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
高考物理解答题规范化要求
物理计算题可以综合地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高考物理试题中,计算题在物理部分中的所占的比分很大(60%),单题的分值也很高。一些考生考后感觉良好但考分并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解题不规范导致失分过多。在高考的物理试卷上对论述计算题的解答有明确的要求:“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具体地说,物理计算题的解答过程和书写表达的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字说明要清楚 必要的文字说明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说明研究的对象
①对字母、符号的说明。题中物理量有给定符号的,必须严格按题给符号表示,无需另设符号;
题中物理量没有给定符号的,应该按课本习惯写法(课本原始公式)形式来设定。②对物理关系的说明和判断。如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物体用弹簧相连,"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在弹簧为原长时物体的速度有极大值。"
③说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所描述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要点,关健的条件作必要的分析判断。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等。即说明某个方程是关于"谁"的,是关于"哪个状态或过程"的。
④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及名称,规定的正方向、零势点及所建立的坐标系.
这是展示考生思维逻辑严密性的重要步骤。
⑤选择物理规律的列式形式;按课本公式的“原始形式”书写。
⑥诠释结论:说明计算结果中负号的物理意义,说明矢量的方向。
⑦对于题目所求、所问的答复,说明结论或者结果。
文字说明防止两个倾向:①过于简略而显得不完整,缺乏逻辑性。②罗嗦,分不清必要与必不要。
答题时表述的详略原则是物理方面要祥,数学方面要略.书写方面,字迹要清楚,能单独辨认.题解要分行写出,方程要单列一行,绝不能连续写下去,切忌将方程、答案淹没在文字之中.
二、主干方程要突出(在高考评卷中,主干方程是得分的重点)
主干方程是指物理规律、公式或数学的三角函数、几何关系式等
(1) 主干方程式要有依据,一般表述为:依xx物理规律得;由图几何关系得,根据……得等。
(2) 主干方程列式形式得当,字母、符号的书写规范,严格按课本“原始公式”的形式列式,不能以变形的结果式代替方程式;(这是相当多考生所忽视的). 要全部用字母符号表示方程,不能字母、符号和数据混合,不要方程套方程;要用原始方程组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
如:带电粒子在磁场的运动应有 ,而不是其变形结果 .
(3) 列方程时,物理量的符号要用题目中所给符号,不能自己另用字母符号表示,
若题目中没有给定物理量符号,应该先设定,设定也有要求(按课本形式设定),
如:U 表示两点间的电压, 表示某点的电势,E表示电动势, 表示电势能
(4) 主干方程单独占一行,按首行格式放置;式子要编号,号码要对齐。
(5) 对所列方程式(组)进行文字(符号)运算,推导出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不是关键环节不计算结果。
具体推导过程只在草稿纸上演算而不必写在卷面上。如果题目有具体的数值运算,则只在最简形式的计算式中代入数值算出最后结果,切忌分步进行代数运算。
(6) 要用原始公式联立求解,分步列式,并用式别标明。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
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
三、书写布局要规范
(1) 文字说明的字体要书写公整、版面布局合理整齐、段落清晰、美观整洁。详略得当、言简意赅、逻辑性强。一定要突出重要解题观点。
(2) 要用规范的物理语言、式子准确地表达你的解答过程,准确求得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
总结为一个要求:
就是要用最少的字符,最小的篇幅,表达出最完整的解答,以使评卷老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你的答题信息,就是一份最好的答卷。
特别注意:板面的设计、布局。
四、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方式有讲究
①“代入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以不写出.
②所涉及的几何关系只需说出判断结果而不必证明.
③重要的中间结论的文字表达式要写出来.
④所求的方程若有多个解,都要写出来,然后通过讨论,该舍去的舍去.
⑤数字相乘的,数字之间不要用“·”而用“×”进行连接,相除的也不要用“÷”,而用“/”.
五、使用各种字母符号要规范
①字母符号要写清楚、写规范,忌字迹潦草,阅卷时因为“υ、r、ν、”不分,“G”的草体像“a”,希腊字母“ρ、μ、β、η”笔顺或形状不对而被扣分已屡见不鲜了.
②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题目给了符号的一定不要再另立符号,如题目给出半径是r,你若写成R就算错.
③一个字母在一个题目中只能用来表示一个物理量,忌一字多用,要用到同一字母表示物理量,采用角上标、角下标加与区别。一个物理量在同一题中不能有多个符号,以免混淆.
④尊重习惯用法,如拉力用F,摩擦力用f表示,阅卷人一看便明白,如果用反了就会带来误解;
⑤角标要讲究,角标的位置应当在右下角,比字母本身小许多,角标的选用亦应讲究,如通过A点的速度用VA就比用V1好,通过某同一点的速度,按时间顺序第一次V1用,第二次用V2就很清楚,如果倒置,必然带来误解.
⑥物理量的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斜体。如功率P、压强p、电容C、光速c等.
⑦物理量单位符号不论大写还是小写,均采用正体。其中源于人名的单位应大写,如库仑C,亨利H,由两个字母组成的单位,一般前面字母用大写,后面字母用小写,如Hz、Wb.
六、学科语言要规范,有学科特色
①学科术语要规范,如“定律”、“定理”、“公式”、“关系”、“定则”等词要用准确,阅卷时“由牛顿运动定理”、“动能定律”、“四边形公式”、“油标卡尺”等错误说法时有发生.
②语言要富有学科特色。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将电场的方向说成“西南方向”、“南偏西45°”、“向左下方”等均是不规范的,应说成“与轴正方向夹角为135°”或“如图所示”.
七、绘制图形图象要清晰、准确
①绘制必须用铅笔(便于修改)、圆规、直尺、三角板,反对随心所欲徒手画.
②画出的示意图(受力图、电路图、光路图、运动过程图等)应大致能反映有关量的关系,图文要对应.
③画函数图象,要画好坐标原点,坐标轴上的箭头,标好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及坐标轴的数据.
④图形图线应清晰、准确,线段的虚实要分明,有区别.
⑤高考答题时,必须应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描黑,否则无法扫描,从而造成失分.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①看懂文句,
②弄清题述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③明确对象所处的状态,所经历的过程.
1审题: ④状态或过程所对应的物理模型,所联系的物理知识,物理量,物理规律.
(是解题的关健) ⑤找出状态或过程之间的联系.
⑥明确己知和侍求,
⑦挖掘在文字叙述(语言表达)中的隐含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对象:整体或隔离体(系统)、
2.选对象、找状态、划过程(整体思想): 找准状态
研究过程:准确划分(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运动,做功特点分析。
受力情况
3.分析: 运动情况 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其它图辅助解答。
做功情况
及能量专化情况。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 (运动、受力、做功或能量转化)特点 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
(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
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
(三把“金钥匙”) 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
5.运用规律列式前(准备) 建立坐标
规定正方向等。
6所选的物理规规律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 有时可能要用到数学的函数关系或几何关系式.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
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整个过程,会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
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及过程中的受力、做功情况。
解物理计算题一般步骤●物理的一般解题步骤:
1.审题:是解题的关健,明确己知和侍求,看懂文句,弄清题述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挖掘隐含在文字叙述中的条件,从语言文字中挖掘隐含条件(这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如:光滑,匀速,恰好,缓慢,距离最大或最小,有共同速度,弹性势能最大或最小等等)
2.选对象和划过程:隔离体或整体(系统)、找准状态和准确划分研究过程(全过程还是分过程)。
3.分析:对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过程中(全或分)进行: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做功情况分析及能量专化分析。有必要时画出受力、运动示意图或光路图辅助解答。
定性分析受哪些力(方向、大小、个数);做什么性质的运动(v、a);及各力做功的情况等。
搞清各过程中相互的联系,如:上一个程的末状态就是下一过程的初状态。
4.依对象所处状态或发生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
(三把“金钥匙”)①牛二及运动学公式;②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
③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功能关系等。
注意:用能的观点解有时快捷,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可用以不同性质运动阶段的全过程。
5.在依规律列式前设出题中没有直接给出的物理量,建立坐标,规定正方向等。
依据(所选的对象在某种状态或划定的过程中)的受力,运动,做功特点,
选择依?物理规规律,并确定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可能要用到几何关系式.
主干方程式要依课本中的“原绐公式”形式进行列式,有时要用到数学函数关系式或几何关系方程。不同的状态或过程对应不同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6.统一单位制,将己知物理量代入方程(组)求解结果。
7.检验结果:必要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是矢量的要说明其方向。
选准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运动、做功情况分析,弄清所处状态或发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健。
过程往往涉及多个分过程,不同的过程中受力、做功不同,选用不同的规律,但要注意不同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物理量。有时也可不必分析每个过程的物量情景,而把物理规律直接应用于整个过程,会使解题步骤大为简化。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及过程中的受力、做功情况。
物理解题诀窍歌:
确定平衡体,作出受力图。
分解合成巧应用,平衡条件掌握牢。
受力过程详分析,所列方程细推敲。
a是桥梁,把运动学和力学来沟通。
始末状态要分清,联系状态(量)心要明。
零参考选取需巧妙,规律应用要活灵。
变力做功莫怕难,功能关系尽开颜。
状态清楚参量明,条件变化要分清。
重力电场力相类似,联系对比巧应用。
千难万难力学难,关健过好力学关。
电路结构要分清,各路参量心要明。
安培定则常使用,左力右电是规律。
牛顿有三定律,力学有三把锁匙。
热力学有三定律,几学光学有三条主光线。
物理光学概念清,原子结构模型定。
光电效应要理解,能级跃迁会应用。
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物理审题要认真
物理条件要分清
物理状态心要明
定理、定律形式多
如何选取要活灵
成绩高低看基础
决胜高考看平时
[计算说明]
1、单个物体问题情景
物体平衡(+直线运动规律) 平抛运动+万有引力
F=m a + 直线运动 圆周运动+万有引力
P=FV(以不变功率运行等) 圆周运动+功能关系
2、多个物体问题以“动量+功能”组合见多,出现机会最大
3、①力电综合以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为多,体现出力、电、磁三主干内容学科内综合。②磁场中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综合物体的平衡、电路(欧姆定律)、磁场(安培力)、电磁感应四大内容,重新成为高考热点。
4、要熟悉电子绕核运行时动能与等效电流、光子能量与太阳辐射等问题的分析
5、解力学问题的一般程序
⑴选对象(整体法和隔离法)、选过程(全过程和分阶段过程)
⑵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各力大小方向、是否恒力、做功与否、冲量等)和运动情况(初末速度、动量、动能等)
⑶ F=ma+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恒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功能关系—— 通常涉及位移情况时
选合适的物理规律列式 动量理论—— 通常涉及时间情况时
变力作用下物理问题 —— “功能关系+动量理论”
⑷解方程,验根
6、典型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专题问题
⑴极板间加电场(图甲)
① 不同时刻从b点由静止释放电荷,讨论其往返运动情况。
② 电荷从中央a点射入,讨论电荷仍从中央线处射的条件等
③ 电荷从b点由静止释放,讨论其到达另一极板的条件
④ 极板电压改为u=U0cosωt等情况时,讨论电荷从a点连续高速入射时,电荷持续出射时间间隔
⑵电荷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比较
① 电荷分别以相同初速垂直进入同宽度的有界电场E、磁场B中(图乙),偏向角均为θ,求初速v0
② 电荷进入极板间的磁场(图丙等)中,讨论电荷不能出射的条件
③ 带电环在电、磁场中沿竖直杆运动,讨论其运动的最大速度Vm、最大加速度am
⑶ 物体受恒力作用时的曲线运动轨迹为抛物线;只受洛仑兹力(B⊥v)时,运动轨迹为圆;受洛仑兹力和其它恒力作用时,所做曲线运动的轨迹既不是抛物线,也不是圆。
物理解题中的审题技巧
审题过程,就是破解题意的过程,它是解题的第一步,而且是关键的一步,通过审题分析,能在头脑里形成生动而清晰的物理情景,找到解决问题的简捷办法,才能顺利地、准确地完成解题的全过程。在未寻求到解题方法之前,要审题不止,而且题目愈难,愈要在审题上下功夫,以寻求突破;即使题目容易,也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也会导致错误。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题中给出什么;第二、题中要求什么;
第三、题中隐含什么;第四、题中考查什么; 第五、规律是什么;
高考试卷中物理计算题约占物理总分的60% ,(共90分左右)综观近几年的高考,
高考计算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物理计算题做得好坏直接影响物理的成绩及总成绩,影响升学。所以,如何在考场中迅速破解题意,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是许多学生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给同学们总结了几条破解题意的具体方法,希望给同学们带来可观的物理成绩。
1.认真审题,捕捉关键词句
审题过程是分析加工的过程,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字或字母的显形条件,而应扣住物理题中常用一些关键用语,如:“最多”、“至少”、“刚好”、“缓慢”、“瞬间”等。充分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2.认真审题,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问题的条件,不少是间接或隐含的,需要经过分析把它们挖掘出来。隐含条件在题设中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几个词,甚至是几个字,
如“刚好匀速下滑”说明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下滑的分力;
“恰好到某点”意味着到该点时速率变为零;
“恰好不滑出木板”,就表示小物体“恰好滑到木板边缘处且具有了与木板相同的速度”,等等。但还有些隐含条件埋藏较深,挖掘起来有一定困难。而有些问题看似一筹莫展,但一旦寻找出隐含条件,问题就会应刃而解。
3.审题过程要注意画好情景示意图,展示物理图景
画好分析图形,是审题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建立清晰有序的物理过程,确立物理量间的关系,把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分析图可以是运动过程图、受力分析图、状态变化图等等。
4.审题过程应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对象模型”和“过程模型”。
“对象模型”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近似与抽象,如质点、光滑平面、理想气体、理想电表等;
“过程模型”是:理想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有些题目所设物理模型是不清晰的,不宜直接处理,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化,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
5.审题过程要重视对基本过程的分析
①力学部分涉及到的过程有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圆周运动、机械振动等。除了这些运动过程外还有两类重要的过程,一个是碰撞过程,另一个是先变加速最终匀速过程(如恒定功率汽车的启动问题)。
②电学中的变化过程主要有电容器的充电与放电等。
以上的这些基本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时的学习中都必须进行认真分析,掌握每个过程的特点和每个过程遵循的基本规律。
6.在审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临界条件问题
1. 所谓临界问题:是指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的时候,存在着分界限的现象。还有些物理量在变化过程中遵循不同的变化规律,处在不同规律交点处的取值即是临界值。临界现象是量变到质变规律在物理学中的生动表现。这种界限,通常以临界状态或临界值的形式表现出来。
2.物理学中的临界条件有:
⑴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零。
⑵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
绳子弯曲与不弯曲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零
⑶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与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⑷追及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为: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条件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V1≤V2
⑸两物体碰撞过程中系统动能损失最大即动能最小的临界条件为: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⑹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是:加速度等于零。
⑺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条件为: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3.解决临界问题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是:以定理、定律作为依据,首先求出所研究问题的一般规律和一般解,然后分析、讨论其特殊规律和特殊解。
第二种方法是:直接分析讨论临界状态和相应的临界条件,求解出研究的问题。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观点:
1、力的观点(牛顿定律结合运动学);
2、动量观点(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3、能量观点(动能定理和能量守恒定律。
一般来说,若考查有关物理学量的瞬时对应关系,需用牛顿运动定律;
若研究对象为单一物体,可优先考虑两大定理,
特别是涉及时间问题时应优先考虑动量定理;涉及功和位移问题时,就优先考虑动能定理。
若研究对象为一系统,应优先考虑两大守恒定律。
物理审题核心词汇中的隐含条件
一.物理模型(16个)中的隐含条件
1质点:物体只有质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2点电荷:物体只有质量、电荷量,不考虑体积和形状
3轻绳:不计质量,力只能沿绳子收缩的方向,绳子上各点的张力相等
4轻杆:不计质量的硬杆,可以提供各个方向的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5轻弹簧:不计质量,各点弹力相等,可以提供压力和拉力,满足胡克定律
6光滑表面:动摩擦因数为零,没有摩擦力
7单摆:悬点固定,细线不会伸缩,质量不计,摆球大小忽略,秒摆;周期为2s的单摆
8通讯卫星或同步卫星:运行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周期等与地球自转周期,即24h
9理性气体:不计分子力,分子势能为零;满足气体实验定律PV/T=C(C为恒量)
10绝热容器:与外界不发生热传递
11理想变压器:忽略本身能量损耗(功率P输入=P输出),磁感线被封闭在铁芯内(磁通量φ1=φ2)
12理想安培表:内阻为零
13理想电压表:内阻为无穷大
14理想电源:内阻为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15理想导线:不计电阻,可以任意伸长或缩短
16静电平衡的导体:必是等势体,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面场强的方向和表面垂直
二.运动模型中的隐含条件
1自由落体运动:只受重力作用,V0=0,a=g
2竖直上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3平抛运动:只受重力作用,a=g,初速度方向水平
4碰撞,爆炸,动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动量都守恒;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动能损失最大
5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后者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垂直于速度方向上的合力为零
6相对静止: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即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和速度
7简谐运动:机械能守恒,回复力满足F= -kx
8用轻绳系小球绕固定点在竖直平面内恰好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小球在最高点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只有重力提供,此时绳中张力为零,最高点速度为V= (R为半径)
9用皮带传动装置(皮带不打滑);皮带轮轮圆上各点线速度相等;绕同一固定转轴的各点角速度相等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Ⅳ…=1:3:5:7…
②通过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1:t2:t3:…= 1:(√2-1):(√3-√2)…
三.物理现象和过程中的隐含条件
1完全失重状态:物体对悬挂物体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为零
2一个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态;三个力是共点力
3物体在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F合=0
4物体恰能沿斜面下滑;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
5机动车在水平里面上以额定功率行驶:P额=F牵引力V当F牵引力=f阻力,Vmax= P额/ f阻力
6平行板电容器接上电源,电压不变;电容器断开电源,电量不变
7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中掉下来的物体;做平抛运动
8从竖直上升的气球中掉出来的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
9带电粒子能沿直线穿过速度选择器:F洛仑兹力=F电场力,出来的各粒子速度相同
10导体接地;电势比为零(带电荷量不一定为零)
希望可以给分,谢谢
㈡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与操作
其实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2种,这12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还介绍了高考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如何才能学好物理呢?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
高中物理12种解题方法与技巧
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思维模板:(1)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位移满足x=v0t,y=gt2/2,速度满足vx=v0,vy=gt;
(2)斜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上抛(或下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列相应的运动方程求解
5圆周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圆周运动问题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按其运动性质可分为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多为匀速圆周运动,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一般为变速圆周运动.对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重在考查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及临界问题,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则重在考查最高点的受力情况.
思维模板:
(1)对圆周运动,应先分析物体是否做匀速圆周运动,若是,则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向心力,由F合=mv2/r=mrω2列方程求解即可;若物体的运动不是匀速圆周运动,则应将物体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物体在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合力等于向心力.
(2)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模型:①绳模型:只能对物体提供指向圆心的弹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为重力等于向心力;②杆模型:可以提供指向圆心或背离圆心的力,能通过最高点的临界态是速度为零;③外轨模型:只能提供背离圆心方向的力,物体在最高点时,若v<(gR)1/2,沿轨道做圆周运动,若v≥(gR)1/2,离开轨道做抛体运动.
6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牛顿运动定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每年在高考中都会出现,牛顿运动定律可将力学与运动学结合起来,与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问题常见的模型有连接体、传送带等,一般为多过程问题,也可以考查临界问题、周期性问题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天体运动类题目是牛顿运动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及圆周运动的综合性题目,近几年来考查频率极高.
思维模板:以牛顿第二定律为桥梁,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可以根据力来分析运动情况,也可以根据运动情况来分析力.对于多过程问题一般应根据物体的受力一步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直到求出结果或找出规律.
对天体运动类问题,应紧抓两个公式:
GMm/r2=mv2/r=mrω2=mr4π2/T2 ①。GMm/R2=mg ②.对于做圆周运动的星体(包括双星、三星系统),可根据公式①分析;对于变轨类问题,则应根据向心力的供求关系分析轨道的变化,再根据轨道的变化分析其他各物理量的变化.
7机车的启动问题
题型概述:机车的启动方式常考查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恒定功率启动,一种是以恒定加速度启动,不管是哪一种启动方式,都是采用瞬时功率的公式P=Fv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f=ma来分析.
思维模板:(1)机车以额定功率启动.机车的启动过程如图所示,由于功率P=Fv恒定,由公式P=Fv和F-f=ma知,随着速度v的增大,牵引力F必将减小,因此加速度a也必将减小,机车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F=f,a=0,这时速度v达到最大值vm=P额定/F=P额定/f.
这种加速过程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Pt计算,不能用W=Fs计算(因为F为变力).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实际包括两个过程.如图所示,“过程1”是匀加速过程,由于a恒定,所以F恒定,由公式P=Fv知,随着v的增大,P也将不断增大,直到P达到额定功率P额定,功率不能再增大了;“过程2”就保持额定功率运动.过程1以“功率P达到最大,加速度开始变化”为结束标志.过程2以“速度最大”为结束标志.过程1发动机做的功只能用W=F·s计算,不能用W=P·t计算(因为P为变功率).
8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
题型概述:以能量为核心的综合应用问题一般分四类.第一类为单体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二类为多体系统机械能守恒问题,第三类为单体动能定理问题,第四类为多体系统功能关系(能量守恒)问题.多体系统的组成模式:两个或多个叠放在一起的物体,用细线或轻杆等相连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直接接触的两个或多个物体.
思维模板:能量问题的解题工具一般有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
(1)动能定理使用方法简单,只要选定物体和过程,直接列出方程即可,动能定理适用于所有过程;
(2)能量守恒定律同样适用于所有过程,分析时只要分析出哪些能量减少,哪些能量增加,根据减少的能量等于增加的能量列方程即可;
(3)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在力学中也非常重要.很多题目都可以用两种甚至三种方法求解,可根据题目情况灵活选取.
9力学实验中速度的测量问题
题型概述:速度的测量是很多力学实验的基础,通过速度的测量可研究加速度、动能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因此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探究动能定理、验证机械能守恒等实验中都要进行速度的测量.速度的测量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片等方式获得几段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从而研究速度;另一种是通过光电门等工具来测量速度.
思维模板:用第一种方法求速度和加速度通常要用到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两个重要推论:①vt/2=v平均=(v0+v)/2,②Δx=aT2,为了尽量减小误差,求加速度时还要用到逐差法.用光电门测速度时测出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求出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则认为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即:v=d/Δt.
10电容器问题
题型概述: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电容器的电容概念的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因素及电容器的动态分析三个方面.
思维模板:
(1)电容的概念:电容是用比值(C=Q/U)定义的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多少,对任何电容器都适用.对于一个确定的电容器,其电容也是确定的(由电容器本身的介质特性及几何尺寸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带电荷量的多少、板间电势差的大小等均无关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两极板正对面积、两极板间距离、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满足C=εS/(4πkd)
(3)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在于弄清哪些是变量,哪些是不变量,抓住三个公式[C=Q/U、C=εS/(4πkd)及E=U/d]并分析清楚两种情况:一是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保持不变(充电后断开电源),二是两极板间的电压U保持不变(始终与电源相连).
1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综合了电场力、电势能的力学问题,研究方法与质点动力学一样,同样遵循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等力学规律,高考中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
思维模板:
(1)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从两种思路着手①动力学思路:重视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然后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并结合运动学规律求出位移、速度等物理量.②功能思路:根据电场力及其他作用力对带电粒子做功引起的能量变化或根据全过程的功能关系,确定粒子的运动情况(使用中优先选择).
(2)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是否考虑粒子的重力
①质子、α粒子、电子、离子等微观粒子一般不计重力;
②液滴、尘埃、小球等宏观带电粒子一般考虑重力;
③特殊情况要视具体情况,根据题中的隐含条件判断.
(3)处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应注意画好粒子运动轨迹示意图,在画图的基础上运用几何知识寻找关系往往是解题的突破口.
1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考查较多,命题形式有较简单的选择题,也有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且难度较大,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三种:
(1)突出对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运动学量(半径、速度、时间、周期等)的考查;
(2)突出对概念的深层次理解及与力学问题综合方法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为主;
(3)突出本部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考查,以对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为主.
思维模板:在处理此类运动问题时,着重把握“一找圆心,二找半径(R=mv/Bq),三找周期(T=2πm/Bq)或时间”的分析方法.
(1)圆心的确定:因为洛伦兹力f指向圆心,根据f⊥v,画出粒子运动轨迹中任意两点(一般是射入和射出磁场的两点)的f的方向,沿两个洛伦兹力f作出其延长线的交点即为圆心.另外,圆心位置必定在圆中任一根弦的中垂线上.
(2)半径的确定和计算:利用平面几何关系,求出该圆的半径(或运动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并注意利用一个重要的几何特点,即粒子速度的偏向角(φ)等于圆心角(α),并等于弦AB与切线的夹角(弦切角θ)的2倍(如图所示),即?φ=α=2θ.
(3)运动时间的确定:t=φT/2π或t=s/v,其中φ为偏向角,T为周期,s为轨迹的弧长,v为线速度。
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一、物理解题概述
近年来解题研究指出:一个问题是指一个不能及时达到的目标,为求达到这个目标所作的体力或心理的行动叫做问题解决。解题时必须要遵从一定的法则。故一个问题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始态(initialstate)──问题所给予的已知情况,物理习题中的已知条件;(2)终态(goglstate) ──解题时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物理题中的所求;(3)操作法则(operator)──应用这些法则把问题由始态转变成终态,在物理解题中包括要符合的物理定律原理也要符合人们认识的规律。
在解题过程中,解题者要由始态开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态,到达终态。由始态到终态的所有问题态构成了问题空间,而问题态的转变需要解题者作出某些心理操作,这样就构造了解题的心理图象。这心理图象是个人化的,它因人而异,它所包含的信息可以较问题本身的信息为多或为少,它是受解题者贮存在长期记忆里知识的影响。也就是说,解题者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来构造心理图象和寻找题解。许多时,问题空间很大,容许操作的法则也很多。就是一题多解;有时问题空间虽然很大,容许操作的法则却很有限,相应的问题解法也就较少。
解题过程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解题者则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解题就是系统跟问题的相互作用。解题取决于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特性和问题结构。问题结构限制解题的过程,提供一些可行的行动;解题者的特性是指他短期记忆的容量,长期记忆贮存的知识和贮藏及提取这些知识所需的时间,贮藏的知识“模块”(基题)越多,提取这些“模块”的速度越快,解题的效率就越高。
二、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
解题时,将题目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译成物理图象输入大脑暂时储存,而后大脑将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进行心理操作,一是要有操作对象,二是要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包括操作的先后次序)。物理解题中的心理操作对象是贮存于大脑长久记忆中物理知识的基本模块。而这些“模块”信息量的大小,集成化程度的高低,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操作规则必须符合本门学科的原理和人们认识的规律。所谓心理操作是指对这些“模块”进行加工、组合、衔接、再造的心理过程。没有这些“模块”,心理操作就失去了原料。不能要求一个毫无物理知识的人去解物理题,不论他如何聪明,也不会解出物理题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大脑的长久记忆里没有贮存加工的“模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物理解题的心理操作一般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检索提取阶段。当要解的习题输入大脑后,一旦被吸引去开始解决时,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实践知觉就会向着一定问题的方向去变化、检索、识别而后提取贮存于大脑长期记忆里相近、相似的“模块”。这些“模块”可以是物理某部分、某单元的知识,也可以是同类型的基本习题。第一阶段的工作为第二阶段的加工提供了原料和必要的准备。当然,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见得一次就能将“模块”提取的十分准确,有时在加工的过程中还可反复检索,反复提取。
第二阶段为沟通加工阶段。这一阶段是心理操作十分重要的阶段,它包括采纳、排除、分解、组合、迁移、选择、改造、衔接:沟通等操作环节。通过以上的操作,使问题空间逐步确定,逐步明朗。沟通思路,形成策略。在这了阶段要对原有的“模块”加工再造,重新进行组织,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在有些部位出现新的开通,有些部位产生暂时关闭,进行新的改组,这时候新的创造思维就会产生。解题从某个角度讲就是一种创造,当解决别人从未解决的问题时更是如此。
在进行操作时,有时需要把整体“模块”分成元件,直至不能再分。把每一个“模块”所含的元素按需要排列,按需要将上述被分解的元素重新组合,依所提供的信息充分想象,还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使问题空间逐步确定,形成解题策略。
第三个阶段为反馈输出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沟通加工,方案策略已经形成,再经过编辑、优化、计算、检验,使被加工的信息系统化、条理化,这就达到了问题的终态。这时将已加工完毕的信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职能器官输出,一部分又回输(反馈)到大脑成为新的“模块”贮于长期记忆。我们将心理操作过程用框图示意如下:
心理操作是个人化的思维图式。有些人在问题空间中漫无边际的思索,但无法组织,终无所获。有些人却能在问题空间中用极为有限的搜寻来代替几乎无法穷尽的搜索,甚至有条不紊地走向目的,不出现任何尝试的错误。
三、解题实例分析
例1,一个质量为m,带有电荷为q的物件可在水平轨道ox运动,O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的大小为E,h向沿ox是正向,如图二所示,小物体以初速vo从xo沿ox轨道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作用,且f<eq,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0(1989年高考题) p=""> </eq,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0(1989年高考题)>
解:如果我们将上述问题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将会从大脑的长期记忆中提取“电势能”、“动能”、“摩擦力作功”、“功能原理”四个基本知识模块。而这四个模块间有什么联系,是怎样衔接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如果没有摩擦力,由于物体与墙壁的碰撞井不损失能量,因此物体的功能和电势能可以互相转化,但功能和电势能的总和是守恒的;在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摩擦力的方向与小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动能和电势能都会逐渐减少,最后将停在O点。这就是小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减少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我们可以用框图表示如下:
“模块2”与“模块3”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物体状态的变化,“模块1”描写克服摩擦力作功的过程。物体状态的变化,显然是因摩擦力作功而引起,这样“模块1” 与“模块2、3”之间就有了困果联系,而二者的定量关系是由“模块4”(功能原理)衔接起来的。因为本问题所求物体的后路程是与过程量功密不可分的物理量,同样出现在作功的全过程中,所以提取摩擦力作功的模块是有道理的。依照图三列式计算并不困难,此处计算从略。
例2,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的桌面上放一个质量为M的玩具小车,和小车的平台(小车的一部分)上有一质量可以忽略的弹簧。一端固定在平台,另一端用质量为m的小球将弹簧压缩一定距离后用细线捆住,用手将小车固定在桌面上,然后烧断线,小球就被弹出,落在车上A点。如果小车不固定而烧断细线,球将落在车上何处?设小车足够长。球不致落在车外。(1987年高考题)
解:本题可以分小车动与不动两种情况,四个基本物理过程,即“小车不动时小球的平抛运动”,“小车动时小球与小车的相互作用”、“小球对小车的相对运动”,“小车动时小球的平抛运动”。每一个物理过程可以认为是储存了一定信息的模块。每个模块统摄了许多物理知识,为小球的乎抛运动,包括了平抛的运动学特性,重力作用的瞬时效应,空间积累效应,时间积累效应,小车动时情况更复杂。但是经过分解、筛选可以发现四个过程都与速度紧密相连,这就有可能通过速度将四个物理过程联系起来,如框图所示:
在图五中已图示了每一“模块”的从属关系,所应满足的物理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衔接条件。这样解题的思路已经沟通,再构造数学模型去解是并不难的。
例3,一根细绳跨过一定滑轮,两端分别有质量为m及M的物体,如图六,且
M>m,M静止在地面上,当m自由下落h距离后,绳子开始与m、M相互作用,在极短时间内绳子被拉紧,求绳子刚刚被拉紧时,M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解:本题整个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m作自由落体运动。第二阶段:绳子分别与物体相互作用。第三阶段:m及M分别作匀变速运动。三个阶段的联系是:第一阶段m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末速度v恰是第二阶段m与绳相互作用前的初速度。第二阶段m、M与绳子相互作用后的速度V就是第三阶段M作变速运动的初速度。如图七所示。
从图七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阶段实质上就是一个知识“模块”,但每一“模块”所包含的知识容量并不相同,每一“模块”有各自的特点和应该满足的规律。这些规律就是操作规则。这三个“模块”自然地衔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清晰的图象,再计算是不难的。
人类认识的理论不仅要解释人怎样进行复杂的思维和解题工作,还要解释人是怎样学会这么作的。研究解题者对物理问题构造的心理图象,目的是了解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组织和加工能力。在物理学习上重理解轻记忆的作法是不足取的,也是没有根据的。解题的成功者在于他们拥有高度组织的物理知识,并在记忆中贮藏了不少相类似问题的题解。在物理教学中只让学生盲目作题,不讲习题的沟通和演变、不引导学生作正确的定性分析也是不可取的。凡成功的解题者,解题策略好的,大都是先对问题作定性分析,探索到解题思路后,才作定量分析。
㈢ 高中人教版数学,物理课本的课后题答案及解析在哪里找
如果同学是要参考书的话,便是“王后雄教材全解”或“尖子生学案”之类的辅导书了。
如果在网上找,请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站http://www.pep.com.cn/,可以看到“学科直达”一栏有,或者用传送门http://www.pep.com.cn/gzsxb/jszx/gzsxb/sxbbx1/bx1j http://www.pep.com.cn/gzsx/jszx_1/czsxtbjxzy/xkbsyjc/gzsxxkbbx1_2/gzsxbx1kb_1/(数学)
(ps:最好用ie打开,某些浏览器会出现无法翻页的情况)。