点,一个是研究对象,在题目中经常出现“以---为研究对象”这样的 句子 ,在者“物体从---到---过程中”等情景出现,还有就是“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这些个特殊的状态下,要特别注意。
(3)规范关,一般做到“六规范”,即:一是规范叙述;二是规范作图;三是规范方程式;四是规范运算过程;五是规范符号书写;六是规范结果与单位:数值运算结果要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单位要用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符号,某些物理量的单位要避免混淆。
高考物理有哪些好的 复习方法
物理试题角度新颖
“今年的高考物理题,总体来讲出得比较好,重视基础,紧扣大纲,同时又不拘泥于大纲。许多题角度新颖,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尹老师说,今年的高考物理题很多都似曾相识,但具体做起来感觉又不一样。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感觉不难;而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则感觉较难。其中,选择题出得很好,不仅考查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从历年物理高考试题看,同学们在复习时还是要注重抓基础。高考物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重较大,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把基本的知识点弄清楚明白,不留盲点。与此同时,高考物理试题越来越灵活多变,会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动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复习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练习,对日常习题要做到位,不能敷衍应付或者贪多求快,那样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复习阶段学会做题
物理知识前后联系紧密,规律性强,只要复习方法正确,可以在高三复习阶段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具体该如何复习的问题,提到了以下两点:
一是全面细致地复习。“现在各个学校已经基本上结束了 高三物理 课程的学习,转入了第一轮复习阶段。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要扎实细致地复习每一个知识点,不能有任何疏漏,否则将会造成简易题失分。”全面复习不是简单、机械地浏览。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组成的物理知识体系好比一棵大树,有主干,有分支,有叶子。在逐章、逐节复习全部知识点时,要注意深入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这是提高能力的基础。
二是学会做题。在理解概念、规律的基础上,只有通过不断的解题实践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灵活运用知识解题。因此,做一定数量、较多类型的题目是非常必要的。需要注意的是,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选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做。什么样的题具有代表性呢?首选还是历年的高考题,高考真题概念性强,考查深入,角度灵活,非常值得同学们深入钻研。其次,可以选那些考查重要知识点,或者在方法技巧上有代表性的题目。体会它们应用了什么知识,解了什么方程,解题的关键在哪里……对这些题目的反复思考解决了“质”的问题,而浏览较多的习题则在“量”上保证了题型的多样性,训练的有效性。
高考物理复习六大重要解题技巧分析
一、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真的太重要了。物理计算题一般都是力和运动的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无非就是分析受力和运动。但是有一点很关键,一定要分析,要写到纸上,不要只在脑子里空想。高中物理关于力和运动就那么点事儿——四种基本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类平抛)运动、圆周运动;三个基本规律: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守恒。同学们做计算题时做下受力分析,画下运动草图,然后用上面三个基本规律和四种运动形式耦合,一般就会有解题思路了。
二、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虽然在阅卷的时候,没有文字说明一般不会扣分,但是必要的文字说明有时候会让你多得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解释下什么叫必要的文字说明。必要的文字说明就是穿插在表达式和方程之间,让阅卷人能够更加顺畅、清晰的get倒你的解题思路。话语不必太多,但是要起承前启后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缺少这些必要的文字说明,阅卷老师可能看不明白学生的解题思路,所以有时真的会出现误判。试想:老师不知道你所写表达式的意义,也不知道表达式怎么得出的,怎么给你分?
关于文字说明,如果实在不会写,买本练习册,照着上面计算题的答案去模仿,时间长了你就明白什么叫“必要的文字说明”了。
三、题是做出来的。
高考题难度较大,除非水平特别高的同学,一般同学在面对计算题时都没有太清晰的思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只空想不动手,也不要直接放弃。
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将自己所能理解的题意写到草稿纸上,将能写成表达式的条件全部写成表达式。其实随着你逐渐的理解题意,不断书写表达式,题慢慢也就做出来了。很多人做高考题都有这种感觉,一开始并没什么思路,但是做着做着就做出来了。是得,当你将题中所有已知条件都变成表达式后,怎么会做不出来呢?
四、书写清晰有条理
就不要求同学们书写美观了,老李的字也很烂。但是同学们至少要把字写清楚,让阅卷人看明白。
让阅卷人看明白的另一个方法就是:作答要有条理。诚如上面所讲,将所有条件全部变成表达式,一定能做出题来。但是我们在写表达式的时候如果能注意一下书写顺序,将我们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地展示给阅卷老师,我想阅卷老师的心情也一定是比较愉悦的。
五、计算认真。
这个不多说了,好好锻炼自己的计算能力,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六、统筹安排整张试卷时间。
计算题固然重要,分值也很高,但是如果计算题占用太多时间,也会影响整张试卷的成绩。
所以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醒的认知,什么样的题值得花时间投入,什么样的题不值得投入时间,这一点要有个清醒认识,才能最大限度得分。在做试卷时要敢于取舍,决定跳过去的题就不要再想了,决定投入时间的题,就要沉下来认真分析。一定要敢于取舍,特别是要敢于舍,有舍才有得!恕我直言,物理成绩在60分以下的同学,做压轴题完全是浪费时间!
如何让物理大题得高分的方法相关 文章 :
★ 如何让物理大题得高分
★ 高考物理得到高分技巧
★ 关于高考物理怎么才能拿高分技巧
★ 如何高效快速地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
★ 高考物理计算题轻松拿高分的方法有哪些
★ 高考物理高分小窍门
★ 高考物理计算题拿高分技巧
★ 高考物理计算题拿高分的技巧
★ 高考物理拿高分的5个经验
★ 怎样提高物理成绩的方法
⑧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物理计算题解题能力
计算题是每年中考必考的题型,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将所学的诸多概念、规律融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较好的手段,也是学生比较畏惧的题型。每年中考,计算题的得分率都很低,甚至部分学生根本动不了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思维活动的不健全,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到位,缺乏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灵活运用物理思维方法的能力。因此,提高学生计算题的解答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谈谈笔者在提高学生计算题解题能力的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及体会。
一、从物理基础知识入手,全面透彻地理解物理公式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学的根本。只有透彻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才能灵活地运用物理公式,才能在答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理解物理公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理解公式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及其物理意义;(2)理解公式的适用范围;(3)同一性:理解公式中的每一个物理量都是针对同一个研究对象或同一工作状态而言的;(4)统一性: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各物理量的单位要对应统一。
因此,对于教材中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公式,老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理解,久而久之,这种引导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运用一个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时候,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自然而然地从上述四个方面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对公式进行正确的选择,避免在使用公式的过程中,张冠李戴,生搬硬套。
二、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1、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一题多解”是指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个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和思考问题,扩大视角,开阔思路,避免思维的局限性,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在一次爆破中,使用长96cm燃烧速度是0.8cm/s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如果点火工人点火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的安全区域?这是一道多条件、答案确定而解题途径和策略不唯一的开放性试题,可以通过比时间、比路程、比速度等方法来判断点火工人能否到达安全区域,而在比路程和比速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又可以各得出两种不同的解法。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言,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引导他们思考有没有其他解法,能不能再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例如:在比路程时,我们可以以导火线的长度为标准进行比较,能不能换一个角度,以爆破点到安全区域的距离为标准来进行比较呢?这样使学生改变思维方法和角度,不断发现新的解题路径,解题思路越来越广阔,越来越灵活。而且每发现一种新的解法,都会让学生产生惊喜,从中体验解题的乐趣,享受成功的感觉。2、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变”是指从多角度、多方位对例题进行变化,引出一系列与本例题相关的题目,形成多变导向,达到熟悉并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一题多变”可以是老师“变”,即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恰当地对题目进行延伸、演变、拓展,呈现出一系列的变式题;也可以把“变”的权力教给学生,即引导学生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条件或相关的物理场景,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自己解决。
例如:一个“220V,100W”的灯泡,根据灯泡的铭牌,你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
学生很容易算出两个相关物理量:灯泡正常工作的电流;灯泡的电阻。
接着老师提出新的要求:如果让你补充一个已知条件,你还可以计算出哪些物理量?
老师的要求让学生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之心。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学生们陆续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1)灯泡通电1小时,消耗多少电能?(2)灯泡消耗了1kWh的电能,这个灯泡工作了多长时间?(3)如果把灯泡接在110V的电路上,其实际功率是多少?(4)如果灯泡的实际功率只有50W,那么加在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多大?(5)如果把这个灯泡与一个“220V,40W”的灯泡串联,哪一个更亮些?如果是并联呢?……这样,一道简单的题目衍生出六、七道相关的题目,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解答,让学生将与知识点有关的基础试题“一网打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条理更清晰,达到熟悉并灵活应用与题目相关知识的目的。3、逆向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在解答计算题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已知量、未知量之间的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建立已、未知量之间的联系的主要方法是:正向分析和逆向推理相结合。即从已知看所求,从所求看已知。
面对一些综合性强,信息量大,涉及知识点多的复杂的题目,当从题目的信息中看到多个信息量而无法确定所需的已知量时,就需要采用逆向推理的方法,即从所求看已知,根据所求的物理量的需要找出相关的信息,以此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
例如:一辆重量为800kg的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了2.5h,消耗汽油20L,已知汽车所受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求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连同隐含条件,一共有7个已知量,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有:密度、热值、功和热机的效率。学生遇到这类题目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变思维方向,从所求量入手,采用逆向推理的方法,运用有关概念、定律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层层推理,确定解题思路和分析途径。逆向推理的过程可以用图表的形式,逐步板演在黑板上,使解题思路清晰明了。
三、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
物理的计算题千变万化,提供的物理场景纷繁复杂,但无论其条件怎样变,提问的方式怎样变,总是离不开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应用,在解题方法上都会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和共通的地方,例如:对于“固体压强”的计算,通常是先通过受力分析找出压力F,再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F/s算出压强值;而在计算“液体压强”时,则是先根据公式p=ρgh算出液体的压强,然后再运用公式F=ps算出液体的压力。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一定量题目的训练后,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将一些典型问题条理化、规律化,使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时有章可循、有路可走。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对计算题的“恐惧”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真正地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进而减轻学生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学生计算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长期培养,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这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正确建立概念,深化概念理解,完善思维顺序,优化思维过程,建立多向思维角度。让学生探究物理规律,领悟物理思想,优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成功率,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