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物理学科 > 如何引入课题物理

如何引入课题物理

发布时间:2023-06-10 17:02:03

‘壹’ 初中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方法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就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那么怎样提出课题、导入新课呢?通过实践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由科学史实导入新课
一些科学史料中的典型事例,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简单磁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导入新课;讲阿基米德定律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或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其最大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进行科学思维,也是生动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很受学生欢迎。
二、由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经验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有时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错误经验来导入新课,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例如讲惯性定律时,可先提问学生:“维持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要有力的作用?”、“速度大的物体是不是一定受一个大的力的作用?”对这些问题的肯定的答案是错误的,但学生常常认为是正确的。产生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假象所迷惑。例如静止的车,人推它才动;静止的树枝,风吹它才动;静止的球,脚踢它才滚,如此等等。如果不推、不吹、不踢,这些物体是不会动的。当老师把学生认为是“千真万确”的生活经验,给予否定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注意力顿时集中到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来,这样就巧妙的导入了新课。这种导入方法不仅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经验在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之前还是粗浅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要正确认识世界,掌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还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原有感性知识作一番完整的分析,以获得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十分有益。
三、由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导入新课
采用学生所熟悉的现象也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例如讲“压强”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想一个问题,人在烂泥地上走和在烂泥地上垫一块木板后再走,两种情况下,陷入泥里的深浅是否一样?为什么?从而提出本课要讨论的问题——压强。又如讲“惯性”的时候,可以举出钢笔出水不畅时,甩一甩,墨水就出来了;汽车起动、制动、拐弯时乘客有倾倒现象等事例,来导入新课。

‘贰’ 初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物理探究学好物理

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获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主动实验,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有利于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物理规律,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贵在引导,教学中要用一些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从日常生活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
让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才能学以致用。生活中有不少现象,平时习以为常,一旦提到课堂上,情况就不同了。如“旋转的伞上的雨水为什么能脱离雨伞而飞出去呢?”能很快激活学生思维。生活中很多物品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的,在课堂上回味,投石激疑,如临其境。玩具是学生身边非常熟悉的物品,它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物理仪器或教具,我们要充分发挥玩具的教育功能。如“憨态可掬的不倒翁”可帮助我们理解重心等,妙趣横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探究,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入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养成探究习惯
人们求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正是怀疑推动人们去思考,去探求未知领域。所以善于疑,敢于疑,是走向真理的必经阶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流传了一千八百年。伽利略敢于用实践来检验它是否是真理,从而推动了力学的发展。可见敢于质疑,才有希望打开真理的大门。电磁场、原子能的发现,相对论、量子论的提出,都是敢于疑,敢于探究未知领域的结果。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科学运用猜想与假设,引导探究方向
猜想与假设是建立在观察、现有的证据以及以往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根据地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明确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的一个过程。在科学探究中,对探究的问题所涉及的知识和事实材料认识不够充分的条件下,我们可以凭借已有的事实和以前的经验,以假设形式进行大胆探索。
1.猜想与假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结论的先导,一旦得到实验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猜想与假设能帮助探究者明确探究的内容和方向,指导探究沿预定目标展开,避免盲目性。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很多发明和发现都是源于猜想。“电能生磁,磁应该也能生电吧?”法拉第就是在这样的猜想下,经过整整十年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猜想与假设本身是科学探究的内容和要求。假如物理教学过程中回避了直觉、猜想、假设,实际上就等于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根据现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通过想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最后推导出规律。
2.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猜想方法
放手让学生猜想,学生往往猜不到点子上。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先对探究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例如,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在猜想环节中,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首先给出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筛选关键词:物体、运动。根据关键词进行猜想:有关物体可以猜想到密度、体积、质量。接下来再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就水到渠成了。另一种是创设情景方法。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猜想时,往往会出乎教师的意料。如果所有的猜想都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里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时可以借助于简单的演示实验进行引导。比如让学生体验一下推质量不同的课桌,然后进行猜想。这样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助于学生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科学探究,锻炼探究思维
把探究性学习贯穿于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是个突破口。实验中的探究性学习能够优化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情感,使他们快乐成长。
1.让学生参与到探究演示实验中,亲身探索物理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可以调动其积极性,亲身感受实验过程,有了真实感受,知识就容易掌握了。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探索中得出一般性结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把握探究分组实验的难度,提高学生探究的成功率
探究分组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实验课题进行实验,从中探索科学概念和规律。探究分组实验教学重视实验探究过程,把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思维的训练放在首位,让学生自由陈述科学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所需的数据,并在解释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由于验证性实验本身往往有一定的难度,改成探究实验时,问题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问题设计的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助于探究;问题设计的不恰当,则会使探究实验丧失应有的作用。
3.重视探究课外活动实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合理发挥物理“小实验”的作用,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探究课外活动实验,可以是教师提出课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定课题,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独立分析课题,设计方案直到得出结论。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外实验设计应遵循趣味性强、取材容易、制作简单、经济可行的原则。基本以教材知识为切入点,可适当引申和拓宽,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他们热爱科学的志趣为目的。
总之,探究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无章可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领会教材变动的目的,把握探究活动的目的。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合理设疑,营造一个有利于探究的教学环境。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可以进行指导,可以参与,可以组织,但决不能越俎代庖。

‘叁’ 如何设计"课堂引入语"物理课堂导入

(1)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通过旧知识的短暂回顾,再适当变换条件与新知识建立联系。
(2)采用模拟演示实验法
(3)采用故事导入法
(4)引用生活经历、身边的琐事等进行课堂导入

‘肆’ 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

物理课堂教学是物理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并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姿培动参与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教师就必须具有效率意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实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四点入手。 一、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至关重要,只有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去学。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刚接触的一门新学科,很多学生对物理学科不理解,不喜欢,觉得难,没有兴趣,不好学。这时,教师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爱学生,动之以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课堂上要建立好师生关系,以真情去感动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愿意跟老师交心,乐意听老师讲课。从而对老师教的学科感兴趣。 2.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在上第一节物理课时,我通过做些新奇、趣味性强的实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又沸腾,会跳舞的小人、打蛋入杯、沸水游鱼等实验。学生对此感到新奇而有趣,且与他们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就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学习。 3.创设兴趣性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抽象的事物难以产生兴趣,反而对直观的,带有刺激性的问题容易产生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道具、彩色图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如在讲《平面镜成像》时,先在讲台上竖立一面大镜子,请一些学生上前来照镜子,做些动作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再引入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解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生就会带着激情进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要求,而且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物理现象,物理实验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而具体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善于观察并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对于以后的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主动和系统地进行观察,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如下几点培养。 1.调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观察。一定的知识经验是提高观察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现在学生生活的时代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身边几乎全是物理,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体验,就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汽车刹车时人要向前冲,夏天,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矿泉水瓶放一会就冒汗。在教相关内容时,我都会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容易悟懂。因此学生就乐于观察,这将有助于增强观察的广度和深度,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2.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感知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要让学生尽可能运用视、听、触等各种感官感知方式进行协同活动。如在探究音调和频率关系实验中,我让学生自己将尺一端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另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让学生用耳朵听它拨动发出的声音,又用眼睛注意钢尺拨动快慢。通过眼、耳、手、脑的配合感知几次实验现象的区别,最后才能淸楚的认识到音调和频率关系。 3.归纳观察法。通过分别观察个别现象得出结论后,再归纳出一般规律。如欧姆定律就是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观察电流强度与电压关系,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的。 4.比姿槐较观察法。迹册唯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和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要注意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分析比较,并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让学生比较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像的正倒是在物距与焦距之间有什么关系时才出现各种情况。从而分淸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顺序法。我们观察事物有一定的顺序,如果没有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因此要遵循一定的合理顺序。例在对水沸腾进行观察时,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判知水温的变化,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观察到有气泡从瓶底上升,以及气泡由下到上体积的变化情况,在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是否在变化。清楚沸腾的整个过程,从而对沸腾的概念、沸点的意义获得深刻的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人才。 1.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优化教学方法,就是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学习,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导人新课时,特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例:在讲《升华和凝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过会冷却后又产生碘凝华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再以主导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进入本课的探究教学。一起得出物理现象。教学有法,也无定法。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质疑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不要把自己的认识或书本上的知识强加给学生,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应善于诱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争论,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质疑问题的机会。让他们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起新的教学观念,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的权威。要引导学生学会用质疑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科学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会质疑,是学生学会学习进而学会创造的开端,是学习活动的思维动力。 3.创设想象思维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引发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尽情想象,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如在讲完摩擦力后,可以向学生提出,没有摩擦的世界将会什样?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积累,对摩擦力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巩固。 四、重视物理实验,让学生体验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它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交流为前提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实验即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又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离开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物理就会变得深不可测,抽象呆板。从而体会不到学物理是既有用又有趣的。 1.演示实验。因各班人数较多,在演示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来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与可信度,增强直观性。在演示过程中,仪器材料的摆放尽量高些,做到能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能举在手中演示的尽量不摆放在讲台上。防止部分学生因看不到或看不清而失去观察兴趣放弃学习机会。同时也应提示学生该看什么,不该看什么,不要只为热闹,一副旁观者模样。对于学生实验中常出现的失误也可通过故意演示失误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在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水开后拿温度计出来读数会导致温度下降。 2.分组探究实验。以四五位同学为一小组。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实验探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科学事实进行合理的猜想。例在压强教学中,为提出压力作用效果是否和受力面积有关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压住图钉的两端亲身体验、思考。学生会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又自然会猜想出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接下来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在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时,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己设计。让他们从中得到一种科学探索的体验,感受探索的艰难。之后,组织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找出设计中最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此过程教师在各小组之间来回走动,可做适当的指导,针对慢一些的学生多一些指导和监督。对做得较好的小组要适当的表扬。让他们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最后根据各小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小组之间互相分析论证、交流,评估。通过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来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 总之,要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一切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而展开。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身体、知识、情感、道德、精神、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伍’ 初中物理概念引入的几种方法

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物理教学的基石,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的基础.重视和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清晰、正确、深刻的物理概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加强物理概念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就有关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作些浅显的探讨.
1 概念引入的时机
在引入物理概念时不能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某个物理概念,然后逐一的解释其中的每一个物理量的含义,这会导致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减 ,因为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那我们什么时候引入物理概念呢?应该在我们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如何来解决?假设了一系列方案,而最好方案的提出应该是引入物理概念时思维的最佳切入点.
例如在“机械功”概念的教学,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力与距离的乘积便是机械功.而是在我们学习了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后,引导学生思考要想最省力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机械,要想最省距离我们又选择什么样的机械,在学生弄清楚其中隐含了一个规律:省力的时候费了距离,省距离的时候费了力,也就是我们在使用机械时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力与距离的乘积是不变的.水到渠成,我们将这一有价值的乘积就称之为机械功.
又例如“速度”概念的教学,同样是在学生完成活动:比较不同纸锥下落的快慢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即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相同比时间.那如果遇到在现实生活中路程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的两个运动的物体,我们又如何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呢?学生提出可以将路程化为相同,也可以将时间化为相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呢?将时间化为多少更为简单呢?在一系列问题解决后再引入速度的概念就显得很自然,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速度的本质.
2 概念引入的方法
2.1 从生活实例中抽象概括出来
抽象概括能力就是从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初三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转化的阶段,而且还开始出现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模仿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思维特点加强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同时又很好的解决了概念教学的难点.例如“杠杆”概念的教学,让学生从许多具体工具在使用时的共同特征中抽象概括出来: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又例如在讲授“力”的概念时,先举出一些实例,如两个学生相距较近互相推,提起重物,手握握力计,拉弹簧测力计等,并从这些推、提、压、拉产生力的不同动作中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引入“力”的概念,其一,必须有两个物体(不一定是人),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 巧用类比,灵活迁移
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类比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复杂的概念.例如:“电流、电压”概念的教学,电流、电压是初中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与水压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将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从而引入“电流、电压”概念,这种处理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又例如“功率”概念的教学,将功率和速度类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同样的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路程,同样的功率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这样引入“功率”概念,学生还是很容易的理解功率的本质的.
2.3 从学生生活体验引入
初中学生接触生活十几年,也积累了许多生活体验,这为我们引入物理概念提供了方便,学生也乐于接受.例如“惯性”概念的引入,引导学生回忆、再现自己坐在汽车里,体验当汽车静止、以某一速度正常行驶、突然启动、刹车、加速、减速、拐弯等时刻的感觉,通过分析引入“惯性”的概念.又例如讲“摩擦力”概念时,直接让学生体验手紧贴在课桌上移动时的感觉,自然引入“摩擦力”的概念.
2.4 通过演示实验引入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操作演示的实验,是学生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获得感性认识的基本途径.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定律,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在概念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同时学生会对新概念印象深刻.例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学生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手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接着把重物慢慢放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也变小,分析由于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此时再引入“浮力”的概念,可谓水到渠成.又例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向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快速地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静静地立在讲台上自然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带来震撼,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是谁将易拉罐压瘪的?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
2.5 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甚至争论,在此基础上引入物理概念.例如:“铁比棉花重”、“油比水轻”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难道一根小小的铁钉会比一床棉被还重,一桶油会比一滴水还轻?”.这时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新的求知欲望:既然用“重”、“轻”已不能说明上述事实,那么应怎样来描述物质的这种性质呢?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验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总之,物理概念的引入,要重视概念引入的时机.一方面能引起听课学生的注意,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概念用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陆’ 如何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

在课堂上,如何将身边的物理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激起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笔者从事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二十多年,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思考与实践。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里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探索物理现象和规律的过程会让人充满快乐,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须重视实验,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其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2、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动力,是成功的根本保证。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才具备更大的决心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学习上不断进取。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上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他们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人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2.1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着头走路”。“亲其师、信其道”,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育发生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充分说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良好期待,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对学生发展具有推动和引导作用。
2.2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给予成功机会
成功对人的发展具有激励作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回答,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进行物理测验前,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甚至一些测验题可以让他们事先做一遍,测验时使他们的成绩也能及格,让他们感到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动手能力并不一定差,在做物理实验时很明显的表现出来。在这种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2.3 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畏惧心理
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把物理教得“有趣”。在初二开始学习物理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知道物理将学些什么,学了物理有什么用,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物理有趣”、“物理有用”,然后进一步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只要第一步开头开得好,就会减轻学生学习物理的精神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物理的心理环境,消除了畏惧心理,树立了要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让学生有多动手的机会。如:课文中一些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由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而产生要探索它的兴趣;对于教材提供的科学世界栏目中的知识,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调查、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有关这些知识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2.4 激励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基本心理因素。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动机不强,动力不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将来要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必须自强不息,提高自己的智能。而智能的提高是以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条件的。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需要。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加强物理学习上的竞争,考试、参加物理竞赛,还有学习上的落后将潜伏着丧失自尊的威胁,这些都可以形成一种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积极进取替代惰性心理。
2.5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有些学生,智商并不低,学习也认真了,但是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习方法不当所造成。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包括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等环节。学习困难学生在这几个环节上往往做不好。如:他们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听课思想容易开小差,平时不重视即时复习,总是考试前才匆匆忙忙的复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等等。因此具有针对性提出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帮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之间互换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
3、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关注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课余爱好
在课堂之外,教师要多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说要了解他们喜欢听什么音乐,喜欢吃什么零食,喜欢玩什么游戏,喜欢说什么时髦的口头禅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生的这些切身的生活体会加入教学,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学生的语言习惯说话,学生就会感到这位老师的思想和他们很接近,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也同样感兴趣,从而学生就会渐渐地的愿意亲近这位老师,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进而逐渐地对物理感兴趣。所以物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现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有很多体验生活的机会,但是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却很少用物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身边存在的一些现象也不能有意识的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把这些生活体验和感受与物理联系起来,就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离我们的生活原来这么近,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因素时,讲到绿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的是绿色光,为什么植物的叶子反射绿色光呢?因为绿色光对植物的生长有害,所以要把有害的光反射出去;在讲解摩擦起电现象时,举出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尾巴--铁链?是因为汽油和油罐之间有摩擦,造成油罐上会附着大量的电荷,如果不急时通过铁链引到大地会使汽油自然。这样以来既让学生掌握了要学的物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并且具有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1通过生动风趣语言,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上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再加上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2教师授课时,要有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情趣。
丰富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教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强他们的理智感,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
教学一方面是进行认知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还有一种美的享受。在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进行叙述时,要做到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发音的长短、感情的运用等,都要求教师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4.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课堂上介绍物理学史的发展、物理学家的情况,是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如"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会使学生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再如"爱迪生和白炽电灯"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了科学家的成才之路,并深深地体会到"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例如在讲到玻意耳--马略特定律的时候,介绍定律的来历以及不同国家对定律的不同称呼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当讲到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天电(闪电)与他电是否是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4.4教育学生留心观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意义。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现实生活中发现的。例如:牛顿通过对苹果落地的思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的摆动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老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再例如:流星雨、日食、月食、海市蜃楼现象、百货商场中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和有趣的自然现象,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是较好的物理素材。在做实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5、结束语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新奇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但绝不能把素质教育异化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以知识的传授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在进行物理课的教学中,要教思路,教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树立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

‘柒’ 初中物理功怎样引入新课

1新课引入法 1.1以学生游戏引入。游戏是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进行游戏,课堂将会异常活跃,由此产生的笑话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学生亲身的经历和直接感受,

‘捌’ 如何使初中物理课堂生活化

一、理论支持:建构主义理论
1、学习观: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2、教学观: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
3、提倡情境性教学。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从下图中的例子,很好的能说明建构主义理论。同在一池塘的鱼和青蛙,一天青蛙对鱼说我要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鱼说行啊,你把看到的好的事情给我讲讲。青蛙看到了一头牛,并且把它看到的牛的模样向鱼描述了一下,于是鱼就把牛的模样想象成了图中的样子。

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述和他本人的思考,对同一知识的掌握因为个体差异而不同,很有可能把所学内容变形走样,有些学生没见过青砖绿瓦,没见过鹅毛大雪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性、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构建一个良好的建构环境,使学生在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中,领略到物理世界美妙、和谐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进而提升学生未来的生活质量。那么物理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1、引入课题情景生活化
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就是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物理贴近生活,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从中引出物理问题,并以此让学生感悟到物理问题的存在,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围绕自己身边的问题展开探究,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教学时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把教材中所提出来的问题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使得课题一开始就能使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感到亲切友好多了,就对它打开了接受之门。例如:在我们学习“怎样区分声音”时,引导大家回忆生活中常见的事。如收银员通过听用力弹钞票时发出的声音,来区分钞票的真假;挑选西瓜时通过拍打西瓜听其发声的音调,来判断西瓜的成熟程度;从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生活情景引入到怎样区分声音。这些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课堂学习。
2、课堂教学、讲解、举例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在课程中整合“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因此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的意识。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索其中隐藏的物理规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在讲解各个知识点时所列举的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因而学生具有探究的能动性。如: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举例说:炒菜时闻到香味较浓,菜凉了闻到的香味也就没有那么浓了;冰糖放到热水里比放到冷水里溶得快;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可举坐车子时觉到树木、房子向后退的例子等等这些密切与身边的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使学生确信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就像在体验快乐的生活,怎么还会觉得物理难学呢?
3、作业、练习生活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它为我们指明了物理教学活动的方向:物理就在你的身边,生活需要物理,物理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用于巩固学习内容、提高能力的练习与作业应避免为练习而做练习,为做作业而布置作业。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应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例如在学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时,如果设计这样的一道题:一个物体的质量多少,体积多少,求它的密度。这样虽然也能起到巩固练习密度公式的作用,但是跟学生生活完全脱离,学生感觉就是做练习。如果改成这样:小红同学星期天在一装饰品店买回一戒指,测得其质量为8.9克,投入装水的量筒排开水的体积10ml,请你来做技术员,根据以上数据和所学的密度知识初步判断小红同学买的是不是纯金戒指?这样的题目与其说是做作业还不如说是在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把这样一段生活经历摆出来,就让学生感觉到这不是在做题,而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解决一个生活实际问题,有用的问题,有了内在动力,那么学习的心情自然不同了,让他产生愉快的情感,思维活跃地投入学习,产生的效果自然就好。
三、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于社会、服务社会,同时也是适应社会,是课堂的延伸,是知识的升华。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样既巩固了已学的知识,也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激发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强烈欲望。
1、开创课堂社会探究模式
社会探究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教给学生怎样对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通过真实的探究过程,学生应学会给这些问题定义,学会和别人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待这些问题以及在尽可能多的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作为中学生我们的要求不可能这么高,我们可以以课堂作为舞台,创设课堂上小社会环境,让学生从小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学习“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一节时,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以下有关资料:酸雨的危害的实例,大气污染的程度数据,家庭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讨论:我们城市空气污染的来源,近几年政府的努力有哪些改善措施,你将来对净化我们的大气有何建议等。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肯定要遇到许多困难,有一些是完全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自行解决的。例如学生安装一些简单的电路,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等。在学校里,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对课本上的实验怎样利用学校现有的器材进行改进,在生活中怎样改进家庭中的燃具,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的物理实践活动,应选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的实践内容,例如: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形成城镇中的热岛效应?你家里使用的主要能源有哪些?你的家庭、学校或社区有哪些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地方?这些实践的内容都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从探究这些学生熟悉的实践内容,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玖’ 浅谈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引入的方法_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进行物理概念教学呢?概念引入是关键环节之一。若概念的引入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物理概念教学引入中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通过课件模拟物理情境引入
例如,“电流”概念比较抽象,可以利用制作的flash动画模拟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让本来看不见的电流变成动态的画面,加深学生对电流的感观认识,从而为建立电流概念打下基础。再如,引入“弹性势能”时,小球碰撞弹簧片的形变不易观察,可用“动画”将其展示出来,学生仔细观察碰撞过程。
二、通过新颖的实验引入
新颖的实验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注意。恰当地将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发展、变化,可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易拉罐”实验,往空易拉罐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罐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罐口封闭,让易拉罐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易拉罐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实验中可以用喷水器向罐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将更加明显。)
三、由学生活动引入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更是学生自我和谐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学生活动引入物理概念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引入“摩擦力”概念时,可以让学生将两本书的纸张相互交错夹在一起,学生会发现要使两本书分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从而引入“摩擦力”。
四、由问题讨论引入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参与讨论,最终引入物理概念,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思考。如“铁比棉花重”这句话是否有道理?可能有学生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有的认为没有道理,但又说不清理由,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引入“密度”的概念。
五、通过加强学生感官认识引入
物理实验除了让学生唤旦铅“看”外,还要通过让学生“听”“闻”等方式加强感官认识。如引入“响度、音调”可以放录音,引入“扩散”可以让学生闻香水。(将香水瓶放在教室角落,不要喷洒。)
六、通过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入
比如,引入“惯性”概念时,可以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刹车、加速、转弯时乘客的表现。这些事物贴近生活,学迟茄生比较容易接受。
七、通过类比法引入
如“电压”是学生不易理解的一个概念,而水流与水压学生却很熟悉。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引入形象生动,学生易理解。
总之,物理概念的引入过程,一方面能引起听课学生的注意,明确概念学习的目的,即用概念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好兴趣,引发学习动机。而概念引入方式有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拾’ 初中物理教学导入新课的几种方法

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导入的目的在于能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入得当,引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在教材的要点处,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物理这门比较抽象,比较难的学科,导入更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关乎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方案有很多种,特别是对于物理来说,每节课的导入方案都可以有好几种,以下只是一些常用的引入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这种导入方法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拖泥带水,而且为有限的课堂节约时间。对于学习内容很简单,或者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就没必要拐弯抹角。 二、生活经验导入法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很多物理现象或可以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的例子,这些都是很好的无形教学资源。恰当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现象,极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良好的物理教学创设环境。在引入过程中,一方面易使学生感到似曾相识,所以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能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而自豪;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勤于观察生活现象,勤于思考和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学物理而不是在科学世界中学物理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课标对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三、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充满着很多物理学家的有趣故事,而且涉及物理知识的故事也有很多。初中学生还是有点小孩子天性,喜欢听故事,故事引入法对课堂教学有很多好处,第一可以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氛围,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三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故事引入法要有一定的技巧,首先所引用的故事要与所讲的内容紧密相扣,至少要从这个故事中引出一些物理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故事的引入要有趣味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实验引入法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对于一些物理现象,学生之前并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因此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一种意识,就不能用生活经验引入了,这类内容的引入就可以用借助实验。运用实验引入新课,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课中,实验的选择很重要,应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新奇和使学生感到意外的实验,创造一个愉快的物理学习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复习引入法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新课的内容往往与学过的知识密切相关,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逻辑展开,把新内容自然的引出来,这种方法使新旧知识连贯,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和深化。 如在《功率》时,先复习功的计算后,通过事例引出做功的时间因素,提出做功的快慢问题,从而引出新课,知识的连续性,会让学生感觉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申和发展而来的,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六、提问引入法 这种方法也是很多老师经常采取的方法,提问引入法是指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请学生回答或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新课。这种引入方法可以唤起学生的自觉思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增强学生思维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可以这样引入: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者电风扇转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答:与电流强度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答:改变电压或电阻。)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答: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或者温度。)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答: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答:串联。)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设计的问题,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人们常说:教无定法。新课引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不同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新课引入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引入方法,都应当在知识学习、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新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阅读全文

与如何引入课题物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4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397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4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3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77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69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14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47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78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45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1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0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4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18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79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